市直李兆艳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盐城市第一小学 李兆艳

这个寒假,我品读了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犹如夏日凉风,使人倍感怡然;又如冬日寒风,让人猛然醒悟„„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真情、热情在朱老师的笔下恣意碰撞,激情、豪情在朱老师的笔下汹涌奔突,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这些蓝图,不因冠以“梦”的名称而变得虚无缥缈,因为毕竟有梦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梦想就不再是梦想,总有梦想成真的一天。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穿行在新教育之梦的旋律中,我思绪万千,如有阵阵春风。而在我所从教的小学现实教育中,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教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教授的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读了朱教授的这本书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理想的德育”一章中指出的:道德教育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必须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我想这里所说的三大层次可能就是指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从“常规教育”到“期待教育”。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通过“期望”来启发引导学生是“最有发展的前途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育教学应“期望”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为每个学生素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均等的条件,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和上课没机会发言的学生。其次,教育教学要求“期望”的客观、公正。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和及时奖励学生,使他们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有独立见解,有自学能力,最终达到“用不着教”。再者,教育教学中的“期待”应真诚、持久。一般地说,小学生的学习受情绪影响较大,当老师给“暂时后进生”以更多的关怀和激励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因为,学生不是教学艺术活动的鉴赏家,也不是教学过程中的局外人,而是主要参与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的“期望”只有通过与学生接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还提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挑战自我的教师。倡导读书,倡导建立一个书香社会,一直是朱永新的不懈追求。他曾经发问,《安徒生童话》有多少小学生读过?读了会更加明白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善良;《巴黎圣母院》有多少中学生看过?看过可以学会区别美与丑,把握善与恶;孔夫子的书有多少大学生读过?不读便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我们的教师呢?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去读过孔子,读过苏霍姆林斯基,读过陶行知?

平日我们常常以“忙”和“累”为理由,因为“忙”而渐渐远离了书籍,因为“忙”而远离了中国的古文化,因为“忙”而远离了大师„„其实“忙”并不是症结之所在,是惰性在作怪。想起这样一段话: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不读书的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学校,一个不读书的人则是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人。更何况我们是老师,授人以渔的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呢?

正如“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如果一个孩子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得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是啊,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而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吗?鼓励孩子们读书,也许会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一些,但是当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榜样、当孩子们从书中学会了做人,当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那么这种所谓的负担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坚持呢?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我想,今后我不仅要坚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方些面加强指导,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要创造性地组织孩子们进行读书比赛,如把他们所读书的概况讲给同学们听、指导他们写读书心得等等。总之,要像朱市长所说的那样,“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我觉得,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恒心非常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走到最后的十里路就泄气了,就停下来了,而真正成功的人是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这要靠毅力。有很多很多的人,是在成功的边缘退却而导致功亏一篑的。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应该鼓励我们的学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因为我们已经接近了成功的边缘。我们已经追求了,就应该有结果。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起理想的火花,并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所以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我们的教师,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盐城市第一小学 李兆艳

这个寒假,我品读了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犹如夏日凉风,使人倍感怡然;又如冬日寒风,让人猛然醒悟„„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真情、热情在朱老师的笔下恣意碰撞,激情、豪情在朱老师的笔下汹涌奔突,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这些蓝图,不因冠以“梦”的名称而变得虚无缥缈,因为毕竟有梦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梦想就不再是梦想,总有梦想成真的一天。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穿行在新教育之梦的旋律中,我思绪万千,如有阵阵春风。而在我所从教的小学现实教育中,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教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教授的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读了朱教授的这本书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理想的德育”一章中指出的:道德教育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必须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我想这里所说的三大层次可能就是指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从“常规教育”到“期待教育”。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通过“期望”来启发引导学生是“最有发展的前途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育教学应“期望”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为每个学生素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均等的条件,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和上课没机会发言的学生。其次,教育教学要求“期望”的客观、公正。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和及时奖励学生,使他们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有独立见解,有自学能力,最终达到“用不着教”。再者,教育教学中的“期待”应真诚、持久。一般地说,小学生的学习受情绪影响较大,当老师给“暂时后进生”以更多的关怀和激励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因为,学生不是教学艺术活动的鉴赏家,也不是教学过程中的局外人,而是主要参与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的“期望”只有通过与学生接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还提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挑战自我的教师。倡导读书,倡导建立一个书香社会,一直是朱永新的不懈追求。他曾经发问,《安徒生童话》有多少小学生读过?读了会更加明白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善良;《巴黎圣母院》有多少中学生看过?看过可以学会区别美与丑,把握善与恶;孔夫子的书有多少大学生读过?不读便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我们的教师呢?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去读过孔子,读过苏霍姆林斯基,读过陶行知?

平日我们常常以“忙”和“累”为理由,因为“忙”而渐渐远离了书籍,因为“忙”而远离了中国的古文化,因为“忙”而远离了大师„„其实“忙”并不是症结之所在,是惰性在作怪。想起这样一段话: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不读书的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学校,一个不读书的人则是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人。更何况我们是老师,授人以渔的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呢?

正如“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如果一个孩子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得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是啊,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而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吗?鼓励孩子们读书,也许会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一些,但是当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榜样、当孩子们从书中学会了做人,当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那么这种所谓的负担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坚持呢?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我想,今后我不仅要坚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方些面加强指导,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要创造性地组织孩子们进行读书比赛,如把他们所读书的概况讲给同学们听、指导他们写读书心得等等。总之,要像朱市长所说的那样,“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我觉得,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恒心非常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走到最后的十里路就泄气了,就停下来了,而真正成功的人是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这要靠毅力。有很多很多的人,是在成功的边缘退却而导致功亏一篑的。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应该鼓励我们的学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因为我们已经接近了成功的边缘。我们已经追求了,就应该有结果。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起理想的火花,并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所以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我们的教师,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相关文章

  • 全民读书活动总结
  • 全民读书活动总结 教育局全民读书活动总结 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部署,以全民读书活动为抓手,在市直教 ...查看


  • 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 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现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头,进行了专题调研.发放问卷调查表216份,回收187份,其中部门领导60份.党务干部65份.机关党员62份:走访1县1区 ...查看


  • 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 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纪委的要求,探索进一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 ...查看


  • 摆脱贫困读后感
  • 摆脱贫困读后感(一)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29篇讲话和文章,11万字,全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 ...查看


  • [你靠什么在单位立足]读后感
  • 2016关于<你靠什么在单位立足>读后感 导语:此文从十二个要点:忠诚,敬业,积极,负责,效率,结果,沟通,团队,进取,低调,成本,感恩来详细的说明了一个人在学校靠什么立足.在此文的学习中,我感触颇深.下面是cnfla 儿童网小 ...查看


  • 市直机关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
  • 市直机关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 2015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qu ...查看


  • 虎蝇警示录观后感
  • 虎蝇警示录观后感 [篇一]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进一步深入,一批声名显赫的大老虎被揪了出来,一些默默无闻的苍蝇也引起了广大国人的关注.最近网上报道,武汉4名小干部相互串通勾结,受贿金额超5000万元,再次让世人震惊. "小 ...查看


  • 2017年龙岩市直教师招聘方案
  • 福建省教师招考公众平台(fjjsks ) 龙岩市直中小学.幼儿园2017年公开招聘.遴选教师工作方案 [导读] 为加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根据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委编办<关于2017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 ...查看


  •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计划2011
  • 人民检察院 机关党委二0一一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机关党委在市直工委和院党组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建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