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放手
[美]朱莉·加蒙
17岁的托马斯躺在睡椅上,左腿打了石膏,瘦长的身躯刚好和睡椅一般大小。在橄榄球训练中,他的脚踝骨意外受伤。我事先多次警告过他要小心点,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从昨天出院之后,他就一直粘在游戏机上。究竟玩了多久?或许,他应该感到饿了吧。“感觉怎么样,腿还疼吗?”我说道,“早餐我准备了蛋白质奶昔、果汁,你小时侯最喜欢吃的。”
“哦……嗯。”儿子咕哝了声,手指依然在控制按键上来回舞动,眼睛死盯着电视屏幕。
“来点儿格子松饼吧?”我接着说,“它们的含钙量很高。”
托马斯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屏幕:“谢谢妈妈,我一点也不饿。”
“我还以为这些东西会让你开心呢,”我说道,“腿受伤的滋味可不好受。如果想快点好起来,必须多吃东西。我是你妈妈,照顾你是我的责任。”
托马斯摇了摇头,仍然没有看我一眼:“我很好,妈妈,真的没事。”我走下楼梯,不住地回头张望。受了这么重的伤,儿子仍然不需要我的帮助。难道他不再需要我了吗?
我记忆中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哪儿去了?小时侯,托马斯对我依赖有加。走在绿草如茵的野外,他会紧紧抓住我的手。我为他制作蛋白质奶昔,做他喜欢喝的果汁,他会一边吃一边和我分享他内心世界的小小秘密。虽然都是再幼稚不过的事情,但却让我无比快乐。
托马斯长到15岁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我成了这个世界上他最不想接近的人。虽然有时候他也会询问我的看法,但是看看这次发生的事情吧,我告诉过他多次橄榄球的危险性,他还是受伤了。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明白,他仍然需要我这个妈妈呢。
托马斯一整天都没和我说话。当我把晚餐送到他的卧室时,他只说了声“谢谢”,看都没看我一眼。我傻傻地站在他身边,期待他能说点什么,但是什么也没有。我失落地走下楼去,期待从丈夫瑞克那里得到安慰。
“托马斯到底怎么啦?”我失声哭了起来。
“他正处于青春期嘛。”
“他正把我从他身边推开,我还想当他的妈妈,他还需要我!”
“给他一些空间,这才是他需要的,”瑞克说,“他已经接近成年了。”
几周后,托马斯准备去学校,我提出开车送他去学校,但他拒绝我拎着他的背包出现在同学面前。
他单腿着地,挎上背包,抓紧拐杖,朝门外走去。“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他回头说了一句,我的心在默默流泪。
一个月后,我带着托马斯去医院复查。
“他恢复得不错,”医生说,“可以拄手杖行走啦!”
“医生,你肯定吗?”我不是不想让托马斯康复,只是我对他的需要已经超出他对我的需要。他是我的孩子,我不想让他离开我。
“摸摸这儿,”医生指着伤处说,“当肌肉组织修复后,它会使骨胳更加强壮。现在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是说托马斯的腿,还是别的什么事情?医生的话让我想起《圣经》里的“该抓紧的时候抓紧,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抓紧儿子的手,养育、教育、保护他,原来,放手也是作母亲的一部分。
几天后,我在一张卡片上写道:“为你骄傲,为你祈祷,我爱你!你的妈妈。”然后把它塞到托马斯的枕头下。我不再束缚他的决定,质疑他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保留自己的意见,不再滔滔不绝地说教。
一天早上,托马斯收拾好书包正准备去上学。“今天放学后我可能晚回来一会儿,我要练习举重。”他扔掉手杖向大门外走去,只留给我一个坚强的背影。我很想告诉他,你最好带上手杖,但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托马斯,我爱你!”他转头看了看我说:“妈妈,我爱你。”
就在托马斯18岁生日前几天,我在他的抽屉里看到他童年珍藏的玩具,那张熟悉的卡片映入眼帘,一股热泪夺眶而出。
丈夫的话是对的,很快家里又会多一个男子汉。
(选自《海外文摘》2010年第3期)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尽管母亲事先多次警告过儿子要小心点儿,但他在橄榄球训练中,脚踝骨意外受伤,表明了他是一个很叛逆的孩子,对母亲的话毫不理会,致使母亲伤心、落泪。
B.
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母亲与父亲有分歧,母亲更感性,父亲更理性。这一点,无论是托马斯的父母,还是别人,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具有极大的普遍性。
C.
小说以“放手”为题,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且一目了然。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比直白地表达“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更生动形象。
D.
小说临近结尾的时候,母亲改变了原来想说的话,表明母亲已经明白自己先前错误的做法,决心迎合孩子的心理,向父亲屈服。
E.
小说结尾“很快家里又会多一个男子汉”一句,具有深刻的意义,假如母亲能够早体会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那么迷惘了。
(2)
托马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句子“该抓紧的时候抓紧,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内涵丰富,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
(4)
这篇小说具有很广泛的社会意义,读完后你有何感悟?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从父母或者孩子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放手
[美]朱莉·加蒙
17岁的托马斯躺在睡椅上,左腿打了石膏,瘦长的身躯刚好和睡椅一般大小。在橄榄球训练中,他的脚踝骨意外受伤。我事先多次警告过他要小心点,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从昨天出院之后,他就一直粘在游戏机上。究竟玩了多久?或许,他应该感到饿了吧。“感觉怎么样,腿还疼吗?”我说道,“早餐我准备了蛋白质奶昔、果汁,你小时侯最喜欢吃的。”
“哦……嗯。”儿子咕哝了声,手指依然在控制按键上来回舞动,眼睛死盯着电视屏幕。
“来点儿格子松饼吧?”我接着说,“它们的含钙量很高。”
托马斯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屏幕:“谢谢妈妈,我一点也不饿。”
“我还以为这些东西会让你开心呢,”我说道,“腿受伤的滋味可不好受。如果想快点好起来,必须多吃东西。我是你妈妈,照顾你是我的责任。”
托马斯摇了摇头,仍然没有看我一眼:“我很好,妈妈,真的没事。”我走下楼梯,不住地回头张望。受了这么重的伤,儿子仍然不需要我的帮助。难道他不再需要我了吗?
我记忆中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哪儿去了?小时侯,托马斯对我依赖有加。走在绿草如茵的野外,他会紧紧抓住我的手。我为他制作蛋白质奶昔,做他喜欢喝的果汁,他会一边吃一边和我分享他内心世界的小小秘密。虽然都是再幼稚不过的事情,但却让我无比快乐。
托马斯长到15岁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我成了这个世界上他最不想接近的人。虽然有时候他也会询问我的看法,但是看看这次发生的事情吧,我告诉过他多次橄榄球的危险性,他还是受伤了。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明白,他仍然需要我这个妈妈呢。
托马斯一整天都没和我说话。当我把晚餐送到他的卧室时,他只说了声“谢谢”,看都没看我一眼。我傻傻地站在他身边,期待他能说点什么,但是什么也没有。我失落地走下楼去,期待从丈夫瑞克那里得到安慰。
“托马斯到底怎么啦?”我失声哭了起来。
“他正处于青春期嘛。”
“他正把我从他身边推开,我还想当他的妈妈,他还需要我!”
“给他一些空间,这才是他需要的,”瑞克说,“他已经接近成年了。”
几周后,托马斯准备去学校,我提出开车送他去学校,但他拒绝我拎着他的背包出现在同学面前。
他单腿着地,挎上背包,抓紧拐杖,朝门外走去。“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他回头说了一句,我的心在默默流泪。
一个月后,我带着托马斯去医院复查。
“他恢复得不错,”医生说,“可以拄手杖行走啦!”
“医生,你肯定吗?”我不是不想让托马斯康复,只是我对他的需要已经超出他对我的需要。他是我的孩子,我不想让他离开我。
“摸摸这儿,”医生指着伤处说,“当肌肉组织修复后,它会使骨胳更加强壮。现在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是说托马斯的腿,还是别的什么事情?医生的话让我想起《圣经》里的“该抓紧的时候抓紧,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抓紧儿子的手,养育、教育、保护他,原来,放手也是作母亲的一部分。
几天后,我在一张卡片上写道:“为你骄傲,为你祈祷,我爱你!你的妈妈。”然后把它塞到托马斯的枕头下。我不再束缚他的决定,质疑他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保留自己的意见,不再滔滔不绝地说教。
一天早上,托马斯收拾好书包正准备去上学。“今天放学后我可能晚回来一会儿,我要练习举重。”他扔掉手杖向大门外走去,只留给我一个坚强的背影。我很想告诉他,你最好带上手杖,但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托马斯,我爱你!”他转头看了看我说:“妈妈,我爱你。”
就在托马斯18岁生日前几天,我在他的抽屉里看到他童年珍藏的玩具,那张熟悉的卡片映入眼帘,一股热泪夺眶而出。
丈夫的话是对的,很快家里又会多一个男子汉。
(选自《海外文摘》2010年第3期)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尽管母亲事先多次警告过儿子要小心点儿,但他在橄榄球训练中,脚踝骨意外受伤,表明了他是一个很叛逆的孩子,对母亲的话毫不理会,致使母亲伤心、落泪。
B.
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母亲与父亲有分歧,母亲更感性,父亲更理性。这一点,无论是托马斯的父母,还是别人,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具有极大的普遍性。
C.
小说以“放手”为题,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且一目了然。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比直白地表达“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更生动形象。
D.
小说临近结尾的时候,母亲改变了原来想说的话,表明母亲已经明白自己先前错误的做法,决心迎合孩子的心理,向父亲屈服。
E.
小说结尾“很快家里又会多一个男子汉”一句,具有深刻的意义,假如母亲能够早体会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那么迷惘了。
(2)
托马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句子“该抓紧的时候抓紧,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内涵丰富,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
(4)
这篇小说具有很广泛的社会意义,读完后你有何感悟?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从父母或者孩子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