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大众娱乐文化

  【摘要】我以为《快乐大本营》是后现代语境下大众文化的典型文本,较充分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本文试图对《快乐大本营》蕴含的后现代主义元素进行观照,揭示出利弊得失以求中国大众娱乐文化向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快乐大本营》;大众娱乐文化;无厘头文化      《快乐大本营》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千万观众。对于此种大众娱乐文化现象,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人把它视为“聒噪”、“肤浅”的垃圾节目,有的人却因为其大胆的反权威的语言、平民式的狂欢而对其热捧。对于此种现象,仅仅情绪化的褒贬是无济于事的,更重要的是要冷静的思考分析。我以为它是后现代语境下大众文化的典型文本,较充分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本文试图对《快乐大本营》蕴含的后现代主义元素进行观照,揭示出利弊得失以求中国大众娱乐文化向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   “后现代”一词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过。1870年前后,一位英国画家就曾用过“后现代绘画”来指称他认为比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更前卫的作品。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后现代”一词偶尔用于建筑学、诗歌的领域,表示某种不同于传统的风格。二战以后,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缩写本中,开始用“后现代”指称一种现代时期的转型期。可见,“后现代”一词,从发端时起就是一种“前卫”、异于传统的范畴。“后现代主义以其怀疑精神和结构能力,披上了一系列“反”的外衣:反文化、反价值、反崇高、反英雄、反整合、反有序……”[1]   20世纪80、90年代,伴随日趋深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快速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精神焦虑、价值虚无、无所适从。《快乐大本营》的娱乐性正契合了人们的情感诉求。与过去的综艺类节目相比,《快乐大本营》的可贵之处便在于,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不再追求宏大的叙事,结构细密,雍容而有气度。策划者甚至希望选手可以多出洋相,产生一些戏剧化的场景,以增强节目的可视效果。这是对以往娱乐节目精致叙事的反对,具备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传统和权威的特质。“后现代的巨大力量就是要承认他们的前辈对于自己所不能承认的东西,同时这种力量正在以既具有破坏性同时又具有建设性的方式不屈不挠的改变着这个世界。”[2]如果说过去的娱乐节目过于权威化、模式化,造成了众多节目如《正大综艺》等的纷纷垮台,那么当今的娱乐节目出现的新问题,则是精英文化的流失。如《快乐大本营》2月27日节目中一片段是“真心话大冒险”,主持人吴昕在电话里佯装对男嘉宾表示爱意,试探其反应如何。该片段历时18分钟之久。类似这种恶搞恶闹的片段还有很多,不禁让人怀疑节目的品位性。“用金钱刺激演员嘉宾做各种矫揉造作的动作当众出丑,那种恶作剧似的表演,只能迎合少数心智不全的胃口,真正有层次的观众是不会为此鼓掌的,导演应该让演员发挥出自身的长处,用机智和幽默赢得观众的掌声。”[3]后现代主义为大众文化带来新质的同时,却使它逐渐迷失了方向,这是值得警惕的。      二   后现代主义“它通过对语言,对逻辑、理性和秩序的拆解,使现代性话语归于失效。”[4]它不再受语言规则的限制,不再受传统话语系统的影响,反而对他们嗤之以鼻。曾经红透大江南北的“无厘头文化”正是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谢娜被何炅戏称是快乐家族的“镇山之宝”。而她向来以“疯疯癫癫”、“神经”著称,她的主持风格和言语表达均异于传统主持人,这也是谢使《快乐大本营》焕发新质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用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来解读。当她夸奖一个人的表演好到极致时,不是用委婉的、典雅的语言去称赞,而是用夸张的语气喊出几个字“有,有,有”。这些话表面看起来毫无意义,有什么?什么有?让第一次接触这句话的人不解其中之韵味,然而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夸赞的意思随着几个“有”便愈加强烈,潜含出“有水平”、“有能力”的意思。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无厘头”话语频频出现并博得了观众的喝彩声和笑声。再如谢惯用的“ladies and 乡亲们”,中英文交叉使用, 粗俗随意。这些反传统的话语确实给娱乐节目增添了不少光彩,达到了幽默的效果。但是这在另一方面却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众多青少年,不再相信权威,甚至蔑视权威。对于一本正经说话的人感到厌恶,日常言语与思维模式等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更有论者担忧此种效应会引起70前的一代人“失语”,70后的一代人出现“道德危机”。看着后现代主义“无厘头”文化把现在的人都变得庸俗、浮夸、油嘴滑舌、玩世不恭,他们怎么能静观不动呢?   纯粹作为人们取乐的工具,一笑了之,那是娱乐界的悲哀。所以“电视节目中的从业人员应该有这样的指导思想:电视作为大众娱乐的工具,他不只扮演一个迎合者的角色,更大程度上应该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他应该承担传承先进文化的社会责任。”[5]笔者仍旧期待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大众娱乐文化能在语言表达和思想传递等方面做出慎重的考虑。合理的吸收后现代主义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的吸收,以为凡是传统的都要反对,凡是权威的都要抛弃,这样极端的态度不利于大众娱乐文化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宏峰.后现代语境下的狂欢――论周星驰喜剧的狂欢色彩・文化研究[M]第4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6).第198页.   [2][斯]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的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94页.   [3]温春雪.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思考[J].记者摇篮,2005(5).   [4]王岳川.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6(3).   [5]孙丹萍,姜永刚.电视娱乐节目也是一种文化形态[J].大众文艺,2008(10).      作者简介:高萍(1988--),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文学,研究方向:文艺学研究

  【摘要】我以为《快乐大本营》是后现代语境下大众文化的典型文本,较充分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本文试图对《快乐大本营》蕴含的后现代主义元素进行观照,揭示出利弊得失以求中国大众娱乐文化向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快乐大本营》;大众娱乐文化;无厘头文化      《快乐大本营》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千万观众。对于此种大众娱乐文化现象,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人把它视为“聒噪”、“肤浅”的垃圾节目,有的人却因为其大胆的反权威的语言、平民式的狂欢而对其热捧。对于此种现象,仅仅情绪化的褒贬是无济于事的,更重要的是要冷静的思考分析。我以为它是后现代语境下大众文化的典型文本,较充分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本文试图对《快乐大本营》蕴含的后现代主义元素进行观照,揭示出利弊得失以求中国大众娱乐文化向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   “后现代”一词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过。1870年前后,一位英国画家就曾用过“后现代绘画”来指称他认为比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更前卫的作品。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后现代”一词偶尔用于建筑学、诗歌的领域,表示某种不同于传统的风格。二战以后,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缩写本中,开始用“后现代”指称一种现代时期的转型期。可见,“后现代”一词,从发端时起就是一种“前卫”、异于传统的范畴。“后现代主义以其怀疑精神和结构能力,披上了一系列“反”的外衣:反文化、反价值、反崇高、反英雄、反整合、反有序……”[1]   20世纪80、90年代,伴随日趋深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快速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精神焦虑、价值虚无、无所适从。《快乐大本营》的娱乐性正契合了人们的情感诉求。与过去的综艺类节目相比,《快乐大本营》的可贵之处便在于,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不再追求宏大的叙事,结构细密,雍容而有气度。策划者甚至希望选手可以多出洋相,产生一些戏剧化的场景,以增强节目的可视效果。这是对以往娱乐节目精致叙事的反对,具备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传统和权威的特质。“后现代的巨大力量就是要承认他们的前辈对于自己所不能承认的东西,同时这种力量正在以既具有破坏性同时又具有建设性的方式不屈不挠的改变着这个世界。”[2]如果说过去的娱乐节目过于权威化、模式化,造成了众多节目如《正大综艺》等的纷纷垮台,那么当今的娱乐节目出现的新问题,则是精英文化的流失。如《快乐大本营》2月27日节目中一片段是“真心话大冒险”,主持人吴昕在电话里佯装对男嘉宾表示爱意,试探其反应如何。该片段历时18分钟之久。类似这种恶搞恶闹的片段还有很多,不禁让人怀疑节目的品位性。“用金钱刺激演员嘉宾做各种矫揉造作的动作当众出丑,那种恶作剧似的表演,只能迎合少数心智不全的胃口,真正有层次的观众是不会为此鼓掌的,导演应该让演员发挥出自身的长处,用机智和幽默赢得观众的掌声。”[3]后现代主义为大众文化带来新质的同时,却使它逐渐迷失了方向,这是值得警惕的。      二   后现代主义“它通过对语言,对逻辑、理性和秩序的拆解,使现代性话语归于失效。”[4]它不再受语言规则的限制,不再受传统话语系统的影响,反而对他们嗤之以鼻。曾经红透大江南北的“无厘头文化”正是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谢娜被何炅戏称是快乐家族的“镇山之宝”。而她向来以“疯疯癫癫”、“神经”著称,她的主持风格和言语表达均异于传统主持人,这也是谢使《快乐大本营》焕发新质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用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来解读。当她夸奖一个人的表演好到极致时,不是用委婉的、典雅的语言去称赞,而是用夸张的语气喊出几个字“有,有,有”。这些话表面看起来毫无意义,有什么?什么有?让第一次接触这句话的人不解其中之韵味,然而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夸赞的意思随着几个“有”便愈加强烈,潜含出“有水平”、“有能力”的意思。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无厘头”话语频频出现并博得了观众的喝彩声和笑声。再如谢惯用的“ladies and 乡亲们”,中英文交叉使用, 粗俗随意。这些反传统的话语确实给娱乐节目增添了不少光彩,达到了幽默的效果。但是这在另一方面却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众多青少年,不再相信权威,甚至蔑视权威。对于一本正经说话的人感到厌恶,日常言语与思维模式等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更有论者担忧此种效应会引起70前的一代人“失语”,70后的一代人出现“道德危机”。看着后现代主义“无厘头”文化把现在的人都变得庸俗、浮夸、油嘴滑舌、玩世不恭,他们怎么能静观不动呢?   纯粹作为人们取乐的工具,一笑了之,那是娱乐界的悲哀。所以“电视节目中的从业人员应该有这样的指导思想:电视作为大众娱乐的工具,他不只扮演一个迎合者的角色,更大程度上应该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他应该承担传承先进文化的社会责任。”[5]笔者仍旧期待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大众娱乐文化能在语言表达和思想传递等方面做出慎重的考虑。合理的吸收后现代主义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的吸收,以为凡是传统的都要反对,凡是权威的都要抛弃,这样极端的态度不利于大众娱乐文化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宏峰.后现代语境下的狂欢――论周星驰喜剧的狂欢色彩・文化研究[M]第4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6).第198页.   [2][斯]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的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94页.   [3]温春雪.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思考[J].记者摇篮,2005(5).   [4]王岳川.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6(3).   [5]孙丹萍,姜永刚.电视娱乐节目也是一种文化形态[J].大众文艺,2008(10).      作者简介:高萍(1988--),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文学,研究方向:文艺学研究


相关文章

  • 大众文化定义
  • 大众文化定义: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 ...查看


  • 大众狂欢语境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解析
  • 大众狂欢语境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解析 江凌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上海,200240) 摘 要:目前,中国大陆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突发性强,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给网络安全治理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网络群体 ...查看


  • 广播电视学概论(自整理)
  • 广播电视学概论 前言 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体" "地球村"的起点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影响人们的知识.道德.情趣乃至社会价值观 第一媒体 ● 最大受众规模 ● 最普及覆盖率 ● 最大的传媒产业规模 ● ...查看


  • 高三政治走进文化生活
  • 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教案之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考点导航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1①从文化生产发展的态势上看,文化产品的生产呈现批量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 ...查看


  • 大众文化研究_读书笔记
  • 大众文化研究 课程读书笔记 书名: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大众文化导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王一川 出版时间:2004年3月 内容提要:本书最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系统讲解了大众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做 ...查看


  • 大众文化的潮流和特点
  • 现代社会,大众文化潮流汹涌澎湃.社会成为文化的,文化成为社会的.原先认为是上层建筑的文化,现在不仅渗透到政治领域,使政治家们无可奈何地要重视文化:而且正在侵入经济领域,文化产业如日东升,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发生了深刻的变 ...查看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 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3期 文化建设 #3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p 赵继伦 内容提要 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消闲和娱乐, 但也不能远离道德, ...查看


  • 大众传播及特点
  • 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概念首次出现在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 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 ...查看


  •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王璐瑶(1)(1)
  •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当今是一个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大众传媒是一股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它由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诸多要素共同构成,大众传媒对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时尚性.商业性的大众文化的传播,大大满足了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