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品读:草民与县级官员打官司,早在汉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早在汉朝中国人已经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共有36枚的《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债)寇恩事》简册,因为记录了一件两千年前的经济纠纷案件,成为居延汉简最知名的简册。

根据简上的内容,我们试着将其还原成一个故事:建武三年(公元34年),甲渠障的候官粟君向居延县起诉该县居民寇恩欠债不还。据粟候官说,上年12月中旬,他与其下属令史华商、尉史周育合伙出资(牛、谷)雇用寇恩运送5000条鱼去集市出售,并付给寇恩一头牛、27石谷子作为佣金。寇恩同意在卖出鱼后交付通行钱40万,但现在只交了32万现金。更为过分的是,寇恩曾借走一头牛用来拉套,但他却把借的牛卖了,然后又用作为佣金的那头牛来抵偿,但是两只牛的价值相差20石谷子。因此粟君候官要求对方偿还现金8万及两头牛的差价20石谷子。

居延县收到粟君的起诉书后,在立案的同时将这份起诉书移送给被告寇恩所在的都乡。乡里专管刑狱的宫姓啬夫立刻验问了被告寇恩,并根据寇恩的供词写成爰书及治决言,然而他的结论却是寇恩不欠粟君的债。

按寇恩的说法,粟候官原先就说过黄牛、黑公牛虽然个头大小不一,但价值完全相等,均按60石定价,任由寇恩随便挑一头带走,黑牛就是抵佣金并非是借牛。因为鱼没有卖得40万钱,所以寇恩卖掉了黑牛,把32万现金交付给了粟君的妻子业。寇恩和粟候官的妻子业一同去卖鱼,回来的时候还为她赶车,在路上累计走了二十多天,中途寇恩又给业买了十斤肉,值谷1石;到了第三驿站,寇恩买了2石大麦给业,总计谷3石、钱15600。不仅赶车的工钱没有计算,还把一个值一万钱的大车轴、一个值三千钱的羊皮口袋、一个值一千钱的大竹笥、一个值六百钱可装一石粮食的去卢、两根值一千钱的绳子等器物,都装在业的车上,由业带回了家。此外,他的儿子寇钦为粟候官捕了三个月零十天的鱼,却一直没有得到工钱。按当时雇工的基本价,成年男子干一天活给2斗谷,因此合计工钱为20石谷。市场谷价是一石谷四千钱,寇钦20石谷作工的工价正好与寇恩欠粟君的钱相当。因此粟候官所诉的“牛不相当谷二十石”的说法不对。

这可谓是一场官与民之间的诉讼案。出人意料的是,当粟君看到结果后,认为寇恩的供词与实际情况不符,遂又将此案上告到兼有军事和行政管辖权的居延都尉府。而都尉府则下令让居延县“更详验问治决”。于是,居延县又令乡啬夫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复核。而乡啬夫在第二次验治寇恩时还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首先向寇恩郑重宣布:如果不如实提供证词,就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有趣的是,寇恩坚持原词,乡啬夫便将寇的供词再次写成爰书,上报居延县,并坚持原来的结论,即寇恩不欠粟君的债。居延县收到乡啬夫的报告后,如实上报给甲渠候官,而甲渠候官将它们通通存档,并标其卷为“建武三年十二月候栗君所责寇恩事”。

这一汉简只保存了全案程序的前半段,以至于案件最终是否开庭审理又如何审理的我们都无从知道,但是这一案件几十年却是一再被历史学家、法学家们看重,他们从汉代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多个角度不断做出新的解读。

我们花这么多的笔墨来介绍这则案件,也是因为从中看到了汉代真实的司法制度。粟候官虽为甲渠障的最高指挥官,但他并没有倚仗自己的权势上门逼债,而是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问题。而且他虽与居延县廷同级,但涉及民事经济纠纷,他们还是要到县衙门提起诉讼。这说明当时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完备性。而且此案件的民事主体双方也比较平等,草民寇恩敢于和甲渠候粟君这样的县级官员打官司,居延县也让当事人根据对方的起诉或答辩提供各自的证词,说明早在汉朝人们已经有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这让人回想起大汉帝国时,心里又多了些许温暖。

早在汉朝中国人已经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共有36枚的《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债)寇恩事》简册,因为记录了一件两千年前的经济纠纷案件,成为居延汉简最知名的简册。

根据简上的内容,我们试着将其还原成一个故事:建武三年(公元34年),甲渠障的候官粟君向居延县起诉该县居民寇恩欠债不还。据粟候官说,上年12月中旬,他与其下属令史华商、尉史周育合伙出资(牛、谷)雇用寇恩运送5000条鱼去集市出售,并付给寇恩一头牛、27石谷子作为佣金。寇恩同意在卖出鱼后交付通行钱40万,但现在只交了32万现金。更为过分的是,寇恩曾借走一头牛用来拉套,但他却把借的牛卖了,然后又用作为佣金的那头牛来抵偿,但是两只牛的价值相差20石谷子。因此粟君候官要求对方偿还现金8万及两头牛的差价20石谷子。

居延县收到粟君的起诉书后,在立案的同时将这份起诉书移送给被告寇恩所在的都乡。乡里专管刑狱的宫姓啬夫立刻验问了被告寇恩,并根据寇恩的供词写成爰书及治决言,然而他的结论却是寇恩不欠粟君的债。

按寇恩的说法,粟候官原先就说过黄牛、黑公牛虽然个头大小不一,但价值完全相等,均按60石定价,任由寇恩随便挑一头带走,黑牛就是抵佣金并非是借牛。因为鱼没有卖得40万钱,所以寇恩卖掉了黑牛,把32万现金交付给了粟君的妻子业。寇恩和粟候官的妻子业一同去卖鱼,回来的时候还为她赶车,在路上累计走了二十多天,中途寇恩又给业买了十斤肉,值谷1石;到了第三驿站,寇恩买了2石大麦给业,总计谷3石、钱15600。不仅赶车的工钱没有计算,还把一个值一万钱的大车轴、一个值三千钱的羊皮口袋、一个值一千钱的大竹笥、一个值六百钱可装一石粮食的去卢、两根值一千钱的绳子等器物,都装在业的车上,由业带回了家。此外,他的儿子寇钦为粟候官捕了三个月零十天的鱼,却一直没有得到工钱。按当时雇工的基本价,成年男子干一天活给2斗谷,因此合计工钱为20石谷。市场谷价是一石谷四千钱,寇钦20石谷作工的工价正好与寇恩欠粟君的钱相当。因此粟候官所诉的“牛不相当谷二十石”的说法不对。

这可谓是一场官与民之间的诉讼案。出人意料的是,当粟君看到结果后,认为寇恩的供词与实际情况不符,遂又将此案上告到兼有军事和行政管辖权的居延都尉府。而都尉府则下令让居延县“更详验问治决”。于是,居延县又令乡啬夫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复核。而乡啬夫在第二次验治寇恩时还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首先向寇恩郑重宣布:如果不如实提供证词,就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有趣的是,寇恩坚持原词,乡啬夫便将寇的供词再次写成爰书,上报居延县,并坚持原来的结论,即寇恩不欠粟君的债。居延县收到乡啬夫的报告后,如实上报给甲渠候官,而甲渠候官将它们通通存档,并标其卷为“建武三年十二月候栗君所责寇恩事”。

这一汉简只保存了全案程序的前半段,以至于案件最终是否开庭审理又如何审理的我们都无从知道,但是这一案件几十年却是一再被历史学家、法学家们看重,他们从汉代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多个角度不断做出新的解读。

我们花这么多的笔墨来介绍这则案件,也是因为从中看到了汉代真实的司法制度。粟候官虽为甲渠障的最高指挥官,但他并没有倚仗自己的权势上门逼债,而是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问题。而且他虽与居延县廷同级,但涉及民事经济纠纷,他们还是要到县衙门提起诉讼。这说明当时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完备性。而且此案件的民事主体双方也比较平等,草民寇恩敢于和甲渠候粟君这样的县级官员打官司,居延县也让当事人根据对方的起诉或答辩提供各自的证词,说明早在汉朝人们已经有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这让人回想起大汉帝国时,心里又多了些许温暖。


相关文章

  • 一带一路 | 郝树声:汉简中的大宛和康居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往研究的新资料
  • 本文刊于<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 汉简中的大宛和康居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往研究的新资料 郝树声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西北的敦煌悬泉置遗址(北纬40°15'54.22',东经95°19'45.01')出土的悬 ...查看


  • 汉代的"平贾"
  • 作者:宋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年04期 一 两汉的简牍和文献中常常可以见到有关"平贾"的记载,如居延汉简中有"--出九十六平贾."(注:<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80· 13简 ...查看


  • 汉代民事诉讼制度考略
  • 作者:冯卓慧 西部法学评论 2011年05期 DOI编码:10.3969/:issn 1674-3687.2011.01.007 中图分类号:D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87(2011)01-0019-07 一.汉代民事诉 ...查看


  • 汉书刑法志译文
  • 人模仿天地的形状,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本性,聪明淳美,是有生命的动物中最具有灵性的.人的手和脚不足以供给嗜好和欲望,奔走不足以躲避利害,没有毛皮与羽毛用来防御寒暑,人一定要役使万物来养活自己,使用智慧而不凭藉力量,造就是人所以尊贵的 ...查看


  •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七年级思品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各题都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 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们都是集体 ...查看


  • 涉法涉诉信访解决机制探析
  • 涉法涉诉信访解决机制探析 2010-04-12 安化县法院网讯 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有其他的利益诉求时,必然要寻求解决和表达渠道,以期得到保护满足.维权.利益诉求的解决和表达方式,首先应排除私力救济和表达,因为它可能演化成暴力, ...查看


  • 立案登记制,你应该知道的六件事
  • 立案登记制,你应该知道的六件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15日公布了这一意见,意见将于5月1日起施行. 作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 ...查看


  • 必修一历史1-11课总结
  •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奴隶社会)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战国) 夏朝:(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3)最后一个王"桀"传说 ...查看


  • 3. 中国古代刑法原则的演变及其特点
  • 中国古代刑法原则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法律起源于夏商. 西周奴隶制法律制度得到完善,开始确立定罪量刑的刑法原则:包括1. 矜老恤幼原则: 2. 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3.罪刑相当的原则:4. 罪疑从轻.从赦的原则:5.同罪异罚原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