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2015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6》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组织了一支“院士为核心、专家为骨干”的开放性咨询队伍,于2011年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项目,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展开调研,探讨各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集成方法进行技术、产业成熟度分析,结合国民经济与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提出重要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培育与发展的建议。
(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
2.“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
3.“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4.“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
5.“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6.“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
7.“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速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两倍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助推新的投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发展的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对新业态的支持、服务、监管、规范都亟待加强,必须狠抓相关政策的落实,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
报告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老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正处于接续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2015年11月15日,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2015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6》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组织了一支“院士为核心、专家为骨干”的开放性咨询队伍,于2011年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项目,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展开调研,探讨各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集成方法进行技术、产业成熟度分析,结合国民经济与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提出重要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培育与发展的建议。
(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
2.“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
3.“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4.“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
5.“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6.“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
7.“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速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两倍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助推新的投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发展的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对新业态的支持、服务、监管、规范都亟待加强,必须狠抓相关政策的落实,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
报告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老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正处于接续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