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12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归入病历。

二、 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费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 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 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 采血有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签名。

六、 取血时,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 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2. 核对血袋标签;鲜血真条形编码、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的有效期,3.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方可取血。

七、 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拒领;

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 血袋有破损,漏血;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 血浆中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八、 血液领回病房后,有两名医护人员负责和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是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在一袋一核对签名。

九、 血液从血库中取出后30min 内进行输血,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

震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 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 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效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对采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 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情形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十三、 输血过程中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满,观察15min 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要求发血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为2小时。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 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十四、输血器操作规范与流程:

(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

(2)检查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应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静脉针规格符合要求。

(3)严格遵行无菌操作原则,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即三查八对)。

(4)在输血过程中排气时,应尽量避免挤压莫菲氏滴管,以免由于液体快速冲向输血器的莫菲氏滴管,而产生大量的混入液体内的气泡。应排尽输血器内的空气,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应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包括溶血反应、发热反应、避免引发各种传染病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

理,并报告医生。

( 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问题(如溶液不滴、茂菲氏滴管液面自行下降、血液滴漏现象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一次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规范化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五、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要全程监测患者,以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征兆,记录在病历中。输血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24小时内送回血库。

十六、输血治疗病程记录书写规范:

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需包括选择的输血方式、输血原因、输血操作者姓名、输血时间、输用的血液成分类型和数量、监测患者的证据、输血效果评价以及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都要记录于病历中。

2、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归入病历。

二、 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费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 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 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 采血有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签名。

六、 取血时,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 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2. 核对血袋标签;鲜血真条形编码、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的有效期,3.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方可取血。

七、 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拒领;

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 血袋有破损,漏血;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 血浆中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八、 血液领回病房后,有两名医护人员负责和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是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在一袋一核对签名。

九、 血液从血库中取出后30min 内进行输血,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

震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 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 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效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对采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 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情形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十三、 输血过程中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满,观察15min 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要求发血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为2小时。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 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十四、输血器操作规范与流程:

(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

(2)检查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应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静脉针规格符合要求。

(3)严格遵行无菌操作原则,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即三查八对)。

(4)在输血过程中排气时,应尽量避免挤压莫菲氏滴管,以免由于液体快速冲向输血器的莫菲氏滴管,而产生大量的混入液体内的气泡。应排尽输血器内的空气,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应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包括溶血反应、发热反应、避免引发各种传染病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

理,并报告医生。

( 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问题(如溶液不滴、茂菲氏滴管液面自行下降、血液滴漏现象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一次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规范化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五、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要全程监测患者,以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征兆,记录在病历中。输血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24小时内送回血库。

十六、输血治疗病程记录书写规范:

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需包括选择的输血方式、输血原因、输血操作者姓名、输血时间、输用的血液成分类型和数量、监测患者的证据、输血效果评价以及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都要记录于病历中。

2、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相关文章

  •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
  • 富顺新区医院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查看


  • 北京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 北京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2008版)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 ...查看


  •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切实加强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 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 结合我省实际, ...查看


  •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一)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负责对全院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发生.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查看


  • 侵权责任法解读第五十九条
  • 侵权责任法解读第五十九条: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缺陷或者不合格血液输入责任 2010-02-12 侵权责任法解读第五十九条: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缺陷或者不合格血液输入责任 第五十九条 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 ...查看


  •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输血科
  •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 价 要 点 责任部门 协助部门 工作组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 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 ...查看


  • 输血与护理管理
  • 输血与护理管理 输血风险控制措施: 输血核对:每一环节均须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核对! 血标本采集: 1.防止血标本张冠李戴的最有效方法是给每位 患者佩戴识别带,识别带上有患者重要信息. 2.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申请单与患者识别带资料是否 ...查看


  •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第一节 输血科行政管理制度 一.成立输血管理组织 1.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组成由主管院长负责,成员由输血科(血库) ...查看


  • 输血流程和预案
  • 临床输血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 用血申请程序 临床输血主要步骤及关键控制点 *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贮存和运输的系统,使血液保存在适宜的环境中以维持其功能 (菱形为关键控制点) 血液预约.入库.核对.贮存工作流程 制定用血计划 上报采供血机构 配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