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_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课时加深学生对弦、弧之间关系的认识,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现代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2.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能说出等弦、等弧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逆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3.利用圆的对称性通过折叠来发现垂径定理,充分体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2)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圆规,直尺,半透明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汽车和皮带转动轮的视频或图片

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问题简单,一起回答)

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四边形等?”

生:“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出示小人骑不同轮子小车的课件

师:那我们这样吧,把轮子作成椭圆的,可不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一椭圆。

生: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教师再进一步启发: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下高,一下低呢?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回答:

因为车轮上的任何一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的。

二、大家谈谈

同学们知道怎样画出一个圆么?你都有哪些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老师动画演示画圆的过程,总结圆定义并板书。

平面上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圆的半径。

以O为圆心的圆,记做⊙O,读作:圆O。

几个概念:

1.弦和直径.

利用上述图形,让学生任意连结圆上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指出: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线段CD,AB,EF,DF都叫做⊙O的弦.(如图2)

进一步指出:图中弦AB经过圆心O,我们把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最后让学生观察,得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弧.

继续观察图2,发现,连结圆上任意两个点可以得到一条弦。同时,这两个点还将圆分成两部分,我们把每一部分叫做圆弧,即: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用符号“⌒”表示,如以C、D为端点的弧,记做CD。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会进一步发现,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我们把它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图中的弧CED,ECF等,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中的CD,EF等。

3.等圆.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用投影或电脑演示圆重合的过程,图3)

⌒⌒⌒⌒⌒

4.等弧.

电脑或投影演示两段弧重合的过程,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概念辨析:

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这句话正确吗?(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直径是弦,但在一般情况下弦不是直径,只有在弦经过圆心时,这弦才叫做直径.

2.半圆是弧吗?弧是不是半圆?(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半圆是弧,但在一般情况下弧不是半圆,只有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的两条弧才是半圆.

3.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吗?为什么?(学生口答)

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教师用两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变成弧度不同的两条弧加以比较,此难点很容易被突破)

三、一起探究

1.让学生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以O 为圆心画一个圆,将这张纸片沿过点O的直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将一个圆绕圆心旋转180°后,是否与原图形重合?这能说明什么事实?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对称性。

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四、练习

教材P3—P4 练习1,2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概念?知道了圆的什么性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本节课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在这些概念中,要特别注意“直径和弦”、“弧和半圆”,以及“同圆、等圆和同心圆”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另外还要注意,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是建立在“能够完全重合”这一前提条件下的,它将作为今后判断两圆或两弧相等的依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及圆的有关概念,我们做如下练习。

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圆中的弦与弧,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观察与思考

让学生做如下操作:

在两张半透明的纸上,分别画出半径相等的⊙O1,⊙O2及相等的两条弦AB,CD,,把两张纸叠放在一起,使⊙O1与⊙O2重合,固定圆心,将一张纸绕圆心旋转适当角度,使弦AB和弦CD重合。

回答:AB与CD是什么关系?

思考:(1)在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弦相等吗?

(2)在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吗?等弧所对的弦呢?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发现弦、弧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相等的弦所对的优弧和劣弧分别相等。

三、一起探究

(1)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画出任意一条直径及与该直径垂直的一条弦;

(2)将⊙O沿CD所在的直线对折,哪些线段重合?哪些弧重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分成小组动手操作,总结得出的结论,并尽力证明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四、大家谈谈

如图,⊙O的直径CD交弦AB(不是直径)与点E,AE=BE。

1.你认为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2.你认为AD与BD,AC与BC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和同学说说你的结论和理由。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性质。

结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五、巩固练习

教材P6练习1,2

六、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什么?你对弦与弧都有了哪些认识?

七、板书设计

九年级数学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课时加深学生对弦、弧之间关系的认识,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现代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2.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能说出等弦、等弧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逆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3.利用圆的对称性通过折叠来发现垂径定理,充分体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2)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圆规,直尺,半透明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汽车和皮带转动轮的视频或图片

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问题简单,一起回答)

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四边形等?”

生:“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出示小人骑不同轮子小车的课件

师:那我们这样吧,把轮子作成椭圆的,可不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一椭圆。

生: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教师再进一步启发: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下高,一下低呢?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回答:

因为车轮上的任何一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的。

二、大家谈谈

同学们知道怎样画出一个圆么?你都有哪些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老师动画演示画圆的过程,总结圆定义并板书。

平面上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圆的半径。

以O为圆心的圆,记做⊙O,读作:圆O。

几个概念:

1.弦和直径.

利用上述图形,让学生任意连结圆上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指出: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线段CD,AB,EF,DF都叫做⊙O的弦.(如图2)

进一步指出:图中弦AB经过圆心O,我们把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最后让学生观察,得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弧.

继续观察图2,发现,连结圆上任意两个点可以得到一条弦。同时,这两个点还将圆分成两部分,我们把每一部分叫做圆弧,即: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用符号“⌒”表示,如以C、D为端点的弧,记做CD。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会进一步发现,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我们把它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图中的弧CED,ECF等,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中的CD,EF等。

3.等圆.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用投影或电脑演示圆重合的过程,图3)

⌒⌒⌒⌒⌒

4.等弧.

电脑或投影演示两段弧重合的过程,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概念辨析:

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这句话正确吗?(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直径是弦,但在一般情况下弦不是直径,只有在弦经过圆心时,这弦才叫做直径.

2.半圆是弧吗?弧是不是半圆?(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半圆是弧,但在一般情况下弧不是半圆,只有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的两条弧才是半圆.

3.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吗?为什么?(学生口答)

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教师用两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变成弧度不同的两条弧加以比较,此难点很容易被突破)

三、一起探究

1.让学生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以O 为圆心画一个圆,将这张纸片沿过点O的直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将一个圆绕圆心旋转180°后,是否与原图形重合?这能说明什么事实?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对称性。

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四、练习

教材P3—P4 练习1,2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概念?知道了圆的什么性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本节课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在这些概念中,要特别注意“直径和弦”、“弧和半圆”,以及“同圆、等圆和同心圆”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另外还要注意,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是建立在“能够完全重合”这一前提条件下的,它将作为今后判断两圆或两弧相等的依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及圆的有关概念,我们做如下练习。

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圆中的弦与弧,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观察与思考

让学生做如下操作:

在两张半透明的纸上,分别画出半径相等的⊙O1,⊙O2及相等的两条弦AB,CD,,把两张纸叠放在一起,使⊙O1与⊙O2重合,固定圆心,将一张纸绕圆心旋转适当角度,使弦AB和弦CD重合。

回答:AB与CD是什么关系?

思考:(1)在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弦相等吗?

(2)在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吗?等弧所对的弦呢?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发现弦、弧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相等的弦所对的优弧和劣弧分别相等。

三、一起探究

(1)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画出任意一条直径及与该直径垂直的一条弦;

(2)将⊙O沿CD所在的直线对折,哪些线段重合?哪些弧重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分成小组动手操作,总结得出的结论,并尽力证明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四、大家谈谈

如图,⊙O的直径CD交弦AB(不是直径)与点E,AE=BE。

1.你认为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2.你认为AD与BD,AC与BC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和同学说说你的结论和理由。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性质。

结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五、巩固练习

教材P6练习1,2

六、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什么?你对弦与弧都有了哪些认识?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模板
  •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系 < 高等数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类专科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 ...查看


  • 医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高等学校理工科 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2006年第4期(总第35期) 2006年4月 医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前 言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 ...查看


  •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考试大纲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中学数学学科考试说明 Ⅰ. 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 ...查看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 ...查看


  • 微积分大纲
  • <微积分>课程教学大纲 (2011版)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 课程代码:MAT160005T/ MAT160006T 课程名称:微积分(I )/(II ) 学时学分:128学时:8学分 预修课程:初等数学 适用专业:本科经管 ...查看


  • 高等数学大纲(物理类)
  •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适用层次.专业:理科.工科各专业 学 时:320学时 学 分:20学分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平台课 课 程 性 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理.工.管等相关专业的第一基 ...查看


  •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数理系 课程编码:B080101 适应专业:高职高专工程类专业 修课方式:必修 总学时:110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侯风波 <高等数学(第二版) > 高等 ...查看


  • 经管应用数学B模块教学大纲
  • 经管应用数学B 模块教学大纲 模块编号:M071103 模块名称:经管应用数学B 理论学时:72 实践学时:8 总学时数:80 总学分:5 后续模块: 一. 说明部分 1. 模块性质 本模块是文科类本科各专业(包括经济系.管理系各专业)的学 ...查看


  • [证券法]教学大纲
  • <证券法>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035065 总学时:32学时(讲课24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2 课程类别:限选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预修要求:法理学.民法.商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 ...查看


  • 数的整除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教案
  • 1.使学生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系统.牢固. 2.进一步弄清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使学生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掌握得更加熟练. 4.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主要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理解,形成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