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与敌对垒数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调戌卒修治褒城(今勉县)废堰,开发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深得陇蜀人民的拥戴。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高宗皇帝因为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吴玠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廊庙至今陕陇川仍留有吴氏的庙祠二十余处,战地遗址、遗迹三十余处,共六十余处,如庄浪吴王庙,天水名将庙,徽县忠烈祠,宝鸡吴公祠,凤县涪王祠、阆中锦屏山书刻等。吴玠深知能控扼蜀口、固守东接梁洋水陆冲要,南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的兴州,皆得益于嘉陵江漕运,故于绍兴六年(1136)冬十月,奏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时为川陕副使吴玠言:“江自凤州之梁泉,历兴、利、阆、果、合、恭以入江。正系饷军,漕运水路,望加封爵。”后获宋廷“从之”,正式允准,始建江神庙于兴州。时吴玠正置司兴州,亲督建此庙。因而,江神庙供奉的原本就是嘉陵江神“善济侯”和奏封嘉陵江神,并主持兴建江神庙的吴玠,因此也称吴王庙。墓碑甘肃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宋故将军吴玠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便座落在这里。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圆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1.53米,厚0.31米,碑额下面篆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10个大字,正文楷书共20行,每行70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但当时(

绍兴

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而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玠末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1963年2月11日,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1978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拨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本文作者:行业报告头条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与敌对垒数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调戌卒修治褒城(今勉县)废堰,开发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深得陇蜀人民的拥戴。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高宗皇帝因为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吴玠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廊庙至今陕陇川仍留有吴氏的庙祠二十余处,战地遗址、遗迹三十余处,共六十余处,如庄浪吴王庙,天水名将庙,徽县忠烈祠,宝鸡吴公祠,凤县涪王祠、阆中锦屏山书刻等。吴玠深知能控扼蜀口、固守东接梁洋水陆冲要,南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的兴州,皆得益于嘉陵江漕运,故于绍兴六年(1136)冬十月,奏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时为川陕副使吴玠言:“江自凤州之梁泉,历兴、利、阆、果、合、恭以入江。正系饷军,漕运水路,望加封爵。”后获宋廷“从之”,正式允准,始建江神庙于兴州。时吴玠正置司兴州,亲督建此庙。因而,江神庙供奉的原本就是嘉陵江神“善济侯”和奏封嘉陵江神,并主持兴建江神庙的吴玠,因此也称吴王庙。墓碑甘肃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宋故将军吴玠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便座落在这里。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圆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1.53米,厚0.31米,碑额下面篆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10个大字,正文楷书共20行,每行70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但当时(

绍兴

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而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玠末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1963年2月11日,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1978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拨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本文作者:行业报告头条


相关文章

  • 曹彬(北宋开国名将)
  • 幼有志向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其父曹芸,任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曹彬出生周岁时,他的父母把各种玩具排放在桌子上,看他取什么.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抓俎豆,过一会儿又拿一方印,其他的不屑一顾,人们都感到惊异.年长后,禀性淳厚. ...查看


  • 曹彬(北宋开国名将)-搜狗百科
  • 幼有志向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其父曹芸,任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曹彬出生周岁时,他的父母把各种玩具排放在桌子上,看他取什么.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抓俎豆,过一会儿又拿一方印,其他的不屑一顾,人们都感到惊异.年长后,禀性淳厚. ...查看


  • 宋金南北对峙
  •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认定目标] 1.知道南宋和金对峙局面的出现,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2.认识女真抗辽斗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查看


  • 七下历史教案(第9课)
  • 课 题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9课)>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 ...查看


  • 北宋一代名将狄青,一生为北宋立下汉马功劳,因家中一只狗郁郁而终
  • 名将在古代都会受到君王的厚爱,因为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强大的军队则需要有才能的将领,一个优秀的将领是整支军队的灵魂.所以一代名将往往都会和一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朝代的君主不重视武将和军队,那么这个朝代都会形成 ...查看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哪儿了?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哪儿了? 受评书. 戏剧.电影及电视剧等影响,杨家将的声威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威无比的--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 ...查看


  • 中国古代名将排行榜2
  • 中国古代名将排行榜 91 人(按朝代顺序)[转]1孙 武:吴国名将,成名经典:<孙子兵法>2伍子胥:吴国名将,经典之战:伐楚灭越,掘墓鞭尸3吴 起:魏(楚)国名将,经典之战:灭亡陈.蔡国4孙 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5乐 ...查看


  • [原创]真实历史上北宋最能打仗的将领--狄青
  • [原创]真实历史上北宋最能打仗的将领--狄青 说到北宋,除了宋太祖时期的一些开国将领外,能打仗的高级将领真的不多.直到了南宋初期,由于和金国的打仗催生了一批名将如韩世忠.岳飞.吴介兄弟等,后来还出现孟珙等.给我总体感觉是南宋名将似乎比北宋多 ...查看


  • 山西历代名人录
  • 帝王篇: 尧--古代皇帝,山西平阳人 舜--古代皇帝,山西永济人) 禹--古代皇帝,山西人,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 重  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 李世民 (唐代皇帝,山西太原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武则天--唐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