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及应用

基本不等式ab2ab的变式及应用

不等式a2b22ab是课本中的一个定理,它是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对于它及它各种变式的掌握与熟练运用是求解很多与不等式有关问题的重要方法,这里介绍它的几种常见的变式及应用

1、十种变式

①ab

ab2

2

22

2

22

; ②ab(

ab2

);

2

③(

ab2

)

ab2a

2

2

; ④ab2(ab)

22

⑤若b0,则

b

1a

2ab; ⑥ a,bR,则

1b

4ab

1a1a

1b

1b

2

4ab

⑦若a,bR,(

)

2

⑧若ab0,则

2

1112() 2ab

上述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均为:ab ⑨若m,nR,a,bR,则

a

2

m

b

2

n

(ab)mn

2

(当且仅当anbm时等号成立)

⑩(abc)23(a2b2c2)(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2、应用

例1、若a,b,cR,且abc2,求证:a1

b1c14

证法一:由变式①得1a1同理:b1因此a1

b21,

1a1

2c21

即a1

a2

1

c1c1

a2

b11

b2

1

c2

14

由于三个不等式中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故a1

ab2

2

2

b1c14

评论:本解法应用“ab”观察其左右两端可以发现,对于某一字母左边是

一次式,而右边是二次式,显然,这个变式具有升幂与降幂功能,本解法应用的是升幂功能。

证法二:由变式④得a1同理:c11

a1

b1

b12(a1b1)

2(c11)

c11

2(ab2)2(c2)2(abc4)

5 故结论成立

评论:本解法应用“ab,这个变式的功能是将“根式合并”,将“离2(ab)”

22

散型”要根式转化为统一根式,显然,对问题的求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证法三:由变式⑩得

(a1

b1

c1)3(a1b1c1)15

2

故a1b1c14 即得结论

评论:由基本不等式a2b22ab易产生2a22b22c22ab2bc2ca,两边同时加上a2b2c2即得3(a2b2c2)(abc)2,于是便有了变式⑩,本变式的功能可以将平方进行“分拆”与“合并”。本解法是将平方进行分拆,即由整体平方转化为个整平方,从而有效的去掉了根号。

例2、设a,b,cR,求证:

abbc

ca

a

b

c

证明:由变式⑤得

ab

2ab,

bc

2bc,

ca

2ca

三式相加即得:

ab

bc

ca

abc

评论:本解法来至于“若b0,则

a

2

b

2ab”,这个变式将基本不等式转化成更为

灵活的形式,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出现平方与一次的关系时,立即可以使用,方便快捷。

例3、实数a,b满足

(a4)

4

2

(b3)

3

2

2,求ab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析:结合变式⑨得2

(a4)

4

2

(b3)

3

2

(ab7)

43

2

因此ab7即7ab7

33a3a377

当且仅当3(a4)4(b3)、再结合条件得及时,分

44

b4b477

别获得最小值与最大值;

评论:由a2m2b2n22mnabn(mn)a2m(mn)b2mn(ab)2再结合

m,nR即得变式⑨,这可是一个很特别的公式,它沟通了两分式和与由两分式产生的一

个特殊分式的关系,它的灵活应用不仅可以为我们解决基本不等式的最值问题,也为我们处理圆锥曲线问题中的最值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例4、已知x,y(2,2),且xy1,求u

44x

2

99y

2

的最小值

解析:由变式⑥u

44x

2

99y

2

11

x

2

1

1y

2

(1

4x

2

494

)(1

y

2

 )

9

4

2(

x

2

4

y

2

)

42

13

125

9

66

xx

|x||y|22

上述两不等式当且仅当、再结合xy1得或时,2366

yy33

取得最小值;

评论:由ab2abb(ab)a(ab)4ab结合a,bR,两边同除以

ab(ab)即得变式⑥,本题两次使用基本不等式,第一次应用变式⑥,第二次应用基本不

2

2

等式。值得注意的是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一致,否则,最值是取不到的。

例5、当0xa时,不等式解:由变式⑧、⑦、②得

1x

2

1(ax)

2

2恒成立,求a的最大值;

111141482

()222

xax2xax2x(ax)2ax(ax)2()

2

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均在同一时刻xax时成立 1

1

8a

2

20a2

故a的最大值为2;

评论:由(ab)24ab再结合a,bR即得变式⑦;又由a2b22ab得

2(ab)(ab)ba

22222

12

22

(ab)结合ab0,两边同除ab即得变式⑧。本

2

题的求解,虽然“廖廖几步”,但来之实在不易。首先这两个变式不一定大家都熟悉,其次,三次使用变式进行转化,必须保证等号在同一时刻取得,可谓步履维艰。

可以看出:不等式a2b22ab的各种变式及其灵活运用给予我们带来了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被“攻克”了,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体验数学的真谛,一次又一次地充分享受数学解题的乐趣。

基本不等式ab2ab的变式及应用

不等式a2b22ab是课本中的一个定理,它是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对于它及它各种变式的掌握与熟练运用是求解很多与不等式有关问题的重要方法,这里介绍它的几种常见的变式及应用

1、十种变式

①ab

ab2

2

22

2

22

; ②ab(

ab2

);

2

③(

ab2

)

ab2a

2

2

; ④ab2(ab)

22

⑤若b0,则

b

1a

2ab; ⑥ a,bR,则

1b

4ab

1a1a

1b

1b

2

4ab

⑦若a,bR,(

)

2

⑧若ab0,则

2

1112() 2ab

上述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均为:ab ⑨若m,nR,a,bR,则

a

2

m

b

2

n

(ab)mn

2

(当且仅当anbm时等号成立)

⑩(abc)23(a2b2c2)(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2、应用

例1、若a,b,cR,且abc2,求证:a1

b1c14

证法一:由变式①得1a1同理:b1因此a1

b21,

1a1

2c21

即a1

a2

1

c1c1

a2

b11

b2

1

c2

14

由于三个不等式中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故a1

ab2

2

2

b1c14

评论:本解法应用“ab”观察其左右两端可以发现,对于某一字母左边是

一次式,而右边是二次式,显然,这个变式具有升幂与降幂功能,本解法应用的是升幂功能。

证法二:由变式④得a1同理:c11

a1

b1

b12(a1b1)

2(c11)

c11

2(ab2)2(c2)2(abc4)

5 故结论成立

评论:本解法应用“ab,这个变式的功能是将“根式合并”,将“离2(ab)”

22

散型”要根式转化为统一根式,显然,对问题的求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证法三:由变式⑩得

(a1

b1

c1)3(a1b1c1)15

2

故a1b1c14 即得结论

评论:由基本不等式a2b22ab易产生2a22b22c22ab2bc2ca,两边同时加上a2b2c2即得3(a2b2c2)(abc)2,于是便有了变式⑩,本变式的功能可以将平方进行“分拆”与“合并”。本解法是将平方进行分拆,即由整体平方转化为个整平方,从而有效的去掉了根号。

例2、设a,b,cR,求证:

abbc

ca

a

b

c

证明:由变式⑤得

ab

2ab,

bc

2bc,

ca

2ca

三式相加即得:

ab

bc

ca

abc

评论:本解法来至于“若b0,则

a

2

b

2ab”,这个变式将基本不等式转化成更为

灵活的形式,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出现平方与一次的关系时,立即可以使用,方便快捷。

例3、实数a,b满足

(a4)

4

2

(b3)

3

2

2,求ab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析:结合变式⑨得2

(a4)

4

2

(b3)

3

2

(ab7)

43

2

因此ab7即7ab7

33a3a377

当且仅当3(a4)4(b3)、再结合条件得及时,分

44

b4b477

别获得最小值与最大值;

评论:由a2m2b2n22mnabn(mn)a2m(mn)b2mn(ab)2再结合

m,nR即得变式⑨,这可是一个很特别的公式,它沟通了两分式和与由两分式产生的一

个特殊分式的关系,它的灵活应用不仅可以为我们解决基本不等式的最值问题,也为我们处理圆锥曲线问题中的最值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例4、已知x,y(2,2),且xy1,求u

44x

2

99y

2

的最小值

解析:由变式⑥u

44x

2

99y

2

11

x

2

1

1y

2

(1

4x

2

494

)(1

y

2

 )

9

4

2(

x

2

4

y

2

)

42

13

125

9

66

xx

|x||y|22

上述两不等式当且仅当、再结合xy1得或时,2366

yy33

取得最小值;

评论:由ab2abb(ab)a(ab)4ab结合a,bR,两边同除以

ab(ab)即得变式⑥,本题两次使用基本不等式,第一次应用变式⑥,第二次应用基本不

2

2

等式。值得注意的是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一致,否则,最值是取不到的。

例5、当0xa时,不等式解:由变式⑧、⑦、②得

1x

2

1(ax)

2

2恒成立,求a的最大值;

111141482

()222

xax2xax2x(ax)2ax(ax)2()

2

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均在同一时刻xax时成立 1

1

8a

2

20a2

故a的最大值为2;

评论:由(ab)24ab再结合a,bR即得变式⑦;又由a2b22ab得

2(ab)(ab)ba

22222

12

22

(ab)结合ab0,两边同除ab即得变式⑧。本

2

题的求解,虽然“廖廖几步”,但来之实在不易。首先这两个变式不一定大家都熟悉,其次,三次使用变式进行转化,必须保证等号在同一时刻取得,可谓步履维艰。

可以看出:不等式a2b22ab的各种变式及其灵活运用给予我们带来了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被“攻克”了,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体验数学的真谛,一次又一次地充分享受数学解题的乐趣。


相关文章

  • 运用基本不等式的多种变形,该如何入手?
  • 小数老师说 均值定理的应用是一个难点,前几年一般情况下会直接考察,现在考察的话会结合其他知识,比如函数.圆锥曲线.解三角形等考察,但是不管怎么考察,同学们首要的任务是先掌握好均值定理的变形应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014年和平区月考) ...查看


  • 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与完善
  • 辛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与完善 本文着重就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与完善谈一些掌握好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基本技能与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一) 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及使用要点 1. 二元基本不等式: ①a,b∈R时,a2 ...查看


  • 不等式3,4节内容的中心发言材料
  • 中心发言 高三数学组 熊旎婷 7.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2课时)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从实际情境中抽 ...查看


  • 快乐课堂学数学-多余老师趣讲"一元一次方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 一. 本单元概述 我们小学时,就已经学习过了"方程",并且会"解方程". 小学学习的方程,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是那时没有"元"和"次"的 ...查看


  •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1. 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两个实数大小顺序和运算性质的直接应用,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差法) 和商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商法) . (1)差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q ...查看


  • 三元基本不等式基础
  • 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与完善 杨亚军 函数的最值是函数这一章节中很重要的部分,它的重要性不仅在题型的多样.方法的灵活上,更主要的是其在实际生活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高考应用题几乎都与最值问题有关,而基本不等式是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查看


  • 高中基本不等式练习5
  • 高中基本不等式练习5 1.若直线l :ax +by +1=0 (a >0, b >0) 始终平分圆M :x 2+y 2+8x +2y +1=0的 ( ) B.12 C.16 D.20 A .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 ...查看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讲 课 教 师 于清林 地 点 第 四 中 学 时 间 2012.4.4 2012. 12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 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 ...查看


  • 基本不等式基本证明
  • 基本不等式与不等式基本证明 第一部分:基本不等式变形技巧的应用 基本不等式在求解最值.值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时,关键在对已知条件的灵活变形,使问题出现积(或和)为定值,以便解决问题,现就常用技巧给以归纳. 技巧一:加减常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