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第一课 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注意事项:

1、 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 加入碘酒后摇匀。 结论:

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第二课 我们的呼吸)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 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火柴很快熄灭,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另外的方法: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这时石灰水没有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3:制作简易听诊器(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实验材料:两个漏斗、橡胶管、橡胶膜 实验步骤:

1、用橡胶膜分别套住两个漏斗口。

2、将漏斗的下端分别插进橡胶管的两端。 实验4: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五课 凸透镜) 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看成像

1

大小有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实验5:做个照相机(第六课 照相机和眼睛) 实验材料:凸透镜、半透明的纸、两个纸盒、胶带。

实验步骤:

1、将一个纸盒去掉底,另一端挖一个小孔,用胶带把凸透镜固定好。

2、另一个纸盒也去掉底,另一端也去掉后,蒙上半透明纸,并固定。

3、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调整前后距离,直到成像为止。 实验6: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第七课 保护眼睛) 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

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7:制作一个潜望镜(第八课 潜望镜的秘密) 实验材料:纸盒、两块较小的平面镜、裁纸刀。 实验步骤:

1、把纸盒的两端分别开两个小洞,作为入光孔和出光孔。

2、对着入光孔和出光孔各固定一个呈45度的平面镜。 实验8:制作一个望远镜(第九课 神奇的“眼睛”) 实验材料:凸透镜、凹透镜、两个纸盒、胶带。 实验步骤:

1、将一个纸盒去掉底,另一端挖一个小孔,用胶带把凸透镜固定好。

2、另一个纸盒也去掉底,另一端挖一个小孔把凹透镜固定好。

3、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调整前后距离,直到成像为止。

第三单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实验9: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第十课 种子发芽了)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 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2、 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 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 注意事项:

1、 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

2、 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10: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第十课 种子发芽了)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 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并覆盖棉纱布。

2、 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3、 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注意事项:

1、 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

2、 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11:解剖花的方法(第十二课 植物的花) 实验材料: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 实验步骤:

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他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由上而下粘在纸上,避免损坏。

实验现象: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

注意事项: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实验12:观察雄蕊和雌蕊(第十三课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镊子、放大镜、几朵完整花、刀片。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夹一个花药,用手摸,再用放大镜观察其内有什么结构。

2、用镊子从花的中央将子房取出,用刀片将它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有什么?

实验现象: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注意事项: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实验13: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第十八课 斜面)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 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

4、对比分析所得数据。

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

实验14:制作螺丝钉模型(第十八课 斜面) 实验材料: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直尺、彩笔、铅笔、胶带。 实验步骤:

1、将长方形纸剪成三角形,在斜边上用彩色笔涂色。

2、均匀的缠在铅笔上,形成螺纹。

3、其他的两张纸各剪出长度不同的斜边,涂色、缠螺纹。

4、比较螺纹疏密与什么有关

实验结论:三角形斜边越长,螺纹间的距离越小,使用越省力。

链接:螺丝钉是变形的斜面,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15:杠杆的作用实验(第十九课 杠杆)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 3、调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4、记录比较数据,看有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16:滑轮的作用实验(第二十课 滑轮)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

3、把绳子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实验17:齿轮的作用实验(第二十一课齿轮) 实验材料:大中小齿轮各一个,支架。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相互啮合, 2、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 1、 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3、一个齿轮动,可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转动的方向。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第一课 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注意事项:

1、 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 加入碘酒后摇匀。 结论:

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第二课 我们的呼吸)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 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火柴很快熄灭,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另外的方法: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这时石灰水没有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3:制作简易听诊器(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实验材料:两个漏斗、橡胶管、橡胶膜 实验步骤:

1、用橡胶膜分别套住两个漏斗口。

2、将漏斗的下端分别插进橡胶管的两端。 实验4: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五课 凸透镜) 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看成像

1

大小有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实验5:做个照相机(第六课 照相机和眼睛) 实验材料:凸透镜、半透明的纸、两个纸盒、胶带。

实验步骤:

1、将一个纸盒去掉底,另一端挖一个小孔,用胶带把凸透镜固定好。

2、另一个纸盒也去掉底,另一端也去掉后,蒙上半透明纸,并固定。

3、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调整前后距离,直到成像为止。 实验6: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第七课 保护眼睛) 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

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7:制作一个潜望镜(第八课 潜望镜的秘密) 实验材料:纸盒、两块较小的平面镜、裁纸刀。 实验步骤:

1、把纸盒的两端分别开两个小洞,作为入光孔和出光孔。

2、对着入光孔和出光孔各固定一个呈45度的平面镜。 实验8:制作一个望远镜(第九课 神奇的“眼睛”) 实验材料:凸透镜、凹透镜、两个纸盒、胶带。 实验步骤:

1、将一个纸盒去掉底,另一端挖一个小孔,用胶带把凸透镜固定好。

2、另一个纸盒也去掉底,另一端挖一个小孔把凹透镜固定好。

3、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调整前后距离,直到成像为止。

第三单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实验9: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第十课 种子发芽了)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 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2、 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 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 注意事项:

1、 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

2、 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10: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第十课 种子发芽了)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 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并覆盖棉纱布。

2、 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3、 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注意事项:

1、 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

2、 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11:解剖花的方法(第十二课 植物的花) 实验材料: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 实验步骤:

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他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由上而下粘在纸上,避免损坏。

实验现象: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

注意事项: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实验12:观察雄蕊和雌蕊(第十三课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镊子、放大镜、几朵完整花、刀片。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夹一个花药,用手摸,再用放大镜观察其内有什么结构。

2、用镊子从花的中央将子房取出,用刀片将它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有什么?

实验现象: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注意事项: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实验13: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第十八课 斜面)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 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

4、对比分析所得数据。

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

实验14:制作螺丝钉模型(第十八课 斜面) 实验材料: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直尺、彩笔、铅笔、胶带。 实验步骤:

1、将长方形纸剪成三角形,在斜边上用彩色笔涂色。

2、均匀的缠在铅笔上,形成螺纹。

3、其他的两张纸各剪出长度不同的斜边,涂色、缠螺纹。

4、比较螺纹疏密与什么有关

实验结论:三角形斜边越长,螺纹间的距离越小,使用越省力。

链接:螺丝钉是变形的斜面,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15:杠杆的作用实验(第十九课 杠杆)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 3、调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4、记录比较数据,看有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16:滑轮的作用实验(第二十课 滑轮)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

3、把绳子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实验17:齿轮的作用实验(第二十一课齿轮) 实验材料:大中小齿轮各一个,支架。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相互啮合, 2、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 1、 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3、一个齿轮动,可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转动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一课一练习题
  • 1.杯子变热了 1.我的实验记录.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我来填一填. (1)热可以沿着 ,从温度 的部分传递到温度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 (2)不同材料传递热的快慢 . (3)如果用火烧铁锅的底部,锅的上 ...查看


  • 四年级科学下册温度计的秘密1教案青岛版
  •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热胀冷缩 1.温度计的秘密 教材的内容分析: 我们这次备课的内容是第一单元热胀冷缩,本单元包括<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这两课.本单元是在四年级上册研究了<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下册斜面1教案青岛版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 18.斜面 课题:斜面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 ...查看


  • 六年级科学下册未来家园1教案青岛版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未来家园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创新性的科技作品. 2.认识到科学是不 ...查看


  • 地球的面纱(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12.地球的面纱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大气层对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的影响. 2.通过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 ...查看


  •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分组实验5个 实验1:摆的秘密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方座支架.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 实验步骤:实验一:把单摆挂在方座支架上,反复实验多次,观察记录 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实验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 ...查看


  •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 班姓 _______________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学科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40分钟) 等级: 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 ___校__名学_级1.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 的性质. ...查看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反思
  • <心脏和血管>修改说明与教学反思 修改说明: 心脏和血管都是一些抽象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flash 制作的动画课件和运用camtasia studio 制作的微课视频资源,将隐藏于身体内部的心脏展示在学生面前, 动 ...查看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开发新能源]教学反思
  • 开发新能源教学反思 关于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学,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效果然不同. 第一种方式:按照常规方法,看书加讲解结合灯片,整堂课就原子核的结构,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利用核能的优缺点等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 ...查看


  • 六年级科学下册人的一生2教案青岛版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 第三课 人的一生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2.能够用统计图表绘制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曲线图: 3.能够知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