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食俗琐话

  

  重阳糕史话

  

  重阳佳节,国人有食重阳糕的传统习俗。

  远在汉魏时期,重阳食糕的食俗即已形成。《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令长寿。”这“蓬饵”,即是我国最早的重阳糕,用黍米或秫米制成。何以要用黍秫做重阳糕?晋代《玉烛宝典》解释说:因此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以黍秫做重阳糕。

  到了唐代,吃重阳糕的食俗已很盛行。据记载,就连武则天亦命宫女采集百花捣碎,蒸制重阳花糕,用来赏赐群臣。

  宋朝时,重阳糕的制作已十分讲究,花色品种亦日超增多。

  《梦梁录》记载:汴梁(今开封)的重阳糕,以“粉面”蒸成,“上插剪丝小旗,掺以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谓之狮蛮。”临安(今杭州)的重阳糕,“以糖、肉、秫面杂揉之,上缕肉丝鸡饼,缀以榴颗。”在民间,还有一种名为“食禄糕”的重阳糕,“每糕上置小鹿子数枚,号曰食禄糕。”

  明代的重阳糕,其大如盆。明代重阳节又称“女儿节”,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其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有些人家还在重阳节向已出嫁的女儿馈赠重阳糕,一般是送两只大的、九只小的,取“二九”相逢之意(重九)。

  到了清代,重阳糕的制作更为精致。“京师重阳花糕极盛。有油果炉制者,有发面裹果蒸制者,皆剪五彩旗为旗帜。”花糕中最讲究者,是在宝塔形的糕上置2只小羊,寓意“九九重阳(羊)”。清代卖重阳糕的小贩,还要“头戴吉祥字”,推着小车沿街叫卖。

  时至今日,人们一般以皮料(精粉)、酥料(精奶、大油)、饼馅(枣泥、葡萄干、桂花等)制作各式重阳糕,其外形美观,质地酥软,且有干鲜果的混合异香,甚是美味可口。

  

  重阳栗糕

  

  “重阳栗糕”是重阳糕中的名品,据《梦梁录》记载,此糕创制于宋代,皮薄馅多,细软滑韧,香甜爽口,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食经》中,记有此糕的具体制作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重阳佳节自己动手如法制作。

  重阳栗糕主料为糯米粉和粳米粉。在制作时,首先将核桃仁、金桔饼、青梅切成丁,拌匀后分成16份果料;将猪板油去膜,切成2cm见方的薄片48片,用糖腌浸成糖板油;取糯米、粳米混合燥粉(150g),加入350g白糖、玫瑰酱、糖佛手(切末)、糖桂花、芝麻,用50g水一起擦匀,制作16份擦糖。

  然后,将1 000g糯米、粳米混合粉(留50g作燥粉用),加入50g白糖入400g水拌匀,再搓散、筛细,倒入长与宽均为26cm、高4cm的方糕架内铺平,用刀柄匀称地挖出16个小粉坑,每个坑内放入擦糖1份、果料1份、糖板油3份,然后将留下的燥粉在面上薄薄地筛一层,盖上1张纸,用手轻轻抹平,再把纸揭去,用刀切成16块,入笼屉蒸20分钟左右即成。

  

  重阳糕上为何插小旗

  

  重阳佳节,国人有吃重阳糕的传统习俗。我们在重阳糕上,可以见到插着彩色的小三角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重阳节起源的古老传说有关。

  相传东汉时期,有位叫费长房的老人,能预卜人间祸福。有一天,他对徒弟桓景说: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将有天灾人祸降临,惟有带着茱萸和菊花酒到高山上去,方可祛灾免祸。桓景遵从师言,九月九日这天带领全家老小并召唤众乡邻,一齐上山。后来,山下果然有灾祸降临,而登山的人却安然无恙。这虽是个神话传话,但“重九登高”,从此却相沿成习。

  山区的人民有山可登,住在平原地区的人却无山可攀,这怎么办?后来人们想出个主意,制作带旗杆的小三角旗,插在重阳糕上,以示“登高(糕)”。从此,这种作法又相沿成习,无论是在山区或平原地区,人们都要在重阳糕上插上彩色的小三角旗了。

  

  重阳话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在魏汉时期即已盛行。据《搜神记》记载,菊花酒的酿制方法为:“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到了元、明时期,菊花酒中已加入多种中草药,其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

  由于菊花酒有散热祛风、降火解暑的作用,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治百病”的功效。

  古人还认为,久服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唐代诗人郭元振曾写有“延年菊花酒”的诗句。

  

  重阳糕史话

  

  重阳佳节,国人有食重阳糕的传统习俗。

  远在汉魏时期,重阳食糕的食俗即已形成。《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令长寿。”这“蓬饵”,即是我国最早的重阳糕,用黍米或秫米制成。何以要用黍秫做重阳糕?晋代《玉烛宝典》解释说:因此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以黍秫做重阳糕。

  到了唐代,吃重阳糕的食俗已很盛行。据记载,就连武则天亦命宫女采集百花捣碎,蒸制重阳花糕,用来赏赐群臣。

  宋朝时,重阳糕的制作已十分讲究,花色品种亦日超增多。

  《梦梁录》记载:汴梁(今开封)的重阳糕,以“粉面”蒸成,“上插剪丝小旗,掺以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谓之狮蛮。”临安(今杭州)的重阳糕,“以糖、肉、秫面杂揉之,上缕肉丝鸡饼,缀以榴颗。”在民间,还有一种名为“食禄糕”的重阳糕,“每糕上置小鹿子数枚,号曰食禄糕。”

  明代的重阳糕,其大如盆。明代重阳节又称“女儿节”,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其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有些人家还在重阳节向已出嫁的女儿馈赠重阳糕,一般是送两只大的、九只小的,取“二九”相逢之意(重九)。

  到了清代,重阳糕的制作更为精致。“京师重阳花糕极盛。有油果炉制者,有发面裹果蒸制者,皆剪五彩旗为旗帜。”花糕中最讲究者,是在宝塔形的糕上置2只小羊,寓意“九九重阳(羊)”。清代卖重阳糕的小贩,还要“头戴吉祥字”,推着小车沿街叫卖。

  时至今日,人们一般以皮料(精粉)、酥料(精奶、大油)、饼馅(枣泥、葡萄干、桂花等)制作各式重阳糕,其外形美观,质地酥软,且有干鲜果的混合异香,甚是美味可口。

  

  重阳栗糕

  

  “重阳栗糕”是重阳糕中的名品,据《梦梁录》记载,此糕创制于宋代,皮薄馅多,细软滑韧,香甜爽口,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食经》中,记有此糕的具体制作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重阳佳节自己动手如法制作。

  重阳栗糕主料为糯米粉和粳米粉。在制作时,首先将核桃仁、金桔饼、青梅切成丁,拌匀后分成16份果料;将猪板油去膜,切成2cm见方的薄片48片,用糖腌浸成糖板油;取糯米、粳米混合燥粉(150g),加入350g白糖、玫瑰酱、糖佛手(切末)、糖桂花、芝麻,用50g水一起擦匀,制作16份擦糖。

  然后,将1 000g糯米、粳米混合粉(留50g作燥粉用),加入50g白糖入400g水拌匀,再搓散、筛细,倒入长与宽均为26cm、高4cm的方糕架内铺平,用刀柄匀称地挖出16个小粉坑,每个坑内放入擦糖1份、果料1份、糖板油3份,然后将留下的燥粉在面上薄薄地筛一层,盖上1张纸,用手轻轻抹平,再把纸揭去,用刀切成16块,入笼屉蒸20分钟左右即成。

  

  重阳糕上为何插小旗

  

  重阳佳节,国人有吃重阳糕的传统习俗。我们在重阳糕上,可以见到插着彩色的小三角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重阳节起源的古老传说有关。

  相传东汉时期,有位叫费长房的老人,能预卜人间祸福。有一天,他对徒弟桓景说: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将有天灾人祸降临,惟有带着茱萸和菊花酒到高山上去,方可祛灾免祸。桓景遵从师言,九月九日这天带领全家老小并召唤众乡邻,一齐上山。后来,山下果然有灾祸降临,而登山的人却安然无恙。这虽是个神话传话,但“重九登高”,从此却相沿成习。

  山区的人民有山可登,住在平原地区的人却无山可攀,这怎么办?后来人们想出个主意,制作带旗杆的小三角旗,插在重阳糕上,以示“登高(糕)”。从此,这种作法又相沿成习,无论是在山区或平原地区,人们都要在重阳糕上插上彩色的小三角旗了。

  

  重阳话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在魏汉时期即已盛行。据《搜神记》记载,菊花酒的酿制方法为:“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到了元、明时期,菊花酒中已加入多种中草药,其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

  由于菊花酒有散热祛风、降火解暑的作用,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治百病”的功效。

  古人还认为,久服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唐代诗人郭元振曾写有“延年菊花酒”的诗句。


相关文章

  • 中华节日趣味故事
  • 中华节日趣味故事 (0人评分) 分    类: 人文社科 作    者: 吴波 字    数:7.2万 点    击:80 授权方: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授权作品,不得转载 标    签: 中华节日趣味故事 , 吴波 立即阅读 放入书架 在手 ...查看


  • 饮菊花酒:九九重阳节的三种食俗文化
  • 饮菊花酒:九九重阳节的三种食俗文化 古代把农历三月三为春天的大节,叫上已:九月九为秋天的大节,曰重阳.上已踏青,以后逐渐被清明节所替代,但"三月三"这个吉祥的日子仍是壮族.黎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重要节日.九月九,因为月日同 ...查看


  • 中国饮食民俗
  • 第六章 中国饮食民俗 第一节 民俗与饮食民俗 第二节 年节食俗 第三节 居家日常食俗 第四节 宗教信仰食俗 第一节 民俗与饮食民俗 一.民俗 二.饮食民俗 一.民俗 民俗,又称俗.风俗.习俗.民风.风尚.风俗习惯等.民俗是民间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老人节食俗
  •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 ...查看


  •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期末论文
  • 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就是拿美国的工资,娶日本的太太,吃中 国的菜,住英国的房--可以说中国的饮食,在世界 是享有盛誉的,也可以 说中国的饮食是"食"遍天下 通过<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我们可以了解到: ...查看


  •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谱1
  •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谱 立春与养生 养生菜:韭菜炒虾. 菠菜炒猪血.荠冬拌肉丝. 蜜糖蒸萝卜 茄汁黄瓜排 养生汤: 萝卜无花果煲瘦肉汤. 白饭鱼滚韭菜汤. 白胡椒猪肚汤. 青韭红白汤.大葱钙骨汤 养生粥: 地黄粥.红枣冰糖嫩肤粥.神仙粥 养生药 ...查看


  • 浅谈闽南小吃文化
  • 闽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闽南小吃文化 Introduction to Snack Culture of Southern Fujian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 级: 11级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各地端午的特色饮食
  •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之外,不同的地方,各地饮食特色都各有不同,有黄鳝.面扇子,更加有民族特色有茶蛋.薄饼等等.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者,初也,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 ...查看


  • 3传统文化1
  • 在幼儿园开设古诗文吟诵,可以更好的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安排课时根据中华传统经典古诗文开展一系列情景表演古诗文吟诵活动,组织古诗吟诵比赛.幼儿园还可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使每位幼儿都获得奖励,在学习背诵经典文章的同时,进行传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