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培优题(含答案)

1、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是1.28 ㎡, 已知床单的长是2 m,宽是1.2 m,求花边的宽度. 解:设花边的宽度是x m.

(2-2x )(1. 2-2x )=1. 28

x 2-1. 6x +0. 28=0

(x -0. 8)2=0. 36

x 1=0. 2,x 2=1. 4(舍去)

答:花边的宽度是0.2 m.

2、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 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⑴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⑵ 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时销售利润最大?

解:⑴ 设台灯的售价为x 元,(x ≥40) 根据题意得

[(600-10³(x -40))](x -30) =10000 解得:x 1=80 x 2=50 当x =80时

进台灯数为600-10³(x -40) =200 当x =50时

600-10³(x -40) =500

⑵ 设台灯的售价定为x 元时,销售利润最大,利润为y y =[600-10(x -40)]²(x -30)

答:⑴ 台灯的售价为80元,进台灯数为200个,台灯的售价为50元时,进台灯数为500个。 ⑵

3、学校有若干个房间分配给九年级(1)班的男生住宿,已知该班男生不足50人。若每间住4人,则余15人无住处;若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其余均住满),那么该班男生人数是多少? 解:设有x 间,每间住4人,4x 人,15人无处住 所以有4x +15人

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 所以x -1间住6(x -1)=6x -6人 还有4x +15-6x +6=-2x +21人 不空也不满

所以0<-2x +21<6 -6<2x -21<0 15<2x <21 7.5<x <10.5

所以x =8, x =9, x =10 不到50人

一共4x +15<50 所以x =8

所以应该是4³8+15=47人

4、某商场销售某种彩电,每台进价为2500元,市场调查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售价每台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彩电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彩电的售价应为多少元? 解:设定价x 元,则售出的台数为8+4/50(2900-x ). 总利润y =(x -2500)³[8+4/50(2900-x )]=5000. 求解得:x =2750元

答:每台彩电的售价应为2750元。

5、正确反映,龟兔赛跑的图象是( D )

A

6、孔明同学在解方程组⎨

B C D

⎧y =kx +b

的过程中,错把b 看成了6,他其余的解题过程没有出错,解得此

⎩y =-2x

方程组的解为⎨

⎧x =-1

,又已知直线y =kx +

b 过点(3,1),则b 的正确值应该是_ -11_ 。

⎩y =2

7、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24L 油,若每小时耗油4L ,则油箱中的剩于油量y (L)与工作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是( D )

8、如图,已知点C (4,0)是正方形AOCB 的一个顶点坐标,直线FC 交AB 于点E ,若E 是FC 的中点.

(3)若点P 是直线FC 在第一象限的一个动点,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图中存在与△AOP 全等的三角形?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选择其中一对进

行证明(不明添加其他字母和其他辅助线),并求出点P 的坐标。

解:

(3)(ⅰ)如图(1),当P 点运动到点E 时,△AOP ≌△BCP ≌△AFP (理由略)。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4)

(ⅱ)如图(2),当P 点在对角线OB 上时,△AOP ≌△COP (理由略)。 作PM ⊥AB ,延长MP 交OC 于N ,作PG ⊥BC ,延长GP 交OA 于H ∵BO 为∠ABC 的平分线,∴PM=PG

设PM 为x ,则PG 为x ∵S ∆PEB +S ∆PBC =S ∆EBC

12⨯2⋅x +114

2⨯4⋅x =2⨯2⨯4 得x =3

∴PH=4-43=83,PN=4-48

3=3

∴点P 的坐标为(88

3,3

图(1)

9、如图,直线y = kx +6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E 、F. 点E 的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

(-6,0). 点P (x,y )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⑴ 求K 的值;

⑵ 当点P 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7

⑶ 探究:当P 运动到什么位置(求P 的坐标)时,△OPA 的面积为 ,并说明理由。

83

解一:⑴ 把点(-8,0)的坐标代入y=kx+6,得-8k+6=0,解得k= 4

(2)

(3) 当

把x=-

(-8<x <0)

时,解得x=-

.

代入y=x+6,解得y=

.

当P 点的坐标为

时, △OPA 的面积为

.

解二: 1. ∵ 0=-8k+6, ∴ k=3/4

2. S=0.5³6y=3(3/4x+6)=(9x/4)+18(-8

3. 由27/8=)=(9x/4)+18.得x-13/2, y=9/8.∴ 当点P 运动到点(-13/2,9/8)时,三角形

OPA 的面积为27/8.

解三:(1) 依题意得,0=-8k+6 解得k=0.75

(2) 依题意得,该直线的函数关系为y=0.75x+6

∴点P 的纵坐标y 用横坐标x 表示为0.75x+6(0.75x+6>0) ∵点A(-6,0) ∴点A 在x 轴上

∴S=|-6|³(0.75x+6)³0.5 S=2.25x+18 又∵S >0

∴2.25x+18>0,x >-8

求得三角形OPA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S=2.25x+18且x >-8

10、如图,小林从P 点向西直走12米后,向左转,转动的角度为α,再走12米,如此重复,小林共走

P 了108米回到点P ,则α( B )

°,„„,这样一直11、如图,小陈从O 点出发,前进5米后向右转20°,再前进5米后又向右转20

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O 时一共走了( C )

O A .60米

B .100米 C .90米 D .120米

A .30° B .40° C .80° D .不存在

b 2b 3b 4b 10b

12、观察下列一组分式:- ,- , ,……;则第10个分式为( ) ,第n 个分式

a a a a a

为{ (-1) n

nb

}。 a

13、一只船顺流航行90千米与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若水流速度是2千米/小时,求船在静

水中的速度,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小时,则所列方程为( A ) A.

14、观察给定的分式:

[**************]0= B. = C. + 3 = D. + 3 = x+2x-2x-2x+2x x x x

124816

, -2, 3, -4, 5,……,猜想并探索规律,那么第7个分x x x x x

n-1

264

式是(),第n 个分式是{ (-1) n+1 n }。

x x

7

15、观察下列各式:32+42=52,82+62=102,152+82=172,242+102=262,……,你有没有发现其中

的规律?请你用发现的规律写出接下来的式子(n -1)+(2n )=(n +1)

2

2

2

2

2

1

,乙、丙齐开,12

21

小时注满全池的,甲、丙齐开,1小时12分可以注满全池。问三管齐开,几分钟后可以注满全池的。

33

16、一蓄水池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甲、乙两管一齐开放,1小时注满全池的 解析:设单独开放甲、乙、丙管注满全池分别需x 小时、y 小时、z 小时。则依题意得

⎧111

⎪x +y =2⎪

⎪112 ⎨+=

y z 3⎪

⎪611⎪(+) =1⎩5x z ⎧111⎪x +y =2⎪

⎪112 即⎨+=

⎪y z 3⎪115⎪+=⎩x z 6

根据题意,是要求

1111111

÷(++) ,因此,只要求出整体(++) 的值就可以了。 3x y z x y z

111

++) =2 x y z

++,得2(

11111

÷(++) =(小时)=20分 3x y z 3

1

。 3

故三管齐开20分钟后可以注满全池的

17、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 若单独开甲、乙管各需要a 小时、b 小时可注满空池;现两管同时打开,

那么注满空池的时间是( D )

(A )

2

18、对于反比例函数y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x

A .点(-1,2)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上

C .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D .当x

k

19、如图,双曲线y 经过矩形QA BC 的边BC 的中点E ,交AB 于点D 。若梯形OD BC 的面积为3,

x

则双曲线的解析式为( B )

1236

A .y= B .y = C D .y=

x x x x

1111ab + (B ) (C ) (D ) a b ab a +b a +b

设矩形OABC 面积为S,

过点E 作BC 垂线交OA 于F ,由E 为中点, ∴OFEC面积为S/2,

由双曲线的几何意义得,OFEC 面积为EF*EC=k, ∴得k=S/2。

同理可得,三角形AOD 面积为k/2,

∴梯形面积为矩形OABC-三角形AOD=S-k/2=3。 联立以上两个式子 可得k=2, 选择B 。

我有两种方法,你看看哪种好吧

方法一:设点A(0,k/a) B(b,k/a) C(b,0) D(a,k/a) E(b,k/b)。由E 为BC 中点,得b=2a,将各点坐标中的b 全部改写为a ,得B(2a,k/a) C(2a,0) E(2a,k/2a),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得(a+2a)*k/a*0.5=3,解得k=2,选择B 。

方法二:设矩形OABC 面积为S, 过点E 作BC 垂线交OA 于F ,由E 为中点,所以OFEC 面积为S/2,由双曲线的几何意义得,OFEC 面积为EF*EC=k,所以得k=S/2。同理可得,三角形AOD 面积为k/2,所以梯形面积为矩形OABC-三角形AOD=S-k/2=3。联立以上两个式子可得k=2,选择B 。

20、函数y =x +

1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函数性质的论断不可能正确的是( C ) x

A .该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B .当x >0时,该函数在x =1时取得最小值2 C .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D .y 的值不可能为1

k+1

21、设有反比例函数,(x 1,y 1)(x 2,y 2)是其图象上两点,若x 1y2, 则k 的取值范

x

围是_k<-1_。

2

22、已知反比例函数y =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B )

x

A .图象必须过点(1,2) B.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图像在一、三象限内 D.若x >1,则0<y <2

23、如图,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4,点O 为坐标原点,点B 在函数y =

上,点P (m ,n ) 是函数y =

k

(k

k

(k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

(1)设矩形OEPF 的面积为S 1,判断S 1与点P 的位置是否有关(不必说理由);

(2)从矩形OEPF 的面积中减去其与正方形OABC 重合的面积,剩余面积记为S 2,写出S 2与m 的

函数关系,并标明m 的取值范围.

解:(1)没有关系

(2)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4 ∴OC =OA =2

∴B (-2,2)

把B (-2,2) 代入y =

k

中 x

k

,∴k =-4 -2

4

∴解析式为y =-

x 2=

P (m ,n ) 在y =-∴n =-

4

的图象上, x

4 m

①当P 在B 点上方时

4

S 2=- (-m ) -2 (-m )

m

=4+2m (-2

②当P 在B 点下方时,

⎛4⎫⎛4⎫

S 2=-m --2 ⎪ -⎪

⎝m ⎭⎝m ⎭=4+

24、如图,已知动点P 在函数y =

8

(m

1

(x >0)的图像上运动,PM ⊥x 轴于点M ,PN ⊥y 轴于点N ,线段PM 、2x 1 2

PN 分别与直线AB :y =-x+1交于点E 、F ,则AF:BE的值为( C ) A 、4 B 、2 C 、1 D 、

25、有一颗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如果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__4__米之外才是安全的。

解释:假设树顶离地1米,则构成像一面旗子的图形。

画出图,折断处是A ,树顶是B ,树和地面交点是C 过B 做BD 垂直C 因为树顶离地1米 所以CD=1 AD=4-1=3 AB=9-4=5

所以直角三角形ABD 中 BD 2=AB2-AD 2=16 BD=4米

所以要离开4米以外

2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OM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M ,已知

OM

的长是(1)求点M 的坐标;

(2)求此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解:(1)过点M 作MN ⊥x 轴于点N ,设点M 的坐标为M (x 0, y 0) ∵点M 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x 0>0, y 0>0且x 0=y 0 ∴ON =x 0, MN =y 0,

∵OM = ∴在Rt ∆OMN 中,由勾股定理得:

∴ON 2+MN 2=OM 2, 即x 02+y 02= ∴M (2,2)(4分)

(∴x

2

=y 0=2

k

(k ≠0) x 4

∵过点M (2,2) ∴k =4 ∴y =(6分)

x

(2)设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

27、在一段坡路,小明骑自行车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V 1千米,下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V 2千米,则他在这

段路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 C ) υ1υ2v +v2v v A 、 千米 B 、千米 C 、 千米 D 、无法确定

2v 1+v2 υ1+υ2

m

28、如图,直线y =0.5x+b与双曲线y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 ,AB ⊥x 轴与B ,直线y =0.5x+b与x

x 轴交于点C ,OA=5,OB:AB=3:4,求 ⑴ m,b 的值;

⑵ 求△ACO 的面积;

⑶ 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CA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OB=3x,AB=4x

∵AB ⊥x 轴 ∴∠ABO=90° 由勾股定理得

OA 2=OB2+AB2

52=(3x) 2+(4x) 2

解得x=1 ∴OB=3,AB=4,∴点A (3,4)

m

∵点A (3,4)是y =0.5x+b与y =的交点

x =0.5³3+=2.5 =3³m =12

⑵ 当y =0时,则0=0.5x +2.5,x =-5 ∴点C (—5,0)OC =5

1

∴S △ACO= ³5³4=10

2⑶ 在Rt △ABC 中

222

AC=AB +BC

AC=4+8 =80 =45

当P(45 ,0)时,△CAP 为等腰三角形

k

29、如图,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9,点O 为坐标原点,点B 在函数y = (k>0) 的图象上,点P (m ,n )

x

k

是函数y =>0,x >0)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

x 并设长方形OEPF 和正方形OABC 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提示:考虑点P 在点B 的左侧或右侧两种情况)

(1)求B 点坐标和k 的值;

(2)当S=4.5时,求P 点的坐标; (3)写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 解:(1)设B(x,y)

∴S 正方形=xy =9,∴x =y =3 即B(3,3) ,∴k =xy =9

(2)当m >3时,9=S +3n

3

当S =4.5时,n 2 又∵mn =9,∴m =6 3

∴点P (6, )

2 当0<m <3时,S +3m =9 3

当S >4.5时,解得m = ,n =6

23

点P ( ,6)

2 (3)当m >3时,S =9-3n 9

∵mn =9,∴n =

m 27

∴S =9-

m

当0<

m <3时,S =9-3m

2

2

1

30、如图,在y = (x >0) 的图象上有三点A ,B ,C ,过这三点分别向x 轴引垂线,交x 轴于A 1,B 1,

x

C 1三点,连接OA ,OB ,OC ,记△OAA 1, △OBB 1,△OCC 1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有( A )

A. S 1 = S2 = S3, B. S 1

C. S 3 S 2 > S3

解:由性质(1)得

31、平面上有AB 、CD 两棵树,AB 为1米,CD 为4米,两树之距AC 为12米,A 、C 之间有一

些稻谷,一小鸟从点D 飞到某点P 吃了稻谷后飞到 点B ,所飞路程最短,求这个最短路程BP PD .

解法一:如图,从作BA 延长线至A' 点,使AA'=AB=1,作DC 延长线至E ,使CE=AB=1,连接A'E 连接DA' 交AC 于P ,则A'E=AC=12 DE=CD+A'E=4+1=5 DA' 12+5=13 BP=A'P

所以BP+PD=DA'=13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本类题目就是两点间的镜像距离)

解法二:以地面为对称轴, 作出B 的对称点B', 连接DB', 与地面的交点就是点P

根据相似三角形有

解法三:延长BA 至A' 使AB=A'A=1 连接A'D 交AC 于P 则BP+PD最短 答案13(证明:在AC 上任

取一点P' 连P'D P'A' 则BP'=A'P 在三角形A'P'D 中 A'P'+P'D大于A'D 则BP+PD最短 求值:延长DC 至D' 使CD'=1 连A'D' 在直角三角形A'D'D 中A'D'=12 DD'=5根据勾股定

理得A'D=13)

32、甲、乙两同学玩“托球赛跑”游戏,商定:用球拍托着乒乓球从起跑线l 起跑,绕过P 点跑回到起

跑线(如图所示);途中乒乓球掉下时须捡起并回到掉球处继续赛跑,用时少者胜.结果:甲同学由于心急,掉了球,浪费了6秒钟,乙同学则顺利跑完.事后,甲同学说:“我俩所用的全部时间的和为50秒”,乙同学说:“捡球过程不算在内时,甲的速度是我的1.2倍”.根据图文信息,请问

哪位同学获胜?

解法一:设乙同学的速度为x 米/秒,则甲同学的速度为1.2x 米/秒,

根据题意,得

⎛60⎫⎝1.2x +6⎪⎭+60

x

=50, 解得x =2.5.

经检验,x =2.5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甲同学所用的时间为:60

1.2x +6=26(秒), 乙同学所用的时间为:60

x

=24(秒). ∵26>24,∴乙同学获胜.

解法二:设甲同学所用的时间为x 秒,乙同学所用的时间为y 秒,

⎧x +y =50,根据题意,得⎪

⎨60⎪⎩

x -6=1.2⨯60

y 解得⎨

⎧x =26,24.

⎩y =经检验,x =26,y =24是方程组的解,且符合题意. ∵x >y ,∴乙同学获胜.

l

33、如图,∠B =∠C =90 °,∠A =60 °,AB =4,CD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B C

34、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分成面积为S 1, S 2, S 3, S 4的四个小平行四边形, 当CD 沿AB 自左向右在平行

四边形内平行滑动时, S 1⋅S 4与S 2⋅S 3的大小关系是( C ) A. S1²S4>S2²S3 B. S1²S4<S2²S3

C. S1²S4=S2²S3 D. 不确定

35、已知AB 、CD 相交于点O ,AC//DB,AO=BO,E 、F 分别为OC 、OD 的中点,连接AF 、BE ,求

证:AF//BE。 分析:从已知条件可证∆AOC ≅∆BOD ,得到OC =OD 。又E 、F 为OC 、OD

中点,则OE =OF ,判定四边形AFBE 为平行四边形,AF //BE 。 证明:连接AE 、BF 。因AC//DB,故∠C=∠D 。

在∆AOC 和∆BOD 中,

由AO =BO , ∠AOC =∠BOD , 得∆AOC ≅∆BOD (AAS ) ,故OC =OD 。 又E 、F 为OC 、OD 的中点,则OE=OF。

又AO =BO ,故四边形AFBE 是平行四边形,AF//BE。 评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线段平行。

36、如图,□ABCD 中,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过O 点作直线EF 分别交BC 、AD 于E 、F 若AC 、EF 将□ABCD 分成的四部分面积相等,试指出E 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证明:若AC 、EF 将平行四边形ABCD 分成的四部分面积相等,则E 与B 重合,当E 点与B 点重

合时,EF 将□ABCD 分成的四个部分的面积相等。

38、四边形ABCD 中,AD ∥BC ,要判别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满足条件( D ) A. ∠A +∠C =180° B. ∠B +∠D =180° C. ∠A +∠B =180° D. ∠A +∠D =180°

39、如图,P 是□ABCD 上一点,已知S △ABP =3,S △PCD =1,那么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B )。

A .6 B.8 C.10 D.无法确定

40、△ABC 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5cm ,则△ABC 的周长是 ( 10 )cm 。

4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6cm,BC=12cm,对边AD 和BC 的距离是4cm ,则对边AB 和CD

间的距离是( 8 )cm 。

42、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交AB 于E ,DF ∥AB 交AC 于F 。

43、以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D 点A 、B 、C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4.若A 、B 、C 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以其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C )个

A .1 B.2 C.3 D.4

分析:⑴、将A,B,C 连接起来, 分别做AB,AC,BC 的平行线, 就可以发现有3个了

⑵、顺次连接三个点形成个三角形过三个点分别做边的平行线,会出现三个平行四边形 ⑶、共有三个。以其中任意两条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都可以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

第三条边其实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可分别以AB,AC 或BC,BA 或CA ,CB 为邻

边,所以答案是三个。

⑷、3,ABCD,ACBD,BACD

⑸、三个,显然ABC 组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就有三个分别和三条边平行的线, 可以作出三个平行四

边形。

⑹、连接三点成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三边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4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C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A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的位置有关

B

R E

P C D

46、若菱形的周长为8cm ,高为1cm ,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 C )

A.3:1 B.4:1 C.5:1 D.6:1

解法1:选C 。因为菱形的边长相等,所以边长是2cm 。画图形可知,边长:高=2:1,所以高对应的

角是30度,根据互补可知,另外的一角是150度。所以选C.

解法2:菱形的4边长相等,则边长为8/4=2cm

因为菱形高为1cm ,是2cm 的一半,且两边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根据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得: 菱形的一角为30度,则其邻角为150度 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30:150=1:5 或150:30=5:1

47、如图,矩形ABCD 中,AB =3,BC =5。过对角线交点O 作OE ⊥AC 交AD 于E ,则AE 的长是( D )

A .1.6 B .2.5 C .3 D .3.4 证明一:设ED 为x 则AE 为5-x

连接CE , 因为EO 垂直AC 所以AE=EC=5-x

在直角三角形CDE 中, DE=X CD=AB=3 CE=5-X

8

由勾股定理得,x 5所以AE=3.4

48、如图,在矩形ABCD 中,FE ∥AB ,GH ∥BC ,EF 、GH 的交点P 在BD 上,则图中面积相等的四边形

有( C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具体:⑴ AGPD 和FPDC ⑵ ABPE 和PBCH ⑶ AEPG 和PFCH ⑷ ABFE 和GBCH ⑸ AGHD 和EFCD

49、矩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做AC

的垂线EF ,分别叫AD 、BC 于点E 、F ,连接CE ,则△CDE 的周长为( 10 )cm 。

解:AC 、BD 交于O ,所以O 是AC 中点

因为EO⊥AC,所以EO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EC=EA △CDE的周长=DC+EC+DE=DC+DE+EA=DC+AD是个半周长

所以△CDE的周长10cm

50、矩形ABCD 的周长为24cm ,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AC 的垂线EF 分别交AD,BC 于点

E,F ,连接CE ,求三角形CDE 的周长。 解:矩形ABCD 的周长为24cm

AD+CD=24/2=12

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OA=OC

OE 与AC 垂直

O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 AE=CE

三角形CDE 的周长是:

CD+DE+CE=CD+DE+AE=CD+AD=12 三角形CDE 的周长是12

51、矩形的边长为10cm 和15cm ,其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分长边为两部份,这两部份的长为( A )

A .5cm 和10cm B .6cm 和9cm C .4cm 和11cm D .7cm 和8cm 角平分线分直角为两个45度

这条角平分线把矩表分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等腰三角形的直角边长是10cm 那么梯形的上底是15-10=5cm 两部分为10cm 和5cm

52、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再依次连接第二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1

得到第三个正方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若第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第

n 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n-1

2

5

53、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和5,P 是对角线AC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C 重合),且

PE ‖BC 交AB 于E ,PF ‖CD 交AD 于点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55、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 (1)求证:△BDE ≌△BCF ;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

56、如图,过四边形ABCD 的各顶点作对角线BD ,AC 的平行线围成四边形EFGH ,若四边形EFGH 是菱形,

则原四边形ABCD 一定是( D )

A .菱形 B .平行四边形 C .矩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57、已知:如图,过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A 、B 、C 、D 分别作对角线AC 、BD 的平行线围成四边形EFGH ,

如果四边形EFGH 为菱形,那么四边形ABCD 必定是( D )

A .菱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F A E

D B

G

58、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EF ⊥BC ,EG ⊥CD ,垂足分别是F,G.

求证:AE=FG

D 解:连结EC.

∵EF ⊥BC ,EG ⊥CD ,∴四边形EFCG 为矩形. ∴FG=CE. 又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BE=∠CBE. 又BE=BE,AB=CB,∴△ABE ≌△CBE. ∴AE=EC. ∴AE=FG.

A B

E C H

G

C

F

60、已知,如图过□ABCD 的对角线交点O 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EG ,FH 与□ABCD 各边分别相交于

点E ,F ,G ,H 。

求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

证明:在□ABCD 中,OD=OB, OA=OC,AB//CD

∴ ∠OBG= ∠ODE

∵ ∠BOG= ∠DOE

∴△OBG ≌△ODE ∴OE=OG,

同理OF=O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EG ⊥ FH∴四边形EFGH 是菱形

61、正方形内有一点A ,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1、2、3、4,则正方形的周长是( B ) A .10 B .20 C .24 D .25

3

6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B 是双曲线y =(x >0)上的一个

x

动点,当点B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OAB 的面积将会 ( D ) A .不变 B .先增大后减小 C .逐渐增大 D .逐渐减小

64、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

(2)观察图形,猜想AE 与CG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猜想:AE ⊥CG .

证明:如图,

设AE 与CG 交点为M ,AD 与CG 交点为N . ∵ △ADE ≌△CDG , ∴ ∠DAE=∠DCG . 又∵ ∠ANM=∠CND , ∴ △AMN ∽△CDN . ∴ ∠AMN=∠ADC=90o.∴ AE⊥CG .

66、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且AC=12,BD=9,则该梯形的面积是( D )

A :30 B:15 C:7.5 D:54

C

B

67、如图,某花木场有一块等腰梯形ABCD 的空地,其各边的中点为E 、F 、G 、H ,测得对角线AC=10米,

现想用篱笆围成四边形EFGH 场地,则需篱笆总长度是( C )

A 40米 B 30米 C 20米 D 10米

B

68、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45°,∠C=120°,AB=8,试求CD 的长。

证明:作AE ⊥BC 于E

∵∠B=45° ∴AE=BE=AB÷2 =42 作CF ⊥AD 于F ,则CF =AE =2

又∠C=120°,∴∠FCD=30°,∴DF =2 3 =∴CD=

69、右图背景中的点均为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的顶点,其中画有两个四边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这两个四边形面积和周长都不相同; B. 这两个四边形面积和周长都相同;

C. 这两个四边形有相同的面积,但Ⅰ的周长大于Ⅱ的周长; D. 这两个四边形有相同的面积,但Ⅰ的周长小于Ⅱ的周长

46 3

8 3

70、如图所示,已知A C ⊥BD 于点O , △AOD 、△AOB 、△BOC 、△COD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

S 3,S 4,设AC=m ,BC=n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1

mn B. S1+S2+S3+S4=mn 21

C. S1²S 2²S 3²S 4=mn D. S1²S 2²S 3²S 4=mn

2

A. S1+S2+S3+S4=

S S 4

S S 3

B C

71、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

外面的长度为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7cm ≤h ≤16cm

72、如图,将一根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 ,高为12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露在杯子外的部分的长为acm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连接CD ,

(1)当筷子如图所示斜放时,a 最小;

在Rt BCD 中,BD =BC +CD =12+5=169

2

2

2

2

2

∴BD =13

∴a =24-13=11(cm )

(2)当筷子竖直放置时,a 最大; 此时:a =24-12=12(cm )

∴a 的取值范围是:11cm ≤a ≤12cm

7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总是正数 B .一组数据的方差有可能是负数

C .用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分别减去平均数,再将所得的差相加,和一定为零 D .一组数据的极差一定比方差小

7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总是正数

B .一组数据的方差有可能是负数

C .用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分别减去平均值,再将所得的差相加,和一定为零

D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一定比方差小

75、共有15人参加的“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了解自

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 )

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 D.方差

76、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

和是( A )

A .21 B .22 C .23 D .24

解释1:众数说明这个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因此6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而4是中位数, 总共有5个数 所以共有三种答案

(1):1 2 4 6 6 和是19 (2):1 3 4 6 6 和是20 (3):2 3 4 6 6 和是21 因为求的是最大的和,所以是第3种, 和为21

77、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6次,甲所中的环数是8,5,5,a ,b ,c ,且甲所中的环数的

平均数是6,众数是8,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6

,方差是4,根据以上数据,对甲、乙射击成绩的正确判断是( 网上多数答案:B 老师答案:D )

A.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B.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

C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相同 D.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无法比较

78、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位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为(82.3)

79、为减少环境污染,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的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

度”(以下简称“限塑令”).某班同学于6月上旬的一天,在某超市门口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了“限塑令”实施前后,顾客在该超市用购物袋的情况,以下是根据100位顾客的100份有效答卷画出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限塑令”实施后,使用各种

“限塑令”实施前,平均一次购物使购物袋的人数分布统计图 用不同数量塑料购物袋的人数统计图 其它 .. % 24%

塑料袋数/个 46%

1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图1,“限塑令”实施前,如果每天约有2 000人次到该超市购物.根据这100位顾客平均

一次购物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平均数,估计这个超市每天需要为顾客提供多少个塑料购物袋? (2)补全图2,并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说明,购物时怎样选用购物袋,塑料购物袋使用后怎样处理,...........能对环境保护带来积极的影响.

解析:⑴ 100-9-37-26-11-4-3=10“(人)所以补全图形如下

100

“限塑令”实施前,平均一次购物使

用不同数量塑料购物袋的人数统计图 ..图1

位顾客平均一次购物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平均数为

9⨯1+37

⨯2+26⨯3+11⨯4+10⨯5+4⨯6+3⨯7300

==3(个).

100100

所以2000³3=6000,估计这个超市每天需要为顾客提供6000个塑料购物袋.

⑵ 图2中,使用收费塑料购物袋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25% 。

由图2和统计表可知,购物时应尽量使用自备袋和押金式环保袋,少用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应尽量循环使用,以便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为环保做贡献。

80、方程(x -α)2=b (b >0)的根是( A )

2007-α+α-2008 =α

α-2008 =2007

α-2008=20072

α-20072=2008

82、将正整数按如图5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

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 (6,5) .

83、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

3)表示实数9,则(7,2)表示的实数是什么?

1 „„„„„„第一排

2 3 „„„„„„第二排

4 5 6 „„„„„„第三排

7 8 9 10 „„„„„„第四排

„„„„

分析1:这一数阵从第二排开始,后面每一排都是几个连续正整数,因而只需找到每排左边第一个

数就可以写出其它的数。

在1,2,4,7,„中可以看出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正好是连续的正整数: 2-1=1 4-2=2 7-4=3 „ 所以第7排左边第一个数是22,即(7,2)表示实数23.

分析2:本题是数字型猜想归纳题,解题思维过程: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归纳、猜

想出结果→取特殊值代入验证。

由观察可知排列规律:每一排中的数都是连续的正整数,个数与排数相同(即第n 排上有n 个数)

∴(7,2)是指第七排第二个数

∵前六排共有1+2+3+4+5+6=21个数 ∴第七排第二个数为23 分析3:

用实数对( )

84、正整数用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3)表示9, 则(7,2)表示23,2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n 排最后一个数为:n ³(n+1)/2 63³(63+1)/2=2016

62³(62+1)/2=1953

2010用实数对(63,57)表示

85、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

m 个数,如(4,2)表示实数8,则(6,3)表示的实数是___18__.

86、某工厂第三年的产量比第一年增长了21%,则第二、三年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了多少?

解法1:设: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数是x

2

(1+

x ) = 1+21% x = 10%(负值舍去)

答: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数是10%。

87、随着城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美化生活,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某城市计划2008年将城市的绿化面积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44%,同时要求该城市2008年人均绿 地的占有量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21%,为了保证实现这一目标,这两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增长率应 控制在多少以内?

解:

1、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是1.28 ㎡, 已知床单的长是2 m,宽是1.2 m,求花边的宽度. 解:设花边的宽度是x m.

(2-2x )(1. 2-2x )=1. 28

x 2-1. 6x +0. 28=0

(x -0. 8)2=0. 36

x 1=0. 2,x 2=1. 4(舍去)

答:花边的宽度是0.2 m.

2、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 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⑴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⑵ 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时销售利润最大?

解:⑴ 设台灯的售价为x 元,(x ≥40) 根据题意得

[(600-10³(x -40))](x -30) =10000 解得:x 1=80 x 2=50 当x =80时

进台灯数为600-10³(x -40) =200 当x =50时

600-10³(x -40) =500

⑵ 设台灯的售价定为x 元时,销售利润最大,利润为y y =[600-10(x -40)]²(x -30)

答:⑴ 台灯的售价为80元,进台灯数为200个,台灯的售价为50元时,进台灯数为500个。 ⑵

3、学校有若干个房间分配给九年级(1)班的男生住宿,已知该班男生不足50人。若每间住4人,则余15人无住处;若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其余均住满),那么该班男生人数是多少? 解:设有x 间,每间住4人,4x 人,15人无处住 所以有4x +15人

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 所以x -1间住6(x -1)=6x -6人 还有4x +15-6x +6=-2x +21人 不空也不满

所以0<-2x +21<6 -6<2x -21<0 15<2x <21 7.5<x <10.5

所以x =8, x =9, x =10 不到50人

一共4x +15<50 所以x =8

所以应该是4³8+15=47人

4、某商场销售某种彩电,每台进价为2500元,市场调查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售价每台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彩电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彩电的售价应为多少元? 解:设定价x 元,则售出的台数为8+4/50(2900-x ). 总利润y =(x -2500)³[8+4/50(2900-x )]=5000. 求解得:x =2750元

答:每台彩电的售价应为2750元。

5、正确反映,龟兔赛跑的图象是( D )

A

6、孔明同学在解方程组⎨

B C D

⎧y =kx +b

的过程中,错把b 看成了6,他其余的解题过程没有出错,解得此

⎩y =-2x

方程组的解为⎨

⎧x =-1

,又已知直线y =kx +

b 过点(3,1),则b 的正确值应该是_ -11_ 。

⎩y =2

7、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24L 油,若每小时耗油4L ,则油箱中的剩于油量y (L)与工作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是( D )

8、如图,已知点C (4,0)是正方形AOCB 的一个顶点坐标,直线FC 交AB 于点E ,若E 是FC 的中点.

(3)若点P 是直线FC 在第一象限的一个动点,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图中存在与△AOP 全等的三角形?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选择其中一对进

行证明(不明添加其他字母和其他辅助线),并求出点P 的坐标。

解:

(3)(ⅰ)如图(1),当P 点运动到点E 时,△AOP ≌△BCP ≌△AFP (理由略)。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4)

(ⅱ)如图(2),当P 点在对角线OB 上时,△AOP ≌△COP (理由略)。 作PM ⊥AB ,延长MP 交OC 于N ,作PG ⊥BC ,延长GP 交OA 于H ∵BO 为∠ABC 的平分线,∴PM=PG

设PM 为x ,则PG 为x ∵S ∆PEB +S ∆PBC =S ∆EBC

12⨯2⋅x +114

2⨯4⋅x =2⨯2⨯4 得x =3

∴PH=4-43=83,PN=4-48

3=3

∴点P 的坐标为(88

3,3

图(1)

9、如图,直线y = kx +6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E 、F. 点E 的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

(-6,0). 点P (x,y )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⑴ 求K 的值;

⑵ 当点P 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7

⑶ 探究:当P 运动到什么位置(求P 的坐标)时,△OPA 的面积为 ,并说明理由。

83

解一:⑴ 把点(-8,0)的坐标代入y=kx+6,得-8k+6=0,解得k= 4

(2)

(3) 当

把x=-

(-8<x <0)

时,解得x=-

.

代入y=x+6,解得y=

.

当P 点的坐标为

时, △OPA 的面积为

.

解二: 1. ∵ 0=-8k+6, ∴ k=3/4

2. S=0.5³6y=3(3/4x+6)=(9x/4)+18(-8

3. 由27/8=)=(9x/4)+18.得x-13/2, y=9/8.∴ 当点P 运动到点(-13/2,9/8)时,三角形

OPA 的面积为27/8.

解三:(1) 依题意得,0=-8k+6 解得k=0.75

(2) 依题意得,该直线的函数关系为y=0.75x+6

∴点P 的纵坐标y 用横坐标x 表示为0.75x+6(0.75x+6>0) ∵点A(-6,0) ∴点A 在x 轴上

∴S=|-6|³(0.75x+6)³0.5 S=2.25x+18 又∵S >0

∴2.25x+18>0,x >-8

求得三角形OPA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S=2.25x+18且x >-8

10、如图,小林从P 点向西直走12米后,向左转,转动的角度为α,再走12米,如此重复,小林共走

P 了108米回到点P ,则α( B )

°,„„,这样一直11、如图,小陈从O 点出发,前进5米后向右转20°,再前进5米后又向右转20

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O 时一共走了( C )

O A .60米

B .100米 C .90米 D .120米

A .30° B .40° C .80° D .不存在

b 2b 3b 4b 10b

12、观察下列一组分式:- ,- , ,……;则第10个分式为( ) ,第n 个分式

a a a a a

为{ (-1) n

nb

}。 a

13、一只船顺流航行90千米与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若水流速度是2千米/小时,求船在静

水中的速度,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小时,则所列方程为( A ) A.

14、观察给定的分式:

[**************]0= B. = C. + 3 = D. + 3 = x+2x-2x-2x+2x x x x

124816

, -2, 3, -4, 5,……,猜想并探索规律,那么第7个分x x x x x

n-1

264

式是(),第n 个分式是{ (-1) n+1 n }。

x x

7

15、观察下列各式:32+42=52,82+62=102,152+82=172,242+102=262,……,你有没有发现其中

的规律?请你用发现的规律写出接下来的式子(n -1)+(2n )=(n +1)

2

2

2

2

2

1

,乙、丙齐开,12

21

小时注满全池的,甲、丙齐开,1小时12分可以注满全池。问三管齐开,几分钟后可以注满全池的。

33

16、一蓄水池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甲、乙两管一齐开放,1小时注满全池的 解析:设单独开放甲、乙、丙管注满全池分别需x 小时、y 小时、z 小时。则依题意得

⎧111

⎪x +y =2⎪

⎪112 ⎨+=

y z 3⎪

⎪611⎪(+) =1⎩5x z ⎧111⎪x +y =2⎪

⎪112 即⎨+=

⎪y z 3⎪115⎪+=⎩x z 6

根据题意,是要求

1111111

÷(++) ,因此,只要求出整体(++) 的值就可以了。 3x y z x y z

111

++) =2 x y z

++,得2(

11111

÷(++) =(小时)=20分 3x y z 3

1

。 3

故三管齐开20分钟后可以注满全池的

17、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 若单独开甲、乙管各需要a 小时、b 小时可注满空池;现两管同时打开,

那么注满空池的时间是( D )

(A )

2

18、对于反比例函数y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x

A .点(-1,2)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上

C .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D .当x

k

19、如图,双曲线y 经过矩形QA BC 的边BC 的中点E ,交AB 于点D 。若梯形OD BC 的面积为3,

x

则双曲线的解析式为( B )

1236

A .y= B .y = C D .y=

x x x x

1111ab + (B ) (C ) (D ) a b ab a +b a +b

设矩形OABC 面积为S,

过点E 作BC 垂线交OA 于F ,由E 为中点, ∴OFEC面积为S/2,

由双曲线的几何意义得,OFEC 面积为EF*EC=k, ∴得k=S/2。

同理可得,三角形AOD 面积为k/2,

∴梯形面积为矩形OABC-三角形AOD=S-k/2=3。 联立以上两个式子 可得k=2, 选择B 。

我有两种方法,你看看哪种好吧

方法一:设点A(0,k/a) B(b,k/a) C(b,0) D(a,k/a) E(b,k/b)。由E 为BC 中点,得b=2a,将各点坐标中的b 全部改写为a ,得B(2a,k/a) C(2a,0) E(2a,k/2a),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得(a+2a)*k/a*0.5=3,解得k=2,选择B 。

方法二:设矩形OABC 面积为S, 过点E 作BC 垂线交OA 于F ,由E 为中点,所以OFEC 面积为S/2,由双曲线的几何意义得,OFEC 面积为EF*EC=k,所以得k=S/2。同理可得,三角形AOD 面积为k/2,所以梯形面积为矩形OABC-三角形AOD=S-k/2=3。联立以上两个式子可得k=2,选择B 。

20、函数y =x +

1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函数性质的论断不可能正确的是( C ) x

A .该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B .当x >0时,该函数在x =1时取得最小值2 C .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D .y 的值不可能为1

k+1

21、设有反比例函数,(x 1,y 1)(x 2,y 2)是其图象上两点,若x 1y2, 则k 的取值范

x

围是_k<-1_。

2

22、已知反比例函数y =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B )

x

A .图象必须过点(1,2) B.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图像在一、三象限内 D.若x >1,则0<y <2

23、如图,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4,点O 为坐标原点,点B 在函数y =

上,点P (m ,n ) 是函数y =

k

(k

k

(k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

(1)设矩形OEPF 的面积为S 1,判断S 1与点P 的位置是否有关(不必说理由);

(2)从矩形OEPF 的面积中减去其与正方形OABC 重合的面积,剩余面积记为S 2,写出S 2与m 的

函数关系,并标明m 的取值范围.

解:(1)没有关系

(2)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4 ∴OC =OA =2

∴B (-2,2)

把B (-2,2) 代入y =

k

中 x

k

,∴k =-4 -2

4

∴解析式为y =-

x 2=

P (m ,n ) 在y =-∴n =-

4

的图象上, x

4 m

①当P 在B 点上方时

4

S 2=- (-m ) -2 (-m )

m

=4+2m (-2

②当P 在B 点下方时,

⎛4⎫⎛4⎫

S 2=-m --2 ⎪ -⎪

⎝m ⎭⎝m ⎭=4+

24、如图,已知动点P 在函数y =

8

(m

1

(x >0)的图像上运动,PM ⊥x 轴于点M ,PN ⊥y 轴于点N ,线段PM 、2x 1 2

PN 分别与直线AB :y =-x+1交于点E 、F ,则AF:BE的值为( C ) A 、4 B 、2 C 、1 D 、

25、有一颗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如果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__4__米之外才是安全的。

解释:假设树顶离地1米,则构成像一面旗子的图形。

画出图,折断处是A ,树顶是B ,树和地面交点是C 过B 做BD 垂直C 因为树顶离地1米 所以CD=1 AD=4-1=3 AB=9-4=5

所以直角三角形ABD 中 BD 2=AB2-AD 2=16 BD=4米

所以要离开4米以外

2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OM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M ,已知

OM

的长是(1)求点M 的坐标;

(2)求此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解:(1)过点M 作MN ⊥x 轴于点N ,设点M 的坐标为M (x 0, y 0) ∵点M 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x 0>0, y 0>0且x 0=y 0 ∴ON =x 0, MN =y 0,

∵OM = ∴在Rt ∆OMN 中,由勾股定理得:

∴ON 2+MN 2=OM 2, 即x 02+y 02= ∴M (2,2)(4分)

(∴x

2

=y 0=2

k

(k ≠0) x 4

∵过点M (2,2) ∴k =4 ∴y =(6分)

x

(2)设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

27、在一段坡路,小明骑自行车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V 1千米,下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V 2千米,则他在这

段路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 C ) υ1υ2v +v2v v A 、 千米 B 、千米 C 、 千米 D 、无法确定

2v 1+v2 υ1+υ2

m

28、如图,直线y =0.5x+b与双曲线y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 ,AB ⊥x 轴与B ,直线y =0.5x+b与x

x 轴交于点C ,OA=5,OB:AB=3:4,求 ⑴ m,b 的值;

⑵ 求△ACO 的面积;

⑶ 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CA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OB=3x,AB=4x

∵AB ⊥x 轴 ∴∠ABO=90° 由勾股定理得

OA 2=OB2+AB2

52=(3x) 2+(4x) 2

解得x=1 ∴OB=3,AB=4,∴点A (3,4)

m

∵点A (3,4)是y =0.5x+b与y =的交点

x =0.5³3+=2.5 =3³m =12

⑵ 当y =0时,则0=0.5x +2.5,x =-5 ∴点C (—5,0)OC =5

1

∴S △ACO= ³5³4=10

2⑶ 在Rt △ABC 中

222

AC=AB +BC

AC=4+8 =80 =45

当P(45 ,0)时,△CAP 为等腰三角形

k

29、如图,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9,点O 为坐标原点,点B 在函数y = (k>0) 的图象上,点P (m ,n )

x

k

是函数y =>0,x >0)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

x 并设长方形OEPF 和正方形OABC 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提示:考虑点P 在点B 的左侧或右侧两种情况)

(1)求B 点坐标和k 的值;

(2)当S=4.5时,求P 点的坐标; (3)写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 解:(1)设B(x,y)

∴S 正方形=xy =9,∴x =y =3 即B(3,3) ,∴k =xy =9

(2)当m >3时,9=S +3n

3

当S =4.5时,n 2 又∵mn =9,∴m =6 3

∴点P (6, )

2 当0<m <3时,S +3m =9 3

当S >4.5时,解得m = ,n =6

23

点P ( ,6)

2 (3)当m >3时,S =9-3n 9

∵mn =9,∴n =

m 27

∴S =9-

m

当0<

m <3时,S =9-3m

2

2

1

30、如图,在y = (x >0) 的图象上有三点A ,B ,C ,过这三点分别向x 轴引垂线,交x 轴于A 1,B 1,

x

C 1三点,连接OA ,OB ,OC ,记△OAA 1, △OBB 1,△OCC 1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有( A )

A. S 1 = S2 = S3, B. S 1

C. S 3 S 2 > S3

解:由性质(1)得

31、平面上有AB 、CD 两棵树,AB 为1米,CD 为4米,两树之距AC 为12米,A 、C 之间有一

些稻谷,一小鸟从点D 飞到某点P 吃了稻谷后飞到 点B ,所飞路程最短,求这个最短路程BP PD .

解法一:如图,从作BA 延长线至A' 点,使AA'=AB=1,作DC 延长线至E ,使CE=AB=1,连接A'E 连接DA' 交AC 于P ,则A'E=AC=12 DE=CD+A'E=4+1=5 DA' 12+5=13 BP=A'P

所以BP+PD=DA'=13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本类题目就是两点间的镜像距离)

解法二:以地面为对称轴, 作出B 的对称点B', 连接DB', 与地面的交点就是点P

根据相似三角形有

解法三:延长BA 至A' 使AB=A'A=1 连接A'D 交AC 于P 则BP+PD最短 答案13(证明:在AC 上任

取一点P' 连P'D P'A' 则BP'=A'P 在三角形A'P'D 中 A'P'+P'D大于A'D 则BP+PD最短 求值:延长DC 至D' 使CD'=1 连A'D' 在直角三角形A'D'D 中A'D'=12 DD'=5根据勾股定

理得A'D=13)

32、甲、乙两同学玩“托球赛跑”游戏,商定:用球拍托着乒乓球从起跑线l 起跑,绕过P 点跑回到起

跑线(如图所示);途中乒乓球掉下时须捡起并回到掉球处继续赛跑,用时少者胜.结果:甲同学由于心急,掉了球,浪费了6秒钟,乙同学则顺利跑完.事后,甲同学说:“我俩所用的全部时间的和为50秒”,乙同学说:“捡球过程不算在内时,甲的速度是我的1.2倍”.根据图文信息,请问

哪位同学获胜?

解法一:设乙同学的速度为x 米/秒,则甲同学的速度为1.2x 米/秒,

根据题意,得

⎛60⎫⎝1.2x +6⎪⎭+60

x

=50, 解得x =2.5.

经检验,x =2.5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甲同学所用的时间为:60

1.2x +6=26(秒), 乙同学所用的时间为:60

x

=24(秒). ∵26>24,∴乙同学获胜.

解法二:设甲同学所用的时间为x 秒,乙同学所用的时间为y 秒,

⎧x +y =50,根据题意,得⎪

⎨60⎪⎩

x -6=1.2⨯60

y 解得⎨

⎧x =26,24.

⎩y =经检验,x =26,y =24是方程组的解,且符合题意. ∵x >y ,∴乙同学获胜.

l

33、如图,∠B =∠C =90 °,∠A =60 °,AB =4,CD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B C

34、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分成面积为S 1, S 2, S 3, S 4的四个小平行四边形, 当CD 沿AB 自左向右在平行

四边形内平行滑动时, S 1⋅S 4与S 2⋅S 3的大小关系是( C ) A. S1²S4>S2²S3 B. S1²S4<S2²S3

C. S1²S4=S2²S3 D. 不确定

35、已知AB 、CD 相交于点O ,AC//DB,AO=BO,E 、F 分别为OC 、OD 的中点,连接AF 、BE ,求

证:AF//BE。 分析:从已知条件可证∆AOC ≅∆BOD ,得到OC =OD 。又E 、F 为OC 、OD

中点,则OE =OF ,判定四边形AFBE 为平行四边形,AF //BE 。 证明:连接AE 、BF 。因AC//DB,故∠C=∠D 。

在∆AOC 和∆BOD 中,

由AO =BO , ∠AOC =∠BOD , 得∆AOC ≅∆BOD (AAS ) ,故OC =OD 。 又E 、F 为OC 、OD 的中点,则OE=OF。

又AO =BO ,故四边形AFBE 是平行四边形,AF//BE。 评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线段平行。

36、如图,□ABCD 中,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过O 点作直线EF 分别交BC 、AD 于E 、F 若AC 、EF 将□ABCD 分成的四部分面积相等,试指出E 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证明:若AC 、EF 将平行四边形ABCD 分成的四部分面积相等,则E 与B 重合,当E 点与B 点重

合时,EF 将□ABCD 分成的四个部分的面积相等。

38、四边形ABCD 中,AD ∥BC ,要判别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满足条件( D ) A. ∠A +∠C =180° B. ∠B +∠D =180° C. ∠A +∠B =180° D. ∠A +∠D =180°

39、如图,P 是□ABCD 上一点,已知S △ABP =3,S △PCD =1,那么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B )。

A .6 B.8 C.10 D.无法确定

40、△ABC 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5cm ,则△ABC 的周长是 ( 10 )cm 。

4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6cm,BC=12cm,对边AD 和BC 的距离是4cm ,则对边AB 和CD

间的距离是( 8 )cm 。

42、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交AB 于E ,DF ∥AB 交AC 于F 。

43、以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D 点A 、B 、C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4.若A 、B 、C 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以其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C )个

A .1 B.2 C.3 D.4

分析:⑴、将A,B,C 连接起来, 分别做AB,AC,BC 的平行线, 就可以发现有3个了

⑵、顺次连接三个点形成个三角形过三个点分别做边的平行线,会出现三个平行四边形 ⑶、共有三个。以其中任意两条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都可以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

第三条边其实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可分别以AB,AC 或BC,BA 或CA ,CB 为邻

边,所以答案是三个。

⑷、3,ABCD,ACBD,BACD

⑸、三个,显然ABC 组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就有三个分别和三条边平行的线, 可以作出三个平行四

边形。

⑹、连接三点成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三边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4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C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A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的位置有关

B

R E

P C D

46、若菱形的周长为8cm ,高为1cm ,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 C )

A.3:1 B.4:1 C.5:1 D.6:1

解法1:选C 。因为菱形的边长相等,所以边长是2cm 。画图形可知,边长:高=2:1,所以高对应的

角是30度,根据互补可知,另外的一角是150度。所以选C.

解法2:菱形的4边长相等,则边长为8/4=2cm

因为菱形高为1cm ,是2cm 的一半,且两边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根据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得: 菱形的一角为30度,则其邻角为150度 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30:150=1:5 或150:30=5:1

47、如图,矩形ABCD 中,AB =3,BC =5。过对角线交点O 作OE ⊥AC 交AD 于E ,则AE 的长是( D )

A .1.6 B .2.5 C .3 D .3.4 证明一:设ED 为x 则AE 为5-x

连接CE , 因为EO 垂直AC 所以AE=EC=5-x

在直角三角形CDE 中, DE=X CD=AB=3 CE=5-X

8

由勾股定理得,x 5所以AE=3.4

48、如图,在矩形ABCD 中,FE ∥AB ,GH ∥BC ,EF 、GH 的交点P 在BD 上,则图中面积相等的四边形

有( C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具体:⑴ AGPD 和FPDC ⑵ ABPE 和PBCH ⑶ AEPG 和PFCH ⑷ ABFE 和GBCH ⑸ AGHD 和EFCD

49、矩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做AC

的垂线EF ,分别叫AD 、BC 于点E 、F ,连接CE ,则△CDE 的周长为( 10 )cm 。

解:AC 、BD 交于O ,所以O 是AC 中点

因为EO⊥AC,所以EO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EC=EA △CDE的周长=DC+EC+DE=DC+DE+EA=DC+AD是个半周长

所以△CDE的周长10cm

50、矩形ABCD 的周长为24cm ,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AC 的垂线EF 分别交AD,BC 于点

E,F ,连接CE ,求三角形CDE 的周长。 解:矩形ABCD 的周长为24cm

AD+CD=24/2=12

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OA=OC

OE 与AC 垂直

O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 AE=CE

三角形CDE 的周长是:

CD+DE+CE=CD+DE+AE=CD+AD=12 三角形CDE 的周长是12

51、矩形的边长为10cm 和15cm ,其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分长边为两部份,这两部份的长为( A )

A .5cm 和10cm B .6cm 和9cm C .4cm 和11cm D .7cm 和8cm 角平分线分直角为两个45度

这条角平分线把矩表分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等腰三角形的直角边长是10cm 那么梯形的上底是15-10=5cm 两部分为10cm 和5cm

52、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再依次连接第二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1

得到第三个正方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若第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第

n 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n-1

2

5

53、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和5,P 是对角线AC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C 重合),且

PE ‖BC 交AB 于E ,PF ‖CD 交AD 于点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55、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 (1)求证:△BDE ≌△BCF ;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

56、如图,过四边形ABCD 的各顶点作对角线BD ,AC 的平行线围成四边形EFGH ,若四边形EFGH 是菱形,

则原四边形ABCD 一定是( D )

A .菱形 B .平行四边形 C .矩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57、已知:如图,过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A 、B 、C 、D 分别作对角线AC 、BD 的平行线围成四边形EFGH ,

如果四边形EFGH 为菱形,那么四边形ABCD 必定是( D )

A .菱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F A E

D B

G

58、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EF ⊥BC ,EG ⊥CD ,垂足分别是F,G.

求证:AE=FG

D 解:连结EC.

∵EF ⊥BC ,EG ⊥CD ,∴四边形EFCG 为矩形. ∴FG=CE. 又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BE=∠CBE. 又BE=BE,AB=CB,∴△ABE ≌△CBE. ∴AE=EC. ∴AE=FG.

A B

E C H

G

C

F

60、已知,如图过□ABCD 的对角线交点O 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EG ,FH 与□ABCD 各边分别相交于

点E ,F ,G ,H 。

求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

证明:在□ABCD 中,OD=OB, OA=OC,AB//CD

∴ ∠OBG= ∠ODE

∵ ∠BOG= ∠DOE

∴△OBG ≌△ODE ∴OE=OG,

同理OF=O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EG ⊥ FH∴四边形EFGH 是菱形

61、正方形内有一点A ,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1、2、3、4,则正方形的周长是( B ) A .10 B .20 C .24 D .25

3

6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B 是双曲线y =(x >0)上的一个

x

动点,当点B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OAB 的面积将会 ( D ) A .不变 B .先增大后减小 C .逐渐增大 D .逐渐减小

64、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

(2)观察图形,猜想AE 与CG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猜想:AE ⊥CG .

证明:如图,

设AE 与CG 交点为M ,AD 与CG 交点为N . ∵ △ADE ≌△CDG , ∴ ∠DAE=∠DCG . 又∵ ∠ANM=∠CND , ∴ △AMN ∽△CDN . ∴ ∠AMN=∠ADC=90o.∴ AE⊥CG .

66、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且AC=12,BD=9,则该梯形的面积是( D )

A :30 B:15 C:7.5 D:54

C

B

67、如图,某花木场有一块等腰梯形ABCD 的空地,其各边的中点为E 、F 、G 、H ,测得对角线AC=10米,

现想用篱笆围成四边形EFGH 场地,则需篱笆总长度是( C )

A 40米 B 30米 C 20米 D 10米

B

68、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45°,∠C=120°,AB=8,试求CD 的长。

证明:作AE ⊥BC 于E

∵∠B=45° ∴AE=BE=AB÷2 =42 作CF ⊥AD 于F ,则CF =AE =2

又∠C=120°,∴∠FCD=30°,∴DF =2 3 =∴CD=

69、右图背景中的点均为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的顶点,其中画有两个四边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这两个四边形面积和周长都不相同; B. 这两个四边形面积和周长都相同;

C. 这两个四边形有相同的面积,但Ⅰ的周长大于Ⅱ的周长; D. 这两个四边形有相同的面积,但Ⅰ的周长小于Ⅱ的周长

46 3

8 3

70、如图所示,已知A C ⊥BD 于点O , △AOD 、△AOB 、△BOC 、△COD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

S 3,S 4,设AC=m ,BC=n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1

mn B. S1+S2+S3+S4=mn 21

C. S1²S 2²S 3²S 4=mn D. S1²S 2²S 3²S 4=mn

2

A. S1+S2+S3+S4=

S S 4

S S 3

B C

71、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

外面的长度为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7cm ≤h ≤16cm

72、如图,将一根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 ,高为12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露在杯子外的部分的长为acm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连接CD ,

(1)当筷子如图所示斜放时,a 最小;

在Rt BCD 中,BD =BC +CD =12+5=169

2

2

2

2

2

∴BD =13

∴a =24-13=11(cm )

(2)当筷子竖直放置时,a 最大; 此时:a =24-12=12(cm )

∴a 的取值范围是:11cm ≤a ≤12cm

7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总是正数 B .一组数据的方差有可能是负数

C .用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分别减去平均数,再将所得的差相加,和一定为零 D .一组数据的极差一定比方差小

7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总是正数

B .一组数据的方差有可能是负数

C .用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分别减去平均值,再将所得的差相加,和一定为零

D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一定比方差小

75、共有15人参加的“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了解自

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 )

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 D.方差

76、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

和是( A )

A .21 B .22 C .23 D .24

解释1:众数说明这个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因此6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而4是中位数, 总共有5个数 所以共有三种答案

(1):1 2 4 6 6 和是19 (2):1 3 4 6 6 和是20 (3):2 3 4 6 6 和是21 因为求的是最大的和,所以是第3种, 和为21

77、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6次,甲所中的环数是8,5,5,a ,b ,c ,且甲所中的环数的

平均数是6,众数是8,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6

,方差是4,根据以上数据,对甲、乙射击成绩的正确判断是( 网上多数答案:B 老师答案:D )

A.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B.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

C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相同 D.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无法比较

78、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位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为(82.3)

79、为减少环境污染,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的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

度”(以下简称“限塑令”).某班同学于6月上旬的一天,在某超市门口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了“限塑令”实施前后,顾客在该超市用购物袋的情况,以下是根据100位顾客的100份有效答卷画出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限塑令”实施后,使用各种

“限塑令”实施前,平均一次购物使购物袋的人数分布统计图 用不同数量塑料购物袋的人数统计图 其它 .. % 24%

塑料袋数/个 46%

1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图1,“限塑令”实施前,如果每天约有2 000人次到该超市购物.根据这100位顾客平均

一次购物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平均数,估计这个超市每天需要为顾客提供多少个塑料购物袋? (2)补全图2,并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说明,购物时怎样选用购物袋,塑料购物袋使用后怎样处理,...........能对环境保护带来积极的影响.

解析:⑴ 100-9-37-26-11-4-3=10“(人)所以补全图形如下

100

“限塑令”实施前,平均一次购物使

用不同数量塑料购物袋的人数统计图 ..图1

位顾客平均一次购物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平均数为

9⨯1+37

⨯2+26⨯3+11⨯4+10⨯5+4⨯6+3⨯7300

==3(个).

100100

所以2000³3=6000,估计这个超市每天需要为顾客提供6000个塑料购物袋.

⑵ 图2中,使用收费塑料购物袋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25% 。

由图2和统计表可知,购物时应尽量使用自备袋和押金式环保袋,少用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应尽量循环使用,以便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为环保做贡献。

80、方程(x -α)2=b (b >0)的根是( A )

2007-α+α-2008 =α

α-2008 =2007

α-2008=20072

α-20072=2008

82、将正整数按如图5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

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 (6,5) .

83、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

3)表示实数9,则(7,2)表示的实数是什么?

1 „„„„„„第一排

2 3 „„„„„„第二排

4 5 6 „„„„„„第三排

7 8 9 10 „„„„„„第四排

„„„„

分析1:这一数阵从第二排开始,后面每一排都是几个连续正整数,因而只需找到每排左边第一个

数就可以写出其它的数。

在1,2,4,7,„中可以看出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正好是连续的正整数: 2-1=1 4-2=2 7-4=3 „ 所以第7排左边第一个数是22,即(7,2)表示实数23.

分析2:本题是数字型猜想归纳题,解题思维过程: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归纳、猜

想出结果→取特殊值代入验证。

由观察可知排列规律:每一排中的数都是连续的正整数,个数与排数相同(即第n 排上有n 个数)

∴(7,2)是指第七排第二个数

∵前六排共有1+2+3+4+5+6=21个数 ∴第七排第二个数为23 分析3:

用实数对( )

84、正整数用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3)表示9, 则(7,2)表示23,2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n 排最后一个数为:n ³(n+1)/2 63³(63+1)/2=2016

62³(62+1)/2=1953

2010用实数对(63,57)表示

85、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

m 个数,如(4,2)表示实数8,则(6,3)表示的实数是___18__.

86、某工厂第三年的产量比第一年增长了21%,则第二、三年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了多少?

解法1:设: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数是x

2

(1+

x ) = 1+21% x = 10%(负值舍去)

答: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数是10%。

87、随着城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美化生活,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某城市计划2008年将城市的绿化面积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44%,同时要求该城市2008年人均绿 地的占有量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21%,为了保证实现这一目标,这两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增长率应 控制在多少以内?

解:


相关文章

  • [改编中考]--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精选之三
  • [改编中考]--初中数学动点问题集之三 [问题100] ( 2016浙江杭州市中考试题改编)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边长AB=6,点E 在是AB 上一动点(不能与A .B 两点重合),过点E 作EF ⊥AB 交对角线AC 于点 ...查看


  • 中考学霸是如何度过初中三年的?
  • 中考学霸是如何度过初中三年的? 文章导读:每年中考都会有几个尖子生,他们是如何成为学霸的呢? 学习和生活上的时间是怎样分配的呢? 下面杨健教育与大家分享中考学霸的初中三年是如何度过的. 每年中考都会有几个尖子生,他们是如何成为学霸的呢? 学 ...查看


  • 2015年安徽省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2015年中考备受关注,原因:其一,<课程标准>2011版正式使用后第一次中考,课标的指导作用在中考中如何体现:其二,沪科版教材改编后受到中考的第一次检验:其三,新的中考政策改革后,中考分数对招生起到什么依 ...查看


  • 如何备战中考数学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备战中考数学 作者:可云姗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年第04期 距离2015年中考时间越来越近. 考生应该如何复习数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 ...查看


  • 李晓鹏数学学习方法
  • 注:本文作者董惠遥是我的人大学弟,2005年毕业于广州金山中学,高考成绩理科总分812分,数学812分(标准分) 数学有"七个面包原理":吃前六个面包都没有感觉,到第七个面包吃下去突然就饱了.你做了很多题可能可能觉得没效 ...查看


  • 初中三年计划
  •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 基础初一 初一的知识点不多,难点也不是很多.但学好初一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从小学进入初中, ...查看


  • 2014年初中数学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与安排
  • 汀中数学科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与安排 一.复习指导思想: 复习不只是知识的总结和操练.应体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复习的目的.内容.形式.方法上,都应关注使学生"爱复习".理解&l ...查看


  • 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哪些问题
  • 任元帅 (贵州省册亨县岩架镇中心学校 552200) 一.兴趣与自信 经常有同学问"数学学习是靠勤奋,不是靠方法",认为只有聪明人才能学好数学.那些学习扎实又勤奋的同学,看着学习并没有"努力"而成绩优 ...查看


  • 备战中考寒假各科复习的重要性
  • 备战中考寒假各科复习的重要性 小学升到初中,学习方法有很大的转变,初二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结合点,初一是对小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同时逐步转入初中的学习,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了新的要求.而初三则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总结,为转 ...查看


  • 家长的终极初中计划
  •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 落". 因此,做个完美的规划,注重平时功夫,夯实基础,对刚入初一的学生显得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