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地理学(周尚哲)

西方地理学的鼻祖——古希腊的地理学

在西方地理学史中,古希腊人的地理学占了最光辉的篇章。希腊是西方地理学的真正发祥地。正是古代希腊人创造了西文中的“地理”这一词汇。希腊语中的“地理”一词geographein,其中ge是“土地”的意思,graphein是“描述”的意思。由此可见,按照希腊语,“地理”这一词汇最古老的含义乃是“土地的描述”。现代英语的geography,法语的 geographie,德语的Geographie等,全都是由希腊语的geographein派生的。

虽然在希腊人之先,古代的埃及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人和腓尼基人他们都在地理知识的萌芽、积累和传播中有过重要的贡献,但是真正将这些零散的地理知识整理出来,合乎逻辑地加以条理化,并提出一种思维概念结构和一种学术方法上的模式,从而形成最早期的地理学思想,这一使命却历史地由希腊人来完成了。古代希腊人的地理学思想一直是整个古代西方地理学的指南,指导着古代西方世界的地理考察、发现和地理学著述,促进了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尽管时而它又在某种程度上起了一定的阻滞作用,但是希腊人首先创立了西方地理学这一事实,毕竟是载入了史册,无可争议的。

荷马史诗——古希腊地理学产生的序曲

希腊位于古代西方世界的中心——地中海区域。地中海是一个受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广阔内海,风浪一般比较平静,且又很少浓雾,加之海岸曲折,有众多良好的港湾和锚地,提供航船和商旅停泊和避风隐匿。海中还散布着许多大小岛屿,便于远航船只的中途停靠和物资补给,因此自古以来,地中海中的航海活动就非常活跃,是海上帝国的发源地。

希腊人在地中海的航行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掘出的青铜器、陶

瓷器、甲胄和手工艺品等,证明早在希腊殖民活动出现之前很久,大约公元前二千年期间,希腊迈锡尼航海者已经在地中海航行了。虽然上古时期古希腊人的航行范围远不及腓尼基人,不过他们也差不多航遍了地中海。他们在埃及、叙利亚和腓尼基都留下了足迹;他们还定居在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同南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及利帕里群岛(LiPari)的居民做生意;他们的航船还在伊达拉里亚(Etrurie)和西班牙靠过岸。

然而,在希腊殖民活动出现之前的这些地中海航行,其范围、规模和影响毕竟是很有限的。这些航行也产生了一些故事和传说,在以后流传了好几个世纪。传说中虽然也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素材,但它们往往是真实情况与虚构臆想混杂;科学现象与神话迷信交织。因此它们还不能代表真正的地理学。古希腊早期的许多地理观点得以流传下来,不是通过科学著述,而是通过这些故事和传说,其中应首推荷马(Homer)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尤以后者更为重要。

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大约写成于公元前8-7世纪,但诗中记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则要早得多,显然是在希腊殖民活动产生之前。关于这两部古希腊最有影响的历史文献的作者,至今仍有争论。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一个生平不详的盲诗人荷马,故统称为荷马史诗。但是也有人提出这两部史诗是由民间口头传说整理而成的。

荷马史诗之《伊利亚特》是一部历史叙事长诗,叙述上古时期特洛伊城战役的一段情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奥德赛》则是一部对当时已知世界边远地区的记述,它叙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城陷落以后,返回家乡伊塔卡途中的艰险历程。当船只被风暴吹离了航道以后,他在遥远的异乡漫游了20年。在《奥德赛》中提到的许多

远方的地名,或许早已不存在了,或许是虚构臆想的,因此想要考证这些地方究竟是现今何处是极为困难的,也许是徒劳的。然而,这两部史诗极其清楚地反映出荷马的地理概念。荷马史诗中的地理知识属于半神话式的,即真实与虚幻、科学与神话的结合。荷马所熟悉的世界主要限于爱琴海附近的一些地方,而一切远离爱琴海的地方,他的认识往往是非常模糊和神奇的。因为《伊利亚特》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特洛伊城较小的范围中,也许它较能代表荷马的真实地理知识,而《奥德赛》则为后世提供了有关当时的边远地区的一些地理概念。 此外,荷马史诗中还描述了不少自然现象。例如《奥德赛》中有一段叙述:主人公奥德赛来到了一个几乎昼夜都有阳光照射的“日不落之地”;后来又到了一个日夜黑暗沉沉的“日落之邦”。一位上古时代的诗人,怎么能凭空构想出极地的奇异景象呢?这似乎表明当时关于远北地方夏季昼长、冬季夜长的地理现象已为古希腊人所了解。史诗的虚构臆想是有科学基础的。

荷马史诗中对于风及其相关联的天气状况也有所记述,反映了在荷马时代对风的类型等气候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北风叫做Boreas,强劲而寒冷,天气晴朗;东风叫做Eurus,温暖而湿润;南风叫做Notus,强烈而湿润,常预示风暴来临,西风叫做Zephyrus,温和而阵阵有劲……。

荷马将世界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即白昼国和黑夜国。他认为位于东方的地区离太阳较近,所以比较炎热;位于西方的地区则恰恰相反。整个南方统统归入东方范围;整个北方则归属于西方范围。关于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以风向来判定,并以上述风的名称来命名。

荷马把地球的形状想象为类似盾形的凸圆盘。河流、大洋从四面环绕着陆地。陆地之上有一铜制的天穹,太阳即沿此天穹运行。每天

日出于东方大洋,日落于西方大洋,周而复始,永无休止。至于大自然中的一切现象,荷马均归之为神所支配。有各种不同的神,分别主宰着各种自然现象。荷马关于地球已知世界的形貌,后人依据他的叙述,绘成一张地图。这张图被称为荷马地图,但并非荷马本人所绘。它可以大致反映了荷马时代地理知识所及的范围。

希腊地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和创建人。这一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荷马史诗主要是历史和文学作品,并不是地理著作。它确实提供了不少地理知识,但还远谈不上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事实上,对于荷马史诗的地理价值,自古以来已存在很大的分歧。古代希腊地理学家的评价也很不一致。例如斯特拉波(Strabon)就把荷马看作地理学家,把《奥德赛》当作地理读本,而埃拉托色尼(Eratost henes)却明确指出,荷马史诗不是科学著作。由此可见,因为时代背景的限制,荷马史诗的地理价值,不应估计过高。但后人还是倾向于把它看作古代希腊地理学产生的序曲。

爱奥尼亚地理学的诞生

古希腊地理学的产生与希腊殖民活动的出现和蓬勃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哺育其成长的两个摇篮是“地理考察”和“哲学”。

希腊殖民活动的起讫年代,一般认为是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0年之间,大约持续了200多年。促使殖民活动出现和兴盛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加引起土地的缺乏;农业发展取代了畜牧业,而土地所有权集中到贵族手中,广大农民缺少耕地;手工业发展,生产需要原料,产品需要推销,促进了商业交换活动。加上城市中的内战纷争,种种原因导致了人们的被迫或自愿外流。未知世界神奇的魅力,激发了人们的冒险精神。沿着腓尼基人开辟的道路,希腊人以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更熟练的技术,开始了他们向海外的殖民活动。如同腓尼基人

那样,希腊人海外航行活动之初,也主要是谋求商业利益,但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烈,逐利和求知的欲望同样旺盛。他们并不隐匿自己的地理发现,而且留下了一批早期的地理考察记载。希腊人改进了腓尼基人的航船,使它的长度增加到40多米,铺设了甲板使乘座更为舒适,航行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希腊人航行的范围越来越远,未知世界的不断发现哺育了商人们的好奇心,吸引了人们对新发现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奇异景观的兴趣,刺激了人们对这些现象进行地理解释。于是,希腊人的航海活动逐渐地从纯商业求利目的,转向为求知的地理考察目的,从而积累了许多珍贵的地理考察记载。遗憾的是,这些古代地理考察记载现今大都已经失传了。

地理考察带来了文献资料的大丰收。与此同时,古希腊哲学思维的出现,又使这些丰富的地理文献得以很好的利用,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地理与哲学很幸运地首先在希腊爱奥尼亚(Ionie)结合起来,导致了古希腊地理学的诞生。爱奥尼亚地区在当时是学者云集,学术思想活跃的中心。这样一来,早期的古希腊地理学也被称之为爱奥尼亚地理学了。

爱奥尼亚地理学的创建人和代表人物是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和赫卡泰(Hecatee)。他们两人分别是古希腊地理学的两个流派,即地图学和描述地理学的鼻祖。古希腊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首先是从地图编绘开始,地理描述则是它发展的后一阶段。

殖民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希腊人的地理视野,人们对于有人居住世界的认识扩展到空前未有的范围。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绘制当时已知世界地图的要求,以便赋予地球一种科学的图象,并将有人居住的世界范围和形貌记入其中。

当时,希腊人已航遍了地中海区域。不但到了高卢(Gaule)和

伊比利亚半岛(Iberie),在地中海西部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而且还西出直布罗陀海峡(Gibraltar),在大西洋中航行,到达塔尔提索斯(Tartessos)、不列颠群岛和爱尔兰等地。向东方,他们进入好客海(le Pont-Euxin,黑海之古称)地区,在那里建立了90多处殖民地,使好客海成为“米利都人之湖”。他们在克里米亚(Crimee)、亚速海北部顿河河口和高加索(Gaucase)等地都建立了城邦。此外,希腊人还深入欧洲内陆,到达多瑙河谷地。

希腊人对亚洲的认识比较局限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他们对于小亚细亚、波斯帝国和印度都比较陌生,只有一些一般的和模糊的概念。对非洲的认识,最熟悉的是文明古国埃及。希腊学者中到过埃及的人很多,有许多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记述。尼罗河洪泛现象使希腊学者们惊讶不解,每个人都试图作出自己的解释。希腊人知道苏丹位于埃及以南,那里居住着埃塞俄比亚人。埃及以西的地中海非洲海岸早已为人们所知,但对于撒哈拉(sahara)内地,仍然十分陌生。

希腊人对于划分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界线曾作了许多尝试。最早是将法士河(Phase,今伏尔加河)作为欧、亚两洲界线,后来这条界线又移为塔奈斯河(Tanais,今顿河)。关于亚、非两洲的界线却一致地选定为尼罗河,并将非洲称为利比亚(Libye)。由此可见,希腊人当时已经有了亚洲、欧洲和非洲及其划分的概念,这一切都为绘制世界地图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爱奥尼亚地图绘制世界地图的想法最早起源于哲学。正是哲学家,最早试图解释地球的大小与形貌。不过,绘制地图很快地成为地理学的最初目标,被视为地理学家的首要使命.在当时地理学家的眼中,地图就是对地球和世界的解释。它借助于几何学和天文学的成果,

以图形形象化地确定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勾画出有人居住世界的形状。

米利都的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0-前540)是第一个“敢于在一张图上画出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形状的人”。因而他被公认为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学家。阿那克西曼德是著名的天文学与几何学家泰勒斯(Thales)的学生,这使他有条件将天文学和几何学的丰富知识应用到地图绘制中来。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地球是宇宙和自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宇宙体系设想天空是一个球体,它的下半部看不见。地球是一个圆柱体,由于环绕地球的天空所有各点吸力相等,使它得以不动地维持在天球体的中央。地球圆柱体的直径三倍于它的高度。他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日光。他还将日圭的用法引入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的哲学观点宣称,无穷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是一个混乱而又包括丰富内涵的概念,它可以同时用于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也许正是这一无穷概念的空间定义,将他引向地理学道路。此外,他的国家希腊的航海与商业活动所涉及的广大范围,启发了他用地图来表示他的国家所处位置的念头,进而产生绘制世界地图的想法。航海与商业活动则为他积累了资料,大大地丰富了他的地图内容。

阿那克西曼德绘制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张世界地图,令人惋惜地已经失传了。关于这张世界地图的内容,后人知道得不多。根据一些文献的说法,在他的地图中,地中海是一个封闭的盆地;有人居住世界的四周都被大海所环绕——这同荷马地图中圆形大洋的图象是一致的,同关于赫尔克列斯之柱和苏伊士地峡(suez)以外存在着一个外海的传闻也相吻合。这块有人居住的陆地处于圆盘状地球的内部,也被画成圆形。欧洲被画在图的上部(北部),亚洲被画在图的

下部(南部)。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半岛和希腊半岛也在图上有所反映,而且形状已画得相当地准确。此外,在阿那克西曼德的地图中,还有海岸线、河流和山脉。当时已知的两条大河——尼罗河和多瑙河当然被画入图中,还画有一条猜测中的、位于欧洲北部的山脉——里佩斯山(Rhipees)或希伯波里恩山(Hyperboreens)等。这些丰富的内容,构成了他的地图的总轮廓。整个地图力求圆形几何对称。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几何学和逻辑学观念。

阿那克西曼德对地图学起了开创性的作用。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他绘制的世界地图本身。在他之后,绘制地图蔚然成风。许多学者,如赫卡泰、德谟克里特(Democrite)和攸多克索(Eudoxe)相继绘制出经过修改和增订的世界地图。人们将这一时期的地图通称为“爱奥尼亚地图”,它指的是主要由希腊爱奥尼亚人绘制的地图。这些地图在阿那克西曼德的地图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使有人居住世界的地理图象更臻完善和准确。

大约公元前500年,米利都的阿里斯塔戈拉斯(Aristagoras)将一幅爱奥尼亚世界地图镌刻在一块铜板上,带去送给斯巴达国王(SParte)。这张铜板图刻得非常详细,可以看出所有陆地海洋和河流的轮廓。从米利都(Milet)到苏萨(Suse)所经过的各个国家都一一标出。整幅地图反映了大洋包围陆地,陆地呈圆形的形势——这正是爱奥尼亚地图对于地球和有人居住世界认识的共同特征。此外,根据考古发现,公元前4世纪爱奥尼亚货币的背面图案,为一幅以弗所(Ephese)地区的地图浮雕。这也证实了,当时的希腊地图乃是人们喜爱和崇尚的物品。

诚然,爱奥尼亚地图在对地球和有人居住世界形貌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当受奥尼亚地理学鼎盛时期。已经出现了地球球

体说。最早提出地球球体说的人,一说是哲学家柏拉图(Platon);一说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eas)。但是,不管怎样,地球球体说的观点对地图学并没有立即产生影响。所有爱奥尼亚地图中的世界图象始终未能摆脱阿那克西曼德地图的原始构想。

赫卡泰与描述地理学的起源

阿那克西曼德创立了地图学,赫卡泰则赋予了地理学以文学的形式。正是他创立了描述地理学。虽然在赫卡泰之前,殖民时期的希腊航海者曾编撰了一些《航行记》之类的记述,对地中海和黑海一带进行了描述。不过大多是干巴巴的航行日记,或稍稍加以文学修饰,还称不上真正的描述地理学。这类《航行记》通篇塞满了地名和里程数字,显得枯燥无味,但也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地理资料。如记载了海岸的性质和形状、海岬、半岛、港湾及其深度,河流入海口的形态,沿河上溯直到大居民点的距离以及通航状况,港口特征,海岸腹地景观,甚至还记载了动植物区系,火山现象和居民习俗等。这些丰富的地理素材正是赫卡泰创建描述地理学的基础。

赫卡泰(大约公元前540-前480)出身于贵族家庭,这使他得以进入上层社会。他出生的米利都城是古希腊的文明城市,学者、思想家云集。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他思想活跃,到处旅行,曾周游过埃及、小亚细亚和好客海地区,还游历过伊朗高原和米底亚(Medie)。据信他也曾涉足过厄庇努斯(Epire)和马赛利亚(Massalia)。赫卡泰博览前人的所有著作,特别是各种航行记,并结合自己亲身旅行的观察记载和在各地搜集的大量资料,编撰了一部地理著作,包括一部《旅行记》和一幅地图。赫卡泰的这部地理著作,大大超越了前辈平庸的《航行记》,它以丰富的地理资料与生动的文学描述相结合为其特点,可以说是西方地理学史中第一部真正的描述地理学著作。他的

著作现今保存下来300多个片段,是珍贵的地理学史文献。

据地理学史研究考证,赫卡泰的《旅行记》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部分。这种区域划分无疑源自阿那克西曼德地图的最初概念。描述的重点是地中海区域,写作顺序从地中海北岸开始,从西向东由赫尔克列斯之柱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又从南面沿着非洲海岸返回原处。赫卡泰按照民族特征将地中海海岸划分许多区段,并以当地居住的民族名称来命名地区,接着逐一加以区域描述。这种描述方法反映了古代最早期的地理区划思想。赫卡泰的地理描述着重于海岸地区,他逐段描述海岸及其腹地的情况,并明确指出海岸带的范围。从他的著作中可以读到这样的叙述:“普希利克湾(Psylique,今大锡尔特湾)宽阔水深,要航行三日。”腹地的描述以所达最远处为限,包括腹地的地形、河流和城市等内容。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赫卡泰的区域描述摆脱了前辈航行记的旧框框,不再是干巴巴的罗列海岸线、港口、城市和山川河流的地名和里程,而增加了许多引人人胜的描写内容,例如猎捕鳄鱼、河马的惊险场景以及动人的孔雀故事。他以神话中的神名解释城市名称的由来,关于城市的建立和领土占有的传说等段落也都非常精彩,别具一格。赫卡泰的文字华美,风格清新,古代讲究辞藻的文学家都认为他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作家。不过,赫卡泰首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具有地理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表现在他进行地理考察时,总是很注意观察景观外貌的总特征。他关于厄尔布尔士山地(Elbourz)的一段描述就很有代表性:“在靠近希尔坎尼亚海(Hyrcanie)的地方,耸立起高高的山岭,山上长着茂密的森林,山顶覆盖着有刺灌丛。”这一叙述很有价值,明确地划分出山地植被的森林带和灌丛带,揭示了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此外,赫卡泰的著作还对动、植物区系,民族及其风俗习惯,居民点与环境条件

的关系等都作了相有价值的记载。除了地中海地区之外,赫卡泰的著作还记述了当时已知世界的许多其他地区;如马其顿(Macedoine)、色雷斯(Thrace)直到多瑙河的巴尔千、里海与波斯湾之间的波斯、埃及尼罗河谷地、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等。赫卡泰的著作无论从地理内容,还是从地区范围来看,都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翔实,堪称古代最早的地理大全.

赫卡寨的地理著作具有鲜明的描述地理学特色。虽然这部著作仍沿用《旅行记》这类名称,但已绝非前人的《航行记》同一而论。赫卡泰的描述地理学的创新特色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以海岸地区面状的地理描述,代替以往航行记中习用的海岸线状记载;(2)以文学描述代替航行记完全实用性的地名、地物和里程的罗列;(3)地理综合法和实地考察调查方法的应用。总之,赫卡泰的地理著作和地理学思想为描述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最后,还应当提一下赫卡泰地理著作中的那幅附图。虽然赫卡泰的世界地图比之阿那克西曼德的世界地图,并没有多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由于赫卡泰的地图十分幸运地流传后世,它使人们对已经失传的阿那克西曼德的第一幅世界地图的构想有了个印象,它们显然是属于同一地图学思想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卡泰的世界地图是一份珍贵的地图学史文献。

爱奥尼亚地理学的评述者与总结者——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Herodotos,约公元前484-前425)是一位著名的古代希腊历史学家,有“历史之父”之称。他的巨著《历史》一书是古代历史学宝库中的重要文献。然而,地理学史研究者都一致将他作为杰出的古希腊地理学家。他的名著《历史》一书中,属于地理学方面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对爱奥尼亚地理学作了详细的评述和总结。事

实上,在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所处的时代,历史学和地理学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人们也不注意把自己看作是某一门学科的学者。

希罗多德出身于豪富贵族家庭,后来在政治斗争中流亡。流亡标志了他的地理冒险生涯开始。他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多年的旅行考察和搜集资料,使他对地理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当时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他熟悉地中海沿岸地区,特别是爱琴海诸岛屿和南意大利;他到过马其顿、色雷斯,并穿过海峡进入好客海,直到伊斯特河口(Ister,今多瑙河河口),还向北沿顿河谷地,行经俄罗斯草原;他的旅踪还涉及波斯帝国的许多地方,访问了苏萨(suse)和巴比伦(Babilon);多次访问了埃及,并沿尼罗河上溯到埃利芳提纳(E1ephantine,今阿斯旺)附近的第一瀑布。此外,他搜集了关于撒哈拉绿洲和沙漠商队道路的材料。

希罗多德具有一个地理学家的志趣和素质。他的旅行有着浓厚的地理考察和探险色彩。例如,他的第一次出游是去好客海,其目的并非考察历史,而是打算研究世界是怎样分成一个个大陆的,它们又各具什么样的范围和形状;他的埃及之行主要旨在考察尼罗河源头和洪水规律及三角洲的成因。

《历史》——不仅仅是历史

在希罗多德的名著《历史》中,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地理内容,而且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地理学观点。在论述亚洲和非洲的界线时,他不肯盲从前人以尼罗河为界的传统说法,最早将这两洲的疆界从尼罗河改划为苏伊士海峡。他提出这一新划法的依据,反映了他敏锐的地理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他精辟地指出,尼罗河三角洲是由河流泥沙冲积而成的。“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这句传颂至今的至理名言便出自于希罗多德。他认为尼罗河两岸居住着同一埃及民族,若以

尼罗河作为两洲界线,势必将同一三角洲及其上的居民分割开来,这样是说不过去的。这些最早的关于地理区划界线的论述,即使以现今的眼光来看,也是很精辟的见解.希罗多德还指出里海是一个封闭海域,并非北方大洋的一部分,这一论述比此后流传数世纪的说法还精确。

希罗多德从爱奥尼亚地理学中汲取了营养同时又对它作了有分寸的评述。他接受了地球是扁平状的和只有一条固定的地平线等说法,但抛弃了有人居住世界被海洋包围,因而地图画成圆形等老框框。在他编绘的地图上,北方不存在海洋,欧洲和亚洲是以一种不明确的方式向北和向东延伸.相反,他坚持认为南方存在一个连续的大洋,从印度洋到大西洋,希罗多德的这些观点比之前人对地球的认识又大大进了一步。希罗多德发扬了爱奥尼亚人的描述地理学,使之更加系统化和逻辑化。他的地理描述方法是将地区描述和种族描述相结合。前者描述空间单元,即自然环境特征,后者描述居民及其生活习俗,并以后者为主。这种地理描述构想反映作者已意识到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可以看作是地理学基本原则之一,“人地关系论”思想的最早萌芽。它标志了希罗多德的地理学思想,比赫卡泰又有了决定性的进步。

不过,希罗多德作为历史学家,古代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的成就和贡献主要表现在历史学方面,地理学毕竟只处于从属地位。例如,他始终未能真正地将地区描述与种族描述紧密地结合起来。他热衷于种族学的叙述,而地区描述就显得十分单薄,更谈不上深入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了。尤其是在他的民族描写中,充斥着大量难以置信的奇风异俗和臆想的离奇神话。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居民习俗的冗长叙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因而削弱了著作的科学性。同时,他应用希腊哲

学逻辑,作出一些地理学的椎理和假说,也有谬误和缺乏科学价值之处。从地理学观点来看,希罗多德令人遗憾地将地理学和历史学混淆起来。正是由于他的巨著《历史》的威望和华美,致使地理学在古代很长时间处于历史学的附属地位,甚至在近代地理学史中,仍然存在着这种影响。

然而,希罗多德的地理学成就和贡献是不应低估的。他的著作对于爱奥尼亚地理学,无论是从描述地理角度,还是从地图角度,都有重大的发展。同时,由于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较完整地流传至今,通过他对爱奥尼亚地理学的评述和总结,才使爱奥尼亚地理学的许多论点和叙述,得以流传后世。可以设想,如果《历史》一书也不幸失传,对历史学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对地理学,特别是古代西方地理学史,将会留下一页巨大的空白,其损失无法弥补。

自然地理学的诞生与亚里士多德

爱奥尼亚地理学家的思想受到哲学的启发,不仅满足于地理描述和编绘地图,而且试图解释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现象。诸如航海中遇到的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机制,陆地上发生的火山、地震,河流侵蚀与堆积作用,尼罗河的洪水与三角洲形成等自然现象,无不使地理学家为之惊讶和思索,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他们去观察和研究,寻求合乎哲学逻辑的解释。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德、赫卡泰、希罗多德和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某些自然现象,但是他们之中谁也没有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过系统的论述,虽然希波克拉底的著作《环境论》汇集了有关自然地理现象的许多原始资料,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自然地理学系统理论的创建和发展,首先应归功于亚里土多德(Aristote,公元前384-前322)。亚里土多德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古希

腊哲学家,而且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地理学内容,特别是关于自然地理现象的系统论述。属于此类的著作甚丰,主要有《气象学》、《论天》、《宇宙论》、《论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论产生与消灭》、《动物史》、《论动物的起源》、《论动物的习性》、《论植物》等。

亚里土多德对地理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增进和传播地理学知识。事实上,他的著作中的地理学知识,并没有太多独到处。然而,这位逻辑哲学大师,采用了一种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理的综合归纳法,致力于创立一种按照严格的机械论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系统理论。于是,他就摆脱了前辈学者单一地解释个别自然现象的旧框框,而以综合的观点解释一系列自然现象,力求将自然地理学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循环机制上。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地理学思想体现了古希腊地理学思想有了一个重大的飞跃。

亚里士多德的地理学贡献

亚里土多德接受了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柏拉图(Platon)的关于地球是圆球体的概念。柏拉图采用演绎法推理,根据圆是最完美的对称形,推论地球是圆球形。亚里士多德则采用归纳法推理,根据实地观察所见的种种现象加以验证,对地球圆球形说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亚里土多德提出的论据有三:(1)一切物体都有堕入地球中心的趋势,即重心律;(2)月蚀时地球在月面上投下一个圆影;(3)当人们向北方旅行时,各星辰相对于地平的高度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只有在地球是一个球曲面才可能发生。这些论据都是他亲身观察得到的,他是最早认识并实地考察和观察地球的重要性的学者之一。

亚里土多德虽然始终未能摆脱“地球中心论”的束缚,但他已认识

到星体的运动及其对地球气候、冷热交替和物质转变的影响。他接受爱奥尼亚人普遍推崇的“火、气、土、水”四种基本要素的理论,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这四种要素按不同比例做成的。在此理论的基础上,亚里土多德又加上第五种要素“以太”, “以太”是地球上不存在的,构成天体的物质。进而他又概括得出要素之间两两对比的四种起因,即热和冷,干和湿,并认为它们的二元结合加上太阳的二相运动(每日的沿经线运动和每年的沿纬线运动),便可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特性和变化规律。由此建立了一套系统理论,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气候和气象现象的解释,为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亚里土多德关于季节和天气现象的解释,是上述系统理论应用的极好例子。他明确地指出,正是太阳向夏至点和冬至点的运动,形成了夏季和冬季、雨季和干季之分。水受到太阳的吸引升上天空,然后再变成雨降落下来。在太阳交替接近或远离的地区,即南方和北方,降雨最丰沛。同样,他以受太阳热力作用蒸发的地表水的相继变热或变冷,来解释云、雾、露、霜、雪、雹的形成。此外,他还提出存在两类气体的观点。一是干燥的烟状气体,来自于土地;一是潮湿的雾状气体,来自于水。前者形成风,后者形成雨,两者在太阳的热力作用下相互转变,就产生了风雨雷电、霜露雪雹等变幻万千的天气现象。

在水文学方面,亚里土多德摒弃了传统的理论,即认为河流是从巨大的地下水库中流出来的。他精辟地指出,河流是由地下水一点一滴汇聚形成,它从山地流出来。山地象海绵一样,水渗流进去并汇聚成河。山地使上升的水蒸气变冷,凝成雨水降落。正因为如此,最大的河流总是从最高的山地流出来,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便是最好的例证。

亚里土多德的地形学也是以“干湿说”系统理论为基础的。他认为“干湿说”可以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土地在不断地变干或变湿,不过它们的进程是很缓慢的。例如尼罗河三角洲,原来是泥沼遍布的一片泽国,后来沼泽不断变干,才成为哺育埃及文明的肥沃良田。亚里士多德对河流的侵蚀和堆积过程进行了很细致的观察,他指出河流遗留的冲积物数量非常可观,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e)正是由于河流冲积物不断堆积,变得越来越窄。他预言这个海峡总有一天会变得不过一条河流那么宽,甚至完全消失掉。

“干湿气体说”还被亚里士多德引用来解释地球内部的现象。例如地震在他看来,是由于地下空气运动引起的,并指出在那些地下裂隙孔洞众多的地区,如赫勒斯滂(Hellespont)、西西里岛等地最经常受地震之害。显然,“干湿说”理论解释地震原因方面的科学性,远不如它在气象、水文和地形学上的应用。此外。亚里士多德对海洋、海流和潮汐现象的解释,同样也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例如他认为海洋是没有源泉的,潮汐是风的变化造成的等等。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居住适应地带学说,对古代西方地理学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使当时仍处于假设中的地球分带理论趋于明朗化。他明确地指出,地球上人类居住的适应性同纬度有关,而且与赤道距离成函数关系。赤道附近,阳光灼热,一切生命都难以存在;远离赤道的地区太寒冷,也不适宜人类居住。只有处于两者之间的温带,才是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地带。他还推测赤道以南应对称地存在一个南温带,不过由于中间受炎热的赤道带的阻隔,人们是无法达到的。总之,亚里士多德从地球球形的概念得出了正确的论断,他指出由于太阳光线在球面各个不同点的入射角不同,而引起的照明和受热的差异现象是气候带存在的原因。这一结论从理论上正确地阐明了气候带和自然

带的形成及纬度地带性的普遍规律.从而对自然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亚里士多德学说对于地理学也有不利影响的方面。在他的著作中,充满了教条主义和决定论观点,特别是决定论观点后来被广泛地引伸或歪曲,以致在古代很长时期内,成为地理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桎梏。甚至近代地理学中的“环境决定论”与亚里土多德的哲学观点也有渊源关系。

从爱奥尼亚地理学走向新地理学的转折——攸多克索

地球球体说取代了爱奥尼亚人的平盘状观点,无疑地会给地理学带来广泛的影响。爱奥尼亚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同代人,克利德的攸多克索(Eudoxe,公元前395-前342)接受了地球球体说,并开创了一条新途径,把天文学、几何学与地理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地球分带理论。他指出,如果说地球是圆形的,那么就可以根据天空中固定不动的星星的高度,来确定某地的纬度位置,还可以在地球上勾画出一系列线条,代表天空赤道、热带圈和极地圈,这样就将地球分为带状了。同时,他从埃及神甫那里获悉用两个热带地区季节交替来解释尼罗河洪水的说法。由此受到启发,他联想到地球存在两个半球,它们的气候条件相似,但按太阳的运动规律相互交替。于是,地球分带的理论已具雏形了。

攸多克索对地球的圆周作了估算。他根据同一子午线上两个地点观测到某一星体的高度差,推算出地球圆周长为40万古希腊里。被观测的那颗星体大概是老人星,它在克利德紧贴地平线,而在埃及则高悬天空。然而,不管在古代1希腊里究竟有多长,反正40万希腊里这一数值太大了。攸多克索提出这种估计方法的意义,大大超出了他的计算数值本身的意义,启发了后人作出精确的测算。

攸多克索的地理学成就,还在于他发展了描述地理学。他著有一部七卷本的《地球的描述》,井附有一张作者本人新编的世界地图。攸多克索对地球的描述,其科学性有很大的提高。他认为地球上有人居住的世界南北半球两相对应,中间隔了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热带。有人居住世界的长度两倍于它的宽度。按照古希腊人的概念,长度是指东西两端之间的距离,宽度是指南北两端之间的距离。攸多克索将世界分为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部分。他对埃及作了长篇的叙述,并在多处修改了希罗多德所作的结论。他是第一个正确认识尼罗河洪水原因的人,指出它是由于埃塞俄比亚丰沛的雨水造成的。

失传的巨著——《地球的描述》

攸多克索的著作《地球的描述》是描述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部伟大著作。它的体例和结构,主要受赫卡泰和希罗多德的影响,但全书七卷的地理内容比赫卡泰和希罗多德的著作要丰富得多,而且提供了不少新东西,反映了描述地理学的进步。例如在地区描述中,他除了袭用前人沿海岸区域和民族风俗描写之外,还增加了城市地理学的新内容。他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科林思城(Corinthe),勾画出这个居高临下的城堡的险要形势,并第一次在地理描述中,注明了山岳的高度和登山里程的数据。由此可见,他对城市地理研究非常感兴趣,这一领域在他之后迅速发展起来了。

在攸多克索的著作中,地质、动物和植物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他指出了许多新奇的地质学现象,如甜水泉、咸水泉和间歇泉;沥青露头和沥青湖……他提到许多珍异的动、植物,如陆棲鱼类、小鳄鱼(即大晰蝎)、巨海鳗以及非洲蜜花树(即枣椰树)等。

攸多克索的这部著作令人遗憾地未能完整地流传后世,但从残存的片段已可看出,该书的地理内容广博而翔实,描述生动细致,章节

条理分明。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地区描述中,已开始注意分析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诚然,书中也夹杂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奇谈怪论和神话迷信之类的内容。但是重要之点是攸多克索已明显地摆脱了爱奥尼亚地理学思想的旧框框。事实上,地球球体说的发现,完全改变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地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随着对世界更广泛、更深刻的考察,未知世界的不断被发现,地理学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将由华提亚斯(Pytheas)的远航和亚历山大(Alex andre le Grand)的远征揭开序幕。攸多克索是古希腊地理学发展到这个转折时期的代表人物。如果他的著作没有失传,他在古代西方地理学史中的地位,将不会象现在这样名不见经传,甚至常常被一些地理学史家所忽略或遗忘。

西方地理学的鼻祖——古希腊的地理学

在西方地理学史中,古希腊人的地理学占了最光辉的篇章。希腊是西方地理学的真正发祥地。正是古代希腊人创造了西文中的“地理”这一词汇。希腊语中的“地理”一词geographein,其中ge是“土地”的意思,graphein是“描述”的意思。由此可见,按照希腊语,“地理”这一词汇最古老的含义乃是“土地的描述”。现代英语的geography,法语的 geographie,德语的Geographie等,全都是由希腊语的geographein派生的。

虽然在希腊人之先,古代的埃及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人和腓尼基人他们都在地理知识的萌芽、积累和传播中有过重要的贡献,但是真正将这些零散的地理知识整理出来,合乎逻辑地加以条理化,并提出一种思维概念结构和一种学术方法上的模式,从而形成最早期的地理学思想,这一使命却历史地由希腊人来完成了。古代希腊人的地理学思想一直是整个古代西方地理学的指南,指导着古代西方世界的地理考察、发现和地理学著述,促进了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尽管时而它又在某种程度上起了一定的阻滞作用,但是希腊人首先创立了西方地理学这一事实,毕竟是载入了史册,无可争议的。

荷马史诗——古希腊地理学产生的序曲

希腊位于古代西方世界的中心——地中海区域。地中海是一个受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广阔内海,风浪一般比较平静,且又很少浓雾,加之海岸曲折,有众多良好的港湾和锚地,提供航船和商旅停泊和避风隐匿。海中还散布着许多大小岛屿,便于远航船只的中途停靠和物资补给,因此自古以来,地中海中的航海活动就非常活跃,是海上帝国的发源地。

希腊人在地中海的航行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掘出的青铜器、陶

瓷器、甲胄和手工艺品等,证明早在希腊殖民活动出现之前很久,大约公元前二千年期间,希腊迈锡尼航海者已经在地中海航行了。虽然上古时期古希腊人的航行范围远不及腓尼基人,不过他们也差不多航遍了地中海。他们在埃及、叙利亚和腓尼基都留下了足迹;他们还定居在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同南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及利帕里群岛(LiPari)的居民做生意;他们的航船还在伊达拉里亚(Etrurie)和西班牙靠过岸。

然而,在希腊殖民活动出现之前的这些地中海航行,其范围、规模和影响毕竟是很有限的。这些航行也产生了一些故事和传说,在以后流传了好几个世纪。传说中虽然也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素材,但它们往往是真实情况与虚构臆想混杂;科学现象与神话迷信交织。因此它们还不能代表真正的地理学。古希腊早期的许多地理观点得以流传下来,不是通过科学著述,而是通过这些故事和传说,其中应首推荷马(Homer)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尤以后者更为重要。

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大约写成于公元前8-7世纪,但诗中记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则要早得多,显然是在希腊殖民活动产生之前。关于这两部古希腊最有影响的历史文献的作者,至今仍有争论。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一个生平不详的盲诗人荷马,故统称为荷马史诗。但是也有人提出这两部史诗是由民间口头传说整理而成的。

荷马史诗之《伊利亚特》是一部历史叙事长诗,叙述上古时期特洛伊城战役的一段情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奥德赛》则是一部对当时已知世界边远地区的记述,它叙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城陷落以后,返回家乡伊塔卡途中的艰险历程。当船只被风暴吹离了航道以后,他在遥远的异乡漫游了20年。在《奥德赛》中提到的许多

远方的地名,或许早已不存在了,或许是虚构臆想的,因此想要考证这些地方究竟是现今何处是极为困难的,也许是徒劳的。然而,这两部史诗极其清楚地反映出荷马的地理概念。荷马史诗中的地理知识属于半神话式的,即真实与虚幻、科学与神话的结合。荷马所熟悉的世界主要限于爱琴海附近的一些地方,而一切远离爱琴海的地方,他的认识往往是非常模糊和神奇的。因为《伊利亚特》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特洛伊城较小的范围中,也许它较能代表荷马的真实地理知识,而《奥德赛》则为后世提供了有关当时的边远地区的一些地理概念。 此外,荷马史诗中还描述了不少自然现象。例如《奥德赛》中有一段叙述:主人公奥德赛来到了一个几乎昼夜都有阳光照射的“日不落之地”;后来又到了一个日夜黑暗沉沉的“日落之邦”。一位上古时代的诗人,怎么能凭空构想出极地的奇异景象呢?这似乎表明当时关于远北地方夏季昼长、冬季夜长的地理现象已为古希腊人所了解。史诗的虚构臆想是有科学基础的。

荷马史诗中对于风及其相关联的天气状况也有所记述,反映了在荷马时代对风的类型等气候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北风叫做Boreas,强劲而寒冷,天气晴朗;东风叫做Eurus,温暖而湿润;南风叫做Notus,强烈而湿润,常预示风暴来临,西风叫做Zephyrus,温和而阵阵有劲……。

荷马将世界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即白昼国和黑夜国。他认为位于东方的地区离太阳较近,所以比较炎热;位于西方的地区则恰恰相反。整个南方统统归入东方范围;整个北方则归属于西方范围。关于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以风向来判定,并以上述风的名称来命名。

荷马把地球的形状想象为类似盾形的凸圆盘。河流、大洋从四面环绕着陆地。陆地之上有一铜制的天穹,太阳即沿此天穹运行。每天

日出于东方大洋,日落于西方大洋,周而复始,永无休止。至于大自然中的一切现象,荷马均归之为神所支配。有各种不同的神,分别主宰着各种自然现象。荷马关于地球已知世界的形貌,后人依据他的叙述,绘成一张地图。这张图被称为荷马地图,但并非荷马本人所绘。它可以大致反映了荷马时代地理知识所及的范围。

希腊地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和创建人。这一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荷马史诗主要是历史和文学作品,并不是地理著作。它确实提供了不少地理知识,但还远谈不上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事实上,对于荷马史诗的地理价值,自古以来已存在很大的分歧。古代希腊地理学家的评价也很不一致。例如斯特拉波(Strabon)就把荷马看作地理学家,把《奥德赛》当作地理读本,而埃拉托色尼(Eratost henes)却明确指出,荷马史诗不是科学著作。由此可见,因为时代背景的限制,荷马史诗的地理价值,不应估计过高。但后人还是倾向于把它看作古代希腊地理学产生的序曲。

爱奥尼亚地理学的诞生

古希腊地理学的产生与希腊殖民活动的出现和蓬勃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哺育其成长的两个摇篮是“地理考察”和“哲学”。

希腊殖民活动的起讫年代,一般认为是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0年之间,大约持续了200多年。促使殖民活动出现和兴盛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加引起土地的缺乏;农业发展取代了畜牧业,而土地所有权集中到贵族手中,广大农民缺少耕地;手工业发展,生产需要原料,产品需要推销,促进了商业交换活动。加上城市中的内战纷争,种种原因导致了人们的被迫或自愿外流。未知世界神奇的魅力,激发了人们的冒险精神。沿着腓尼基人开辟的道路,希腊人以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更熟练的技术,开始了他们向海外的殖民活动。如同腓尼基人

那样,希腊人海外航行活动之初,也主要是谋求商业利益,但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烈,逐利和求知的欲望同样旺盛。他们并不隐匿自己的地理发现,而且留下了一批早期的地理考察记载。希腊人改进了腓尼基人的航船,使它的长度增加到40多米,铺设了甲板使乘座更为舒适,航行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希腊人航行的范围越来越远,未知世界的不断发现哺育了商人们的好奇心,吸引了人们对新发现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奇异景观的兴趣,刺激了人们对这些现象进行地理解释。于是,希腊人的航海活动逐渐地从纯商业求利目的,转向为求知的地理考察目的,从而积累了许多珍贵的地理考察记载。遗憾的是,这些古代地理考察记载现今大都已经失传了。

地理考察带来了文献资料的大丰收。与此同时,古希腊哲学思维的出现,又使这些丰富的地理文献得以很好的利用,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地理与哲学很幸运地首先在希腊爱奥尼亚(Ionie)结合起来,导致了古希腊地理学的诞生。爱奥尼亚地区在当时是学者云集,学术思想活跃的中心。这样一来,早期的古希腊地理学也被称之为爱奥尼亚地理学了。

爱奥尼亚地理学的创建人和代表人物是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和赫卡泰(Hecatee)。他们两人分别是古希腊地理学的两个流派,即地图学和描述地理学的鼻祖。古希腊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首先是从地图编绘开始,地理描述则是它发展的后一阶段。

殖民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希腊人的地理视野,人们对于有人居住世界的认识扩展到空前未有的范围。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绘制当时已知世界地图的要求,以便赋予地球一种科学的图象,并将有人居住的世界范围和形貌记入其中。

当时,希腊人已航遍了地中海区域。不但到了高卢(Gaule)和

伊比利亚半岛(Iberie),在地中海西部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而且还西出直布罗陀海峡(Gibraltar),在大西洋中航行,到达塔尔提索斯(Tartessos)、不列颠群岛和爱尔兰等地。向东方,他们进入好客海(le Pont-Euxin,黑海之古称)地区,在那里建立了90多处殖民地,使好客海成为“米利都人之湖”。他们在克里米亚(Crimee)、亚速海北部顿河河口和高加索(Gaucase)等地都建立了城邦。此外,希腊人还深入欧洲内陆,到达多瑙河谷地。

希腊人对亚洲的认识比较局限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他们对于小亚细亚、波斯帝国和印度都比较陌生,只有一些一般的和模糊的概念。对非洲的认识,最熟悉的是文明古国埃及。希腊学者中到过埃及的人很多,有许多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记述。尼罗河洪泛现象使希腊学者们惊讶不解,每个人都试图作出自己的解释。希腊人知道苏丹位于埃及以南,那里居住着埃塞俄比亚人。埃及以西的地中海非洲海岸早已为人们所知,但对于撒哈拉(sahara)内地,仍然十分陌生。

希腊人对于划分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界线曾作了许多尝试。最早是将法士河(Phase,今伏尔加河)作为欧、亚两洲界线,后来这条界线又移为塔奈斯河(Tanais,今顿河)。关于亚、非两洲的界线却一致地选定为尼罗河,并将非洲称为利比亚(Libye)。由此可见,希腊人当时已经有了亚洲、欧洲和非洲及其划分的概念,这一切都为绘制世界地图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爱奥尼亚地图绘制世界地图的想法最早起源于哲学。正是哲学家,最早试图解释地球的大小与形貌。不过,绘制地图很快地成为地理学的最初目标,被视为地理学家的首要使命.在当时地理学家的眼中,地图就是对地球和世界的解释。它借助于几何学和天文学的成果,

以图形形象化地确定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勾画出有人居住世界的形状。

米利都的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0-前540)是第一个“敢于在一张图上画出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形状的人”。因而他被公认为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学家。阿那克西曼德是著名的天文学与几何学家泰勒斯(Thales)的学生,这使他有条件将天文学和几何学的丰富知识应用到地图绘制中来。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地球是宇宙和自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宇宙体系设想天空是一个球体,它的下半部看不见。地球是一个圆柱体,由于环绕地球的天空所有各点吸力相等,使它得以不动地维持在天球体的中央。地球圆柱体的直径三倍于它的高度。他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日光。他还将日圭的用法引入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的哲学观点宣称,无穷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是一个混乱而又包括丰富内涵的概念,它可以同时用于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也许正是这一无穷概念的空间定义,将他引向地理学道路。此外,他的国家希腊的航海与商业活动所涉及的广大范围,启发了他用地图来表示他的国家所处位置的念头,进而产生绘制世界地图的想法。航海与商业活动则为他积累了资料,大大地丰富了他的地图内容。

阿那克西曼德绘制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张世界地图,令人惋惜地已经失传了。关于这张世界地图的内容,后人知道得不多。根据一些文献的说法,在他的地图中,地中海是一个封闭的盆地;有人居住世界的四周都被大海所环绕——这同荷马地图中圆形大洋的图象是一致的,同关于赫尔克列斯之柱和苏伊士地峡(suez)以外存在着一个外海的传闻也相吻合。这块有人居住的陆地处于圆盘状地球的内部,也被画成圆形。欧洲被画在图的上部(北部),亚洲被画在图的

下部(南部)。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半岛和希腊半岛也在图上有所反映,而且形状已画得相当地准确。此外,在阿那克西曼德的地图中,还有海岸线、河流和山脉。当时已知的两条大河——尼罗河和多瑙河当然被画入图中,还画有一条猜测中的、位于欧洲北部的山脉——里佩斯山(Rhipees)或希伯波里恩山(Hyperboreens)等。这些丰富的内容,构成了他的地图的总轮廓。整个地图力求圆形几何对称。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几何学和逻辑学观念。

阿那克西曼德对地图学起了开创性的作用。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他绘制的世界地图本身。在他之后,绘制地图蔚然成风。许多学者,如赫卡泰、德谟克里特(Democrite)和攸多克索(Eudoxe)相继绘制出经过修改和增订的世界地图。人们将这一时期的地图通称为“爱奥尼亚地图”,它指的是主要由希腊爱奥尼亚人绘制的地图。这些地图在阿那克西曼德的地图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使有人居住世界的地理图象更臻完善和准确。

大约公元前500年,米利都的阿里斯塔戈拉斯(Aristagoras)将一幅爱奥尼亚世界地图镌刻在一块铜板上,带去送给斯巴达国王(SParte)。这张铜板图刻得非常详细,可以看出所有陆地海洋和河流的轮廓。从米利都(Milet)到苏萨(Suse)所经过的各个国家都一一标出。整幅地图反映了大洋包围陆地,陆地呈圆形的形势——这正是爱奥尼亚地图对于地球和有人居住世界认识的共同特征。此外,根据考古发现,公元前4世纪爱奥尼亚货币的背面图案,为一幅以弗所(Ephese)地区的地图浮雕。这也证实了,当时的希腊地图乃是人们喜爱和崇尚的物品。

诚然,爱奥尼亚地图在对地球和有人居住世界形貌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当受奥尼亚地理学鼎盛时期。已经出现了地球球

体说。最早提出地球球体说的人,一说是哲学家柏拉图(Platon);一说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eas)。但是,不管怎样,地球球体说的观点对地图学并没有立即产生影响。所有爱奥尼亚地图中的世界图象始终未能摆脱阿那克西曼德地图的原始构想。

赫卡泰与描述地理学的起源

阿那克西曼德创立了地图学,赫卡泰则赋予了地理学以文学的形式。正是他创立了描述地理学。虽然在赫卡泰之前,殖民时期的希腊航海者曾编撰了一些《航行记》之类的记述,对地中海和黑海一带进行了描述。不过大多是干巴巴的航行日记,或稍稍加以文学修饰,还称不上真正的描述地理学。这类《航行记》通篇塞满了地名和里程数字,显得枯燥无味,但也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地理资料。如记载了海岸的性质和形状、海岬、半岛、港湾及其深度,河流入海口的形态,沿河上溯直到大居民点的距离以及通航状况,港口特征,海岸腹地景观,甚至还记载了动植物区系,火山现象和居民习俗等。这些丰富的地理素材正是赫卡泰创建描述地理学的基础。

赫卡泰(大约公元前540-前480)出身于贵族家庭,这使他得以进入上层社会。他出生的米利都城是古希腊的文明城市,学者、思想家云集。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他思想活跃,到处旅行,曾周游过埃及、小亚细亚和好客海地区,还游历过伊朗高原和米底亚(Medie)。据信他也曾涉足过厄庇努斯(Epire)和马赛利亚(Massalia)。赫卡泰博览前人的所有著作,特别是各种航行记,并结合自己亲身旅行的观察记载和在各地搜集的大量资料,编撰了一部地理著作,包括一部《旅行记》和一幅地图。赫卡泰的这部地理著作,大大超越了前辈平庸的《航行记》,它以丰富的地理资料与生动的文学描述相结合为其特点,可以说是西方地理学史中第一部真正的描述地理学著作。他的

著作现今保存下来300多个片段,是珍贵的地理学史文献。

据地理学史研究考证,赫卡泰的《旅行记》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部分。这种区域划分无疑源自阿那克西曼德地图的最初概念。描述的重点是地中海区域,写作顺序从地中海北岸开始,从西向东由赫尔克列斯之柱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又从南面沿着非洲海岸返回原处。赫卡泰按照民族特征将地中海海岸划分许多区段,并以当地居住的民族名称来命名地区,接着逐一加以区域描述。这种描述方法反映了古代最早期的地理区划思想。赫卡泰的地理描述着重于海岸地区,他逐段描述海岸及其腹地的情况,并明确指出海岸带的范围。从他的著作中可以读到这样的叙述:“普希利克湾(Psylique,今大锡尔特湾)宽阔水深,要航行三日。”腹地的描述以所达最远处为限,包括腹地的地形、河流和城市等内容。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赫卡泰的区域描述摆脱了前辈航行记的旧框框,不再是干巴巴的罗列海岸线、港口、城市和山川河流的地名和里程,而增加了许多引人人胜的描写内容,例如猎捕鳄鱼、河马的惊险场景以及动人的孔雀故事。他以神话中的神名解释城市名称的由来,关于城市的建立和领土占有的传说等段落也都非常精彩,别具一格。赫卡泰的文字华美,风格清新,古代讲究辞藻的文学家都认为他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作家。不过,赫卡泰首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具有地理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表现在他进行地理考察时,总是很注意观察景观外貌的总特征。他关于厄尔布尔士山地(Elbourz)的一段描述就很有代表性:“在靠近希尔坎尼亚海(Hyrcanie)的地方,耸立起高高的山岭,山上长着茂密的森林,山顶覆盖着有刺灌丛。”这一叙述很有价值,明确地划分出山地植被的森林带和灌丛带,揭示了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此外,赫卡泰的著作还对动、植物区系,民族及其风俗习惯,居民点与环境条件

的关系等都作了相有价值的记载。除了地中海地区之外,赫卡泰的著作还记述了当时已知世界的许多其他地区;如马其顿(Macedoine)、色雷斯(Thrace)直到多瑙河的巴尔千、里海与波斯湾之间的波斯、埃及尼罗河谷地、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等。赫卡泰的著作无论从地理内容,还是从地区范围来看,都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翔实,堪称古代最早的地理大全.

赫卡寨的地理著作具有鲜明的描述地理学特色。虽然这部著作仍沿用《旅行记》这类名称,但已绝非前人的《航行记》同一而论。赫卡泰的描述地理学的创新特色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以海岸地区面状的地理描述,代替以往航行记中习用的海岸线状记载;(2)以文学描述代替航行记完全实用性的地名、地物和里程的罗列;(3)地理综合法和实地考察调查方法的应用。总之,赫卡泰的地理著作和地理学思想为描述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最后,还应当提一下赫卡泰地理著作中的那幅附图。虽然赫卡泰的世界地图比之阿那克西曼德的世界地图,并没有多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由于赫卡泰的地图十分幸运地流传后世,它使人们对已经失传的阿那克西曼德的第一幅世界地图的构想有了个印象,它们显然是属于同一地图学思想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卡泰的世界地图是一份珍贵的地图学史文献。

爱奥尼亚地理学的评述者与总结者——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Herodotos,约公元前484-前425)是一位著名的古代希腊历史学家,有“历史之父”之称。他的巨著《历史》一书是古代历史学宝库中的重要文献。然而,地理学史研究者都一致将他作为杰出的古希腊地理学家。他的名著《历史》一书中,属于地理学方面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对爱奥尼亚地理学作了详细的评述和总结。事

实上,在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所处的时代,历史学和地理学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人们也不注意把自己看作是某一门学科的学者。

希罗多德出身于豪富贵族家庭,后来在政治斗争中流亡。流亡标志了他的地理冒险生涯开始。他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多年的旅行考察和搜集资料,使他对地理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当时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他熟悉地中海沿岸地区,特别是爱琴海诸岛屿和南意大利;他到过马其顿、色雷斯,并穿过海峡进入好客海,直到伊斯特河口(Ister,今多瑙河河口),还向北沿顿河谷地,行经俄罗斯草原;他的旅踪还涉及波斯帝国的许多地方,访问了苏萨(suse)和巴比伦(Babilon);多次访问了埃及,并沿尼罗河上溯到埃利芳提纳(E1ephantine,今阿斯旺)附近的第一瀑布。此外,他搜集了关于撒哈拉绿洲和沙漠商队道路的材料。

希罗多德具有一个地理学家的志趣和素质。他的旅行有着浓厚的地理考察和探险色彩。例如,他的第一次出游是去好客海,其目的并非考察历史,而是打算研究世界是怎样分成一个个大陆的,它们又各具什么样的范围和形状;他的埃及之行主要旨在考察尼罗河源头和洪水规律及三角洲的成因。

《历史》——不仅仅是历史

在希罗多德的名著《历史》中,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地理内容,而且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地理学观点。在论述亚洲和非洲的界线时,他不肯盲从前人以尼罗河为界的传统说法,最早将这两洲的疆界从尼罗河改划为苏伊士海峡。他提出这一新划法的依据,反映了他敏锐的地理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他精辟地指出,尼罗河三角洲是由河流泥沙冲积而成的。“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这句传颂至今的至理名言便出自于希罗多德。他认为尼罗河两岸居住着同一埃及民族,若以

尼罗河作为两洲界线,势必将同一三角洲及其上的居民分割开来,这样是说不过去的。这些最早的关于地理区划界线的论述,即使以现今的眼光来看,也是很精辟的见解.希罗多德还指出里海是一个封闭海域,并非北方大洋的一部分,这一论述比此后流传数世纪的说法还精确。

希罗多德从爱奥尼亚地理学中汲取了营养同时又对它作了有分寸的评述。他接受了地球是扁平状的和只有一条固定的地平线等说法,但抛弃了有人居住世界被海洋包围,因而地图画成圆形等老框框。在他编绘的地图上,北方不存在海洋,欧洲和亚洲是以一种不明确的方式向北和向东延伸.相反,他坚持认为南方存在一个连续的大洋,从印度洋到大西洋,希罗多德的这些观点比之前人对地球的认识又大大进了一步。希罗多德发扬了爱奥尼亚人的描述地理学,使之更加系统化和逻辑化。他的地理描述方法是将地区描述和种族描述相结合。前者描述空间单元,即自然环境特征,后者描述居民及其生活习俗,并以后者为主。这种地理描述构想反映作者已意识到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可以看作是地理学基本原则之一,“人地关系论”思想的最早萌芽。它标志了希罗多德的地理学思想,比赫卡泰又有了决定性的进步。

不过,希罗多德作为历史学家,古代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的成就和贡献主要表现在历史学方面,地理学毕竟只处于从属地位。例如,他始终未能真正地将地区描述与种族描述紧密地结合起来。他热衷于种族学的叙述,而地区描述就显得十分单薄,更谈不上深入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了。尤其是在他的民族描写中,充斥着大量难以置信的奇风异俗和臆想的离奇神话。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居民习俗的冗长叙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因而削弱了著作的科学性。同时,他应用希腊哲

学逻辑,作出一些地理学的椎理和假说,也有谬误和缺乏科学价值之处。从地理学观点来看,希罗多德令人遗憾地将地理学和历史学混淆起来。正是由于他的巨著《历史》的威望和华美,致使地理学在古代很长时间处于历史学的附属地位,甚至在近代地理学史中,仍然存在着这种影响。

然而,希罗多德的地理学成就和贡献是不应低估的。他的著作对于爱奥尼亚地理学,无论是从描述地理角度,还是从地图角度,都有重大的发展。同时,由于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较完整地流传至今,通过他对爱奥尼亚地理学的评述和总结,才使爱奥尼亚地理学的许多论点和叙述,得以流传后世。可以设想,如果《历史》一书也不幸失传,对历史学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对地理学,特别是古代西方地理学史,将会留下一页巨大的空白,其损失无法弥补。

自然地理学的诞生与亚里士多德

爱奥尼亚地理学家的思想受到哲学的启发,不仅满足于地理描述和编绘地图,而且试图解释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现象。诸如航海中遇到的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机制,陆地上发生的火山、地震,河流侵蚀与堆积作用,尼罗河的洪水与三角洲形成等自然现象,无不使地理学家为之惊讶和思索,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他们去观察和研究,寻求合乎哲学逻辑的解释。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德、赫卡泰、希罗多德和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某些自然现象,但是他们之中谁也没有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过系统的论述,虽然希波克拉底的著作《环境论》汇集了有关自然地理现象的许多原始资料,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自然地理学系统理论的创建和发展,首先应归功于亚里土多德(Aristote,公元前384-前322)。亚里土多德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古希

腊哲学家,而且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地理学内容,特别是关于自然地理现象的系统论述。属于此类的著作甚丰,主要有《气象学》、《论天》、《宇宙论》、《论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论产生与消灭》、《动物史》、《论动物的起源》、《论动物的习性》、《论植物》等。

亚里土多德对地理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增进和传播地理学知识。事实上,他的著作中的地理学知识,并没有太多独到处。然而,这位逻辑哲学大师,采用了一种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理的综合归纳法,致力于创立一种按照严格的机械论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系统理论。于是,他就摆脱了前辈学者单一地解释个别自然现象的旧框框,而以综合的观点解释一系列自然现象,力求将自然地理学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循环机制上。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地理学思想体现了古希腊地理学思想有了一个重大的飞跃。

亚里士多德的地理学贡献

亚里土多德接受了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柏拉图(Platon)的关于地球是圆球体的概念。柏拉图采用演绎法推理,根据圆是最完美的对称形,推论地球是圆球形。亚里士多德则采用归纳法推理,根据实地观察所见的种种现象加以验证,对地球圆球形说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亚里土多德提出的论据有三:(1)一切物体都有堕入地球中心的趋势,即重心律;(2)月蚀时地球在月面上投下一个圆影;(3)当人们向北方旅行时,各星辰相对于地平的高度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只有在地球是一个球曲面才可能发生。这些论据都是他亲身观察得到的,他是最早认识并实地考察和观察地球的重要性的学者之一。

亚里土多德虽然始终未能摆脱“地球中心论”的束缚,但他已认识

到星体的运动及其对地球气候、冷热交替和物质转变的影响。他接受爱奥尼亚人普遍推崇的“火、气、土、水”四种基本要素的理论,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这四种要素按不同比例做成的。在此理论的基础上,亚里土多德又加上第五种要素“以太”, “以太”是地球上不存在的,构成天体的物质。进而他又概括得出要素之间两两对比的四种起因,即热和冷,干和湿,并认为它们的二元结合加上太阳的二相运动(每日的沿经线运动和每年的沿纬线运动),便可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特性和变化规律。由此建立了一套系统理论,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气候和气象现象的解释,为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亚里土多德关于季节和天气现象的解释,是上述系统理论应用的极好例子。他明确地指出,正是太阳向夏至点和冬至点的运动,形成了夏季和冬季、雨季和干季之分。水受到太阳的吸引升上天空,然后再变成雨降落下来。在太阳交替接近或远离的地区,即南方和北方,降雨最丰沛。同样,他以受太阳热力作用蒸发的地表水的相继变热或变冷,来解释云、雾、露、霜、雪、雹的形成。此外,他还提出存在两类气体的观点。一是干燥的烟状气体,来自于土地;一是潮湿的雾状气体,来自于水。前者形成风,后者形成雨,两者在太阳的热力作用下相互转变,就产生了风雨雷电、霜露雪雹等变幻万千的天气现象。

在水文学方面,亚里土多德摒弃了传统的理论,即认为河流是从巨大的地下水库中流出来的。他精辟地指出,河流是由地下水一点一滴汇聚形成,它从山地流出来。山地象海绵一样,水渗流进去并汇聚成河。山地使上升的水蒸气变冷,凝成雨水降落。正因为如此,最大的河流总是从最高的山地流出来,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便是最好的例证。

亚里土多德的地形学也是以“干湿说”系统理论为基础的。他认为“干湿说”可以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土地在不断地变干或变湿,不过它们的进程是很缓慢的。例如尼罗河三角洲,原来是泥沼遍布的一片泽国,后来沼泽不断变干,才成为哺育埃及文明的肥沃良田。亚里士多德对河流的侵蚀和堆积过程进行了很细致的观察,他指出河流遗留的冲积物数量非常可观,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e)正是由于河流冲积物不断堆积,变得越来越窄。他预言这个海峡总有一天会变得不过一条河流那么宽,甚至完全消失掉。

“干湿气体说”还被亚里士多德引用来解释地球内部的现象。例如地震在他看来,是由于地下空气运动引起的,并指出在那些地下裂隙孔洞众多的地区,如赫勒斯滂(Hellespont)、西西里岛等地最经常受地震之害。显然,“干湿说”理论解释地震原因方面的科学性,远不如它在气象、水文和地形学上的应用。此外。亚里士多德对海洋、海流和潮汐现象的解释,同样也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例如他认为海洋是没有源泉的,潮汐是风的变化造成的等等。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居住适应地带学说,对古代西方地理学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使当时仍处于假设中的地球分带理论趋于明朗化。他明确地指出,地球上人类居住的适应性同纬度有关,而且与赤道距离成函数关系。赤道附近,阳光灼热,一切生命都难以存在;远离赤道的地区太寒冷,也不适宜人类居住。只有处于两者之间的温带,才是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地带。他还推测赤道以南应对称地存在一个南温带,不过由于中间受炎热的赤道带的阻隔,人们是无法达到的。总之,亚里士多德从地球球形的概念得出了正确的论断,他指出由于太阳光线在球面各个不同点的入射角不同,而引起的照明和受热的差异现象是气候带存在的原因。这一结论从理论上正确地阐明了气候带和自然

带的形成及纬度地带性的普遍规律.从而对自然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亚里士多德学说对于地理学也有不利影响的方面。在他的著作中,充满了教条主义和决定论观点,特别是决定论观点后来被广泛地引伸或歪曲,以致在古代很长时期内,成为地理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桎梏。甚至近代地理学中的“环境决定论”与亚里土多德的哲学观点也有渊源关系。

从爱奥尼亚地理学走向新地理学的转折——攸多克索

地球球体说取代了爱奥尼亚人的平盘状观点,无疑地会给地理学带来广泛的影响。爱奥尼亚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同代人,克利德的攸多克索(Eudoxe,公元前395-前342)接受了地球球体说,并开创了一条新途径,把天文学、几何学与地理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地球分带理论。他指出,如果说地球是圆形的,那么就可以根据天空中固定不动的星星的高度,来确定某地的纬度位置,还可以在地球上勾画出一系列线条,代表天空赤道、热带圈和极地圈,这样就将地球分为带状了。同时,他从埃及神甫那里获悉用两个热带地区季节交替来解释尼罗河洪水的说法。由此受到启发,他联想到地球存在两个半球,它们的气候条件相似,但按太阳的运动规律相互交替。于是,地球分带的理论已具雏形了。

攸多克索对地球的圆周作了估算。他根据同一子午线上两个地点观测到某一星体的高度差,推算出地球圆周长为40万古希腊里。被观测的那颗星体大概是老人星,它在克利德紧贴地平线,而在埃及则高悬天空。然而,不管在古代1希腊里究竟有多长,反正40万希腊里这一数值太大了。攸多克索提出这种估计方法的意义,大大超出了他的计算数值本身的意义,启发了后人作出精确的测算。

攸多克索的地理学成就,还在于他发展了描述地理学。他著有一部七卷本的《地球的描述》,井附有一张作者本人新编的世界地图。攸多克索对地球的描述,其科学性有很大的提高。他认为地球上有人居住的世界南北半球两相对应,中间隔了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热带。有人居住世界的长度两倍于它的宽度。按照古希腊人的概念,长度是指东西两端之间的距离,宽度是指南北两端之间的距离。攸多克索将世界分为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部分。他对埃及作了长篇的叙述,并在多处修改了希罗多德所作的结论。他是第一个正确认识尼罗河洪水原因的人,指出它是由于埃塞俄比亚丰沛的雨水造成的。

失传的巨著——《地球的描述》

攸多克索的著作《地球的描述》是描述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部伟大著作。它的体例和结构,主要受赫卡泰和希罗多德的影响,但全书七卷的地理内容比赫卡泰和希罗多德的著作要丰富得多,而且提供了不少新东西,反映了描述地理学的进步。例如在地区描述中,他除了袭用前人沿海岸区域和民族风俗描写之外,还增加了城市地理学的新内容。他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科林思城(Corinthe),勾画出这个居高临下的城堡的险要形势,并第一次在地理描述中,注明了山岳的高度和登山里程的数据。由此可见,他对城市地理研究非常感兴趣,这一领域在他之后迅速发展起来了。

在攸多克索的著作中,地质、动物和植物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他指出了许多新奇的地质学现象,如甜水泉、咸水泉和间歇泉;沥青露头和沥青湖……他提到许多珍异的动、植物,如陆棲鱼类、小鳄鱼(即大晰蝎)、巨海鳗以及非洲蜜花树(即枣椰树)等。

攸多克索的这部著作令人遗憾地未能完整地流传后世,但从残存的片段已可看出,该书的地理内容广博而翔实,描述生动细致,章节

条理分明。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地区描述中,已开始注意分析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诚然,书中也夹杂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奇谈怪论和神话迷信之类的内容。但是重要之点是攸多克索已明显地摆脱了爱奥尼亚地理学思想的旧框框。事实上,地球球体说的发现,完全改变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地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随着对世界更广泛、更深刻的考察,未知世界的不断被发现,地理学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将由华提亚斯(Pytheas)的远航和亚历山大(Alex andre le Grand)的远征揭开序幕。攸多克索是古希腊地理学发展到这个转折时期的代表人物。如果他的著作没有失传,他在古代西方地理学史中的地位,将不会象现在这样名不见经传,甚至常常被一些地理学史家所忽略或遗忘。


相关文章

  •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 莒县文心高中·日照一中莒县校区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以及对西方后世文明的影响.第5课学习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第6课学习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第7课学习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和法律.通 ...查看


  •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导学案
  • 第五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导学案 [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 条件 [学习目标]1.说出爱琴文明的组成部分及两大文明的特点. 2.能够分析出古希腊城邦文明兴起的殖民活动的 ...查看


  • 浅论古希腊文化发展原因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 浅论古希腊文化发展原因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酷酷少爷 摘要:古希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古希腊文化作为欧洲文化的两大源头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光彩夺目.本文试从主客观方面对古希腊文化发展原因加以概述,分析古希腊文化对西 ...查看


  • 尼采希腊悲剧观念的起源
  • 第11卷第3期Vol.11No.3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9月Se.2011p)JournalofJiansuUniversitofScienceandTechnoloSocialScienceEdition gygy( ...查看


  •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
  •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 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是一门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萌芽于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认为人类额精神生活与海洋影 ...查看


  • 东西方哲学智慧之不同唐俊峰
  • 东西方哲学智慧之差异 编号:102 唐俊峰 [1**********]5 2011级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一.绪论 哲学智慧的定义 哲学来源于生活和社会活动,伴随着人类的思考和实践而存在,并且逐步演化和推进.简而言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 ...查看


  • 浅谈古希腊科学的发展
  • [摘要]古希腊科学的起源与繁荣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他们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地理学等方面不但成就辉煌, 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在对古希腊科学技术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的剖析古希腊科学技术发 ...查看


  • 法理学著作目录
  • 法理学著作目录 1.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罗斯科.庞德著:<普通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法律史解释>,曹玉堂等译,华夏出版社19 ...查看


  •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古代希腊1
  •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 古代希腊1.txt ∞-一人行, 必会发情 二人行, 必会激情 三人行, 必有奸情 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本文由蜥蜴圣骑士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