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是成功的保障

家庭和睦是成功的保障

一、夫妻相处的箴言

那么现在说到家庭和睦,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关系怎么样才能处理好呢?其实夫妻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大家只要守住一举真言就一定可以白头偕老,这句真言是什么呢?那就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

有一位老师,他到各地去演讲《弟子规》,有次来到了珠海,他就说:夫妻之间只要守住一句真言,就可以白头偕老,这一句真言就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结果这位老师的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一位女士非常踊跃地举手发言,她站起身来对老师说,她说:可惜的是我的丈夫,他没有优点。结果,这个老师反映很快,走到这位女士的身边,对她说:这位女士啊,我真的很佩服你,为什么?你这样的勇敢,你的丈夫连一个优点都没有,你居然还敢嫁给他。所以他说:人很健忘,在两个人还没有结婚之前,还在热恋的过程中,课还没有下,就不停地看表,说:老师,你抓紧时间讲啊,我一会还要约会呢。不知道他喜欢看什么电影,在哪一个电影里面才更浪漫;不知道他喜欢吃哪一个菜,在哪一个饭店请他,才更合他的口味;不知道到哪一个咖啡馆,气氛才更浪漫。处处都想着对方的需要。

所以中国人写的“爱”字,正体字的“爱”是“感受”的“受”中间有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提醒我们,什么叫“爱”?“爱”是用心地感受对方的需要,当你能用心感受对方需要的时候,两个人爱意浓浓,亲亲我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是,好景不长,终于把这个人给追到手了,两个人结了婚,这个结婚证一领,这个章一盖下去,这个心态就完全变了。从我们为对方做些什么,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对方应该为我做什么。结果这个心态一变,就一下子从天堂堕到了地域。 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人形容,现在的家庭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

天堂家庭;第二种,和乐家庭;第三种,苦恼家庭;第四种,地狱家庭。那么注意朋友,我们的家庭属于哪一种类型?很多人说:我们家是地狱家庭。那恭喜你,你今天来对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办法从地狱转回到天堂。其实幸福就在一念之间。

这“一念”除了看对方的优点之外,还要守住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遇到问题大家是相互指责,相互挑剔,相互抱怨,说:这件事你应该怎么做,但是你都没有做到。这就是导致的“天翻地覆”的结果。如果遇到问题,大家都是反省自己,这一件事,我错在哪里,结果怎么样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天清地宁。

在一个单元里,住着两户人家,他们两家住对门,结果一家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而对门这一家,相处了20多年从来都没有红过脸,而且感情上像陈年老酒,越陈越香。结果看得久了,这对经常吵架的夫妻很羡慕,就登门求教。说:为什么你们家相处20多年,感情越来越好,而我们家大吵三六九,而小吵天天有?结果对门的女主人说了: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都是善人。而我们家都是恶人,都是坏人,所以你们家经常吵架,我们家吵不起来。听到这样的回答,这一对男女就更加地不知道什么原因了。她就说:你是不是在讽刺我们,我们家都是好人,都是善人,还经常吵架;你们家都是恶人,都是坏人,还吵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女主人一看,她没有听懂。

她说:我不是讽刺你们,我给你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就明白了。有一天,丈夫要去上班,做妻子的很体贴他,端了一杯茶,放在桌子上,结果丈夫在上班的时候,要穿衣服,穿衣服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茶杯碰洒了。茶杯被碰洒了,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人说,是好事,有人说是坏事。中国人有一句话说给很有道理,他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这个“境”就是物质环境,这个“缘”就是人际关系。他们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好坏之分在哪里?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对它的态度。结果这个茶杯被碰洒了,女士就走上来了,她说:你看,都是我不会做事,我把这个茶杯放得太靠边了,所以才让你不小心给碰

洒了,都是我的错。说着说着就拿起抹布要收拾残局。这个男士听了这样的抱歉,觉得很过意不去,他说:你看,明明是我的错,我不小心才把它碰洒的,怎么能够怨你呢?还是由我来收拾吧。结果,这个男士和女士就开始争夺抹布,一个说:我来。另一个说:还是我来吧。你看在这一争一抢之中,夫妻那种互相承担、恩爱之情,那种责任感,就表露无疑了。所以这件事,不仅没有让他们吵起来,反而让他们的感情与日俱增。但是,这样的情景,我们感觉到很熟悉吗?我们很多人都不熟悉。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儿子在看电视,他们看得是一个古装片,看到一个男士回来了,刚刚下朝,这个妻子非常的有女德,古代的女子都有女德的教育,她内容体贴到丈夫的辛苦,所以马上迎上来,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放好,把他的衣服脱下来挂好,然后又给他端了一杯热腾腾的茶,递给他说:相公,请喝茶。结果看到这儿的时候,这个孩子终于忍受不了了,他说:妈妈,妈妈,我看他们两个人不像夫妻。这个母亲觉得奇怪了,他们两个明明就是夫妻,为什么你觉得他们不像夫妻呢?正在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了,她拿起电话说了几句就放下了。这个儿子看了之后,又说:妈妈,妈妈,那个电话一定是我爸爸打过来的。这个母亲觉得奇怪了,说:你又没有听到说话的声音,你怎么知道是你爸爸打过来了呢?但这个问题一问出来,突然,她有点开悟了,因为这两件事接连的发生,她突然很反省。为什么儿子看到那种相敬如宾的场面,觉得他们不像夫妻呢?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表演的夫妻不是那个样子的。为什么他一听我打电话,看我说话的神情就知道那个人是他的父亲呢?如果这个电话是她的男领导、男同事、男同学打过来的,拿起电话会怎么样呢?拿起电话声音很温柔,说得很客气,很委婉,聊了半天,天南海北地谈得很开心,最后把电话放下的时候,还有点恋恋不舍,说:跟你说话,真开心,下一次我请你去喝咖啡,拜拜。然后就把电话就撂了,电话撂了,这个脸上还露着笑容,意犹未尽。但是这个电话,如果是他的丈夫打过来的,那个待遇就不同了。为什么?拿起电话来,很不客气,很不耐烦说:这件事,我跟你说几遍了,还不懂,还问。“啪”一下把电话给撂了,所以,他的儿子一看她说话

的表情,就知道打电话的是他可怜的爸爸。那么经过这两件事之后,这个母亲很反省,她说:你看,我们在生活中,都没有表演出夫妻和睦相处得样子给孩子看。那他以后走上婚姻,怎么知道和睦相处呢?这样的情景,一定要改变了。正在她暗下决心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她一看电话显示,是她丈夫的电话,心想: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她深深地做了一下深呼吸,调整的一下自己的语气,缓缓地拿起电话,很温柔很客气地说:喂,您好,请问您找谁?结果她的丈夫一听,“啪”地一下把电话给撂了,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了夫妻相处之道,回去之后,想对对方温柔一点,也要给对方一个缓冲的机会,否则很可能,他走上你的面前,摸摸你的额头说: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所以你看,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情景都是这样的了。

比如,这个茶杯被碰洒了,这个丈夫就不高兴了,甚至破口大骂说:你会不会做事?放一杯水都放得这么靠边,看我把它给碰洒了吧?这个妻子听了这样的指责,她也没有学过女德,也开始河东狮吼,说:明明就是你的错,你不长眼睛,把它碰洒了,怎么能够怨得着我,真是岂有此理!因为这么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吵了起来,就把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不开心的事又兜了一遍。最后吵得不可开交,要到那儿去离婚。到了那里,人家说:你们两个人最初是为了什么吵起来的?他们都忘记了最初吵架的原因了,这就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因为最初“各自责,各相责”的态度不同,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的大,差异非常大,非常不一样。

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否极泰来”,怎么做才能“否极泰来”?大家今天听了我的课,从此以后就否极泰来了,当然我们要按着古圣先贤的教诲去做。

这个“泰卦”和“否卦”都是《易经》上的两个“卦”,这个“泰卦”向的是“坤上乾下”,这个“乾”代表的是天,“坤”代表的是地。这个正确的位置应该是“乾”在上,“坤”在下,但在“泰卦”之间,“乾”和“坤”的位置是颠倒的,是互换的。什么意思?他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反省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各自责,

天清地宁”,结果吉祥安泰。而这个“否卦”恰恰相反,“乾”在“乾”的位置,“坤”在“坤”的位置,他们各居本位,要求对方、指责对方、挑剔对方,说你应该做什么,但是你都没有做到,这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所以,现在小到家庭夫妻之间的冲突,中到企业之间的冲突,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所导致的。

二、处理好夫妻关系要做到夫义妇德

那么,家庭和睦,处理好夫妻关系,还要做到“夫义妇德”,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男女有别”。在一个家庭之间,有两个重要的职责:第一,就是创造经济收入,养家糊口,使家人衣食无忧,这个重要的职责主要由丈夫来承担的。而除此之外,一个家庭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职责,那就是要教育儿女,所以,这个做妻子的一定要有良好的德性,因为她承担着相夫教子的作用。

古人有句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是“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当然是“无后为大”的一种,但是,一家生了七八个儿子,都是“败家子”,都是“啃老族”,不能把良好的家业、家风承传下去,还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这样的儿子与其有,还不如不有。这也是“无后为大”,所以教育子女这项责任无比的重大,必须是由母亲亲自来承担,这就需要做妻子的有良好的德行,这样才能够言传身教,把儿女教导好,也起到相夫教子的作用。

作为母亲,要教育好儿女,才能够把这一个家庭关系变得和睦。教育儿女问题也成了现在很多夫妻非常头疼的一件,那怎么样教育儿女?教育儿女也是要守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德教为先,以身作则”。

我们看中国古人的教育两个字的定义,我们就知道,教育是有先后顺序的。在《礼记》《学记》上说:“教育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很明确。目的是什么?使我们的善良不断地增长,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所以,做人的教育,品德的教育,属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那什么是“育”?在《说文解字》说,把“育”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说:“养子使作善也”,你仅仅把这个儿子养大,那个不叫“育”,

要让他顺着善良的方面发展,这个才叫“育”。

(一)教育的次序

这个告诉我们,教育的次序不能够颠倒,一定是《弟子规》或者《三字经》上所说的:“首孝弟,次见闻”,也就是,先培养孩子的品德,然后才学习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先学做人,然后再学做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次序呢?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从《弟子规》学了对父母、长辈谦恭有礼的态度,却学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结果会怎么样?结果学得越多,就越傲慢,学得越多,就越不把父母、老师、长辈放在眼里。

比如一个孩子她英语学得很好,她的母亲很骄傲,带着她见姥姥,见了姥姥之后,大家就开始夸。“夸”是怎么写?上面是一“大”字,下面是一个“亏”字,看到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夸”?你就夸他吧,你就夸他吧。不恰当地夸奖,你就让他吃大亏了。为什么让他吃大亏了?因为他做得错事,你还夸奖他,那他就不知道到底什么对,什么错了。而你顺着德行去夸奖他,他不会越来越傲慢,如果你顺着人的才能、技艺去夸奖他,他就可能变得越来越傲慢。结果这个母亲见了姥姥就夸:我这个孩子可聪明了,她背了很多的单词,记忆力很好,不信你考考他。姥姥就问了:“那伞怎么说?”小女孩说:“umbrella。”“书怎么说?”“book。”“那书桌怎么说?”“desk。”问了她很多,小女孩都对答如流,确实觉得不错。结果,突然,这个小女孩就反问姥姥:“姥姥,姥姥,地板怎么说?”这个姥姥从来没有学过英语,她自然回答不出来。结果没有想到,这个小女孩就当着很多人的面,怎么样讽刺她的姥姥?她说:“姥姥,姥姥,你可真是个白痴啊!”你看,现在的孩子对父母、长辈、老师没有礼貌,原因何在?就是我们还没有在写《弟子规》,扎下做人品德的根,就让他去学习奥数,学习英语,学习电脑,学习书法,学习唱歌、跳舞、绘画、钢琴、围棋等等,这些都是知识,都是技能,结果他学好了,他的父母老师都不会,结果他就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了,越学越傲慢。所以,教育的次序是不能够颠倒的。

在当代有西方成功学家研究,他说:成就成功、升迁等等原因的85%是我们的态度,而仅仅15%是来自于我们的专业技术。看了这个数字,我们很多人很惊讶,为什么?其实,我们花了90%的时间去获得15%的成功机会,我们花了90%的时间让孩子去学专业技能,但是只花了10%的时间去获得他85%的成功机会。有哪个孩子的家长把孩子的业余时间用来送孩子学习《弟子规》了呢?都是让他去学知识,学技能了。

那么《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也说到:一个人,从众多的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不在于他的专业知识或者技术经验。因为什么?有同样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的人很多,是什么原因使他从优秀的人才成为卓越的人才?而在于他是否具有谦虚、毅力、勇于承认过错等品格,是因为他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很傲慢,他无形中在人生中设置了很多障碍,他的人际关系搞不好,他怎么能够从优秀到卓越?所以,很多人正是因为太优秀,才达不到卓越。因为自己恃才傲物,觉得我有本事,你们都不如我,那么就不能够搞好人际关系,凝聚人心,能够打造一个团队,共同创造一个事业。所以一个孩子从小培养谦恭有礼的态度是至关重要,品格的培养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二)品德培养的次序

而品德的培养中,也是有先后次序的,要从什么品格来培养起?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所以在品德的培养中,要先开启孩子的孝心,这样才能树立一个孩子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而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人人生在世,对自己恩德最大的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了。如果一个人连父母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记在心上,想着去报答,请问,还有谁的恩德值得念念不忘想这去报答呢?所以在《孝经》上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不爱他的父母亲,却爱别的人,这个和德行相背离的;一个人不去尊敬他的父母亲,却尊敬别的人,这也是和德行的要求,和礼的本质向背离的。

为什么是相背离的?比如说,我们逢年过节了,或者我们出差在外,回来的时候带了很多的礼物,那我们首先想到给谁送礼?我们给谁买礼

物的时候最挖空心思,最费心机?我们是给自己的领导送礼,自己的生意合作伙伴送礼最费心机,什么原因?因为领导管着我的升迁,生意合作伙伴给我带来财富,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个父母都已经老了,甚至成为自己的累赘了,就没有必要这么恭敬了。但是,实际上,古告诉我们,这样的人都是没有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的。没有这种处事原则,他不会什么原则都没有,取而代之的就会以利害为取舍,这件事对我有利,我会全力以赴,而这件事有利变成害的时候,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所以古人说:“求忠臣与孝子之门”,因为这个“孝子”他知恩报恩,不会忘恩负义。

在《管仲论相》这个故事中,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管仲得病了,年纪也不小了,躺在病床上,齐怀公来探望他,齐怀公就问:“仲父,您现在生病了,卧病在床,一旦您过世了,请谁做宰相接替您的位置?”管仲很聪明,知道齐怀公心里已经知道有人选了,于是,他就故意问:“主公:您觉得选谁比较合适呢?”

齐怀公就说:“易牙这个人对我很忠心,他怎么表现他的忠心?有一次我们两个在聊天,他问我:天下的山珍海味,有什么东西没有吃过的?我给你做。结果我告诉他:天下的的山珍海味我都尝遍了,只有婴儿的肉我没有吃过。结果过了几天,他回到家里,把自己刚出生几天的儿子给杀了。用他的肉烹饪了一盘菜,来呈献给我。你看他过我胜过了爱自己的儿子,这个人是不是对我够忠心的了?”管仲听了说:“主公,一个人人情所至爱的无过于自己的儿女了,但是易牙这个人居然可以杀子奉君王,为了讨好您,不惜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都给杀了,有背常情。这个人绝对不可以用。”怀公听了以后就说:“易牙不行,竖刁应该可以了,竖刁对我很忠心,他的忠心怎么表现?他为了能够进宫配我玩,随时出入宫廷很方便,于是怎么样?他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太监,目的是随时出入宫里陪伴我,你看他爱我胜过与爱自己的身体,这个人是不是可以任用了?”管仲听了以后就说:“主公,一个人最关心的无非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了,你看一个人一旦身体有病了,就四处求医,不惜重金,一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身体健康了,但是竖刁这个人却可以自残以求

荣,为了求得您的恩宠,不惜残害了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绝对别有所图,这个人可不能用。”

怀公听了以后又说了:“他们两都不行,开方应该可以了,开方对我很忠心,他的忠心怎么表现的?他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但是他来到我们齐国,一住就是15年,因为当时的齐国是一个大国,他在这儿住15年期间,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即使他的父母过世,他都没有赶回去看一看。你看,他对我超过了爱自己的父母,这个人是不是可以相信了呢?”管仲听了听,又说:“主公,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了,但是开方这个人居然可以绝亲以干禄。就是为了求得一个禄位,不惜和自己的父母亲诀别,来到你这个齐国,求得您的恩宠。这个人一定是忘恩负义之人,绝对不可以信任。”但是,管仲过世了,齐怀公后来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结果任用了这几个人,最后,自己死得也很惨。

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增长我们的见闻,我们是为了反省自己,让我们看一看自己是不是易牙,是不是竖刁,是不是开方这样的人?很多人说:怎么可能,老师,我们再残忍,也不能像易牙那样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我们的领导做一盘菜。我们确实没有这样做。

但是,当我们的领导说:你今天有没有时间?不要回家吃晚饭了,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客户,我们一起去应酬一下。我们是什么样的反映?我们是受宠若惊、欢天喜地,跟着领导去应酬了。所以,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流传着一句呼吁,叫:爸爸,回家吃晚饭。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和自己儿女吃晚饭的时间,和儿女共进晚餐的时间都不能保证,又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关心他的成长,关心他的教育,关心他的人格发展。所以很多孩子走到17、18岁的时候,突然做出了很多悖逆的、过分的行为,甚至锒铛入狱了,这个时候,他的父母才悔之晚矣。你看我们赚多少钱能够挽救一个孩子的前程?我们确实没有亲手杀了孩子的生命,但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孩子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人格,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陪领导应酬了,没有时间精力顾及孩子的成长了,我们断送了孩子的慧命。所以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杀子奉君王了?!

我们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竖刁?现在很多做生意的、应酬的场合,气氛都不是很好,首先,是烟雾缭绕,你看这个抽烟的人,不仅自己慢性自杀,反而让周围跟着的人更被动受害。不仅如此,还要喝很多的酒,还喝了白酒喝红酒,喝了红酒喝啤酒,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一身的病,或者是肝上有问题,或者是胃上有问题,都是因为这种过多的吃喝所导致的。那我们明明知道喝酒对自己身体健康有危害,为什么我们还要喝酒?因为我们把这个酒一喝,这个领导和生意合作伙伴很高兴,一拍桌子说:你这个人够哥们意思,这个字我签了,这个合同我同意了。结果我们存款折上的数字又可以增长了。你看,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不惜自己身体健康为代价,去获得财富的增长,到老的时候,得到一身的病,最后又拿着这个钱去买健康。请问,还能买得到,买不到呢?即使能够买得到,我们又何苦?所以你看,我们是不是竖刁自残以求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朋友、同学聚会的时候,可以很虚荣地说:你看我开得车子有多豪华,我家的别墅房子有多大,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我们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开方?很多的同学,从农村考到了高校,一到大学一看,同学都是名门望族,不是有钱的就是有势的,再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家出生在农村,自己的父母是农民,他的父母万里迢迢从农村赶到了学校来探望他,他给同学介绍的时候,不好意思,他说:这是我们邻居家的老伯,不好意思承认这是他的父母。

还有的同学更好了,因为到国外去留学了,结果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回家乡,四年忘了爹和娘。在西方学到了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结果再也没有想到回家,去探望一下养育他成才的父母了。你看,他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培养成才,但是怎么样?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在美国找到的一个好的工作,工资也很高,薪水也很高,再也没有回国,探望他培养他成长的父母,那我们是不是开方绝亲以干禄?很父母亲诀别求得那个很高的俸禄。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就做着这样背德背离的事,还不知不觉,还妄自尊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所以在《大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叫: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有仁德心的人,像李嘉诚等等的慈善家,他赚了很多钱之后,开始回馈社会,做慈善事业,结果用自己的钱财为自己获得了好的身份,好的地位,好的名声,这就叫“以财发身”。而仁者以身发财,没有仁德心的人,他是不惜以自己好的身份、地位,身体健康为代价去换得财富的增长。这是不仁的人,以身发财。

所以,我们要学传统文化,就是要增长自己的智慧,要从“孝”培养起一个人的仁德之心,所以“孝”这个字写得很有味道,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如果有两个,这个观念“孝”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有代沟,那“孝”就没有了。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这上一代和下一代自始至终都是一体的。

所以在《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传统,到春秋祭祀的时候,把全家的人召集在一起,干吗?宣讲祖先的德行,你们家哪朝哪代,出了一个有德行的人,他们有什么的风范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对国家有哪些贡献。我们作为他的后代子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要因为我们的言行给祖先抹黑。所以谨慎地办理丧事,追奠亡故的先人,这个民风自己归于醇厚了。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他的祖先都念念不忘,想着去祭祀,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他不可能一边去祭祀祖先,一边又打爹骂娘,这个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慎终追远”培养起了一个人深厚的知恩报恩、饮用水源的意识。

但是在文革的时候,很多人不明白,祠堂的教育意义,结果把它作为寺厩给破除了,结果是什么?结果现在的孩子做事没有责任心,不仅说不会想到自己的祖宗,就是说,能想到自己的父母就已经不错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我们现在在逐步地恢复清明节等等的传统节日,这个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那么,通过清明节的祭祖,能够唤起人们饮用水源的意识。

古人讲的“孝”内容很广泛,不仅仅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

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很多人说:我这个孩子,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很厉害,从来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他付出了多少,他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都是结果。

有一句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我们很多人已经养了儿,又何尝知道自己的父母恩了?我们对自己的儿女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求必应,但对自己的父母却不理不睬,不闻不问。所以为什么孩子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了?其实原因很简单,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会教,把他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为什么?因为这个“教”是身教胜于言教,比如我们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吃饭,桌子上孩子,有孩子的父母,也有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我们做父母的,把我们夹起的菜,首先放到谁的碗里?我们夹起菜把它放到孩子的碗里,结果,爷爷奶奶一看,也迫不及待夹起菜往孙子的碗里放,这个孩子碗里放了很多的菜,第一反映就是厌食。这些人都逼着我吃饭,真讨厌。而我们从这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观察,这一家谁是核心?孩子是核心。“小公主”、“小皇帝”被我们自然养成了,所以没有谁生来是“小公主”、“小皇帝”,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会教,把他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那么,做儿女的孝敬父母,不仅仅要赡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尊敬父母。

所以在《论语》上记载,孔老夫子的弟子来问:什么是“孝”?孔老夫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对于养狗养马而言,也同样是养,如果仅仅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所以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心,要尊敬父母。

那么养父母之心,除了赡养父母,尊敬父母之外,还要做到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疾病而担忧,也就是,《论语》上所说的,父母为其疾之忧,比如我们小的时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影响了功课,会让父母担忧,这就是不孝。等我们走上了工作岗位,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让父母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一天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也是不孝。因为什么?因为我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没有让父母完全放心,所以,一个真正

的孝子,就是做到了父母仅仅为他的疾病而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为任何其他事情而担忧了。

那么,在《孝经》说除了养父母之心、之身之外,还要养父母之志,“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能够立身行道,甚至后世都能够扬名,让父母感觉到荣誉,这才是把“孝”尽到了极致。“大孝”孝天下的父母,这个是养父母之志,所以他告诉我们,赡养父母、孝敬父母,不一定非得在父母面前端茶倒水,当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为国尽忠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父母所期望的,这就是在成就更高层次的孝。

当然,还要养父母之慧,也就是告诉我们,父母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当他有错误的时候,你要给他委婉地劝戒,但是劝戒的语气一定是《弟子规》上所说的:怡吾色,柔吾声。所以这个“孝”内容很全面。

那么教孩子孝道的方式,在《说文解字》说,对“教”下了一个定义:上所施,下所效。身教胜于言教,上面怎么做的,下面跟着良好地效仿,就是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径了。所以很多家长说:我这个孩子,怎么说都说不听。领导说:这个属下怎么说都说不听。这句话很有味道,说明我们怎么教他们,我们都是在说教,所以,就说不听了。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把这个孝道表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古人也说: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如果你放弃了老年人,不去赡养,不去照顾,不去孝顺,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的了,已经是败相以露。

所以有人用一个大树比喻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这个树的果实是孩子,树的树干是孩子的父母亲,而这个树的树根是孩子的祖父母。意思是说:你希望这个果实长得很健康,硕果累累。请问,应该把水,把养分浇在哪里?应该浇在根上,去孝敬我们的父母。但现在很多人把养分直接放在了果实上,结果这些果实都吸收不了,反而腐败了、腐烂了,这个就是现在儿女教育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所以古人说:言教者讼,身教者从。用言语去教导他,但自己却没

有做到,他就有逆反,有争讼。说:你都做不到,有什么资格说我?如果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弟子规》的要求,你不用去教导孩子,他自然会做到《弟子规》。所以这个《弟子规》,它并不是拿给孩子,让孩子去背,让孩子学的。当然,孩子学也很重要,他是怎么学才能学好的?他的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你记下来都符合《弟子规》,这个孩子是从父母的身上学到了《弟子规》,所以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我们想让孩子孝敬自己,首先要先去给他们做一个孝敬的榜样,让他们去学习。

最后,想请大家看一个《跪羊图》,这个《跪羊图》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遗憾留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弥补,孝顺要及时,孝顺不能等。

家庭和睦是成功的保障

一、夫妻相处的箴言

那么现在说到家庭和睦,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关系怎么样才能处理好呢?其实夫妻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大家只要守住一举真言就一定可以白头偕老,这句真言是什么呢?那就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

有一位老师,他到各地去演讲《弟子规》,有次来到了珠海,他就说:夫妻之间只要守住一句真言,就可以白头偕老,这一句真言就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结果这位老师的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一位女士非常踊跃地举手发言,她站起身来对老师说,她说:可惜的是我的丈夫,他没有优点。结果,这个老师反映很快,走到这位女士的身边,对她说:这位女士啊,我真的很佩服你,为什么?你这样的勇敢,你的丈夫连一个优点都没有,你居然还敢嫁给他。所以他说:人很健忘,在两个人还没有结婚之前,还在热恋的过程中,课还没有下,就不停地看表,说:老师,你抓紧时间讲啊,我一会还要约会呢。不知道他喜欢看什么电影,在哪一个电影里面才更浪漫;不知道他喜欢吃哪一个菜,在哪一个饭店请他,才更合他的口味;不知道到哪一个咖啡馆,气氛才更浪漫。处处都想着对方的需要。

所以中国人写的“爱”字,正体字的“爱”是“感受”的“受”中间有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提醒我们,什么叫“爱”?“爱”是用心地感受对方的需要,当你能用心感受对方需要的时候,两个人爱意浓浓,亲亲我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是,好景不长,终于把这个人给追到手了,两个人结了婚,这个结婚证一领,这个章一盖下去,这个心态就完全变了。从我们为对方做些什么,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对方应该为我做什么。结果这个心态一变,就一下子从天堂堕到了地域。 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人形容,现在的家庭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

天堂家庭;第二种,和乐家庭;第三种,苦恼家庭;第四种,地狱家庭。那么注意朋友,我们的家庭属于哪一种类型?很多人说:我们家是地狱家庭。那恭喜你,你今天来对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办法从地狱转回到天堂。其实幸福就在一念之间。

这“一念”除了看对方的优点之外,还要守住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遇到问题大家是相互指责,相互挑剔,相互抱怨,说:这件事你应该怎么做,但是你都没有做到。这就是导致的“天翻地覆”的结果。如果遇到问题,大家都是反省自己,这一件事,我错在哪里,结果怎么样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天清地宁。

在一个单元里,住着两户人家,他们两家住对门,结果一家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而对门这一家,相处了20多年从来都没有红过脸,而且感情上像陈年老酒,越陈越香。结果看得久了,这对经常吵架的夫妻很羡慕,就登门求教。说:为什么你们家相处20多年,感情越来越好,而我们家大吵三六九,而小吵天天有?结果对门的女主人说了: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都是善人。而我们家都是恶人,都是坏人,所以你们家经常吵架,我们家吵不起来。听到这样的回答,这一对男女就更加地不知道什么原因了。她就说:你是不是在讽刺我们,我们家都是好人,都是善人,还经常吵架;你们家都是恶人,都是坏人,还吵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女主人一看,她没有听懂。

她说:我不是讽刺你们,我给你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就明白了。有一天,丈夫要去上班,做妻子的很体贴他,端了一杯茶,放在桌子上,结果丈夫在上班的时候,要穿衣服,穿衣服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茶杯碰洒了。茶杯被碰洒了,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人说,是好事,有人说是坏事。中国人有一句话说给很有道理,他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这个“境”就是物质环境,这个“缘”就是人际关系。他们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好坏之分在哪里?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对它的态度。结果这个茶杯被碰洒了,女士就走上来了,她说:你看,都是我不会做事,我把这个茶杯放得太靠边了,所以才让你不小心给碰

洒了,都是我的错。说着说着就拿起抹布要收拾残局。这个男士听了这样的抱歉,觉得很过意不去,他说:你看,明明是我的错,我不小心才把它碰洒的,怎么能够怨你呢?还是由我来收拾吧。结果,这个男士和女士就开始争夺抹布,一个说:我来。另一个说:还是我来吧。你看在这一争一抢之中,夫妻那种互相承担、恩爱之情,那种责任感,就表露无疑了。所以这件事,不仅没有让他们吵起来,反而让他们的感情与日俱增。但是,这样的情景,我们感觉到很熟悉吗?我们很多人都不熟悉。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儿子在看电视,他们看得是一个古装片,看到一个男士回来了,刚刚下朝,这个妻子非常的有女德,古代的女子都有女德的教育,她内容体贴到丈夫的辛苦,所以马上迎上来,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放好,把他的衣服脱下来挂好,然后又给他端了一杯热腾腾的茶,递给他说:相公,请喝茶。结果看到这儿的时候,这个孩子终于忍受不了了,他说:妈妈,妈妈,我看他们两个人不像夫妻。这个母亲觉得奇怪了,他们两个明明就是夫妻,为什么你觉得他们不像夫妻呢?正在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了,她拿起电话说了几句就放下了。这个儿子看了之后,又说:妈妈,妈妈,那个电话一定是我爸爸打过来的。这个母亲觉得奇怪了,说:你又没有听到说话的声音,你怎么知道是你爸爸打过来了呢?但这个问题一问出来,突然,她有点开悟了,因为这两件事接连的发生,她突然很反省。为什么儿子看到那种相敬如宾的场面,觉得他们不像夫妻呢?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表演的夫妻不是那个样子的。为什么他一听我打电话,看我说话的神情就知道那个人是他的父亲呢?如果这个电话是她的男领导、男同事、男同学打过来的,拿起电话会怎么样呢?拿起电话声音很温柔,说得很客气,很委婉,聊了半天,天南海北地谈得很开心,最后把电话放下的时候,还有点恋恋不舍,说:跟你说话,真开心,下一次我请你去喝咖啡,拜拜。然后就把电话就撂了,电话撂了,这个脸上还露着笑容,意犹未尽。但是这个电话,如果是他的丈夫打过来的,那个待遇就不同了。为什么?拿起电话来,很不客气,很不耐烦说:这件事,我跟你说几遍了,还不懂,还问。“啪”一下把电话给撂了,所以,他的儿子一看她说话

的表情,就知道打电话的是他可怜的爸爸。那么经过这两件事之后,这个母亲很反省,她说:你看,我们在生活中,都没有表演出夫妻和睦相处得样子给孩子看。那他以后走上婚姻,怎么知道和睦相处呢?这样的情景,一定要改变了。正在她暗下决心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她一看电话显示,是她丈夫的电话,心想: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她深深地做了一下深呼吸,调整的一下自己的语气,缓缓地拿起电话,很温柔很客气地说:喂,您好,请问您找谁?结果她的丈夫一听,“啪”地一下把电话给撂了,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了夫妻相处之道,回去之后,想对对方温柔一点,也要给对方一个缓冲的机会,否则很可能,他走上你的面前,摸摸你的额头说: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所以你看,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情景都是这样的了。

比如,这个茶杯被碰洒了,这个丈夫就不高兴了,甚至破口大骂说:你会不会做事?放一杯水都放得这么靠边,看我把它给碰洒了吧?这个妻子听了这样的指责,她也没有学过女德,也开始河东狮吼,说:明明就是你的错,你不长眼睛,把它碰洒了,怎么能够怨得着我,真是岂有此理!因为这么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吵了起来,就把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不开心的事又兜了一遍。最后吵得不可开交,要到那儿去离婚。到了那里,人家说:你们两个人最初是为了什么吵起来的?他们都忘记了最初吵架的原因了,这就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因为最初“各自责,各相责”的态度不同,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的大,差异非常大,非常不一样。

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否极泰来”,怎么做才能“否极泰来”?大家今天听了我的课,从此以后就否极泰来了,当然我们要按着古圣先贤的教诲去做。

这个“泰卦”和“否卦”都是《易经》上的两个“卦”,这个“泰卦”向的是“坤上乾下”,这个“乾”代表的是天,“坤”代表的是地。这个正确的位置应该是“乾”在上,“坤”在下,但在“泰卦”之间,“乾”和“坤”的位置是颠倒的,是互换的。什么意思?他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反省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各自责,

天清地宁”,结果吉祥安泰。而这个“否卦”恰恰相反,“乾”在“乾”的位置,“坤”在“坤”的位置,他们各居本位,要求对方、指责对方、挑剔对方,说你应该做什么,但是你都没有做到,这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所以,现在小到家庭夫妻之间的冲突,中到企业之间的冲突,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所导致的。

二、处理好夫妻关系要做到夫义妇德

那么,家庭和睦,处理好夫妻关系,还要做到“夫义妇德”,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男女有别”。在一个家庭之间,有两个重要的职责:第一,就是创造经济收入,养家糊口,使家人衣食无忧,这个重要的职责主要由丈夫来承担的。而除此之外,一个家庭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职责,那就是要教育儿女,所以,这个做妻子的一定要有良好的德性,因为她承担着相夫教子的作用。

古人有句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是“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当然是“无后为大”的一种,但是,一家生了七八个儿子,都是“败家子”,都是“啃老族”,不能把良好的家业、家风承传下去,还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这样的儿子与其有,还不如不有。这也是“无后为大”,所以教育子女这项责任无比的重大,必须是由母亲亲自来承担,这就需要做妻子的有良好的德行,这样才能够言传身教,把儿女教导好,也起到相夫教子的作用。

作为母亲,要教育好儿女,才能够把这一个家庭关系变得和睦。教育儿女问题也成了现在很多夫妻非常头疼的一件,那怎么样教育儿女?教育儿女也是要守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德教为先,以身作则”。

我们看中国古人的教育两个字的定义,我们就知道,教育是有先后顺序的。在《礼记》《学记》上说:“教育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很明确。目的是什么?使我们的善良不断地增长,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所以,做人的教育,品德的教育,属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那什么是“育”?在《说文解字》说,把“育”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说:“养子使作善也”,你仅仅把这个儿子养大,那个不叫“育”,

要让他顺着善良的方面发展,这个才叫“育”。

(一)教育的次序

这个告诉我们,教育的次序不能够颠倒,一定是《弟子规》或者《三字经》上所说的:“首孝弟,次见闻”,也就是,先培养孩子的品德,然后才学习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先学做人,然后再学做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次序呢?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从《弟子规》学了对父母、长辈谦恭有礼的态度,却学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结果会怎么样?结果学得越多,就越傲慢,学得越多,就越不把父母、老师、长辈放在眼里。

比如一个孩子她英语学得很好,她的母亲很骄傲,带着她见姥姥,见了姥姥之后,大家就开始夸。“夸”是怎么写?上面是一“大”字,下面是一个“亏”字,看到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夸”?你就夸他吧,你就夸他吧。不恰当地夸奖,你就让他吃大亏了。为什么让他吃大亏了?因为他做得错事,你还夸奖他,那他就不知道到底什么对,什么错了。而你顺着德行去夸奖他,他不会越来越傲慢,如果你顺着人的才能、技艺去夸奖他,他就可能变得越来越傲慢。结果这个母亲见了姥姥就夸:我这个孩子可聪明了,她背了很多的单词,记忆力很好,不信你考考他。姥姥就问了:“那伞怎么说?”小女孩说:“umbrella。”“书怎么说?”“book。”“那书桌怎么说?”“desk。”问了她很多,小女孩都对答如流,确实觉得不错。结果,突然,这个小女孩就反问姥姥:“姥姥,姥姥,地板怎么说?”这个姥姥从来没有学过英语,她自然回答不出来。结果没有想到,这个小女孩就当着很多人的面,怎么样讽刺她的姥姥?她说:“姥姥,姥姥,你可真是个白痴啊!”你看,现在的孩子对父母、长辈、老师没有礼貌,原因何在?就是我们还没有在写《弟子规》,扎下做人品德的根,就让他去学习奥数,学习英语,学习电脑,学习书法,学习唱歌、跳舞、绘画、钢琴、围棋等等,这些都是知识,都是技能,结果他学好了,他的父母老师都不会,结果他就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了,越学越傲慢。所以,教育的次序是不能够颠倒的。

在当代有西方成功学家研究,他说:成就成功、升迁等等原因的85%是我们的态度,而仅仅15%是来自于我们的专业技术。看了这个数字,我们很多人很惊讶,为什么?其实,我们花了90%的时间去获得15%的成功机会,我们花了90%的时间让孩子去学专业技能,但是只花了10%的时间去获得他85%的成功机会。有哪个孩子的家长把孩子的业余时间用来送孩子学习《弟子规》了呢?都是让他去学知识,学技能了。

那么《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也说到:一个人,从众多的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不在于他的专业知识或者技术经验。因为什么?有同样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的人很多,是什么原因使他从优秀的人才成为卓越的人才?而在于他是否具有谦虚、毅力、勇于承认过错等品格,是因为他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很傲慢,他无形中在人生中设置了很多障碍,他的人际关系搞不好,他怎么能够从优秀到卓越?所以,很多人正是因为太优秀,才达不到卓越。因为自己恃才傲物,觉得我有本事,你们都不如我,那么就不能够搞好人际关系,凝聚人心,能够打造一个团队,共同创造一个事业。所以一个孩子从小培养谦恭有礼的态度是至关重要,品格的培养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二)品德培养的次序

而品德的培养中,也是有先后次序的,要从什么品格来培养起?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所以在品德的培养中,要先开启孩子的孝心,这样才能树立一个孩子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而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人人生在世,对自己恩德最大的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了。如果一个人连父母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记在心上,想着去报答,请问,还有谁的恩德值得念念不忘想这去报答呢?所以在《孝经》上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不爱他的父母亲,却爱别的人,这个和德行相背离的;一个人不去尊敬他的父母亲,却尊敬别的人,这也是和德行的要求,和礼的本质向背离的。

为什么是相背离的?比如说,我们逢年过节了,或者我们出差在外,回来的时候带了很多的礼物,那我们首先想到给谁送礼?我们给谁买礼

物的时候最挖空心思,最费心机?我们是给自己的领导送礼,自己的生意合作伙伴送礼最费心机,什么原因?因为领导管着我的升迁,生意合作伙伴给我带来财富,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个父母都已经老了,甚至成为自己的累赘了,就没有必要这么恭敬了。但是,实际上,古告诉我们,这样的人都是没有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的。没有这种处事原则,他不会什么原则都没有,取而代之的就会以利害为取舍,这件事对我有利,我会全力以赴,而这件事有利变成害的时候,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所以古人说:“求忠臣与孝子之门”,因为这个“孝子”他知恩报恩,不会忘恩负义。

在《管仲论相》这个故事中,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管仲得病了,年纪也不小了,躺在病床上,齐怀公来探望他,齐怀公就问:“仲父,您现在生病了,卧病在床,一旦您过世了,请谁做宰相接替您的位置?”管仲很聪明,知道齐怀公心里已经知道有人选了,于是,他就故意问:“主公:您觉得选谁比较合适呢?”

齐怀公就说:“易牙这个人对我很忠心,他怎么表现他的忠心?有一次我们两个在聊天,他问我:天下的山珍海味,有什么东西没有吃过的?我给你做。结果我告诉他:天下的的山珍海味我都尝遍了,只有婴儿的肉我没有吃过。结果过了几天,他回到家里,把自己刚出生几天的儿子给杀了。用他的肉烹饪了一盘菜,来呈献给我。你看他过我胜过了爱自己的儿子,这个人是不是对我够忠心的了?”管仲听了说:“主公,一个人人情所至爱的无过于自己的儿女了,但是易牙这个人居然可以杀子奉君王,为了讨好您,不惜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都给杀了,有背常情。这个人绝对不可以用。”怀公听了以后就说:“易牙不行,竖刁应该可以了,竖刁对我很忠心,他的忠心怎么表现?他为了能够进宫配我玩,随时出入宫廷很方便,于是怎么样?他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太监,目的是随时出入宫里陪伴我,你看他爱我胜过与爱自己的身体,这个人是不是可以任用了?”管仲听了以后就说:“主公,一个人最关心的无非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了,你看一个人一旦身体有病了,就四处求医,不惜重金,一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身体健康了,但是竖刁这个人却可以自残以求

荣,为了求得您的恩宠,不惜残害了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绝对别有所图,这个人可不能用。”

怀公听了以后又说了:“他们两都不行,开方应该可以了,开方对我很忠心,他的忠心怎么表现的?他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但是他来到我们齐国,一住就是15年,因为当时的齐国是一个大国,他在这儿住15年期间,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即使他的父母过世,他都没有赶回去看一看。你看,他对我超过了爱自己的父母,这个人是不是可以相信了呢?”管仲听了听,又说:“主公,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了,但是开方这个人居然可以绝亲以干禄。就是为了求得一个禄位,不惜和自己的父母亲诀别,来到你这个齐国,求得您的恩宠。这个人一定是忘恩负义之人,绝对不可以信任。”但是,管仲过世了,齐怀公后来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结果任用了这几个人,最后,自己死得也很惨。

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增长我们的见闻,我们是为了反省自己,让我们看一看自己是不是易牙,是不是竖刁,是不是开方这样的人?很多人说:怎么可能,老师,我们再残忍,也不能像易牙那样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我们的领导做一盘菜。我们确实没有这样做。

但是,当我们的领导说:你今天有没有时间?不要回家吃晚饭了,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客户,我们一起去应酬一下。我们是什么样的反映?我们是受宠若惊、欢天喜地,跟着领导去应酬了。所以,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流传着一句呼吁,叫:爸爸,回家吃晚饭。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和自己儿女吃晚饭的时间,和儿女共进晚餐的时间都不能保证,又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关心他的成长,关心他的教育,关心他的人格发展。所以很多孩子走到17、18岁的时候,突然做出了很多悖逆的、过分的行为,甚至锒铛入狱了,这个时候,他的父母才悔之晚矣。你看我们赚多少钱能够挽救一个孩子的前程?我们确实没有亲手杀了孩子的生命,但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孩子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人格,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陪领导应酬了,没有时间精力顾及孩子的成长了,我们断送了孩子的慧命。所以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杀子奉君王了?!

我们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竖刁?现在很多做生意的、应酬的场合,气氛都不是很好,首先,是烟雾缭绕,你看这个抽烟的人,不仅自己慢性自杀,反而让周围跟着的人更被动受害。不仅如此,还要喝很多的酒,还喝了白酒喝红酒,喝了红酒喝啤酒,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一身的病,或者是肝上有问题,或者是胃上有问题,都是因为这种过多的吃喝所导致的。那我们明明知道喝酒对自己身体健康有危害,为什么我们还要喝酒?因为我们把这个酒一喝,这个领导和生意合作伙伴很高兴,一拍桌子说:你这个人够哥们意思,这个字我签了,这个合同我同意了。结果我们存款折上的数字又可以增长了。你看,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不惜自己身体健康为代价,去获得财富的增长,到老的时候,得到一身的病,最后又拿着这个钱去买健康。请问,还能买得到,买不到呢?即使能够买得到,我们又何苦?所以你看,我们是不是竖刁自残以求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朋友、同学聚会的时候,可以很虚荣地说:你看我开得车子有多豪华,我家的别墅房子有多大,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我们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开方?很多的同学,从农村考到了高校,一到大学一看,同学都是名门望族,不是有钱的就是有势的,再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家出生在农村,自己的父母是农民,他的父母万里迢迢从农村赶到了学校来探望他,他给同学介绍的时候,不好意思,他说:这是我们邻居家的老伯,不好意思承认这是他的父母。

还有的同学更好了,因为到国外去留学了,结果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回家乡,四年忘了爹和娘。在西方学到了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结果再也没有想到回家,去探望一下养育他成才的父母了。你看,他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培养成才,但是怎么样?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在美国找到的一个好的工作,工资也很高,薪水也很高,再也没有回国,探望他培养他成长的父母,那我们是不是开方绝亲以干禄?很父母亲诀别求得那个很高的俸禄。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就做着这样背德背离的事,还不知不觉,还妄自尊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所以在《大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叫: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有仁德心的人,像李嘉诚等等的慈善家,他赚了很多钱之后,开始回馈社会,做慈善事业,结果用自己的钱财为自己获得了好的身份,好的地位,好的名声,这就叫“以财发身”。而仁者以身发财,没有仁德心的人,他是不惜以自己好的身份、地位,身体健康为代价去换得财富的增长。这是不仁的人,以身发财。

所以,我们要学传统文化,就是要增长自己的智慧,要从“孝”培养起一个人的仁德之心,所以“孝”这个字写得很有味道,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如果有两个,这个观念“孝”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有代沟,那“孝”就没有了。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这上一代和下一代自始至终都是一体的。

所以在《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传统,到春秋祭祀的时候,把全家的人召集在一起,干吗?宣讲祖先的德行,你们家哪朝哪代,出了一个有德行的人,他们有什么的风范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对国家有哪些贡献。我们作为他的后代子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要因为我们的言行给祖先抹黑。所以谨慎地办理丧事,追奠亡故的先人,这个民风自己归于醇厚了。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他的祖先都念念不忘,想着去祭祀,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他不可能一边去祭祀祖先,一边又打爹骂娘,这个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慎终追远”培养起了一个人深厚的知恩报恩、饮用水源的意识。

但是在文革的时候,很多人不明白,祠堂的教育意义,结果把它作为寺厩给破除了,结果是什么?结果现在的孩子做事没有责任心,不仅说不会想到自己的祖宗,就是说,能想到自己的父母就已经不错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我们现在在逐步地恢复清明节等等的传统节日,这个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那么,通过清明节的祭祖,能够唤起人们饮用水源的意识。

古人讲的“孝”内容很广泛,不仅仅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

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很多人说:我这个孩子,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很厉害,从来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他付出了多少,他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都是结果。

有一句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我们很多人已经养了儿,又何尝知道自己的父母恩了?我们对自己的儿女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求必应,但对自己的父母却不理不睬,不闻不问。所以为什么孩子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了?其实原因很简单,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会教,把他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为什么?因为这个“教”是身教胜于言教,比如我们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吃饭,桌子上孩子,有孩子的父母,也有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我们做父母的,把我们夹起的菜,首先放到谁的碗里?我们夹起菜把它放到孩子的碗里,结果,爷爷奶奶一看,也迫不及待夹起菜往孙子的碗里放,这个孩子碗里放了很多的菜,第一反映就是厌食。这些人都逼着我吃饭,真讨厌。而我们从这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观察,这一家谁是核心?孩子是核心。“小公主”、“小皇帝”被我们自然养成了,所以没有谁生来是“小公主”、“小皇帝”,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会教,把他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那么,做儿女的孝敬父母,不仅仅要赡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尊敬父母。

所以在《论语》上记载,孔老夫子的弟子来问:什么是“孝”?孔老夫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对于养狗养马而言,也同样是养,如果仅仅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所以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心,要尊敬父母。

那么养父母之心,除了赡养父母,尊敬父母之外,还要做到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疾病而担忧,也就是,《论语》上所说的,父母为其疾之忧,比如我们小的时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影响了功课,会让父母担忧,这就是不孝。等我们走上了工作岗位,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让父母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一天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也是不孝。因为什么?因为我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没有让父母完全放心,所以,一个真正

的孝子,就是做到了父母仅仅为他的疾病而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为任何其他事情而担忧了。

那么,在《孝经》说除了养父母之心、之身之外,还要养父母之志,“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能够立身行道,甚至后世都能够扬名,让父母感觉到荣誉,这才是把“孝”尽到了极致。“大孝”孝天下的父母,这个是养父母之志,所以他告诉我们,赡养父母、孝敬父母,不一定非得在父母面前端茶倒水,当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为国尽忠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父母所期望的,这就是在成就更高层次的孝。

当然,还要养父母之慧,也就是告诉我们,父母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当他有错误的时候,你要给他委婉地劝戒,但是劝戒的语气一定是《弟子规》上所说的:怡吾色,柔吾声。所以这个“孝”内容很全面。

那么教孩子孝道的方式,在《说文解字》说,对“教”下了一个定义:上所施,下所效。身教胜于言教,上面怎么做的,下面跟着良好地效仿,就是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径了。所以很多家长说:我这个孩子,怎么说都说不听。领导说:这个属下怎么说都说不听。这句话很有味道,说明我们怎么教他们,我们都是在说教,所以,就说不听了。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把这个孝道表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古人也说: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如果你放弃了老年人,不去赡养,不去照顾,不去孝顺,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的了,已经是败相以露。

所以有人用一个大树比喻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这个树的果实是孩子,树的树干是孩子的父母亲,而这个树的树根是孩子的祖父母。意思是说:你希望这个果实长得很健康,硕果累累。请问,应该把水,把养分浇在哪里?应该浇在根上,去孝敬我们的父母。但现在很多人把养分直接放在了果实上,结果这些果实都吸收不了,反而腐败了、腐烂了,这个就是现在儿女教育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所以古人说:言教者讼,身教者从。用言语去教导他,但自己却没

有做到,他就有逆反,有争讼。说:你都做不到,有什么资格说我?如果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弟子规》的要求,你不用去教导孩子,他自然会做到《弟子规》。所以这个《弟子规》,它并不是拿给孩子,让孩子去背,让孩子学的。当然,孩子学也很重要,他是怎么学才能学好的?他的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你记下来都符合《弟子规》,这个孩子是从父母的身上学到了《弟子规》,所以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我们想让孩子孝敬自己,首先要先去给他们做一个孝敬的榜样,让他们去学习。

最后,想请大家看一个《跪羊图》,这个《跪羊图》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遗憾留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弥补,孝顺要及时,孝顺不能等。


相关文章

  • 保险电话约访拒绝处理话术
  • 保险电话约访话术 王先生,您好!请问现在讲话方便吗? 我是XX公司的XX,[XX]先生是您的好朋友,对吗? 朱建先生也是我的好朋友. 情况是这样的:前不久,我刚刚为朱先生做过一项家庭理财计划,他对我的服务非常满意. 在我们交往过程中,朱先生 ...查看


  • 综合理财规划报告书案例模板
  • XXX的家庭理财规划报告书 日期:2015年1月9日 理财师姓名:XX 联系方式:XXXXXXX 工作单位:东方华尔 目录 • • • • • • • • • • • • • • • 第一 ┃ 免责条款 第二 ┃ 模型条件假设 第三 ┃ 客 ...查看


  • 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 寿险的意义和功用:责任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应当肩负的责任,做为一家之主,更是必须照顾一家大小的生活,让他们无忧无虑地享受幸福美满的家庭.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固然没有问题,在不顺利的时候,又有谁可以替我们分担责任呢?身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一家之 ...查看


  • 家庭投保建议书
  • 保险建议书 敬致:李先生 人生路漫漫,有爱人.小孩相伴,有父母朋友相随,有成功的事业可以奋斗.一个美好的人生,也离不开一份高保障的保险计划.我们公司已针对您的保险需求,整理出这份保险建议书,希望您过目. 尊敬的李先生: 您好! 现在您看到的 ...查看


  • 石家庄市公租房申请
  • №:石公租房申字___________号 石家庄市公共保障房 申 请 表 申 请 人: 所 在 区: 家庭类型: 工作单位: 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印制 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承诺 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承诺如下: 一.申请表填写的成员,都是我 ...查看


  • 保险销售话术大全
  • 1. 聪明的人,总是雇佣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2. 万能险:以不变应万变,既坐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又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是长线投资的利器!--它的攻击能力不是很强, 但防卫能力一流--就像雇佣了一个永不疲倦的打工仔,一个钢铁后卫--得冠军的 ...查看


  •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
  • 学校代码 10125 专业代码 110104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中新保障房制度比较研究 学 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 业: 09工程管理 学 ...查看


  • 青少年社会工作 1
  • 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服务 1 .进行社会技巧训练 2 . 加强补救性教育 3 . 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连接,开展家庭层面的辅导 服务 4 .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支持网络 网络成瘾原因: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青少年自身 网络成瘾危害:交往方式错 ...查看


  • 中国经济问题
  • 1. 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和特征?对今天有哪些残余影响,并举例说明?课本 67~~74页,但是我没太明白怎么答,感觉书上有点乱,我跟老师要一下课件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1929年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一样,都是 ...查看


  • 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何红 沈阳工程学院 本文针对沈阳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沈阳市目前保障性住房在发展中存在的主摘 要:要问题. 沈阳市 保障性住房 问题 现状关键词: 一.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