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论文提纲

高高一一化化学学论论文文提提纲纲

高一化学模块I 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 (ClO )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 (mol )= N/N(A)

2. 物质的量n (mol )=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 (mol )=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 (mol )=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 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 (OH )2+O2+2H2O=4Fe(OH )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 )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 )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 (OH )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 (OH )2;④生石灰:CaO ;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 ;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 (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 )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 )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 (OH )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 (OH )3+NaOH=Na[Al(OH )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 )3↓+3N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从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及宇宙航行、卫星等方面大显身手,而且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元素唱主角,而含硅元素的材料制品大都是以二氧化硅为原料。所以,首先介绍硅及其化合物,突出了它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从物质存在和组成多样性的角度来看,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壤、沙子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地壳的95%是硅酸盐矿。所以,介绍硅及其化合物,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从认知规律来看,硅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只有 4价,硅单质比较稳定,硅的化合物知识也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

从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来看,它由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以及硅单质等三部分内容组成。在内容编排上打破常规,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主要存在的两种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介绍二氧化硅的性质,再介绍硅酸、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硅单质。先学习比较熟悉的硅的化合物,再学习单质硅的顺序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接受。

从知识内容的安排上来看,重点、非重点把握准确。主干内容保持一定量,并重彩描绘。例如,二氧化硅的知识突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在“科学视野”中介绍硅氧四面体结构,了解二氧化硅的一些物理性质,然后以图配文的方式介绍了二氧化硅的用途,最后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实,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得出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在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时,既介绍了酸性氧化物的共性,又介绍了SiO2的特性,扩展了学生对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的认识。硅酸盐重点介绍硅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用途。对非重点知识和拓展性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来呈现。例如,简要介绍了硅酸的制取原理和硅胶的用途,应用广泛的硅酸盐产品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一些新型陶瓷以“科学视野”的方式介绍,硅酸盐的组成以“资料卡片”的形式介绍,等等。

总之,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介绍,既体现了元素存在的广泛性又体现了应用的前瞻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也能使学生增强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节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本节教学难点: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建议如下:

1.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联系和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教学时要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碳的亲氧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对于SiO2化学性质的教学,可启发学生根据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列出。然后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O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SiO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等等。

在介绍硅酸时,可以补充这样一个实验: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胶状沉淀的生成,从而加深对H2SiO3的酸性弱于碳酸的认识。

对于硅单质,主要让学生了解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SiO2的结构知识属于拓展性内容,在教学中不作要求。

2. 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非金属元素首先介绍硅元素,硅的化合物普遍存在是原因之一。因此,教学时要多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及教科书中的彩图和插图,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的实物或照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等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例如,可用生活事例来说明SiO2质硬、不溶于水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观察陶瓷和玻璃制品等实物来了解硅酸盐的广泛用途等。

3. 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硅酸盐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硅酸盐时可指出,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然后展示样品,观察水玻璃的黏稠性。同时拿出一块反复充分浸过水玻璃并已干燥的布条,把它放在火焰上,结果布条不能燃烧,从而认识用水玻璃浸泡织物可以防火。最后,对于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建议学生以阅读、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高高一一化化学学论论文文提提纲纲

高一化学模块I 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 (ClO )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 (mol )= N/N(A)

2. 物质的量n (mol )=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 (mol )=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 (mol )=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 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 (OH )2+O2+2H2O=4Fe(OH )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 )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 )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 (OH )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 (OH )2;④生石灰:CaO ;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 ;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 (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 )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 )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 (OH )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 (OH )3+NaOH=Na[Al(OH )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 )3↓+3N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从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及宇宙航行、卫星等方面大显身手,而且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元素唱主角,而含硅元素的材料制品大都是以二氧化硅为原料。所以,首先介绍硅及其化合物,突出了它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从物质存在和组成多样性的角度来看,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壤、沙子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地壳的95%是硅酸盐矿。所以,介绍硅及其化合物,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从认知规律来看,硅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只有 4价,硅单质比较稳定,硅的化合物知识也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

从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来看,它由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以及硅单质等三部分内容组成。在内容编排上打破常规,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主要存在的两种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介绍二氧化硅的性质,再介绍硅酸、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硅单质。先学习比较熟悉的硅的化合物,再学习单质硅的顺序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接受。

从知识内容的安排上来看,重点、非重点把握准确。主干内容保持一定量,并重彩描绘。例如,二氧化硅的知识突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在“科学视野”中介绍硅氧四面体结构,了解二氧化硅的一些物理性质,然后以图配文的方式介绍了二氧化硅的用途,最后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实,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得出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在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时,既介绍了酸性氧化物的共性,又介绍了SiO2的特性,扩展了学生对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的认识。硅酸盐重点介绍硅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用途。对非重点知识和拓展性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来呈现。例如,简要介绍了硅酸的制取原理和硅胶的用途,应用广泛的硅酸盐产品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一些新型陶瓷以“科学视野”的方式介绍,硅酸盐的组成以“资料卡片”的形式介绍,等等。

总之,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介绍,既体现了元素存在的广泛性又体现了应用的前瞻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也能使学生增强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节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本节教学难点: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建议如下:

1.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联系和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教学时要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碳的亲氧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对于SiO2化学性质的教学,可启发学生根据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列出。然后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O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SiO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等等。

在介绍硅酸时,可以补充这样一个实验: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胶状沉淀的生成,从而加深对H2SiO3的酸性弱于碳酸的认识。

对于硅单质,主要让学生了解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SiO2的结构知识属于拓展性内容,在教学中不作要求。

2. 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非金属元素首先介绍硅元素,硅的化合物普遍存在是原因之一。因此,教学时要多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及教科书中的彩图和插图,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的实物或照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等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例如,可用生活事例来说明SiO2质硬、不溶于水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观察陶瓷和玻璃制品等实物来了解硅酸盐的广泛用途等。

3. 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硅酸盐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硅酸盐时可指出,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然后展示样品,观察水玻璃的黏稠性。同时拿出一块反复充分浸过水玻璃并已干燥的布条,把它放在火焰上,结果布条不能燃烧,从而认识用水玻璃浸泡织物可以防火。最后,对于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建议学生以阅读、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相关文章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 厉庄高中高一年级管理细则
  •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需要,规范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开展教学创新,有效实现三融合(教师融合.师生融合.学科融合)和四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快速构建出能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平台,根据学校教学 ...查看


  •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一英语衔接教学探究
  •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一英语衔接教学探究 高一英语组 左文静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 ...查看


  • 高一化学论文
  • 长春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英文摘要 长春师范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高一化学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院系名称 长春师范学院 班 级 08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 解雯静 学号 0811140109 指导教师 肖巍 评阅教师 时 间 2012 ...查看


  • 考试作文提纲编写程序
  • 考试作文提纲编写程序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有的构思需要成年累月呢).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 首 ...查看


  • 怎样指导初中学生写好政治小论文
  • 应 中氧原子个数最 为复杂 ,但左右两边总数 已 的话 ,例如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那就太复杂 " 定配平法 "化 合价升降法 " 假 " 等等 , 于以上 对 经相等 ,这时我们 可以找到原子个数次为 ...查看


  • 高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化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高一化学备课 ...查看


  • 关于论文提纲怎么写
  • 临近毕业了,大家的论文写好了吗,下文是论文提纲怎么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论文提纲怎么写(1) 论文提纲怎么写(1),下面提供范文一篇,供大家参考. 1.题名 1.1题名的要求 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标题,也称篇名或文题,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 ...查看


  •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四_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复习提纲
  • 归纳如下(都在通常条件下进行):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一.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SO 2 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通常为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 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S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