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区集中供热

威海市区集中供热

城市供热涉及千家万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搞好热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对于提高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载体功能,根据威海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把发展供热采暖作为增强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当作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冬季生活的头等大事来部署。威海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始于198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市供热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多次修编调整了《城市热力规划》,连续出台了市区工业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等管理办法,特别是1998年以后,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供热模式、收费模式、补贴模式、价格运行模式,理顺供热管理体制、企业内部改革,全行业积极推动供热工作上档升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区热源厂均为热电联产,蒸汽供热能力达2213T/H,热水供热能力达720MW ,蒸汽管道长度347公里,热水管道长度1007公里,集中供热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居民供热户数14、9万户,其中已实行分户控制的超过13.8万户,分户控制改造率达93%,集中供热普及率达65%。

一、我市供热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市区集中供热现状

目前,市区主要热源厂为威海热电厂、二热电厂(新力热电公司、博通热电公司)、西郊热电厂、华能威海电厂,为直供单位,绿能供热公司购买西郊热电厂的蒸汽, 2006年华能威海电厂也参与了地方供热。

1、热源现状

{1)威海热电厂位于古寨西路158号,生产规模为七炉七机,装炉总容量1105T/H、装机总容量210MW ,担负着中心城区四方路以北地区和高新区的全部范围,负责供热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用汽和居民采暖热负荷,供热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居民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循环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

2、威海市第二热电厂由威海新力热电有限公司和威海博通热电有限公司组成,担负着四方路以南、海埠路以西的供热任务。

(1)新力热电公司位于青岛中路72号,是威海市第二热电厂与香港伟乐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规模为七炉五机,装炉总容量为435t/h, 装机总容量为42kW ,担负二热电厂区域内125多万平方米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循环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

(2)威海博通热电公司位于经区博通路1号,于2007年8月9日被第二热电厂收购52.75%的股份,第二热电厂成为其控股股东。生产规模为四炉三机,总装炉容量355t/h,总装机容量60MW ,担负二热电厂区域内136多万平方米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高温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

(3)威海西郊热电厂位于张村镇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现有4炉4机,装炉容量300t/h,装机容量48MW 。该厂原为旅游度假区内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公司的企业自备电厂,除满足魏桥纺织集团公司的用热外,通过绿能有限供热公司向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生产、生活用汽和冬季居民采暖用汽。

(4)绿能供热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张村镇政府、初村大学城区域内的居民冬季采暖任务。供热方式为购买威海西郊热电厂的蒸汽,通过蒸汽外网向工业用户供应蒸汽,向采暖用户通过汽-水换热站供热。现供热面积90多万平方米。以锅炉房解决初村大学城区域的供热问题。

(5)2006年市政府批复华能电厂通过机组改造参与地方供热,2×300MW 机组供热改造后将形成向外部输送2×60t/h(压力1.6 MPa(a)、温度425℃)和2×345t/h(压力0.79 MPa(a)、

温度327℃)蒸汽产能,循环水供热系统可满足400万m 2采暖供热需要,成为未来市区的主要热源。

2、热负荷现状

(1)采暖热负荷:在现有供热热源及其供热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和地形条件,将城区分为7个供热分区,采暖热负荷(MW )、采暖面积(万平方米)见下表。

供热分区热负荷现状统计表

(2)根据市区现有四个电厂提供的资料,按现有供热分区,目前现状工业热负荷详见下表:

现状工业负荷统计表

(注:一热电蒸汽负荷含汽水换热站的采暖负荷)

(二)我市集中供热的特点

一是我市的集中供热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我市热源厂初建规模都较小,为了加快热源厂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引进资金,千方百计地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为发展成目前规模。

二是按照城市发展需要形成了区域供热网络。随着我市中心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分区的集中供热网络,辐射不同的热负荷中心区,在各自热力规划区域内负责全市企事业单位和民用供热任务,供热主管网经过区域全部纳入集中供热主管网,取代了400多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近2年又将22个供热质量、服务质量相对较差的自备换热站并如入供热大网。

三是重视供热规划和管理。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从1982年起先后5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威海市区《城市热力规划》。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和经济布局的要求,从1986年开始根据规划建设了四个热源厂。2004年以来,随着科技、工业基地等园区的筹建,正

在规划建设张村、羊亭、草庙子、崮山4处热源,形成了覆盖整个市中心区、高新区、经技区、工业园区及周边乡镇的供热格局。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专门班子配合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编制热力专项规划,预计6月份规划定稿,2008年颁布实施。为了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供热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重新修订《威海市供热管理办法》,争取2008年颁布实施。

四是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实现用热商品化和货币化。2004年威海市理顺了供热管理体制,将其管理职能全部移交到新成立的市燃气热力管理处。2005年把市供热公司整体并入威海热电厂,取消了供热中间环节,威海市区除绿能供热公司为转供热单位外,其余供热单位全部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1998年以前,我市一直采用福利供暖模式,1999年出台了《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住宅取暖补贴暂行办法》,变“暗补”为“明补”,实行了用热商品化、货币化;针对近年来煤炭不稳定的因素,2004年建立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对市区生产经营用汽实行浮动价格,以原煤(5500大卡以上)到厂价格每吨400元、每吨热汽(0.7Mpa )价格调整到109元为基础,根据煤炭价格变动情况,每吨原煤到厂价格每增减50元,每吨热汽的价格相应升降9元;对居民热用户按使用面积每平方米加收2元燃料差价,待煤炭价格回落时再取消加收的燃料差价。

五是加强节能环保意识,维护城市环境。威海市厂从1999年开始推广实施循环水供暖工程,第二热电厂(新力热电公司、博通热电公司)随之也进行了部分管网的改造实施了循环水供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形成居民供暖主要模式为循环水供暖,具有山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循环水供暖工程,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同时将集中供热主管网覆盖区域内的小锅炉拆除400余台,全部纳入集中供热主管网。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各热点企业纷纷上马了脱硫设备,二氧化硫排放按规定均达标。

六是稳步推进分户热计量收费改革,实现节能目标。2000年开始推行供热分户计量,对热计量收费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对市区采暖系统实行分户控制改造的意见》、《关于已初步具备安装使用热能加强供暖分户控制改造的意见》、《威海市建设工程室内采暖设计施工管理办法》等文件,目前规定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供热室内采暖系统设计一律采用按户分环,每户入口表箱内安装热计量装置、球形阀、锁闭阀、除污器、热水表等等设施,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对既有建筑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户控制改造。目前威海市中心区完成单户控制改造已超过13.8万户,占供热总户数的93%。威海市被列为热计量改革试点城市后,成立了供热计量改革领导小组,市领导亲自挂帅,各有关单位派员组成,并通过公开招投标,实行热计量设施市场准入,规范热计量市场秩序,为下一步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实现节能目标奠定了基础。

七是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威海博通热电有限公司高温水供热工程采用进口芬兰LPM 公司的换热机组,以质调节为主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200余个二级水-水换热站,全部实行无人值守,具有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安装简便、换热效率高、运行稳定、自动控制等优点。威海热电厂采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全自动微机监控系统,对所属的30余座二级水-水换热站全部联网进行微机监控,30余座二级站实行无人值守,通过总站监控。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热力规划相对滞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急剧增加, 2001年修订的《城市热力规划》显得相对滞后,造成城市道路拉锁似的重复破挖施工,不仅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给居民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

(二)城市供热管理有待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市供热已发展多年,国家、省一直缺乏统一的供热管理标准, 2007年山东省颁布了第一部《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规范了供热行业的行为,但因供热行业的特殊性,每个省市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在省《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适合我市供热管理的文件。1998年我市颁布了《威

海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在没有上级部门文件指导下制定的管理办法已过去十年,已无法适应供热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供热单位短期行为严重,缺乏有力的行业监管。

(三)部分供热设施年久失修。原有旧管网设施陈旧,保温效果差,管网跑冒滴漏的现象严重,造成浪费,并严重影响供热效果。

(四)分户热计量收费改革进展缓慢,影响节能降耗的效果。分户计量推广工作受热计量表价格、质量、热水水质、热价等因素等影响,进展较慢,节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目前收费方式仍以按面积收费为主,这种收费制度不能激励用户的节能意识,没有真正体现“谁交费、谁享受,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原则,用热多少与热用户在经济利益上无关,热用户对热量耗漠不关心,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相对难度较大。

(五)热源不能满足市区供热需求,现有部分热源置配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机组参数低,容量小,热效率低,已明显不能满足现有供热需求;热力管网分区分片管理,不能形成统一热网事故状态下的相互补充,同时影响了热电厂充分发挥热电联产的节能作用,浪费了能源。

(六) 未来燃料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而节能意识却未深入人心。集中供热系统末端无计量和调节手段,统一按照供热面积收费,节能多少用户并不关心,当室内过热时,用户开窗散热而不能控制暖气温度,办公室、教室夜间和假期照常供热,住宅有人无人也照常供热,造成能源浪费。

(七)供热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威海市供热设施建设费由市财政收取和拨付,因财政部门不了解供热工程的具体情况,很难掌握资金拨付的额度,而燃气热力处又无法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对供热单位进行有效监管,造成资金管理和供热工程建设管理脱节。

(八)供热价格的双轨制使供热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近年来,煤炭、水、钢材等原材料涨价,2007年热电企业上网电价不同程度的开始下调,导致供热成本大幅度增加,将来上网电价都将调至全省统一标杆电价,亏损将更为严重。热电企业第一次出现了多发电多亏损的怪圈,打破了多年来“以电养热”的局面。供热价格的双轨制使热电企业独自承担着各种价格增长因素,在政策的夹缝中,出现了全行业政策性亏损,经营困难,无力采用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形成恶性循环,加之节能减排任务日益加重,环保投入不断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中供热事业发展。

三、实现十一五末热力规划目标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工业供热和城市居民采暖的支柱行业,也是推进节能环保的一支最重要的生力军。随着威海市经总供热快速发展,不足之处也慢慢暴露出来,在十一五末,要遵循《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按照《威海市热力专项规划》,分布实施、调整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实现热力专项规划中远期目标奠定基础。

(一)十一五末热力规划目标

2010年供热分区规划统计表(测算)

(二)统一规划,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2008年争取颁布实施《威海市热力专项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热源、热网,统筹安排,分期实施,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应当依据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同时设计和敷设供热管网或预留供热管道位置,严格控制分散建设,重复施工。新开发的各类住宅、商贸楼必须符合城市集中供热规划,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方案须经供热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方可办理其他规划建设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小锅炉房建设,主管网敷设区域,必须接入主管网,没有主管网敷设的区域,要建设燃气、燃油等清洁能源锅炉房,充分利用地热、太阳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热。

(二)积极推进供热管理体制改革,构筑供热管理新格局。成立由市主要领导负责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机构,在《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指导下,2008年力争颁布实施修订后的《威海市供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责、权、利关系,签定供求双方合同书,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严肃供热经营许可制度,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行业监管,把集中供热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三) 充分利用现有热源,合理配置热源。

充分利用现有热源,以节能减排为主线,整合热源配置,

节约热源用地,提高了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缓解用热需要,减少大气污染。一是威海热电厂调整现有热源,拆除3×75MW 机组,在原址建设一台420MW 机组。即二是在二热电厂(新力热电公司、博通热电公司)供热区域内进行整合。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威海市即将完成的《热力专项规划》,新力公司5×35T/H链条炉关停已成定局,同时博通现有热源已不能满足目前供热需求。华能威海电厂2×300MW 机组改造后将成为经技区及崮山大部分区域的主要热源。2008年华能威海电厂一期一台300MW 机组改造后,将形成向外部输送60t/h(压力1.6 MPa(a)、温度425℃)和345t/h(压力0.79 MPa(a)、温度327℃)蒸汽产能,循环水供热系统可满足200万m 2采暖供热需要,将华能威海电厂高温水与博通热电公司、新力热电供热公司供热管网对接,整合后可满足新力公司5×35T/H炉关停后的用热需求,缓解博通热电公司热源紧张的局面。华能电厂二期供热改造工程视热负荷需要而定,

2×300MW 机组全部改造后,其产能可成为未来经济区及近期崮山工业园区的主要热源。未来根据崮山工业园区发展的用热需要,在华能威海电厂蒸汽达不到的区域,通过科学论证,选定节能高效环保热源。同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对未来热负荷的测算,着手考察计划新建热源厂地址以及调研解决临时热源工作,既要考虑急需的现状负荷,又要适当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但必须秉承“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大型区域锅炉房供热为辅,其他供热方式为补充的供热格局”的原则。

(四)系统节能与热计量节能相结合,形成节能减排社

会合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热节能知识,提高公众节能意识,使热节能观念深入人心,组织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供热单位进行热计量改革、技术等培训工作,为供热计量的实施培养、锻炼队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期以新建、扩建建筑及公用建筑为主,既有目能用建筑为辅,新旧建筑并进,节能环保并重为原则,大力推进热计量节能,完成暂行热计量配套政策及兼顾供用热双方利益的配套热价。首先从政府机

关和学校开始推广热计量取费,2008年计划完成政府机关及学校50%的建筑节能改造,2009年全部完成;其它公共建筑2008年完成25%建筑节能改造,2010年完成全部的公共建筑改造;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2008年居民实施供热计量面积不低于100万平方米,2009年不低于300万平方米,2010年不低于500万平方米。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必须严格按照《威海市建设工程室内采暖设计施工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及温控装置,否则将不予进行竣工验收。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浪费、搭车蹭热等问题,使“用热交费、节能降耗”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理顺供热设施建设费拨付渠道,加快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由市财政收取的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应拨付市燃气热力管理处专用帐号,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接受审计和财政部门监督。由供热主管部门根据供热工程进度、质量等情况统筹使用、合理安排,这样可以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力度,保证专款专用,加快城市供热设施更新改造进程。

(六)建议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推动供热事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一是建议国家继续出台供热企业采暖费免征增值税、供热企业生产用房免征房产税、生产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二是建议根据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及根据供热成本测算,提高热力价格;二是建议政府考虑热力行业实行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对生产经营用汽实行浮动价格,减轻热力行业亏损局面。

(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节约挖潜,以规模效益求得企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使供热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供热企业亏损。针对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利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充分地利用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杜绝浪费,狠抓节能技术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开展系统节能,继续走规模发展的思路,在经济运行范围内尽可能地利用循环水系统进行冬季采暖,在规模效益中求得发展。

四、以稳健的步伐,迈向2015年热力规划目标

(一)2010年供热分区规划统计表(测算)

(二)依据城市定位,合理布局热源建设。威海市发展总目标是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是生态化宜居城市,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兼顾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

环境保护并举,未来热源厂的建设应尊重历史,充分利用现有热源,提高热源综合效率,合理分布新的热源,力求经济合理,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减少占地、综合利用、降低造价的目的,因此羊亭热源厂、初村热源厂、草庙子热源厂、桥头热源厂站等热源的布局要综合考虑,要遵循《威海市成城市总体规划》,根据科学的热负荷测算,优先采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在经济范围内优先推广循环水供热,增加调峰锅炉房,必须符合国家对于蒸汽及热水规范的经济半径,采用经济方式运行。

(三)充分利用现有热源和管网,提高供热效率。热电联产既可以满足发展集中供热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本地区电力负荷发展需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所不能替代的。充分利用原有热电联产热源和热网,进行挖潜改造、扩建和调并。循环水供热方式可以提高热电厂总热效率和热电比,具有节能高效的产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经济合理的区域内继续推广循环水供热方式。随着供热规模的扩大,热源数量的增加,在达到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应考虑热源联网运行的可能性, 多热源联网运行可以优化生产和运行方式,增加热网运行的灵活性、互补性,提高系统的经济和可靠性,同时也是降低供热成本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华能威海电厂具有的规模优势,将成为未来威海市区主要热源, 有利于减少用地、节省投资及能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

(四)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广热计量计费。随着

热计量计费的广泛宣传和全面推广,加快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使用热节能深入人心。

(五)引导培育供热市场,加强供热行业监管,促进供热有序发展。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的综合效益。坚持以热定电发展热电联产,以热电厂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充分利用地热、太阳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热,热电厂要安装先进的脱硫装置和消烟除尘设备,减少空气污染。同时严格依照《威海市热力专项规划》布局热源和热网,严格按照《威海市供热管理办法》对供热行业加强监管,为威海市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做好节能环保基础工作。

威海市区集中供热

城市供热涉及千家万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搞好热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对于提高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载体功能,根据威海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把发展供热采暖作为增强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当作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冬季生活的头等大事来部署。威海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始于198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市供热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多次修编调整了《城市热力规划》,连续出台了市区工业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等管理办法,特别是1998年以后,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供热模式、收费模式、补贴模式、价格运行模式,理顺供热管理体制、企业内部改革,全行业积极推动供热工作上档升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区热源厂均为热电联产,蒸汽供热能力达2213T/H,热水供热能力达720MW ,蒸汽管道长度347公里,热水管道长度1007公里,集中供热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居民供热户数14、9万户,其中已实行分户控制的超过13.8万户,分户控制改造率达93%,集中供热普及率达65%。

一、我市供热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市区集中供热现状

目前,市区主要热源厂为威海热电厂、二热电厂(新力热电公司、博通热电公司)、西郊热电厂、华能威海电厂,为直供单位,绿能供热公司购买西郊热电厂的蒸汽, 2006年华能威海电厂也参与了地方供热。

1、热源现状

{1)威海热电厂位于古寨西路158号,生产规模为七炉七机,装炉总容量1105T/H、装机总容量210MW ,担负着中心城区四方路以北地区和高新区的全部范围,负责供热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用汽和居民采暖热负荷,供热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居民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循环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

2、威海市第二热电厂由威海新力热电有限公司和威海博通热电有限公司组成,担负着四方路以南、海埠路以西的供热任务。

(1)新力热电公司位于青岛中路72号,是威海市第二热电厂与香港伟乐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规模为七炉五机,装炉总容量为435t/h, 装机总容量为42kW ,担负二热电厂区域内125多万平方米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循环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

(2)威海博通热电公司位于经区博通路1号,于2007年8月9日被第二热电厂收购52.75%的股份,第二热电厂成为其控股股东。生产规模为四炉三机,总装炉容量355t/h,总装机容量60MW ,担负二热电厂区域内136多万平方米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高温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

(3)威海西郊热电厂位于张村镇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现有4炉4机,装炉容量300t/h,装机容量48MW 。该厂原为旅游度假区内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公司的企业自备电厂,除满足魏桥纺织集团公司的用热外,通过绿能有限供热公司向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生产、生活用汽和冬季居民采暖用汽。

(4)绿能供热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张村镇政府、初村大学城区域内的居民冬季采暖任务。供热方式为购买威海西郊热电厂的蒸汽,通过蒸汽外网向工业用户供应蒸汽,向采暖用户通过汽-水换热站供热。现供热面积90多万平方米。以锅炉房解决初村大学城区域的供热问题。

(5)2006年市政府批复华能电厂通过机组改造参与地方供热,2×300MW 机组供热改造后将形成向外部输送2×60t/h(压力1.6 MPa(a)、温度425℃)和2×345t/h(压力0.79 MPa(a)、

温度327℃)蒸汽产能,循环水供热系统可满足400万m 2采暖供热需要,成为未来市区的主要热源。

2、热负荷现状

(1)采暖热负荷:在现有供热热源及其供热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和地形条件,将城区分为7个供热分区,采暖热负荷(MW )、采暖面积(万平方米)见下表。

供热分区热负荷现状统计表

(2)根据市区现有四个电厂提供的资料,按现有供热分区,目前现状工业热负荷详见下表:

现状工业负荷统计表

(注:一热电蒸汽负荷含汽水换热站的采暖负荷)

(二)我市集中供热的特点

一是我市的集中供热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我市热源厂初建规模都较小,为了加快热源厂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引进资金,千方百计地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为发展成目前规模。

二是按照城市发展需要形成了区域供热网络。随着我市中心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分区的集中供热网络,辐射不同的热负荷中心区,在各自热力规划区域内负责全市企事业单位和民用供热任务,供热主管网经过区域全部纳入集中供热主管网,取代了400多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近2年又将22个供热质量、服务质量相对较差的自备换热站并如入供热大网。

三是重视供热规划和管理。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从1982年起先后5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威海市区《城市热力规划》。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和经济布局的要求,从1986年开始根据规划建设了四个热源厂。2004年以来,随着科技、工业基地等园区的筹建,正

在规划建设张村、羊亭、草庙子、崮山4处热源,形成了覆盖整个市中心区、高新区、经技区、工业园区及周边乡镇的供热格局。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专门班子配合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编制热力专项规划,预计6月份规划定稿,2008年颁布实施。为了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供热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重新修订《威海市供热管理办法》,争取2008年颁布实施。

四是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实现用热商品化和货币化。2004年威海市理顺了供热管理体制,将其管理职能全部移交到新成立的市燃气热力管理处。2005年把市供热公司整体并入威海热电厂,取消了供热中间环节,威海市区除绿能供热公司为转供热单位外,其余供热单位全部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1998年以前,我市一直采用福利供暖模式,1999年出台了《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住宅取暖补贴暂行办法》,变“暗补”为“明补”,实行了用热商品化、货币化;针对近年来煤炭不稳定的因素,2004年建立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对市区生产经营用汽实行浮动价格,以原煤(5500大卡以上)到厂价格每吨400元、每吨热汽(0.7Mpa )价格调整到109元为基础,根据煤炭价格变动情况,每吨原煤到厂价格每增减50元,每吨热汽的价格相应升降9元;对居民热用户按使用面积每平方米加收2元燃料差价,待煤炭价格回落时再取消加收的燃料差价。

五是加强节能环保意识,维护城市环境。威海市厂从1999年开始推广实施循环水供暖工程,第二热电厂(新力热电公司、博通热电公司)随之也进行了部分管网的改造实施了循环水供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形成居民供暖主要模式为循环水供暖,具有山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循环水供暖工程,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同时将集中供热主管网覆盖区域内的小锅炉拆除400余台,全部纳入集中供热主管网。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各热点企业纷纷上马了脱硫设备,二氧化硫排放按规定均达标。

六是稳步推进分户热计量收费改革,实现节能目标。2000年开始推行供热分户计量,对热计量收费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对市区采暖系统实行分户控制改造的意见》、《关于已初步具备安装使用热能加强供暖分户控制改造的意见》、《威海市建设工程室内采暖设计施工管理办法》等文件,目前规定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供热室内采暖系统设计一律采用按户分环,每户入口表箱内安装热计量装置、球形阀、锁闭阀、除污器、热水表等等设施,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对既有建筑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户控制改造。目前威海市中心区完成单户控制改造已超过13.8万户,占供热总户数的93%。威海市被列为热计量改革试点城市后,成立了供热计量改革领导小组,市领导亲自挂帅,各有关单位派员组成,并通过公开招投标,实行热计量设施市场准入,规范热计量市场秩序,为下一步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实现节能目标奠定了基础。

七是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威海博通热电有限公司高温水供热工程采用进口芬兰LPM 公司的换热机组,以质调节为主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200余个二级水-水换热站,全部实行无人值守,具有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安装简便、换热效率高、运行稳定、自动控制等优点。威海热电厂采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全自动微机监控系统,对所属的30余座二级水-水换热站全部联网进行微机监控,30余座二级站实行无人值守,通过总站监控。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热力规划相对滞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急剧增加, 2001年修订的《城市热力规划》显得相对滞后,造成城市道路拉锁似的重复破挖施工,不仅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给居民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

(二)城市供热管理有待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市供热已发展多年,国家、省一直缺乏统一的供热管理标准, 2007年山东省颁布了第一部《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规范了供热行业的行为,但因供热行业的特殊性,每个省市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在省《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适合我市供热管理的文件。1998年我市颁布了《威

海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在没有上级部门文件指导下制定的管理办法已过去十年,已无法适应供热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供热单位短期行为严重,缺乏有力的行业监管。

(三)部分供热设施年久失修。原有旧管网设施陈旧,保温效果差,管网跑冒滴漏的现象严重,造成浪费,并严重影响供热效果。

(四)分户热计量收费改革进展缓慢,影响节能降耗的效果。分户计量推广工作受热计量表价格、质量、热水水质、热价等因素等影响,进展较慢,节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目前收费方式仍以按面积收费为主,这种收费制度不能激励用户的节能意识,没有真正体现“谁交费、谁享受,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原则,用热多少与热用户在经济利益上无关,热用户对热量耗漠不关心,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相对难度较大。

(五)热源不能满足市区供热需求,现有部分热源置配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机组参数低,容量小,热效率低,已明显不能满足现有供热需求;热力管网分区分片管理,不能形成统一热网事故状态下的相互补充,同时影响了热电厂充分发挥热电联产的节能作用,浪费了能源。

(六) 未来燃料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而节能意识却未深入人心。集中供热系统末端无计量和调节手段,统一按照供热面积收费,节能多少用户并不关心,当室内过热时,用户开窗散热而不能控制暖气温度,办公室、教室夜间和假期照常供热,住宅有人无人也照常供热,造成能源浪费。

(七)供热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威海市供热设施建设费由市财政收取和拨付,因财政部门不了解供热工程的具体情况,很难掌握资金拨付的额度,而燃气热力处又无法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对供热单位进行有效监管,造成资金管理和供热工程建设管理脱节。

(八)供热价格的双轨制使供热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近年来,煤炭、水、钢材等原材料涨价,2007年热电企业上网电价不同程度的开始下调,导致供热成本大幅度增加,将来上网电价都将调至全省统一标杆电价,亏损将更为严重。热电企业第一次出现了多发电多亏损的怪圈,打破了多年来“以电养热”的局面。供热价格的双轨制使热电企业独自承担着各种价格增长因素,在政策的夹缝中,出现了全行业政策性亏损,经营困难,无力采用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形成恶性循环,加之节能减排任务日益加重,环保投入不断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中供热事业发展。

三、实现十一五末热力规划目标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工业供热和城市居民采暖的支柱行业,也是推进节能环保的一支最重要的生力军。随着威海市经总供热快速发展,不足之处也慢慢暴露出来,在十一五末,要遵循《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按照《威海市热力专项规划》,分布实施、调整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实现热力专项规划中远期目标奠定基础。

(一)十一五末热力规划目标

2010年供热分区规划统计表(测算)

(二)统一规划,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2008年争取颁布实施《威海市热力专项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热源、热网,统筹安排,分期实施,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应当依据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同时设计和敷设供热管网或预留供热管道位置,严格控制分散建设,重复施工。新开发的各类住宅、商贸楼必须符合城市集中供热规划,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方案须经供热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方可办理其他规划建设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小锅炉房建设,主管网敷设区域,必须接入主管网,没有主管网敷设的区域,要建设燃气、燃油等清洁能源锅炉房,充分利用地热、太阳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热。

(二)积极推进供热管理体制改革,构筑供热管理新格局。成立由市主要领导负责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机构,在《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指导下,2008年力争颁布实施修订后的《威海市供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责、权、利关系,签定供求双方合同书,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严肃供热经营许可制度,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行业监管,把集中供热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三) 充分利用现有热源,合理配置热源。

充分利用现有热源,以节能减排为主线,整合热源配置,

节约热源用地,提高了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缓解用热需要,减少大气污染。一是威海热电厂调整现有热源,拆除3×75MW 机组,在原址建设一台420MW 机组。即二是在二热电厂(新力热电公司、博通热电公司)供热区域内进行整合。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威海市即将完成的《热力专项规划》,新力公司5×35T/H链条炉关停已成定局,同时博通现有热源已不能满足目前供热需求。华能威海电厂2×300MW 机组改造后将成为经技区及崮山大部分区域的主要热源。2008年华能威海电厂一期一台300MW 机组改造后,将形成向外部输送60t/h(压力1.6 MPa(a)、温度425℃)和345t/h(压力0.79 MPa(a)、温度327℃)蒸汽产能,循环水供热系统可满足200万m 2采暖供热需要,将华能威海电厂高温水与博通热电公司、新力热电供热公司供热管网对接,整合后可满足新力公司5×35T/H炉关停后的用热需求,缓解博通热电公司热源紧张的局面。华能电厂二期供热改造工程视热负荷需要而定,

2×300MW 机组全部改造后,其产能可成为未来经济区及近期崮山工业园区的主要热源。未来根据崮山工业园区发展的用热需要,在华能威海电厂蒸汽达不到的区域,通过科学论证,选定节能高效环保热源。同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对未来热负荷的测算,着手考察计划新建热源厂地址以及调研解决临时热源工作,既要考虑急需的现状负荷,又要适当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但必须秉承“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大型区域锅炉房供热为辅,其他供热方式为补充的供热格局”的原则。

(四)系统节能与热计量节能相结合,形成节能减排社

会合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热节能知识,提高公众节能意识,使热节能观念深入人心,组织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供热单位进行热计量改革、技术等培训工作,为供热计量的实施培养、锻炼队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期以新建、扩建建筑及公用建筑为主,既有目能用建筑为辅,新旧建筑并进,节能环保并重为原则,大力推进热计量节能,完成暂行热计量配套政策及兼顾供用热双方利益的配套热价。首先从政府机

关和学校开始推广热计量取费,2008年计划完成政府机关及学校50%的建筑节能改造,2009年全部完成;其它公共建筑2008年完成25%建筑节能改造,2010年完成全部的公共建筑改造;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2008年居民实施供热计量面积不低于100万平方米,2009年不低于300万平方米,2010年不低于500万平方米。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必须严格按照《威海市建设工程室内采暖设计施工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及温控装置,否则将不予进行竣工验收。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浪费、搭车蹭热等问题,使“用热交费、节能降耗”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理顺供热设施建设费拨付渠道,加快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由市财政收取的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应拨付市燃气热力管理处专用帐号,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接受审计和财政部门监督。由供热主管部门根据供热工程进度、质量等情况统筹使用、合理安排,这样可以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力度,保证专款专用,加快城市供热设施更新改造进程。

(六)建议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推动供热事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一是建议国家继续出台供热企业采暖费免征增值税、供热企业生产用房免征房产税、生产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二是建议根据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及根据供热成本测算,提高热力价格;二是建议政府考虑热力行业实行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对生产经营用汽实行浮动价格,减轻热力行业亏损局面。

(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节约挖潜,以规模效益求得企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使供热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供热企业亏损。针对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利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充分地利用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杜绝浪费,狠抓节能技术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开展系统节能,继续走规模发展的思路,在经济运行范围内尽可能地利用循环水系统进行冬季采暖,在规模效益中求得发展。

四、以稳健的步伐,迈向2015年热力规划目标

(一)2010年供热分区规划统计表(测算)

(二)依据城市定位,合理布局热源建设。威海市发展总目标是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是生态化宜居城市,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兼顾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

环境保护并举,未来热源厂的建设应尊重历史,充分利用现有热源,提高热源综合效率,合理分布新的热源,力求经济合理,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减少占地、综合利用、降低造价的目的,因此羊亭热源厂、初村热源厂、草庙子热源厂、桥头热源厂站等热源的布局要综合考虑,要遵循《威海市成城市总体规划》,根据科学的热负荷测算,优先采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在经济范围内优先推广循环水供热,增加调峰锅炉房,必须符合国家对于蒸汽及热水规范的经济半径,采用经济方式运行。

(三)充分利用现有热源和管网,提高供热效率。热电联产既可以满足发展集中供热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本地区电力负荷发展需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所不能替代的。充分利用原有热电联产热源和热网,进行挖潜改造、扩建和调并。循环水供热方式可以提高热电厂总热效率和热电比,具有节能高效的产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经济合理的区域内继续推广循环水供热方式。随着供热规模的扩大,热源数量的增加,在达到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应考虑热源联网运行的可能性, 多热源联网运行可以优化生产和运行方式,增加热网运行的灵活性、互补性,提高系统的经济和可靠性,同时也是降低供热成本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华能威海电厂具有的规模优势,将成为未来威海市区主要热源, 有利于减少用地、节省投资及能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

(四)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广热计量计费。随着

热计量计费的广泛宣传和全面推广,加快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使用热节能深入人心。

(五)引导培育供热市场,加强供热行业监管,促进供热有序发展。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的综合效益。坚持以热定电发展热电联产,以热电厂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充分利用地热、太阳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热,热电厂要安装先进的脱硫装置和消烟除尘设备,减少空气污染。同时严格依照《威海市热力专项规划》布局热源和热网,严格按照《威海市供热管理办法》对供热行业加强监管,为威海市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做好节能环保基础工作。


相关文章

  • 威海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1年1月19日在威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威海市市长 孙述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政 ...查看


  • 威海市十一五污水规划
  • 威海市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十一五"建设规划 目录 一.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编制范围 二.现状分析 2.1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概况 2.2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3城市供排 ...查看


  • 中国最新十五大城市圈的划分及实力分析
  • ⑴北京城市圈:主体线(北京→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秦皇岛):辐射带动(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沧州) --北京城市圈又称为京津唐城市圈-- 港口:天津(塘沽港).唐山(京唐港).秦皇岛港.沧州(黄骅港) 市区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北 ...查看


  •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
  •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作者:俞孔坚 奚雪松 王思思 发表:<城市规划>2008(03):87-92 [评论]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城市的景观与风貌 ...查看


  • 济南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 1
  • 济南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适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区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 ...查看


  • 山东考察报告 (7000字)
  • 赴山东学习考察报告 曾树 11月初, 我参加了由局里组织的到山东的学习.培训, 先后到了山东济南.泰安.潍坊.蓬莱.曲阜.威海.青岛等地,通过这次学习, 感受到了山东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孔子文化,见识了山东农业产业化和设 ...查看


  • 山东省最东边的一个城市,名字起得非常"霸气"!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省一个历史文化大省,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主要存在齐国和鲁国这两个大国,所以山东也被称为"齐鲁大地".如今,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名,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 ...查看


  • 2011年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榜分析
  • 2011年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榜分析 [编者按]从票选结果来看,过半入选城市为地理位置优越.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如厦门.台中.威海.大连.泉州.青岛.而作为20个候选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却获得的投票寥寥,分别只有1433.1863 ...查看


  •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 国务院关于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 国函[2004]11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审批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请示>(鲁政发[2002]8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以下简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