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白居易第八章古文运动

第七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772-864)

元稹(779-831)

概说一: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看似背道而驰,但实质上是殊途同归的创新。

概说二: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社会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但对诗歌的审美功能重视不够。

概说三: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即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艺术上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所谓新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故名。“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郭茂倩《乐府诗集》)继承和发扬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影响深远。

其源有二:1、“诗三百”中的“风”诗传统;

2、安史之乱以来杜甫、顾况、张籍、王建等人的写实诗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官至翰林学士、太子少傅等。有《白氏长庆集》。

●十七八岁时曾以《赋得原上草离别》受到顾况褒奖。

●799年进士及第(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800年与元稹同时授职,为秘书省校书郎,二人友情由此开始。

●806年研究时事,作《策林》七十五篇,显露自己的政治才华。

●806年4月,任周至县令,为新乐府诗创作源泉。作《长恨歌》。

●807年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810年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815年武元衡被刺,因上书急谏贬江州司马。819年任忠州刺史。

●820年穆宗即位,请求外任,为杭州刺史。825年为苏州刺史。

●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居洛阳龙门,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秦中吟序》:“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但悲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

1、诗歌应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并真实地反映社

会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他提出了诗歌要有“补

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诗歌对现

实的“美刺”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

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

实性和通俗化。

一、关于讽喻诗

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这些作品多反映了民生疾苦,讽刺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这些诗多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主题明确而集中,多一篇咏一事。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善于运用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及对比的手法,大多是直叙其事,体现了通俗质朴的诗风。

二、讽喻诗的基本内容

1、反映民生疾苦和阶级剥削。

《观刈麦》《杜陵叟》《卖炭翁》

2、攻击贵族贪赃和奢侈淫靡。

《轻肥》《红线毯》

3、反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新丰折臂翁》

4、反映下层妇女的悲惨生活。

《上阳白发人》《母别子》《井底引银瓶》

5、指责社会生活的歪风陋习。《海漫漫》

红线毯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⑸;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新丰折臂翁

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 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 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 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 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

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海漫漫

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云涛烟海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山上多生不死药, 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 方士年年采药去; 蓬莱今古但闻名, 烟水茫茫无觅处; 海漫漫, 风浩浩, 眼穿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 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诳诞, 上元太一虚祈祷。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 毕竟悲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 不言药, 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三、感伤诗

此类诗是感于一时一事而作,《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品,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两诗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为线索并穿插着抒情。两诗情节曲折,叙事详尽,描写细腻,语言精美流利,音韵和谐,婉转动人,善于渲染气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长恨歌》讲析。

2、背诵《长恨歌》。

3、分析《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叙事层次清晰:情节起伏、结构谨严、虚实相生;

●事景情相交融:

●语言优美音节和谐:

●对仗工整:

四、闲适诗与杂律诗

这两类诗数量最多,或是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或是写景抒情、赠答唱和之作。其中有些写景抒情的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主题鲜明

二、语言通俗

三、叙述生动

四、议论激越

中唐诗歌总结

两个诗歌流派

五大贬谪诗人

现实主义题材

引领诗歌创新

第八章 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

一、经世致用的儒学追求

引导了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潮;

二、渴望中兴的改革重任

诱发了文学服务政治的追求;

三、不断涌动的文学变迁

助推了文体文风改革的步伐。

关于古文运动:

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文风改革运动。首先由唐代的韩柳发起,宋代欧苏等人继之。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质朴刚健的散文。韩愈认为应摒弃六朝以来绮丽柔靡骈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它的实质是打着复古的旗帜搞新的文章革新。领袖是韩柳,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这场成功的文学改革运动影响深远。

第一节 韩愈

一、颠沛流离的青少年生活(19岁以前)

三岁丧父,兄韩会嫂郑氏抚养其成人。

二、应举求官的青壮年时代(19-32岁)

786年开始应试,792年中举。“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十年辛苦不寻常,依旧白丁出昭阳。”

入彭州董晋幕,入徐州张建封幕。

三、沉浮不定的官宦生涯(33-51岁)

801年韩愈出任国子监四门博士。802年为监察御史,贬连州。

805年德宗死,顺宗即位,韩愈回京任国子监祭酒。

814年参与平定吴元济叛乱,作《平淮西碑》。

四、忽荣忽枯的晚年遭际(51-57岁)

819年因《论佛骨表》贬潮州。821年宪宗遇害,任国子祭酒。历任兵部侍郎郎。谥“文”。

一、文以载道,文道兼顾。

“君子之儒,学而为道,言儿为经,行而为教。”《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

“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二、为文树立,贵在创新。

“师其一二不是其辞”“不自树立„亦必五后世之传也。”《答刘正夫书》

三、为文养气,气盛言宜。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答李翊书》

“ 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四、不平则鸣,快意宣泄。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送孟东野序》

五、文从字顺,新鲜质朴。

“文从字顺各识职”,“不以雕琢为工”,“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一、议论文

1、政治论文:《论佛骨表》《伦天旱人饥状》等;

2、哲学论文:五“原”:道、毁、性、人、鬼等;

3、文艺论文:《答李翊书》《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 等

4、杂文笔记:《杂说四篇》(龙医貌马)《师说》《进学解》《读荀子》

二、记叙文

主要包括传记、行状、碑铭、墓志铭等。

《张中丞传后叙》《平淮西碑》《柳子厚墓志铭》等

三、抒情文

主要包括赠人的序文、赠言、哀辞、祭文等

《送董邵南序》、《祭柳子厚文》《祭十二郎文》等。

一、杂文:《原毁》

1、内容方面的三个层次:

●正面阐述:以古之君子的言行阐明了“君子”的内涵。

●反面比照:以今人之所做所为与古之君子做反向关照。

●挖掘根源:揭示今之君子宽律己严律人的根源与危害。

2、艺术方面的三个特点

●鲜明的形象寓于对比和议论中。

●严谨的结构与严肃而恳切行文。

●生动的语言在整饰里饱含变化。

二、记叙文:

自修并翻译:《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等

三、抒情文

自修并翻译:《祭柳子厚文》《祭十二郎文》等。

一、讽喻现实弊端的寓言故事

“三戒”:临江之麋(翻译)、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讽喻社会弊端:短小警策、含意深远。

二、反映民生疾苦的人物传记

《捕蛇者说》(翻译)《段太尉逸事状》《宋清传》等

选择典型的人、事描写,让事实饱含情感。

三、抒写郁闷忧愤的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山川景物之美与社会的黑暗腐败相对照: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人格山水里透露出作者寂寞孤傲的性格:传达出内心的情绪。

一、文论成就:

古文运动提出了系统的文学创作主张,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宝库。

二、作品成就:

韩愈柳宗元及其他作家了创作大量优秀的古典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学史成就:

古文运动的胜利彻底冲破了形式主义文风对散文创作的影响,开创了一代崭新的文风,影响深远。

第七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772-864)

元稹(779-831)

概说一: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看似背道而驰,但实质上是殊途同归的创新。

概说二: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社会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但对诗歌的审美功能重视不够。

概说三: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即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艺术上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所谓新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故名。“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郭茂倩《乐府诗集》)继承和发扬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影响深远。

其源有二:1、“诗三百”中的“风”诗传统;

2、安史之乱以来杜甫、顾况、张籍、王建等人的写实诗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官至翰林学士、太子少傅等。有《白氏长庆集》。

●十七八岁时曾以《赋得原上草离别》受到顾况褒奖。

●799年进士及第(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800年与元稹同时授职,为秘书省校书郎,二人友情由此开始。

●806年研究时事,作《策林》七十五篇,显露自己的政治才华。

●806年4月,任周至县令,为新乐府诗创作源泉。作《长恨歌》。

●807年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810年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815年武元衡被刺,因上书急谏贬江州司马。819年任忠州刺史。

●820年穆宗即位,请求外任,为杭州刺史。825年为苏州刺史。

●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居洛阳龙门,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秦中吟序》:“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但悲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

1、诗歌应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并真实地反映社

会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他提出了诗歌要有“补

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诗歌对现

实的“美刺”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

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

实性和通俗化。

一、关于讽喻诗

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这些作品多反映了民生疾苦,讽刺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这些诗多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主题明确而集中,多一篇咏一事。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善于运用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及对比的手法,大多是直叙其事,体现了通俗质朴的诗风。

二、讽喻诗的基本内容

1、反映民生疾苦和阶级剥削。

《观刈麦》《杜陵叟》《卖炭翁》

2、攻击贵族贪赃和奢侈淫靡。

《轻肥》《红线毯》

3、反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新丰折臂翁》

4、反映下层妇女的悲惨生活。

《上阳白发人》《母别子》《井底引银瓶》

5、指责社会生活的歪风陋习。《海漫漫》

红线毯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⑸;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新丰折臂翁

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 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 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 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 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

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海漫漫

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云涛烟海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山上多生不死药, 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 方士年年采药去; 蓬莱今古但闻名, 烟水茫茫无觅处; 海漫漫, 风浩浩, 眼穿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 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诳诞, 上元太一虚祈祷。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 毕竟悲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 不言药, 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三、感伤诗

此类诗是感于一时一事而作,《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品,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两诗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为线索并穿插着抒情。两诗情节曲折,叙事详尽,描写细腻,语言精美流利,音韵和谐,婉转动人,善于渲染气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长恨歌》讲析。

2、背诵《长恨歌》。

3、分析《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叙事层次清晰:情节起伏、结构谨严、虚实相生;

●事景情相交融:

●语言优美音节和谐:

●对仗工整:

四、闲适诗与杂律诗

这两类诗数量最多,或是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或是写景抒情、赠答唱和之作。其中有些写景抒情的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主题鲜明

二、语言通俗

三、叙述生动

四、议论激越

中唐诗歌总结

两个诗歌流派

五大贬谪诗人

现实主义题材

引领诗歌创新

第八章 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

一、经世致用的儒学追求

引导了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潮;

二、渴望中兴的改革重任

诱发了文学服务政治的追求;

三、不断涌动的文学变迁

助推了文体文风改革的步伐。

关于古文运动:

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文风改革运动。首先由唐代的韩柳发起,宋代欧苏等人继之。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质朴刚健的散文。韩愈认为应摒弃六朝以来绮丽柔靡骈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它的实质是打着复古的旗帜搞新的文章革新。领袖是韩柳,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这场成功的文学改革运动影响深远。

第一节 韩愈

一、颠沛流离的青少年生活(19岁以前)

三岁丧父,兄韩会嫂郑氏抚养其成人。

二、应举求官的青壮年时代(19-32岁)

786年开始应试,792年中举。“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十年辛苦不寻常,依旧白丁出昭阳。”

入彭州董晋幕,入徐州张建封幕。

三、沉浮不定的官宦生涯(33-51岁)

801年韩愈出任国子监四门博士。802年为监察御史,贬连州。

805年德宗死,顺宗即位,韩愈回京任国子监祭酒。

814年参与平定吴元济叛乱,作《平淮西碑》。

四、忽荣忽枯的晚年遭际(51-57岁)

819年因《论佛骨表》贬潮州。821年宪宗遇害,任国子祭酒。历任兵部侍郎郎。谥“文”。

一、文以载道,文道兼顾。

“君子之儒,学而为道,言儿为经,行而为教。”《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

“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二、为文树立,贵在创新。

“师其一二不是其辞”“不自树立„亦必五后世之传也。”《答刘正夫书》

三、为文养气,气盛言宜。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答李翊书》

“ 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四、不平则鸣,快意宣泄。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送孟东野序》

五、文从字顺,新鲜质朴。

“文从字顺各识职”,“不以雕琢为工”,“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一、议论文

1、政治论文:《论佛骨表》《伦天旱人饥状》等;

2、哲学论文:五“原”:道、毁、性、人、鬼等;

3、文艺论文:《答李翊书》《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 等

4、杂文笔记:《杂说四篇》(龙医貌马)《师说》《进学解》《读荀子》

二、记叙文

主要包括传记、行状、碑铭、墓志铭等。

《张中丞传后叙》《平淮西碑》《柳子厚墓志铭》等

三、抒情文

主要包括赠人的序文、赠言、哀辞、祭文等

《送董邵南序》、《祭柳子厚文》《祭十二郎文》等。

一、杂文:《原毁》

1、内容方面的三个层次:

●正面阐述:以古之君子的言行阐明了“君子”的内涵。

●反面比照:以今人之所做所为与古之君子做反向关照。

●挖掘根源:揭示今之君子宽律己严律人的根源与危害。

2、艺术方面的三个特点

●鲜明的形象寓于对比和议论中。

●严谨的结构与严肃而恳切行文。

●生动的语言在整饰里饱含变化。

二、记叙文:

自修并翻译:《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等

三、抒情文

自修并翻译:《祭柳子厚文》《祭十二郎文》等。

一、讽喻现实弊端的寓言故事

“三戒”:临江之麋(翻译)、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讽喻社会弊端:短小警策、含意深远。

二、反映民生疾苦的人物传记

《捕蛇者说》(翻译)《段太尉逸事状》《宋清传》等

选择典型的人、事描写,让事实饱含情感。

三、抒写郁闷忧愤的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山川景物之美与社会的黑暗腐败相对照: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人格山水里透露出作者寂寞孤傲的性格:传达出内心的情绪。

一、文论成就:

古文运动提出了系统的文学创作主张,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宝库。

二、作品成就:

韩愈柳宗元及其他作家了创作大量优秀的古典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学史成就:

古文运动的胜利彻底冲破了形式主义文风对散文创作的影响,开创了一代崭新的文风,影响深远。


相关文章

  • 唐宋散文研究
  •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宋这一散文发展高峰期中各阶段各类型散文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散文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概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散文流变,理解唐宋散 ...查看


  • 中国文学史目录
  • 第一节 乐府的概况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第三节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 章培恒 骆玉明 主编 第四章 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诗赋与散文 第一节 五.七言诗的进展 第二节 辞赋的新特点和新题材 前 言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按章节
  •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上古文学 1.<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 ...查看


  •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1
  • 大学语文 文学常识汇编 第一编 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 1.中国的古文献大多以"经.史.子.集"四部来分类. 2.<周易>.<诗经>.<尚书>.<礼仪>.<春秋>作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_笔记
  •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 ...查看


  • 刘轲与罗浮山 阅读答案
  • 刘轲(约782约867),字希仁,广东曲江人,可他却认为自己是彭城人,沛人.大概觉得岭南是蛮荒之地,而称祖籍祖居地,这样能和汉高祖刘邦联系起来,似乎比较荣耀.他的祖上因安史之乱举家迁往岭南定居,到刘轲已经是第三代,刘轲生于曲江,这是毫无疑问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2班
  •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 <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考试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大纲中 所规定的内容,系统地学习本阶段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 ...查看


  • 在线读书:张籍研究
  • 张籍研究 作者:焦体检著 出版日期:2010 页数:340 关键词:唐诗 文学研究 张籍(766-830) 人物研究 分类: 文学 >文学 在线阅读张籍研究电子书超星阅览器 阅读1阅读2下载图书 阅览器阅读/下载图书须安装超星阅览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