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复习重点

现代物流管理复习重点

——304宿舍携手朱洪整理

第一章 物流管理的概述

一、物流创造大价值

1时间价值

2场所价值(保障交易,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

(1)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2) 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所创造的价值

(3) 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二、物流的概念: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因此物流既存在于流通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

三、物流的运作主体

第一方物流:指卖方,生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这些组织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但为了其自身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进行物流网络及设施设备的投资、经营和管理。

第二方物流:指买方,销售者或流通企业组织的物流。这些组织的核心业务室采购并销售商品,为了销售业务需要而投资建设物流网络,物流设备和设施,并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

第三方物流:是由专业的物流企业组织的物流活动。是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产物。所谓专业物流组织是指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一般意义的第三方物流还是独立的。

第四方物流:主要是由咨询公司提供的物流咨询服务。

第五方物流:只由物流信息服务商提供的物流信息服务。包括提供更大的地理区域,更多的行业。属于电子商务或信息中介企业。

四、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

特征:一是局部范围,只要在美国。

二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意见不统一,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

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特征:一、分销物流学的概念在美国占据了有利地位。

二、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三、是随着物流概念的认识,深化非分销领域(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的概念逐渐强化起来。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

特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已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

第二章 物流作业管理

运输

一 、运输与搬运的区别

运输是较大范围内的活动,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如同一城市)的活动。

二 、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运输一般指长途运输,而配送则是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三 、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运输是物流过程的两大支柱之一,物流过程的其他各项活动如包装、装卸、搬送、物流信息、情报等,都是围绕着运输而进行的,主要表现:

1 运输已构成物流的动脉系统;

2 能创造物流的空间效用;

3 合理的运输能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速度;

4 合理的运输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时间,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运输方式与运输技术

运输有五种基本方式: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联合运输

使用条件:

1 公路: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运输;经济半径一般在200公里以内。 2 铁路:经济里程一般在200公里以上

3 水路:四中具体形式——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内河运输 4 航空:

5 管道:适用于量大且连续运送的物资

五 运输合理化

1 不合理运输:指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没有达到,从而造成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输费里增加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我国现存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

1)返程或起程空驶(最严重)

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自备空车提、送货;

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

车辆过分专用。

2)对程运输:也叫相向运输或交错运输,指同一货物在同一时间、统一路线上

相向运输。有部分或全部重复。

对策:制定合理的运输流向图。

3)迂回运输:指可以选取短距离运输而不干,却选择路程较长的路线进行运输

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原因:计划不周、地理不熟等。

合理的迂回运输:在短距离上交通堵塞、道路情况不好、有某种限制等。

4)重复运输:指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而在其他地方卸下,再转运到目的

地的形式。

5)倒流运输(双倍浪费)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

输现象。

6)过远运输:调运物资舍近求远,拉车货运距离的浪费现象。

7)运力选择不当

原因:弃水走陆(水运成本较低)

铁路、大型船舶过近运输(装卸成本过高)

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过分超载)

8)无效运输:不必要的运输

9)运输方式选择不当

2 运输合理化

1) 运输合理化的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2)运输合理化的途径: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减少动力投入: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以公代铁;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四就”的直达运输(就厂、就库、就车、就站);发展特殊运输工具和运输技术;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

仓储

一 、仓储在物流中的任务

1、合理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技术基础十必要条件)

2、制定商品存储计划(有计划)

3、提供良好的仓储条件(适宜的适度、温度、防腐、防霉、防锈)

4、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修(根据不同货物的不同属性采取措施)

5、掌握库存商品信息(商品信息管理)

6、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7、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二、仓储的原则(重点)

1、面向通道进行仓储(方便)

2、高层堆码原则(安全、方便、多储)

3、先出原则(先进先出、先出后放)

4、同一性原则(归类,指把同一物品储放于同一仓储位置的原则)

5、类似性原则(指将类似品毗邻仓储的原则)

6、重量特性原则

7、产品特性原则

8、储位标识原则(指把仓储物品的位置给予明确表示或标识的法则)

包装

一 、包装的基本功能

1、防护功能:包装的作用之一是保护物品,是物品的形状,性能,品质在物流过程中不受损坏。保护内部商品是包装特别是运输包装的主要作用。

2、方便作业

3、促进销售:从某种程度讲,销售包装可以为商品增添新的购买需求。

4、节约物流费用:便于储存管理,方便运输,减少损耗等。

流通加工

一 、概念:流通加工是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是为了方便流通、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用户,在保证产品使用价值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的加工。

二、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流通分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的延伸。

区别:加工对象不同;

加工内容不同;

加工目的不同;

所处的领域不同。

三 、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

1、减少装卸搬运环节,降低装卸搬运次数原则

2、移动距离(时间)最小化原则

3、防止无效装卸

4、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5、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

集中作业、托盘作业适用情况(自行了解)

第三章 配送与配送中心

1、配送:是以现在送货的形式实现资源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

内涵:(1)配送提供的是物流服务,因此满足顾客对物流服务地需求是

配送的前提;

(2)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3)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的送货。

2、配送的类型:

按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分类:

(1) 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3) 配套成套配送

3、配送的基本作业

(1)订单处理作业 (2)采购作业 (3)进货入库作业

(4)库存管理作业 (5)补货及捡货作业 (6)出货作业

4、配送需求计划(DRP):是流通领域中的一种物流技术,是MRP(物料需求计划)在流通领域应用的直接结果。

5、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1)合理规划配送中心 (2)优化配送作业(推行)加工配送

(3)实行送取结合 (4)保证准时配送 (5)推行及时配送

6、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的区别:

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面向社会服务 (2)物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大

(5)少品种,大批量 (6)存储、吞吐能力强

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满足下列条件: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小

(5)多品种、大批量 (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7、配送中心的作用:

(1)使得供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经济高效的组织储运

(3)实现物流系统化和专业化 (4)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5)完善连锁经营体系

8、配送中心的基本模式:

(1)批发商主导型的配送中心 (2)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

(3)物流企业主导型的配送中心 (4)共同型配送中心

9、共同配送的具体方法及优势

具体方式:(1)有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 (2)其他配送方式: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上。这种配送有利于节省运力和提高运输车辆的货物满载率。

优势:(1)从货主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由于共同配送是多个货主企业共享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设施和设备,从而由多个货主共同分担配送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由多个不同货主的零散运输通过整合可以变成成本更低的整车运输,从而使得运输费用大幅度降低。共同配送还可以降低每个货主的日常费用支出,降低新产品上市时的初始投资的风险。

(2)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同样可以降低他们的成本,从而间接地为其客户带来费用的节省。

10、从资源配置角度对配送的认识:

(1)配送是资源配送的一部分

(2)配送得资源配送作用是“最终配送”,因而是接近客户的配置

(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强调现代送货,表述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之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现“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4)配送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出于接近客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油气战略价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

11、从实施形态角度对配送的认识:

(1)描述了接近客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的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行为,而配送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现代高水平送货形式‘

(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节点至客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4)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是送货达到一定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

(5)配送以客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强调“按客户订货要求”,明确客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客户利益出发,按客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而在观念上必须明确“客户第一”、“质量第一”。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客户要求”是不妥的,客户要求受客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送货者讲,必须以“要求”为依据,但又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客户,实现共同利益的商业原则。

12、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

13、运输: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第四章

一、国际物流的特点

1、来源广、信息量大

2、动态性强

3、种类繁多

4、信息的不一致性

二、物流信息技术

1、EDI(电子数据交换)

优点:降低了纸张的消费 ,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贸易

双方的关系。

2、条形码技术

优点:适应物流对大量化和高速化的要求,可以大幅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

缺点: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无法识别单品.条码是可视传播技术,如果横

条被撕裂污损成脱落就无法扫描这些商品,它使用时必须实时和数据库联系,从数据中寻找完整的描述数据

3、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优点:可以对商店零售柜台的所有交易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实时跟踪销售情况,分析数据并进行传递反馈,可以强化对商品的营销管理。

4、射频技术RFID

优点:缩短作业流程,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改善盘点作业质量,增大

配送中心的吞吐量,降低运转费用,实现物流跟踪。

缺点:成本太高;技术不成熟,存在较高的差错率; 缺少行业标准;将引起隐

私的问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五章企业内部物流

一.生产物流的特征

1.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物流特征:

(1)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占用的比例较大

(2)采购物料所需供应商复杂多变,因此对外部物流的控制难度较大

(3)物料消耗定额不确定

2.成批轮番生产的物流特征:

(1)产品品种数量多

(2)重复程度介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之间

(3)对制造过程中物料的供应商有较强的选择要求,因此对外部物流的协调难度也较大,但是物料消耗容易确定

3.大量流水线生产的物流特征:

(1)产品品种单一,但是产量相当大

(2)产品设计和零部件制造的标准化、通用化和集中程度较高

(3)物料的重复加工程度较高,物料需求的外部独立性和内部相关性容易计划和控制

4.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物流特征:

(1)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本质是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外部资源

(2)在生产方面,通过采取生产延迟策略,可以减少为满足客户订单的特殊需求而导致的各种费用的增加

(3)在时间维度方面,通过对产品设计制造、传递过程和整个供应链的配置进行重新思考,可以以最小库存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

(4)在空间维度方面,则可以有效地扩大相似零部件和产品的标准化范围

二.供应物流的主要环节

1.采购。衔接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

2.供应。衔接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

3.仓储和库存管理

三.供应物流的组织方式

1.委托社会销售企业代理

优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造就的买方市场优势,对销售方即物流即物流的执行方进行选择和提出要求,有利于实现企业理想的供应物流设计 缺点:销售方的物流水平可能有所欠缺

2.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

优点:专业物流企业,有较高水平,低成本,高服务

缺点:选择合适企业难度大

3.企业自营物流方式

肥水不流外人田,不主张

四.供应物流的采购策略

1.JIT采购策略:是一种理想的物资采购方式,其极限目标是实现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为零、缺陷为零”。

2.战略性采购策略:是指采购方式对供货商的生产能力、生产量、战略取向、发展潜力以及在竞争性市场上的定位做出系统化评估,选择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总成本的供货商,并与供货商进行合作及战略开发的全过程。

3.全球采购策略:生产商通过联合多家企业的购买力量,将采购终端伸向国际市场,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供货合同。

4.网上采购策略:通过网上完成采购的全过程。1

五.分销需求计划(DRP):主要负责制定分销的供应计划,以达到既要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又使得配置费用最小化的目的。

六.退返品的种类及处置方式

1.种类:消费者投诉退货;终端使用退回;商业退回;维修退回;生产过程的废品和副品

2.处置方式:(1)退返制造商;

(2)重新销售;

(3)通过处理品或折扣商品销售;

(4)向二级市场销售;

(5)捐助给慈善机构;

(6)重新加工或翻新;

(7)材料重用、再生或填埋

七.包装返回的特点:自行理解

八.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及优缺点

1.废弃物掩埋

优点:不形成堆场、不占地、不露天污染环境、可防止异味对空气污染 缺点:挖坑、填埋要有一定投资,在未填期间仍有污染

2.垃圾焚烧

是在一定地区用高温焚烧垃圾。这种方式只适合用于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或经过分类处理将有机物集中的垃圾。

3.垃圾堆放

在远离城市地区的沟、坑、塘、谷中,选择合适位置直接倒垃圾,也是一种物流方式。

4.净化处理加工

第六章

一、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区别。

1、从时间上看物流管理早于供应链管理2、存在基础和管理模式不同 3、导向目标不同 4、管理层次不同 5.管理手段不同

综上所述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子集或子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供应链管理是较物流管理更宽泛的一个概念,包括物流、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与设计等在内的所有业务流程的管理,其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最低化、服务最优化及客户价值最大化;而物流管理是集中于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有关效率、有效益的储存与流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物流这一子系统的最优化为供应链整体做出贡献。

二、QR与ECR的比较:

ECR主要与食品行业为对象,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效率;QR主要集中在一般商品和纺织业,其主要目标是对顾客的需要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补货。

差异:(1)侧重点不同 QR侧重于缩短交货时间

(2)管理方法的差别

(3)适用行业不同 QR:单位价值高、季节性强、商品可替代性差

(4)改革重点不同 QR:补货和门货速度 ECR:效率、成本

共同点:(1)贸易伙伴间商业信息的共享

(2)商品供应方面进一步涉足零售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3)企业间订货、发货业务全部通过EDI来进行,实现订货数据或出

货数据的传送无纸化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管理

1、运输的主要价值

产品的运输:普通需要

产品的储存:费用较高

2、运输的作用

它是供应链联系的关键,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粘合剂

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响应速度

3、供应链环境下运输合理化

不是运费低或最大容量的拖车而是选择与设计、实施和执行力。

(1)产品能见度:实时信息、产品流通的重新计划、重新定位的能力

事件管理:预测事件、实际事件的实时信息、信息达到需要

绩效管理:定量绩效数据、持续绩效改进

(2)运输方式 ,路径选择和网络选择,内部化和外部化,反应能力与赢利水

平的全面权衡

(3)影响运输决策的因素

影响承运人决策的因素:

与运输工具相关的成本,固定运输成本,与距离有关的成本,与运量有关的成本,营运成本,其他因素

影响托运人决策的因素:

运输成本、库存成本、设施成本、作业成本、服务水平成本、其他因素

4、两个均衡

(1)供应链环境下的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的权衡

A、运输方式的选择:及时计划性决策又是操作性决策

运费最低并不代表供应链总成本最低

B、集中库存

企业必须在运输、库存、设施成本之间权衡

价值/质量比较高或需求量不定:集中库存

价值/质量比较小且客户订货量少:不建议集中库存

(2)供应链环境下的运输成本和反应能力的均衡

企业降低其反应能力,集中订货一同发出降低成本

5、供应链环境下的趋势

商家:快速运输模式 联合运输 缩短周期

客户:连续补充、直接装换、选择地点、延迟制造

6、集并运输

集并:将统一目的地的零担货物或包裹货物集中起来

集并运输解决办法:

(1)直接运输网络之“送奶路线“

(2)所有货物通过配送中心的运输网络。适用于供应商与零售商店比较

远,运费高

优势:规模效益;有利于供应链成本减少;送货费用低

劣势:货物对接难度大

(3)货物对接:

优势:较少库存成本,缩短供应链周期,减少处理成本

(4)通过配送中心使用送奶路线的运送

(5)量身定做(定制化)运输:运输网络根据不同的客户定制不同的运输

路线 .

优势:采用合适的运输方案, 减少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货物对接:每一辆进货卡车上装有来自同一个供应商并将运送到多个零售店的产品,而每一辆送货卡车则装有来自不同供应商并将被送至同一家商店的产品。

第七章 国际物流

1、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2)物流系统范围广;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4)国际物流标准化要求较高。

2、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侧重点

(1)国内物流侧重于:原料、成本、生产过程的存货处理等。

(2)国际物流需侧重考虑:高标准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技术,从业人员较高的政治素质也业务素质。(内容不确定)

3、国际物流活动中要考虑的因素

(1)沟通困难:文化、语言 (2)参与人:银行、保险公司、政府

(3)各国、各地区的设施保障

(4)成本费用:关税、保险、码头费、通货浮动

(5)包装:耐用、保护 (6)标签:国际性标志、多语。

4、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国际物流发展经验(了解即可)

(1)欧洲:物流中心的区域性集中趋势凸现;第三方物流的应用程度高;企业与物流业者普遍结成战略联盟关系,物流企业的服务延伸能力强;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美国:利用完备的法律规范来规范物流市场竞争行为;形成了多形式的物流市场结构;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运输系统;物流联盟发展迅速。

(3)日本: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便利化物流服务扩展到企业领域;政府知道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取向明显;专业化与协调化物流服务趋势增强。

第八章 物流规划

1、物流规划的原则

(1)支持规划目标实现的服务原则;

(2)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的系统原则;

(3)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建设原则;

(4)全方位、多渠道的协调发展原则;

(5)重点推进、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

* 从其他方面分析有:开放性、集成化、网络化、可调整化的原则。

2、物流运作在两个层面上

(1)实体层:物流作业链流程重组。

(2)虚拟层:根据重组后的物流作业流程。有以下步骤:

A 规划信息流程 B 设计数据库存

C 充分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缺口(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共享、结构开放、可扩充、易修改)

D 管理机构和模式的设计

3、企业物流规划的环境

包括外部环境、行业环境、物流资源、地区特点、企业特色。

4、企业物流规划基本原则

(1)客户服务驱动原则; (2)系统总成本最优原则;

(3)多样化细分原则; (4)延迟原则;

(5)大规模定制原则; (6)标准化原则。

5、物流园区的功能

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现代物流管理复习重点

——304宿舍携手朱洪整理

第一章 物流管理的概述

一、物流创造大价值

1时间价值

2场所价值(保障交易,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

(1)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2) 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所创造的价值

(3) 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二、物流的概念: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因此物流既存在于流通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

三、物流的运作主体

第一方物流:指卖方,生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这些组织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但为了其自身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进行物流网络及设施设备的投资、经营和管理。

第二方物流:指买方,销售者或流通企业组织的物流。这些组织的核心业务室采购并销售商品,为了销售业务需要而投资建设物流网络,物流设备和设施,并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

第三方物流:是由专业的物流企业组织的物流活动。是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产物。所谓专业物流组织是指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一般意义的第三方物流还是独立的。

第四方物流:主要是由咨询公司提供的物流咨询服务。

第五方物流:只由物流信息服务商提供的物流信息服务。包括提供更大的地理区域,更多的行业。属于电子商务或信息中介企业。

四、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

特征:一是局部范围,只要在美国。

二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意见不统一,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

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特征:一、分销物流学的概念在美国占据了有利地位。

二、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三、是随着物流概念的认识,深化非分销领域(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的概念逐渐强化起来。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

特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已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

第二章 物流作业管理

运输

一 、运输与搬运的区别

运输是较大范围内的活动,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如同一城市)的活动。

二 、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运输一般指长途运输,而配送则是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三 、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运输是物流过程的两大支柱之一,物流过程的其他各项活动如包装、装卸、搬送、物流信息、情报等,都是围绕着运输而进行的,主要表现:

1 运输已构成物流的动脉系统;

2 能创造物流的空间效用;

3 合理的运输能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速度;

4 合理的运输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时间,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运输方式与运输技术

运输有五种基本方式: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联合运输

使用条件:

1 公路: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运输;经济半径一般在200公里以内。 2 铁路:经济里程一般在200公里以上

3 水路:四中具体形式——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内河运输 4 航空:

5 管道:适用于量大且连续运送的物资

五 运输合理化

1 不合理运输:指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没有达到,从而造成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输费里增加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我国现存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

1)返程或起程空驶(最严重)

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自备空车提、送货;

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

车辆过分专用。

2)对程运输:也叫相向运输或交错运输,指同一货物在同一时间、统一路线上

相向运输。有部分或全部重复。

对策:制定合理的运输流向图。

3)迂回运输:指可以选取短距离运输而不干,却选择路程较长的路线进行运输

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原因:计划不周、地理不熟等。

合理的迂回运输:在短距离上交通堵塞、道路情况不好、有某种限制等。

4)重复运输:指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而在其他地方卸下,再转运到目的

地的形式。

5)倒流运输(双倍浪费)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

输现象。

6)过远运输:调运物资舍近求远,拉车货运距离的浪费现象。

7)运力选择不当

原因:弃水走陆(水运成本较低)

铁路、大型船舶过近运输(装卸成本过高)

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过分超载)

8)无效运输:不必要的运输

9)运输方式选择不当

2 运输合理化

1) 运输合理化的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2)运输合理化的途径: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减少动力投入: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以公代铁;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四就”的直达运输(就厂、就库、就车、就站);发展特殊运输工具和运输技术;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

仓储

一 、仓储在物流中的任务

1、合理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技术基础十必要条件)

2、制定商品存储计划(有计划)

3、提供良好的仓储条件(适宜的适度、温度、防腐、防霉、防锈)

4、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修(根据不同货物的不同属性采取措施)

5、掌握库存商品信息(商品信息管理)

6、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7、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二、仓储的原则(重点)

1、面向通道进行仓储(方便)

2、高层堆码原则(安全、方便、多储)

3、先出原则(先进先出、先出后放)

4、同一性原则(归类,指把同一物品储放于同一仓储位置的原则)

5、类似性原则(指将类似品毗邻仓储的原则)

6、重量特性原则

7、产品特性原则

8、储位标识原则(指把仓储物品的位置给予明确表示或标识的法则)

包装

一 、包装的基本功能

1、防护功能:包装的作用之一是保护物品,是物品的形状,性能,品质在物流过程中不受损坏。保护内部商品是包装特别是运输包装的主要作用。

2、方便作业

3、促进销售:从某种程度讲,销售包装可以为商品增添新的购买需求。

4、节约物流费用:便于储存管理,方便运输,减少损耗等。

流通加工

一 、概念:流通加工是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是为了方便流通、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用户,在保证产品使用价值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的加工。

二、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流通分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的延伸。

区别:加工对象不同;

加工内容不同;

加工目的不同;

所处的领域不同。

三 、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

1、减少装卸搬运环节,降低装卸搬运次数原则

2、移动距离(时间)最小化原则

3、防止无效装卸

4、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5、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

集中作业、托盘作业适用情况(自行了解)

第三章 配送与配送中心

1、配送:是以现在送货的形式实现资源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

内涵:(1)配送提供的是物流服务,因此满足顾客对物流服务地需求是

配送的前提;

(2)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3)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的送货。

2、配送的类型:

按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分类:

(1) 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3) 配套成套配送

3、配送的基本作业

(1)订单处理作业 (2)采购作业 (3)进货入库作业

(4)库存管理作业 (5)补货及捡货作业 (6)出货作业

4、配送需求计划(DRP):是流通领域中的一种物流技术,是MRP(物料需求计划)在流通领域应用的直接结果。

5、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1)合理规划配送中心 (2)优化配送作业(推行)加工配送

(3)实行送取结合 (4)保证准时配送 (5)推行及时配送

6、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的区别:

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面向社会服务 (2)物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大

(5)少品种,大批量 (6)存储、吞吐能力强

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满足下列条件: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小

(5)多品种、大批量 (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7、配送中心的作用:

(1)使得供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经济高效的组织储运

(3)实现物流系统化和专业化 (4)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5)完善连锁经营体系

8、配送中心的基本模式:

(1)批发商主导型的配送中心 (2)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

(3)物流企业主导型的配送中心 (4)共同型配送中心

9、共同配送的具体方法及优势

具体方式:(1)有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 (2)其他配送方式: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上。这种配送有利于节省运力和提高运输车辆的货物满载率。

优势:(1)从货主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由于共同配送是多个货主企业共享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设施和设备,从而由多个货主共同分担配送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由多个不同货主的零散运输通过整合可以变成成本更低的整车运输,从而使得运输费用大幅度降低。共同配送还可以降低每个货主的日常费用支出,降低新产品上市时的初始投资的风险。

(2)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同样可以降低他们的成本,从而间接地为其客户带来费用的节省。

10、从资源配置角度对配送的认识:

(1)配送是资源配送的一部分

(2)配送得资源配送作用是“最终配送”,因而是接近客户的配置

(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强调现代送货,表述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之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现“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4)配送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出于接近客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油气战略价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

11、从实施形态角度对配送的认识:

(1)描述了接近客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的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行为,而配送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现代高水平送货形式‘

(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节点至客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4)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是送货达到一定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

(5)配送以客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强调“按客户订货要求”,明确客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客户利益出发,按客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而在观念上必须明确“客户第一”、“质量第一”。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客户要求”是不妥的,客户要求受客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送货者讲,必须以“要求”为依据,但又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客户,实现共同利益的商业原则。

12、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

13、运输: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第四章

一、国际物流的特点

1、来源广、信息量大

2、动态性强

3、种类繁多

4、信息的不一致性

二、物流信息技术

1、EDI(电子数据交换)

优点:降低了纸张的消费 ,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贸易

双方的关系。

2、条形码技术

优点:适应物流对大量化和高速化的要求,可以大幅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

缺点: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无法识别单品.条码是可视传播技术,如果横

条被撕裂污损成脱落就无法扫描这些商品,它使用时必须实时和数据库联系,从数据中寻找完整的描述数据

3、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优点:可以对商店零售柜台的所有交易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实时跟踪销售情况,分析数据并进行传递反馈,可以强化对商品的营销管理。

4、射频技术RFID

优点:缩短作业流程,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改善盘点作业质量,增大

配送中心的吞吐量,降低运转费用,实现物流跟踪。

缺点:成本太高;技术不成熟,存在较高的差错率; 缺少行业标准;将引起隐

私的问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五章企业内部物流

一.生产物流的特征

1.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物流特征:

(1)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占用的比例较大

(2)采购物料所需供应商复杂多变,因此对外部物流的控制难度较大

(3)物料消耗定额不确定

2.成批轮番生产的物流特征:

(1)产品品种数量多

(2)重复程度介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之间

(3)对制造过程中物料的供应商有较强的选择要求,因此对外部物流的协调难度也较大,但是物料消耗容易确定

3.大量流水线生产的物流特征:

(1)产品品种单一,但是产量相当大

(2)产品设计和零部件制造的标准化、通用化和集中程度较高

(3)物料的重复加工程度较高,物料需求的外部独立性和内部相关性容易计划和控制

4.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物流特征:

(1)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本质是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外部资源

(2)在生产方面,通过采取生产延迟策略,可以减少为满足客户订单的特殊需求而导致的各种费用的增加

(3)在时间维度方面,通过对产品设计制造、传递过程和整个供应链的配置进行重新思考,可以以最小库存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

(4)在空间维度方面,则可以有效地扩大相似零部件和产品的标准化范围

二.供应物流的主要环节

1.采购。衔接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

2.供应。衔接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

3.仓储和库存管理

三.供应物流的组织方式

1.委托社会销售企业代理

优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造就的买方市场优势,对销售方即物流即物流的执行方进行选择和提出要求,有利于实现企业理想的供应物流设计 缺点:销售方的物流水平可能有所欠缺

2.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

优点:专业物流企业,有较高水平,低成本,高服务

缺点:选择合适企业难度大

3.企业自营物流方式

肥水不流外人田,不主张

四.供应物流的采购策略

1.JIT采购策略:是一种理想的物资采购方式,其极限目标是实现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为零、缺陷为零”。

2.战略性采购策略:是指采购方式对供货商的生产能力、生产量、战略取向、发展潜力以及在竞争性市场上的定位做出系统化评估,选择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总成本的供货商,并与供货商进行合作及战略开发的全过程。

3.全球采购策略:生产商通过联合多家企业的购买力量,将采购终端伸向国际市场,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供货合同。

4.网上采购策略:通过网上完成采购的全过程。1

五.分销需求计划(DRP):主要负责制定分销的供应计划,以达到既要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又使得配置费用最小化的目的。

六.退返品的种类及处置方式

1.种类:消费者投诉退货;终端使用退回;商业退回;维修退回;生产过程的废品和副品

2.处置方式:(1)退返制造商;

(2)重新销售;

(3)通过处理品或折扣商品销售;

(4)向二级市场销售;

(5)捐助给慈善机构;

(6)重新加工或翻新;

(7)材料重用、再生或填埋

七.包装返回的特点:自行理解

八.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及优缺点

1.废弃物掩埋

优点:不形成堆场、不占地、不露天污染环境、可防止异味对空气污染 缺点:挖坑、填埋要有一定投资,在未填期间仍有污染

2.垃圾焚烧

是在一定地区用高温焚烧垃圾。这种方式只适合用于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或经过分类处理将有机物集中的垃圾。

3.垃圾堆放

在远离城市地区的沟、坑、塘、谷中,选择合适位置直接倒垃圾,也是一种物流方式。

4.净化处理加工

第六章

一、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区别。

1、从时间上看物流管理早于供应链管理2、存在基础和管理模式不同 3、导向目标不同 4、管理层次不同 5.管理手段不同

综上所述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子集或子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供应链管理是较物流管理更宽泛的一个概念,包括物流、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与设计等在内的所有业务流程的管理,其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最低化、服务最优化及客户价值最大化;而物流管理是集中于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有关效率、有效益的储存与流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物流这一子系统的最优化为供应链整体做出贡献。

二、QR与ECR的比较:

ECR主要与食品行业为对象,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效率;QR主要集中在一般商品和纺织业,其主要目标是对顾客的需要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补货。

差异:(1)侧重点不同 QR侧重于缩短交货时间

(2)管理方法的差别

(3)适用行业不同 QR:单位价值高、季节性强、商品可替代性差

(4)改革重点不同 QR:补货和门货速度 ECR:效率、成本

共同点:(1)贸易伙伴间商业信息的共享

(2)商品供应方面进一步涉足零售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3)企业间订货、发货业务全部通过EDI来进行,实现订货数据或出

货数据的传送无纸化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管理

1、运输的主要价值

产品的运输:普通需要

产品的储存:费用较高

2、运输的作用

它是供应链联系的关键,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粘合剂

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响应速度

3、供应链环境下运输合理化

不是运费低或最大容量的拖车而是选择与设计、实施和执行力。

(1)产品能见度:实时信息、产品流通的重新计划、重新定位的能力

事件管理:预测事件、实际事件的实时信息、信息达到需要

绩效管理:定量绩效数据、持续绩效改进

(2)运输方式 ,路径选择和网络选择,内部化和外部化,反应能力与赢利水

平的全面权衡

(3)影响运输决策的因素

影响承运人决策的因素:

与运输工具相关的成本,固定运输成本,与距离有关的成本,与运量有关的成本,营运成本,其他因素

影响托运人决策的因素:

运输成本、库存成本、设施成本、作业成本、服务水平成本、其他因素

4、两个均衡

(1)供应链环境下的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的权衡

A、运输方式的选择:及时计划性决策又是操作性决策

运费最低并不代表供应链总成本最低

B、集中库存

企业必须在运输、库存、设施成本之间权衡

价值/质量比较高或需求量不定:集中库存

价值/质量比较小且客户订货量少:不建议集中库存

(2)供应链环境下的运输成本和反应能力的均衡

企业降低其反应能力,集中订货一同发出降低成本

5、供应链环境下的趋势

商家:快速运输模式 联合运输 缩短周期

客户:连续补充、直接装换、选择地点、延迟制造

6、集并运输

集并:将统一目的地的零担货物或包裹货物集中起来

集并运输解决办法:

(1)直接运输网络之“送奶路线“

(2)所有货物通过配送中心的运输网络。适用于供应商与零售商店比较

远,运费高

优势:规模效益;有利于供应链成本减少;送货费用低

劣势:货物对接难度大

(3)货物对接:

优势:较少库存成本,缩短供应链周期,减少处理成本

(4)通过配送中心使用送奶路线的运送

(5)量身定做(定制化)运输:运输网络根据不同的客户定制不同的运输

路线 .

优势:采用合适的运输方案, 减少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货物对接:每一辆进货卡车上装有来自同一个供应商并将运送到多个零售店的产品,而每一辆送货卡车则装有来自不同供应商并将被送至同一家商店的产品。

第七章 国际物流

1、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2)物流系统范围广;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4)国际物流标准化要求较高。

2、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侧重点

(1)国内物流侧重于:原料、成本、生产过程的存货处理等。

(2)国际物流需侧重考虑:高标准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技术,从业人员较高的政治素质也业务素质。(内容不确定)

3、国际物流活动中要考虑的因素

(1)沟通困难:文化、语言 (2)参与人:银行、保险公司、政府

(3)各国、各地区的设施保障

(4)成本费用:关税、保险、码头费、通货浮动

(5)包装:耐用、保护 (6)标签:国际性标志、多语。

4、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国际物流发展经验(了解即可)

(1)欧洲:物流中心的区域性集中趋势凸现;第三方物流的应用程度高;企业与物流业者普遍结成战略联盟关系,物流企业的服务延伸能力强;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美国:利用完备的法律规范来规范物流市场竞争行为;形成了多形式的物流市场结构;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运输系统;物流联盟发展迅速。

(3)日本: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便利化物流服务扩展到企业领域;政府知道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取向明显;专业化与协调化物流服务趋势增强。

第八章 物流规划

1、物流规划的原则

(1)支持规划目标实现的服务原则;

(2)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的系统原则;

(3)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建设原则;

(4)全方位、多渠道的协调发展原则;

(5)重点推进、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

* 从其他方面分析有:开放性、集成化、网络化、可调整化的原则。

2、物流运作在两个层面上

(1)实体层:物流作业链流程重组。

(2)虚拟层:根据重组后的物流作业流程。有以下步骤:

A 规划信息流程 B 设计数据库存

C 充分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缺口(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共享、结构开放、可扩充、易修改)

D 管理机构和模式的设计

3、企业物流规划的环境

包括外部环境、行业环境、物流资源、地区特点、企业特色。

4、企业物流规划基本原则

(1)客户服务驱动原则; (2)系统总成本最优原则;

(3)多样化细分原则; (4)延迟原则;

(5)大规模定制原则; (6)标准化原则。

5、物流园区的功能

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相关文章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辅导课程
  • 第一篇 考生应试指导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简要说明 一.<考试指南>与<培训教程><职业标准>的关系 本<考试指南>是为了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内 ...查看


  • 06088 管理思想史 复习重点
  • 06088 管理思想史 复习重点 1:P17<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其书的管理价值体现在包含有丰富的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人才管理.权变管理等方面的思想. 2:老子:人有私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查看


  • 行政管理经验
  • 报考厦门大学 行政管理的 经验之谈 复试结果出来了,一切终归尘埃落定了,既兴奋又感慨.经过马拉松式的奔跑,我非常荣幸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拿到了公费,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我的专业课拿了高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查看


  • 中学毕业班管理"四把抓"
  • 初三.高三毕业班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班级.抓好毕业年级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抓组织管理 为了使初三高三年级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两线两组 ...查看


  • 2014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及经验分享
  •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2014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及经验分享 政治学原理2000年 一.名词解释 1.政治动机 2.合作性政治社团 3.国家元首 4.政治协调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试同一利益主体内部两步分利 ...查看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一共分为两轮 第一轮复习:整合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坚持"全.准.深.新" ...查看


  • 财务管理教学大纲
  • 财 务 管 理 学 大 (第二版) 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 2006年3月 教纲 目 录 前 言 -------------------------------(2) 第一章 财务管理学导论------------------------(5) ...查看


  •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 管理学基础 教 学 大 纲 第一部分 概述 一.课程总纲 1.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内容: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3.教学方法:以调动 ...查看


  • [河南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考试科目指导
  • 特岗教师考试科目指导 一.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试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以及担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笔试注重应试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师基本技能的测试,满分为150分. ...查看


  • 2017年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参考书
  • 2017年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参考书 劳动科学综合: (1)劳动经济学部分: <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十版 伊兰伯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扩展阅读)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