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11

想北平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汪林思【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展开积极对话,体会作者对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感受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2.品味老舍散文天然成趣直白如话的语言特点,对文章尤其是文章的语言进行评点交流。    3.了解衬托手法,体会衬托的作用。    4.学习老舍借助细节描写和选取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法。【教学设想】    1.主要采用互动交流、评点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2.注重情感的体验与品味,注意对语言的咀嚼体味,达到真正读懂文本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目的。    3.课前布置预习,与文本初步对话,课堂互动讨论,加强体验与交流;课前能够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在对话栏里写上评点文字以便课堂交流。  4.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  5.1课时完成课内教学。【教学过程】    一、再识老舍(含老舍的生平、作品及风格、你所读过的老舍作品及评价)    师:同学们,故乡是一个人的根,它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学习了“古典的乡愁”和“漂泊的旅人”这两个板块,我们对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充分的体验,今天我们学习第三个板块“恒久的烙印”中的《想北平》。    谁来先说说“恒久的烙印”这五个字的内涵?可以和前面两个板块的标题进行比较来帮助理解。    生l:就是永久的不易磨灭消失的痕迹。这里应该是指家乡留给自己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    生2:这里应该是指故乡的生活故乡的风物留给自己的永恒记忆。    生3:前两个板块侧重于写故园之思和为什么思念家乡,而这个板块应该是侧重对故乡的描写,通过描写故乡留给自己的记忆来表达思念。    师:再请同学们谈谈你所认识的老舍。    (主要是学生先谈,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再作适当补充)    二、研习文本(侧重文章的情感内容、思路章法方面的研习)      师:标题为“想北平”,老舍为什么不用“写北平”?    生1:“想”强调的是思念,是主观情感的表达,“写”是描写,更强调客观性。    生2:从“想”字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北平每一景每一物都融人眷恋之情了,强调的是故园之思;而如果是“写”,最多只是惊叹、赞美罢了。    (教师板书课题)    师:说得很好,大家能够注意辨别词语的细微差别了。北平那么大,事那么多,作者打算写什么样的北平?为什么这么写?    生1:“我的北平”。这是作者最熟悉的北平。    生2:北平那么大,无法在一篇短短的散文里写完,所以作者说“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生3:北平是都城,事物太多,老舍只能写自己知道的。    师:说得不错,不过还没有从情感的角度去体察。我们继续研读,看最后能否找到更合理的理解。大家从“我的北平”这四个字里还读到了什么?请思考一会儿再回答。    生1: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我”所熟悉的北平,是作者以前天天和它在一起的北平,而不是北平的全部。    生2:“我的”二字还体现了作者对它的热爱,主观感情特别浓烈;也体现了老舍先生为拥有北平而自豪的内心世界。    师:那么老舍先生怎样描写这种爱的?他为什么这么爱北平呢?    生l:“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说不出的。”    生2:和爱我母亲一样,“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生3:“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生4:北平“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因为我最初的知识和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师:“我真爱北平”这五个字很平常,可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谁来读一下?    生l:直抒情感,是老舍浓浓的爱与思念之情的直接抒发,可是又因为这种爱“说不出”而有遗憾。所以,应该用深沉而遗憾的情感来读,节奏不宜太快,强调“真爱”两个字。    生2:(读)    师:读得不错。全文所写内容都是作家“爱”的映照,所以“我真爱北平”是全文的感情基调,统摄全篇,是“文眼”所在。来,我们齐读一下。    (板书:我真爱北平)    生:(齐读)    师:“说不出”三个字出现了多次,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说不出”?先反复朗读2、3两节再回答。    生l:因为爱得刻骨铭心,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言有尽而爱无穷。    生2:出现了四次,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因为老舍认为自己不是诗人,不能够“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生3: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一切语言都是无力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师:是啊,情到深处反无声。那么,北平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老舍先生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请读完4—7节后再回答,注意抓关键词句。    生l:主要是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写的,用欧洲四大历史都城和“我的北平”进行比较,衬托北平特点。    师:再找出对比衬托的关键句。    生2:北平复杂而有个边际,不像巴黎那样太旷;北平也热闹,但动中有静;北平比巴黎匀调得多,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还有,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贴近自然。    生3:巴黎太热闹,容易使人疲乏,所以要咖啡和酒来刺激,北平则不,人们只需要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生4:北平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在于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不远;在于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在于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北平还体现出自然,“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而巴黎虽然匀调,可是比北平还差点。    生5:北平里面没有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外面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可以悠然见南山。    老师板书:巴黎未免太旷——北平复杂而有个边际    巴黎太热闹——北平也热闹但动中有静    巴黎也匀调——比起北平来还差点    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梨    伦敦有冒烟的工厂——北平更接近自然    师:大家说得很好,也比较全面。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用几个词把北平的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可以用文中的词,注意不要把“点”漏掉。    生1:一段一点,共四点:温和安静,匀调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师:不错,能够注意用原文的关键词来概括)    生2:我觉得应该是三点:动中有静,匀调和谐,贴近自然。6、7两节都是从自然环境和物产方面来写的。    生3: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分别可以概括为:安静、和谐(或匀调)、自然。    老师板书:温和安静    匀调自然    花多菜多果子多    接近自然    动中有静    匀调和谐    贴近自然    安静    和谐(匀调)  自然    师:概括得很准确。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北平有那么多名胜古迹,但老舍先生在写北平这些特点的时候却都是用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为什么?    生l:这就是老舍所说的“我的北平”,是先生眼中的北平。    (师:再想想,先生眼中的北平为什么不会是故宫、长城之类的地方?)    生2:这些才是老舍生活中的北平,伴随他成长的不止是故宫长城,更多更重要的是这些日常平凡生活,只有这些才跟他的生活更紧密,给他的印象最深刻、影响最大。    生3:和他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应该是胡同小巷、青石老街、吆喝的商贩,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院一花,这些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是他最难以忘怀的。    师:说得太好了。老舍先生在北平出生,在北平成长,他不是一个去北平观光的匆匆过客,眼里只有名胜古刹,北平的点点滴滴、一树一花已经深人到他的肌肤血肉之中了,成了恒久的烙印,老舍自己也说过,自幼生长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就想像地闻到”。    现在大家还明不明白我们开始时讨论的先生为什么强调是写“我的北平”了?    (学生会心地笑了)    大家也应该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写人写事体物传情不一定非得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写家喻户晓的风物,一枝一叶总关情。你看,韩少功的“月夜下的草坡”,一只“还未归家”的小羊,一只“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的犁头,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能承载故园之思?    所以我们说,“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那“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蜒”,那“招来翩翩蝴蝶”的牵牛与草茉莉,满目皆花的小院子,青菜摊子上有诗一般美丽的“红红绿绿”,究竟传达了老舍怎样深沉的思乡之情?我们“说不出”,也无法用语言道得出。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把老舍想北平的深沉情感用浯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沉默)    我们不能,先生也“说不出”,大家看先生文章的最后一节,“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明白如话,不加任何藻饰,因为此时任何修饰都是多余和无力的,只有落泪和深情的呼唤。来,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看怎么读才能够把情读出来。    (教师板书:真想念北平呀!)    (学生自由读,彼此讨论揣摩)    生l:“落泪”两个字要满含深情,应该重读;“想念”两字要包含一些无奈,节奏要慢。(生l读)    生2:还要突出“真”字,把“呀”的语气读出来,稍微拖长一些。(生2读)    生3:“真想念北平呀!”五个字整体上节奏要缓慢一些。    师:好,我们按刚才大家的分析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独立评点、形成文字、集体交流,尊重个性化理解)    师:老舍的文字就是这样明白如话,天然成趣,读来则又情深意长;他的话又京味十足,让你倍感亲切。下面大家轻声朗诵课文,用我们在第二板块中学会的评点方法,选取文本中的一两处语段进行品味,修改并小组交流预习时写在对话栏里的评点文字。    (学生轻声诵读,修改评点文字,组内小声交流讨论)    下面我们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集体交流。谁先说?    生1:我选择的是第四节中的两句:“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蜒,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和“在北平,有温和的香茶片就够了”。这是一个非常温馨安静的画面,水滩、墙根、水边石头、蝌蚪、蜻蜓、苇叶,再加上坐在石上的人,安适中透出生气,人和自然和谐相依;摇篮这个比喻非常贴切,给人偎依母亲怀里的感觉。后一句“香茶片”给人齿留余香回味绵长的韵味,与前面的画面相映,同时又与“咖啡”“酒”的刺激形成对比。    生2:我选择第三节中“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一句。“浸”字特别值得咀嚼,就是把这些字放在自己的血里泡,这个字的感情色彩是有很强烈冲击效果的。    师:那么为什么是“杜鹃似的啼”呢?我们知道杜鹃啼鸣有浓重的悲凉意味。    生2:(继续)这就说明老舍的思乡有悲凉意味,一种动乱年代的家国之忧。    师:说得太精彩了。老舍写这篇散文是1936年,当时他正在青岛,此时日本已经开始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已经签订,华北告急,北平告急,因此老舍故园之思里有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文章最后的“落泪”也应该包含这一点。    生3:我选择第二节后半部分。“相粘合”和“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写出了老舍先生与北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    生4:我选择第六节中写院子和院子里的花这几句。家家有院子,满院种花,有花就有蝴蝶、蜜蜂,不用花多少钱。住在城市里却能够享受到自然的情趣,而且这里的花草种类多,我想应该是五彩缤纷的,赏心悦目。    生5:我选择几处语言上京味很浓的句子,“草花儿”“差点儿”“白霜儿”这些儿化音读起来很有韵味。    (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读一遍试试)    生5:(继续)还有“挤得慌”和“还不愧杀!”,有浓浓的北京语言特色?说明他对北平的热爱。    师:好,大家评点得很精彩,交流得也很充分。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共同体验了老舍的思念故乡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对故乡的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然对老舍用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表达情感的写法也有了一定的体会。也请大家课后选取你家乡给你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事物写一篇热爱家乡或思念家乡的文章。下课! 【教后反思】    1.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放”得不够,因此这一环节生成性不足,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2.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时间比较紧,五位学生集体评点时没有能够让其他学生也参与到他们的五个话题中来,进行对话。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想北平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汪林思【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展开积极对话,体会作者对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感受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2.品味老舍散文天然成趣直白如话的语言特点,对文章尤其是文章的语言进行评点交流。    3.了解衬托手法,体会衬托的作用。    4.学习老舍借助细节描写和选取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法。【教学设想】    1.主要采用互动交流、评点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2.注重情感的体验与品味,注意对语言的咀嚼体味,达到真正读懂文本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目的。    3.课前布置预习,与文本初步对话,课堂互动讨论,加强体验与交流;课前能够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在对话栏里写上评点文字以便课堂交流。  4.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  5.1课时完成课内教学。【教学过程】    一、再识老舍(含老舍的生平、作品及风格、你所读过的老舍作品及评价)    师:同学们,故乡是一个人的根,它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学习了“古典的乡愁”和“漂泊的旅人”这两个板块,我们对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充分的体验,今天我们学习第三个板块“恒久的烙印”中的《想北平》。    谁来先说说“恒久的烙印”这五个字的内涵?可以和前面两个板块的标题进行比较来帮助理解。    生l:就是永久的不易磨灭消失的痕迹。这里应该是指家乡留给自己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    生2:这里应该是指故乡的生活故乡的风物留给自己的永恒记忆。    生3:前两个板块侧重于写故园之思和为什么思念家乡,而这个板块应该是侧重对故乡的描写,通过描写故乡留给自己的记忆来表达思念。    师:再请同学们谈谈你所认识的老舍。    (主要是学生先谈,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再作适当补充)    二、研习文本(侧重文章的情感内容、思路章法方面的研习)      师:标题为“想北平”,老舍为什么不用“写北平”?    生1:“想”强调的是思念,是主观情感的表达,“写”是描写,更强调客观性。    生2:从“想”字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北平每一景每一物都融人眷恋之情了,强调的是故园之思;而如果是“写”,最多只是惊叹、赞美罢了。    (教师板书课题)    师:说得很好,大家能够注意辨别词语的细微差别了。北平那么大,事那么多,作者打算写什么样的北平?为什么这么写?    生1:“我的北平”。这是作者最熟悉的北平。    生2:北平那么大,无法在一篇短短的散文里写完,所以作者说“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生3:北平是都城,事物太多,老舍只能写自己知道的。    师:说得不错,不过还没有从情感的角度去体察。我们继续研读,看最后能否找到更合理的理解。大家从“我的北平”这四个字里还读到了什么?请思考一会儿再回答。    生1: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我”所熟悉的北平,是作者以前天天和它在一起的北平,而不是北平的全部。    生2:“我的”二字还体现了作者对它的热爱,主观感情特别浓烈;也体现了老舍先生为拥有北平而自豪的内心世界。    师:那么老舍先生怎样描写这种爱的?他为什么这么爱北平呢?    生l:“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说不出的。”    生2:和爱我母亲一样,“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生3:“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生4:北平“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因为我最初的知识和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师:“我真爱北平”这五个字很平常,可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谁来读一下?    生l:直抒情感,是老舍浓浓的爱与思念之情的直接抒发,可是又因为这种爱“说不出”而有遗憾。所以,应该用深沉而遗憾的情感来读,节奏不宜太快,强调“真爱”两个字。    生2:(读)    师:读得不错。全文所写内容都是作家“爱”的映照,所以“我真爱北平”是全文的感情基调,统摄全篇,是“文眼”所在。来,我们齐读一下。    (板书:我真爱北平)    生:(齐读)    师:“说不出”三个字出现了多次,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说不出”?先反复朗读2、3两节再回答。    生l:因为爱得刻骨铭心,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言有尽而爱无穷。    生2:出现了四次,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因为老舍认为自己不是诗人,不能够“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生3: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一切语言都是无力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师:是啊,情到深处反无声。那么,北平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老舍先生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请读完4—7节后再回答,注意抓关键词句。    生l:主要是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写的,用欧洲四大历史都城和“我的北平”进行比较,衬托北平特点。    师:再找出对比衬托的关键句。    生2:北平复杂而有个边际,不像巴黎那样太旷;北平也热闹,但动中有静;北平比巴黎匀调得多,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还有,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贴近自然。    生3:巴黎太热闹,容易使人疲乏,所以要咖啡和酒来刺激,北平则不,人们只需要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生4:北平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在于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不远;在于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在于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北平还体现出自然,“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而巴黎虽然匀调,可是比北平还差点。    生5:北平里面没有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外面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可以悠然见南山。    老师板书:巴黎未免太旷——北平复杂而有个边际    巴黎太热闹——北平也热闹但动中有静    巴黎也匀调——比起北平来还差点    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梨    伦敦有冒烟的工厂——北平更接近自然    师:大家说得很好,也比较全面。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用几个词把北平的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可以用文中的词,注意不要把“点”漏掉。    生1:一段一点,共四点:温和安静,匀调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师:不错,能够注意用原文的关键词来概括)    生2:我觉得应该是三点:动中有静,匀调和谐,贴近自然。6、7两节都是从自然环境和物产方面来写的。    生3: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分别可以概括为:安静、和谐(或匀调)、自然。    老师板书:温和安静    匀调自然    花多菜多果子多    接近自然    动中有静    匀调和谐    贴近自然    安静    和谐(匀调)  自然    师:概括得很准确。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北平有那么多名胜古迹,但老舍先生在写北平这些特点的时候却都是用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为什么?    生l:这就是老舍所说的“我的北平”,是先生眼中的北平。    (师:再想想,先生眼中的北平为什么不会是故宫、长城之类的地方?)    生2:这些才是老舍生活中的北平,伴随他成长的不止是故宫长城,更多更重要的是这些日常平凡生活,只有这些才跟他的生活更紧密,给他的印象最深刻、影响最大。    生3:和他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应该是胡同小巷、青石老街、吆喝的商贩,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院一花,这些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是他最难以忘怀的。    师:说得太好了。老舍先生在北平出生,在北平成长,他不是一个去北平观光的匆匆过客,眼里只有名胜古刹,北平的点点滴滴、一树一花已经深人到他的肌肤血肉之中了,成了恒久的烙印,老舍自己也说过,自幼生长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就想像地闻到”。    现在大家还明不明白我们开始时讨论的先生为什么强调是写“我的北平”了?    (学生会心地笑了)    大家也应该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写人写事体物传情不一定非得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写家喻户晓的风物,一枝一叶总关情。你看,韩少功的“月夜下的草坡”,一只“还未归家”的小羊,一只“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的犁头,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能承载故园之思?    所以我们说,“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那“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蜒”,那“招来翩翩蝴蝶”的牵牛与草茉莉,满目皆花的小院子,青菜摊子上有诗一般美丽的“红红绿绿”,究竟传达了老舍怎样深沉的思乡之情?我们“说不出”,也无法用语言道得出。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把老舍想北平的深沉情感用浯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沉默)    我们不能,先生也“说不出”,大家看先生文章的最后一节,“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明白如话,不加任何藻饰,因为此时任何修饰都是多余和无力的,只有落泪和深情的呼唤。来,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看怎么读才能够把情读出来。    (教师板书:真想念北平呀!)    (学生自由读,彼此讨论揣摩)    生l:“落泪”两个字要满含深情,应该重读;“想念”两字要包含一些无奈,节奏要慢。(生l读)    生2:还要突出“真”字,把“呀”的语气读出来,稍微拖长一些。(生2读)    生3:“真想念北平呀!”五个字整体上节奏要缓慢一些。    师:好,我们按刚才大家的分析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独立评点、形成文字、集体交流,尊重个性化理解)    师:老舍的文字就是这样明白如话,天然成趣,读来则又情深意长;他的话又京味十足,让你倍感亲切。下面大家轻声朗诵课文,用我们在第二板块中学会的评点方法,选取文本中的一两处语段进行品味,修改并小组交流预习时写在对话栏里的评点文字。    (学生轻声诵读,修改评点文字,组内小声交流讨论)    下面我们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集体交流。谁先说?    生1:我选择的是第四节中的两句:“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蜒,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和“在北平,有温和的香茶片就够了”。这是一个非常温馨安静的画面,水滩、墙根、水边石头、蝌蚪、蜻蜓、苇叶,再加上坐在石上的人,安适中透出生气,人和自然和谐相依;摇篮这个比喻非常贴切,给人偎依母亲怀里的感觉。后一句“香茶片”给人齿留余香回味绵长的韵味,与前面的画面相映,同时又与“咖啡”“酒”的刺激形成对比。    生2:我选择第三节中“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一句。“浸”字特别值得咀嚼,就是把这些字放在自己的血里泡,这个字的感情色彩是有很强烈冲击效果的。    师:那么为什么是“杜鹃似的啼”呢?我们知道杜鹃啼鸣有浓重的悲凉意味。    生2:(继续)这就说明老舍的思乡有悲凉意味,一种动乱年代的家国之忧。    师:说得太精彩了。老舍写这篇散文是1936年,当时他正在青岛,此时日本已经开始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已经签订,华北告急,北平告急,因此老舍故园之思里有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文章最后的“落泪”也应该包含这一点。    生3:我选择第二节后半部分。“相粘合”和“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写出了老舍先生与北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    生4:我选择第六节中写院子和院子里的花这几句。家家有院子,满院种花,有花就有蝴蝶、蜜蜂,不用花多少钱。住在城市里却能够享受到自然的情趣,而且这里的花草种类多,我想应该是五彩缤纷的,赏心悦目。    生5:我选择几处语言上京味很浓的句子,“草花儿”“差点儿”“白霜儿”这些儿化音读起来很有韵味。    (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读一遍试试)    生5:(继续)还有“挤得慌”和“还不愧杀!”,有浓浓的北京语言特色?说明他对北平的热爱。    师:好,大家评点得很精彩,交流得也很充分。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共同体验了老舍的思念故乡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对故乡的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然对老舍用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表达情感的写法也有了一定的体会。也请大家课后选取你家乡给你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事物写一篇热爱家乡或思念家乡的文章。下课! 【教后反思】    1.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放”得不够,因此这一环节生成性不足,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2.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时间比较紧,五位学生集体评点时没有能够让其他学生也参与到他们的五个话题中来,进行对话。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相关文章

  • [想北平]教案13
  • 想北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人类世界的锦囊里,有一课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这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 ...查看


  • [想北平]教案2
  • <想北平>教案 江苏省仪征中学  江仪文 教学目标:①领悟文章的人文精神,体会浓厚的故乡情. ②掌握.运用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带着情感阅读文本, 揣摩语句,概括提炼. ③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学会感受美. 一.课前四分钟播放饱含思 ...查看


  •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揣摩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趣,并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2.引导学生带着美好感情朗读,通过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家内 ...查看


  • 第一堂课教案
  • <第一堂课>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掌握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过程和方法 分析小说中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品中的悲痛情绪和爱 ...查看


  • [骆驼祥子]教案 1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骆驼祥子>,掌握故事内容.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查看


  • szd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查看


  •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教案
  •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和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提高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的文字的 ...查看


  • 2011[济南的冬天]教案
  • <济南的冬天>教案 (主备人:沈宝阳)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⒊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 ...查看


  •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 第17课 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掌握 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别插图处理信息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