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河小学控制学生流失的措施

夹河小学控制学生流失的措施

目前,农村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已引起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行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政府和教行部门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学校也施加了不少压力,但大多因力度不够或治表不治本而收效甚微。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与思考认为:若能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将能有效控制农村初中生的流失。

一、加大现有招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宣传与改革力度是预防初中生流失的有效途径

1.由于近几年来,大、中专招生和分配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而新政策出台后由于政府宣传不到位,一部分学生家长道听途说或偏听偏信,认为以后孩子上学没出路,读书没有用。部分学生受其家长和社会的影响,在校学习不努力,成绩越来越差,逐步走向由厌学到退学的必然之路。而此时的家长不是协助学校做孩子的复学工作,而是“顺水推舟”。更有甚者,干脆迫使自己的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因此加大招生政策和分配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转变这部分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增强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信心和热情。这样以来学校就容易控制学生流失,也很容易使流失的学生返校复读。

2.改革现有小中专招生政策和办学体制是控制初中生流失的间接途径。今年的大学扩招和民办高校的兴起,受到了高中生家长的普遍欢迎。而目前的小中专招生政策和办学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中小学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在招生体制中若能实行降低分数线、扩大招生规模。在办学体制中若能实现:调整专业设置,缩短学制并适当降低学费。必须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特别是成绩差的同学心中会重新升起上学的希望。给学校控制学生流失这项工作创造较为有利的环境。

二、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是控制初中生流失的关键

1.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标语、集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阵地,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义务教育法》,可使学生家长明白:强迫子女辍学和不支持子女上学是违法行为,是可耻行为。可使他们监督和支持子女上学,并协助学校做好子女的返校复读工作。

2.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联合起来组成专门的“普九”办公室,要像抓计划生育的力度抓“普九”。给每一个学生家长签订合同,使他们能保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对不履行合同的家长严厉处罚。这样,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有了保障机制,初中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对控制初中生流失至关重要。

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劳动监察等部门定期对私营企业进行检查,对私营企业老板定期进行培训,给他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并结合典型案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白使用童工是违法行为,是害国害民的行为。对那些有令不止、有法不依,继续使用童工的政府职能部门要严厉打击和处罚。这样能从根本上堵住初中生辍学打工这条路,给学校控制学生流失创造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是控制学生流失的一大法宝。

1.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国情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召开讨论会、报告会,针对校内外个别学生弃学打工,弃学经商典型组织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一行为的危害性。这一活动的开展,可坚定学生立志成才,报国的信心和决心,不再会因眼前的一点绳头小利而退学。

2.学校里从校长到班主任直至每一个教职工,针对学生流失建立层层目标责任制,这样就可以增强每一位教职工的责任心,促使他们为控制学生流失去做各方面的工作,达到控制学生流失之目的。

3.学校对教师的评估考核,要建立面对全体学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评估方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去,达到培养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之目的。这样差生就不会有失落感和自卑感,因而也就不会产生辍学的念头。

4.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是学校吸引学生控制流失的有效途径。若学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必然有较高的信誉。学生在校就有自豪感,对自己的学业充满信心。家长对孩子的前途充满希望。这就会给学校控制学生流失创造了有利的内部环境。

5.学校要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掌握困难学生的详细情况,给他们每一个学生建立档案,并通过师生募捐和开展“手拉手”活动,给困难学生尽可能的照顾,使这些学生在解除生活上后顾之忧的同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真情。这一活动开展必将有效防止特困生的流失。

6.建立初三“分流制”,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从不同途径成才;从而可避免差生因升学无望而退学。

五、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建立以素质教育为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案,可促使学校控制学生流失

教育行政部门若能对学校制订以有利推行素质教育为目的评估方案,学校就可以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解脱出来。就能要求广大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面对全体学生;要平等对待学生;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的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这样以来,学生在校就不感到单调乏味,差生也不会感到自卑,在教师的引导下,反而会使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无形当中就做到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流失。

六、堵住征兵环节上的漏洞,严把毕业证关是控制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每年征兵季节一到,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不辞而别。细查其去向,大部分走向了绿色军营,虽然这些学生的数量不是太多,但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极大, 而学校对这些学生的流失又无能为力。至于这些学生参军报名用的毕业证学校更是不得而知。因此堵住征兵环节中的漏洞,严把毕业证关,是控制初中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控制农村初中生流失,虽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笔者认为,只要能把上述六项措施落实到位,再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做好控制农村初中生流失这项工作。

夹河小学控制学生流失的措施

目前,农村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已引起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行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政府和教行部门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学校也施加了不少压力,但大多因力度不够或治表不治本而收效甚微。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与思考认为:若能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将能有效控制农村初中生的流失。

一、加大现有招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宣传与改革力度是预防初中生流失的有效途径

1.由于近几年来,大、中专招生和分配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而新政策出台后由于政府宣传不到位,一部分学生家长道听途说或偏听偏信,认为以后孩子上学没出路,读书没有用。部分学生受其家长和社会的影响,在校学习不努力,成绩越来越差,逐步走向由厌学到退学的必然之路。而此时的家长不是协助学校做孩子的复学工作,而是“顺水推舟”。更有甚者,干脆迫使自己的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因此加大招生政策和分配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转变这部分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增强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信心和热情。这样以来学校就容易控制学生流失,也很容易使流失的学生返校复读。

2.改革现有小中专招生政策和办学体制是控制初中生流失的间接途径。今年的大学扩招和民办高校的兴起,受到了高中生家长的普遍欢迎。而目前的小中专招生政策和办学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中小学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在招生体制中若能实行降低分数线、扩大招生规模。在办学体制中若能实现:调整专业设置,缩短学制并适当降低学费。必须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特别是成绩差的同学心中会重新升起上学的希望。给学校控制学生流失这项工作创造较为有利的环境。

二、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是控制初中生流失的关键

1.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标语、集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阵地,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义务教育法》,可使学生家长明白:强迫子女辍学和不支持子女上学是违法行为,是可耻行为。可使他们监督和支持子女上学,并协助学校做好子女的返校复读工作。

2.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联合起来组成专门的“普九”办公室,要像抓计划生育的力度抓“普九”。给每一个学生家长签订合同,使他们能保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对不履行合同的家长严厉处罚。这样,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有了保障机制,初中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对控制初中生流失至关重要。

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劳动监察等部门定期对私营企业进行检查,对私营企业老板定期进行培训,给他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并结合典型案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白使用童工是违法行为,是害国害民的行为。对那些有令不止、有法不依,继续使用童工的政府职能部门要严厉打击和处罚。这样能从根本上堵住初中生辍学打工这条路,给学校控制学生流失创造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是控制学生流失的一大法宝。

1.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国情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召开讨论会、报告会,针对校内外个别学生弃学打工,弃学经商典型组织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一行为的危害性。这一活动的开展,可坚定学生立志成才,报国的信心和决心,不再会因眼前的一点绳头小利而退学。

2.学校里从校长到班主任直至每一个教职工,针对学生流失建立层层目标责任制,这样就可以增强每一位教职工的责任心,促使他们为控制学生流失去做各方面的工作,达到控制学生流失之目的。

3.学校对教师的评估考核,要建立面对全体学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评估方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去,达到培养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之目的。这样差生就不会有失落感和自卑感,因而也就不会产生辍学的念头。

4.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是学校吸引学生控制流失的有效途径。若学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必然有较高的信誉。学生在校就有自豪感,对自己的学业充满信心。家长对孩子的前途充满希望。这就会给学校控制学生流失创造了有利的内部环境。

5.学校要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掌握困难学生的详细情况,给他们每一个学生建立档案,并通过师生募捐和开展“手拉手”活动,给困难学生尽可能的照顾,使这些学生在解除生活上后顾之忧的同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真情。这一活动开展必将有效防止特困生的流失。

6.建立初三“分流制”,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从不同途径成才;从而可避免差生因升学无望而退学。

五、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建立以素质教育为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案,可促使学校控制学生流失

教育行政部门若能对学校制订以有利推行素质教育为目的评估方案,学校就可以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解脱出来。就能要求广大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面对全体学生;要平等对待学生;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的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这样以来,学生在校就不感到单调乏味,差生也不会感到自卑,在教师的引导下,反而会使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无形当中就做到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流失。

六、堵住征兵环节上的漏洞,严把毕业证关是控制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每年征兵季节一到,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不辞而别。细查其去向,大部分走向了绿色军营,虽然这些学生的数量不是太多,但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极大, 而学校对这些学生的流失又无能为力。至于这些学生参军报名用的毕业证学校更是不得而知。因此堵住征兵环节中的漏洞,严把毕业证关,是控制初中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控制农村初中生流失,虽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笔者认为,只要能把上述六项措施落实到位,再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做好控制农村初中生流失这项工作。


相关文章

  • 教育督导先进个人材料2017
  • 教育督导先进个人材料 --夹河小学 张亚钊 张亚钊,男.37岁,汉族,任教于夹河小学,分管政教处,负责学校政教日常工作.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恪尽职守,工作中认真学习,真抓实干,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近几年来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努力适 ...查看


  • 夹河镇乡镇体制改革促进经济调研报告
  • 夹河镇财政体制及支持镇经济发展 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2005年湖北省全面启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按照西政发 [2005]28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西政发[2008]30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若干规 ...查看


  • 2014年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总结
  • XX年9月,经组织部考聘,我荣幸的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现任洙边镇东夹河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喜的是自己即将去农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忧的是自己去了能否适 ...查看


  • 牧场小学控流劝返措施
  • 牧场小学控流劝返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控制流失生,劝返学生入学,经研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大力度成立工作专班: 为了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贯彻 ...查看


  • 大夹河村的纪念碑
  • 在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乡大夹河村村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自然河道.每年清明节这天,当地的群众.学生.机关干部,附近村庄的老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献上一簇花圈.这里,既没有烈士碑墓,也没有特殊标志,但在河口区23万人民的心中,却有一座高大.肃穆 ...查看


  • 黄河环境保护
  • 黄河环境保护 --黄河还应该继续黄下去吗?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 ...查看


  • 弯子寨小学保学控辍资料
  • 猪场乡弯子寨小学2015年春季学期控辍保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县教育局控辍保学措施,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保证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控制学生辍学,促进我校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制订此控辍保学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进一 ...查看


  • 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师工作手册
  • 导师工作手册 学年度 第 学期 学校年级(班) 教 师 姓 名 夹河镇初级中学 制 JIAHEZHEN CHUJIZHONGXUE ZHI 导师的职责 "导师"既是学生可信赖的老师,是一位长辈,又是学生的益友.具有以下职 ...查看


  • 劳动保障协理员个人工作总结_
  • 个人工作总结 2010年11月我有幸被聘为乡镇劳动保障协理员,转眼间在夹河政府工作快两年了,在政府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事的帮助.支持下,使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一定程度的提高.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服从领导.团结同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