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人民解放战争

考点 人民解放战争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试题解密】

例题1(2001年普通高考大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广东、河南卷)1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解密】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概念的理解,和中国革命与建设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学会做如下知识迁移,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三座大山被推翻了,新民主主义就基本胜利了。选择项B不够全面,选择项A、D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答案】C。

例题2(2003年广州一模综合卷8)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思想建设提出的要求是( )

A.彻底清算“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 B.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C.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要加强党内、党外的团结

【解密】本题要求对中共思想建设有个全面的认知与把握,学会再现不同时期思想建设的方针政策,学会运用联系、归纳与比较的方法。还有就是要学会将思想建设的方针政策与其背景联系起来分析,把握两者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做出正确选择的一个捷径。七届二中全会时,人民解放战争就要胜利,中共就要成为执政党,因而容易犯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错误,因而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成为当务之急。

【答案】C。

例题3(04年广州二模题9)重庆谈判的结果是( )

A.签订《双十协定》 B.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C.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D.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密】本题考查对重庆谈判结果的再现能力,注意不要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相混淆。

【答案】A。

例题4(2000年普通高考大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广东卷)32)

(10分)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

(2)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2分)

(3)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4分)

【解密】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祖国统一历程,包括它们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人民政府对其采取的不同政策。要求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要全面、准确,学会联系与比较,还要关注当前时事。

【答案】(1)(4分)A、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2分)B、台湾

于1945年回归祖国(1分);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分)

(2)台湾在与祖国统一后可以保留军队。(2分)

(3)台独势力(2分),国际反华势力。(2分)

【考点剖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国共代表的阶级性与人民解放战争结局关系,人民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等。其中中共在此期间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是考查的重点。

【考点分布】

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争取和平反对内战方针,《双十协定》和政协会议决议内容与意义。

(3)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爆发标志,中共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方针与战况。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时机的成熟,中共正确的方针政策,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经过与意义。学会读图把握战争进程。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与意义,渡江战役经过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与基本经验。

【能力点拨】

1.比较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的方针政策,分析不同的战争结局。

2.了解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背景和内容、结果,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的道理。

3.从背景、方针政策、战果与意义、战争发生地区等方面全面认识战争历程。

4.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原因与结局,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应试对策】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比如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阶级属性分析国共两党方针、政策。中共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中共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说明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编成大事年表,把握人民解放战争发展脉络。

3.通过阅读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地图,把握人民解放战争发生的地区和进展,培养读图能力和直观识记能力。

4.将中共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其他民主革命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比较,加深对这一时期中共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同时从中归纳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仿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存在着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之所以存在过渡,而未直接发生战争原因不包括( )

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

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

C.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

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此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 )

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3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

C.揭穿蒋的假和平阴谋

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 )

A.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

B.建立一个联合政府

C.将内战的责任加于共产党

D.武力进攻解放区

5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6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

( )

A.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B.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C.降低中共的威信和地位

D.为了实现独裁统治

7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对国民党最具制约性的一项是( )

A.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决定迅速实行宪政

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达成协议的根源是( )

A.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

B.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

C.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

D.民族矛盾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9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A.人民解放军有强大的战斗力

B.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

D.解放区将成为巩固的后方

10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主要原因是( )

A.正确的战略战术

B.土地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C.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配合

D.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低落

11陈毅《吟反攻形势》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关陕伐孤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对上述诗句解释正确的是( )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取得胜利

②华北解放军包围了北平敌军

③陈、谢大军挺进豫陕鄂边地区

④东北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C.三大战役胜利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3“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淮海战役

B.人民群众用小车参加淮海战役

C.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

D.国民党害怕人民群众的小车

14关于三大战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辽沈战役首先攻占锦州,是为了截断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

B.淮海战役中歼灭了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

C.平津战役中经过激烈战斗,于1949年1月解放了北平

D.东北解放军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有

( )

①党的工作作风问题

②国家建设总任务问题

③党的工作重心问题

④党的基本政策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其主要依据是

( )

A.农村革命任务已完成

B.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7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A.占领上海,国民政府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C.中共及其军队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18对人民解放战争军事上的斗争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年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B.第二年解放军全部转向外线作战

C.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结束

D.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结束

19中共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政策的相同点是( )

①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②执行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③发动人民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④坚持以游击战争为主,创建敌后根据地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0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走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土地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8分,22题9分,23题11分,24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

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因此,我们断然认为摆在我们面前惟一的行动途径,就是用一切办法在中国帮助维护和平,在政治上、经济上及一定限度内在军事上支持蒋委员长。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与中共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的体系,即制造斗争的优势条件环境。

——国民党六大决议

材料三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说:“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四 为了打败侵略者,要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为了建设新中国也要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对目前时局宣言》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心口号——和平、民主、团结,并提出了为巩固今后和平建设的基础必须的紧急措施。 ——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各种政治力量的政策策略及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在形成现代中国之命运中,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第一是中国的人口,在十八、十九世纪增加了一倍,因此对于中国造成了—种不堪重负的压力。(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的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国民政府今日所面临之难境,大部分是因为它不能以充分的粮食供应给中国人民吃食,中共宣传的大部分,就是由他们解决土地问题的诺言所组成的。

形成现代中国之命运的第二个因素,是西方以及西方观念给以中国的影响,二千余年来,中国人发展他们自己的高度文化与文明,多半未受外力的影响,甚至受武力的征服之后,中国人还往往能在最后制服镇压并同化侵入者。这些外来者带来一种进取性、一种独一无二的西方技术和一种为以前的外国侵入者所未曾带入中国的高度文化。一部分因为这些性质,一部分因为满清统治的衰微,西方人不但没有被中国文化同化,反而为中国介绍了新观念。这些新观念在刺激、骚乱和社会变革方面占了一种重要的地位。 ——摘自艾其逊为编撰《白皮书》致杜鲁门的信

回答:

(1)艾其逊是怎样说明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的?

(2)艾其逊关于中国革命发生原因的说明符合实际吗?为什么?

23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指出:“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部分。”请结合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国内局势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使美国的这一政策破产的?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24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请回答: (1)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2)结合史实概括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3)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上述各方面,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1.D2.C3.A4.C5.A6.D7.D8.A9.B10.A11.A12.B13.C14.C15.D16.B17.C18.C19.C20.C

21.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美国为了实现独霸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帮助国民党打内战,随着蒋介石在大陆统治的倾覆,其独霸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历史也一去不复返了;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企图继续实行反动独裁统治,实行“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将中国重新拉向内战的深渊,由于其独裁内战,失去民心,最后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共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尽力争取和平,反对内战,最后中共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正确的方针政策,打败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2.(1)国民政府没有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宣传解决土地问题赢得了民心;西方的文化入侵为中国介绍了新观念,造成刺激、骚乱和社会变革。

(2)他的说明基本符合实际,因为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搜括,内战和卖国政策弄得民不聊生,这成为人民革命的重要原因;西方的文化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中国人民,他们不断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出路。

他的说明不够全面,因为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这是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原因;中共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一系列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赢得他们的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时,的确受到西方文化的启发,最终还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与中国的革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从胜利走向胜利。

由于他代表美帝国主义的利益,因而在分析中国革命原因时,美化了美帝国主义等的对华侵略,同时为国民政府开脱反动统治和内战责任。

23.(1)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妄图独霸中国,控制亚洲,对抗苏联,扶持亲美的国民政府,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从空中和海上将国民政府的军队从西北西南运送到东部,抢占战略要地;并且提供大量的物资武器,直接派军队和军事顾问参与战争与决策;主持国共和谈,为国民政府的“假和平、真内战”创造条件。可见毛泽东的这个结论完全符合史实,是非常正确的。

(2)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通过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努力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开展土地改革,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通过和平民主努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赢得民主党派的支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战争的节节胜利。最终造成

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覆灭,美帝国主义失去了在中国的代理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与不平等权益,宣告了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自由的民族,富有反抗斗争的光荣传统;人民解放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24.(1)这一时期的国共关系逐渐恶化,由合作抗日变为走上内战的道路。

(2)社会主要矛盾是制约国共关系的根本因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既给中华民族带来亡国灭种的危机,同时危及国民政府的统治,因而国共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团结一致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而国民党为了继续其反动独裁卖国政策,不惜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危及其统治,不得不联共抗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又害怕中共与人民在抗战中壮大,于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战争一结束,为了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反动独裁统治,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际因素的影响是其重要的外部条件。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同时美国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因而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维持到抗战结束;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为了独霸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助长了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3)两党在抗战时期合作抗日,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过由于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造成抗战后期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和根据地军民的困难。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使广大人民的和平建国愿望成为泡影,人民饱尝战争之苦,也造成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中共发展壮大,成为执政党。

(4)国共两党合作,既符合两党利益,也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阶级属性决定政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必然赢得广泛的支持;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必要条件。

考点 人民解放战争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试题解密】

例题1(2001年普通高考大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广东、河南卷)1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解密】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概念的理解,和中国革命与建设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学会做如下知识迁移,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三座大山被推翻了,新民主主义就基本胜利了。选择项B不够全面,选择项A、D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答案】C。

例题2(2003年广州一模综合卷8)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思想建设提出的要求是( )

A.彻底清算“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 B.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C.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要加强党内、党外的团结

【解密】本题要求对中共思想建设有个全面的认知与把握,学会再现不同时期思想建设的方针政策,学会运用联系、归纳与比较的方法。还有就是要学会将思想建设的方针政策与其背景联系起来分析,把握两者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做出正确选择的一个捷径。七届二中全会时,人民解放战争就要胜利,中共就要成为执政党,因而容易犯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错误,因而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成为当务之急。

【答案】C。

例题3(04年广州二模题9)重庆谈判的结果是( )

A.签订《双十协定》 B.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C.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D.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密】本题考查对重庆谈判结果的再现能力,注意不要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相混淆。

【答案】A。

例题4(2000年普通高考大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广东卷)32)

(10分)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

(2)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2分)

(3)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4分)

【解密】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祖国统一历程,包括它们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人民政府对其采取的不同政策。要求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要全面、准确,学会联系与比较,还要关注当前时事。

【答案】(1)(4分)A、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2分)B、台湾

于1945年回归祖国(1分);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分)

(2)台湾在与祖国统一后可以保留军队。(2分)

(3)台独势力(2分),国际反华势力。(2分)

【考点剖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国共代表的阶级性与人民解放战争结局关系,人民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等。其中中共在此期间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是考查的重点。

【考点分布】

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争取和平反对内战方针,《双十协定》和政协会议决议内容与意义。

(3)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爆发标志,中共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方针与战况。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时机的成熟,中共正确的方针政策,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经过与意义。学会读图把握战争进程。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与意义,渡江战役经过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与基本经验。

【能力点拨】

1.比较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的方针政策,分析不同的战争结局。

2.了解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背景和内容、结果,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的道理。

3.从背景、方针政策、战果与意义、战争发生地区等方面全面认识战争历程。

4.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原因与结局,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应试对策】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比如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阶级属性分析国共两党方针、政策。中共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中共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说明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编成大事年表,把握人民解放战争发展脉络。

3.通过阅读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地图,把握人民解放战争发生的地区和进展,培养读图能力和直观识记能力。

4.将中共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其他民主革命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比较,加深对这一时期中共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同时从中归纳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仿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存在着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之所以存在过渡,而未直接发生战争原因不包括( )

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

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

C.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

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此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 )

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3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

C.揭穿蒋的假和平阴谋

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 )

A.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

B.建立一个联合政府

C.将内战的责任加于共产党

D.武力进攻解放区

5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6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

( )

A.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B.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C.降低中共的威信和地位

D.为了实现独裁统治

7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对国民党最具制约性的一项是( )

A.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决定迅速实行宪政

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达成协议的根源是( )

A.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

B.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

C.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

D.民族矛盾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9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A.人民解放军有强大的战斗力

B.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

D.解放区将成为巩固的后方

10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主要原因是( )

A.正确的战略战术

B.土地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C.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配合

D.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低落

11陈毅《吟反攻形势》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关陕伐孤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对上述诗句解释正确的是( )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取得胜利

②华北解放军包围了北平敌军

③陈、谢大军挺进豫陕鄂边地区

④东北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C.三大战役胜利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3“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淮海战役

B.人民群众用小车参加淮海战役

C.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

D.国民党害怕人民群众的小车

14关于三大战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辽沈战役首先攻占锦州,是为了截断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

B.淮海战役中歼灭了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

C.平津战役中经过激烈战斗,于1949年1月解放了北平

D.东北解放军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有

( )

①党的工作作风问题

②国家建设总任务问题

③党的工作重心问题

④党的基本政策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其主要依据是

( )

A.农村革命任务已完成

B.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7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A.占领上海,国民政府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C.中共及其军队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18对人民解放战争军事上的斗争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年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B.第二年解放军全部转向外线作战

C.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结束

D.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结束

19中共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政策的相同点是( )

①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②执行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③发动人民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④坚持以游击战争为主,创建敌后根据地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0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走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土地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8分,22题9分,23题11分,24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

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因此,我们断然认为摆在我们面前惟一的行动途径,就是用一切办法在中国帮助维护和平,在政治上、经济上及一定限度内在军事上支持蒋委员长。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与中共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的体系,即制造斗争的优势条件环境。

——国民党六大决议

材料三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说:“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四 为了打败侵略者,要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为了建设新中国也要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对目前时局宣言》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心口号——和平、民主、团结,并提出了为巩固今后和平建设的基础必须的紧急措施。 ——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各种政治力量的政策策略及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在形成现代中国之命运中,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第一是中国的人口,在十八、十九世纪增加了一倍,因此对于中国造成了—种不堪重负的压力。(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的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国民政府今日所面临之难境,大部分是因为它不能以充分的粮食供应给中国人民吃食,中共宣传的大部分,就是由他们解决土地问题的诺言所组成的。

形成现代中国之命运的第二个因素,是西方以及西方观念给以中国的影响,二千余年来,中国人发展他们自己的高度文化与文明,多半未受外力的影响,甚至受武力的征服之后,中国人还往往能在最后制服镇压并同化侵入者。这些外来者带来一种进取性、一种独一无二的西方技术和一种为以前的外国侵入者所未曾带入中国的高度文化。一部分因为这些性质,一部分因为满清统治的衰微,西方人不但没有被中国文化同化,反而为中国介绍了新观念。这些新观念在刺激、骚乱和社会变革方面占了一种重要的地位。 ——摘自艾其逊为编撰《白皮书》致杜鲁门的信

回答:

(1)艾其逊是怎样说明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的?

(2)艾其逊关于中国革命发生原因的说明符合实际吗?为什么?

23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指出:“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部分。”请结合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国内局势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使美国的这一政策破产的?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24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请回答: (1)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2)结合史实概括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3)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上述各方面,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1.D2.C3.A4.C5.A6.D7.D8.A9.B10.A11.A12.B13.C14.C15.D16.B17.C18.C19.C20.C

21.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美国为了实现独霸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帮助国民党打内战,随着蒋介石在大陆统治的倾覆,其独霸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历史也一去不复返了;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企图继续实行反动独裁统治,实行“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将中国重新拉向内战的深渊,由于其独裁内战,失去民心,最后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共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尽力争取和平,反对内战,最后中共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正确的方针政策,打败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2.(1)国民政府没有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宣传解决土地问题赢得了民心;西方的文化入侵为中国介绍了新观念,造成刺激、骚乱和社会变革。

(2)他的说明基本符合实际,因为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搜括,内战和卖国政策弄得民不聊生,这成为人民革命的重要原因;西方的文化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中国人民,他们不断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出路。

他的说明不够全面,因为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这是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原因;中共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一系列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赢得他们的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时,的确受到西方文化的启发,最终还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与中国的革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从胜利走向胜利。

由于他代表美帝国主义的利益,因而在分析中国革命原因时,美化了美帝国主义等的对华侵略,同时为国民政府开脱反动统治和内战责任。

23.(1)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妄图独霸中国,控制亚洲,对抗苏联,扶持亲美的国民政府,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从空中和海上将国民政府的军队从西北西南运送到东部,抢占战略要地;并且提供大量的物资武器,直接派军队和军事顾问参与战争与决策;主持国共和谈,为国民政府的“假和平、真内战”创造条件。可见毛泽东的这个结论完全符合史实,是非常正确的。

(2)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通过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努力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开展土地改革,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通过和平民主努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赢得民主党派的支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战争的节节胜利。最终造成

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覆灭,美帝国主义失去了在中国的代理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与不平等权益,宣告了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自由的民族,富有反抗斗争的光荣传统;人民解放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24.(1)这一时期的国共关系逐渐恶化,由合作抗日变为走上内战的道路。

(2)社会主要矛盾是制约国共关系的根本因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既给中华民族带来亡国灭种的危机,同时危及国民政府的统治,因而国共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团结一致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而国民党为了继续其反动独裁卖国政策,不惜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危及其统治,不得不联共抗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又害怕中共与人民在抗战中壮大,于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战争一结束,为了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反动独裁统治,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际因素的影响是其重要的外部条件。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同时美国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因而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维持到抗战结束;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为了独霸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助长了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3)两党在抗战时期合作抗日,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过由于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造成抗战后期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和根据地军民的困难。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使广大人民的和平建国愿望成为泡影,人民饱尝战争之苦,也造成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中共发展壮大,成为执政党。

(4)国共两党合作,既符合两党利益,也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阶级属性决定政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必然赢得广泛的支持;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必要条件。


相关文章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 必修1 知识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1 西周的分封制 考点2 西周的宗法制 知识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点2 郡县制 知识点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1 中 ...查看


  • 银行从业基础讲义
  • 2015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提分密卷第3讲讲义 2015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考点密料 点击讲义下载 2015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考点密料 第1章 ...查看


  •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教材变化解读
  •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教材变化解读 总述: 相对于2015年大纲,2016年司法考试大纲中新增考点15个(含新增子考点),删除14个:法律法规新增18个,修订11个,删除5个.其中最主要变动的是4个法:<经济法>.<刑 ...查看


  • 高中[政治生活]高考考点
  • 高中<政治生活>高考考点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考点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 ...查看


  • 政治生活提纲
  • 高三政治<政治生活>提纲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我国的国家性质 考点一.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查看


  • 2015许昌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15许昌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真题试卷(公基) 一.单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查看


  • 二级建造师资料
  • 纠纷主要种类和法律解决途径 一.建设工程纠纷的主要种类 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 1.民事纠纷--民与民 (1)民事纠纷的分类:财产(合同纠纷.损害赔偿纠纷).人身(名誉权纠纷.继承权纠纷) (2)民事纠纷的特点:主体法律平等.权利义务争议.可处 ...查看


  • 2012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
  •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 ...查看


  • 2012全国高考历史145考点必背
  • 2012全国高考历史考点狂背 必修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 ...查看


  •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终结版
  • 前 言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 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建立银行业从业 标准和用人规范.确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