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及哪一年设立的资料全在这里

2015年12月04日

来源:北京本地宝整理报道

【导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0月27日,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国家宪法日的诞生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作过四次修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0月27日,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编者按:

2014年的12月4日,13亿中国人将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12月4日曾经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因为我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

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我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是民法、刑法等各部门法的纲领性法律,但宪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在法制实践中,宪法实施的操作性有局限性,对部门法的指导性不强,因而导致违宪现象时有发生。

宪法和百姓距离有多远?怎样促进宪法更好地实施,保障宪法权威?百姓何时能亮出宪法这把“尚方宝剑”?

【宪法是什么?】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同时,宪法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宪法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巩固斗争成果的产物。近代宪法是适应限制封建王权、保障公民权益的要求而产生的。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只享有法律明确授予的权力。社会主义民主制下的政府是权力受法律严格限制的政府。

简言之:宪法是管国家的、管政府的、管执政者的法,是保护公民正当权益的法,也是其他一切部门法的法——简言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为何要设立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表示,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廉希圣说,要做到依宪治国首先要让人民懂得什么是宪法,国家宪法日正好是契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林来梵说,很多人对宪法的认识仅仅是理解文本的“国家根本大法”,设立国家宪法日正是让宪法从文本走入生活、融入社会,成为人民手中的法宝。

【宪法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宪法成为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终依据的时候;当公民从实际生活中认为它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当人人能够意识到自身是法律的被保护者,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权利的实现时,宪法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权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宪法日益走进生活,宪法的权威受到人们的尊重,百姓运用宪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提升。[相关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3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宪法进入司法程序,是宪法亲近公民的标志。

1、宪法性权利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依据

事例:2001年8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沿用宪法有关公民教育权的规定,对一起盗用他人名字上学的案件作出判决。依据宪法伸张了正义的是山东省滕州市一位叫齐玉苓的普通女工。她发现,9年前在考试中落选的一位同班同学冒用自己的名字上了自己报考的学校,自己却因此与升学失之交臂。1999年2月,齐玉苓以自己姓名权和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将当事人、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八中、滕州市教委告上了法庭。

齐玉苓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官司。同时,这起诉讼也成为我国第一起将宪法性权利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依据的案例而受到广泛关注,有些对宪法的误解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论者言:它开创了法院引用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先河。

孙志刚

2、废止“收容法”:从破旧到立新,为时不到5天

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于3月20日死于这家收容人员救治站。这一事件被称为“孙志刚事件”。孙志刚事件发生后,先后有8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就此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

同年6月20日,在未公布详细程序的情况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6月22日,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这是一次由政府亲自操刀的手术,宪法的威力可见一斑。

3、家庭伦理也可用宪法保障

2011年年初,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

专家指出,宪法第49条关于子女对父母赡养义务的规定需要具体的法律规范落实。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实,推动了探视父母义务的立法化、家庭宪法保障的具体化。法律应当符合道德,探视父母正是属于义务道德。法律需要社会文化认同的支撑,不能只讲权利义务的平衡而忽视正确的是非观的构建。因此,家庭伦理也是可以用宪法保障的。

4、公务员履职时要对宪法宣誓

什么叫宪法宣誓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98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国家。

无论宪法日的设立,还是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都是仪式性内容,在于树立宪法权威,让公职人员履职时时时铭记,代表了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和良心上的约束。宣誓人也会因为想到表过态、宣过誓而提醒自己应该履行自己的誓言。

【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随着宪法意识的提升,老百姓们更进一步关心:谁来监督宪法的执行?如何确保法制的统一和完备?

“国家宪法日”立法案的提出,在最短时间内向世人证明,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宪法的高度强调并非空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介绍,我国的宪法监督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来实施监督的。为了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全国人大法工委增设了一个备案审查室,它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对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如果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存在违反宪法或者违反法律的情况,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来。”

著名立法专家、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介绍,过去在各种立法进程中,包括他和各方人士曾提出过设立宪法法院、宪法监督委员会、宪法委员会等建议,因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如今,四中全会公报已经明确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国家宪法日”这一形式的内核是宪法意识和宪法的有效实施,更多的载体与制度建设指日可待。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 重温宪法全文内容(组图)

》》2015年是第几个国家宪法日?主题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图解)

》》2015年12月4日第二个国家宪法日 宪法给了你哪些权利(图解)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哪一年确定的以及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图)

图解:国外公职人员怎样向宪法宣誓?

2014年10月28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我们一起看一看,国外的公职人员就职时是怎样宣誓的?

图解人大:新中国宪法的变迁史

在现行宪法诞生前,中国曾经使用过三部宪法,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历史功能。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经历过什么样的变迁?在人大制度60周年之际,人民网为您用一张图解说新中国宪法的变迁史。

世界各国如何庆祝宪法日

中国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事实上,全世界不少拥有宪法的国家,都设置了宪法日。各国都期望,借助设置这一特殊的日子,为本国人民认识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提供契机。

美国:总统讲话、移民入籍

美国的宪法日是在每年的9月17日。这是美国宪法正式签署的纪念日。每年9月17日,联邦机构有责任为雇员提供有关宪法的教育和训练材料。接受联邦拨款的教育机构也必须举行有关美国宪法的教育项目。

新公民的入籍仪式也会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进行。在重要的周年纪念日,美国总统还会发表讲话。

俄罗斯:总统演讲、群众游行还有选美

12月12日是俄罗斯的宪法日。2005年起,宪法日成为休息日。宪法日对于俄罗斯人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通过节日的各类活动,俄罗斯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加强,也使得俄罗斯联邦政府更加深入人心,对维护俄罗斯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天,俄罗斯一般会组织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从总统演讲到群众游行,甚至是选美活动都可能进行。

2008年,为纪念俄罗斯联邦宪法通过15周年,俄罗斯举行“宪法小姐”选举活动。俄罗斯“2008宪法小姐”总决赛当年12月12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选出了该国第一届“宪法小姐”。2013年,总统普京选择宪法日这一天在联邦委员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

挪威:组织巡游、王室出席

挪威宪法日又名五月十七日节,这一天也是挪威的国庆日,为每年一度的官方假期。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人穿着民族服装,欢度佳节。街上,从少女到老妇几乎都是背带式拖地长裙,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绣着鲜艳的花朵和图案。游行队伍则由各中小学校的乐队组成,游行队伍一早集中在市中心,十点钟游行开始,队伍向皇宫移动,每个地区学校的乐队后面,通常会跟着当地的平民,他们也推着婴儿车,摇着国旗,跟着游行队伍经过皇宫,向国王一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泰国:向圣像敬献花环

12月10日是泰国宪法纪念日。这一天,泰国多个政府部门公务官员及政治家与民众代表共同举行纪念活动,以纪念泰国第七世皇在1932年进行的泰国史上首次民主立宪活动。这一天,泰国国会大厦广场的第七世皇圣像纪念碑前,会聚集来自政府工作部门的公务官员、政治家及众多百姓,向第七世皇圣像敬献花环。泰国的皇室成员也会前往国会大厦敬献花环。

波兰:纪念英烈、授勋、阅兵

5月3日是波兰通过国内第一部宪法的纪念日,也是波兰宪法日。1791年波兰四年议会为了改善共和国内部的关系通过了波兰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宪法中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的准则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这也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部国家宪法。

波兰首都华沙会在当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总统也会向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并在总统府举行授勋仪式。国外的波兰人,也会在5月3日这一天庆祝宪法日。

2015年12月04日

来源:北京本地宝整理报道

【导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0月27日,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国家宪法日的诞生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作过四次修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0月27日,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编者按:

2014年的12月4日,13亿中国人将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12月4日曾经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因为我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

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我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是民法、刑法等各部门法的纲领性法律,但宪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在法制实践中,宪法实施的操作性有局限性,对部门法的指导性不强,因而导致违宪现象时有发生。

宪法和百姓距离有多远?怎样促进宪法更好地实施,保障宪法权威?百姓何时能亮出宪法这把“尚方宝剑”?

【宪法是什么?】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同时,宪法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宪法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巩固斗争成果的产物。近代宪法是适应限制封建王权、保障公民权益的要求而产生的。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只享有法律明确授予的权力。社会主义民主制下的政府是权力受法律严格限制的政府。

简言之:宪法是管国家的、管政府的、管执政者的法,是保护公民正当权益的法,也是其他一切部门法的法——简言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为何要设立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表示,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廉希圣说,要做到依宪治国首先要让人民懂得什么是宪法,国家宪法日正好是契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林来梵说,很多人对宪法的认识仅仅是理解文本的“国家根本大法”,设立国家宪法日正是让宪法从文本走入生活、融入社会,成为人民手中的法宝。

【宪法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宪法成为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终依据的时候;当公民从实际生活中认为它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当人人能够意识到自身是法律的被保护者,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权利的实现时,宪法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权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宪法日益走进生活,宪法的权威受到人们的尊重,百姓运用宪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提升。[相关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3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宪法进入司法程序,是宪法亲近公民的标志。

1、宪法性权利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依据

事例:2001年8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沿用宪法有关公民教育权的规定,对一起盗用他人名字上学的案件作出判决。依据宪法伸张了正义的是山东省滕州市一位叫齐玉苓的普通女工。她发现,9年前在考试中落选的一位同班同学冒用自己的名字上了自己报考的学校,自己却因此与升学失之交臂。1999年2月,齐玉苓以自己姓名权和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将当事人、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八中、滕州市教委告上了法庭。

齐玉苓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官司。同时,这起诉讼也成为我国第一起将宪法性权利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依据的案例而受到广泛关注,有些对宪法的误解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论者言:它开创了法院引用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先河。

孙志刚

2、废止“收容法”:从破旧到立新,为时不到5天

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于3月20日死于这家收容人员救治站。这一事件被称为“孙志刚事件”。孙志刚事件发生后,先后有8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就此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

同年6月20日,在未公布详细程序的情况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6月22日,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这是一次由政府亲自操刀的手术,宪法的威力可见一斑。

3、家庭伦理也可用宪法保障

2011年年初,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

专家指出,宪法第49条关于子女对父母赡养义务的规定需要具体的法律规范落实。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实,推动了探视父母义务的立法化、家庭宪法保障的具体化。法律应当符合道德,探视父母正是属于义务道德。法律需要社会文化认同的支撑,不能只讲权利义务的平衡而忽视正确的是非观的构建。因此,家庭伦理也是可以用宪法保障的。

4、公务员履职时要对宪法宣誓

什么叫宪法宣誓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98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国家。

无论宪法日的设立,还是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都是仪式性内容,在于树立宪法权威,让公职人员履职时时时铭记,代表了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和良心上的约束。宣誓人也会因为想到表过态、宣过誓而提醒自己应该履行自己的誓言。

【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随着宪法意识的提升,老百姓们更进一步关心:谁来监督宪法的执行?如何确保法制的统一和完备?

“国家宪法日”立法案的提出,在最短时间内向世人证明,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宪法的高度强调并非空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介绍,我国的宪法监督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来实施监督的。为了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全国人大法工委增设了一个备案审查室,它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对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如果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存在违反宪法或者违反法律的情况,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来。”

著名立法专家、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介绍,过去在各种立法进程中,包括他和各方人士曾提出过设立宪法法院、宪法监督委员会、宪法委员会等建议,因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如今,四中全会公报已经明确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国家宪法日”这一形式的内核是宪法意识和宪法的有效实施,更多的载体与制度建设指日可待。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 重温宪法全文内容(组图)

》》2015年是第几个国家宪法日?主题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图解)

》》2015年12月4日第二个国家宪法日 宪法给了你哪些权利(图解)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哪一年确定的以及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图)

图解:国外公职人员怎样向宪法宣誓?

2014年10月28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我们一起看一看,国外的公职人员就职时是怎样宣誓的?

图解人大:新中国宪法的变迁史

在现行宪法诞生前,中国曾经使用过三部宪法,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历史功能。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经历过什么样的变迁?在人大制度60周年之际,人民网为您用一张图解说新中国宪法的变迁史。

世界各国如何庆祝宪法日

中国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事实上,全世界不少拥有宪法的国家,都设置了宪法日。各国都期望,借助设置这一特殊的日子,为本国人民认识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提供契机。

美国:总统讲话、移民入籍

美国的宪法日是在每年的9月17日。这是美国宪法正式签署的纪念日。每年9月17日,联邦机构有责任为雇员提供有关宪法的教育和训练材料。接受联邦拨款的教育机构也必须举行有关美国宪法的教育项目。

新公民的入籍仪式也会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进行。在重要的周年纪念日,美国总统还会发表讲话。

俄罗斯:总统演讲、群众游行还有选美

12月12日是俄罗斯的宪法日。2005年起,宪法日成为休息日。宪法日对于俄罗斯人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通过节日的各类活动,俄罗斯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加强,也使得俄罗斯联邦政府更加深入人心,对维护俄罗斯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天,俄罗斯一般会组织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从总统演讲到群众游行,甚至是选美活动都可能进行。

2008年,为纪念俄罗斯联邦宪法通过15周年,俄罗斯举行“宪法小姐”选举活动。俄罗斯“2008宪法小姐”总决赛当年12月12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选出了该国第一届“宪法小姐”。2013年,总统普京选择宪法日这一天在联邦委员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

挪威:组织巡游、王室出席

挪威宪法日又名五月十七日节,这一天也是挪威的国庆日,为每年一度的官方假期。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人穿着民族服装,欢度佳节。街上,从少女到老妇几乎都是背带式拖地长裙,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绣着鲜艳的花朵和图案。游行队伍则由各中小学校的乐队组成,游行队伍一早集中在市中心,十点钟游行开始,队伍向皇宫移动,每个地区学校的乐队后面,通常会跟着当地的平民,他们也推着婴儿车,摇着国旗,跟着游行队伍经过皇宫,向国王一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泰国:向圣像敬献花环

12月10日是泰国宪法纪念日。这一天,泰国多个政府部门公务官员及政治家与民众代表共同举行纪念活动,以纪念泰国第七世皇在1932年进行的泰国史上首次民主立宪活动。这一天,泰国国会大厦广场的第七世皇圣像纪念碑前,会聚集来自政府工作部门的公务官员、政治家及众多百姓,向第七世皇圣像敬献花环。泰国的皇室成员也会前往国会大厦敬献花环。

波兰:纪念英烈、授勋、阅兵

5月3日是波兰通过国内第一部宪法的纪念日,也是波兰宪法日。1791年波兰四年议会为了改善共和国内部的关系通过了波兰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宪法中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的准则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这也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部国家宪法。

波兰首都华沙会在当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总统也会向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并在总统府举行授勋仪式。国外的波兰人,也会在5月3日这一天庆祝宪法日。


相关文章

  • 国庆节黑板报资料:国徽的由来
  • 1949年6月1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工作小组.第6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沈雁冰. 1949年7月10 ...查看


  • 宪法日的意义
  •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它规定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它法! 律必须以宪法为依据.所有违反宪法的法律都是无效的. 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 ...查看


  • 法律知识竞赛题小学组
  • 河北省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小学组)知识概要 为推进"宪法进校园,法律伴我行"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全省 中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学习掌握"宪法基本知识.基本法律法规相关常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及预防青少年犯 ...查看


  • "12.4"国家宪法日宣传讲话稿
  • "12.4"国家宪法日宣传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 今年12月4日更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 ...查看


  • 关于国庆节作文:国歌的诞生由来历史
  • 关于国庆节作文:国歌的诞生由来历史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诞生的历史: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 ...查看


  • 2011法律知识复习资料
  • 2011法律知识复习资料 宪法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C ). A. 平等权 B. 出版自由 C. 环境权 D. 受教育权 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宪法的修改权属于( C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宪法修 ...查看


  • 2010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口诀
  • 2010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口诀 一.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中法史(法典篇) 为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魏国李悝(kui ...查看


  • 宪法小常识
  • 宪法小常识 宪法概念的最早形成:来自英文constitution,而英文又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古罗马时期用来表示皇帝的各种建制和皇帝所颁布的诏令.谕旨之类文件,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中世纪英国建立的代议制度后来为欧美 ...查看


  • 政治协商的由来与发展
  • 政治协商 的由来与发展 □萧松 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一项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国家权力机关的显著标志之一. 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用政治协商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