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训练

课余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智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等。其中主要是身体和技术、战术训练。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训练中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以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改造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训练打下基础。专项身体训练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身体练习,发展对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有直接关系的运动素质,保证技、战术的顺利掌握和比赛中有效地发挥。 身体训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加强身体训练的各种好处已在前述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时进行阐述。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必须高度重视身体训练。

运动素质是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

1.力量素质训练

作为身体素质的“力量”与身体练习要素之一的“力量”,在含义上有些区别,前者指身体能力而言,即肌肉工作克服外部阻力的能力,后者属于动力学特征,使人或物体沿着不同的方向、路线产生运动。

(1)力量素质的表现方式有: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①最大力量是一个人能充分动员自己的条件时所表现的最高力量,指人体所能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又称绝对力量。衡量绝对力量并不考虑运动员的体重因

素或时间因素。最大力量由两个因素决定: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和肌肉内部之间的协调性。

②相对力量是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表现的最大力量。

③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相综合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爆发力。评定爆发力的指数为: ④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时,能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或重复尽可能多的次数的能力。

(2)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大致有两类练习:一类是克服外部阻力的练习,如带一定重量的练习、对抗练习、克服弹性阻力的练习等。另一类是克服本身体重的练习,如支撑悬垂、推倒立、跳跃等。

(3)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

①采用本人最大力量40%~60%的重量,重复次数12~8次,即 40%的强度时作12次,然后强度加大,次数减少,组数是2~5组,每次动作节奏稍慢,但不要间断,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善肌肉结构。

②采用75%~95%强度,每组做1~4次,重复2~3组,动作节奏流畅,这种练习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动员多数肌肉协调工作。运动员在改善肌肉结构的基础上做这种练习,不致“长快”,而能长力。

(4)发展速度力量或爆发力的方法:单因素练习时应使最大力量和肌肉收缩速度两个因素平行发展。采用比赛性练习和相似练习发展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时,

应采用小负荷或不带负荷,力求动作连贯技术不变形。练习的加速过程到结束,应调动身心一切潜力。练习是处在训练课中神经系统最佳的兴奋状态。重复次数和组数相应少一些,组间间隔相应长一些。

(5)发展力量耐力的方法:采用比赛性练习发展力量耐力,应加大外部条件的难度,如上坡跑、沙地跑、浅水中跑等。采用专门性练习或一般练习发展力量耐力,应采用小重量负荷,重复次数多,直至极限重复次数。

(6)少年儿童力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力量发展的年龄特点。7~13岁快速力量增加快。身高突增期,力量发展缓慢,16~18岁发展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有利。

②少年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发展应全面,并使各部位和不同类型的力量练习交替进行,以避免枯燥和局部疲劳。

③以动力力量练习为主。作静力练习前先安排动力练习。一次练习内可采用“功能性静力练习”,例如运动员先进行快速的举杠铃练习,然后在中途关节处于某种角度时停止不动,这种动、静结合可收到等张、等长两种收缩的效果。 ④力量练习前应先作好准备活动,使神经系统兴奋,体温适当高,每做完一次或一组力量练习之后,应做一些节奏较慢的牵拉习,使之达到两个效果:一是使肌肉放松,提高肌肉弹性;二是使肌肉血流畅通,营养物质供应,代谢物质排出更快。

⑤注意不同负重量在练习中的安排。前苏联P.马克莫里尔斯的对照实验证明,一次课的力量训练负荷,由大到小比由小到大;力量增加效果明显(在充分准备活动之后)。这是由于较大的负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良好的状态下完成的,而后者的大重量是在进入疲劳时的练习。

⑥少年儿童憋气时进行力量练习,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用憋气会引起胸廓内压增高,肺内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大脑贫血。

2.速度素质训练

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称速度素质。它由三部分组成,即反应速度,不加外部阻力完成的单个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1)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有:

①视听觉等感受器的灵敏度;

②肌肉收缩的速度;

③技术的熟练和动作协调性;

④兴奋和抑制转换的灵活性;

⑤肌肉中ATP的含量、分解和再合成的速度;

⑥白肌纤维成分。

(2)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有效提高反应速度可采用对突发信号作预定动作的回答,如听信号起动,听信号改变方向;对移动目标进行反应,如球的飞行方向和落点;根据对手的动作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如一对一的攻防练习。训练动作速度可采用降低器材重量做快速练习;借用助力减轻运动员的体重进行练习(如教练的托助、保护带的牵拉);顺应环境助力(如顺风跑、下坡跑、顺水游);采用比赛法在竞争和高涨的情绪下表现最高速度;采用游戏法在变化的环境中做快速练习;最大强度的比赛性练习。培养移动速度的能力,还需考虑步频和步幅两个因素。7~12岁主要通过协调训练,提高步频来发展跑速;13岁以后在稳定步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发展力量和全身各部分力量培养速度。

(3)选择发展速度素质练习的基本要求:

① 有利于表现最高速度;

②采用的动作应是学生已熟练掌握的;

③练习时间控制在完成该练习不因疲劳而降低速度;

④专门性动作速度练习应与比赛动作的结构相似;

⑤避免采用定型化的最高速训练,防止速度障碍。

3.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是指身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耐力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耐力素质的训练又是培养运动员顽强意志品质的极好手段。

耐力素质主要反映在心血管耐力上,心血管耐力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小,负荷时间长。如匀速跑和越野跑,心率可控制在120~140次/分钟时间在20~30分钟,儿童从8岁起可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实践证明,合理的有氧耐力训练会使少年儿童的心脏容积加大,心搏量增多,呼吸频率减少,恢复能力提高。

无氧耐力训练可采用三种做法:一种是50~80米的短距离和短间隙跑,加大练习密度;另一种是采用较长距离的训练,如100~400米比赛强度或接近比赛强度练习;第三种距离较长的慢速和中上速度变速交替跑。少年可以从15岁开始进行无氧耐力的训练,在有氧耐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使心脏既达到增大容积,又发达心壁肌的效果。如果过早、过多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会使心壁肥厚,心脏狭窄,从而严重影响未来的发展。

4.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性是保证动作质量的一个前提,柔韧性差的人,难以完善掌握动作,学会动作很慢,容易受伤;力量、速度等能力发挥受到障碍;动作僵硬费力,加速疲劳产生;动作不舒展大方,姿态不美。而柔韧素质好的人,能促使这些方面产生正效应。

(1)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主要有:关节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肌肉韧带的弹性,环境温度和疲劳程度等。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主动的压、控、摆动练习和加外力的被动练习。

(2)做柔韧性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①利用6~13岁年龄时,关节灵活性好的时机,加强柔韧性练习。17岁以后骨化开始加速,应加大柔韧性练习的负荷。

②每次柔韧练习后应做反方向的练习和放松练习。

③不同部位的柔韧性练习应交替进行,最好是先做躯干部分的练习,再做四肢交替练习。

④和力量练习相配合,避免柔韧性练习过度,而降低肌肉的收缩力量。

5.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敏捷、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应从训练各种能力人手,对少年儿童应注意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定向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练习的形式应多种多样,经常变化手段。

二、技术训练

运动技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合理的动作方法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不断演进而形成的一个理想的动作模式。运动技术是发展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像球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和体操、花样滑冰等综合性项目的比赛,均是技术实力的较量。短跑、投掷、跳跃等快速力量型项目,动作须符合力学原理,才能发挥快速力量素质。中长跑等耐力项目,技术虽不如上述项目重要,但动作达到经济性和能量节省化的要求,能使运动员获得取胜的实力。运动技术还是形成战术的基础。

1.技术分析是技术训练的前提

不同的运动项目,其技术特征是不同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现技术状态的判定,均需对运动技术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1)动作基本结构分析。这是对运动技术作简单的描述。例如非周期性动作一般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准备阶段、主要阶段、结束阶段。单就对准备阶段的结构分析来说,非周期性动作的准备部分都有一个预摆动作,其动作方向与主要动作方向相反,投掷的预摆技术还有一个扭紧身体的问题,预摆结束有一个突然的制动,这是预摆阶段和主要阶段的分界线。这样描述虽简单,但对动作准备阶段的技术已基本清晰了。

(2)功能解剖学分析。利用功能解剖学分析某一动作是由哪些肌肉参加工作,肌肉以哪些方式参加工作,(静力或动力或综合)各肌肉参与工作的先后顺序等。

(3)生物力学分析。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了解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4)动作外形观察。教练员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眼睛,临场 (或看录像)对运动员所做技术动作进行观察,对照动作规格,或若干指标的预定标准进行分析,提供技术训练的反馈资料。

2.实施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少年儿童的技术训练应以基本技术训练为中心。

(2)高度重视协调能力的培养。协调能力好的运动员,能将所具有的空间感、时间感、肌肉用力感运用于技术训练中,使身体各部分协调一致,从而可以按技

术规格完成动作。对一个协调性差的人进行技术训练是很困难的。培养协调能力的具体做法有:

①采用非专项练习发展一般协调能力,如舞步和仿生练习等。

②对已习惯的动作做局部或完整练习,提出更严格、更复杂的要求。如镜面或反方向做练习;改变动作的速度和节奏;要求创造性地改变动作方式或战术方案;改变完成动作的空间范围。

③在不习惯的配合下,完成习惯动作。如:运用不习惯的开始姿势,运用不习惯的组合进行练习。

④利用各种外部条件,使之协调适应。如:加重物做技术动作;利用自然条件,扩展动作技能。

(3)技术训练应全面、实用、准确、熟练。技术全面,即要求运动员掌握组成专项运动的各种技术。如篮球技术没有“弱手”,足球技术没有“弱脚”,能左右开弓。在全面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特点,培养几手“绝招”。技术实用是指技术朴实,符合实战要求,不搞花架子。技术准确是指按技术规格完成练习。技术熟练是指动作自如化,得心应手。应用技术时只需微不足道的一点注意力,大部分注意力用来分别兼顾比赛的各种任务。

三、战术训练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自己一方的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争取比赛优胜的行动方案。战术训练是指学习和掌握战术的训

练过程。在集体项目中,战术把个人在训练和比赛场上的行为,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比赛双方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战术,能使比赛处于主动地位,减少体力消耗和无效行动,在各种因素及特长充分发挥及外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1)战术有几种不同的分类:

①按执行战术的人数,可把战术分为:个人战术、小组战术和整体(全体)战术。

②按攻防性质,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

③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和心理战术。

(2)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

①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训练。如初学者可采用消极防守和不加防守,练习进攻战术。

②在比正式竞赛更为复杂、困难的条件下训练。如:同高水平的“对手”对抗;限制时间、空间条件;在非正常气候等情况下训练战术。

③模拟“对手”,实施对策训练。

④组织教学训练比赛,贯彻战术意图,反复强化,加深理解。

⑤通过参赛、观赛、分析战例进行战术训练。

⑥在集体项目中可采用分练与合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战术训练。

(3)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①培养少年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变、困难的比赛环境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同伴默契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各个活动均属于战术行动,不能有与比赛目的无关的盲目行动。没有战术意识,无疑是练不好战术配合的。

对少年儿童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通常先引导他们熟悉规则,利用规则部署战术行为(如足球越位战术、篮球24秒战术等),使学生明确在场上角色位置的职责,例如,处在有球或无球,进攻或防守等不同情况下个人的职责,使之具有职责配合意识。待到有了初步的、简单的配合意识后,应引导学生了解专项战术的基本形式和比赛战术变化的规律,培养辩证的战术思维能力,使之自觉地做到个人行动服从局部战术,局部战术服从整体战术。

②基本战术训练与多种战术训练相结合。战术训练的内容应以反映本队风格(或优势)的一二套战术为中心,其他多种战术只是根据不同对手或比赛环境情况,在基本战术基础上作必要的变通。

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运动训练的其他内容的交织、融合,构成运动训练内容的整体。

四、思想品德训练

思想品德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学校课余运动训练过程,首要的任务是育人,把运动员塑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的性质决定的。体育训练和竞赛具有竞争性、娱乐性和群众性,这些特点很适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运动训练和竞赛过程,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生动的课堂。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途径,开展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例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树立奋发进取、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思想;进行勤学苦练,克服困难的教育,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进行体育道德作风的教育,培养遵纪守法、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虚心学习、文明礼貌、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进行群众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培养热心公务、尊重同伴,扶助弱小的品德,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等。

思想品德教育成为课余训练的重要内容,一是上述育人目标的需要,二是搞好运动训练本身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搞好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的保证。少年儿童投身课余训练的行列,其正确动机、勤学苦练的行动、友善协同的意识等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教练员的培养和集体的熏陶。思想品德训练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为创造优良的队风和学风而努力。只有思想好,才能作风硬,才能技术精。这是我国许多优秀运动队伍所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

思想品德训练的基本要求:

(1)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训练和比赛中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都是其内在思想的真实反映。例如面对苦和累、主力与替补、上场与下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裁判、胜利与失败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情绪反应。

在这种场合学生的思想深处没有矛盾,没有斗争是不可能的。教练员要善于细心体察学生的思想脉搏,对于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思想反映,或者是违心的服从,要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正义的要表扬,错误的要制止,误会要消除,思想疙瘩的解除越及时越好。在不断地解决思想矛盾中,学生对个人和集体等的关系,对是与非的观念等就会越来越明确,就会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幼稚走向成熟。如果不在训练过程中抓住活思想及时地进行教育,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思想问题就会积累增加,以致队伍中内耗增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2)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对象来自不同年级,成员的个体差异比体育课大得多,加上各人的项目特点不同,家庭背景各异,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显得特别重要。例如说服法、讨论法、榜样法、创优评比、参观座谈、个别谈话、家庭访问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讲究实效,避免生硬、单纯说教或者使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3)要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好的思想品德是逐步形成的,不能操之过急,企图立竿见影。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正缺点,实现思想行为的逐步转化。

(4)教练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教练员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练员的高大形象学生会当作一面镜子来模仿。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言传身教,做他们的表率。

五、智力训练

智力训练是指有计划地安排运动员学好文化知识和提高体育科学知识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及自主运动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过程。重视对学生的智力训练,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战术,领会教练员的意图,提高训练质量,使他们在比赛中准确地判明场上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争取比赛胜利,也有利于体育和智育相结合,增长学生才能,提高文化素养。

六、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心理训练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被列为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国内外一些重大比赛中经常可看到,在比赛双方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训练水平等实际情况,要有目的、有组织、有措施地加强心理训练,培养他们心理的稳定性、适应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不仅是使他们适应在任何比赛情况下,充分发挥最佳训练水平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心理机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需要。

课余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智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等。其中主要是身体和技术、战术训练。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训练中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以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改造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训练打下基础。专项身体训练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身体练习,发展对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有直接关系的运动素质,保证技、战术的顺利掌握和比赛中有效地发挥。 身体训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加强身体训练的各种好处已在前述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时进行阐述。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必须高度重视身体训练。

运动素质是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

1.力量素质训练

作为身体素质的“力量”与身体练习要素之一的“力量”,在含义上有些区别,前者指身体能力而言,即肌肉工作克服外部阻力的能力,后者属于动力学特征,使人或物体沿着不同的方向、路线产生运动。

(1)力量素质的表现方式有: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①最大力量是一个人能充分动员自己的条件时所表现的最高力量,指人体所能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又称绝对力量。衡量绝对力量并不考虑运动员的体重因

素或时间因素。最大力量由两个因素决定: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和肌肉内部之间的协调性。

②相对力量是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表现的最大力量。

③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相综合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爆发力。评定爆发力的指数为: ④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时,能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或重复尽可能多的次数的能力。

(2)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大致有两类练习:一类是克服外部阻力的练习,如带一定重量的练习、对抗练习、克服弹性阻力的练习等。另一类是克服本身体重的练习,如支撑悬垂、推倒立、跳跃等。

(3)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

①采用本人最大力量40%~60%的重量,重复次数12~8次,即 40%的强度时作12次,然后强度加大,次数减少,组数是2~5组,每次动作节奏稍慢,但不要间断,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善肌肉结构。

②采用75%~95%强度,每组做1~4次,重复2~3组,动作节奏流畅,这种练习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动员多数肌肉协调工作。运动员在改善肌肉结构的基础上做这种练习,不致“长快”,而能长力。

(4)发展速度力量或爆发力的方法:单因素练习时应使最大力量和肌肉收缩速度两个因素平行发展。采用比赛性练习和相似练习发展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时,

应采用小负荷或不带负荷,力求动作连贯技术不变形。练习的加速过程到结束,应调动身心一切潜力。练习是处在训练课中神经系统最佳的兴奋状态。重复次数和组数相应少一些,组间间隔相应长一些。

(5)发展力量耐力的方法:采用比赛性练习发展力量耐力,应加大外部条件的难度,如上坡跑、沙地跑、浅水中跑等。采用专门性练习或一般练习发展力量耐力,应采用小重量负荷,重复次数多,直至极限重复次数。

(6)少年儿童力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力量发展的年龄特点。7~13岁快速力量增加快。身高突增期,力量发展缓慢,16~18岁发展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有利。

②少年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发展应全面,并使各部位和不同类型的力量练习交替进行,以避免枯燥和局部疲劳。

③以动力力量练习为主。作静力练习前先安排动力练习。一次练习内可采用“功能性静力练习”,例如运动员先进行快速的举杠铃练习,然后在中途关节处于某种角度时停止不动,这种动、静结合可收到等张、等长两种收缩的效果。 ④力量练习前应先作好准备活动,使神经系统兴奋,体温适当高,每做完一次或一组力量练习之后,应做一些节奏较慢的牵拉习,使之达到两个效果:一是使肌肉放松,提高肌肉弹性;二是使肌肉血流畅通,营养物质供应,代谢物质排出更快。

⑤注意不同负重量在练习中的安排。前苏联P.马克莫里尔斯的对照实验证明,一次课的力量训练负荷,由大到小比由小到大;力量增加效果明显(在充分准备活动之后)。这是由于较大的负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良好的状态下完成的,而后者的大重量是在进入疲劳时的练习。

⑥少年儿童憋气时进行力量练习,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用憋气会引起胸廓内压增高,肺内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大脑贫血。

2.速度素质训练

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称速度素质。它由三部分组成,即反应速度,不加外部阻力完成的单个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1)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有:

①视听觉等感受器的灵敏度;

②肌肉收缩的速度;

③技术的熟练和动作协调性;

④兴奋和抑制转换的灵活性;

⑤肌肉中ATP的含量、分解和再合成的速度;

⑥白肌纤维成分。

(2)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有效提高反应速度可采用对突发信号作预定动作的回答,如听信号起动,听信号改变方向;对移动目标进行反应,如球的飞行方向和落点;根据对手的动作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如一对一的攻防练习。训练动作速度可采用降低器材重量做快速练习;借用助力减轻运动员的体重进行练习(如教练的托助、保护带的牵拉);顺应环境助力(如顺风跑、下坡跑、顺水游);采用比赛法在竞争和高涨的情绪下表现最高速度;采用游戏法在变化的环境中做快速练习;最大强度的比赛性练习。培养移动速度的能力,还需考虑步频和步幅两个因素。7~12岁主要通过协调训练,提高步频来发展跑速;13岁以后在稳定步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发展力量和全身各部分力量培养速度。

(3)选择发展速度素质练习的基本要求:

① 有利于表现最高速度;

②采用的动作应是学生已熟练掌握的;

③练习时间控制在完成该练习不因疲劳而降低速度;

④专门性动作速度练习应与比赛动作的结构相似;

⑤避免采用定型化的最高速训练,防止速度障碍。

3.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是指身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耐力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耐力素质的训练又是培养运动员顽强意志品质的极好手段。

耐力素质主要反映在心血管耐力上,心血管耐力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小,负荷时间长。如匀速跑和越野跑,心率可控制在120~140次/分钟时间在20~30分钟,儿童从8岁起可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实践证明,合理的有氧耐力训练会使少年儿童的心脏容积加大,心搏量增多,呼吸频率减少,恢复能力提高。

无氧耐力训练可采用三种做法:一种是50~80米的短距离和短间隙跑,加大练习密度;另一种是采用较长距离的训练,如100~400米比赛强度或接近比赛强度练习;第三种距离较长的慢速和中上速度变速交替跑。少年可以从15岁开始进行无氧耐力的训练,在有氧耐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使心脏既达到增大容积,又发达心壁肌的效果。如果过早、过多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会使心壁肥厚,心脏狭窄,从而严重影响未来的发展。

4.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性是保证动作质量的一个前提,柔韧性差的人,难以完善掌握动作,学会动作很慢,容易受伤;力量、速度等能力发挥受到障碍;动作僵硬费力,加速疲劳产生;动作不舒展大方,姿态不美。而柔韧素质好的人,能促使这些方面产生正效应。

(1)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主要有:关节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肌肉韧带的弹性,环境温度和疲劳程度等。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主动的压、控、摆动练习和加外力的被动练习。

(2)做柔韧性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①利用6~13岁年龄时,关节灵活性好的时机,加强柔韧性练习。17岁以后骨化开始加速,应加大柔韧性练习的负荷。

②每次柔韧练习后应做反方向的练习和放松练习。

③不同部位的柔韧性练习应交替进行,最好是先做躯干部分的练习,再做四肢交替练习。

④和力量练习相配合,避免柔韧性练习过度,而降低肌肉的收缩力量。

5.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敏捷、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应从训练各种能力人手,对少年儿童应注意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定向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练习的形式应多种多样,经常变化手段。

二、技术训练

运动技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合理的动作方法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不断演进而形成的一个理想的动作模式。运动技术是发展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像球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和体操、花样滑冰等综合性项目的比赛,均是技术实力的较量。短跑、投掷、跳跃等快速力量型项目,动作须符合力学原理,才能发挥快速力量素质。中长跑等耐力项目,技术虽不如上述项目重要,但动作达到经济性和能量节省化的要求,能使运动员获得取胜的实力。运动技术还是形成战术的基础。

1.技术分析是技术训练的前提

不同的运动项目,其技术特征是不同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现技术状态的判定,均需对运动技术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1)动作基本结构分析。这是对运动技术作简单的描述。例如非周期性动作一般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准备阶段、主要阶段、结束阶段。单就对准备阶段的结构分析来说,非周期性动作的准备部分都有一个预摆动作,其动作方向与主要动作方向相反,投掷的预摆技术还有一个扭紧身体的问题,预摆结束有一个突然的制动,这是预摆阶段和主要阶段的分界线。这样描述虽简单,但对动作准备阶段的技术已基本清晰了。

(2)功能解剖学分析。利用功能解剖学分析某一动作是由哪些肌肉参加工作,肌肉以哪些方式参加工作,(静力或动力或综合)各肌肉参与工作的先后顺序等。

(3)生物力学分析。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了解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4)动作外形观察。教练员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眼睛,临场 (或看录像)对运动员所做技术动作进行观察,对照动作规格,或若干指标的预定标准进行分析,提供技术训练的反馈资料。

2.实施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少年儿童的技术训练应以基本技术训练为中心。

(2)高度重视协调能力的培养。协调能力好的运动员,能将所具有的空间感、时间感、肌肉用力感运用于技术训练中,使身体各部分协调一致,从而可以按技

术规格完成动作。对一个协调性差的人进行技术训练是很困难的。培养协调能力的具体做法有:

①采用非专项练习发展一般协调能力,如舞步和仿生练习等。

②对已习惯的动作做局部或完整练习,提出更严格、更复杂的要求。如镜面或反方向做练习;改变动作的速度和节奏;要求创造性地改变动作方式或战术方案;改变完成动作的空间范围。

③在不习惯的配合下,完成习惯动作。如:运用不习惯的开始姿势,运用不习惯的组合进行练习。

④利用各种外部条件,使之协调适应。如:加重物做技术动作;利用自然条件,扩展动作技能。

(3)技术训练应全面、实用、准确、熟练。技术全面,即要求运动员掌握组成专项运动的各种技术。如篮球技术没有“弱手”,足球技术没有“弱脚”,能左右开弓。在全面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特点,培养几手“绝招”。技术实用是指技术朴实,符合实战要求,不搞花架子。技术准确是指按技术规格完成练习。技术熟练是指动作自如化,得心应手。应用技术时只需微不足道的一点注意力,大部分注意力用来分别兼顾比赛的各种任务。

三、战术训练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自己一方的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争取比赛优胜的行动方案。战术训练是指学习和掌握战术的训

练过程。在集体项目中,战术把个人在训练和比赛场上的行为,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比赛双方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战术,能使比赛处于主动地位,减少体力消耗和无效行动,在各种因素及特长充分发挥及外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1)战术有几种不同的分类:

①按执行战术的人数,可把战术分为:个人战术、小组战术和整体(全体)战术。

②按攻防性质,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

③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和心理战术。

(2)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

①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训练。如初学者可采用消极防守和不加防守,练习进攻战术。

②在比正式竞赛更为复杂、困难的条件下训练。如:同高水平的“对手”对抗;限制时间、空间条件;在非正常气候等情况下训练战术。

③模拟“对手”,实施对策训练。

④组织教学训练比赛,贯彻战术意图,反复强化,加深理解。

⑤通过参赛、观赛、分析战例进行战术训练。

⑥在集体项目中可采用分练与合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战术训练。

(3)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①培养少年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变、困难的比赛环境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同伴默契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各个活动均属于战术行动,不能有与比赛目的无关的盲目行动。没有战术意识,无疑是练不好战术配合的。

对少年儿童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通常先引导他们熟悉规则,利用规则部署战术行为(如足球越位战术、篮球24秒战术等),使学生明确在场上角色位置的职责,例如,处在有球或无球,进攻或防守等不同情况下个人的职责,使之具有职责配合意识。待到有了初步的、简单的配合意识后,应引导学生了解专项战术的基本形式和比赛战术变化的规律,培养辩证的战术思维能力,使之自觉地做到个人行动服从局部战术,局部战术服从整体战术。

②基本战术训练与多种战术训练相结合。战术训练的内容应以反映本队风格(或优势)的一二套战术为中心,其他多种战术只是根据不同对手或比赛环境情况,在基本战术基础上作必要的变通。

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运动训练的其他内容的交织、融合,构成运动训练内容的整体。

四、思想品德训练

思想品德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学校课余运动训练过程,首要的任务是育人,把运动员塑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的性质决定的。体育训练和竞赛具有竞争性、娱乐性和群众性,这些特点很适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运动训练和竞赛过程,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生动的课堂。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途径,开展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例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树立奋发进取、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思想;进行勤学苦练,克服困难的教育,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进行体育道德作风的教育,培养遵纪守法、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虚心学习、文明礼貌、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进行群众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培养热心公务、尊重同伴,扶助弱小的品德,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等。

思想品德教育成为课余训练的重要内容,一是上述育人目标的需要,二是搞好运动训练本身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搞好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的保证。少年儿童投身课余训练的行列,其正确动机、勤学苦练的行动、友善协同的意识等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教练员的培养和集体的熏陶。思想品德训练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为创造优良的队风和学风而努力。只有思想好,才能作风硬,才能技术精。这是我国许多优秀运动队伍所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

思想品德训练的基本要求:

(1)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训练和比赛中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都是其内在思想的真实反映。例如面对苦和累、主力与替补、上场与下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裁判、胜利与失败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情绪反应。

在这种场合学生的思想深处没有矛盾,没有斗争是不可能的。教练员要善于细心体察学生的思想脉搏,对于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思想反映,或者是违心的服从,要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正义的要表扬,错误的要制止,误会要消除,思想疙瘩的解除越及时越好。在不断地解决思想矛盾中,学生对个人和集体等的关系,对是与非的观念等就会越来越明确,就会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幼稚走向成熟。如果不在训练过程中抓住活思想及时地进行教育,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思想问题就会积累增加,以致队伍中内耗增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2)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对象来自不同年级,成员的个体差异比体育课大得多,加上各人的项目特点不同,家庭背景各异,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显得特别重要。例如说服法、讨论法、榜样法、创优评比、参观座谈、个别谈话、家庭访问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讲究实效,避免生硬、单纯说教或者使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3)要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好的思想品德是逐步形成的,不能操之过急,企图立竿见影。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正缺点,实现思想行为的逐步转化。

(4)教练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教练员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练员的高大形象学生会当作一面镜子来模仿。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言传身教,做他们的表率。

五、智力训练

智力训练是指有计划地安排运动员学好文化知识和提高体育科学知识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及自主运动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过程。重视对学生的智力训练,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战术,领会教练员的意图,提高训练质量,使他们在比赛中准确地判明场上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争取比赛胜利,也有利于体育和智育相结合,增长学生才能,提高文化素养。

六、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心理训练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被列为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国内外一些重大比赛中经常可看到,在比赛双方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训练水平等实际情况,要有目的、有组织、有措施地加强心理训练,培养他们心理的稳定性、适应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不仅是使他们适应在任何比赛情况下,充分发挥最佳训练水平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心理机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需要。


相关文章

  • 对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评价
  • 对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评价 卫贺春 东莞市光明中学 摘要:学校体育是一所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办学的窗口,体育比赛是学校对外交流的平台,能展示一个学校的办学风格,学生的精神风貌,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在学校课余训练中,文化课与体育课相结合 ...查看


  • 学校体育学概念
  • 学校体育学概念 第一篇第一章 1.体育:广义:指更大范围内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 狭义:被用于指专门的学校体育 2.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吟诗 3.我国古代六艺:礼.乐.御.射,书.数 4.德绍五项:跑步.攀登.跳 ...查看


  •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体育学基础综合
  •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体育学基础综合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一.主要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的演变 1.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对我国的早期传播. 2.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 ...查看


  • 学校体育学 1
  • 一. 概念: 1.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 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我们教学时就注 意事项到人体生长发育有着性别.种族.地区.时代和个体差异.) 2.个性心理 ...查看


  • 学校体育学
  • 第一章 学校体育学概述 一.填空题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 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 与 的一门学科. 2.我国的<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前身是< >. 3.新一论基础教育改革形式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将朝着体育 ...查看


  •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学校体育育学 1,学校体育科学化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2,奥地利的高尔霍夫尔:自然体育学派 3,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 4,学校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运动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等要素. 5,体育与健康 ...查看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 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 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 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 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比赛的影响研究 残疾人排球的发展现状 ...查看


  • 学校体育学模拟试卷
  • 学校体育理论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埴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宇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A 2.B 3.C 4.D 5.D 6.C 7.A 8.D 9.C ...查看


  • 大专院校女生减肥训练的个案研究
  • [摘要]目前各大专院校肥胖的女生为数不少,这给学习技术动作带来不便,并在心理上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文章探讨大专院校女生减肥训练的方法,旨在为女生的减肥训练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专院校女生:肥胖:减肥训练:体育运动 [作者简介]陈玉丽,泉州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