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说课稿陈秀凌

《西风胡杨》教学说课稿

语文S版第九册第二单元 陈秀凌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这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的教材编排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旨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既表现了它的特点与品质,更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是落实单元专题训练 “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的好范本。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目标制定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四)教学重难点:

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我选取了“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此,我选取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本课的教学。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体会情感。抓住“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

三、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步骤:直观感受,提示课题;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一)直观感受,揭示课题

由《命运交响曲》引入,再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

然后缓缓导入:“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树种。”引入课文,借助形象感知,理解学习并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

在感知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顺势质疑导读: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从课文的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我相机板书。为了深入探究胡杨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抛出问题:“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边读边勾画边分析,体会胡杨特点。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师生进入广泛、深入的师生对话交流。学生可能有许多个性化的理解,我都会给予肯定,我重点会随着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按照“谈感受——品析词句——指导朗读”的模式,引导描写胡杨生存环境,胡杨特点及胡杨品质的语句品析,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3、赏美图,强化心中情感。

在学生充分领略了胡杨精神后,我再配乐展示几张胡杨的图片,当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怀着热爱、敬佩、赞美的情感欣赏胡杨,感受胡杨的时候,我配乐解说: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对胡杨曾经的繁盛有一定的了解,为体会它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4、精读延伸,领会写作手法。

学完这一部分,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小结,并归纳出先总后分,例举数字,对比及把胡杨当作人来写等写作手法技巧,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的训练专题,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

文章5——8自然段描写了胡杨的悲惨遭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感悟为途径,体会胡杨之“悲”。紧接上环节,我话锋一转,质疑导读:“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和空间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胡杨的“酸甜苦辣咸”的复杂体验,领会

保护环境的重要和迫切。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学习到这里,水到渠成的可以解决:“课文标题为何用‘西风胡杨’”的问题了。这时,孩子们只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烈烈西风、摧肝裂胆等词,说出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我都给予肯定。最后,为了把孩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多种情境的推波助澜式的引读方式读“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公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四、说板书

在学习 “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与保护”两个词。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作者环保的主张,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单元训练主题材的指导下,我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板块,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互动交流,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

《西风胡杨》教学说课稿

语文S版第九册第二单元 陈秀凌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这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的教材编排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旨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既表现了它的特点与品质,更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是落实单元专题训练 “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的好范本。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目标制定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四)教学重难点:

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我选取了“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此,我选取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本课的教学。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体会情感。抓住“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

三、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步骤:直观感受,提示课题;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一)直观感受,揭示课题

由《命运交响曲》引入,再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

然后缓缓导入:“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树种。”引入课文,借助形象感知,理解学习并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

在感知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顺势质疑导读: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从课文的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我相机板书。为了深入探究胡杨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抛出问题:“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边读边勾画边分析,体会胡杨特点。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师生进入广泛、深入的师生对话交流。学生可能有许多个性化的理解,我都会给予肯定,我重点会随着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按照“谈感受——品析词句——指导朗读”的模式,引导描写胡杨生存环境,胡杨特点及胡杨品质的语句品析,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3、赏美图,强化心中情感。

在学生充分领略了胡杨精神后,我再配乐展示几张胡杨的图片,当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怀着热爱、敬佩、赞美的情感欣赏胡杨,感受胡杨的时候,我配乐解说: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对胡杨曾经的繁盛有一定的了解,为体会它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4、精读延伸,领会写作手法。

学完这一部分,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小结,并归纳出先总后分,例举数字,对比及把胡杨当作人来写等写作手法技巧,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的训练专题,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

文章5——8自然段描写了胡杨的悲惨遭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感悟为途径,体会胡杨之“悲”。紧接上环节,我话锋一转,质疑导读:“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和空间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胡杨的“酸甜苦辣咸”的复杂体验,领会

保护环境的重要和迫切。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学习到这里,水到渠成的可以解决:“课文标题为何用‘西风胡杨’”的问题了。这时,孩子们只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烈烈西风、摧肝裂胆等词,说出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我都给予肯定。最后,为了把孩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多种情境的推波助澜式的引读方式读“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公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四、说板书

在学习 “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与保护”两个词。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作者环保的主张,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单元训练主题材的指导下,我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板块,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互动交流,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


相关文章

  • 我的西风胡杨
  • <西风胡杨>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所说的是<西风胡杨>这一课.首先我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这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 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 ...查看


  •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和敬重. 教学重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和敬重. 教学 ...查看


  • 西风胡杨教案
  • 清风实验学校电子教案模块 课题 教学目标 9 西风胡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课时 个人修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3.4 自然段中的 一段. 2.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胡杨的 ...查看


  • 9.西风胡杨
  •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 ...查看


  •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西风胡杨]同步练习
  • 西风胡杨 一.组词语. 催( ) 躯( ) 熬( ) 垦( ) 域( ) 摧( ) 驱( ) 傲( ) 恳( ) 城(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风胡杨>的作者是从三个方面赞颂胡杨的:一赞胡杨( ),二赞胡杨( ),三 ...查看


  • 9西风胡杨周反思
  • <西风胡杨>课反思 淇县实验小学 高利娟 教完<西风胡杨>,感慨颇多,总结如下: 1.用真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先给学生展示一组胡杨的图片,让他们对胡杨有初步的了解.看完以后,有的学生说胡杨留给自己 ...查看


  • [月下桨声]教学反思
  • <月下桨声>教学反思 <月下桨声>一篇略读课文.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接着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了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查看


  • 不朽的胡杨 1
  • 胡杨三千年,生长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一千年.三千载岁月,三千载风云,戈壁如铸铁一样冷漠凄惨,大漠长风如古战马的嘶鸣,声声呼唤.这里没有绿水,这里没有青山,生命望而怯步,植物悉数可见,然而,胡杨却立定于沙海之中,深根于戈壁滩前 ...查看


  • 10篇必背朗诵篇目1
  • 10篇必背朗诵篇目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出塞(王昌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早发白帝城(李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