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_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山东科技大学

杨恩华

[摘要]通常婴幼儿到三岁时可以基本掌握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此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发育与发展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呈现出相应

甚至是对我们研究二语习得、人类心智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很不同的特点。观察分析这些特点对我们研究婴幼儿的语言习得与培养,

大的帮助。正是基于上述出发点,本文对婴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完善过程进行了描述、总结与分析。[关键词]语言发展影响因素0-3岁婴幼儿

一、关于“婴幼儿”这个概念

关于婴幼儿语言以及心智发展的这个话题是许多父母、育儿专家、心理以及语言研究者们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领域。在我们开始讨论0-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时,一个问题就首先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个阶段的儿童应该是称为婴儿还是幼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婴儿”来指称1岁以前的小孩子,不过在婴儿研究这个领域里,学者们也时常将0-3岁看作或称作“婴儿期”。例如,张向葵等在《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到:“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其中还包含另两个比较重要的子阶段,一个是新生儿阶段,一个是乳儿阶段。新生儿是指0-1个月的婴儿,乳儿是指1个

[1]

月到1年的婴儿。”孟昭兰所著《婴儿心理学》一书则详细探讨了婴儿期的界定,其中提到“早期儿童学把婴儿期认定为0-1岁。医学把婴儿与乳儿等同,也认定为0-1岁”、“英语中的婴儿一词infant来源于拉丁文infans,其原意指不会说话。因此在早期的科学文献中,把不会说话的1岁前孩子称作婴儿。直到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查普林(J.Chaplin,1976)主编的《心理学词典》和里博(A.Reber,1985)主编的《心理学词典》中,均把婴儿期限定为‘生命第一年的儿童’。进入80年代以来,学者们试图把婴儿的某种水平的认知策略、同伴关系发展、个性特

[2]

。因此,在征的显露等方面纳入婴儿期中,于是婴儿期扩展到0-3岁”

这本书中,孟昭兰提出,根据婴儿在身体系统的生长与成熟、神经系统

言语能力发展、认知能力发展、自我的发展、情绪的发展、的发育成熟、

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这八个方面的情况将婴儿期定为0-2、3

[2]

岁。许政援等《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则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六个

、前幼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阶段:婴儿期(1岁前)

(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

[3]。-18岁)

综合考察以上学者及国内外其他学者们对婴儿期及其相关时期的界定,本文中将0-3岁的儿童统称为婴幼儿,旨在探讨0-3岁这个阶段儿童在语言方面的发育及发展情况及其相对应的影响因素。

二、0至1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此时期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准备期。在这个阶段,婴儿从最初未加以分化的哭声(即各种原因的哭喊音调是一样的)到加以分化的哭喊声,到笑出声,到咿呀发音,再到模仿大人的一些简单表达,婴儿

“听”而向“多听少说”这个阶段发展。以下是开始逐渐地从只局限于

0-1岁婴幼儿语言发育情况的详细特点。因为语言的发育是与发音器

智力的发育相联系的,所以在下列表格中也同时列举了一定官的发育、

时期内语言与动作及其智力水平发育发展情况的特点。

(二)这一阶段婴幼儿语言发育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储备”阶段。虽然这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婴幼儿语言发育与发展的

的婴幼儿在语言表达上比较少,但切不可认为婴幼儿不会说话而对他们少言寡语。在一岁前的这个阶段中,婴幼儿虽然还不太能够用语言交

语音、语调、表流,但他们对接触到的语言非常敏感,大人说话的用词、

情等等对婴幼儿来说都是仔细观察关注的方面。因此语言的输入和交流对他们今后语言的发育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时期应尽可能多地对婴儿说话,与他们交流,并对婴幼儿的发音行为产生应答。即这个阶段大人应尽可能地提供婴幼儿所需的“听音”的需求,同时通过及时的应答强化和鼓励婴儿进行发音行为。而且,

与婴幼儿的交流应该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因为成人发音时口腔的

活动、面部表情、语流语调等都是孩子们理解语言、模仿语言的重要刺激因素。

另外,在这一时期,婴幼儿对事物,包括语言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成人在跟婴幼儿语言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婴幼儿的感性认识,如触摸,咀嚼,观看等这些直接的方式,帮助婴幼儿在语言与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三)此阶段应注意的方面

这一时期,在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与婴幼儿的语言交流最好是双向的语言交流,即对婴幼儿说话并对他们的发音行为进行应答。若只是单向的语音输入,例如电视节目中的声音等,则会对婴幼儿的语言发育有抑制作用。

月龄

语言发育特点

这一时期,婴儿的哭声是他们表达需要的主要手段,而且第1个月无论是饥饿、疼痛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哭声其声调是相同

的、未加以分化的。出现笑的表情,但是不出声的。第2个月

哭声逐渐开始分化,不同原因的哭声在音调上开始有区别。

笑的时候张嘴发出“a”的声音。另外还会出现o、e这样的

第3个月元音。开始吸吮手指。另外,妈妈长时间外出回来时会咧嘴

表现出委屈的样子。喜欢吸吮手指,并经常举起来观察或练习弯和抓的动作。

第4个月可以像大人一样咯咯地笑,声音可以很洪亮。两只脚开始

相互摩擦,两只手也可以合拢到一起。可以判断声音的方向,并且对声音及其来源表现出关注的

第5个月神情。开始出现卷舌头玩的动作。抓握的本领大有提高,可

定位地去抓。以略微抓握奶瓶等。但还不会主动、开始主动地抓东西玩,也能够定位、准确地抓到东西了。

第6个月能开始发出一些复合音,如ba、ma等单音节的语音。但只

是练习性的发音行为,没有含义的。第7-8个语音进一步丰富而且频繁。开始懂得与妈妈亲近,对妈妈

月表现出依偎和亲昵的动作。第9-10个月

咿呀学语达到顶峰,且能听懂成人的一些简单语言并作出相应的回应,但此时婴儿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范围比较有限,也不确切。

能听懂更多的成人语言,但在能表达出来的语音方面,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会说的话要早一些,多一些;有

第11-12的则晚一些,此时,孩子们的发音少一些。普遍的情况是,个月大多不准或模糊,很多时候大人要依靠情境、表情或肢体

语言等才能理解。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听得多,说的少,处于开口说话的萌芽时期。

《学龄前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WZ035。基金项目:本文系春蕾计划

作者简介:杨恩华(1979-),女,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

—407—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在这个阶段,儿童用语言表达意愿和想法的频率增强,同时他们掌

握的词汇量也很快丰富起来,有的词汇儿童接触几次,甚至是一次,就能记住并运用在语言当中。在这一时期的语言交流中,简单句仍然占主要成分,但随着语言技能的熟练和心智的进一步发展,复合句也开始出

不过这一时期的复合句主要体现为两个或多个简单句的松散组合,现。

“乱套”的情通常是没有连词的,而且语速过快,或句子稍多就会出现

况,所以说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与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尚有一定

我们还会注意到,这个阶段儿童已经能够理解方位词所指距离。另外,

称的方位概念,并理解性地用在自己语言表达中,甚至是用来建构其他的概念。例如,有的儿童会说把果皮“放在垃圾桶上”,而不是遵循大人所说的“放垃圾桶里”;当儿童表达把东西放在鞋柜顶上时,则会先指着

“这儿,顶上!”鞋柜顶,然后又指着自己的头顶,说

具体而言,这一时期婴幼儿语言表达和发展的特点有:1.发音进一步丰富准确,但仍然有混淆不清的情况,如太阳都花光了(发光了),我要妈妈拧着(领着),不见不算(散)等。

2.已经掌握大量词汇,而且所有的词类(包括方位词,感叹词,语气助词等)在儿童的语言表达中都基本上能得以熟练运用。抽象词汇也运

“他简直了!”这样的表达。同时,概括类的词汇也开用得比较频繁,例如

始大量出现,例如“你的工具和我的不一样,你的是筷子,我的是勺子”。在掌握词汇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还会出现“饮料”与“塑料”、“光盘”与“飞盘”、“八带”与“海带”等记忆混淆这样的情况。不过,这种错误主要出现于指称不熟悉的事物的时候,一旦婴幼儿开始熟悉其中的某种事物,例如饮料,便不会再将“饮料”与“塑料”这两个称谓混淆。

3.意思表达已经比较准确,句子结构较1-2岁时的句子更为完整,出现了诸如“他是谁呀?”这样句子成分比较全的表达。但有时也还是会出现语序颠倒或成分不完整,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表达。例如,在吃完苹果的时候说:“我没路吃了(没地方下口咬了)”。

关于孩子的方言表达:我们知道,模仿在幼儿语言习得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如婴幼儿是在某种方言环境下培育成长起来的,自然会久而久之习得了方言的表达习惯。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应该注意的是,要抓住婴幼儿这个语音模仿的关键期,在2-3岁这个阶段及时纠正婴幼儿的方言表达,而且最好是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能够纠正或是让孩子掌握普通话的表达习惯,这对孩子的语言发

《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展和心理发育是很重要的。正如许政援等在

指出:“特别是四岁前后,可以说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儿童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任何发音。3-4岁以后的发音就渐趋向于方言化,在学习其他方言或外国语的语音时,常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而产生发音的困难”。这对于家长纠正幼儿的母语发音以及幼儿的外语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提示。[3]

五、结语

三岁的孩子一般基本可以用本族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在三岁前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主要抚养人以及抚养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是最

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重要的。从三岁开始,

展,独立行为的增多,抚育人对孩子语言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开始减弱,孩子开始不再像三岁前那样主要是对话的语言形式,而是开始向大人讲述自己在外活动的经历等,同时家长会发现,在孩子独立做游戏,玩玩具时候,孩子开始自言自语,想什么说什么,有时孩子还会给某个玩具分配角色并与之对话,有时却又默不作声地进行思考,这些都与孩子

心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智力、

参考文献[1]张向葵,刘秀丽.发展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孟昭兰.婴儿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许政援,沈家鲜,吕静,曹子芳.儿童发展心理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

[4]J·皮亚杰,R·加西亚著.走向一种意义的逻辑.李其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DavidR.Shaffer著.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张荣娜.婴幼儿保健全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三、1至2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在1岁左右时候开始出现有意义的语言表达,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这个阶段可以被看作是儿童语

儿童语言变化与发展的幅度较大,从言表达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

一开始的单音重复,如爸爸,妈妈,抱抱等逐渐发展到能说一些简单的句

“阿姨好”等,由一开始的名词、动词居多逐渐发展到语言中出现子,如

副词、个别代词(代词中“我”最早开始出现)等。可以说,在这个形容词、

阶段,伴随着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运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增加,婴幼儿的语言表达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

(一)此时期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具体来说,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子阶段:一岁至一岁半和一岁半

[3]

至两岁。

1.一岁至一岁半:“第一批词”的产生在这个阶段,婴幼儿语言主要表现为单词句,即用一个词来表达意义。如“球球”,可以表示“我要这个球球”“这儿有个球球”,“球球掉了”,等,大人根据情境可以理解单词之外的具体的语义信息。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婴幼儿在语音上基本上是单音重复,喜欢模仿动物等的发音并用以指称相应的物体,单词和句子是融合的,即单词句,而且在掌握的词汇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形象且易指称的事物名称占多数,如“车“打”、、“笑”等。车”2.一岁半至两岁:双词句阶段

如果说在一岁至一岁半这个阶段婴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多是形象的、容易指称的词汇内容,那么在这个阶段,一些表达抽象意义的词汇

概括,甚至记忆能力等方面有了更进一也开始抽象,这说明儿童认知、

步的发展。例如,在一岁至一岁半这个阶段,婴幼儿能理解并运用“笑”和“哭”这样很形象易观察的词汇,到了一岁半到两岁这个阶段,婴幼儿则对“高兴”和“生气”或者是“不高兴”开始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词汇表

这个阶段,婴幼儿在发音的清晰度和能发出来的元音和辅音的数达中。

量上多有很大的提高。掌握的词汇更加的多样而且丰富起来,各种词类都开始出现,抽象词汇也增多了。同时,开始出现简单的句子表达,如“明明外外”,表示“明明要到外面去玩”,甚至可以出现造词现象,如“米米水”(米饭和水混合在一起),这些现象说明,此时,婴幼儿已经开始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本语法,不仅是能够理解,而且能够生成新的合乎本

这一时期,婴幼儿的语言表达开始出民族语言的表达形式。具体来说,

现句子的雏形,如“妈妈抱抱”这样的双词句,“打针”“吃饭”等这样的“电报句”,“米米水”“我的球”等这样带有简单修饰成分的短句,不过,此时婴幼儿在语句的表达上处于尝试阶段,时常会出现语序颠倒,表达不清的情况。

(二)语言环境的连续性在1-2岁这个阶段,父母与婴幼儿的语言交流仍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之外,随着幼儿语言表达的迅速增长,家长在与婴幼儿交流的内容上要更加的丰富多样,以适应孩子的语言

不过,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连续发展需要。

的语言环境,这对于婴幼儿的语言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连续的

我们的生活中就经常有这样的例语言环境指的是,语言环境的一致性。

子。有个孩子从小在云南生活了一年,后来又去了四川半年,之后又回云南了。孩子的父母说,夫妻俩都在河南工作,现在孩子两岁了,把孩子接到身边教孩子说普通话。可是发现孩子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表达,因此担心孩子会不会是接触的语言种类太多,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其实,孩子会说话但是两岁了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话,这说明孩子的语言发育

原因是什么?接触的语言,准确的说是方言,种类多并不是的确落后了。

孩子语言发育落后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孩子接触到的语言环境

孩子是在不断与周围(3岁前的不连续性。在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中,

主要是抚养人)语言环境相沟通的过程中习得的,如果这种语言交流不顺畅或不成功则会抑制孩子的语言发育。对婴幼儿来说,在不断的变换养育环境的过程中,孩子遭遇了很多这样的受挫,因此,久而久之,他的语言发育就受到挫折,变得迟缓。因此,我们提倡还是尽可能的父母自

如果已经出现类似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己带孩子,多跟孩子沟通。当然,

情况,父母也不必过于担心,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语言表达习惯,多跟孩子进行语言沟通,给孩子提供一个顺畅的语言交流环境。

四、2至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山东科技大学

杨恩华

[摘要]通常婴幼儿到三岁时可以基本掌握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此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发育与发展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呈现出相应

甚至是对我们研究二语习得、人类心智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很不同的特点。观察分析这些特点对我们研究婴幼儿的语言习得与培养,

大的帮助。正是基于上述出发点,本文对婴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完善过程进行了描述、总结与分析。[关键词]语言发展影响因素0-3岁婴幼儿

一、关于“婴幼儿”这个概念

关于婴幼儿语言以及心智发展的这个话题是许多父母、育儿专家、心理以及语言研究者们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领域。在我们开始讨论0-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时,一个问题就首先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个阶段的儿童应该是称为婴儿还是幼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婴儿”来指称1岁以前的小孩子,不过在婴儿研究这个领域里,学者们也时常将0-3岁看作或称作“婴儿期”。例如,张向葵等在《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到:“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其中还包含另两个比较重要的子阶段,一个是新生儿阶段,一个是乳儿阶段。新生儿是指0-1个月的婴儿,乳儿是指1个

[1]

月到1年的婴儿。”孟昭兰所著《婴儿心理学》一书则详细探讨了婴儿期的界定,其中提到“早期儿童学把婴儿期认定为0-1岁。医学把婴儿与乳儿等同,也认定为0-1岁”、“英语中的婴儿一词infant来源于拉丁文infans,其原意指不会说话。因此在早期的科学文献中,把不会说话的1岁前孩子称作婴儿。直到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查普林(J.Chaplin,1976)主编的《心理学词典》和里博(A.Reber,1985)主编的《心理学词典》中,均把婴儿期限定为‘生命第一年的儿童’。进入80年代以来,学者们试图把婴儿的某种水平的认知策略、同伴关系发展、个性特

[2]

。因此,在征的显露等方面纳入婴儿期中,于是婴儿期扩展到0-3岁”

这本书中,孟昭兰提出,根据婴儿在身体系统的生长与成熟、神经系统

言语能力发展、认知能力发展、自我的发展、情绪的发展、的发育成熟、

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这八个方面的情况将婴儿期定为0-2、3

[2]

岁。许政援等《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则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六个

、前幼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阶段:婴儿期(1岁前)

(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

[3]。-18岁)

综合考察以上学者及国内外其他学者们对婴儿期及其相关时期的界定,本文中将0-3岁的儿童统称为婴幼儿,旨在探讨0-3岁这个阶段儿童在语言方面的发育及发展情况及其相对应的影响因素。

二、0至1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此时期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准备期。在这个阶段,婴儿从最初未加以分化的哭声(即各种原因的哭喊音调是一样的)到加以分化的哭喊声,到笑出声,到咿呀发音,再到模仿大人的一些简单表达,婴儿

“听”而向“多听少说”这个阶段发展。以下是开始逐渐地从只局限于

0-1岁婴幼儿语言发育情况的详细特点。因为语言的发育是与发音器

智力的发育相联系的,所以在下列表格中也同时列举了一定官的发育、

时期内语言与动作及其智力水平发育发展情况的特点。

(二)这一阶段婴幼儿语言发育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储备”阶段。虽然这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婴幼儿语言发育与发展的

的婴幼儿在语言表达上比较少,但切不可认为婴幼儿不会说话而对他们少言寡语。在一岁前的这个阶段中,婴幼儿虽然还不太能够用语言交

语音、语调、表流,但他们对接触到的语言非常敏感,大人说话的用词、

情等等对婴幼儿来说都是仔细观察关注的方面。因此语言的输入和交流对他们今后语言的发育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时期应尽可能多地对婴儿说话,与他们交流,并对婴幼儿的发音行为产生应答。即这个阶段大人应尽可能地提供婴幼儿所需的“听音”的需求,同时通过及时的应答强化和鼓励婴儿进行发音行为。而且,

与婴幼儿的交流应该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因为成人发音时口腔的

活动、面部表情、语流语调等都是孩子们理解语言、模仿语言的重要刺激因素。

另外,在这一时期,婴幼儿对事物,包括语言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成人在跟婴幼儿语言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婴幼儿的感性认识,如触摸,咀嚼,观看等这些直接的方式,帮助婴幼儿在语言与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三)此阶段应注意的方面

这一时期,在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与婴幼儿的语言交流最好是双向的语言交流,即对婴幼儿说话并对他们的发音行为进行应答。若只是单向的语音输入,例如电视节目中的声音等,则会对婴幼儿的语言发育有抑制作用。

月龄

语言发育特点

这一时期,婴儿的哭声是他们表达需要的主要手段,而且第1个月无论是饥饿、疼痛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哭声其声调是相同

的、未加以分化的。出现笑的表情,但是不出声的。第2个月

哭声逐渐开始分化,不同原因的哭声在音调上开始有区别。

笑的时候张嘴发出“a”的声音。另外还会出现o、e这样的

第3个月元音。开始吸吮手指。另外,妈妈长时间外出回来时会咧嘴

表现出委屈的样子。喜欢吸吮手指,并经常举起来观察或练习弯和抓的动作。

第4个月可以像大人一样咯咯地笑,声音可以很洪亮。两只脚开始

相互摩擦,两只手也可以合拢到一起。可以判断声音的方向,并且对声音及其来源表现出关注的

第5个月神情。开始出现卷舌头玩的动作。抓握的本领大有提高,可

定位地去抓。以略微抓握奶瓶等。但还不会主动、开始主动地抓东西玩,也能够定位、准确地抓到东西了。

第6个月能开始发出一些复合音,如ba、ma等单音节的语音。但只

是练习性的发音行为,没有含义的。第7-8个语音进一步丰富而且频繁。开始懂得与妈妈亲近,对妈妈

月表现出依偎和亲昵的动作。第9-10个月

咿呀学语达到顶峰,且能听懂成人的一些简单语言并作出相应的回应,但此时婴儿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范围比较有限,也不确切。

能听懂更多的成人语言,但在能表达出来的语音方面,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会说的话要早一些,多一些;有

第11-12的则晚一些,此时,孩子们的发音少一些。普遍的情况是,个月大多不准或模糊,很多时候大人要依靠情境、表情或肢体

语言等才能理解。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听得多,说的少,处于开口说话的萌芽时期。

《学龄前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WZ035。基金项目:本文系春蕾计划

作者简介:杨恩华(1979-),女,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

—407—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在这个阶段,儿童用语言表达意愿和想法的频率增强,同时他们掌

握的词汇量也很快丰富起来,有的词汇儿童接触几次,甚至是一次,就能记住并运用在语言当中。在这一时期的语言交流中,简单句仍然占主要成分,但随着语言技能的熟练和心智的进一步发展,复合句也开始出

不过这一时期的复合句主要体现为两个或多个简单句的松散组合,现。

“乱套”的情通常是没有连词的,而且语速过快,或句子稍多就会出现

况,所以说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与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尚有一定

我们还会注意到,这个阶段儿童已经能够理解方位词所指距离。另外,

称的方位概念,并理解性地用在自己语言表达中,甚至是用来建构其他的概念。例如,有的儿童会说把果皮“放在垃圾桶上”,而不是遵循大人所说的“放垃圾桶里”;当儿童表达把东西放在鞋柜顶上时,则会先指着

“这儿,顶上!”鞋柜顶,然后又指着自己的头顶,说

具体而言,这一时期婴幼儿语言表达和发展的特点有:1.发音进一步丰富准确,但仍然有混淆不清的情况,如太阳都花光了(发光了),我要妈妈拧着(领着),不见不算(散)等。

2.已经掌握大量词汇,而且所有的词类(包括方位词,感叹词,语气助词等)在儿童的语言表达中都基本上能得以熟练运用。抽象词汇也运

“他简直了!”这样的表达。同时,概括类的词汇也开用得比较频繁,例如

始大量出现,例如“你的工具和我的不一样,你的是筷子,我的是勺子”。在掌握词汇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还会出现“饮料”与“塑料”、“光盘”与“飞盘”、“八带”与“海带”等记忆混淆这样的情况。不过,这种错误主要出现于指称不熟悉的事物的时候,一旦婴幼儿开始熟悉其中的某种事物,例如饮料,便不会再将“饮料”与“塑料”这两个称谓混淆。

3.意思表达已经比较准确,句子结构较1-2岁时的句子更为完整,出现了诸如“他是谁呀?”这样句子成分比较全的表达。但有时也还是会出现语序颠倒或成分不完整,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表达。例如,在吃完苹果的时候说:“我没路吃了(没地方下口咬了)”。

关于孩子的方言表达:我们知道,模仿在幼儿语言习得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如婴幼儿是在某种方言环境下培育成长起来的,自然会久而久之习得了方言的表达习惯。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应该注意的是,要抓住婴幼儿这个语音模仿的关键期,在2-3岁这个阶段及时纠正婴幼儿的方言表达,而且最好是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能够纠正或是让孩子掌握普通话的表达习惯,这对孩子的语言发

《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展和心理发育是很重要的。正如许政援等在

指出:“特别是四岁前后,可以说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儿童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任何发音。3-4岁以后的发音就渐趋向于方言化,在学习其他方言或外国语的语音时,常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而产生发音的困难”。这对于家长纠正幼儿的母语发音以及幼儿的外语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提示。[3]

五、结语

三岁的孩子一般基本可以用本族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在三岁前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主要抚养人以及抚养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是最

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重要的。从三岁开始,

展,独立行为的增多,抚育人对孩子语言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开始减弱,孩子开始不再像三岁前那样主要是对话的语言形式,而是开始向大人讲述自己在外活动的经历等,同时家长会发现,在孩子独立做游戏,玩玩具时候,孩子开始自言自语,想什么说什么,有时孩子还会给某个玩具分配角色并与之对话,有时却又默不作声地进行思考,这些都与孩子

心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智力、

参考文献[1]张向葵,刘秀丽.发展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孟昭兰.婴儿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许政援,沈家鲜,吕静,曹子芳.儿童发展心理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

[4]J·皮亚杰,R·加西亚著.走向一种意义的逻辑.李其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DavidR.Shaffer著.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张荣娜.婴幼儿保健全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三、1至2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在1岁左右时候开始出现有意义的语言表达,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这个阶段可以被看作是儿童语

儿童语言变化与发展的幅度较大,从言表达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

一开始的单音重复,如爸爸,妈妈,抱抱等逐渐发展到能说一些简单的句

“阿姨好”等,由一开始的名词、动词居多逐渐发展到语言中出现子,如

副词、个别代词(代词中“我”最早开始出现)等。可以说,在这个形容词、

阶段,伴随着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运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增加,婴幼儿的语言表达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

(一)此时期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具体来说,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子阶段:一岁至一岁半和一岁半

[3]

至两岁。

1.一岁至一岁半:“第一批词”的产生在这个阶段,婴幼儿语言主要表现为单词句,即用一个词来表达意义。如“球球”,可以表示“我要这个球球”“这儿有个球球”,“球球掉了”,等,大人根据情境可以理解单词之外的具体的语义信息。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婴幼儿在语音上基本上是单音重复,喜欢模仿动物等的发音并用以指称相应的物体,单词和句子是融合的,即单词句,而且在掌握的词汇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形象且易指称的事物名称占多数,如“车“打”、、“笑”等。车”2.一岁半至两岁:双词句阶段

如果说在一岁至一岁半这个阶段婴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多是形象的、容易指称的词汇内容,那么在这个阶段,一些表达抽象意义的词汇

概括,甚至记忆能力等方面有了更进一也开始抽象,这说明儿童认知、

步的发展。例如,在一岁至一岁半这个阶段,婴幼儿能理解并运用“笑”和“哭”这样很形象易观察的词汇,到了一岁半到两岁这个阶段,婴幼儿则对“高兴”和“生气”或者是“不高兴”开始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词汇表

这个阶段,婴幼儿在发音的清晰度和能发出来的元音和辅音的数达中。

量上多有很大的提高。掌握的词汇更加的多样而且丰富起来,各种词类都开始出现,抽象词汇也增多了。同时,开始出现简单的句子表达,如“明明外外”,表示“明明要到外面去玩”,甚至可以出现造词现象,如“米米水”(米饭和水混合在一起),这些现象说明,此时,婴幼儿已经开始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本语法,不仅是能够理解,而且能够生成新的合乎本

这一时期,婴幼儿的语言表达开始出民族语言的表达形式。具体来说,

现句子的雏形,如“妈妈抱抱”这样的双词句,“打针”“吃饭”等这样的“电报句”,“米米水”“我的球”等这样带有简单修饰成分的短句,不过,此时婴幼儿在语句的表达上处于尝试阶段,时常会出现语序颠倒,表达不清的情况。

(二)语言环境的连续性在1-2岁这个阶段,父母与婴幼儿的语言交流仍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之外,随着幼儿语言表达的迅速增长,家长在与婴幼儿交流的内容上要更加的丰富多样,以适应孩子的语言

不过,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连续发展需要。

的语言环境,这对于婴幼儿的语言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连续的

我们的生活中就经常有这样的例语言环境指的是,语言环境的一致性。

子。有个孩子从小在云南生活了一年,后来又去了四川半年,之后又回云南了。孩子的父母说,夫妻俩都在河南工作,现在孩子两岁了,把孩子接到身边教孩子说普通话。可是发现孩子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表达,因此担心孩子会不会是接触的语言种类太多,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其实,孩子会说话但是两岁了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话,这说明孩子的语言发育

原因是什么?接触的语言,准确的说是方言,种类多并不是的确落后了。

孩子语言发育落后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孩子接触到的语言环境

孩子是在不断与周围(3岁前的不连续性。在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中,

主要是抚养人)语言环境相沟通的过程中习得的,如果这种语言交流不顺畅或不成功则会抑制孩子的语言发育。对婴幼儿来说,在不断的变换养育环境的过程中,孩子遭遇了很多这样的受挫,因此,久而久之,他的语言发育就受到挫折,变得迟缓。因此,我们提倡还是尽可能的父母自

如果已经出现类似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己带孩子,多跟孩子沟通。当然,

情况,父母也不必过于担心,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语言表达习惯,多跟孩子进行语言沟通,给孩子提供一个顺畅的语言交流环境。

四、2至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
  •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 ...查看


  • 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招聘教育理论考试大纲
  • 本文由不会吃鱼的男孩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教育基础知识> 幼儿园) (幼儿园)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 ...查看


  • 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
  • 一. 绪论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0-6.7岁) 2. 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危机期) ④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 ...查看


  • 学前儿童语言
  • 1. 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 2. 分析语言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和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 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 3. 在一切动物中, 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 4 ...查看


  •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 成都市各类幼儿园管理体制研究 2 国家政策导向与幼教发展趋势研究 3 灾后重建幼儿园现状调查 4 成都市乡镇中心园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5 成都市各级各类幼教机构师资需求调查 6 幼儿园集团化发展模式研究 7 幼儿园 ...查看


  •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 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 话语 书面的符号. 3. 语言获得 语言学习 语言教育 4. 自然观察法 调查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 ...查看


  •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 ...查看


  • 第8章第2节 幼儿的言语与活动活
  • 第八章第二节 幼儿的言语与活动活 一.动中幼儿言语的特点分析 幼儿在活动中的言语主要有哪两方面?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二十年代,就对儿童的言语作了详尽研究.着重研究了2-7岁儿童的言语,并将其归为两大类: (一) 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 ...查看


  •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重点:心理学的界定 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及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类型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定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简言之,它是研究毕生心理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