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聋校

聋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评课稿

[**************] 方迎花

对于聋生而言,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普通计时法对于他

们而言是较为常见的,但是他们对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将普通

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对于聋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节数学课是在普

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转换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王缙老师用最传统

的方法演绎了一堂数学课,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

考。

一、一切遵守“序”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是必须遵守的。从整个教学过程而

言,王老师将整堂课从复习、练习到总结,由潜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复习了普

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练习两者之间的转换,这是本节课的基础,

贯穿始终,王老师先做好了知识铺垫,对新知识的讲解降低了难度。接着就是练

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王老师先让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要求学生

自己在本子上求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对例题进一步的分析讲解,有利于

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环节中,王老师用多种方法讲解解题思

路,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每种方法之间的难度依次深入,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最后总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两种

算法。王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

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时间的可量性,利用直观教学

时间是一种量,具有“量”的特征(有度量单位、结果是度量单位的个数、有

限可加、可减性等) 。但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时间的可

度量性,仅仅把“钟表”当作“时间”的代言人,会认钟表,借助于钟表来计算

时间。但是24时在钟表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学生很难理解12时是个分界点,

但同时又是起点。24时记时法的计算对于聋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很难理解

在用24时计时法计算时,求两时刻之间的时段必须要用减法,而对于普通计时法

就不能直接用减法,而需分时段。

王老师充分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尺子”(直线段) 以及一天钟表要

转两圈的生活常识,将弯曲的钟表刻度“拉直”为“时间尺”,将24时标记在“24

时尺”。利用线段图直观明了的标记出各个时刻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为

什么求两个时刻之间的时段要用减法。同时借用“钟表”的时间代言作用,让学

生明白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2”时看成“0”,同时借用“钟表”使学生

明白,为什么在用普通计时法计算时要分时段。聋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利用

直观线段图和“钟表图”有利于聋生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帮助学生思考。

三、多种解题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没有固定的方法,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

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且教学本身也是让学生学会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知识。

王老师在讲解题目时,利用多种方法解题,其中还利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

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但是许多聋生都无法想到此方法,这个方法简单但不是本节

课的重点,因此王老师没在此下功夫,而是将其他两种方法(普通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的讲解作为重点,同时利用到“钟表”和线段图以及数数的方式,使

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四、借用板书,重现解题思路

聋生由于存在听力障碍,对于文字材料的记忆有所欠缺,因此教师的板书对

于聋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王老师在每次讲解时,从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到每一

步的解题过程都清楚的呈现在板书上,学生可以在做练习的时候或者某些思路不

清晰时可以参考黑板上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聋生对解题过程的记忆。王老师借用

简洁清晰的板书将整个解题思路重现出来。同时利用关键字提示的方法,提醒学

生解题的要点。

王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有很多亮点,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

教学是教与学双边联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

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王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但是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在讲解习题时,王老师直接进行讲

解,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结课时,王老师直接说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这两种方法的在计算时的不

同点,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我觉得如果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能思考空间,会更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手语表达不到位

对于聋生而言,利用手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手语表达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

到教学效果。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手语较少,导致很多聋生不能理解教师表达的

意思;有时候重复表达时,教师前后手语不一样,很容易使学生误解或听不懂。

三、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虽然传统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王老师在教学时

运用的是传统教学的方法,也用到了直观教学,但是如果在讲解时利用多媒体进

行演示效果应该会更好,可以直观的将“钟表”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利借

助实物,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附:听课记录表

附:

听 课 记 录 表

聋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评课稿

[**************] 方迎花

对于聋生而言,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普通计时法对于他

们而言是较为常见的,但是他们对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将普通

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对于聋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节数学课是在普

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转换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王缙老师用最传统

的方法演绎了一堂数学课,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

考。

一、一切遵守“序”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是必须遵守的。从整个教学过程而

言,王老师将整堂课从复习、练习到总结,由潜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复习了普

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练习两者之间的转换,这是本节课的基础,

贯穿始终,王老师先做好了知识铺垫,对新知识的讲解降低了难度。接着就是练

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王老师先让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要求学生

自己在本子上求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对例题进一步的分析讲解,有利于

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环节中,王老师用多种方法讲解解题思

路,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每种方法之间的难度依次深入,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最后总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两种

算法。王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

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时间的可量性,利用直观教学

时间是一种量,具有“量”的特征(有度量单位、结果是度量单位的个数、有

限可加、可减性等) 。但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时间的可

度量性,仅仅把“钟表”当作“时间”的代言人,会认钟表,借助于钟表来计算

时间。但是24时在钟表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学生很难理解12时是个分界点,

但同时又是起点。24时记时法的计算对于聋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很难理解

在用24时计时法计算时,求两时刻之间的时段必须要用减法,而对于普通计时法

就不能直接用减法,而需分时段。

王老师充分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尺子”(直线段) 以及一天钟表要

转两圈的生活常识,将弯曲的钟表刻度“拉直”为“时间尺”,将24时标记在“24

时尺”。利用线段图直观明了的标记出各个时刻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为

什么求两个时刻之间的时段要用减法。同时借用“钟表”的时间代言作用,让学

生明白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2”时看成“0”,同时借用“钟表”使学生

明白,为什么在用普通计时法计算时要分时段。聋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利用

直观线段图和“钟表图”有利于聋生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帮助学生思考。

三、多种解题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没有固定的方法,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

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且教学本身也是让学生学会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知识。

王老师在讲解题目时,利用多种方法解题,其中还利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

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但是许多聋生都无法想到此方法,这个方法简单但不是本节

课的重点,因此王老师没在此下功夫,而是将其他两种方法(普通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的讲解作为重点,同时利用到“钟表”和线段图以及数数的方式,使

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四、借用板书,重现解题思路

聋生由于存在听力障碍,对于文字材料的记忆有所欠缺,因此教师的板书对

于聋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王老师在每次讲解时,从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到每一

步的解题过程都清楚的呈现在板书上,学生可以在做练习的时候或者某些思路不

清晰时可以参考黑板上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聋生对解题过程的记忆。王老师借用

简洁清晰的板书将整个解题思路重现出来。同时利用关键字提示的方法,提醒学

生解题的要点。

王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有很多亮点,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

教学是教与学双边联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

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王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但是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在讲解习题时,王老师直接进行讲

解,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结课时,王老师直接说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这两种方法的在计算时的不

同点,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我觉得如果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能思考空间,会更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手语表达不到位

对于聋生而言,利用手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手语表达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

到教学效果。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手语较少,导致很多聋生不能理解教师表达的

意思;有时候重复表达时,教师前后手语不一样,很容易使学生误解或听不懂。

三、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虽然传统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王老师在教学时

运用的是传统教学的方法,也用到了直观教学,但是如果在讲解时利用多媒体进

行演示效果应该会更好,可以直观的将“钟表”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利借

助实物,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附:听课记录表

附:

听 课 记 录 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