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习俗作文

蒙古族习俗作文

蒙古族习俗作文(一)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蒙古族习俗作文(二)

维吾尔族的豁达乐观、回族的尊老爱幼、壮族的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风俗。在那内蒙古的草原上,也有着这么一个民族,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没错,他们就是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之所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因为他们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闻名。早在几百年前,蒙古族就以骑兵精锐、骁勇善战闻名,由成吉思汗带领,横扫欧亚大陆。欧洲人的刀剑哪能抵御住那呼啸而过的弓箭和坚硬的马蹄,纷纷败下阵来,连当时的大金朝和西夏族也被消灭了„„不要以为蒙古族人很粗鲁,不懂文化,其实他们也有着极为讲究的文明礼仪。请客人进蒙古包时,主人会立在包外,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门。客人跪坐后,主人按照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地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献给客人。招待来客的佳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以示蒙古族主人对来客的尊敬„„蒙古族的餐饮礼仪也极其讲究,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鲜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敬酒时,必须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要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这独特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蒙古族人民的服饰多为绲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或是佩戴蒙古刀与荷包,脚穿马靴。因放牧需要,蒙古族人多住蒙古包,蒙古包的材料多为装配式的构件,可以随意安装拆除,便于携带使用。

跟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藏族的雪顿节、哈尼族的火把节一样,蒙古族也有自己传统而历史悠久的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开始举行,席间有各种竞技游戏,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盛大集会。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也梦想有一天,能坐在蒙古包里,喝上一杯香醇的奶茶吧?

蒙古族习俗作文(三)

古民族远在十二、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实行同一个氏族或部族不能通婚的习俗。当时,除王公贵族的姑娘不嫁平民百姓外,一般贵族和平民可以成婚。讲求伦常,严格辈分也是蒙古族婚姻的通例。

蒙古民族的成婚过程和形式,早在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郎才女貌的聘婚制度。当然这种聘婚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的。据《蒙古秘史》记载,少年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的

亲事就是聘的,而且那时的婚礼仪式也比较简单。铁木真九岁时,其父也速该带他到其舅族部落聘婚,途中遇到德薛禅,德薛禅见铁木真“其目有烨,其面有光”,便说,“我有小女,亲家请婚之”。于是也速该到德薛禅家,“及观其女,则其面有光,其目有烨”,而感到合意,遂以一匹马作为给字聘妇的定礼,如此而已。

据说,从那时起,蒙古族称女婿为“胡里根”,就是把难的送到女家的意思。直到今天,蒙古族的结婚仪式,元、明以来受汉族和满族婚礼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礼节。其成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过程:相看、下哈达(即订婚)、过礼、婚礼、回门等。

相看,就是男儿到一定的年龄,其父母即为之五色对象,得知某家有闺女,年岁相当,则托媒到女家提亲,然后两家父母彼此往来,互相了解家庭情况及男女性情,观看容貌,如果不合意就算了,尚不清楚能否成婚,所以在相看时,一般采取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如只说某年某月有朋友来家做客等,以免婚事不成,留下不好的影响。

蒙古人娶媳妇设三次宴才过门。第一哈达宴,第二送羊宴,第三娶亲宴,娶亲去七人。下哈达或哈达宴,即男女两家父母以为合意,选定订聘的吉日之后,由男方媒妁带着哈达、烧酒等行聘事宜。之所以将订婚称为下哈达既是吉祥福物,又是信物,所以以哈达为头礼,定下儿女亲事,也就是很自然是事了。

在哈达宴上议定彩聘礼及穿戴之后,再另行选吉日,约媒妁与亲友若干人,携带男方准备的牛、羊、布匹、绸缎和烧酒送到女家过礼。女方也邀请近亲若干人,共同议婚礼仪式。在婚礼仪式中后来定亲和过礼这两个仪式,其界限并不明显,有的把这两个仪式合并在一起进行了。

居住在各地之蒙古族的成婚过程和仪式,只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至于彩礼数目之多少,婚礼规模之大小,全由双方家庭的今年经济条件来决定,贫富贵贱相差很大。但蒙古人崇尚九数,认为九是最大的数,所以聘礼都从一九到九九址,如九只、四十五只、五十四只、八十一只等。一般“五九”礼居多。

举行结婚大礼时,新郎穿礼服。科尔沁地区则扎两侧坠白布“箭巾”的腰带,“箭巾”上挂腰子状的小荷包,头戴红缨帽,脚穿绣花大绒面黑色马靴,配挂弓箭,骑“质孙马”,因为就是图吉利而特定毛色的马。与伴郎和主婚人等数人,携带象征长寿的“金龟图”和彩车前往女家迎亲。

当到了女家门口时,女家则故意闭门不纳。这时双方都有一名职业和半职业祝颂家出面,以极其优美的诗句高歌长篇颂词,引经据典地回答彼此的提问,说明原委。在经过若干回合之后,女方才接受顶门哈达,始请新郎和迎亲人员入门。新郎呈献哈达于女家父母,女方父母接纳之后置于室内正中。

然后设丰盛的整羊酒席,与女家邀请的宾客一起款待迎亲人员。正席开始后,新郎到女家主婚人席前换穿女方备制的新衣。送亲人员随之,新娘与其几个姐妹同乘张彩蓬车,由女家送亲人员陪伴。这时姑娘即使心甘情愿,也要大声哭叫,否则被认为缺乏家教。

此时,男方正张灯结彩的功能接新娘的到来,及至,新娘与新郎先拜天、拜祖,再行拜火礼,以示家道兴旺。拜火礼毕,新娘另入一室梳妆打扮,换穿新婚嫁衣,然后拜见公婆和诸亲友,行叩头礼,男方举办的结婚大宴开始,仍是一片歌声,边饮边歌,直至次日天明。

送亲人员临走之前,长辈们还要到新娘住处恭喜和庆贺,并用一块石头压住新娘的后衣摆,预祝新娘在家里受到器重,成为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好媳妇。当送亲人员喝罢欢送酒,起程回去时,新郎和伴郎等还要乘马欢送一程,大家都尽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并以夺帽为嬉。真是有呼有应,又嬉又戏,情景好不热闹。

新娘过门后的第三天清晨,首先要收拾炉灶倒灰,煮茶做饭,打扫房屋,开始承担家务,参加劳动。同时脱下华丽的嫁衣,换穿不加绣饰的、色调朴素的衣服,表示少女时代已经结束,必须老成持重。

至于蒙古族已婚姑娘的回门,不是在第三天,而是娘家人到女婿家探望女儿的大小两次“额尔格勒特”(意为探视)之后,即女儿过门后十三天半个月内娘家要去人看望一次,这次叫“巴嘎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小探视”,因此去的人少。再过半个月二十天后,娘家又到婿家去看望女儿一次,这次叫“依克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大看法”,去的人数比第一次多。在这次探望期间,双方两亲家母商定新娘回门的具体日期和住娘家时间的长短。

蒙古族的婚礼歌很有意思,虽也有地区之分,但总的有上马迎亲、闭门迎亲、闭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新娘上马、新娘拜火等几大系列的宴歌。婚礼歌以祝、赞词贯穿整个婚礼议事,大都用比喻、夸张手法。

在《迎亲词》中这样形容新娘和送亲队伍:“鲜花似的红润/脂粉似的白净/劲松似的婀娜/白银似的纯洁/黄金似的贵重„„望你们扬起的烟尘/好似彩云飞扬„„”婚礼歌一般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届时,人们按照婚礼本身的客观进程,分别在不同场合演唱。因为这些歌曲数量大,难度高,风格多样,礼仪要求特别强,先后次序上不能有半点差错,所以在结婚议事上,往往要聘请吟诵祝、赞词为职业或职业的民间艺人来唱。他们博古通今,能言善辩,以动人的歌声和风趣的谈笑来活跃气氛。

蒙古族习俗作文

蒙古族习俗作文(一)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蒙古族习俗作文(二)

维吾尔族的豁达乐观、回族的尊老爱幼、壮族的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风俗。在那内蒙古的草原上,也有着这么一个民族,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没错,他们就是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之所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因为他们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闻名。早在几百年前,蒙古族就以骑兵精锐、骁勇善战闻名,由成吉思汗带领,横扫欧亚大陆。欧洲人的刀剑哪能抵御住那呼啸而过的弓箭和坚硬的马蹄,纷纷败下阵来,连当时的大金朝和西夏族也被消灭了„„不要以为蒙古族人很粗鲁,不懂文化,其实他们也有着极为讲究的文明礼仪。请客人进蒙古包时,主人会立在包外,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门。客人跪坐后,主人按照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地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献给客人。招待来客的佳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以示蒙古族主人对来客的尊敬„„蒙古族的餐饮礼仪也极其讲究,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鲜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敬酒时,必须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要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这独特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蒙古族人民的服饰多为绲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或是佩戴蒙古刀与荷包,脚穿马靴。因放牧需要,蒙古族人多住蒙古包,蒙古包的材料多为装配式的构件,可以随意安装拆除,便于携带使用。

跟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藏族的雪顿节、哈尼族的火把节一样,蒙古族也有自己传统而历史悠久的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开始举行,席间有各种竞技游戏,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盛大集会。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也梦想有一天,能坐在蒙古包里,喝上一杯香醇的奶茶吧?

蒙古族习俗作文(三)

古民族远在十二、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实行同一个氏族或部族不能通婚的习俗。当时,除王公贵族的姑娘不嫁平民百姓外,一般贵族和平民可以成婚。讲求伦常,严格辈分也是蒙古族婚姻的通例。

蒙古民族的成婚过程和形式,早在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郎才女貌的聘婚制度。当然这种聘婚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的。据《蒙古秘史》记载,少年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的

亲事就是聘的,而且那时的婚礼仪式也比较简单。铁木真九岁时,其父也速该带他到其舅族部落聘婚,途中遇到德薛禅,德薛禅见铁木真“其目有烨,其面有光”,便说,“我有小女,亲家请婚之”。于是也速该到德薛禅家,“及观其女,则其面有光,其目有烨”,而感到合意,遂以一匹马作为给字聘妇的定礼,如此而已。

据说,从那时起,蒙古族称女婿为“胡里根”,就是把难的送到女家的意思。直到今天,蒙古族的结婚仪式,元、明以来受汉族和满族婚礼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礼节。其成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过程:相看、下哈达(即订婚)、过礼、婚礼、回门等。

相看,就是男儿到一定的年龄,其父母即为之五色对象,得知某家有闺女,年岁相当,则托媒到女家提亲,然后两家父母彼此往来,互相了解家庭情况及男女性情,观看容貌,如果不合意就算了,尚不清楚能否成婚,所以在相看时,一般采取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如只说某年某月有朋友来家做客等,以免婚事不成,留下不好的影响。

蒙古人娶媳妇设三次宴才过门。第一哈达宴,第二送羊宴,第三娶亲宴,娶亲去七人。下哈达或哈达宴,即男女两家父母以为合意,选定订聘的吉日之后,由男方媒妁带着哈达、烧酒等行聘事宜。之所以将订婚称为下哈达既是吉祥福物,又是信物,所以以哈达为头礼,定下儿女亲事,也就是很自然是事了。

在哈达宴上议定彩聘礼及穿戴之后,再另行选吉日,约媒妁与亲友若干人,携带男方准备的牛、羊、布匹、绸缎和烧酒送到女家过礼。女方也邀请近亲若干人,共同议婚礼仪式。在婚礼仪式中后来定亲和过礼这两个仪式,其界限并不明显,有的把这两个仪式合并在一起进行了。

居住在各地之蒙古族的成婚过程和仪式,只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至于彩礼数目之多少,婚礼规模之大小,全由双方家庭的今年经济条件来决定,贫富贵贱相差很大。但蒙古人崇尚九数,认为九是最大的数,所以聘礼都从一九到九九址,如九只、四十五只、五十四只、八十一只等。一般“五九”礼居多。

举行结婚大礼时,新郎穿礼服。科尔沁地区则扎两侧坠白布“箭巾”的腰带,“箭巾”上挂腰子状的小荷包,头戴红缨帽,脚穿绣花大绒面黑色马靴,配挂弓箭,骑“质孙马”,因为就是图吉利而特定毛色的马。与伴郎和主婚人等数人,携带象征长寿的“金龟图”和彩车前往女家迎亲。

当到了女家门口时,女家则故意闭门不纳。这时双方都有一名职业和半职业祝颂家出面,以极其优美的诗句高歌长篇颂词,引经据典地回答彼此的提问,说明原委。在经过若干回合之后,女方才接受顶门哈达,始请新郎和迎亲人员入门。新郎呈献哈达于女家父母,女方父母接纳之后置于室内正中。

然后设丰盛的整羊酒席,与女家邀请的宾客一起款待迎亲人员。正席开始后,新郎到女家主婚人席前换穿女方备制的新衣。送亲人员随之,新娘与其几个姐妹同乘张彩蓬车,由女家送亲人员陪伴。这时姑娘即使心甘情愿,也要大声哭叫,否则被认为缺乏家教。

此时,男方正张灯结彩的功能接新娘的到来,及至,新娘与新郎先拜天、拜祖,再行拜火礼,以示家道兴旺。拜火礼毕,新娘另入一室梳妆打扮,换穿新婚嫁衣,然后拜见公婆和诸亲友,行叩头礼,男方举办的结婚大宴开始,仍是一片歌声,边饮边歌,直至次日天明。

送亲人员临走之前,长辈们还要到新娘住处恭喜和庆贺,并用一块石头压住新娘的后衣摆,预祝新娘在家里受到器重,成为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好媳妇。当送亲人员喝罢欢送酒,起程回去时,新郎和伴郎等还要乘马欢送一程,大家都尽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并以夺帽为嬉。真是有呼有应,又嬉又戏,情景好不热闹。

新娘过门后的第三天清晨,首先要收拾炉灶倒灰,煮茶做饭,打扫房屋,开始承担家务,参加劳动。同时脱下华丽的嫁衣,换穿不加绣饰的、色调朴素的衣服,表示少女时代已经结束,必须老成持重。

至于蒙古族已婚姑娘的回门,不是在第三天,而是娘家人到女婿家探望女儿的大小两次“额尔格勒特”(意为探视)之后,即女儿过门后十三天半个月内娘家要去人看望一次,这次叫“巴嘎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小探视”,因此去的人少。再过半个月二十天后,娘家又到婿家去看望女儿一次,这次叫“依克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大看法”,去的人数比第一次多。在这次探望期间,双方两亲家母商定新娘回门的具体日期和住娘家时间的长短。

蒙古族的婚礼歌很有意思,虽也有地区之分,但总的有上马迎亲、闭门迎亲、闭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新娘上马、新娘拜火等几大系列的宴歌。婚礼歌以祝、赞词贯穿整个婚礼议事,大都用比喻、夸张手法。

在《迎亲词》中这样形容新娘和送亲队伍:“鲜花似的红润/脂粉似的白净/劲松似的婀娜/白银似的纯洁/黄金似的贵重„„望你们扬起的烟尘/好似彩云飞扬„„”婚礼歌一般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届时,人们按照婚礼本身的客观进程,分别在不同场合演唱。因为这些歌曲数量大,难度高,风格多样,礼仪要求特别强,先后次序上不能有半点差错,所以在结婚议事上,往往要聘请吟诵祝、赞词为职业或职业的民间艺人来唱。他们博古通今,能言善辩,以动人的歌声和风趣的谈笑来活跃气氛。


相关文章

  • [春节作文]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的过年风俗习惯都不一样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鹅,蒸制扣肉.粉经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的很多,象征富裕.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吃粽子 ...查看


  • 关于民俗的作文
  • 关于民俗的作文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藏族在青海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海西六个自治州.藏族是青海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最广的一个民族. 藏族 ...查看


  • 教材就是个例子
  • 有感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人教课标版第12册第二单元教后感 甘肃省酒泉市康盛小学 刘霞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电话 [1**********]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查看


  • 民风民俗作文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三至七 ...查看


  • 关于民族饮食的作文
  • 关于民族饮食的作文一: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 ...查看


  • 六年级作文选(精选范文)
  • 六年级作文选 第一次做菜 每天看着妈妈做菜,总觉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真的有那么简单吗?不可能的.以前的我就是因为没有三思而后行,所以闹出了一场大笑话.唉,真是惨不忍睹啊!预知前事如何,甘听我慢慢道来. 那一年我大概五.六岁,有一天我突发 ...查看


  • [中秋节作文]今年的中秋过的真开心啊
  • 今天是中秋节,一整天下来,家里面都热闹的不得了.早上,家里就来了好多客人.有亲戚拉.较好的一些邻居,还有爸妈在公司一些较好的同事.顿时,家里面变的好热闹啊.好比过年一样. 中午的时候.爸爸煮了一桌好菜.大鱼大肉的,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 ...查看


  • 蒙古族过年习俗
  •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蒙古族春节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 ...查看


  • 写春节的作文素材:关于春节的资料
  • 写春节的作文素材有很多,写春节的作文素材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知识,也可以帮助考生积累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写春节的作文素材:关于春节的资料>写春节的作文素材请持续关注新东方网高考网. 写春节的作文素材:关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