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翻译家臧仲伦先生

据周立民认证微博@周立民在说话,著名俄国文学翻译家臧仲伦先生于2014年12月17日去世,享年83岁。

@周立民在说话

昨晚接一老师转来翻译家臧仲伦女儿的短信,言臧先生“已于昨日晨10:33彻底停止心跳”~~这么说当是17日上午,臧先生是《往事与随想》的续译者,也是大批陀氏作品的译者,几年前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去年还通过电话,是位谦和的长者。也就是昨天,我偶然翻到本子上他的地址,还想寄本书给他,想不到……

臧仲伦(1931.2.17—2014.12.17),江苏武进人,民革党员。著名文学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臧仲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研究生班。 臧仲伦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俄汉翻译讲座》《中国翻译史话》。通过数十年辛勤笔耕,臧仲伦翻译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他还翻译出版有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亚·奥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与巴金先生合作翻译的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

命运多舛

臧仲伦先生一生命运曲折,中学时,他就参加了共青团的地下组织。1949年建国之际,他刚刚高中毕业,怀着理想投笔从戎参了军,因为是正经高中毕业生,属“高级知识分子”,被留在了南京临时组建的华东军政大学,学校由陈毅担任校长。 镇反运动中,有人完全没有任何依据地揭发说,“怀疑”臧仲伦是三青团成员。这个“怀疑”被写进了臧仲伦的档案,而他本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1952年,国家调整政策,军区不再办大学了,华东军区外国语学校的建制随之撤销,校内教职员工大多转去华东外国语大学(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臧仲伦却因为“历史原因”,被刷了下来。他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局了,变成一个没着落的人。所幸天无绝人之路,1952年臧仲伦参加高考,并考入北京大学外文系。

反右时(1957,6-1958,夏),臧仲伦正在读研究生。他那时正在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一本书,天天抱着寄来的清样泡在图书馆,看稿子。当时有个分配到外地大学工作的同学来信,问他关于北大大鸣大放的情况,他给同学写了回信,正是这份信使他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而且一戴就是二十余年。

1957年,他研究生毕业,留校任助教,经历惨淡。直到1970年代末,名义上还只是“资料员”,结婚时单位介绍信写的是“教辅人员”。摘帽时,臧仲伦自称已“心如死灰,只想做个享有公民权的普通人,娶妻生子,了此余生”。

译事多艰

1977年末,社会环境渐次回暖的季节。臧仲伦也跃跃欲试,想做点事情,但作为“有历史问题”的摘帽右派,能干什么和怎么干,又不得其门而入。

就在这时候,他从报上报道得知巴金正在翻译赫尔岑的长篇回忆录《往事与随想》。臧仲伦在1950年代读研究生时,就购买和阅读了苏联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往事与随想》。他想学一点前辈翻译家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就从北大图书馆借来了巴老在20世纪50年代翻译的《家庭的戏剧》(《往事与随想》第五卷的一部分),中俄对照,逐字逐句地研读。

在此过程中,他固然体会到了巴金翻译的一些妙处,但也发现了一些误译和翻译欠妥的地方。但以他的温绵性格和被长期曲折的经历,没有足够的勇气向“处庙堂之高”的巴金“提意见”,尤其担心自己“没事找事,自讨没趣”。但他的妻子胡明霞却是天然的乐天派和爽快人,她鼓励臧仲伦试试看,大不了碰个钉子,也不损失什么。臧仲伦这才写了封“言词恳切”的信。因为不知道巴金的地址,信是寄到《文汇报》编辑部请求转交的。

信于1978年3月初发出后不久,他收到了巴金的亲笔回信。信中写道:“仲伦同志:谢谢您的信,也谢谢您那些意见……”并自认翻译错误有的是“照英译本译的”,有些则是自己“弄错了,不能怪英译者”,表示重译时一定参考臧仲伦的意见,并请求臧仲伦为他校订《往事与深思》(巴金最初所译书名)的新译文。

30年来,臧仲伦不仅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翻译专家,还翻译了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列夫?托尔斯泰、亚?奥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很多经典作家。经由他翻译出版的俄罗斯经典包括《驿站长》、《钦差大臣》、《往事与随想》(合译)、《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死屋手记》、《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伊万?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舞会之后》、《暴风雪》、《自家人好算账》、《大雷雨》、《切尔卡什》等,近一千多万字。另有二三百万字的译作,由于种种原因,或还是手稿,或已经在出版社一躺十余年。2007年,他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一生三个30年的“想不到”

臧仲伦自我总结说,他的一生有三个30年的“想不到”,第一,1948年,因为看《家》、《春》、《秋》而向往革命,加入共青团,没想到30年后跟巴金一起校订翻译书稿。第二,因为慕曹靖华之名报考北大俄语系,1957年毕业,没想到30年后为刚刚过世的曹先生校阅其翻译代表作《铁流》。第三,1979年,巴金翻译的《往事与随想》一二卷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没想到30年后,他出版了该书全集。有了这三点,他的人生倒也快意传奇。

据周立民认证微博@周立民在说话,著名俄国文学翻译家臧仲伦先生于2014年12月17日去世,享年83岁。

@周立民在说话

昨晚接一老师转来翻译家臧仲伦女儿的短信,言臧先生“已于昨日晨10:33彻底停止心跳”~~这么说当是17日上午,臧先生是《往事与随想》的续译者,也是大批陀氏作品的译者,几年前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去年还通过电话,是位谦和的长者。也就是昨天,我偶然翻到本子上他的地址,还想寄本书给他,想不到……

臧仲伦(1931.2.17—2014.12.17),江苏武进人,民革党员。著名文学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臧仲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研究生班。 臧仲伦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俄汉翻译讲座》《中国翻译史话》。通过数十年辛勤笔耕,臧仲伦翻译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他还翻译出版有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亚·奥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与巴金先生合作翻译的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

命运多舛

臧仲伦先生一生命运曲折,中学时,他就参加了共青团的地下组织。1949年建国之际,他刚刚高中毕业,怀着理想投笔从戎参了军,因为是正经高中毕业生,属“高级知识分子”,被留在了南京临时组建的华东军政大学,学校由陈毅担任校长。 镇反运动中,有人完全没有任何依据地揭发说,“怀疑”臧仲伦是三青团成员。这个“怀疑”被写进了臧仲伦的档案,而他本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1952年,国家调整政策,军区不再办大学了,华东军区外国语学校的建制随之撤销,校内教职员工大多转去华东外国语大学(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臧仲伦却因为“历史原因”,被刷了下来。他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局了,变成一个没着落的人。所幸天无绝人之路,1952年臧仲伦参加高考,并考入北京大学外文系。

反右时(1957,6-1958,夏),臧仲伦正在读研究生。他那时正在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一本书,天天抱着寄来的清样泡在图书馆,看稿子。当时有个分配到外地大学工作的同学来信,问他关于北大大鸣大放的情况,他给同学写了回信,正是这份信使他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而且一戴就是二十余年。

1957年,他研究生毕业,留校任助教,经历惨淡。直到1970年代末,名义上还只是“资料员”,结婚时单位介绍信写的是“教辅人员”。摘帽时,臧仲伦自称已“心如死灰,只想做个享有公民权的普通人,娶妻生子,了此余生”。

译事多艰

1977年末,社会环境渐次回暖的季节。臧仲伦也跃跃欲试,想做点事情,但作为“有历史问题”的摘帽右派,能干什么和怎么干,又不得其门而入。

就在这时候,他从报上报道得知巴金正在翻译赫尔岑的长篇回忆录《往事与随想》。臧仲伦在1950年代读研究生时,就购买和阅读了苏联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往事与随想》。他想学一点前辈翻译家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就从北大图书馆借来了巴老在20世纪50年代翻译的《家庭的戏剧》(《往事与随想》第五卷的一部分),中俄对照,逐字逐句地研读。

在此过程中,他固然体会到了巴金翻译的一些妙处,但也发现了一些误译和翻译欠妥的地方。但以他的温绵性格和被长期曲折的经历,没有足够的勇气向“处庙堂之高”的巴金“提意见”,尤其担心自己“没事找事,自讨没趣”。但他的妻子胡明霞却是天然的乐天派和爽快人,她鼓励臧仲伦试试看,大不了碰个钉子,也不损失什么。臧仲伦这才写了封“言词恳切”的信。因为不知道巴金的地址,信是寄到《文汇报》编辑部请求转交的。

信于1978年3月初发出后不久,他收到了巴金的亲笔回信。信中写道:“仲伦同志:谢谢您的信,也谢谢您那些意见……”并自认翻译错误有的是“照英译本译的”,有些则是自己“弄错了,不能怪英译者”,表示重译时一定参考臧仲伦的意见,并请求臧仲伦为他校订《往事与深思》(巴金最初所译书名)的新译文。

30年来,臧仲伦不仅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翻译专家,还翻译了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列夫?托尔斯泰、亚?奥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很多经典作家。经由他翻译出版的俄罗斯经典包括《驿站长》、《钦差大臣》、《往事与随想》(合译)、《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死屋手记》、《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伊万?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舞会之后》、《暴风雪》、《自家人好算账》、《大雷雨》、《切尔卡什》等,近一千多万字。另有二三百万字的译作,由于种种原因,或还是手稿,或已经在出版社一躺十余年。2007年,他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一生三个30年的“想不到”

臧仲伦自我总结说,他的一生有三个30年的“想不到”,第一,1948年,因为看《家》、《春》、《秋》而向往革命,加入共青团,没想到30年后跟巴金一起校订翻译书稿。第二,因为慕曹靖华之名报考北大俄语系,1957年毕业,没想到30年后为刚刚过世的曹先生校阅其翻译代表作《铁流》。第三,1979年,巴金翻译的《往事与随想》一二卷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没想到30年后,他出版了该书全集。有了这三点,他的人生倒也快意传奇。


相关文章

  • 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
  • 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2009-07-17 22:41:35) 标签:杂谈 富.由于独特的人生历程,文学写作起初是季羡林先生只为自己保留的一扇永不关闭的窗户.和很多人一样,季羡林先生是由文学青年开始自己的文字生涯的.虽 ...查看


  • 想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 1886年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经典作品<爱的教育>全球销量达1000000册以上,被译成了数百种文字,在国内的版本有几十种之多,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4月最新推出了名译插图珍藏版.它集夏丏尊.丰子恺两位先生的译文和插画 ...查看


  •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 2011中考语文 初中文学常识归纳 七上: 1.<在山的那边> 原载于<长江文艺>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教授.著有<纪念><流动悬崖>. 2.<走一步再走一步> 原名< ...查看


  • "传神达意"的翻译思想--以汪榕培英译[饮酒](其五)为例
  • 何 影(东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摘 要:汪榕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翻译家,在其大量的翻译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传神达意的翻译思想.通过对陶渊明<饮酒>(其五)4个英译本的对比,再次证明汪榕培先生 ...查看


  • 翻译的定义
  • 翻译的定义 1词典定义: 1) Translation is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ource-language text by means of an equivalent targ ...查看


  • 语文版初中文学常识大全
  • ` 初中文学常识大全 七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 1.<忆读书>选自< 冰心选集>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查看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 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一)先秦时期作家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曾整理<诗经>.<春秋>.<论语>是记 ...查看


  • 2010高考文学常识
  • 2010 高考文学常识 (含近代) 1.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祝福:范爱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 ...查看


  • 经典重译:浪费资源或精益求精?
  • 陈及[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赵武平[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 赵稀方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本版撰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雯洁 日前,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自媒体频道今日发出消息,将众筹重译出版亚当·斯密的<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