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布的本义只指麻布。古代布帛并称,丝织品称帛,麻织品称布。《孟子·许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后来引申为棉、麻等织成的织物的通称。﹝布衣﹞指庶人、平民。《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指黔首。”后代又以“布衣”指称未中功名的士人。杜甫《赴奉先县詠怀》;“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在没有货币的时代,古人以物易物,又以布为交换的媒介。《诗经·卫风·氓》:“抱布贸丝”后来货币也因此称布。《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汉书·食货志》:“﹙王莽作﹚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么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两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布是可以铺开的,所以它又引申出陈列、展开的意义。《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文心雕龙·镕裁》:“然后舒华布实。”这个意义在近代又写作“佈”。汉字简化后,仍写作布。又为陈述。《国语·晋语四》:“敢私布于吏?魏军图之!”由此又引申出公布、宣布的意义。《汉书·高帝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布】义项
(1)本义为麻布。后引申为棉、麻等织成的织物的通称。
(2)﹝布衣﹞指庶人、平民。后代又以“布衣”指称未中功名的士人。
(3)货币。
(4)有陈列、展开的意义。又为陈述。后又引申出公布、宣布的意义。
【布】练习
(1)《孟子·许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
(2)《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3)《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指黔首。” ..
(4)杜甫《赴奉先县詠怀》;“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
(5)《诗经·卫风·氓》:“抱布贸丝” .
(6)《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
(7)《汉书·食货志》:“﹙王莽作﹚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么.......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
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两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
(8)《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 .
(9)《文心雕龙·镕裁》:“然后舒华布实。” .
(10)《国语·晋语四》:“敢私布于吏?魏军图之!” .
(11)《汉书·高帝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布】练习答案
(1)布帛长短同麻布。 .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指庶人、平民。 .
(3)夫斯乃上蔡布衣指庶人、平民。 ..
(4)杜陵有布衣后代又以“布衣”指称未中功名的士人。 ..
(5)抱布贸丝货币。 .
(6)外府掌邦布之入出货币。 .
(7)是为布货十品货币。 .
(8)扫室布席陈列、展开。 .
(9)然后舒华布实陈述。 .
(10)敢私布于吏公布、宣布。 .
(11)布告天下公布、宣布。 .
【布】
布的本义只指麻布。古代布帛并称,丝织品称帛,麻织品称布。《孟子·许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后来引申为棉、麻等织成的织物的通称。﹝布衣﹞指庶人、平民。《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指黔首。”后代又以“布衣”指称未中功名的士人。杜甫《赴奉先县詠怀》;“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在没有货币的时代,古人以物易物,又以布为交换的媒介。《诗经·卫风·氓》:“抱布贸丝”后来货币也因此称布。《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汉书·食货志》:“﹙王莽作﹚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么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两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布是可以铺开的,所以它又引申出陈列、展开的意义。《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文心雕龙·镕裁》:“然后舒华布实。”这个意义在近代又写作“佈”。汉字简化后,仍写作布。又为陈述。《国语·晋语四》:“敢私布于吏?魏军图之!”由此又引申出公布、宣布的意义。《汉书·高帝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布】义项
(1)本义为麻布。后引申为棉、麻等织成的织物的通称。
(2)﹝布衣﹞指庶人、平民。后代又以“布衣”指称未中功名的士人。
(3)货币。
(4)有陈列、展开的意义。又为陈述。后又引申出公布、宣布的意义。
【布】练习
(1)《孟子·许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
(2)《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3)《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指黔首。” ..
(4)杜甫《赴奉先县詠怀》;“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
(5)《诗经·卫风·氓》:“抱布贸丝” .
(6)《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
(7)《汉书·食货志》:“﹙王莽作﹚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么.......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
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两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
(8)《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 .
(9)《文心雕龙·镕裁》:“然后舒华布实。” .
(10)《国语·晋语四》:“敢私布于吏?魏军图之!” .
(11)《汉书·高帝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布】练习答案
(1)布帛长短同麻布。 .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指庶人、平民。 .
(3)夫斯乃上蔡布衣指庶人、平民。 ..
(4)杜陵有布衣后代又以“布衣”指称未中功名的士人。 ..
(5)抱布贸丝货币。 .
(6)外府掌邦布之入出货币。 .
(7)是为布货十品货币。 .
(8)扫室布席陈列、展开。 .
(9)然后舒华布实陈述。 .
(10)敢私布于吏公布、宣布。 .
(11)布告天下公布、宣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