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其包括“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两个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有时比书本的教育作用更为重要,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路上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门集文化、集智慧、集毅力的艺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新路子,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校园在文化建设管理上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文管理功能,因为宽松和谐、安定团结的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有力保障,只有重视个性发展,加强自主意识,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让校园文化充满人文气息的,这样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起到同化作用,还会使人的心灵得以美化。

近年来,农村小学校园的绿化、净化工作做得比较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正逐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件事关学校长足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工作,是一所好学校的必备条件,所以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而忽略了内在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

开掘与利用,以致出现了设施豪华与精神缺钙的倾向。2.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育人理念还是以前的育人理念,管理还是以前的管理,运行机制依旧,学校文化建设自主发展的意识、环境、机制还没有真正的确立,校园生活单调贫乏。 3.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风气,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校园文化就是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建设一个形象、一个模式,内容上缺乏应有的个性。4.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模糊不清,理解不求甚解,操作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越厚,学校发展的基石就越牢,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大,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教育磁场。所谓校园文化,是由教师和学生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设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是整个学校存在、发展方式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统一,是办学目标、校风校貌、学校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主要指校园的景观、设施等各种物化存在所体现出的文化意义,它是人的思想(包括哲学、伦理、美学等)的外化;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传统习惯、办学理念和规章制度以及教学科研工作模式,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和准则;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群体的思想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价

值取向、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即行为规则、行为要求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它是对校园文化某种价值观的具体化、规范化。 四个层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总和。

三、、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具有美育和激励作用的校园布局。

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校园硬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与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直接表现出学校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形象性,感染力。进入校园,师生所见到的,摸着的,这种就是物质文化,或称之为物志文化。校园硬文化的建设及管理最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指导思想,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有助于陶冶校园人情操,塑造校园人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开拓进取精神。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养中,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种花、除草等劳动,参加 “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清洁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在劳动中,使同学们培养了劳动观念,学会了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体质,看到校园在劳动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

亮亮,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在这些美的创造和保护中,同学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校园硬文化建设,坚持学校与师生相结合,群策群力师生动手,教学总环境由学校负责,教学区内而非永久性由各班师生动手完成保护,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来促进对硬环境的建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校园做到净化、美化、绿化和靓化,“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精心营够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各种管理制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因素,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价值,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势态。本校的校训“诚实、勇敢、勤奋、进取”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这是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它以文件形式存在,以思想行为习惯为表现形式,教师管理制度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普遍性的工作要求,如办公制度、作息制度、会议制度、学

习制度、请假制度;二是具有导向指导作用的各类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学常规等;三是具有激励强制性质的,如考勤考绩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四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学生管理制度除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规范外,还包括评优、表彰等制度。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首先使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其次是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贯彻,使学校管理文化成为师生行为的共同准则,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逐渐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比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优秀学生颁奖仪式,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1.加强校园软文化建设,力求体现“静、净、敬”,并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育人软文化是管理的深层结构,需建立一整套较为健全的运行机制,如:岗位目标责任制班主任、任课教师

工作责任制,值周班工作责任制等。这些机制总体围绕“静、净、敬”开展活动。这样的组织文化建设既立足于职责、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又保证各项质量的提高符合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有人的总要求,洋溢着人文的关怀。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本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中,学科渗透教育的做法是: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因素,使校园文化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比如在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中,首先营造出较浓厚的以数学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奥数班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所学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且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科中及时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对数学津津乐道,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明白了数学的价值所在,感受到数学教学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要充分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利用校园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使数学成为诸学科中的亮点,进而带动诸学科发展,从而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同步发展,挖掘学科文化的潜能。

校园的硬文化与软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本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通过精神文明的建设多出成绩,用制度文化的建设保证精神文化建设,同时在硬文化中充分展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发挥人文管理功能,营造和谐的、绿色的、积极向上的

校园文化。

(三)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

学校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新课程研讨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同步进行,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新课程理念、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推动新课程有效实施,适应学生的多元化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四)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丰富的学校活动文化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学校活动文化的主要形式,它有利于造成校园文化生动性,增强校园文化凝聚力与吸引力,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封闭性,增强开放性,还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需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

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学校活动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活动文化,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健康的学校活动文化的形成,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其包括“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两个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有时比书本的教育作用更为重要,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路上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门集文化、集智慧、集毅力的艺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新路子,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校园在文化建设管理上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文管理功能,因为宽松和谐、安定团结的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有力保障,只有重视个性发展,加强自主意识,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让校园文化充满人文气息的,这样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起到同化作用,还会使人的心灵得以美化。

近年来,农村小学校园的绿化、净化工作做得比较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正逐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件事关学校长足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工作,是一所好学校的必备条件,所以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而忽略了内在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

开掘与利用,以致出现了设施豪华与精神缺钙的倾向。2.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育人理念还是以前的育人理念,管理还是以前的管理,运行机制依旧,学校文化建设自主发展的意识、环境、机制还没有真正的确立,校园生活单调贫乏。 3.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风气,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校园文化就是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建设一个形象、一个模式,内容上缺乏应有的个性。4.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模糊不清,理解不求甚解,操作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越厚,学校发展的基石就越牢,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大,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教育磁场。所谓校园文化,是由教师和学生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设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是整个学校存在、发展方式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统一,是办学目标、校风校貌、学校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主要指校园的景观、设施等各种物化存在所体现出的文化意义,它是人的思想(包括哲学、伦理、美学等)的外化;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传统习惯、办学理念和规章制度以及教学科研工作模式,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和准则;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群体的思想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价

值取向、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即行为规则、行为要求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它是对校园文化某种价值观的具体化、规范化。 四个层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总和。

三、、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具有美育和激励作用的校园布局。

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校园硬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与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直接表现出学校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形象性,感染力。进入校园,师生所见到的,摸着的,这种就是物质文化,或称之为物志文化。校园硬文化的建设及管理最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指导思想,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有助于陶冶校园人情操,塑造校园人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开拓进取精神。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养中,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种花、除草等劳动,参加 “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清洁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在劳动中,使同学们培养了劳动观念,学会了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体质,看到校园在劳动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

亮亮,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在这些美的创造和保护中,同学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校园硬文化建设,坚持学校与师生相结合,群策群力师生动手,教学总环境由学校负责,教学区内而非永久性由各班师生动手完成保护,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来促进对硬环境的建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校园做到净化、美化、绿化和靓化,“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精心营够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各种管理制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因素,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价值,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势态。本校的校训“诚实、勇敢、勤奋、进取”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这是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它以文件形式存在,以思想行为习惯为表现形式,教师管理制度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普遍性的工作要求,如办公制度、作息制度、会议制度、学

习制度、请假制度;二是具有导向指导作用的各类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学常规等;三是具有激励强制性质的,如考勤考绩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四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学生管理制度除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规范外,还包括评优、表彰等制度。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首先使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其次是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贯彻,使学校管理文化成为师生行为的共同准则,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逐渐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比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优秀学生颁奖仪式,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1.加强校园软文化建设,力求体现“静、净、敬”,并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育人软文化是管理的深层结构,需建立一整套较为健全的运行机制,如:岗位目标责任制班主任、任课教师

工作责任制,值周班工作责任制等。这些机制总体围绕“静、净、敬”开展活动。这样的组织文化建设既立足于职责、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又保证各项质量的提高符合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有人的总要求,洋溢着人文的关怀。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本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中,学科渗透教育的做法是: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因素,使校园文化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比如在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中,首先营造出较浓厚的以数学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奥数班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所学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且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科中及时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对数学津津乐道,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明白了数学的价值所在,感受到数学教学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要充分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利用校园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使数学成为诸学科中的亮点,进而带动诸学科发展,从而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同步发展,挖掘学科文化的潜能。

校园的硬文化与软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本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通过精神文明的建设多出成绩,用制度文化的建设保证精神文化建设,同时在硬文化中充分展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发挥人文管理功能,营造和谐的、绿色的、积极向上的

校园文化。

(三)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

学校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新课程研讨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同步进行,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新课程理念、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推动新课程有效实施,适应学生的多元化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四)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丰富的学校活动文化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学校活动文化的主要形式,它有利于造成校园文化生动性,增强校园文化凝聚力与吸引力,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封闭性,增强开放性,还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需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

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学校活动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活动文化,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健康的学校活动文化的形成,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相关文章

  • 惠山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小学学校安全管理管理内容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惠山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小学学校|安全管理|管理内容论文选题题目 惠山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小学学 ...查看


  • 省级课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学科分类 语文 课题负责人 余可照 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 鄱阳岭小学 研究起讫时期 2015年3月--2016年8月 联系电话(区号) [1********** ...查看


  • 江南区职称论文发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江南区职称论文发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江南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小学|教育教学|管 ...查看


  •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之我见论文
  •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之我见 新郑市辛店镇辛店完小学 白江涛 摘 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出现,其中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 ...查看


  •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论文
  •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初探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世界的"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华夏大地,文明礼仪几千年源源流长.孔子就非常重视"礼"对人的教育作用,提出 ...查看


  •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 ...查看


  • 孝道教育论文
  • 感恩做孝子 尽孝修品格 --宁夏灵武市中北小学"感恩孝道"系列教育活动掠影 买金胜 感恩方尽孝,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感恩""报恩""忠孝" "孝 ...查看


  • 电大小学教育论文: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 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在201 0年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由此可见,我们党和政 ...查看


  •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 浅议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和发展 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社会.近几年,随改革开放的发展,教育部门也在努力改革与创新,一步步改变学校的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环境.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