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脊梁塑像

为民族脊梁塑像(附照片)

——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

■郦国义(文艺评论家)

五十年前,一篇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让国人记住了"焦裕禄"这个名字。

五十年间,长诗、传记、话剧、电影……人们用不同的文艺样式怀念传颂着焦裕禄。

如今,电视剧《焦裕禄》呈现了焦裕禄光辉、传奇而又平实的一生,赢得了各个阶层观众的好评。电视剧《焦裕禄》是现实题材创作、尤其是英模题材影视作品的一个新起点、一根新标杆。

给当下千万公仆的脊梁"补钙"

电视剧《焦裕禄》最大的成功,是形象地塑造了民族脊梁式的英雄形象,弘扬了一代公仆的浩然正气,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波澜壮阔,涌现了无数的先贤先哲和英雄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为民众拥戴,引领民族前进。九十多年来,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发展和走向伟大的复兴前赴后继、英雄辈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焦裕禄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焦裕禄来到县里新建的小学,回忆起小时候回答老师关于"什么是浩然正气"的提问。少年焦裕禄答道:"一个人有了浩然正气,才能顶天立地;一个国家有了浩然正气,才能处于不败之地。"剧中的焦裕禄一身浩然正气,民族脊梁的形象顶天立地。

电视剧以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阐述了"焦裕禄精神":他心记"民为贵",以民为本,把人民视作母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一声声"娘啊"让民众心暖;他实事求是,崇尚实干,无论是平反冤假错案,还是决定植林的承包方案,他都注重事实、尊重民情民意,而不拘泥于所谓的"红头文件";他注重调查研究,亲临风沙口摸底,那句"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金石良言、出自肺腑!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部好剧就是要传递精神的力量。电视剧《焦裕禄》为"民族的脊梁"塑像,弘扬了焦裕禄精神,是给当下千千万万的公仆们的脊梁"补钙"。

接地气得民心,扣动民众心弦

电视剧《焦裕禄》接地气、得民心,扣动民众心弦,赢得广泛共鸣。电视剧演绎了焦裕禄的许多史实,诸如拆了一个"劝阻办",设了"除三害"、"反开后门"两个办公室;耐心教育拖拉机手,在煤站除贪反腐;骑车下乡,调研睡牛棚……这些密切联系群众的情节,展现了当年一个优秀基层干部的真实风貌,触及了老百姓的所爱、所恨,道出了老百姓的所想、所说、所盼!观众对电视剧《焦裕禄》的热烈反响,是老百姓在期盼召唤今天的"焦裕禄"!生活中缺失的、民众殷切期盼的,却在荧屏上活生生地出现了,走到了观众的心中,这怎么能让观众不为之叫好呢?无怪有观众发表感言说: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看看《焦裕禄》,学学焦裕禄!

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的有机统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焦裕禄》注重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起来,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观众的审美习惯。眼下有的文艺作品,不顾作品的题材内容,不顾受众的审美习惯,一味玩弄概念、耍弄技巧,令观众不知所云。也有的作品,尽管自标"主旋律",但没有生活的真情实感,只有空泛的豪言壮语,这也不可能赢得观众。而电视剧《焦裕禄》,剧本素材扎实、细节丰富;导演风格平实、精雕细琢。整部作品情节叙述流畅,某些关键情节的蒙太奇手段运用深化了人物的历史感,加深了观众对主人公内心的体验。该剧前几集焦裕禄"三擒三放"土匪头子的精彩情节,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令观众欲罢不能,引领观众进而领略焦裕禄既为人民打天下、又为人民谋天下的情怀。

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创作,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并在艺术创作中予以准确的呈现。由于时代的局限,当年讴歌焦裕禄的作品难免有其缺憾和局限。电视剧《焦裕禄》正视史实,严肃对待历史。焦裕禄在兰考的那段历史,正是那三年"天灾人祸纠集"的艰难岁月,剧中对待"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跃进"带来的祸害,没有回避而是直面予以反拨,同时又热情地抒写那个年代民众在共产党人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和风貌。电视剧《焦裕禄》实现了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的统一,这是难能可贵的。

电视剧《焦裕禄》的成功离不开主创团队的敬业精神。导演李文岐怀着"孝敬父辈的情怀"拍这个电视剧。主演王洛勇在拍摄中将当年投身演艺业时的宣誓"为人类精神文明奉献"作为座右铭……正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艺术创作的这种虔诚,电视剧《焦裕禄》才有了这样的风采。如今,影视圈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诱惑多多、心态浮躁。而电视剧《焦裕禄》主创团队能够这样虔诚认真地创作,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正如导演所说,是焦裕禄感动了他们,是焦裕禄的精神影响了他们。对于这样的艺术家,我们应该表示由衷的敬意!

为民族脊梁塑像(附照片)

——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

■郦国义(文艺评论家)

五十年前,一篇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让国人记住了"焦裕禄"这个名字。

五十年间,长诗、传记、话剧、电影……人们用不同的文艺样式怀念传颂着焦裕禄。

如今,电视剧《焦裕禄》呈现了焦裕禄光辉、传奇而又平实的一生,赢得了各个阶层观众的好评。电视剧《焦裕禄》是现实题材创作、尤其是英模题材影视作品的一个新起点、一根新标杆。

给当下千万公仆的脊梁"补钙"

电视剧《焦裕禄》最大的成功,是形象地塑造了民族脊梁式的英雄形象,弘扬了一代公仆的浩然正气,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波澜壮阔,涌现了无数的先贤先哲和英雄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为民众拥戴,引领民族前进。九十多年来,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发展和走向伟大的复兴前赴后继、英雄辈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焦裕禄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焦裕禄来到县里新建的小学,回忆起小时候回答老师关于"什么是浩然正气"的提问。少年焦裕禄答道:"一个人有了浩然正气,才能顶天立地;一个国家有了浩然正气,才能处于不败之地。"剧中的焦裕禄一身浩然正气,民族脊梁的形象顶天立地。

电视剧以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阐述了"焦裕禄精神":他心记"民为贵",以民为本,把人民视作母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一声声"娘啊"让民众心暖;他实事求是,崇尚实干,无论是平反冤假错案,还是决定植林的承包方案,他都注重事实、尊重民情民意,而不拘泥于所谓的"红头文件";他注重调查研究,亲临风沙口摸底,那句"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金石良言、出自肺腑!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部好剧就是要传递精神的力量。电视剧《焦裕禄》为"民族的脊梁"塑像,弘扬了焦裕禄精神,是给当下千千万万的公仆们的脊梁"补钙"。

接地气得民心,扣动民众心弦

电视剧《焦裕禄》接地气、得民心,扣动民众心弦,赢得广泛共鸣。电视剧演绎了焦裕禄的许多史实,诸如拆了一个"劝阻办",设了"除三害"、"反开后门"两个办公室;耐心教育拖拉机手,在煤站除贪反腐;骑车下乡,调研睡牛棚……这些密切联系群众的情节,展现了当年一个优秀基层干部的真实风貌,触及了老百姓的所爱、所恨,道出了老百姓的所想、所说、所盼!观众对电视剧《焦裕禄》的热烈反响,是老百姓在期盼召唤今天的"焦裕禄"!生活中缺失的、民众殷切期盼的,却在荧屏上活生生地出现了,走到了观众的心中,这怎么能让观众不为之叫好呢?无怪有观众发表感言说: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看看《焦裕禄》,学学焦裕禄!

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的有机统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焦裕禄》注重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起来,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观众的审美习惯。眼下有的文艺作品,不顾作品的题材内容,不顾受众的审美习惯,一味玩弄概念、耍弄技巧,令观众不知所云。也有的作品,尽管自标"主旋律",但没有生活的真情实感,只有空泛的豪言壮语,这也不可能赢得观众。而电视剧《焦裕禄》,剧本素材扎实、细节丰富;导演风格平实、精雕细琢。整部作品情节叙述流畅,某些关键情节的蒙太奇手段运用深化了人物的历史感,加深了观众对主人公内心的体验。该剧前几集焦裕禄"三擒三放"土匪头子的精彩情节,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令观众欲罢不能,引领观众进而领略焦裕禄既为人民打天下、又为人民谋天下的情怀。

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创作,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并在艺术创作中予以准确的呈现。由于时代的局限,当年讴歌焦裕禄的作品难免有其缺憾和局限。电视剧《焦裕禄》正视史实,严肃对待历史。焦裕禄在兰考的那段历史,正是那三年"天灾人祸纠集"的艰难岁月,剧中对待"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跃进"带来的祸害,没有回避而是直面予以反拨,同时又热情地抒写那个年代民众在共产党人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和风貌。电视剧《焦裕禄》实现了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的统一,这是难能可贵的。

电视剧《焦裕禄》的成功离不开主创团队的敬业精神。导演李文岐怀着"孝敬父辈的情怀"拍这个电视剧。主演王洛勇在拍摄中将当年投身演艺业时的宣誓"为人类精神文明奉献"作为座右铭……正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艺术创作的这种虔诚,电视剧《焦裕禄》才有了这样的风采。如今,影视圈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诱惑多多、心态浮躁。而电视剧《焦裕禄》主创团队能够这样虔诚认真地创作,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正如导演所说,是焦裕禄感动了他们,是焦裕禄的精神影响了他们。对于这样的艺术家,我们应该表示由衷的敬意!


相关文章

  • 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1
  • 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只见他头戴官帽.身着朝服,胸前挂着朝珠,目光炯炯有神,面带微 笑地注视远方, 仿佛正在观看鸦片被销毁时大快人心的情景. 我的思绪仿佛跟随他进入了虎 门销烟那天.我仿佛看到一群群光着脊梁的民工在销烟池里 ...查看


  • 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
  • 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 如血般翻滚的晚霞,如钟般岿立的塑像.林则徐爷爷头着顶戴,一身官服,正襟端坐.一双忧郁而坚定的眼睛凝视着远方,他是多么希望能看到一个国富民强的祖国啊! 鸦片是一种毒品,它使我们中国人一度沦为东亚病夫.站在塑像前,我心潮翻 ...查看


  • [虎门硝烟]教学设计 1
  • <虎门硝烟>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段. 能力目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 ...查看


  • 麻姑山竟有这么一座道观,你绝对不知道!
  • 南城之窗 挖掘南城精彩     铸造南城辉煌 热文.美食.交友.策划.推广.活动.品牌 爆料.投稿:微信号:nc344700 服务热线:[1**********](崔) [1**********](李) " 仙都观位于位于南城县西 ...查看


  • 鲁迅故居印象
  • 鲁迅故居在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19号(今鲁迅路2阗号)周家新台门内,1988年1月13日公布. 鲁迅故居所在的整个新台门约建于十九世纪初叶.故居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拆除.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 ...查看


  • 烈士纪念日领导发言
  • 追忆历史 复兴中国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经常翻阅会让我们保持必要的清醒.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面对日本当局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危险威胁,面对天下还不够安宁的挑战拷问,已经和平发展.奋力崛起的新中国,自然 ...查看


  • 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我们将面对迅猛发展和剧烈变革的世界,将承担更加复杂.更 ...查看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一直不敢妄自谈论鲁迅,在我看来,鲁迅是我始终不能触摸的一座丰碑.但是,有一天,当我结束沙漠边缘的生活,重新回到绍兴,开始在鲁迅故里穿行,远在北方的一位行者竟羡慕地说:你每天陪着鲁迅,还整日被一种文化所浸染,真是一种福!朋友简单的话语,竟不由 ...查看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尧舜禹的传说. 2.通过学习传说中人物的精神,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 学习难点 :禅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