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辩证关系

《基于工业4.0概念浅析工业化与信

息化的辩证关系》

专业班级:机设11—5班

姓名学号:刘奎20110552 指导老师:董玉德教授

论文日期:2015年1月

基于工业4.0概念浅析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辩证关系

刘奎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工业4.0概念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并通过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然后基于工业4.0概念,剖析其核心理念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接着通过分别对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系统的介绍,指出各行各业和不同形式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汇合导致现代新型工业化的形成。随后以智能工厂为例,阐述了智能制造与传统自动化的本质区别。最后指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广泛应用,必将导致工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从垂直向扁平转变,从集中向分散转变。

关键词:工业4.0 智能制造 工业革命 信息化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1. 工业4.0概念

我们知道,工业革命是现代文明的起点,是人类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人类带入大量生产的电气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划分已经是大家公认的【1-2】【1】。 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20 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发明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使机器不仅延伸了人的体力,而且延伸了人的脑力,开创了数字控制机器的新时代,使人机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分离,人不再是机器的附属品,而真正成为机器的主人。从制造业的角度,这是凭借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 21 世纪,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巨大产业能力和市场,将使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德国技术科学院等机构联合提出第四代工业 ——工业4.0战略规划,旨在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竞争力和引领世界工业发展潮流。按照 德国技术科学院等机构 划分的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工业4.0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本质区别,其核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1】。工业4.0(Industry 4.0)概念是德国政府《高技。 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概念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11】

德国工业4.0这个概念在制造业中风靡一时,工业4.0简单的说就是智能化制造。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一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3】。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通过实施“工业4.0”战略,德国工业企业既可以满足消费者高度个性化的需求,也能够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变动做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更重要的是,现代生产制造方式能够将员工从过去程序化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出来,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1-3】。

工业4.0 研究项目在德国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11】。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拥有领头羊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专注于创新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和开发,以及对复杂工业过程的管理。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车间制造工业,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很高的能力水平,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有很专业的技术,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国在制造工程工业上的领军地位。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即信息物理系统)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会使德国在继续保持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

2:信息化概念

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信息产品气主导作用的社会的转型【12】【11】。 。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

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13】。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11】。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信息管理学中,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通常我们称之为“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论述:一种是将信息化的作用概括为支柱作用与改造作用两个方面;另一种是将信息化的作用概括为先导作用、软化作用、替代作用、增值作用与优化作用等五个方面。这些观点对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的经济功能(或作用)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对此不可忽视。信息化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产业的经济作用予以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支柱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信息产业以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不断提高,间接贡献率稳步提高。(2)信息产业将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到2005年年底,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将超过30% ,其在国家外贸出口中的支柱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位居前列,将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信息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这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通信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强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是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2)信息技术和装备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科技、经济、军事主导权和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先导产业。这一作用体现在4个方面:(1)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社会再生产的基础。(2)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腾飞的龙头产业。(3)信息产业的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不断渗透,将创造出新的产业门类。(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缩短技术创新的周期,极大提高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11】。

信息产业是推进国家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产业。这一作用体现在3个方面:(1)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装备是国家信息化的物资基础和主要动力。(2)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3)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降低物资消耗和交易成本,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集约型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1】。

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含两层意思:一是产品所含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二是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在亚思捷软件的市场总监张杰看来,就中国目前的趋势来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佳模式是软件开发平台。因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开发平台虽然比大企业的平台价格便宜,一般在几万元左右,但却总是在安全性、稳定性、技术服务、升级等方面给人产生顾虑。因此,很多企业的代理商还是宁愿采购标准化的软件产品给用户使用,至于后期的二次开发,只能是“到时候再说”。

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

升级

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各国急需实现的近期目标。

指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等社会生活极大程度信息化以后,我们也就进入了信息社会。

信息产业在总量上具有相当规模,但总体规模小,质量并不高【11】。在经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成为第一、第二大产业,而中国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仅排7到8位。中国信息产业的总量水平也较低,目前仅接近于1990年前后新加坡、英国的水平。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中,美国占30% 以上,日本占20% 以上,而中国仅占3.5%。1998年,中国信息产业的总量仅是美国的8% ,日本的10% ,远不足以与世界信息产业强国进行竞争。

总体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11】。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相比,中国技术水平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极为不足,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中国VCD产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位,但VCD的关键元器件解码芯片和机芯却都需要进口;中国彩色电视机的批量生产国产化率已在95%以上,但芯片和显像管的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此外,中国国产集成电路生产水平不高,产品档次很低,市场占有率仅为20% ,高档产品无力生产,也只能依赖进口。到目前为止,芯片、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核心软件等一些关键技术,仍由发达国家所主宰,业已成为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瓶颈。

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11】。电信支撑网建设和业务发展滞后于通信能力发展;通信产品制造业发展又滞后于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发展协调不够。邮政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不合理,基础业务增长缓慢,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比较薄弱,网络布局及服务手段、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需要。电子行业结构性矛盾仍然较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一些地区和部门争上热门产品、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近年来,在VCD、移动通信、手提电脑等制造设备方面,存在品牌过多、分散经营、产品雷同、重复生产的不正常现象,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不利于企业竞争。

出口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11】。中国信息产业出口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阶段。虽然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产品在不断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从根上本扭转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目前的两难境地是:出口电子产品多数属于低档次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进口的电子产品则多数属于高档

次的、高附加值的产品。1998年,中国出口的有线电话机平均单价为12.23美元/台,而进口电话机平均单价则高达190.35美元/台,进口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15.56倍。与境外的信息企业营销能力相比,中国信息营销能力还有很多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进出口权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市场占有的层次较低。

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开发能力明显不足【11】。中国基础信息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不少产品设计技术与生产技术要依赖进口才能解决。有相当比例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还处于引进和模仿阶段,自主创新生产比重还相当低。致使一些尖端产品与美国、日本相比至少落后10年以上,一般信息技术要相差2—3个发展阶段。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加大了电子信息产品的投入,但开发能力仍然严重不足。研究开发经费的比例偏低,严重制约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阻碍了电子信息产品档次的提高和附加值的增加。此外,电子信息产品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很低:一般发达国家都在75% 以上,而中国目前的转化率仅为15% 。

我国高新区是以高科技产业化的方式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具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加快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高新区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新区转变发展方式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作用不到位,导致融合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创新环境不足,导致融合缺乏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 体制机制滞后,导致信息化与工业化缺乏相互促进的融合机制; 环境支持乏力,导致融合缺乏环境支持等!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深度融合所需的制度保障;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深度融合的源动力; 积极调整体制机制,增强深度融合的拉动力;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深度融合所需的环境支持!惟其如此,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5】。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信息技术覆盖面广、渗透力

强、带动作用明显等优势,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要结合工业技术改造,继续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提供支撑。

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已建重点业务系统的应用水平,推动系统间业务协同,推进政府信息共享。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和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信息化向纵深开展,推进“三网融合”。开展重点行业的信息化评估工作。推动面向企业电子商务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

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基础性工作,实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工程。加强对政府部门、重点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检查。加强信息安全战略研究,制订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推广国产信息安全产品。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秩序。

如今,不少企业常常面临沟通不畅,信息无法及时获得,管理效率低下,资源和资源之间各自为政,难以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现状。尤其是当企业业务流程日益复杂,业务与业务之间关联与交叉频繁;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的沟通和协作愈发凸现重要性的时候,企业更需要打破各种沟通和管理的屏障,实现对管理和运营各环节的掌控、调配和协作。而引进一套能充分发挥出协同理念和协同应用的OA办公系统,能有效帮助企业突破以上发展瓶颈,以万户ezOFFICE为例【11】:

其标准化平台,部署了大量的自定义工具,包括:首页门户自定义、知识管理平台、工作流程平台、自定义模块平台,自定义关系平台,以及大量的设置和开关与支持以上模块定义的基础自定义内容,如:数据表自定义、表单自定义、频道自定义等,通过这些功能或工具,让企业对系统的控制力大大加强,在日常的使用中不再过分依赖软件开发商,能够让系统迅速适应管理的变革,能够让软件系统为用户真正创造更多价值。这种平台化设计不仅让万户ezOFFICE充分弥补产品化OA和项目化OA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为用户搭建以下信息化平台:

建立学习型企业,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系统性地利用企业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将自己的日常安排、任务变更等集成在一个平台下,改变了传统的集中一室的办公方式,扩大了办公区域。通过网络的连接,用户可在家中、城市各地甚至世界各个角落随时办公。

对于一些使用ERP系统的企业,已存在的生产、销售、财务等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数据,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它们都是相对独立、静态的;万户ezOFFICE具备数据接口功能,能把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到工作流系统中,使企业员工及时有效的获取处理信息,提高企业承整体反应速度。

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的标准流程,规范化运作,为企业的信息发布、交流提供一个有效场所,使企业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都能及时传播,而企业员工也能借此及时获知企业的发展动态。将企业各类业务集成到OA办公系统当中,制定标准,将企业的传统垂直化领导模式转化为基于项目或任务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使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在物理空间上缩小的同时,心理距离也逐渐缩小,从而提高企业团队化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力。企业往往难以解决公文流转,总觉得文件应该留下痕迹,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改变企业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企业内外部的收发文、呈批件、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报表传递、会议通知等均采用电子起草、传阅、审批、会签、签发、归档等电子化流转方式,同样可以留下痕迹,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也就是企业范围内的电子邮件系统,使企业内部通信与信息交流快捷流畅,同时便于信息的管理

3:工业化概念

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工业化既是一个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也是社会生产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10】【11】。 。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工业化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11】。

工业化现在中国还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工业化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占50%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

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11】。

现在世界上比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他们的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他们走的是殖民掠夺、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境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中国自然不能也不应该再走这条路子。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工业化与以往的工业化路子相比较,中国将要实现的工业化必须符合五个标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中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整理的老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能力。纵观世界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但是还应当看到,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的,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要求。因此,忽视工业化、离开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片面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也就不可能走通。

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十六大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

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就为我们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首先,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特别是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开发,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其次,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动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必须认识到,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不用先进的制造业武装各个产业,提升它们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不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开始进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时代。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发展的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党中央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及时作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定,充分说明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历史经验证明,在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来推进的工业化,不仅资源难以支撑,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工业化是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说起工业化,人们往往容易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大力发展工业,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然而,这么定义工业化是很不全面的。工业化不仅仅是要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更重要的是要将大工业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快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对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模式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农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工业化中国加入WTO后,有学者提出了将中国建成世界工厂的口号,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全国各地发展工业的热情十分高涨,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从目前各地的工业化热潮中,大家可以看出一些认识上存在的偏向和误区,即对工业化的认识片面化、表面化,普遍

认为工业化是工业部门的事情,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就是提供原料,第三产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就是为工业生产和流通提供各种服务。实际上,工业化的本质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过程,既是一个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由自然经济观念向商品经济观念全面转变的过程。认识不到这一点,只重视工业项目的建设,而不重视把工业化思想运用到各行各业,将使工业化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和第三产业效率提高的缓慢和发展的滞后,也极大地阻碍了工业本身的发展,降低了国民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整体增长速度。工业化的目标确实是要提高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但这只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外在指标之一,内在指标则应包括工业结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程度等。除了这些指标外,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还应看在农业、第三产业的生产经营中和政府的管理中多大程度上运用了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如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这些才是工业化的本质。做不到这些,工厂建得再多、再大,但都是些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所以说很难实现了工业化 4: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应包括行业,企业在战略,产品,业务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人才,资源等各方面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与结合【4】。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其内涵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衍生等多个层次实行融合,是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全面剧烈转变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发生在工业领域,也发生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活领域【9】。

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是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工业生产替代以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农业生产的蜕变过程。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型工业形态也不断出现,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电子产业、信息工业、智能工业,如此等等,而每一次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新型工业都是对旧工业的扬弃和改造。今天,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的工业化,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这些都已经属于19、20世纪旧的工业,电子产业、信息工业也是20世纪后期的工业,属于半新工业,真正的新型工业是在信息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智能工业,一种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结构、增长

方式和社会形态。因此,21世纪中国要推行的新型工业化应当是智能工业,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高级标准。除此而外,建立在绿色发展理论上循环工业也应当是新型工业化的组成部分,凡是资源环境的工业都是新型工业,而不论其行业,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低级标准。由此可见,21世纪中国新型工业化将同时向智能、循环两个目标迈进。那些没有智能、不能循环的工业是旧型工业,不是新型工业。未来,中国将不断淘汰提升旧型工业,推进新型工业,从而将工业化推向更高水平。一方面,将中国工业推向世界经济领先地位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将资源环境消耗的旧工业提升为循环发展的新工业。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通过文献检索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状,分析了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瓶颈,指出了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2.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3.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后起发展国家面临的双重发展任务,也是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

展的战略选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交互作用的具体写照。然而从目前来看,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交互作用的发展机制还在形成过程中,迫切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制度结构加以推进。为此应在如下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一是要以体制创新为核心营造全社会综合创新环境,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为信息化服务于工业化创造基础条件;二是要以人力资本发展为重点构建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三是要以深化经济对外开放为契机,调整经济结构体系,提高工业化对信息化的需求水平;四是以政府推进、市场化运作为主体,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7】【6】。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新概念,反映了我党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竞争而提出的适时方针。按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点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即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在趋同模型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模型基础上!借助技术效率的概念来定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范围和内涵! 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种技术效率的表现!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的技术效率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成本最小化和收益递增的观点。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与信息技术企业投资和经营传统产业!构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个主渠道’研究结论对于深化现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具有促进作用【8】。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从我国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有庞大的传统工业,相当一部分具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我们应当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使传统产业尽快提高水平,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既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又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展虚拟经济要为促进实体经济服务,并防止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虚拟经济【9】。

总结:基于工业4.0概念,现代机械制造事业已经进入了“计械智造”时代,秉承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们国家必将进入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迎来新的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曙.工业4.0和智能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8).

[2] 王喜文.工业4.0:智能工业[J].物联网技术,2013(12).

[3] 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的启示[J].叉车技术,2014(3).

[4] 龚炳铮.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0(1-2).

[5] 纪德尚,张少停. 我国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问题探析[J]. 郑州 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6] 张成芬,李娟.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和趋势[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3).

[7] 杨亚琴.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关系及交互作用的制度结构安排[J].社会科学,2003(5).

[8] 谢康,李礼,谭艾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效率与趋同[J]. 信息经济,2009(10).

[9] 李 欢,田雨虹,王 伦.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向及融合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1(7).

[10] 夏波涌,张克平.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初探[J].制造业自动化,2009(5).

[11] 网上关于工业4.0,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阅读.

[12] 乌家陪.经济 信息 信息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13]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基于工业4.0概念浅析工业化与信

息化的辩证关系》

专业班级:机设11—5班

姓名学号:刘奎20110552 指导老师:董玉德教授

论文日期:2015年1月

基于工业4.0概念浅析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辩证关系

刘奎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工业4.0概念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并通过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然后基于工业4.0概念,剖析其核心理念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接着通过分别对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系统的介绍,指出各行各业和不同形式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汇合导致现代新型工业化的形成。随后以智能工厂为例,阐述了智能制造与传统自动化的本质区别。最后指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广泛应用,必将导致工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从垂直向扁平转变,从集中向分散转变。

关键词:工业4.0 智能制造 工业革命 信息化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1. 工业4.0概念

我们知道,工业革命是现代文明的起点,是人类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人类带入大量生产的电气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划分已经是大家公认的【1-2】【1】。 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20 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发明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使机器不仅延伸了人的体力,而且延伸了人的脑力,开创了数字控制机器的新时代,使人机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分离,人不再是机器的附属品,而真正成为机器的主人。从制造业的角度,这是凭借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 21 世纪,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巨大产业能力和市场,将使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德国技术科学院等机构联合提出第四代工业 ——工业4.0战略规划,旨在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竞争力和引领世界工业发展潮流。按照 德国技术科学院等机构 划分的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工业4.0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本质区别,其核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1】。工业4.0(Industry 4.0)概念是德国政府《高技。 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概念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11】

德国工业4.0这个概念在制造业中风靡一时,工业4.0简单的说就是智能化制造。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一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3】。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通过实施“工业4.0”战略,德国工业企业既可以满足消费者高度个性化的需求,也能够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变动做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更重要的是,现代生产制造方式能够将员工从过去程序化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出来,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1-3】。

工业4.0 研究项目在德国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11】。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拥有领头羊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专注于创新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和开发,以及对复杂工业过程的管理。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车间制造工业,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很高的能力水平,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有很专业的技术,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国在制造工程工业上的领军地位。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即信息物理系统)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会使德国在继续保持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

2:信息化概念

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信息产品气主导作用的社会的转型【12】【11】。 。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

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13】。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11】。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信息管理学中,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通常我们称之为“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论述:一种是将信息化的作用概括为支柱作用与改造作用两个方面;另一种是将信息化的作用概括为先导作用、软化作用、替代作用、增值作用与优化作用等五个方面。这些观点对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的经济功能(或作用)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对此不可忽视。信息化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产业的经济作用予以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支柱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信息产业以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不断提高,间接贡献率稳步提高。(2)信息产业将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到2005年年底,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将超过30% ,其在国家外贸出口中的支柱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位居前列,将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信息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这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通信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强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是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2)信息技术和装备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科技、经济、军事主导权和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先导产业。这一作用体现在4个方面:(1)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社会再生产的基础。(2)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腾飞的龙头产业。(3)信息产业的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不断渗透,将创造出新的产业门类。(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缩短技术创新的周期,极大提高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11】。

信息产业是推进国家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产业。这一作用体现在3个方面:(1)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装备是国家信息化的物资基础和主要动力。(2)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3)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降低物资消耗和交易成本,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集约型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1】。

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含两层意思:一是产品所含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二是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在亚思捷软件的市场总监张杰看来,就中国目前的趋势来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佳模式是软件开发平台。因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开发平台虽然比大企业的平台价格便宜,一般在几万元左右,但却总是在安全性、稳定性、技术服务、升级等方面给人产生顾虑。因此,很多企业的代理商还是宁愿采购标准化的软件产品给用户使用,至于后期的二次开发,只能是“到时候再说”。

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

升级

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各国急需实现的近期目标。

指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等社会生活极大程度信息化以后,我们也就进入了信息社会。

信息产业在总量上具有相当规模,但总体规模小,质量并不高【11】。在经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成为第一、第二大产业,而中国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仅排7到8位。中国信息产业的总量水平也较低,目前仅接近于1990年前后新加坡、英国的水平。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中,美国占30% 以上,日本占20% 以上,而中国仅占3.5%。1998年,中国信息产业的总量仅是美国的8% ,日本的10% ,远不足以与世界信息产业强国进行竞争。

总体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11】。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相比,中国技术水平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极为不足,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中国VCD产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位,但VCD的关键元器件解码芯片和机芯却都需要进口;中国彩色电视机的批量生产国产化率已在95%以上,但芯片和显像管的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此外,中国国产集成电路生产水平不高,产品档次很低,市场占有率仅为20% ,高档产品无力生产,也只能依赖进口。到目前为止,芯片、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核心软件等一些关键技术,仍由发达国家所主宰,业已成为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瓶颈。

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11】。电信支撑网建设和业务发展滞后于通信能力发展;通信产品制造业发展又滞后于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发展协调不够。邮政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不合理,基础业务增长缓慢,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比较薄弱,网络布局及服务手段、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需要。电子行业结构性矛盾仍然较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一些地区和部门争上热门产品、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近年来,在VCD、移动通信、手提电脑等制造设备方面,存在品牌过多、分散经营、产品雷同、重复生产的不正常现象,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不利于企业竞争。

出口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11】。中国信息产业出口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阶段。虽然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产品在不断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从根上本扭转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目前的两难境地是:出口电子产品多数属于低档次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进口的电子产品则多数属于高档

次的、高附加值的产品。1998年,中国出口的有线电话机平均单价为12.23美元/台,而进口电话机平均单价则高达190.35美元/台,进口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15.56倍。与境外的信息企业营销能力相比,中国信息营销能力还有很多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进出口权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市场占有的层次较低。

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开发能力明显不足【11】。中国基础信息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不少产品设计技术与生产技术要依赖进口才能解决。有相当比例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还处于引进和模仿阶段,自主创新生产比重还相当低。致使一些尖端产品与美国、日本相比至少落后10年以上,一般信息技术要相差2—3个发展阶段。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加大了电子信息产品的投入,但开发能力仍然严重不足。研究开发经费的比例偏低,严重制约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阻碍了电子信息产品档次的提高和附加值的增加。此外,电子信息产品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很低:一般发达国家都在75% 以上,而中国目前的转化率仅为15% 。

我国高新区是以高科技产业化的方式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具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加快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高新区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新区转变发展方式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作用不到位,导致融合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创新环境不足,导致融合缺乏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 体制机制滞后,导致信息化与工业化缺乏相互促进的融合机制; 环境支持乏力,导致融合缺乏环境支持等!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深度融合所需的制度保障;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深度融合的源动力; 积极调整体制机制,增强深度融合的拉动力;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深度融合所需的环境支持!惟其如此,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5】。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信息技术覆盖面广、渗透力

强、带动作用明显等优势,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要结合工业技术改造,继续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提供支撑。

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已建重点业务系统的应用水平,推动系统间业务协同,推进政府信息共享。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和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信息化向纵深开展,推进“三网融合”。开展重点行业的信息化评估工作。推动面向企业电子商务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

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基础性工作,实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工程。加强对政府部门、重点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检查。加强信息安全战略研究,制订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推广国产信息安全产品。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秩序。

如今,不少企业常常面临沟通不畅,信息无法及时获得,管理效率低下,资源和资源之间各自为政,难以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现状。尤其是当企业业务流程日益复杂,业务与业务之间关联与交叉频繁;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的沟通和协作愈发凸现重要性的时候,企业更需要打破各种沟通和管理的屏障,实现对管理和运营各环节的掌控、调配和协作。而引进一套能充分发挥出协同理念和协同应用的OA办公系统,能有效帮助企业突破以上发展瓶颈,以万户ezOFFICE为例【11】:

其标准化平台,部署了大量的自定义工具,包括:首页门户自定义、知识管理平台、工作流程平台、自定义模块平台,自定义关系平台,以及大量的设置和开关与支持以上模块定义的基础自定义内容,如:数据表自定义、表单自定义、频道自定义等,通过这些功能或工具,让企业对系统的控制力大大加强,在日常的使用中不再过分依赖软件开发商,能够让系统迅速适应管理的变革,能够让软件系统为用户真正创造更多价值。这种平台化设计不仅让万户ezOFFICE充分弥补产品化OA和项目化OA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为用户搭建以下信息化平台:

建立学习型企业,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系统性地利用企业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将自己的日常安排、任务变更等集成在一个平台下,改变了传统的集中一室的办公方式,扩大了办公区域。通过网络的连接,用户可在家中、城市各地甚至世界各个角落随时办公。

对于一些使用ERP系统的企业,已存在的生产、销售、财务等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数据,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它们都是相对独立、静态的;万户ezOFFICE具备数据接口功能,能把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到工作流系统中,使企业员工及时有效的获取处理信息,提高企业承整体反应速度。

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的标准流程,规范化运作,为企业的信息发布、交流提供一个有效场所,使企业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都能及时传播,而企业员工也能借此及时获知企业的发展动态。将企业各类业务集成到OA办公系统当中,制定标准,将企业的传统垂直化领导模式转化为基于项目或任务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使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在物理空间上缩小的同时,心理距离也逐渐缩小,从而提高企业团队化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力。企业往往难以解决公文流转,总觉得文件应该留下痕迹,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改变企业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企业内外部的收发文、呈批件、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报表传递、会议通知等均采用电子起草、传阅、审批、会签、签发、归档等电子化流转方式,同样可以留下痕迹,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也就是企业范围内的电子邮件系统,使企业内部通信与信息交流快捷流畅,同时便于信息的管理

3:工业化概念

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工业化既是一个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也是社会生产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10】【11】。 。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工业化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11】。

工业化现在中国还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工业化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占50%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

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11】。

现在世界上比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他们的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他们走的是殖民掠夺、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境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中国自然不能也不应该再走这条路子。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工业化与以往的工业化路子相比较,中国将要实现的工业化必须符合五个标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中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整理的老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能力。纵观世界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但是还应当看到,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的,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要求。因此,忽视工业化、离开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片面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也就不可能走通。

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十六大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

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就为我们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首先,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特别是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开发,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其次,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动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必须认识到,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不用先进的制造业武装各个产业,提升它们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不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开始进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时代。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发展的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党中央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及时作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定,充分说明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历史经验证明,在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来推进的工业化,不仅资源难以支撑,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工业化是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说起工业化,人们往往容易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大力发展工业,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然而,这么定义工业化是很不全面的。工业化不仅仅是要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更重要的是要将大工业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快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对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模式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农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工业化中国加入WTO后,有学者提出了将中国建成世界工厂的口号,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全国各地发展工业的热情十分高涨,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从目前各地的工业化热潮中,大家可以看出一些认识上存在的偏向和误区,即对工业化的认识片面化、表面化,普遍

认为工业化是工业部门的事情,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就是提供原料,第三产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就是为工业生产和流通提供各种服务。实际上,工业化的本质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过程,既是一个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由自然经济观念向商品经济观念全面转变的过程。认识不到这一点,只重视工业项目的建设,而不重视把工业化思想运用到各行各业,将使工业化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和第三产业效率提高的缓慢和发展的滞后,也极大地阻碍了工业本身的发展,降低了国民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整体增长速度。工业化的目标确实是要提高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但这只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外在指标之一,内在指标则应包括工业结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程度等。除了这些指标外,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还应看在农业、第三产业的生产经营中和政府的管理中多大程度上运用了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如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这些才是工业化的本质。做不到这些,工厂建得再多、再大,但都是些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所以说很难实现了工业化 4: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应包括行业,企业在战略,产品,业务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人才,资源等各方面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与结合【4】。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其内涵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衍生等多个层次实行融合,是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全面剧烈转变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发生在工业领域,也发生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活领域【9】。

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是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工业生产替代以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农业生产的蜕变过程。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型工业形态也不断出现,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电子产业、信息工业、智能工业,如此等等,而每一次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新型工业都是对旧工业的扬弃和改造。今天,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的工业化,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这些都已经属于19、20世纪旧的工业,电子产业、信息工业也是20世纪后期的工业,属于半新工业,真正的新型工业是在信息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智能工业,一种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结构、增长

方式和社会形态。因此,21世纪中国要推行的新型工业化应当是智能工业,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高级标准。除此而外,建立在绿色发展理论上循环工业也应当是新型工业化的组成部分,凡是资源环境的工业都是新型工业,而不论其行业,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低级标准。由此可见,21世纪中国新型工业化将同时向智能、循环两个目标迈进。那些没有智能、不能循环的工业是旧型工业,不是新型工业。未来,中国将不断淘汰提升旧型工业,推进新型工业,从而将工业化推向更高水平。一方面,将中国工业推向世界经济领先地位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将资源环境消耗的旧工业提升为循环发展的新工业。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通过文献检索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状,分析了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瓶颈,指出了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2.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3.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后起发展国家面临的双重发展任务,也是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

展的战略选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交互作用的具体写照。然而从目前来看,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交互作用的发展机制还在形成过程中,迫切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制度结构加以推进。为此应在如下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一是要以体制创新为核心营造全社会综合创新环境,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为信息化服务于工业化创造基础条件;二是要以人力资本发展为重点构建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三是要以深化经济对外开放为契机,调整经济结构体系,提高工业化对信息化的需求水平;四是以政府推进、市场化运作为主体,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7】【6】。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新概念,反映了我党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竞争而提出的适时方针。按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点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即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在趋同模型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模型基础上!借助技术效率的概念来定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范围和内涵! 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种技术效率的表现!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的技术效率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成本最小化和收益递增的观点。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与信息技术企业投资和经营传统产业!构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个主渠道’研究结论对于深化现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具有促进作用【8】。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从我国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有庞大的传统工业,相当一部分具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我们应当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使传统产业尽快提高水平,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既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又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展虚拟经济要为促进实体经济服务,并防止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虚拟经济【9】。

总结:基于工业4.0概念,现代机械制造事业已经进入了“计械智造”时代,秉承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们国家必将进入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迎来新的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曙.工业4.0和智能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8).

[2] 王喜文.工业4.0:智能工业[J].物联网技术,2013(12).

[3] 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的启示[J].叉车技术,2014(3).

[4] 龚炳铮.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0(1-2).

[5] 纪德尚,张少停. 我国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问题探析[J]. 郑州 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6] 张成芬,李娟.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和趋势[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3).

[7] 杨亚琴.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关系及交互作用的制度结构安排[J].社会科学,2003(5).

[8] 谢康,李礼,谭艾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效率与趋同[J]. 信息经济,2009(10).

[9] 李 欢,田雨虹,王 伦.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向及融合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1(7).

[10] 夏波涌,张克平.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初探[J].制造业自动化,2009(5).

[11] 网上关于工业4.0,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阅读.

[12] 乌家陪.经济 信息 信息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13]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相关文章

  • 高二地理新课程会考复习资料
  • 高二地理新课程会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 主要知识点 1.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地月系太阳系月球银河系2.总星系其他行星 其他恒星河外星系(星系) ...查看


  • 论BIM建筑信息模型与EPC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辩证关系
  • 工程总承包领域排名第一 的非营利自媒体 与5W+深度思考者同行 享受高品质项目管理思想 2017 我们需要改变点什么 来源:工程总承包之家?(ID:EPCJYLT)/ 编辑:刘磊磊  宣传:聂常山 工程总承包之家?已受商标法保护,转载本号原 ...查看


  •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总结篇)
  • 1.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1.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 六.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对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作用. (结 ...查看


  • 考研政治答题模板
  • 考研政治答题模板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勤思考研辅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搜集整理考研的复习资料及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考研政治复习,如何准确分析题目,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提炼答案要点,获取更多分数呢.下面 ...查看


  • 2014自考马克思试题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2009年7月自考&l ...查看


  • 从地球科学角度阐述环境与资源的辩证关系
  • 从地球科学角度阐述环境与资源的 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辩证关系 姓名:金鑫 学号:90705307 摘要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资源与环境,是地学 ...查看


  • 专升本考试-政治最新考前押题试卷4
  • 专升本考试-政治最新考前押题试卷4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图片部分显示不全.吉考科技承诺:文档下载后保证所有图片均可见 1. 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的多少和才能的高低 ...查看


  • 职称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卷B卷和答案
  • 福建省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试卷B 单位 姓名 成绩 9. ( B )思维定式中最常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A经验定式 B从众定式 C权威定式 D书本定式 10. 以经验作为处理问题.完成任务.判断 ...查看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 2.对 ...查看


  • 纳税服务局与税源管理局职能的研究
  • 纳税服务局与税源管理局职能的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逐年快速增加,经营形式.经营手段.管理水平也日益多元化.智能化.复杂化.纳税人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纳税服务的需求层次也日益提升,原有的分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