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师道,歙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9分,每小题3分)

聂师道,歙人。少好道。唐末,于涛为歙州刺史,其兄方外为道士,居于南山中,师道往事之。涛时诣方外,至于郡政,咸以咨之,乃名其山为问政山。吴朝以师道久居是山,因号为问政先生焉。初,方外在山中,郡人少信奉者。及师道至,瞻信日众。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友人苦热疾,村中无复医药。或教病者曰:“能食少不洁,可以解。”及疾危困,复劝之。病人有难色。师道谕之曰:“事急矣,何难于此,吾为汝先尝之。”乃取啖之。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后给事中裴枢为歙州刺史,当唐祚之季,诏令不行。宣州田頵、池州陶雅举兵,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后食尽援绝,议以城降,而城中杀外军已多,无敢将命出者。师道自请行。枢曰:“君乃道士,岂可游兵革中邪?请易服以往。”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乃缒之出城。二将初甚怪,及与之语,乃大喜曰:“真道士也。”誓约已定,复遣还城中。及期,枢适有未尽,复欲延期,更令师道出谕之。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师道亦无难色。及复见二将,皆曰:“无不可,唯给事命。”时城中人获全,师道之力也。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建紫极宫以居之。一夜,有群盗入其所止,至于什器皆尽取之。师道谓之曰:“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持此将安用邪?”乃引于曲室,尽取金帛与之,仍谓曰:“尔当从某处出,此无巡人,可以无患。”盗如所教,竟以不败。后吴朝遣师道往龙虎山设醮,道遇群贼劫之,将加害,其中一人熟视师道,谓同党曰:“勿犯先生。”令尽取所得还之,群盗亦皆从其言。因谓师道:“某即昔年扬州紫极宫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后卒于广陵。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至某,见师道,问之曰:“何以至此?”师道曰:“朝廷遣我醮南岳。”使者以为然。及入吴境,方知师道卒矣。

---------【宋】吴淑《江淮异人录》

15、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             逆旅:旅店

B、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                 破:被攻占

C、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                 危:以……为危,意动用法

D、有群盗入其所止                       止:居住

16、下列各项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

B、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

C、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

D、于——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

17、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聂师道出家为道士之后住在终南山,刺史于涛经常到山里向他咨询政务,因此将这座山唤作“问政山”,管聂师道叫“问政先生”。

B、聂师道为救家乡一城的百姓,挺身而出,志愿担当请求投降的使者,后来又冒着更大的危险二次出使请求延期,最终保全了无数百姓。

C、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太祖杨行密听说聂师道的名声,请聂师道到南吴的都城广陵(今扬州),建造了一座道观叫紫极宫给聂师道住。

D、吴国出使湖南一带的使者在路上遇见聂师道,聂师道说吴国派他到南岳去祭祀,等使者回到广陵,才知道聂师道此前已经在广陵去世。这一段记述的意思是说聂师道已经成仙了。

五、古诗文运用。(共18分)

18、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3分)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分)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3分)

19、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3分)

累 月 独 处 一 室 萧 条 取 云 霞 为 侣 伴 引 青 松 为 心 知 或 稚 子 老 翁 闲中 来 过 浊 酒 一 壶 ,蹲 鸱 一 孟, 相 共 开 笑 口 ,所 谈 浮 生, 闲 话 绝 不 及 市 朝 。客 去 关 门 ,了 无 报 谢, 如 是 毕 余 生 足矣。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7.  A  于涛请教的是自己的哥哥于方外,管聂师道叫问政先生的不是歙州官员,而是南吴朝廷。

18、⑴.聂师道说:“我已经接受了道教的戒律,不能够换俗家人的服装。”

( “受道法科教”1分,“易服”1分,句子通顺给1分)

⑵ 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⑶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

19、累月独处/一室萧条/取云霞为侣伴/引青松为心知/或稚子老翁/闲中来过/浊酒一壶    (3分)

(参考译文:几个月独自住着,满屋子萧条,拿云霞作为伴侣,用青松作为知心朋友;有时有小孩子、老人在空闲的时候来,一壶酒,蹲坐着,互相很开心,所有的平淡的生活、悠闲的话语,都没有关于朝廷的,客人离开了,关了门。像这样过一生很满足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9分,每小题3分)

聂师道,歙人。少好道。唐末,于涛为歙州刺史,其兄方外为道士,居于南山中,师道往事之。涛时诣方外,至于郡政,咸以咨之,乃名其山为问政山。吴朝以师道久居是山,因号为问政先生焉。初,方外在山中,郡人少信奉者。及师道至,瞻信日众。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友人苦热疾,村中无复医药。或教病者曰:“能食少不洁,可以解。”及疾危困,复劝之。病人有难色。师道谕之曰:“事急矣,何难于此,吾为汝先尝之。”乃取啖之。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后给事中裴枢为歙州刺史,当唐祚之季,诏令不行。宣州田頵、池州陶雅举兵,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后食尽援绝,议以城降,而城中杀外军已多,无敢将命出者。师道自请行。枢曰:“君乃道士,岂可游兵革中邪?请易服以往。”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乃缒之出城。二将初甚怪,及与之语,乃大喜曰:“真道士也。”誓约已定,复遣还城中。及期,枢适有未尽,复欲延期,更令师道出谕之。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师道亦无难色。及复见二将,皆曰:“无不可,唯给事命。”时城中人获全,师道之力也。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建紫极宫以居之。一夜,有群盗入其所止,至于什器皆尽取之。师道谓之曰:“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持此将安用邪?”乃引于曲室,尽取金帛与之,仍谓曰:“尔当从某处出,此无巡人,可以无患。”盗如所教,竟以不败。后吴朝遣师道往龙虎山设醮,道遇群贼劫之,将加害,其中一人熟视师道,谓同党曰:“勿犯先生。”令尽取所得还之,群盗亦皆从其言。因谓师道:“某即昔年扬州紫极宫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后卒于广陵。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至某,见师道,问之曰:“何以至此?”师道曰:“朝廷遣我醮南岳。”使者以为然。及入吴境,方知师道卒矣。

---------【宋】吴淑《江淮异人录》

15、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             逆旅:旅店

B、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                 破:被攻占

C、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                 危:以……为危,意动用法

D、有群盗入其所止                       止:居住

16、下列各项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

B、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

C、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

D、于——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

17、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聂师道出家为道士之后住在终南山,刺史于涛经常到山里向他咨询政务,因此将这座山唤作“问政山”,管聂师道叫“问政先生”。

B、聂师道为救家乡一城的百姓,挺身而出,志愿担当请求投降的使者,后来又冒着更大的危险二次出使请求延期,最终保全了无数百姓。

C、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太祖杨行密听说聂师道的名声,请聂师道到南吴的都城广陵(今扬州),建造了一座道观叫紫极宫给聂师道住。

D、吴国出使湖南一带的使者在路上遇见聂师道,聂师道说吴国派他到南岳去祭祀,等使者回到广陵,才知道聂师道此前已经在广陵去世。这一段记述的意思是说聂师道已经成仙了。

五、古诗文运用。(共18分)

18、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3分)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分)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3分)

19、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3分)

累 月 独 处 一 室 萧 条 取 云 霞 为 侣 伴 引 青 松 为 心 知 或 稚 子 老 翁 闲中 来 过 浊 酒 一 壶 ,蹲 鸱 一 孟, 相 共 开 笑 口 ,所 谈 浮 生, 闲 话 绝 不 及 市 朝 。客 去 关 门 ,了 无 报 谢, 如 是 毕 余 生 足矣。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7.  A  于涛请教的是自己的哥哥于方外,管聂师道叫问政先生的不是歙州官员,而是南吴朝廷。

18、⑴.聂师道说:“我已经接受了道教的戒律,不能够换俗家人的服装。”

( “受道法科教”1分,“易服”1分,句子通顺给1分)

⑵ 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⑶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

19、累月独处/一室萧条/取云霞为侣伴/引青松为心知/或稚子老翁/闲中来过/浊酒一壶    (3分)

(参考译文:几个月独自住着,满屋子萧条,拿云霞作为伴侣,用青松作为知心朋友;有时有小孩子、老人在空闲的时候来,一壶酒,蹲坐着,互相很开心,所有的平淡的生活、悠闲的话语,都没有关于朝廷的,客人离开了,关了门。像这样过一生很满足了。)


相关文章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人教)
  • 第一课 散步 散步课内阅读附答案 散步选段阅读 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散文阅读附答案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小学五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第三课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选段阅读 羚羊木雕节选(1-16?24- ...查看


  •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 ...查看


  • 白居易[暮江吟]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 残阳照射在 ...查看


  • 林清玄哲理散文3篇
  • "因为,家里的这一本经和佛堂墙壁上的经是一样深奥.不可思议的呀!" 林清玄哲理散文欣赏 与太阳赛跑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看到天边的夕阳正要沉落,晚霞一道一道从山谷升起. "我要和太阳赛跑,要在 ...查看


  • 二年级奥数题 1
  • 奥数题库 奥数就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适当的学习奥数可以锻炼思维,是大有好处的,万不可把奥数功利化.一般来说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比较合适,四.五年级入手也不算太晚.可以通过系统的奥数学习开发思维. 相关标签 简单行程问题剩余定理几何的五大 ...查看


  • [阿里山纪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10-13题.(共12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 ...查看


  •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 ...查看


  • 白居易[池上早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11分)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查看


  • 逐猫文 李渔阅读附答案
  • 文言文,完成9-12题. 逐猫文 [明]李渔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牛司耕,马服御,同功也,称者则曰"牛马":鸡司晨,犬守夜,猫辟鼠,亦同功也,称者则止曰"鸡犬"而不及猫.昔人得道升仙,鸡犬俱而猫 ...查看


  • 2014年北京中考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 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名著阅读 [2014东城期末]8. 名著阅读(3分) 忠诚信义,劫富济贫等,是<水浒>中英雄们的理想.为此, ① (人名)为救林冲之困,大闹野猪林:吴用.阮小二等人黄泥冈 ② (事件):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