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农村"80后"阅读答案

  别忘了农村“80后”

  赵丰

  在对“80后”的众多评论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城市的“80后”而忽略了农村的“80后”——他们既和城市的“80后”大不相同,也和农村的“70后”相去甚远。

  农村“80后”不自我

  社会学家分析“80后”时,很喜欢用“独生子女”来描述这一代人,并认为“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形成“叛逆”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农村部分“80后”有兄弟姐妹,这些人的幼年并不孤单,他们不缺少玩耍的伙伴,也不缺少一起干活的伙伴。

  在社会学家看来,自我、情绪化、颠覆性是“80后”的普遍标志。实际上,农村“80后”由于过惯了艰苦生活,很早就知道上学、干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在大学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学生往往就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大多刻苦学习,践行着父辈的教诲。走出农村、山沟,就是他们最朴实、最原始的动力。那些没有考上大学和过早失学的农村“80后”,离开学校马上投身到农活中,或成为民工大军中的一员进入城市,在各种各样的工地挥洒汗水。他们年轻,上过几年学,比起他们的父母,他们是属于有知识(知识在农村有时仅仅指识字)的一代,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颠覆,看到的是勤劳和责任。

  民工的“城市化冲动”

  根据年龄划分,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形成了两代农民工。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中的“80后”越来越多。他们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赚钱作为第一目标,新生代农民工则还有“享受现代生活”等目的,部分人开始试着去认同流入的社会,如参加当地社会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加入当地一些社会组织等;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对农活没兴趣,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不认可,甚至持批评态度。总之,他们具有更多的“城市化冲动”。

  新一代农民工逐渐习惯城市的繁华和快节奏的生活,难以忍受农村贫穷和慢节奏的生活。虽然自己的“根”在农村,却与农村生活格格不入,这常使他们尴尬。

 “我不是来赚钱的”

  据统计,在珠三角地区,“80后”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中,以挣钱为目的的人只占18.2%,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共占71.4%。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制衣厂的女老板,2006年新招了一个年轻杂工。小伙子刚满20岁,是一个没在厂里干过的“生手”。他经常在上班时间跟车间里的其他工人聊天,老板告诫他:“不要影响大家干活。”没想到,小杂工毫不含糊地回答:“我又不是来赚钱的。我妈说了,没钱了让我管家里要。你这几百块钱根本养不活我。”工人“不是来赚钱的”,“扣工资”“开除”等惩罚很难约束他们。“我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位老板苦恼地说。

  这种现象在珠三角地区很普遍,制衣厂老板和她朋友的工厂每年都要招很多这样的“生手”,这些“生手”几乎都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老板们习惯把这批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工人叫“八字头”农民工。与“老”农民工相比,“八字头”农民工一是不能吃苦,二是对自身权益有了更高要求,仅仅提高工资已吸引不了他们,他们还要求更多的闲暇时间、城市的娱乐方式以及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等等。对老板来说,这些新变化无疑对他们过去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

 “八字头”农民工中不乏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也是惟一的“宝贝疙瘩”。尽管在户口本上他们仍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

  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在“七字头”和“六字头”农民工看来,工作只有“挣多挣少”的区别,而“八字头”农民工已开始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

  然而,现存的户籍管理城乡分治的二元制结构,使这些进城工作、生活的外来青年,难以真正融入到城市的主流社会中,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状况。2006年,一项针对在杭州务工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对“新杭州人”的身份缺乏认同感,认为自己“和杭州本地人不一样”。许多青年外来务工人员自18岁离家,到杭州打拼10余年,即使已在杭州安家,仍坚称自己“不算杭州人”。

  由于收入不高,“八字头”农民工的生活方式依旧节俭,吃饭、住房占据了他们“日常开支”的第一、第二位。令人意外的是,占据第三位的竟是“买衣服”。“寄钱回老家”的意向逐渐被抛在后头。一些专家分析,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后,其生活方式在有意无意间逐渐向城市靠拢,在言行、衣着上的城市化,显示了他们适应城市的主动性。不过,受种种因素的局限,青年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仍显得贫乏而单调,“看电视、影碟”是他们首选的业余活动,“读书看报”居其次,还有人选择“待在寝室,睡觉发呆”……

  由于工作、生活、社交方面的局限,青年民工对城市人的看法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有的青年外来务工人员明确表示,杭州市民“排外、冷漠、看不起外地人”,这无疑也加大了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困难。

1.人们对于“80后”的观察评论中有哪两个显著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本,简述文中的调查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阐释“他们既和城市的‘80后’大不相同,也和农村的‘70后’相去甚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为调查报告,请简要回答本文的写作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一是城里的“80后”与农村的“80后”大不相同;二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也不大。

参考答案: 农村“80后”既与城市“80后”,也与农村“70后”迥异;农村“80后”与两者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新的倾向,特别是成长环境、个性特点、生活理念、工作目的、理想追求等;农村“80后”还对融入主流社会,融入城市有着强烈的期盼,但主观、客观因素使得这一进程有些难度。

参考答案: 首先,农村“80后”与城市“80后”大不相同,具体为:城市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农村“80后”则是部分“独生子女”;城市“80后”有浓厚的自我、情绪化、颠覆性色彩,而农村“80后”则为勤奋、朴实、认真刻苦、原始等。其次,农村“80后”与“70后”也相去甚远,具体为: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赚钱作为第一目标,而新生代农民工则还有“享受现代生活”等目的;与“70后”相比,农村“80后”具有更多“城市化冲动”,对城市有更多的认识。

参考答案: 本则调查报告作者采用了几种方法:一是列数字,列数字使得文本调查结论确凿可信,无可辩驳,如:据统计,在珠三角地区……共占71.4%。二是作比较。本文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农村“80后”与城市“80后”的比较;二是农村“80后”与“70后”“60后”的比较,这样结论才全面富有针对性;三是分类别,比如文章将农村“80后”的状况按照“地域”“时间”等分别分为“珠江三角洲”“杭州”及“60后”“70后”“80后”。文章中上述几种调查方法为综合使用。

  别忘了农村“80后”

  赵丰

  在对“80后”的众多评论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城市的“80后”而忽略了农村的“80后”——他们既和城市的“80后”大不相同,也和农村的“70后”相去甚远。

  农村“80后”不自我

  社会学家分析“80后”时,很喜欢用“独生子女”来描述这一代人,并认为“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形成“叛逆”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农村部分“80后”有兄弟姐妹,这些人的幼年并不孤单,他们不缺少玩耍的伙伴,也不缺少一起干活的伙伴。

  在社会学家看来,自我、情绪化、颠覆性是“80后”的普遍标志。实际上,农村“80后”由于过惯了艰苦生活,很早就知道上学、干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在大学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学生往往就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大多刻苦学习,践行着父辈的教诲。走出农村、山沟,就是他们最朴实、最原始的动力。那些没有考上大学和过早失学的农村“80后”,离开学校马上投身到农活中,或成为民工大军中的一员进入城市,在各种各样的工地挥洒汗水。他们年轻,上过几年学,比起他们的父母,他们是属于有知识(知识在农村有时仅仅指识字)的一代,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颠覆,看到的是勤劳和责任。

  民工的“城市化冲动”

  根据年龄划分,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形成了两代农民工。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中的“80后”越来越多。他们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赚钱作为第一目标,新生代农民工则还有“享受现代生活”等目的,部分人开始试着去认同流入的社会,如参加当地社会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加入当地一些社会组织等;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对农活没兴趣,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不认可,甚至持批评态度。总之,他们具有更多的“城市化冲动”。

  新一代农民工逐渐习惯城市的繁华和快节奏的生活,难以忍受农村贫穷和慢节奏的生活。虽然自己的“根”在农村,却与农村生活格格不入,这常使他们尴尬。

 “我不是来赚钱的”

  据统计,在珠三角地区,“80后”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中,以挣钱为目的的人只占18.2%,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共占71.4%。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制衣厂的女老板,2006年新招了一个年轻杂工。小伙子刚满20岁,是一个没在厂里干过的“生手”。他经常在上班时间跟车间里的其他工人聊天,老板告诫他:“不要影响大家干活。”没想到,小杂工毫不含糊地回答:“我又不是来赚钱的。我妈说了,没钱了让我管家里要。你这几百块钱根本养不活我。”工人“不是来赚钱的”,“扣工资”“开除”等惩罚很难约束他们。“我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位老板苦恼地说。

  这种现象在珠三角地区很普遍,制衣厂老板和她朋友的工厂每年都要招很多这样的“生手”,这些“生手”几乎都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老板们习惯把这批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工人叫“八字头”农民工。与“老”农民工相比,“八字头”农民工一是不能吃苦,二是对自身权益有了更高要求,仅仅提高工资已吸引不了他们,他们还要求更多的闲暇时间、城市的娱乐方式以及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等等。对老板来说,这些新变化无疑对他们过去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

 “八字头”农民工中不乏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也是惟一的“宝贝疙瘩”。尽管在户口本上他们仍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

  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在“七字头”和“六字头”农民工看来,工作只有“挣多挣少”的区别,而“八字头”农民工已开始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

  然而,现存的户籍管理城乡分治的二元制结构,使这些进城工作、生活的外来青年,难以真正融入到城市的主流社会中,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状况。2006年,一项针对在杭州务工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对“新杭州人”的身份缺乏认同感,认为自己“和杭州本地人不一样”。许多青年外来务工人员自18岁离家,到杭州打拼10余年,即使已在杭州安家,仍坚称自己“不算杭州人”。

  由于收入不高,“八字头”农民工的生活方式依旧节俭,吃饭、住房占据了他们“日常开支”的第一、第二位。令人意外的是,占据第三位的竟是“买衣服”。“寄钱回老家”的意向逐渐被抛在后头。一些专家分析,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后,其生活方式在有意无意间逐渐向城市靠拢,在言行、衣着上的城市化,显示了他们适应城市的主动性。不过,受种种因素的局限,青年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仍显得贫乏而单调,“看电视、影碟”是他们首选的业余活动,“读书看报”居其次,还有人选择“待在寝室,睡觉发呆”……

  由于工作、生活、社交方面的局限,青年民工对城市人的看法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有的青年外来务工人员明确表示,杭州市民“排外、冷漠、看不起外地人”,这无疑也加大了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困难。

1.人们对于“80后”的观察评论中有哪两个显著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本,简述文中的调查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阐释“他们既和城市的‘80后’大不相同,也和农村的‘70后’相去甚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为调查报告,请简要回答本文的写作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一是城里的“80后”与农村的“80后”大不相同;二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也不大。

参考答案: 农村“80后”既与城市“80后”,也与农村“70后”迥异;农村“80后”与两者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新的倾向,特别是成长环境、个性特点、生活理念、工作目的、理想追求等;农村“80后”还对融入主流社会,融入城市有着强烈的期盼,但主观、客观因素使得这一进程有些难度。

参考答案: 首先,农村“80后”与城市“80后”大不相同,具体为:城市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农村“80后”则是部分“独生子女”;城市“80后”有浓厚的自我、情绪化、颠覆性色彩,而农村“80后”则为勤奋、朴实、认真刻苦、原始等。其次,农村“80后”与“70后”也相去甚远,具体为: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赚钱作为第一目标,而新生代农民工则还有“享受现代生活”等目的;与“70后”相比,农村“80后”具有更多“城市化冲动”,对城市有更多的认识。

参考答案: 本则调查报告作者采用了几种方法:一是列数字,列数字使得文本调查结论确凿可信,无可辩驳,如:据统计,在珠三角地区……共占71.4%。二是作比较。本文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农村“80后”与城市“80后”的比较;二是农村“80后”与“70后”“60后”的比较,这样结论才全面富有针对性;三是分类别,比如文章将农村“80后”的状况按照“地域”“时间”等分别分为“珠江三角洲”“杭州”及“60后”“70后”“80后”。文章中上述几种调查方法为综合使用。


相关文章

  • 重庆村官考试08年真题
  • 重庆村官考试第3题 100,84,76,72,( ) A.62 B.66 C.68 D.70 [答案]D.解析:二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为16.8.4.2成等比数列. 后两题为间隔组合数列. 重庆村官考试第5题 104,125,98,9, ...查看


  • 成功路上的"步行速度"阅读答案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试题 成功路上的"步行速度" 马其诺 (1)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你走路的速度有多快? (2)美国学者罗伯特·列文最近发表<不同国家与地区生活节奏的比较>调查,其中,人们步行速度最快的前1 ...查看


  • 教女歌阅读答案
  • 阅读<用生命诠释"仁者寿">,完成问题. 用生命诠释"仁者寿" 任春魁 ①提到自己的长寿秘诀,严仁英教授笑盈盈地说:"就8个字,能吃能睡,没心没肺."而和她相处了几十年 ...查看


  • 初二各类型的非连阅读(含答案)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是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题型,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小说.散文等连续性文本,它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 ...查看


  • 2014山东高考政治有答案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山东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qu ...查看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5) - 国家公务员网
  • 实现"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体现.华图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考试特点提供了关于养老问题申论试卷及答案. 养老问题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 ...查看


  • 图文转换--表格类
  • 图文转换--表格类 一.学习目标: 全面把握表格信息,准确概括变化规律,按要求科学组织答案. 二.学习重难点: 1.关注表头:2.整体认读图表:3.重视数据变化:4.注意图表细节:5.提炼概括信息. [题型解读]: 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 ...查看


  • 划分句子成分及答案
  • 划分句子成分, 找出主干 1.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的伟大事业. 2.他生动感人的演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3.你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 4.善于思考问题,讲究工作效率,这是老李又一优良的 ...查看


  • 广东公务员考试04年试卷及答案
  • 联创世华·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 2004 年下半年广东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共 15 题 参考时限 15 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 一.数字推理:共 5 题,每题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