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的几大心理特点和建议
一、产生成人感:
对于初三学生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缺少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所以我对初三的家长建议,多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目标和责任。
二、 独立性和依赖性:
对于初三学生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当学生 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所以我对初三的家长建议,多给予您的孩子肯定和表扬,只要他做的对一定要支持,让你的赞扬成为你的习惯。
三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对于初三学生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四、自尊心增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 表现为 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 教师 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 , 反感 教师 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五、 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每位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 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三学生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或抵触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六、 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 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 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七、共同制定合理计划,结合实际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学生间产生差距是难免的。初三家长不要过度关注考试分数,而要多花精力帮孩子分析还有哪些提升空间。家长要冷静面对孩子的每次考试,无论成绩高低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对下一步的升学目标有个清醒的认识。初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既要有总体计划,又要有各个阶段的小计划。计划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家长还要花时间帮孩子找出薄弱科目。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及会考学科中几门课中,孩子哪门最弱,家长都要通过与孩子沟通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孩子的薄弱科目,家长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想办法帮孩子补上。
八、创造良好环境,督促孩子学习。
初三家长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陪孩子不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坐在孩子身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养成限时练习的习惯,监督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如果孩子平时就把练习当作考试,会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有利于中考时正常发挥。
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巩固,家长要不断督促、检查。家长要监督孩子不要边玩边做作业或边吃东西边做作业,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平时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作业是否能按时完成,老师讲过的试卷是否能及时订正并整理错题。家长要教孩子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比如在阅读的时候,教给他们读、想、查、摘、记的方法。此外,每过一个阶段,家长最好抽时间和孩子一起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错题尽可能及时记录,及时总结达到预期目标。
九、关注孩子情绪,做好孩子心理疏导。
到了初三,孩子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情绪也常常有所波动。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初三这一年是孩子和家长最容易产生矛盾的时期,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
初三阶段,家长要学会当好孩子的心理老师。在紧张的初三生活中,家长和孩子都容易急躁,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在初三阶段,孩子可能会紧张焦虑,或因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丧失信心,家长需适时给孩子鼓励,和孩子交流。与孩子沟通时,家长的态度要温和真诚,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用责备、质问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更不能采取打骂的粗暴方式,那样只能使矛盾激化,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加深了彼此的隔阂。在选择学校等问题上,家长不要过分包办,可以替孩子搜集学校信息,给孩子提建议,不要以生硬的方式代替孩子做决定,要循循善诱。
十、勿忘锻炼身体,加强体育运动。
十一、做一个称职的后勤部长。
初三学生的几大心理特点和建议
一、产生成人感:
对于初三学生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缺少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所以我对初三的家长建议,多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目标和责任。
二、 独立性和依赖性:
对于初三学生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当学生 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所以我对初三的家长建议,多给予您的孩子肯定和表扬,只要他做的对一定要支持,让你的赞扬成为你的习惯。
三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对于初三学生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四、自尊心增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 表现为 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 教师 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 , 反感 教师 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五、 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每位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 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三学生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或抵触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六、 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 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 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七、共同制定合理计划,结合实际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学生间产生差距是难免的。初三家长不要过度关注考试分数,而要多花精力帮孩子分析还有哪些提升空间。家长要冷静面对孩子的每次考试,无论成绩高低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对下一步的升学目标有个清醒的认识。初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既要有总体计划,又要有各个阶段的小计划。计划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家长还要花时间帮孩子找出薄弱科目。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及会考学科中几门课中,孩子哪门最弱,家长都要通过与孩子沟通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孩子的薄弱科目,家长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想办法帮孩子补上。
八、创造良好环境,督促孩子学习。
初三家长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陪孩子不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坐在孩子身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养成限时练习的习惯,监督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如果孩子平时就把练习当作考试,会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有利于中考时正常发挥。
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巩固,家长要不断督促、检查。家长要监督孩子不要边玩边做作业或边吃东西边做作业,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平时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作业是否能按时完成,老师讲过的试卷是否能及时订正并整理错题。家长要教孩子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比如在阅读的时候,教给他们读、想、查、摘、记的方法。此外,每过一个阶段,家长最好抽时间和孩子一起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错题尽可能及时记录,及时总结达到预期目标。
九、关注孩子情绪,做好孩子心理疏导。
到了初三,孩子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情绪也常常有所波动。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初三这一年是孩子和家长最容易产生矛盾的时期,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
初三阶段,家长要学会当好孩子的心理老师。在紧张的初三生活中,家长和孩子都容易急躁,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在初三阶段,孩子可能会紧张焦虑,或因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丧失信心,家长需适时给孩子鼓励,和孩子交流。与孩子沟通时,家长的态度要温和真诚,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用责备、质问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更不能采取打骂的粗暴方式,那样只能使矛盾激化,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加深了彼此的隔阂。在选择学校等问题上,家长不要过分包办,可以替孩子搜集学校信息,给孩子提建议,不要以生硬的方式代替孩子做决定,要循循善诱。
十、勿忘锻炼身体,加强体育运动。
十一、做一个称职的后勤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