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胡适之

98年前的夏日,文理学院楼前,康奈尔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安德鲁·怀特(Andrew White)略带羞涩,出席了自己的铜像揭幕仪式。同年毕业的胡适,在人群中见证了那一特殊时刻。在康大时,每每从铜像前经过,我都不由自主要停下来,想想当年小胡驻足于前的情形。

101年前,有感于北美高校缺乏汉学文献,尚在读一年级的胡适发起倡议。9位中国学生向康大捐赠了数十种、三百卷的个人藏书,创康大中文图书收藏之先河。在康大时,我曾从图书馆档案中寻得当年移交这批图书的清单,看到胡适精心翻译打出的梗概和工整抄上的中文书名;也曾在特藏部找出胡适所赠的书籍,看其历久如新,心田里泛起很多感慨。

胡适常到尤里斯(Uris)图书馆自修,那儿就是他笔下的“藏书楼”。他还曾在图书馆拍下读书的照片,签名后广赠好友。其中一张,至今还静静地躺在康大的档案中。在康大时,每次去到Uris学习,我都有种别样的感觉。

胡适喜欢卡斯卡迪拉(Cascadilla)的溪谷,在他的笔下,那里“长松蔽天,小桥掩映,溪声淙淙可听,胸襟为之一舒”。大四时他特意搬到溪谷南的一栋木屋中,以便更近距离地感受那里的风光。谈到窗外,胡适称其“溪两岸多大树。窗上所见:清曜之柏,温柔之柳,苍古之橡。林隙中可见清溪,清浅见底,而下流皆为急湍,故水声奔腾”。在康大时,我特意跑去橡树街(Oak Street)120号,只看到屋里灯光闪烁,几个美国青年进进出出。他们可能并不知道,百年前这里曾出入过何等鸿儒。

然而,多少年已过去了,一切已物是人非。

胡适初入康大时,在农学院。农科的果树栽培学课程实习,常会让学生将三五十个苹果分类,红苹果、青苹果、酸苹果、甜苹果……这在绮色佳地区长大的美国人做起来可谓轻车熟路,却令对此丝毫无天分可言的胡适崩溃不已。他很快觉察出这些课程并非他的兴趣所在。当时留美中国学生多偏重修读理工科,而绝少有关注文史哲者,用胡适的话讲,就是“几三倍于文科”。胡适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了改变了他一生的决定——在康大学农三学期后,转入文理学院改修哲学。

观胡适在康大期间的日记,早期多是温读植物学、写报告,后期则是各处参访、做演说。也有过写完考完后“夜打牌”的经历,也有过分数不佳而感郁闷的记录,也有过对绮色佳漫天飞雪的怨念。一切就都是那么的真切,感觉他在百年后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1915年5月初的一个清晨,胡适步行到学校峡谷的铁桥上,俯视那里的瀑布冲刷而成、景色清幽的峡谷,念及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名言。他在当天的日记写道:“不观乎桥下之水乎?今吾见二百尺之深谷,数里之长湍,皆水之力也。以石与水抗,苟假以时日,水终胜石耳。”他将这番偶得与韦莲司分享。韦莲司回答:“老子亦是亦非,其知水之莫之能胜,是也;其谓水为至柔,则非也。水之能胜物,在其大力,不在其柔。”正心忧日本对华逼威日甚的胡适顿悟:“此言是也。”

胡适称她为“人生之舵手”。很多人不能理解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何以在那个种族主义盛行的年代创下轰动却又平淡的爱情。其实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两人彼此提供给了对方心灵上的依托及支持。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在渴求这样的灵魂侣伴,只是有的人在生命的旅途中碰到了,有的人没有。

胡适1914年自康大毕业后,到同校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15年,因奖学金被停发,他不得不另觅出路。胡适对此委婉地给出的解释是,他连日奔波讲演,且康大哲学系又为新唯心主义者所占据,而胡适视自己为康大哲学系教授的理论“宿敌”哥伦比亚杜威实验主义的坚定支持者。胡适日后回忆,认为正是康大哲学系在课堂上对杜威的系列口诛笔伐使得他产生了对杜派的兴趣。但不管怎样,在1915年夏系统研究过杜威的著作后,胡适成功自康大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

胡适在哥大的论文题目为《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回到中国后又以讲授杜威的实验主义为主。毛主席晚年曾称胡适是“文化买办”,由此看似也并无不妥。

关于在哥大的博士考试,胡适在1917年5月的日记里简短写道,“此次为口试,计时二时半。吾之‘初试’在前年十一月,凡笔试六时,口试三时。七年留学生活,于此作一结束,故记之。”

6月,胡适离开纽约,前往绮色佳探望韦莲司等故友,随即经尼亚加拉瀑布进入加拿大,自温哥华乘船归国。胡博士成为北大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但根据哥大的记录,胡适至1927年才获博士学位。他一直对此讳莫如深,直到晚年被唐德刚反复追问时才模糊提到,按校方规定,毕业生需提交100份毕业论文副本方可获学位,而自己多年后方完成此事。但浮出水面的种种迹象表明,胡适未能通过哥大的考试,与以杜威为首的教授对其高调在美宣讲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不满大有关联。多年后,杜威看到自己的学生驰名海内,着实不安,方才督促同事评议补授胡适博士学位。

这一动作,整整慢了十年。

胡适归国后便声名鹊起,粉丝无数,其中就包括尚在北大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他以胡适学生自居,不仅在课上旁听,还发起各式活动并争取胡适支持。胡适的《非留学篇》更令毛泽东彻底打消了赴欧留学的念头。关于当时北大发生的种种,现今并无确切的记录。美国的一些“汉学家”撰文称年轻时的毛泽东满怀热情请教胡适问题,但后者“得知眼前这个青年并不是北大的注册学生后,便高傲地予以拒绝”。事情可能虽远没这么严重,但当时的胡适面对尚无地位的毛泽东,恐确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抗战结束后不久,胡适自美国发电报给毛主席,要其“放弃武力”以解决“国内十八年纠纷”,未获回应,也是料想之中的事。

1948年底胡适正犹豫是否撤离北平时,毛主席曾托人带话,表态他不走的话以后可留任北大校长,还能兼北平图书馆馆长。胡适淡然一笑,“他们信得过我吗?”12月14日还说怎能丢下北大不管的胡适,连17日的50周年校庆都顾不得参加,就在15日匆匆南下。

1950年代时,大陆掀起一场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据说起因是胡适对记者置评以毛主席当年的功力,是考不上北大的。

我始终以为,毛主席在北大受到的种种不公对待源于其不显眼的身份,而与其当时的才华无关。包括胡适在内的北大学人未能重视到这位有思想有抱负的湘潭青年,是遗憾的。如果胡适之的确有做过这样的评论,那么则是缺乏风度了。

毛主席曾在中南海怀仁堂对知识分子代表说:“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很多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而太平洋那边,胡适收集了1套8本的批判论文集,正仔细在做着批注,他还默默在自己的日记本里,贴上从报纸上剪下的大陆各路要人还有自己儿子思杜所写的批胡文章。

胡适终究没有回来。

胡适晚年对毛泽东总体上还是敬重的。他颇有成就感地回忆年轻时的毛泽东曾如何拜托自己帮着修改“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并多次对外称毛泽东是“我的学生”,也试着通过研读毛主席新发的词作去探寻大陆新的动静。毛主席追念杨开慧的蝶恋花词发表后,韵法并不遵循传统,胡适不得其解,遂请教同是康大14级的语言学家赵元任,问此词以湖南方言读是否押韵,却得知湖南韵也无此韵法。

唉,胡适早年没有读懂毛泽东,故而没有关注他;到晚年关注毛泽东了,却还是没能读懂他。

1940年代后期的胡适担任北大校长,却不再能像30年前那样引领住青年人。胡适的亲戚回忆,那时在东厂胡同寓所,胡适终日寡言,只醉心于《水经注》的研究,然后就是告诉小辈们松花蛋因何得名。

胡适1949年赴美旅居,对杜鲁门政府颇为不满的他,终日在纽约寓所闭门,不与政界人士往来,还谢绝了一所大学开出的上万美元年薪的教职。这时,普林斯顿大学找上门来,要请胡适就任他们东亚文库的馆长,打点上万册他们珍藏却又不知价值何在的中文古籍善本。为了让这一“古董仓库”能在异国“大放异彩”,他欣然受邀,聘期两年。在任期间,胡适本着“不苟且”的态度,不仅帮普林斯顿东亚文库摸清了家底,还成功主办了各类活动,将这所门庭冷落的图书馆迅速推上了海内外汉学研究的最前沿。一批湮没无闻的珍贵藏书浮现在世人面前,这个图书馆随即声名鹊起。

1952年2月,普大图书馆总馆长向校长提交备忘录,建议在胡适5200美金的年薪聘期满后不再续约,改聘年薪3480美金、可“帮助学校节省1720美金年度开支”的胡适助手童世纲。校长阅后竟当即同意,随即又略显虚伪地写信给胡适,称“深感遗憾但学校的财政情形使我们无法再请你担任该职”。最后,校长和总馆长抛给胡适“不支薪”的“荣誉馆长”的职位,请他走人。而胡适自哈佛邀来、特务出身的童世纲在关键时刻只图占得虚名,也未做何实质表态。胡适在普大的几个学术官僚前竟遭如此冷遇,让人不能不伤心。

普大省下的1720美金,以1950年和2010年的美元购买力算,大致相当于今日的18920美金。这笔钱虽非小额,相对于这所名声赫赫的常青藤名校,并非一笔大的支出。我不得不为美国人有时的“精明”而惊讶。

曾读到胡适写给普大校长的复函,里面称校长情词恳切,表示自己在普林斯顿所做太少了,学校用“这样热情的方式来表示感谢”,让他十分感动,并决定接受学校的邀请并继续为学校略尽绵薄之力云云。此信时间题为1952年5月1日,距今恰一甲子。

今天,人们对胡适的关注趋于两极化,却少有人能真正看懂、读懂他。他所经受的幸运固是不少人羡慕的,而他所路见的不平却又有几人能想象到、能承受得了呢?我不禁想起《诗经》里那句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胡适喜欢星星。他的笔下,曾有颗清凉光明的大星为乌云所围困,暗淡无光。而在风雨之后,“满天的星都放光了,那颗大星欢迎着他们”。我仿佛看到,一百年前的康大校园,一个斯文清瘦的中国青年,坐在初夏夜的斜坡,草叶尚沾着露珠,望着远处芬格湖上的水月澄明,在数那天边的璀璨繁星。

作者单位:美国斯坦福大学

98年前的夏日,文理学院楼前,康奈尔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安德鲁·怀特(Andrew White)略带羞涩,出席了自己的铜像揭幕仪式。同年毕业的胡适,在人群中见证了那一特殊时刻。在康大时,每每从铜像前经过,我都不由自主要停下来,想想当年小胡驻足于前的情形。

101年前,有感于北美高校缺乏汉学文献,尚在读一年级的胡适发起倡议。9位中国学生向康大捐赠了数十种、三百卷的个人藏书,创康大中文图书收藏之先河。在康大时,我曾从图书馆档案中寻得当年移交这批图书的清单,看到胡适精心翻译打出的梗概和工整抄上的中文书名;也曾在特藏部找出胡适所赠的书籍,看其历久如新,心田里泛起很多感慨。

胡适常到尤里斯(Uris)图书馆自修,那儿就是他笔下的“藏书楼”。他还曾在图书馆拍下读书的照片,签名后广赠好友。其中一张,至今还静静地躺在康大的档案中。在康大时,每次去到Uris学习,我都有种别样的感觉。

胡适喜欢卡斯卡迪拉(Cascadilla)的溪谷,在他的笔下,那里“长松蔽天,小桥掩映,溪声淙淙可听,胸襟为之一舒”。大四时他特意搬到溪谷南的一栋木屋中,以便更近距离地感受那里的风光。谈到窗外,胡适称其“溪两岸多大树。窗上所见:清曜之柏,温柔之柳,苍古之橡。林隙中可见清溪,清浅见底,而下流皆为急湍,故水声奔腾”。在康大时,我特意跑去橡树街(Oak Street)120号,只看到屋里灯光闪烁,几个美国青年进进出出。他们可能并不知道,百年前这里曾出入过何等鸿儒。

然而,多少年已过去了,一切已物是人非。

胡适初入康大时,在农学院。农科的果树栽培学课程实习,常会让学生将三五十个苹果分类,红苹果、青苹果、酸苹果、甜苹果……这在绮色佳地区长大的美国人做起来可谓轻车熟路,却令对此丝毫无天分可言的胡适崩溃不已。他很快觉察出这些课程并非他的兴趣所在。当时留美中国学生多偏重修读理工科,而绝少有关注文史哲者,用胡适的话讲,就是“几三倍于文科”。胡适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了改变了他一生的决定——在康大学农三学期后,转入文理学院改修哲学。

观胡适在康大期间的日记,早期多是温读植物学、写报告,后期则是各处参访、做演说。也有过写完考完后“夜打牌”的经历,也有过分数不佳而感郁闷的记录,也有过对绮色佳漫天飞雪的怨念。一切就都是那么的真切,感觉他在百年后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1915年5月初的一个清晨,胡适步行到学校峡谷的铁桥上,俯视那里的瀑布冲刷而成、景色清幽的峡谷,念及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名言。他在当天的日记写道:“不观乎桥下之水乎?今吾见二百尺之深谷,数里之长湍,皆水之力也。以石与水抗,苟假以时日,水终胜石耳。”他将这番偶得与韦莲司分享。韦莲司回答:“老子亦是亦非,其知水之莫之能胜,是也;其谓水为至柔,则非也。水之能胜物,在其大力,不在其柔。”正心忧日本对华逼威日甚的胡适顿悟:“此言是也。”

胡适称她为“人生之舵手”。很多人不能理解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何以在那个种族主义盛行的年代创下轰动却又平淡的爱情。其实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两人彼此提供给了对方心灵上的依托及支持。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在渴求这样的灵魂侣伴,只是有的人在生命的旅途中碰到了,有的人没有。

胡适1914年自康大毕业后,到同校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15年,因奖学金被停发,他不得不另觅出路。胡适对此委婉地给出的解释是,他连日奔波讲演,且康大哲学系又为新唯心主义者所占据,而胡适视自己为康大哲学系教授的理论“宿敌”哥伦比亚杜威实验主义的坚定支持者。胡适日后回忆,认为正是康大哲学系在课堂上对杜威的系列口诛笔伐使得他产生了对杜派的兴趣。但不管怎样,在1915年夏系统研究过杜威的著作后,胡适成功自康大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

胡适在哥大的论文题目为《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回到中国后又以讲授杜威的实验主义为主。毛主席晚年曾称胡适是“文化买办”,由此看似也并无不妥。

关于在哥大的博士考试,胡适在1917年5月的日记里简短写道,“此次为口试,计时二时半。吾之‘初试’在前年十一月,凡笔试六时,口试三时。七年留学生活,于此作一结束,故记之。”

6月,胡适离开纽约,前往绮色佳探望韦莲司等故友,随即经尼亚加拉瀑布进入加拿大,自温哥华乘船归国。胡博士成为北大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但根据哥大的记录,胡适至1927年才获博士学位。他一直对此讳莫如深,直到晚年被唐德刚反复追问时才模糊提到,按校方规定,毕业生需提交100份毕业论文副本方可获学位,而自己多年后方完成此事。但浮出水面的种种迹象表明,胡适未能通过哥大的考试,与以杜威为首的教授对其高调在美宣讲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不满大有关联。多年后,杜威看到自己的学生驰名海内,着实不安,方才督促同事评议补授胡适博士学位。

这一动作,整整慢了十年。

胡适归国后便声名鹊起,粉丝无数,其中就包括尚在北大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他以胡适学生自居,不仅在课上旁听,还发起各式活动并争取胡适支持。胡适的《非留学篇》更令毛泽东彻底打消了赴欧留学的念头。关于当时北大发生的种种,现今并无确切的记录。美国的一些“汉学家”撰文称年轻时的毛泽东满怀热情请教胡适问题,但后者“得知眼前这个青年并不是北大的注册学生后,便高傲地予以拒绝”。事情可能虽远没这么严重,但当时的胡适面对尚无地位的毛泽东,恐确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抗战结束后不久,胡适自美国发电报给毛主席,要其“放弃武力”以解决“国内十八年纠纷”,未获回应,也是料想之中的事。

1948年底胡适正犹豫是否撤离北平时,毛主席曾托人带话,表态他不走的话以后可留任北大校长,还能兼北平图书馆馆长。胡适淡然一笑,“他们信得过我吗?”12月14日还说怎能丢下北大不管的胡适,连17日的50周年校庆都顾不得参加,就在15日匆匆南下。

1950年代时,大陆掀起一场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据说起因是胡适对记者置评以毛主席当年的功力,是考不上北大的。

我始终以为,毛主席在北大受到的种种不公对待源于其不显眼的身份,而与其当时的才华无关。包括胡适在内的北大学人未能重视到这位有思想有抱负的湘潭青年,是遗憾的。如果胡适之的确有做过这样的评论,那么则是缺乏风度了。

毛主席曾在中南海怀仁堂对知识分子代表说:“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很多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而太平洋那边,胡适收集了1套8本的批判论文集,正仔细在做着批注,他还默默在自己的日记本里,贴上从报纸上剪下的大陆各路要人还有自己儿子思杜所写的批胡文章。

胡适终究没有回来。

胡适晚年对毛泽东总体上还是敬重的。他颇有成就感地回忆年轻时的毛泽东曾如何拜托自己帮着修改“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并多次对外称毛泽东是“我的学生”,也试着通过研读毛主席新发的词作去探寻大陆新的动静。毛主席追念杨开慧的蝶恋花词发表后,韵法并不遵循传统,胡适不得其解,遂请教同是康大14级的语言学家赵元任,问此词以湖南方言读是否押韵,却得知湖南韵也无此韵法。

唉,胡适早年没有读懂毛泽东,故而没有关注他;到晚年关注毛泽东了,却还是没能读懂他。

1940年代后期的胡适担任北大校长,却不再能像30年前那样引领住青年人。胡适的亲戚回忆,那时在东厂胡同寓所,胡适终日寡言,只醉心于《水经注》的研究,然后就是告诉小辈们松花蛋因何得名。

胡适1949年赴美旅居,对杜鲁门政府颇为不满的他,终日在纽约寓所闭门,不与政界人士往来,还谢绝了一所大学开出的上万美元年薪的教职。这时,普林斯顿大学找上门来,要请胡适就任他们东亚文库的馆长,打点上万册他们珍藏却又不知价值何在的中文古籍善本。为了让这一“古董仓库”能在异国“大放异彩”,他欣然受邀,聘期两年。在任期间,胡适本着“不苟且”的态度,不仅帮普林斯顿东亚文库摸清了家底,还成功主办了各类活动,将这所门庭冷落的图书馆迅速推上了海内外汉学研究的最前沿。一批湮没无闻的珍贵藏书浮现在世人面前,这个图书馆随即声名鹊起。

1952年2月,普大图书馆总馆长向校长提交备忘录,建议在胡适5200美金的年薪聘期满后不再续约,改聘年薪3480美金、可“帮助学校节省1720美金年度开支”的胡适助手童世纲。校长阅后竟当即同意,随即又略显虚伪地写信给胡适,称“深感遗憾但学校的财政情形使我们无法再请你担任该职”。最后,校长和总馆长抛给胡适“不支薪”的“荣誉馆长”的职位,请他走人。而胡适自哈佛邀来、特务出身的童世纲在关键时刻只图占得虚名,也未做何实质表态。胡适在普大的几个学术官僚前竟遭如此冷遇,让人不能不伤心。

普大省下的1720美金,以1950年和2010年的美元购买力算,大致相当于今日的18920美金。这笔钱虽非小额,相对于这所名声赫赫的常青藤名校,并非一笔大的支出。我不得不为美国人有时的“精明”而惊讶。

曾读到胡适写给普大校长的复函,里面称校长情词恳切,表示自己在普林斯顿所做太少了,学校用“这样热情的方式来表示感谢”,让他十分感动,并决定接受学校的邀请并继续为学校略尽绵薄之力云云。此信时间题为1952年5月1日,距今恰一甲子。

今天,人们对胡适的关注趋于两极化,却少有人能真正看懂、读懂他。他所经受的幸运固是不少人羡慕的,而他所路见的不平却又有几人能想象到、能承受得了呢?我不禁想起《诗经》里那句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胡适喜欢星星。他的笔下,曾有颗清凉光明的大星为乌云所围困,暗淡无光。而在风雨之后,“满天的星都放光了,那颗大星欢迎着他们”。我仿佛看到,一百年前的康大校园,一个斯文清瘦的中国青年,坐在初夏夜的斜坡,草叶尚沾着露珠,望着远处芬格湖上的水月澄明,在数那天边的璀璨繁星。

作者单位:美国斯坦福大学


相关文章

  • 依旧是空山
  • 造像艺术.浪漫故事.人文美景--这就是烟霞洞. 这里,除了峰岩叠翠,绿荫蔽日之自然景观,重要的是洞中禅坐之吴越时期及宋代的佛像.这些珍贵的造像艺术,弥补和传承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在这一时期的空白.更为浪漫的是,这里曾有胡适一段"犹如 ...查看


  • 林徽因与三个伟大男人的情感纠葛
  • 梁从诫,女儿梁再冰,另一个是邻居家小孩. 梁思成进一步解释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又能和徐志摩 ...查看


  • 胡适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
  • 作者:唐德刚 在一整部的<传统世界文化史>里面,更具体的说,也就是 20世纪以前的世界文化史里面,我们底<中国文化史>所占的分量--(且让我大胆假设一下)--大致是三分之一强,或二分之一弱.而在这撑起传统世界文明半边 ...查看


  • 二学期语文计划八年级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八年级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约踏上了语文学习之旅.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将合学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学期伊始特制订语文教学计划 ...查看


  •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_新月诗派_新论(上)
  • 2003年第6期 第16卷(总68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HAINAN NO.6General 2003NO 6816 NORMALUNlVERSI'I.Y (SocialSciences)Vol 诗歌形式 ...查看


  • 八下语教材分析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土门子中学 芦宇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 ...查看


  • 论自由新诗的"自由"
  • 论自由新诗的"自由" ●李长空 [摘要]自由新诗的自由性,是以诗歌的共性要素为创作前提的.只有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法则,在共性要素的必要限制中,它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绝对没有限制的自由新诗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也难以成其为 ...查看


  • 初中语文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 初中语文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9)班语文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但知识基础不扎实,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存在着诸多障碍,阅读赏析的能力较差,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这次期中考试题 ...查看


  • 庐山风景导游词
  • 大家好! 今天我将陪伴大家游览庐山风景名胜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庐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欢迎您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听我念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