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寒梅斗严冬

一树寒梅斗严冬

——浅析《红楼梦》中的妙玉

灰埠二中 邹志明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描写了妙玉的性格与爱情,她的出身与所处的环境造成了她怪僻的性格和灵魂,她能够打破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去追求正常人的生活和爱情,然而她又不可能超越她所处的时代,因此,妙玉最终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世难容 怪僻 才华馥仙 梅花 爱情

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个披着面纱的神秘女子,她就是妙玉,妙玉和林黛玉二人虽然都痛失双亲,才华出众,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是妙玉却身陷佛门,带着无数的枷锁。妙玉和惜春也有不同,惜春是身在凡尘,心向佛门;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向凡尘,妙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她呢?在她身上蕴含了怎样的内在意义呢?

为了更好地理解妙玉的性格特征,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分析;以对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地位一个客观,清晰的了解。

一、妙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我们先来看《红楼梦》中专论妙玉的那支《世难容》的曲子。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脏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1)

作者以“世难容”三个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这三个字不仅概括了妙玉的复杂性格,也道出她曲折人生,妙玉那“世难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深藏着发人思索的思想内容,熔铸着耐人寻味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可以算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遍及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当然也包括上层建筑之一的宗教,书中大量描绘了宗教仪式,道观寺院,僧尼道士,妙玉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是一个介于幽尼与闺女之间的人物,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封建宗教虚伪本质的无情嘲讽与批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妙玉这个尴尬之人的痛苦与无奈。

妙玉不是闺阁女子,而是一个披袈裟,持念珠的佛教弟子。书中林之孝家的是这样向王夫人介绍妙玉:“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

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也不中用,到底是这位姑娘亲自入空门,方才好了。”

(2)妙玉与黛玉二人相似之处是:二人都自幼失怙,寄人篱下,才貌出众,目下无尘,不同的是妙玉有栊翠庵作屏障,没有直接卷入到与封建礼教的抗争中去,而黛玉却直接卷入这场生死搏斗之中,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二人都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妙玉的出家并非自愿,是因为自幼多病,找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的情况下而入佛门,而宝玉和惜春是看破红尘而入空门的,“自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的解脱,被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的禁锢,妙玉是后者,是被动的。”(3)所以她有许多的不甘心和痛苦的挣扎,由此可见,妙玉的身心无法合二为一,无法一心向佛是有根源的,她是在一种被逼迫的环境中长大的,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向佛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逼迫只能产生逆反心理,她一心想打破清规戒律,渴望自由,亲情与爱情。

其实,只要我们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妙玉与佛教格格不入,她喜欢庄子,精奕道谙音律,举凡花卉盆景,古玩茶具,无一不是高水准的,这与佛家“四大皆空”是不相容的,佛家讲“六根清净”摒绝世俗的一切欲望,而妙玉对爱情,对茶具那样的讲究,这与“六根清净”相去甚远,与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一致的,佛家讲究“世法平等”,而妙玉却将吃茶之人分为四等,《般若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妙玉却不是这样,她人虽在栊翠庵,心却飞向了庵外的红尘世界,妙玉作为一个佛门弟子,也和《红楼梦》中的僧尼道士有所不同,她不似“癞头和尚”,“跛脚道人”的“渺渺”、“茫茫”,也不不似马道婆,张道士的虚伪,奸诈。她美丽聪慧“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她孤僻,高傲,让人生妒,她渴望爱情,友情和亲情,人与动物是不相同的,人是有强烈感情的,妙玉不可能心甘情愿遁入空门,必将充满灵魂与肉体的痛苦挣扎,一个仕宦之家的小姐,不在“红粉朱楼”中,却在古殿青灯旁伴着木鱼经卷了此一生。她能甘心吗?所以她必须去抗争,去奋斗,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去寻找爱的归宿。

二、我们如何来看妙玉这个人物

妙玉就如同栊翠庵里的梅花一般,红梅开在滴水成冰的严寒环境,就像征了妙玉处在阴森可怕而又冰冷透骨的佛门,红梅冲破冰雪的禁锢,在寒冬中怒放,发出扑鼻的异香,就像妙玉高尚品格和不屈

的精神,梅花枝条那如蟠龙曲折遒劲,像征了妙玉被扭曲而又不屈的性格和灵魂,而梅花胭脂般的殷红又代表妙玉外貌的娇艳和内心的温馨,这个身在佛门,心恋红尘,外冷内热的少女与雪中红梅融为一体,人梅合一。然而无情的佛门对他来说是多么地残酷,她内心种种美好的情感,虽被压抑,但最终还是要喷涌而出,感情之花仍要破清规戒律,在寒风中怒放,像雪中红梅一般,总之,“妙玉是一个既亲和社会又远离社会的人”,(4)她把自己的一缕情丝,束缚于若明暗,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似梦似幻之中,正如秦观的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让人产生一种朦胧之美。

为什么呢?在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妙玉对宝玉的爱情已露出端倪,但必须借助袈裟作掩盖,偷偷地进行,神不知鬼不觉。文中写“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来……妙玉拿来两只杯子,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杯,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乔”三个字的斟与黛玉,仍将前番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茶给宝玉,这就把妙玉身在佛门心向红尘的内心世界刻划得淋漓尽致,也许她请宝钗和黛玉吃茶是出于真诚,但这真诚的背后却有其自己的秘密。如果不是宝钗和黛玉的到来,又怎会有宝玉的随机而来呢?再说一般闺阁女子的房间是不允许异性男子的进入,更何况是佛门女弟子的耳房呢?所以她拉了钗黛二人入室,宝玉随机而来是在意料之中的。珍贵茶具可能只有两个,但稍次些的不可能没有,怎么能将自己常吃茶的绿玉来斟茶给宝玉吃呢?宝玉是刚吃过酒肉的人,难道她就不觉得“肉食腥脓”吗?而对刘姥姥吃过茶的成窑茶杯,妙玉叫道婆别收,留在外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妙玉已经对宝玉产生了爱情,钗黛的茶具是贵重的,但给宝玉的绿玉斗却更加珍贵,通过这件事,看出妙玉向尘世迈进一步,大胆地去追求心中的爱情。

然而,恰恰相反,被称为“情种子”的宝玉却未能体会到妙玉的一番苦心,他说:“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是珍奇古玩,而我却用这个俗器,这让妙玉听后非常难过,非常伤心,接着她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能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接着又用一个障眼法来转移钗、黛的注意力。找了一只九曲十杯一百二十蟠虬竹根大盏代替绿玉斗,发了一通“饮牛饮驴论”同时说:“不是她两个的到来,

我是不会给你茶吃的”。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聪明的黛玉,其实已经看到了一些苗头?这在折梅中可以看出,妙玉用真情来待宝玉,却要用矫情来掩饰这种真情,那项上的念珠太沉重让她喘不过气来,真是“不绣鸳鸯编绣佛,恼人最是戒珠圆”。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宝玉因落了第,李纨要他去栊翠庵折一支梅花插瓶,并命人跟他去。黛玉却忙拦住说:“不必了,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称是,聪明的黛玉已发现他俩之间的微妙关系,而愚钝的宝玉却说出“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认为妙玉乃是高不可攀的人,这回妙玉虽未出场,但这侧面烘托效果更佳,对于宝玉乞梅的过程,也没有作正面描写,只用一句“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可见乞梅过程的艰辛而这枝乞来的梅,作者却详细地描写: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5)。这段话表面上句句写梅,实质上句句写妙玉。那梅花的形态色香,像征了妙玉的高尚人格和横溢的才华,那枝条如僵蚓,正像征妙玉扭曲的性格,爱情的悲剧,岫烟的“魂飞瘐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借用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梅花仙女的故事,暗示妙玉如梅花仙女一般,影射其思春之情,而李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则写出妙玉独立于风雪之中的艰辛与痛苦。

但是妙玉的一番真心并未得到回报,所以她痛苦、烦躁。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同一天过生日。本来岫烟与妙玉相识多年,有半师之交,感情也比较深,但并不曾有什么表示,偏偏送宝玉“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粉笺,这难道不能看出妙玉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吗?宝玉并不理解,反而到处张扬,实在刺痛妙玉的心,这样着笔可以看出爱情的悲剧。

八十七回中“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妙玉和宝玉在一个月白风清的静谧秋夜相见于惜春处,她见宝玉后脸色绯红,心跳加快,显出少女那种独特的害羞感。两人之间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言自明,无言以对,处于尴尬的境地,幸而惜春从旁打趣,对使二人又一起到潇湘馆听黛玉弹琴,回到禅房想起日间宝玉之言,竟魂不守舍,如万马奔腾,精神错乱,丧失理智,害了一场大病,这病当然不是“走火入魔”之类的鬼话所能解释的,它是不可压抑的内心矛盾发展到理智所不能控制程度的结果。

妙玉就是在这种夹缝中生存,造成她怪异的性格,“世人皆脏,唯我独洁”这是她对封建社会恶势力的无声反抗,但她内心是善良的,有着横溢的才华,无人能及。

三、妙玉的塑造在《红楼梦》中的含义

妙玉美艳如栊翠庵里的一枝寒梅,孤僻如深山里的石碑,清冷似冬天里的早晨,在花柳繁华的大观园里,她执着地去寻找自己的青春未来,栊翠庵的大门并不能阻挡她内心的“火焰”向外冲撞,她并不是“四大皆空”的出世者,她同样有着“七情六欲”,向往红尘,希望过上理想的生活。

然而封建礼教的条规,使这个身着道袍,心在朱楼的幽尼,内心充满矛盾与纠结,使她无法放弃对宝玉那似有若无的情感,难怪使她走火入魔,她那古怪的个性更容易落人口实,说她是凡心大动,为宝玉害了相思病。这其中也有些道理,但即使一个潜修的空门女子,也有可能触动庵外的一片天地,引起一些内在的、心灵的欲望总是有的,如果强烈地压抑自己,也不可能忘掉那些本质的东西。别人肮脏,唯我独洁,终身履践洁净,屏绝尘俗的人最终落得遭盗匪强掳玷污的下场,原本已经够惨了,却还有人说她暗通贼人,甘愿受辱,这样一个洁净的女孩能蒙受如此污名吗?妙玉的身亡不正应对了“世难容”那支曲子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妙玉的性格是造成她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注释:

(1)《红楼梦》第五回22页

(2)《红楼梦》第十八回69页

(3)《红楼梦学刊》[J]1997年第一辑第52页

(4)《红楼梦学刊》[J]1986年第二辑第115页

(5)《红楼梦》第五十回208页

参考文献

(1)《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2)《红楼梦学刊》[J]1997年第一辑

(3)《红楼梦学刊》[J]1986年第二辑

一树寒梅斗严冬

——浅析《红楼梦》中的妙玉

灰埠二中 邹志明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描写了妙玉的性格与爱情,她的出身与所处的环境造成了她怪僻的性格和灵魂,她能够打破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去追求正常人的生活和爱情,然而她又不可能超越她所处的时代,因此,妙玉最终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世难容 怪僻 才华馥仙 梅花 爱情

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个披着面纱的神秘女子,她就是妙玉,妙玉和林黛玉二人虽然都痛失双亲,才华出众,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是妙玉却身陷佛门,带着无数的枷锁。妙玉和惜春也有不同,惜春是身在凡尘,心向佛门;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向凡尘,妙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她呢?在她身上蕴含了怎样的内在意义呢?

为了更好地理解妙玉的性格特征,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分析;以对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地位一个客观,清晰的了解。

一、妙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我们先来看《红楼梦》中专论妙玉的那支《世难容》的曲子。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脏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1)

作者以“世难容”三个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这三个字不仅概括了妙玉的复杂性格,也道出她曲折人生,妙玉那“世难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深藏着发人思索的思想内容,熔铸着耐人寻味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可以算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遍及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当然也包括上层建筑之一的宗教,书中大量描绘了宗教仪式,道观寺院,僧尼道士,妙玉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是一个介于幽尼与闺女之间的人物,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封建宗教虚伪本质的无情嘲讽与批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妙玉这个尴尬之人的痛苦与无奈。

妙玉不是闺阁女子,而是一个披袈裟,持念珠的佛教弟子。书中林之孝家的是这样向王夫人介绍妙玉:“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

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也不中用,到底是这位姑娘亲自入空门,方才好了。”

(2)妙玉与黛玉二人相似之处是:二人都自幼失怙,寄人篱下,才貌出众,目下无尘,不同的是妙玉有栊翠庵作屏障,没有直接卷入到与封建礼教的抗争中去,而黛玉却直接卷入这场生死搏斗之中,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二人都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妙玉的出家并非自愿,是因为自幼多病,找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的情况下而入佛门,而宝玉和惜春是看破红尘而入空门的,“自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的解脱,被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的禁锢,妙玉是后者,是被动的。”(3)所以她有许多的不甘心和痛苦的挣扎,由此可见,妙玉的身心无法合二为一,无法一心向佛是有根源的,她是在一种被逼迫的环境中长大的,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向佛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逼迫只能产生逆反心理,她一心想打破清规戒律,渴望自由,亲情与爱情。

其实,只要我们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妙玉与佛教格格不入,她喜欢庄子,精奕道谙音律,举凡花卉盆景,古玩茶具,无一不是高水准的,这与佛家“四大皆空”是不相容的,佛家讲“六根清净”摒绝世俗的一切欲望,而妙玉对爱情,对茶具那样的讲究,这与“六根清净”相去甚远,与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一致的,佛家讲究“世法平等”,而妙玉却将吃茶之人分为四等,《般若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妙玉却不是这样,她人虽在栊翠庵,心却飞向了庵外的红尘世界,妙玉作为一个佛门弟子,也和《红楼梦》中的僧尼道士有所不同,她不似“癞头和尚”,“跛脚道人”的“渺渺”、“茫茫”,也不不似马道婆,张道士的虚伪,奸诈。她美丽聪慧“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她孤僻,高傲,让人生妒,她渴望爱情,友情和亲情,人与动物是不相同的,人是有强烈感情的,妙玉不可能心甘情愿遁入空门,必将充满灵魂与肉体的痛苦挣扎,一个仕宦之家的小姐,不在“红粉朱楼”中,却在古殿青灯旁伴着木鱼经卷了此一生。她能甘心吗?所以她必须去抗争,去奋斗,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去寻找爱的归宿。

二、我们如何来看妙玉这个人物

妙玉就如同栊翠庵里的梅花一般,红梅开在滴水成冰的严寒环境,就像征了妙玉处在阴森可怕而又冰冷透骨的佛门,红梅冲破冰雪的禁锢,在寒冬中怒放,发出扑鼻的异香,就像妙玉高尚品格和不屈

的精神,梅花枝条那如蟠龙曲折遒劲,像征了妙玉被扭曲而又不屈的性格和灵魂,而梅花胭脂般的殷红又代表妙玉外貌的娇艳和内心的温馨,这个身在佛门,心恋红尘,外冷内热的少女与雪中红梅融为一体,人梅合一。然而无情的佛门对他来说是多么地残酷,她内心种种美好的情感,虽被压抑,但最终还是要喷涌而出,感情之花仍要破清规戒律,在寒风中怒放,像雪中红梅一般,总之,“妙玉是一个既亲和社会又远离社会的人”,(4)她把自己的一缕情丝,束缚于若明暗,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似梦似幻之中,正如秦观的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让人产生一种朦胧之美。

为什么呢?在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妙玉对宝玉的爱情已露出端倪,但必须借助袈裟作掩盖,偷偷地进行,神不知鬼不觉。文中写“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来……妙玉拿来两只杯子,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杯,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乔”三个字的斟与黛玉,仍将前番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茶给宝玉,这就把妙玉身在佛门心向红尘的内心世界刻划得淋漓尽致,也许她请宝钗和黛玉吃茶是出于真诚,但这真诚的背后却有其自己的秘密。如果不是宝钗和黛玉的到来,又怎会有宝玉的随机而来呢?再说一般闺阁女子的房间是不允许异性男子的进入,更何况是佛门女弟子的耳房呢?所以她拉了钗黛二人入室,宝玉随机而来是在意料之中的。珍贵茶具可能只有两个,但稍次些的不可能没有,怎么能将自己常吃茶的绿玉来斟茶给宝玉吃呢?宝玉是刚吃过酒肉的人,难道她就不觉得“肉食腥脓”吗?而对刘姥姥吃过茶的成窑茶杯,妙玉叫道婆别收,留在外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妙玉已经对宝玉产生了爱情,钗黛的茶具是贵重的,但给宝玉的绿玉斗却更加珍贵,通过这件事,看出妙玉向尘世迈进一步,大胆地去追求心中的爱情。

然而,恰恰相反,被称为“情种子”的宝玉却未能体会到妙玉的一番苦心,他说:“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是珍奇古玩,而我却用这个俗器,这让妙玉听后非常难过,非常伤心,接着她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能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接着又用一个障眼法来转移钗、黛的注意力。找了一只九曲十杯一百二十蟠虬竹根大盏代替绿玉斗,发了一通“饮牛饮驴论”同时说:“不是她两个的到来,

我是不会给你茶吃的”。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聪明的黛玉,其实已经看到了一些苗头?这在折梅中可以看出,妙玉用真情来待宝玉,却要用矫情来掩饰这种真情,那项上的念珠太沉重让她喘不过气来,真是“不绣鸳鸯编绣佛,恼人最是戒珠圆”。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宝玉因落了第,李纨要他去栊翠庵折一支梅花插瓶,并命人跟他去。黛玉却忙拦住说:“不必了,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称是,聪明的黛玉已发现他俩之间的微妙关系,而愚钝的宝玉却说出“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认为妙玉乃是高不可攀的人,这回妙玉虽未出场,但这侧面烘托效果更佳,对于宝玉乞梅的过程,也没有作正面描写,只用一句“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可见乞梅过程的艰辛而这枝乞来的梅,作者却详细地描写: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5)。这段话表面上句句写梅,实质上句句写妙玉。那梅花的形态色香,像征了妙玉的高尚人格和横溢的才华,那枝条如僵蚓,正像征妙玉扭曲的性格,爱情的悲剧,岫烟的“魂飞瘐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借用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梅花仙女的故事,暗示妙玉如梅花仙女一般,影射其思春之情,而李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则写出妙玉独立于风雪之中的艰辛与痛苦。

但是妙玉的一番真心并未得到回报,所以她痛苦、烦躁。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同一天过生日。本来岫烟与妙玉相识多年,有半师之交,感情也比较深,但并不曾有什么表示,偏偏送宝玉“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粉笺,这难道不能看出妙玉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吗?宝玉并不理解,反而到处张扬,实在刺痛妙玉的心,这样着笔可以看出爱情的悲剧。

八十七回中“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妙玉和宝玉在一个月白风清的静谧秋夜相见于惜春处,她见宝玉后脸色绯红,心跳加快,显出少女那种独特的害羞感。两人之间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言自明,无言以对,处于尴尬的境地,幸而惜春从旁打趣,对使二人又一起到潇湘馆听黛玉弹琴,回到禅房想起日间宝玉之言,竟魂不守舍,如万马奔腾,精神错乱,丧失理智,害了一场大病,这病当然不是“走火入魔”之类的鬼话所能解释的,它是不可压抑的内心矛盾发展到理智所不能控制程度的结果。

妙玉就是在这种夹缝中生存,造成她怪异的性格,“世人皆脏,唯我独洁”这是她对封建社会恶势力的无声反抗,但她内心是善良的,有着横溢的才华,无人能及。

三、妙玉的塑造在《红楼梦》中的含义

妙玉美艳如栊翠庵里的一枝寒梅,孤僻如深山里的石碑,清冷似冬天里的早晨,在花柳繁华的大观园里,她执着地去寻找自己的青春未来,栊翠庵的大门并不能阻挡她内心的“火焰”向外冲撞,她并不是“四大皆空”的出世者,她同样有着“七情六欲”,向往红尘,希望过上理想的生活。

然而封建礼教的条规,使这个身着道袍,心在朱楼的幽尼,内心充满矛盾与纠结,使她无法放弃对宝玉那似有若无的情感,难怪使她走火入魔,她那古怪的个性更容易落人口实,说她是凡心大动,为宝玉害了相思病。这其中也有些道理,但即使一个潜修的空门女子,也有可能触动庵外的一片天地,引起一些内在的、心灵的欲望总是有的,如果强烈地压抑自己,也不可能忘掉那些本质的东西。别人肮脏,唯我独洁,终身履践洁净,屏绝尘俗的人最终落得遭盗匪强掳玷污的下场,原本已经够惨了,却还有人说她暗通贼人,甘愿受辱,这样一个洁净的女孩能蒙受如此污名吗?妙玉的身亡不正应对了“世难容”那支曲子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妙玉的性格是造成她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注释:

(1)《红楼梦》第五回22页

(2)《红楼梦》第十八回69页

(3)《红楼梦学刊》[J]1997年第一辑第52页

(4)《红楼梦学刊》[J]1986年第二辑第115页

(5)《红楼梦》第五十回208页

参考文献

(1)《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2)《红楼梦学刊》[J]1997年第一辑

(3)《红楼梦学刊》[J]1986年第二辑


相关文章

  • 李商隐的诗:忆梅
  • 忆梅 作者: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天涯:此指梓州. 2.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作者作此诗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 ...查看


  • 冬寒梅花香
  • 像你这样一个女孩,踏过严冬的雪地,留下一串足迹.你走过那段幽径,将空气也晕染成一片梅花香. --题记 夜未央,路灯还闪闪烁烁地亮着光. 时针分分秒秒地走动,突然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像你这样一个女孩,笑容像一束阳光打下来,穿过透亮的窗户,洋 ...查看


  • 寒梅傲雪,独馨香
  • 一阕清词,在这个飘雪的季节里散开,六角晶莹,带着一颗孤独的心,采一朵梅的香,在飘散中,守候温暖.题记 漫步在凛冽之中,一番风飕寒彻浸透,灰色的天空,夹杂着尘嚣的气息,沉重的琐屑将心绪一圈圈缠绕.一片片雪花,飘飘洒洒,俏装银树,展现在眼前的是 ...查看


  • 梅花花说明文
  • 赞美梅花的作文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但我更赞美梅花 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风雪,傲然挺立在寒风之中.在雪中怒放的 梅花,是那么鲜艳.迷人. 梅花不像别的花,春天来临时, ...查看


  •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99)咏雪咏梅之四
  • 律 诗 欣 赏 七律 冬 兴 文 刘成宏 寒教河凝地冰封,鸦噪鹰凄犬吠冬. 虽逝韶华犹壮志,更存浩气自鸣钟. 不因名利攀权贵,只放铿锵赋菊松. 雷电风霜何所惧? 劈涛斩浪驭苍龙. 七律 初冬大雪新韵 文  石跃强 黄河艄公 冬温遽降朔风寒, ...查看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 卢梅坡[雪梅]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出典]  卢梅坡  <雪梅> 注: 1.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 ...查看


  • 关于梅花的诗句:一树寒梅白玉条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赏析 自古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 ...查看


  • 咏物诗:一树寒梅白玉条
  • <早梅>原文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鉴赏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查看


  • 关于梅花的诗句:寒梅最堪恨
  •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