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3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

开。 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确定新中国的国

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新中国采用公

元纪年。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

念碑。 确定新中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工作。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

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共同纲领》为施政方

针,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

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1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

1950年6月-1952年底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标志:中央人民

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

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农民享有土地所有

制。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

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促进了农村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巩固了

新生政权。

朝鲜战争爆发 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确定新中国国徽。

1950年10月 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英雄代表:

黄继光、邱少云

1951年5月 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议

1951年10月 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领土全

部获得解放

1953年 我国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 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手工业走

集体化道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资

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抗美援朝胜利,维护

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

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3年12月 我国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提出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1954年9月 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

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

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

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是我国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了人民利益的宪法。

l955年4月 印度尼西亚的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周恩来提出“求

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

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1956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它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

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

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1958年5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

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

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958年 失误:全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主

要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

的高速度。 后果: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

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

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

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失误原因:1、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2、对

国情没有认识清楚;3、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

启示:1、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2、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3、要立足本国

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科学发展观。

1962年1月 “七千人大会”召开

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试验成功

1966年5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

(标志) 文化大革命开始。 主要原因:毛

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式。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

严重灾难的内乱。

1966年7月1日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第

二炮兵),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

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核力量

1966年10月 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年6月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元勋:

邓稼先 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1970年4月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顺利送上太空轨道

1971年9月13日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大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 意义: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

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

事业,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

公报》,双方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

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

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

1972年9月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1976年4月5日 “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

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治混乱,教

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

的差距拉大了。 启示:1、正确认识国情和

社会矛盾;2、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

不能再搞阶级斗争扩大化;3、必须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

1977年底 发展高等教育,恢复高考

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2、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

体。 意义: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上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

伟大的转折点

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首先在农村实行,在土地

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最早实行:安徽省凤阳小岗

村、四川省。 好处: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中国农业发展。

1979年1月1日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9年7月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

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 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

1981年 茅盾文学奖设立

1982年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包产到户吹遍了中国农村

一国两制: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内容:在一个中国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

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

主义制度。

1984年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我国在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84年12月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

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6年3月 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八六三计划”开始实施。 1986年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7年4月 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9年

1990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 )成立 作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

区—内地

1991年 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开始实施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7年9月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邓小平理

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

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港澳回归说明一国两制的正确: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 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交往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局面:两岸经济相互促 进、互补互利。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

开。 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确定新中国的国

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新中国采用公

元纪年。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

念碑。 确定新中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工作。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

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共同纲领》为施政方

针,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

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1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

1950年6月-1952年底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标志:中央人民

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

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农民享有土地所有

制。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

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促进了农村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巩固了

新生政权。

朝鲜战争爆发 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确定新中国国徽。

1950年10月 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英雄代表:

黄继光、邱少云

1951年5月 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议

1951年10月 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领土全

部获得解放

1953年 我国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 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手工业走

集体化道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资

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抗美援朝胜利,维护

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

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3年12月 我国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提出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1954年9月 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

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

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

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是我国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了人民利益的宪法。

l955年4月 印度尼西亚的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周恩来提出“求

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

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1956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它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

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

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1958年5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

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

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958年 失误:全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主

要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

的高速度。 后果: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

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

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

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失误原因:1、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2、对

国情没有认识清楚;3、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

启示:1、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2、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3、要立足本国

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科学发展观。

1962年1月 “七千人大会”召开

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试验成功

1966年5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

(标志) 文化大革命开始。 主要原因:毛

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式。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

严重灾难的内乱。

1966年7月1日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第

二炮兵),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

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核力量

1966年10月 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年6月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元勋:

邓稼先 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1970年4月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顺利送上太空轨道

1971年9月13日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大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 意义: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

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

事业,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

公报》,双方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

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

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

1972年9月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1976年4月5日 “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

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治混乱,教

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

的差距拉大了。 启示:1、正确认识国情和

社会矛盾;2、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

不能再搞阶级斗争扩大化;3、必须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

1977年底 发展高等教育,恢复高考

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2、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

体。 意义: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上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

伟大的转折点

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首先在农村实行,在土地

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最早实行:安徽省凤阳小岗

村、四川省。 好处: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中国农业发展。

1979年1月1日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9年7月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

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 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

1981年 茅盾文学奖设立

1982年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包产到户吹遍了中国农村

一国两制: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内容:在一个中国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

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

主义制度。

1984年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我国在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84年12月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

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6年3月 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八六三计划”开始实施。 1986年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7年4月 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9年

1990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 )成立 作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

区—内地

1991年 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开始实施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7年9月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邓小平理

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

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港澳回归说明一国两制的正确: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 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交往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局面:两岸经济相互促 进、互补互利。


相关文章

  • 超详细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 >. 3. 1949年10月1 ...查看


  •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2015)
  •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1842年:中英<南京 ...查看


  • 工具书的查找和利用方法
  • 一.工具书的基本知识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工具书具有知识性.资料性和检索性的特点.工具书按内容分有综合性的.专科性的:按文种分有中文的. ...查看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A4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 夏商西 ...查看


  • 高一近代史大事年表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 时间:1840----1949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民主主义革命依据领导阶级变化分期为: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大事年表
  •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查看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g ...查看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一.通用类词典及语言文字类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研.语文) 修订版<辞源>(商务) 修订版<辞海>(上海辞书) & ...查看


  •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
  •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