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文学价值

我眼中的文学价值

法学院 外交1301 [1**********] 古美前

此次讲座报告说到文学价值的问题,谈到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贾平凹的《丑石》、以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除了徐志摩先生的作品外和提及到的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以外,其他两个我之前并未接触过,只能接受张明亮先生的洗礼。《再别康桥》比较多人熟悉,我就选择《沉默的大多数》来表达我对文学价值的理解。

《沉默大多数》里很多章节都让我大彻大悟,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关于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象等,看完很有感触。至于孔孟,王小波并不太客观,几乎除了“仁”,“无耻之耻,无耻矣”外,没有能让他好好地赞扬了,反而罗素先生,对他影响很大,而我不认识罗素,也能从此书中获得关于罗素思想的哲学,在王小波看来,应该算得上是完美。作为知识分子,文人,王小波甚是了解文坛,道德好坏,说的真假,本可以清晰表露所知所闻,但没有,他所传达的信息也颇暧昧,含糊。所以,一本书对文学价值的诠释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取决于读者的选择,张明亮先生可能要表达的是对大多数人而言,文学所创造的价值。

我始终坚持文学价值是对个人的,是主观的,就算是大多数认为的价值仍不能代表某一文学的价值。就好比大多数读者会认同《沉默大多数》里的命运观,既不承认有所谓的命运,相信王小波所描述的“限度”。我不然,我相信命运,我相信能够做到的事是没有限度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价值教会读者思考,与书本擦出思想的火花,得出属于自己的见解,去慢慢的领悟文字的真谛,感受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非一味地接受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思想。

当然,遇到认同的观点,可以帮助读者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恍然大悟之感,王小波对自由的观点我很认同,中国文坛因政治介入的原因,并不自由,王小波对自由的热爱可以代表着文学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而我也是这样的。自由如性交,能够带来快感,如果我没看,我不会知道世界有人能明白自己的想法,其实说到底是大多数的想法,认识到这点是很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文学带来的价值,文学此时似耳旁亘古的音乐声,穿越时空唤醒心灵深处的死寂。

最后提到文学价值,即是文学素养了。经常谈到有些事情有些感觉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其实只是文学素养不够,一旦积累足了,表达并不是问题。这样一来,文学素养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更懂人。这种懂是体验的懂,徜徉在别人的文字里倾听别人的感受,与毫无知觉地点头差别是很大的。有人懂的生命里程更有向前的勇气与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文化素养,提升自我境界同时,感触他人的灵魂。

我眼中的文学价值

法学院 外交1301 [1**********] 古美前

此次讲座报告说到文学价值的问题,谈到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贾平凹的《丑石》、以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除了徐志摩先生的作品外和提及到的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以外,其他两个我之前并未接触过,只能接受张明亮先生的洗礼。《再别康桥》比较多人熟悉,我就选择《沉默的大多数》来表达我对文学价值的理解。

《沉默大多数》里很多章节都让我大彻大悟,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关于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象等,看完很有感触。至于孔孟,王小波并不太客观,几乎除了“仁”,“无耻之耻,无耻矣”外,没有能让他好好地赞扬了,反而罗素先生,对他影响很大,而我不认识罗素,也能从此书中获得关于罗素思想的哲学,在王小波看来,应该算得上是完美。作为知识分子,文人,王小波甚是了解文坛,道德好坏,说的真假,本可以清晰表露所知所闻,但没有,他所传达的信息也颇暧昧,含糊。所以,一本书对文学价值的诠释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取决于读者的选择,张明亮先生可能要表达的是对大多数人而言,文学所创造的价值。

我始终坚持文学价值是对个人的,是主观的,就算是大多数认为的价值仍不能代表某一文学的价值。就好比大多数读者会认同《沉默大多数》里的命运观,既不承认有所谓的命运,相信王小波所描述的“限度”。我不然,我相信命运,我相信能够做到的事是没有限度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价值教会读者思考,与书本擦出思想的火花,得出属于自己的见解,去慢慢的领悟文字的真谛,感受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非一味地接受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思想。

当然,遇到认同的观点,可以帮助读者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恍然大悟之感,王小波对自由的观点我很认同,中国文坛因政治介入的原因,并不自由,王小波对自由的热爱可以代表着文学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而我也是这样的。自由如性交,能够带来快感,如果我没看,我不会知道世界有人能明白自己的想法,其实说到底是大多数的想法,认识到这点是很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文学带来的价值,文学此时似耳旁亘古的音乐声,穿越时空唤醒心灵深处的死寂。

最后提到文学价值,即是文学素养了。经常谈到有些事情有些感觉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其实只是文学素养不够,一旦积累足了,表达并不是问题。这样一来,文学素养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更懂人。这种懂是体验的懂,徜徉在别人的文字里倾听别人的感受,与毫无知觉地点头差别是很大的。有人懂的生命里程更有向前的勇气与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文化素养,提升自我境界同时,感触他人的灵魂。


相关文章

  • 金岱: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化流向
  • 新世纪,在我看来,与新时期这个词可以是等义的. 对于相当多数的当代中国人来说,真正的新生活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而对于与生活世界紧密相关的文学来说,取那个时间作为一块界碑,也应该是完全合适的. 现在我们都非常警惕将文学的 ...查看


  •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答案一:主题.人物.结构.描写等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创作手法总结+主题思想(思想情感)概括的模式.这一众所周知的内容与沿袭已久的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果真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切的小说教学内容吗?正如王荣生说的:"在中 ...查看


  •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 试题 二.问答题: 1.文学活动所包含的四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关于文学的起源问题. 3.为什么说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4.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艺术真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什么是"再现说"?什么 ...查看


  • 创新是作文写作的生命
  • ◎孙 梅 从古至今人们无不力求作文新颖别致,以期达到体现个性,充满魅力的目的,使文章有生命力.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文章贵有新意"也就是这个意思,否则,千孔一面,味如嚼蜡,失去了作文的意义,也失去了读者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培 ...查看


  • 我眼中的鲁迅
  • 我眼中的鲁迅 旷新年 鲁迅出生在一个历史大崩溃的时代,不仅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彻底的崩溃--这是"千古未有之变局",而且西方的历史也发生了彻底的崩溃--尼采高呼"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这个世界的基础已经从 ...查看


  • 简析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 简析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摘要: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诗坛的首领"是一位富有自觉艺术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记载了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记载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体现着作者自 ...查看


  • "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
  • 作者:宋丽娟孙逊 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03期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明清之际,与"西学东渐"相呼应,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我们称之为"中学西传".而中国古代典籍的翻译则成为&qu ...查看


  • 英国皇家版_莎士比亚全集_简评
  • 2009年9月第41卷 第5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Sept.2009 Vol.41No.5 ・书刊评介・ 英国皇家版JonathanB ...查看


  • "他的文化视野甚为宽阔"--外国政要和媒体眼中的习近平
  • "他的文化视野甚为宽阔" --外国政要和媒体眼中的习近平 作者:柯岩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4458 最近在美国出版的<习近平时代>一书称,"从习近平自己述及的长长的'书单'来看,他的文化视野甚为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