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威2011年第4期

  有外媒猜测,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将于近期服役,新航母是中国在俄罗斯“瓦良格”号航母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对于希望拥有航母的国家,改造别国航母是否明智,改造期间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另外,随着中国即将拥有自己的航母,在亚洲将会出现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多国同时拥有航母的局面,这对于亚洲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就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著名军事评论家李杰大校。李杰大校还为我们分析了世界航母的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航母的威力和作用有更深的认识。      世界航母现状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自1922年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凤翔”号下水以来,世界各国航母的发展已经历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如今,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是一些海军大国建造新一代航母的计划依然在持续发展中。首先请您分析一下目前世界各国航母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和趋势都有哪些?   军事专家李杰(以下简称“李”):对于航母发展来说,2010年和2011年是很有纪念意义的。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第一次在“伯明翰”号巡洋舰临时铺设的木制甲板上驾机起飞成功,次年1月18日,他又驾机成功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的临时甲板上。如果以这两个事件作为世界航母发展开端的话,那么到了2010年和2011年,则航母已经走过了百年。百年以来,航母相比海军其他舰种,应该说是发展最快、最为成熟、最符合各国海军应用的一种军舰。纵观当今世界各国航母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海军强国全力发展大型或超大型航母,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美国除了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和1艘“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外,下一代“福特”级航母的排水量也是超过10万吨级的;俄罗斯据说也要建造6艘5~6万吨级的大型航母。英国要建造的两艘“伊丽莎白”级航母都是6.5万吨,法国的“皮埃尔”级则计划达到7.5万吨。其次,世界上的一些中、小国家,包括地区性的强国依然发展中、小型航母,但是其吨位都在逐步增大。比如印度,其一方面自己建造“维克兰特”号航母(原先称“蓝天卫士”号),另一方面又购买了由俄罗斯进行改装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即“维克拉马迪特亚”号,这两艘都是3~4万吨级的中型航母。这些国家限于财力和技术等因素,以及出于本国战略需求的考虑,选择了发展中、小型航母,甚至准航母。   另外,各种高新技术都首先在航母上得到应用。比如美国在“福特”级航母上就准备采用新型核动力、电磁弹射器和新概念武器等高新技术,俄罗斯也计划在下一代航母上采用弹射技术。新概念武器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也在考虑采用,不过,由于技术水平和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全部采用。在动力方面,各国主要还是根据本国情况。比如美国全部采用核动力,英国和法国则采用比较成熟的燃气轮机。航母的寿命期限也在不断延长,以前基本上跟其他军舰一样为30年左右,现在则大多要服役50年左右(无论是大型航母还是中型航母)。因此,现代航母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也在逐步减少;而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中心战”的体系中,航母无疑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航母编队所发挥的不仅仅是海军舰艇本身的战斗力,而是囊括、运用所有军兵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以及航天等兵力兵器,使之全部连成一体。所以,融入到“网络中心战”的体系之中,最大化的加以运用,也是未来航母发展与使用的一个重要趋势。   记: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拥有航母数量最多、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其计划中的CVN-78“福特”号是否代表了未来航母的发展趋势?世界其他国家海军应如何应对?   李:“福特”号确实代表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航母发展趋势,当然,其他国家很难像美国这样将如此多的高新技术在一艘航母上集中应用。尤其是弹射技术,在目前其他国家很难掌握或无法蒸汽弹射技术的时候,美国已经开始发展电磁弹射技术了。这就与其他国家形成了技术上的代差,而且越来越大。相比目前的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器有很多明显的优势,比如其弹射飞机的范围很广,速度明显提高。蒸汽弹射器适合弹射的飞机一般是在几吨到20吨左右,而电磁弹射器既可以弹射几百公斤的无人机,也可以弹射四五十吨的大型舰载机。再者,电磁弹射器不必像蒸汽弹射器那样每次弹射前要做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电磁弹射器的弹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至少比蒸汽弹射器高出1/3。比如,以前用蒸汽弹射器能够出动120架次,现在采用电磁弹射器后可以达到160架次左右,甚至可能达到180架次:在危急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所加大。这种技术性能上的提升,可谓是真正的从量变到质变。   相比现在的航母,“福特”号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了。尤其是现在美军非常强调空地海天一体战,美军可以把其全球的作战力量全部联接在一起,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另外,美国也把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作战信息网络连通到自己的系统之中,把能获取到的信息全部综合到一起,加以全面运用。   无庸置疑,“福特”号航母的问世,必然会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海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尽管其他国家不可能在10万吨级航母这一领域赶超美国,但是,至少会发展对付和抗击它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当然,从目前及未来海上战场的态势来看,不会再出现二战中那样以航母来对付航母的情况,而是大力提升现有反航母武器性能,并加速发展各种新概念的反航母武器。   记:近些年来,美国武器装备研制经费不断在进行调整,砍掉或削减了一些先进武器的研发计划,这会不会影响到“福特”号的建造?   李: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世界上运用最多的两个手段,一个是经济杠杆,另一个就是航母编队。由于世界上各大海域基本上都是连通的,美国可以把航母部署到很多国家的前沿,从而达成美国的战略威慑力。航母的使用也很灵活,小规模的可以派遣舰载机骚扰,大规模的则可能发射巡航导弹进行精确打击,随之再出动大批舰载机,而且随时可以撤回来。因此,航母对于美国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福特”号这样的新一代航母:即便是削减经费,对其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对航母舰载机的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F-35舰载型的数量有可能会削减。现在美国也在通过继续改进“超级大黄蜂”来弥补因消减F-35带来的不利影响。但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通过一两个机型来执行原来需要多个机型才能胜任的职能。   记:对于美国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否有可以替代航母的武器装备?   李:我认为,像美国这样的世界性强国,其航母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美国现在正在发展的“福特”级要建造10艘,最后一艘将在2048年服役。如果按照50年服役期来计算,那么至少本世纪

这一百年,美国还是要保持其相当规模的航母舰队的。而且除了作战,航母还能够执行很多其他领域的非战争任务,比如抢险救灾、反恐反海盗、撤运侨民等。在1994年底印尼发生大海啸后,美国就曾经派遣两栖攻击舰前往救援;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爆发后,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也迅速前往出事海域。当然,美国派遣航母去执行这些任务,也更多地出于输出价值观念和维护自己全球的利益。美希望借助这些行动,来掌握这一地区的控制权,从而获取其最大利益。我记得美国海军还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即曾经用航母运送一位著名画家的大批画作到世界各地巡回展出,这种作法在其他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记:现在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攻击航母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那么是不是说航母在未来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将越来越差?   李:在军事武器的发展上,历来都是有矛就有盾。现代的侦察手段,不管是侦察监视卫星、侦察机、无人机,还是潜艇,确实有可能发现航母这种庞然大物。冷战时期,前苏联就曾经针对美国航母,专门研究了一种叫“饱和攻击”的战术,就是从各个方向,采用不同武器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多批次对航母编队实施高强度的打击。但是,通常来说,航母在海上部署兵力兵器的区域半径可以达到两百公里以上。在这么大的范围内航母可以进行较大自由程度的机动,从而减小被击中的概率。另外,航母编队的探测、预警能力也很强,并且具备相当的防御能力,比如防空、反舰和反潜等都有三层防御圈,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兵力兵器来层层拦截打击。可以说,如果哪个国家敢于攻击美国航母,其报复手段还是很强的;而且攻击美国航母的行动有可能会升级为战略行为。   记:英国迫于国防预算的压力,打算永久封存正在建造的两艘航母中的一艘。考虑到现役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将提前退役,为解决未来10年不再拥有具备有效战斗力航母的困境,英国提出与法国共用航母。英国的困境对于后来打算发展航母的国家来说有什么启示?   李:我个人原本很看好英国的航母发展道路,其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向大型化发展,性价比很高,比如一艘6万吨的大型航母,其作战效能必然要比两艘3万吨的小型航母高,这个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航母大型化之后,舰载机数量可以大大增加,一般可达50架左右,作战能力大幅提高。而且,英国的新一代航母准备要搭载F-35隐身战斗机,其作战能力比原来的“海鹞”高很多。同时,英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其新型航母没有采用核动力,而依然采用常规动力。在这一点上不像法国,“戴高乐”号才4万多吨就采用核动力,在服役期间产生了很多问题。英国新型航母准备采用燃气轮机,在这一领域英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可以发挥其技术强项。另外,英国新型航母还延续了滑跃式起飞甲板,并且在未来将结合弹射技术的使用。从这几点可以看出,在发展新一代航母上,英国还是比较有创新之处的,这对其他国家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当然,现在英国由于削减开支,会对新型航母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有想跟法国共用航母的说法。我认为,经济因素对航母发展的影响应该是暂时的,只要其经济有所转好,一定会重新下大力气研发的。至于与法国共用航母,我觉得不太现实。比如说如果再打一次马岛战争,那么航母的指挥权归谁?战争经费由谁来出?舰队中的法国海军舰艇和官兵凭什么要为英国卖命?   记:除英国和法国,西欧国家中还有意大利也在近几年建造了“加富尔”号轻型航母。这种轻型航母是否会越来越多地成为未来航母建造的主要类型?   李:意大利属于欧洲的地区性强国,这样的国家应该会把轻型航母作为发展的重点,还有西班牙等国也是如此。一个国家要发展航母,一定是跟这个国家的战略需求相适应的。比如,美国海军要实现全球部署,那么他们发展的一定是大型航母:而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其主要针对的只是地中海周边海域,最多只是要维护北约赋予其的任务,那么只需要发展中型与小型航母就可以了。显而易见,北约国家更愿意发展像意大利“加富尔”号这种多用途的航母,其不仅可以作为航母使用,还可以兼做两栖攻击舰或者指挥舰,甚至医院船。   记:在东亚,日、韩两国近些年来相继建造了“日向”级和“独岛”级,这两级舰虽然没有“航母”的称号,却在实际上等于是轻型直升机航母。而且,日本还计划发展“日向”级的后继舰,即满载排水量高达2.4万吨的22DDH,韩国据说也有类似的计划。这种从两栖攻击舰起步,逐渐过渡到真正航母的做法是否也对其他从空白开始起步的国家有借鉴意义?   李:两栖攻击舰的主要作用是垂直登陆和兵力投送。而日本发展的“日向”级和22DDH,则是为了作为“八・八”或“九・十”舰队的反潜战和护航行动的核心。日本由于目前有“和平宪法”的制约,不能公开发展航母,那么它就可以通过研制两栖攻击舰来摸索一些建造航母的经验。如果将来在国际环境、法律突破或者国民意识等方面有所改变的情况下,不排除日本会发展真正的航母的可能性。      航母的建造      记:对于一个从零开始起步的国家赤讲,建造航母的最大难关是什么?这种难关应如何去突破?   李:我认为最大的难关应该是理念和人才。一个国家要决定是否发展航母,首先决定于国家的领导人、军方领导人以及民众有没有强烈的需要航母的意愿。以前不发展航母,要么是没有这种意识,要么是没有需求。所以,意识和理念是发展航母的前提。其次,人才也非常关键。航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不是深入了解,根本不知道其有多么复杂。因为航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艘军舰,更是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融合和集中捏合。有了航母之后,不仅海军进攻能力大大增强,防御能力也大幅提高,而且还要有大量的空基力量和陆上基地兵力设施来为其提供支援和配套。比如美国,不仅国家拥有大量的大型造船厂、综合修理厂,而且海军也有不少修造厂及大量的海军基地。美国的航母停靠码头后,其上舰载机要从舰上转场到岸上机场,所以就要有一整套的配套设施,不能只有一个基地、一个码头,体系相当复杂。   记:想要拥有航母,一般来讲可以有几个选择,如直接外购、自主建造,或者购进他国废弃船体自行改装。对于一个从零开始起步的国家来讲,哪个选择比较容易成功?   李:不同的国家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不能单一而论。比如说,美国选择的就是自主建造的方式,不可能从国外购买。因为美国航母都是大型的,使用最尖端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大型战舰。但是对于其他以前没有建造过航母的国家来说,必须先从国外购买航母,然后再到自主建造。比如说印度,他们就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购买了英国航母,现在又从俄罗斯购买航母进行改装,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设施后

再开始自主建造。法国也是从引进航母起步,然后自己建造了“克莱蒙梭”级、“戴高乐”号,目前又跟英国联合研制“皮埃尔”号航母。从这些国家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出,从零起步开始研制航母,首先遇到的就是人才不足和技术短缺,尤其是很多关键技术,比如弹射器、舰载机,防御武器,以及动力装置等等,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的。   记:如果是购进他国废弃舰体自行改装,都要做哪些工作才能使舰体达到跟新船体一样的可用状态?   李:利用船体进行改装的话,首先要确定的是,改造完成后要使这艘军舰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如俄罗斯为印度改装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其原来装备了大量的武器,包括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以及速射炮,这就导致了舰载机数量很少,难以满足海上作战行动需要。俄罗斯现役的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虽然排水量达到了6.75万吨,但是舰载机只有39架,而其中真正用于作战的固定翼战机只有22架。这22架再去掉4架苏-25攻击/教练机,只剩下18架苏-33。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利用旧舰体改造航母成功的先例。这种做法的难度很大。因为,把旧舰改造成新舰,这个过程就意味着这艘舰设计思路的改变。比如说要把原来大量的舰载武器拆除,腾出空间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那么就跟原来这艘舰的设计思想完全不同了。而且,新舰所使用的舰载机肯定不是原来旧舰的舰载机,而是全新的机型,那么母舰的配套设备就要进行大幅改造。另外,航母的自身防护手段也会完全不同,是通过编队内的属舰来提供保护,还是利用舰载机进行保护,这都会涉及到旧舰的整个改造过程。如果再具体些,比如说原来使用的是蒸汽轮机动力系统,那么改造时是不是还要保留原有的方案,还是更换其他类型的动力系统,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记:如果要选择自主建造模式,那么应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地走?   李:自主建造的话,肯定要比原来引进或者仿制有比较大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比如说舰载机起降技术跟原来完全不同,这就需要有新的技术创新来解决。而起降模式的改变也会对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包括训练,滑跃起飞训练和弹射起飞训练完全是两码事。另外,舰载机性能的高低、舰载武器的配备以及动力系统的选择,都是要突破的技术难关。现在有些装备航母的国家,比如印度和俄罗斯,就在考虑今后是不是也要发展核动力航母。但是,如果不是像美国那样有全球利益的话,其实建造核动力航母并没有很大的必要。   因此,要自主建造航母,首先要明确其主要作用是什么,然后就是建造所必需的关键技术能否有所突破。比如印度,他们发展航母的时候不是没有考虑过采用弹射器。但是,就因为他们无法买到或者掌握弹射器技术,只能在新造或者改装的航母上采用滑跃式起飞甲板。当然,印度的所有航母都采用滑跃方式也有好处,就是可以实现飞行员训练上的有机顺利衔接。如果印度的某一艘航母采用了蒸汽弹射器,那么其原来那一套滑跃起飞的训练方式和体制就没用了,必须重新制定新的训练方式和体制。   记:拆解或者改装他国的废弃航母,会对本国航母的研究提供多大的帮助?   李:研究国外的旧航母对于很多想自己发展航母的国家来说,肯定是有帮助的。美国就曾经想把退役的“小鹰”号航母卖给印度,但是最后又取消了。因为,尽管这艘航母是美国退役的,但是对印度来说还是很先进的。研究老旧航母对想建造航母的国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这是在设计思路也要一脉相承的前提下。比如印度,他们一直都是使用滑跃起飞的航母,那么借鉴俄罗斯的技术就很有用。如果要研究美国航母,那么,他们就要改成弹射式起飞,这就跟其以往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了。   记:航母的设计和建造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子系统异常繁多。如何才能避免因某个子系统的研制陷入僵局而使整个系统进度延误的状况?   李:这种问题,很多国家都会遇到,包括美国。前一段时间,美国研制的电磁弹射器就出问题了,进度滞后了好几个月,有一些国会议员就质疑其能否按期服役。所以说,任何一个关键技术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航母项目产生不小的影响。如果退一步说,新的技术遇到困难,也不是不可以用成熟的设备暂时代用一下。但是,按照美国以往的习惯,是不可能再回到蒸汽弹射器的。尽管现在美国的蒸汽弹射器已经非常成熟,他们还是希望通过电磁弹射器来跨上这个台阶。而且,采用电磁弹射器后,美国就与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形成了代差,这才是美国最想看到的。      航母对亚洲的影响      记:在亚洲,泰国拥有航母,日本和韩国也相继拥有了准航母,这种造舰竞赛是不是意味着东亚航母军备竞赛的开始?   李:我认为,一个国家发展航母,还是出于本国的战略需求,很难说是由于所谓军备竞赛造成的。当然,不排除某些国家,如印度和韩国,可能有进行航母竞赛的意味。韩国为了与日本争夺海上权益,发展了“独岛”级两栖攻击舰,以便与日本的同类舰进行抗衡。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航母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无论是其论证、设计、使用、管理,以及退役任一阶段,还是其整个全寿命服役期中,都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决非是一笔小数目。   记:如果日本的22DDH装备了F-35,那么其性质是不是就从两栖攻击舰变成了轻型航母?   李:其实,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母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的,这主要看其最初设计时是要以搭载什么样的舰载机为主。22DDH从设计上看,还是以搭载直升机为主,那么我们还是认为其属于两栖攻击舰。如果22DDH从一开始就针对F-35设计的,那么它就是一艘名副其实的小型航母了。   记:印度作为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维持这样一个较为庞大的航母规模的目的何在?   李:印度主要有几个目的,一是要称霸印度洋,二来是为显示其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要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航母作为当代国家中最具威力的武器之一,自然要被印度拿来作为一种展示或者炫耀,或大肆运用的资本。而且,印度还十分关注西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尤其是近些年与越南的联系比较紧密,经常有一些较大的动作。   记:在亚太地区集中了这么多航母以及准航母,那么会不会有它们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   李:从当今世界各国海军航母的发展来讲,其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显示本国实力、进行威慑,应对局部;中突或战争的战略力量。除非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一般不太可能爆发航母之间的冲突。如果是一个海军强国对付中小国家,那么前者很可能会动用航母。但是,两个海军强国和实力相差不大的国家之间的较量,则双方不会轻易动用航母进行对峙和作战。   记:现在假设有一个从没有过航母的发展中大国,其需要航母的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李:航母能够用于抢险救灾、维和、反恐反海盗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以及维护海上航线的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等等;在岛屿争端、海上划界等方面,航母也可以充分显示己方的力量存在。不过航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具有巨大的战略威慑能力;可以将海军的海上力量完美地融合成一体,从而在编制体制、作战样式等方面产生质的变革,形成一个攻防兼备的强大体系。如果没有航母,那么海军的这些兵力都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   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有外媒猜测,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将于近期服役,新航母是中国在俄罗斯“瓦良格”号航母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对于希望拥有航母的国家,改造别国航母是否明智,改造期间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另外,随着中国即将拥有自己的航母,在亚洲将会出现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多国同时拥有航母的局面,这对于亚洲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就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著名军事评论家李杰大校。李杰大校还为我们分析了世界航母的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航母的威力和作用有更深的认识。      世界航母现状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自1922年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凤翔”号下水以来,世界各国航母的发展已经历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如今,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是一些海军大国建造新一代航母的计划依然在持续发展中。首先请您分析一下目前世界各国航母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和趋势都有哪些?   军事专家李杰(以下简称“李”):对于航母发展来说,2010年和2011年是很有纪念意义的。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第一次在“伯明翰”号巡洋舰临时铺设的木制甲板上驾机起飞成功,次年1月18日,他又驾机成功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的临时甲板上。如果以这两个事件作为世界航母发展开端的话,那么到了2010年和2011年,则航母已经走过了百年。百年以来,航母相比海军其他舰种,应该说是发展最快、最为成熟、最符合各国海军应用的一种军舰。纵观当今世界各国航母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海军强国全力发展大型或超大型航母,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美国除了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和1艘“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外,下一代“福特”级航母的排水量也是超过10万吨级的;俄罗斯据说也要建造6艘5~6万吨级的大型航母。英国要建造的两艘“伊丽莎白”级航母都是6.5万吨,法国的“皮埃尔”级则计划达到7.5万吨。其次,世界上的一些中、小国家,包括地区性的强国依然发展中、小型航母,但是其吨位都在逐步增大。比如印度,其一方面自己建造“维克兰特”号航母(原先称“蓝天卫士”号),另一方面又购买了由俄罗斯进行改装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即“维克拉马迪特亚”号,这两艘都是3~4万吨级的中型航母。这些国家限于财力和技术等因素,以及出于本国战略需求的考虑,选择了发展中、小型航母,甚至准航母。   另外,各种高新技术都首先在航母上得到应用。比如美国在“福特”级航母上就准备采用新型核动力、电磁弹射器和新概念武器等高新技术,俄罗斯也计划在下一代航母上采用弹射技术。新概念武器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也在考虑采用,不过,由于技术水平和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全部采用。在动力方面,各国主要还是根据本国情况。比如美国全部采用核动力,英国和法国则采用比较成熟的燃气轮机。航母的寿命期限也在不断延长,以前基本上跟其他军舰一样为30年左右,现在则大多要服役50年左右(无论是大型航母还是中型航母)。因此,现代航母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也在逐步减少;而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中心战”的体系中,航母无疑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航母编队所发挥的不仅仅是海军舰艇本身的战斗力,而是囊括、运用所有军兵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以及航天等兵力兵器,使之全部连成一体。所以,融入到“网络中心战”的体系之中,最大化的加以运用,也是未来航母发展与使用的一个重要趋势。   记: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拥有航母数量最多、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其计划中的CVN-78“福特”号是否代表了未来航母的发展趋势?世界其他国家海军应如何应对?   李:“福特”号确实代表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航母发展趋势,当然,其他国家很难像美国这样将如此多的高新技术在一艘航母上集中应用。尤其是弹射技术,在目前其他国家很难掌握或无法蒸汽弹射技术的时候,美国已经开始发展电磁弹射技术了。这就与其他国家形成了技术上的代差,而且越来越大。相比目前的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器有很多明显的优势,比如其弹射飞机的范围很广,速度明显提高。蒸汽弹射器适合弹射的飞机一般是在几吨到20吨左右,而电磁弹射器既可以弹射几百公斤的无人机,也可以弹射四五十吨的大型舰载机。再者,电磁弹射器不必像蒸汽弹射器那样每次弹射前要做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电磁弹射器的弹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至少比蒸汽弹射器高出1/3。比如,以前用蒸汽弹射器能够出动120架次,现在采用电磁弹射器后可以达到160架次左右,甚至可能达到180架次:在危急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所加大。这种技术性能上的提升,可谓是真正的从量变到质变。   相比现在的航母,“福特”号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了。尤其是现在美军非常强调空地海天一体战,美军可以把其全球的作战力量全部联接在一起,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另外,美国也把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作战信息网络连通到自己的系统之中,把能获取到的信息全部综合到一起,加以全面运用。   无庸置疑,“福特”号航母的问世,必然会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海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尽管其他国家不可能在10万吨级航母这一领域赶超美国,但是,至少会发展对付和抗击它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当然,从目前及未来海上战场的态势来看,不会再出现二战中那样以航母来对付航母的情况,而是大力提升现有反航母武器性能,并加速发展各种新概念的反航母武器。   记:近些年来,美国武器装备研制经费不断在进行调整,砍掉或削减了一些先进武器的研发计划,这会不会影响到“福特”号的建造?   李: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世界上运用最多的两个手段,一个是经济杠杆,另一个就是航母编队。由于世界上各大海域基本上都是连通的,美国可以把航母部署到很多国家的前沿,从而达成美国的战略威慑力。航母的使用也很灵活,小规模的可以派遣舰载机骚扰,大规模的则可能发射巡航导弹进行精确打击,随之再出动大批舰载机,而且随时可以撤回来。因此,航母对于美国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福特”号这样的新一代航母:即便是削减经费,对其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对航母舰载机的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F-35舰载型的数量有可能会削减。现在美国也在通过继续改进“超级大黄蜂”来弥补因消减F-35带来的不利影响。但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通过一两个机型来执行原来需要多个机型才能胜任的职能。   记:对于美国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否有可以替代航母的武器装备?   李:我认为,像美国这样的世界性强国,其航母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美国现在正在发展的“福特”级要建造10艘,最后一艘将在2048年服役。如果按照50年服役期来计算,那么至少本世纪

这一百年,美国还是要保持其相当规模的航母舰队的。而且除了作战,航母还能够执行很多其他领域的非战争任务,比如抢险救灾、反恐反海盗、撤运侨民等。在1994年底印尼发生大海啸后,美国就曾经派遣两栖攻击舰前往救援;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爆发后,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也迅速前往出事海域。当然,美国派遣航母去执行这些任务,也更多地出于输出价值观念和维护自己全球的利益。美希望借助这些行动,来掌握这一地区的控制权,从而获取其最大利益。我记得美国海军还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即曾经用航母运送一位著名画家的大批画作到世界各地巡回展出,这种作法在其他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记:现在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攻击航母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那么是不是说航母在未来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将越来越差?   李:在军事武器的发展上,历来都是有矛就有盾。现代的侦察手段,不管是侦察监视卫星、侦察机、无人机,还是潜艇,确实有可能发现航母这种庞然大物。冷战时期,前苏联就曾经针对美国航母,专门研究了一种叫“饱和攻击”的战术,就是从各个方向,采用不同武器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多批次对航母编队实施高强度的打击。但是,通常来说,航母在海上部署兵力兵器的区域半径可以达到两百公里以上。在这么大的范围内航母可以进行较大自由程度的机动,从而减小被击中的概率。另外,航母编队的探测、预警能力也很强,并且具备相当的防御能力,比如防空、反舰和反潜等都有三层防御圈,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兵力兵器来层层拦截打击。可以说,如果哪个国家敢于攻击美国航母,其报复手段还是很强的;而且攻击美国航母的行动有可能会升级为战略行为。   记:英国迫于国防预算的压力,打算永久封存正在建造的两艘航母中的一艘。考虑到现役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将提前退役,为解决未来10年不再拥有具备有效战斗力航母的困境,英国提出与法国共用航母。英国的困境对于后来打算发展航母的国家来说有什么启示?   李:我个人原本很看好英国的航母发展道路,其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向大型化发展,性价比很高,比如一艘6万吨的大型航母,其作战效能必然要比两艘3万吨的小型航母高,这个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航母大型化之后,舰载机数量可以大大增加,一般可达50架左右,作战能力大幅提高。而且,英国的新一代航母准备要搭载F-35隐身战斗机,其作战能力比原来的“海鹞”高很多。同时,英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其新型航母没有采用核动力,而依然采用常规动力。在这一点上不像法国,“戴高乐”号才4万多吨就采用核动力,在服役期间产生了很多问题。英国新型航母准备采用燃气轮机,在这一领域英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可以发挥其技术强项。另外,英国新型航母还延续了滑跃式起飞甲板,并且在未来将结合弹射技术的使用。从这几点可以看出,在发展新一代航母上,英国还是比较有创新之处的,这对其他国家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当然,现在英国由于削减开支,会对新型航母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有想跟法国共用航母的说法。我认为,经济因素对航母发展的影响应该是暂时的,只要其经济有所转好,一定会重新下大力气研发的。至于与法国共用航母,我觉得不太现实。比如说如果再打一次马岛战争,那么航母的指挥权归谁?战争经费由谁来出?舰队中的法国海军舰艇和官兵凭什么要为英国卖命?   记:除英国和法国,西欧国家中还有意大利也在近几年建造了“加富尔”号轻型航母。这种轻型航母是否会越来越多地成为未来航母建造的主要类型?   李:意大利属于欧洲的地区性强国,这样的国家应该会把轻型航母作为发展的重点,还有西班牙等国也是如此。一个国家要发展航母,一定是跟这个国家的战略需求相适应的。比如,美国海军要实现全球部署,那么他们发展的一定是大型航母:而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其主要针对的只是地中海周边海域,最多只是要维护北约赋予其的任务,那么只需要发展中型与小型航母就可以了。显而易见,北约国家更愿意发展像意大利“加富尔”号这种多用途的航母,其不仅可以作为航母使用,还可以兼做两栖攻击舰或者指挥舰,甚至医院船。   记:在东亚,日、韩两国近些年来相继建造了“日向”级和“独岛”级,这两级舰虽然没有“航母”的称号,却在实际上等于是轻型直升机航母。而且,日本还计划发展“日向”级的后继舰,即满载排水量高达2.4万吨的22DDH,韩国据说也有类似的计划。这种从两栖攻击舰起步,逐渐过渡到真正航母的做法是否也对其他从空白开始起步的国家有借鉴意义?   李:两栖攻击舰的主要作用是垂直登陆和兵力投送。而日本发展的“日向”级和22DDH,则是为了作为“八・八”或“九・十”舰队的反潜战和护航行动的核心。日本由于目前有“和平宪法”的制约,不能公开发展航母,那么它就可以通过研制两栖攻击舰来摸索一些建造航母的经验。如果将来在国际环境、法律突破或者国民意识等方面有所改变的情况下,不排除日本会发展真正的航母的可能性。      航母的建造      记:对于一个从零开始起步的国家赤讲,建造航母的最大难关是什么?这种难关应如何去突破?   李:我认为最大的难关应该是理念和人才。一个国家要决定是否发展航母,首先决定于国家的领导人、军方领导人以及民众有没有强烈的需要航母的意愿。以前不发展航母,要么是没有这种意识,要么是没有需求。所以,意识和理念是发展航母的前提。其次,人才也非常关键。航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不是深入了解,根本不知道其有多么复杂。因为航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艘军舰,更是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融合和集中捏合。有了航母之后,不仅海军进攻能力大大增强,防御能力也大幅提高,而且还要有大量的空基力量和陆上基地兵力设施来为其提供支援和配套。比如美国,不仅国家拥有大量的大型造船厂、综合修理厂,而且海军也有不少修造厂及大量的海军基地。美国的航母停靠码头后,其上舰载机要从舰上转场到岸上机场,所以就要有一整套的配套设施,不能只有一个基地、一个码头,体系相当复杂。   记:想要拥有航母,一般来讲可以有几个选择,如直接外购、自主建造,或者购进他国废弃船体自行改装。对于一个从零开始起步的国家来讲,哪个选择比较容易成功?   李:不同的国家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不能单一而论。比如说,美国选择的就是自主建造的方式,不可能从国外购买。因为美国航母都是大型的,使用最尖端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大型战舰。但是对于其他以前没有建造过航母的国家来说,必须先从国外购买航母,然后再到自主建造。比如说印度,他们就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购买了英国航母,现在又从俄罗斯购买航母进行改装,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设施后

再开始自主建造。法国也是从引进航母起步,然后自己建造了“克莱蒙梭”级、“戴高乐”号,目前又跟英国联合研制“皮埃尔”号航母。从这些国家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出,从零起步开始研制航母,首先遇到的就是人才不足和技术短缺,尤其是很多关键技术,比如弹射器、舰载机,防御武器,以及动力装置等等,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的。   记:如果是购进他国废弃舰体自行改装,都要做哪些工作才能使舰体达到跟新船体一样的可用状态?   李:利用船体进行改装的话,首先要确定的是,改造完成后要使这艘军舰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如俄罗斯为印度改装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其原来装备了大量的武器,包括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以及速射炮,这就导致了舰载机数量很少,难以满足海上作战行动需要。俄罗斯现役的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虽然排水量达到了6.75万吨,但是舰载机只有39架,而其中真正用于作战的固定翼战机只有22架。这22架再去掉4架苏-25攻击/教练机,只剩下18架苏-33。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利用旧舰体改造航母成功的先例。这种做法的难度很大。因为,把旧舰改造成新舰,这个过程就意味着这艘舰设计思路的改变。比如说要把原来大量的舰载武器拆除,腾出空间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那么就跟原来这艘舰的设计思想完全不同了。而且,新舰所使用的舰载机肯定不是原来旧舰的舰载机,而是全新的机型,那么母舰的配套设备就要进行大幅改造。另外,航母的自身防护手段也会完全不同,是通过编队内的属舰来提供保护,还是利用舰载机进行保护,这都会涉及到旧舰的整个改造过程。如果再具体些,比如说原来使用的是蒸汽轮机动力系统,那么改造时是不是还要保留原有的方案,还是更换其他类型的动力系统,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记:如果要选择自主建造模式,那么应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地走?   李:自主建造的话,肯定要比原来引进或者仿制有比较大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比如说舰载机起降技术跟原来完全不同,这就需要有新的技术创新来解决。而起降模式的改变也会对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包括训练,滑跃起飞训练和弹射起飞训练完全是两码事。另外,舰载机性能的高低、舰载武器的配备以及动力系统的选择,都是要突破的技术难关。现在有些装备航母的国家,比如印度和俄罗斯,就在考虑今后是不是也要发展核动力航母。但是,如果不是像美国那样有全球利益的话,其实建造核动力航母并没有很大的必要。   因此,要自主建造航母,首先要明确其主要作用是什么,然后就是建造所必需的关键技术能否有所突破。比如印度,他们发展航母的时候不是没有考虑过采用弹射器。但是,就因为他们无法买到或者掌握弹射器技术,只能在新造或者改装的航母上采用滑跃式起飞甲板。当然,印度的所有航母都采用滑跃方式也有好处,就是可以实现飞行员训练上的有机顺利衔接。如果印度的某一艘航母采用了蒸汽弹射器,那么其原来那一套滑跃起飞的训练方式和体制就没用了,必须重新制定新的训练方式和体制。   记:拆解或者改装他国的废弃航母,会对本国航母的研究提供多大的帮助?   李:研究国外的旧航母对于很多想自己发展航母的国家来说,肯定是有帮助的。美国就曾经想把退役的“小鹰”号航母卖给印度,但是最后又取消了。因为,尽管这艘航母是美国退役的,但是对印度来说还是很先进的。研究老旧航母对想建造航母的国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这是在设计思路也要一脉相承的前提下。比如印度,他们一直都是使用滑跃起飞的航母,那么借鉴俄罗斯的技术就很有用。如果要研究美国航母,那么,他们就要改成弹射式起飞,这就跟其以往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了。   记:航母的设计和建造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子系统异常繁多。如何才能避免因某个子系统的研制陷入僵局而使整个系统进度延误的状况?   李:这种问题,很多国家都会遇到,包括美国。前一段时间,美国研制的电磁弹射器就出问题了,进度滞后了好几个月,有一些国会议员就质疑其能否按期服役。所以说,任何一个关键技术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航母项目产生不小的影响。如果退一步说,新的技术遇到困难,也不是不可以用成熟的设备暂时代用一下。但是,按照美国以往的习惯,是不可能再回到蒸汽弹射器的。尽管现在美国的蒸汽弹射器已经非常成熟,他们还是希望通过电磁弹射器来跨上这个台阶。而且,采用电磁弹射器后,美国就与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形成了代差,这才是美国最想看到的。      航母对亚洲的影响      记:在亚洲,泰国拥有航母,日本和韩国也相继拥有了准航母,这种造舰竞赛是不是意味着东亚航母军备竞赛的开始?   李:我认为,一个国家发展航母,还是出于本国的战略需求,很难说是由于所谓军备竞赛造成的。当然,不排除某些国家,如印度和韩国,可能有进行航母竞赛的意味。韩国为了与日本争夺海上权益,发展了“独岛”级两栖攻击舰,以便与日本的同类舰进行抗衡。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航母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无论是其论证、设计、使用、管理,以及退役任一阶段,还是其整个全寿命服役期中,都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决非是一笔小数目。   记:如果日本的22DDH装备了F-35,那么其性质是不是就从两栖攻击舰变成了轻型航母?   李:其实,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母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的,这主要看其最初设计时是要以搭载什么样的舰载机为主。22DDH从设计上看,还是以搭载直升机为主,那么我们还是认为其属于两栖攻击舰。如果22DDH从一开始就针对F-35设计的,那么它就是一艘名副其实的小型航母了。   记:印度作为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维持这样一个较为庞大的航母规模的目的何在?   李:印度主要有几个目的,一是要称霸印度洋,二来是为显示其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要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航母作为当代国家中最具威力的武器之一,自然要被印度拿来作为一种展示或者炫耀,或大肆运用的资本。而且,印度还十分关注西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尤其是近些年与越南的联系比较紧密,经常有一些较大的动作。   记:在亚太地区集中了这么多航母以及准航母,那么会不会有它们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   李:从当今世界各国海军航母的发展来讲,其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显示本国实力、进行威慑,应对局部;中突或战争的战略力量。除非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一般不太可能爆发航母之间的冲突。如果是一个海军强国对付中小国家,那么前者很可能会动用航母。但是,两个海军强国和实力相差不大的国家之间的较量,则双方不会轻易动用航母进行对峙和作战。   记:现在假设有一个从没有过航母的发展中大国,其需要航母的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李:航母能够用于抢险救灾、维和、反恐反海盗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以及维护海上航线的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等等;在岛屿争端、海上划界等方面,航母也可以充分显示己方的力量存在。不过航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具有巨大的战略威慑能力;可以将海军的海上力量完美地融合成一体,从而在编制体制、作战样式等方面产生质的变革,形成一个攻防兼备的强大体系。如果没有航母,那么海军的这些兵力都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   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文章

  •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 1
  • 廉颇蔺相如列传巩固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 1.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 2.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3.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4.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 5.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 ...查看


  • 19廉颇蔺相如列传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音(红色字) 缪贤纰缪绸缪睨广成传汤镬渑池盆缻不怿刎颈之交 二.文学常识 (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五种体例本纪12篇,世家3 ...查看


  • 从国际体系到世界体系的全球经济治理特征
  • 作者:孙伊然 国际关系研究 2013年06期 自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以来的近3/4个世纪中,全球经济治理逐渐经历着由国际体系向世界体系转型的深刻变迁.体系既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存在背景,亦是规定其核心内容及发展趋向的内在根源.作为国际政治经 ...查看


  • 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评析_葛红亮
  • 66外交评论2012年第4期 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评析 葛红亮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盟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不断加 强,在南海问题及地区安全形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东盟视南海 "制衡"中国的支点,同时在这 ...查看


  •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重点实虚词.词句语法现象. 2. 理解本文选用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3. 学习文中蔺相如,廉颇的爱国精神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局意识. ...查看


  • 文言虚词练习"何"
  • 文言虚词练习(二)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 ...查看


  • 乌兹别克斯坦再次退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原因及影响
  • 2013年8月西伯利亚研究 SIBERIANSTUDIES 第40卷第4期 ・外 交・ Aug.2013V01.40No.4 乌兹别克斯坦再次退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的原因及影响 罗英杰1,崔珩2 (1.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北京10009 ...查看


  • 廉颇蔺相如3
  •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三课时(初稿)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第14-16段内容,积累文言常用词(实词,虚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查看


  • 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 担任 )赵. 将,伐( 讨伐 )齐,大破( 攻破 )之,取阳晋,拜( 授... 予官职 )为上卿,以( 凭借 )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 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