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曝光 可解三毛自杀之谜? - Qzone日志

1991年1月4日凌晨,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台北荣总医院自杀身亡,掀起轩然大波。而三毛并未留下任何遗书,至今,三毛之死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20年之后的2011年1月4日,长江文艺出版社举办《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新书发布会,该书收录了有关于三毛的大量珍藏照片、信札和史料,文化界、文学界名人推荐等。三毛生前的挚友、忘年交、该书作者眭澔平首次披露20年前三毛死前的最后一封信和最后一个电话,并带来了大量三毛遗物,向世人展示三毛这位传奇女性的大爱、才情与寂寞。本书的出版,正是因为三毛生前曾与眭澔平约定合出一本书,合走一段路,合作一张唱片。为了这一份故人留下的“功课”,眭澔平走上了三毛未完成的旅途,接续三毛在文学、音乐和旅行上的梦想,用20年的时光、20个三毛的故事、20首纪念三毛的歌曲、20段三毛尘封的录音、20幅为三毛创作的画卷,以及20年180多个国家的旅行记录,为三毛、为读者,也为自己寄出“给三毛的一封信”。

台湾文坛名家司马中原在本书序中直言,三毛亲口说,台湾有位深知我心的老弟,但他太痴太傻,我根本不可能嫁给他,但我不能不说:我真的很爱他。而这个人正是本书作者、台湾才子眭澔平。

三毛与眭澔平合影

作品———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充满隐喻

1991年,三毛的离世为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三毛之死究竟是意外事故,还是计划已久的自杀?三毛离世前的最后一年究竟是何种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三毛离世之前有没有留下什么留言、遗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最后一个电话究竟给了谁?

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三毛偷偷地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夹在她的最后一本新书《滚滚红尘》中,送给了来医院看望她的眭澔平,并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天将电话打到眭澔平家,可惜眭澔平并未在家,电话留声机真实地记录下了三毛生前最后的声音。直到三毛离开人世,眭澔平才在西伯利亚飞驰的火车上意外发现了三毛偷偷藏匿给他的最后一封信,而该信被心思巧妙的三毛夹在了书中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一场戏中……

在三毛留给眭澔平的最后一封信中,三毛写到“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等话语,直接流露出去意已决的决心,信中共含有12个密码,包括:“小熊”、“敦煌飞天”、“自制心太强”、“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钥匙、“起码一百把交给谁”、“白色的那只小熊”、“不肯擦上一点点口红……亲得有点灰扑扑的”、“火车、汽车”、“夜雨敲窗”、“松了衣袖”、“我要走了”、“爱人……同志”。

这些“密码”均是三毛生前最后一年中与眭澔平共同的默契与秘密———有的展现了三毛的大爱与寂寞,有的清晰地揭示了三毛当下的心情状态:如“小熊”是三毛对眭澔平这个真挚热情的好友的昵称;敦煌飞天则是对生死的另类而美丽的解读;口红是象征内心状态的暗语;爱人同志是对人生伴侣的向往;夜雨敲窗、松掉衣袖则是两人共同热爱的诗句……

三毛人生的最后一封信可谓“字中有字,信中有信”,到处充满着微妙的隐喻。本书中,眭澔平首次将信中三毛藏匿的这12个密码一一解读,让三毛迷了解三毛如何以爱而生,以爱而死。

评价———

三毛体认文学智慧超张爱玲?

在台湾,眭澔平是家喻户晓的电视台新闻主播和电台音乐总监,他曾被评为台湾三大电视新闻主播、台湾十大报告文学作家,并因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被票选为“台湾人最羡慕的人生”。

而眭澔平的奇幻人生正是因为受到了三毛的巨大影响。在与三毛的相识相知中,眭澔平对文学、对人生意义、对人与人的沟通有了新认识,辞去了名利双收的台视主播职务,以最艰苦的方式开始了他20年的环球之旅,履行与三毛的“生死之约”,接续三毛的脚步,完成她没有走完的旅途。

从西班牙加纳利三毛故宅,到三毛笔下的非洲撒哈拉沙漠,20年间,眭澔平从未停下脚步。至今他已走过180多个国家,在三毛去世20周年之时,交上了由20个与三毛有关的故事、20幅追溯三毛一生的图画、20首纪念三毛的歌曲组成的约定了20年的“功课”,即“给三毛的一封回信”。

回顾自己20年传奇的经历,以及创作《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中的奇幻体验,眭澔平说:“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为三毛的‘眼睛’,和所有陪伴三毛走过48年传奇人生的朋友,以及每一位看过三毛著作的读者,一同为拥有‘三毛’这份共同的美好记忆而触动柔软的心弦。”

在完成了这封信之际,眭澔平也走到了与三毛去世时相仿的年龄,他也深刻体会到人生中能够有一份彼此深知的情谊、一个旗鼓相当的灵魂至交,是何等难能可贵的事情。诚如三毛母亲在本书随带光盘中的录音留言所说:“我心里都觉得很安慰,因为三毛有那么好的一个朋友,那真是不容易……真是希望三毛在天上,看到眭澔平为她所做的,她一定在上面,跟平常你两个人在一起一样,她会大笑……”

享誉台湾文坛的司马中原老先生指出:三毛在文字表达上的“才情”也许略逊于张爱玲一分,但她体认文学的大智慧,却远超张爱玲七分。三毛是枢纽时代的大丫头,乃百年难遇的谪仙人物。

访谈《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作者眭澔平解读三毛:我和三毛不是俗气的“爱”

南方日报:你和三毛是怎么认识的?在你印象中,她是怎样一个人?

眭澔平:21年前,我和三毛认识的时候,是她从电视上看我,我像赵忠祥那样播新闻,也像大家一样读她的文章。我要写《台湾风云人物聚点》,选了三毛等8个人。没想到后来和她有个深度采访的时间,让我和她成了好朋友。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让大家知道三毛是怎样的朋友,她像史湘云,在芍药花下自在谈笑,又有林黛玉的才情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又像王熙凤一样有泼辣的性格。

我觉得,她内心一直有两个人在拉锯,一是林黛玉,一是薛宝钗。她讲过“如果不是自制心太强……”我们都是所谓的公众人物,要进退自如。影片《滚滚红尘》得了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编剧奖。她把自己压抑得很深,但她包容这个世界,有着赤子之心,像贾宝玉一样。

南方日报:这本书在台湾同步出版,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眭澔平:台湾的图书比简体版早一周出版,内容是一样的,书里累积了20年的音、图、字。书里的很多歌是我1993年就完成的,出版社知道三毛48岁离世,便找了48位作家来纪念她。我写了《蒲公英的哭泣》来纪念她。

南方日报:三毛写给你的信,之前是怎样公布的?

眭澔平:这封信在我当年出版《蒲公英的哭泣》时就夹在里面了,但在那个年代没办法配合和推广,今天才能以这样完整的形式呈现。我在三毛刚去逝的那几年,总听到一些关于她的微词,比如“一个自杀的人有什么可纪念的”,我只是默默去写,经过时光的筛洗,现在我们才能理解,李白死得很浪漫,是捞月而亡,换一种说法也是自杀。

南方日报:信中讲到三毛有375把钥匙,她也有375个箱子,有什么喻义?

眭澔平:在和她的交往中,你可以和她聊红楼梦、莎翁、旅行、煮汤、画画,她的阅历丰富,像个大旅馆一样,以前旅馆的接待前台都有格子放着钥匙,她就像有375间房间的丰富的人,但这也反映了她的孤独。也许她想和别人沟通时,别人不理解她。文人的孤独就是这样,有不同的风景,但因为荷西不会中文,三毛有100多个中文的箱子还没有开启。当三毛去世后,我发现有种奇妙的力量,让我和她的对话还在继续,她鼓励我完成了这些作品。

南方日报:你和三毛的交情非同一般,三毛也很爱您。你和三毛最后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眭澔平:在三毛过世前,我把她看成我的妈妈一样。我们之前的爱不是俗气的“爱”,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爱。她给了我放弃功名远走他方的勇气。我想通过我的书,把三毛的精神在20年后完整地突显出来,让我们有一份柔软的心。

南方日报:从你的角度看,三毛的死因是什么,她是在逃避什么?她怎么看待死亡?

眭澔平:有几种说法,有的说她没得到金马奖,有的说她思念荷西。但她不是那么在意奖项的人,她那晚打电话给我时说她很难过,但不是难过自己没得奖,林青霞得奖后都回头向她竖起大姆指。荷西是1979年9月30日中秋节后过世的,三毛非常思念她,却不至于去自杀。还有一种说法是她久病厌世。1991年1月3日,她做完了子宫内膜肥厚的手术,2日我去医院看她,还帮她寄了很多信。3日晚上她说她想好好睡觉,吃安眠药。我个人的想法是,她有忧郁症,有种解离的状态。三毛手术时是要注射麻醉药的,里面含有安眠成分,她又吃了安眠药,可能是药量太大了。有一位残疾的作家告诉她安眠药只吃半颗就好,而三毛吃到了两颗。我想可能是后来安眠药量太大,又心情抑郁,最后导致心肌梗塞。

相关

三毛之死

三毛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庆,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1991年1月4日去世,年仅48岁。20年前的这个早晨,台北市“荣民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病房浴厕看到作家三毛的身子半悬在马桶上方,法医和警方查验认为这是自杀,因为马桶旁有扶手,三毛只要有一点点的求生意念,就可立即抓住扶手,保住性命。当时,三毛并没有留下遗书。

三毛生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广为流传,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主要作品有《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等。

1991年1月4日凌晨,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台北荣总医院自杀身亡,掀起轩然大波。而三毛并未留下任何遗书,至今,三毛之死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20年之后的2011年1月4日,长江文艺出版社举办《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新书发布会,该书收录了有关于三毛的大量珍藏照片、信札和史料,文化界、文学界名人推荐等。三毛生前的挚友、忘年交、该书作者眭澔平首次披露20年前三毛死前的最后一封信和最后一个电话,并带来了大量三毛遗物,向世人展示三毛这位传奇女性的大爱、才情与寂寞。本书的出版,正是因为三毛生前曾与眭澔平约定合出一本书,合走一段路,合作一张唱片。为了这一份故人留下的“功课”,眭澔平走上了三毛未完成的旅途,接续三毛在文学、音乐和旅行上的梦想,用20年的时光、20个三毛的故事、20首纪念三毛的歌曲、20段三毛尘封的录音、20幅为三毛创作的画卷,以及20年180多个国家的旅行记录,为三毛、为读者,也为自己寄出“给三毛的一封信”。

台湾文坛名家司马中原在本书序中直言,三毛亲口说,台湾有位深知我心的老弟,但他太痴太傻,我根本不可能嫁给他,但我不能不说:我真的很爱他。而这个人正是本书作者、台湾才子眭澔平。

三毛与眭澔平合影

作品———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充满隐喻

1991年,三毛的离世为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三毛之死究竟是意外事故,还是计划已久的自杀?三毛离世前的最后一年究竟是何种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三毛离世之前有没有留下什么留言、遗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最后一个电话究竟给了谁?

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三毛偷偷地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夹在她的最后一本新书《滚滚红尘》中,送给了来医院看望她的眭澔平,并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天将电话打到眭澔平家,可惜眭澔平并未在家,电话留声机真实地记录下了三毛生前最后的声音。直到三毛离开人世,眭澔平才在西伯利亚飞驰的火车上意外发现了三毛偷偷藏匿给他的最后一封信,而该信被心思巧妙的三毛夹在了书中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一场戏中……

在三毛留给眭澔平的最后一封信中,三毛写到“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等话语,直接流露出去意已决的决心,信中共含有12个密码,包括:“小熊”、“敦煌飞天”、“自制心太强”、“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钥匙、“起码一百把交给谁”、“白色的那只小熊”、“不肯擦上一点点口红……亲得有点灰扑扑的”、“火车、汽车”、“夜雨敲窗”、“松了衣袖”、“我要走了”、“爱人……同志”。

这些“密码”均是三毛生前最后一年中与眭澔平共同的默契与秘密———有的展现了三毛的大爱与寂寞,有的清晰地揭示了三毛当下的心情状态:如“小熊”是三毛对眭澔平这个真挚热情的好友的昵称;敦煌飞天则是对生死的另类而美丽的解读;口红是象征内心状态的暗语;爱人同志是对人生伴侣的向往;夜雨敲窗、松掉衣袖则是两人共同热爱的诗句……

三毛人生的最后一封信可谓“字中有字,信中有信”,到处充满着微妙的隐喻。本书中,眭澔平首次将信中三毛藏匿的这12个密码一一解读,让三毛迷了解三毛如何以爱而生,以爱而死。

评价———

三毛体认文学智慧超张爱玲?

在台湾,眭澔平是家喻户晓的电视台新闻主播和电台音乐总监,他曾被评为台湾三大电视新闻主播、台湾十大报告文学作家,并因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被票选为“台湾人最羡慕的人生”。

而眭澔平的奇幻人生正是因为受到了三毛的巨大影响。在与三毛的相识相知中,眭澔平对文学、对人生意义、对人与人的沟通有了新认识,辞去了名利双收的台视主播职务,以最艰苦的方式开始了他20年的环球之旅,履行与三毛的“生死之约”,接续三毛的脚步,完成她没有走完的旅途。

从西班牙加纳利三毛故宅,到三毛笔下的非洲撒哈拉沙漠,20年间,眭澔平从未停下脚步。至今他已走过180多个国家,在三毛去世20周年之时,交上了由20个与三毛有关的故事、20幅追溯三毛一生的图画、20首纪念三毛的歌曲组成的约定了20年的“功课”,即“给三毛的一封回信”。

回顾自己20年传奇的经历,以及创作《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中的奇幻体验,眭澔平说:“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为三毛的‘眼睛’,和所有陪伴三毛走过48年传奇人生的朋友,以及每一位看过三毛著作的读者,一同为拥有‘三毛’这份共同的美好记忆而触动柔软的心弦。”

在完成了这封信之际,眭澔平也走到了与三毛去世时相仿的年龄,他也深刻体会到人生中能够有一份彼此深知的情谊、一个旗鼓相当的灵魂至交,是何等难能可贵的事情。诚如三毛母亲在本书随带光盘中的录音留言所说:“我心里都觉得很安慰,因为三毛有那么好的一个朋友,那真是不容易……真是希望三毛在天上,看到眭澔平为她所做的,她一定在上面,跟平常你两个人在一起一样,她会大笑……”

享誉台湾文坛的司马中原老先生指出:三毛在文字表达上的“才情”也许略逊于张爱玲一分,但她体认文学的大智慧,却远超张爱玲七分。三毛是枢纽时代的大丫头,乃百年难遇的谪仙人物。

访谈《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作者眭澔平解读三毛:我和三毛不是俗气的“爱”

南方日报:你和三毛是怎么认识的?在你印象中,她是怎样一个人?

眭澔平:21年前,我和三毛认识的时候,是她从电视上看我,我像赵忠祥那样播新闻,也像大家一样读她的文章。我要写《台湾风云人物聚点》,选了三毛等8个人。没想到后来和她有个深度采访的时间,让我和她成了好朋友。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让大家知道三毛是怎样的朋友,她像史湘云,在芍药花下自在谈笑,又有林黛玉的才情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又像王熙凤一样有泼辣的性格。

我觉得,她内心一直有两个人在拉锯,一是林黛玉,一是薛宝钗。她讲过“如果不是自制心太强……”我们都是所谓的公众人物,要进退自如。影片《滚滚红尘》得了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编剧奖。她把自己压抑得很深,但她包容这个世界,有着赤子之心,像贾宝玉一样。

南方日报:这本书在台湾同步出版,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眭澔平:台湾的图书比简体版早一周出版,内容是一样的,书里累积了20年的音、图、字。书里的很多歌是我1993年就完成的,出版社知道三毛48岁离世,便找了48位作家来纪念她。我写了《蒲公英的哭泣》来纪念她。

南方日报:三毛写给你的信,之前是怎样公布的?

眭澔平:这封信在我当年出版《蒲公英的哭泣》时就夹在里面了,但在那个年代没办法配合和推广,今天才能以这样完整的形式呈现。我在三毛刚去逝的那几年,总听到一些关于她的微词,比如“一个自杀的人有什么可纪念的”,我只是默默去写,经过时光的筛洗,现在我们才能理解,李白死得很浪漫,是捞月而亡,换一种说法也是自杀。

南方日报:信中讲到三毛有375把钥匙,她也有375个箱子,有什么喻义?

眭澔平:在和她的交往中,你可以和她聊红楼梦、莎翁、旅行、煮汤、画画,她的阅历丰富,像个大旅馆一样,以前旅馆的接待前台都有格子放着钥匙,她就像有375间房间的丰富的人,但这也反映了她的孤独。也许她想和别人沟通时,别人不理解她。文人的孤独就是这样,有不同的风景,但因为荷西不会中文,三毛有100多个中文的箱子还没有开启。当三毛去世后,我发现有种奇妙的力量,让我和她的对话还在继续,她鼓励我完成了这些作品。

南方日报:你和三毛的交情非同一般,三毛也很爱您。你和三毛最后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眭澔平:在三毛过世前,我把她看成我的妈妈一样。我们之前的爱不是俗气的“爱”,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爱。她给了我放弃功名远走他方的勇气。我想通过我的书,把三毛的精神在20年后完整地突显出来,让我们有一份柔软的心。

南方日报:从你的角度看,三毛的死因是什么,她是在逃避什么?她怎么看待死亡?

眭澔平:有几种说法,有的说她没得到金马奖,有的说她思念荷西。但她不是那么在意奖项的人,她那晚打电话给我时说她很难过,但不是难过自己没得奖,林青霞得奖后都回头向她竖起大姆指。荷西是1979年9月30日中秋节后过世的,三毛非常思念她,却不至于去自杀。还有一种说法是她久病厌世。1991年1月3日,她做完了子宫内膜肥厚的手术,2日我去医院看她,还帮她寄了很多信。3日晚上她说她想好好睡觉,吃安眠药。我个人的想法是,她有忧郁症,有种解离的状态。三毛手术时是要注射麻醉药的,里面含有安眠成分,她又吃了安眠药,可能是药量太大了。有一位残疾的作家告诉她安眠药只吃半颗就好,而三毛吃到了两颗。我想可能是后来安眠药量太大,又心情抑郁,最后导致心肌梗塞。

相关

三毛之死

三毛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庆,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1991年1月4日去世,年仅48岁。20年前的这个早晨,台北市“荣民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病房浴厕看到作家三毛的身子半悬在马桶上方,法医和警方查验认为这是自杀,因为马桶旁有扶手,三毛只要有一点点的求生意念,就可立即抓住扶手,保住性命。当时,三毛并没有留下遗书。

三毛生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广为流传,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主要作品有《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等。


相关文章

  • 三毛生前挚友透露其人生最后一封信的内容
  • 2011年01月05日 14:38:47 来源: 重庆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三毛近照 1月4日,是女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祭,这位似乎永远穿着牛仔裤.永远在路上的女作家,曾以文字点缀 ...查看


  • 显微镜下的蜜蜂:数千触角细胞清晰可见 - Qzone日志
  •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为了给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备受关注的新书<蜜蜂>拍摄照片,摄影师罗斯-林恩·费希尔使用了高清晰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放大倍率从10x到5000x情况下,显微镜拍摄的照片展示了蜜蜂各部位令人吃惊的细节 ...查看


  • [女人 应善待自己] - Qzone日志
  • 〓 女 人  应 善 待 自 己 〓 360docimg_2_ 从那些飘着墨香的书页里,我读到了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的一句话:"人生中最好的礼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可是,生命中真正珍视自己.善待自己又有几人呢? 巴尔扎 ...查看


  • 奥利奥的互动广告
  • 奥利奥简介 奥利奥诞生于1912年,至今101年历史,是卡夫食品的超级明星和饼干之王,近百年来它一直是美国人最喜爱的饼干,已经像篮球和可乐一样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黑白夹心.精雕细刻已经成为它独特的标志.而"扭一扭,舔一舔, ...查看


  • 关爱贫困大学生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 Qzone日志
  • --在"现代慈善与大学生就业扶助研究会"上的演讲 2009年12月13日 很高兴参加今天由华民慈善基金会举办的"现代慈善与大学生就业扶助研究会".刚才分享了各位同学和老师们的成功,也看了华民慈善基金会 ...查看


  • 美丽的海底世界 - Qzone日志
  • 日志 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隐藏签名档小字体选用该信纸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美丽的海底世界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转载 ...查看


  • 永远的三毛
  • 文/老牛妈妈 有些人和事是很容易忘记的,如烟一样地过去,有些却是你无法忘记的,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里,永不磨灭.三毛,就是这样一位让我一直爱着并想念着的特立独行的女作家.我对她的记忆是属于青春的,因而也永远不会老去. 记得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 ...查看


  • 不写作业的小男孩 - Qzone日志
  • 日志 [转] 不写作业的小男孩 转载自 伟岸    转载于2009年09月29日 11:56 阅读(29) 评论(2) 分类: 个人日记报 依稀记得,一个从不写作业的小男孩,他没有书包,也不曾有过笔,别人写作业时他总是在一边看着,老师不止一 ...查看


  • 来自军训的感动 - Qzone日志
  • 今天是我们军训的第一次会*,我们十一连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女子兵团,我们严肃而可爱的陈教官,大家表现的蛮好,我们总分第三,第一是狱政的,他们的确很出色,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只是,因为领导的粗心,我们被排在了第四,到最后,那领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