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腐病的防治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

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还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和轻工业原料,因此充分发挥玉米的高产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在玉米的生产中,玉米茎腐病已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它一直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一般在10%-20%,严重的发病地块可以达到30%以上,玉米茎腐病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在田间发病,一般只需5-8天整株玉米就会枯死,快的只需2到3天,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玉米茎腐病分为两种,一种主要是由菊欧文氏菌倾染引起,菊欧文氏菌属细菌纲,真细菌目,欧文氏杆菌属,这种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并不多见,而另一种茎腐病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的,镰刀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痤孢目,瘤痤孢科,镰孢菌属,腐霉菌属藻物界,卵菌门,卵菌纲,腐霉目,腐霉科,腐霉属,这种茎腐病在生产中比较常见,下面我们就以它为例,向您介绍一些防治知识。玉米茎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是病症最明显的时期,玉米茎腐病的病菌主要危害玉米植株的根系,茎基部,叶片和果穗。病菌最先侵染玉米植株的根系,开始会在根系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容易被拔起。这个在玉米植株茎基节间出现的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水渍状病斑是玉米茎腐病菌侵染茎基部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缢缩,变软或变硬,茎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和第三节甚至第四节,很容易从发病部位倒折,有的病处还可以见到白色或粉红色菌丝,用刀切开发病的茎基部,会发现里面的组织已经腐烂了。玉米茎腐病菌侵染叶片会表现出青枯,黄枯和青黄枯三种不同的症状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在叶片上产生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关于玉米茎腐病的这两种病原菌在下面的节目中,我们还会要在说到他们,青枯型也称急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很快变成青灰色枯死,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和环境条件适合时,黄枯型也称慢性性,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呈水渍状,逐渐变黄枯死,黄枯型症状主要发生在抗病品种上,或环境条件不适合时,这是一颗茎基部受病菌侵染的植株,他虽然还没有倒,但是果穗上已经表现出了一些症状,开始时果穗下垂,果穗包叶也开始变干,随着病情的发展,果穗包叶全部枯干 ,呈松散状,穗饼柔韧,不易掰离,剥开包叶我们还会发现籽粒干瘦,脱离困难等症状。其实无论是青枯还是黄枯以及果穗表现出来的症状,这些都是因为玉米植株的根部和茎基部受害而引起的,也就是说病菌先是侵染玉米植株的根系和茎基部至使根部腐烂变短,根表皮松脱虚,须根和根毛减少,茎基部中空软化,这种结果会使地上部供水不足,在叶片上出现青枯或黄枯的症状,最后还会影响到果穗的发育。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目前各地分离出的病原菌不同,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玉米茎腐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由腐霉菌引起的,还有一些人认为,玉米茎腐病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复合侵染形成的,为什么会有三种观点呢?哪一种又是正确的呢?这三种情况都是存在的,由于各地生态环境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不一,镰刀菌和腐霉菌都能侵染致病,引起玉米茎腐病,只是环境不同,主次不一而已,别管是腐霉菌还是镰刀菌,它的传播和侵染都是有一定原因的。玉米茎腐

病发病的轻重主要与是否连作,玉米抗性,以及气候条件有关。由于镰刀菌和腐霉菌主要潜伏在遗落在田间地头的病株残体中,它们可以在这些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转年在从植株的气孔侵入,所以如果接茬连作会在土壤中积累大量病原菌,容易使植株受侵染。玉米幼苗,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茎腐病,这是由于植株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但到灌浆期和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遇到较合适的发病条件就会大量发病。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如在北京地区,8月份降雨多,雨量大,这期间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就严重,因为这段时间的温度较高,降雨能为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及侵入创造有利的条件,而这时正是夏玉米抗性较弱的阶段,所以会使病情加重,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程度,除了和上面分析的三个原因有关外,它的发生还和栽培品种,种植地块儿,排灌条件,和种植密度有关,所以我们在生产中就应该从这几方面出发,来制定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措施。在农业防治上,首先要做的是,减少菌源,玉米茎腐病菌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病菌潜伏在遗留田间的前茬残体上越冬,实施轮作后就没有了玉米前茬病株残体,消除了的病原,从而避免了病害发生,对玉米茎腐病的重发地块,最好能与大豆,红薯,花生等作物轮作。另外种植玉米的田块在收货后还要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株集中销毁处理,以减少菌源的数量。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外,种植玉米的地块最好还要选在,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有利于排水的壤土地,这样的地块排水良好,不易积水,从而会减轻病菌的繁殖蔓延。在种植前可撒些生石灰或50%的敌磺钠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25-40千克,敌磺钠用量是每亩0.5-1000克。在减少菌源的同时,种植前还要选用抗病品种,这是保证玉米能够健壮生长的先决条件,应选择熟期适中,茎秆坚硬粗壮,后期不早衰的优良品种。在玉米的生产中要合理密植,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生长所需要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玉米茎腐病菌的萌发和传播,玉米的栽培密度与品种特性有关,一般情况下,平展型玉米品种单株生产能力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耐密型玉米品种主要靠群体优势,发挥增产潜力,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5000株,半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单株生产能力介于平展型和紧凑型之间,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在玉米的灌浆期和乳熟期,还要严禁大水漫灌,防止土壤过湿,在雨后,如果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水。不给玉米茎腐病菌的萌发和传播提供有利条件,雨后在人员能进入玉米地时,要马上中耕一次,以利于破表散墒,防止湿气滞留,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这样有利于玉米根系的正常呼吸,加强营养供给,也可以提高抗病力,减少玉米茎腐病的发病几率,在施足基肥基础上,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防病效果较好,对于严重缺钾的地块,每亩可以追施硫酸钾7-10千克,以上介绍的是预防玉米茎腐病发生的措施,当您的玉米田中出现了玉米茎腐病病株时,还需要用到药剂,在发病茎腐病的零星病株时,为了防止病菌的进一步蔓延,应立即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并在病穴处撒放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把病穴用土培高以防病菌随流水传播,拔掉了病株撒放了生石灰,这还不算完,为了预防周围的植株杆病,还要用50%的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对周围植株灌根,每株灌药液五百毫升,根据病情隔7到10天用药一次,经过2-3次就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在玉米的生产中,只要在选择抗病性较强品种的基础上,了解掌握玉米茎腐病病原的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加强田间管理,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就能有效控制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程度,为玉米的丰收提供保障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

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还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和轻工业原料,因此充分发挥玉米的高产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在玉米的生产中,玉米茎腐病已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它一直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一般在10%-20%,严重的发病地块可以达到30%以上,玉米茎腐病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在田间发病,一般只需5-8天整株玉米就会枯死,快的只需2到3天,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玉米茎腐病分为两种,一种主要是由菊欧文氏菌倾染引起,菊欧文氏菌属细菌纲,真细菌目,欧文氏杆菌属,这种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并不多见,而另一种茎腐病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的,镰刀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痤孢目,瘤痤孢科,镰孢菌属,腐霉菌属藻物界,卵菌门,卵菌纲,腐霉目,腐霉科,腐霉属,这种茎腐病在生产中比较常见,下面我们就以它为例,向您介绍一些防治知识。玉米茎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是病症最明显的时期,玉米茎腐病的病菌主要危害玉米植株的根系,茎基部,叶片和果穗。病菌最先侵染玉米植株的根系,开始会在根系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容易被拔起。这个在玉米植株茎基节间出现的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水渍状病斑是玉米茎腐病菌侵染茎基部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缢缩,变软或变硬,茎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和第三节甚至第四节,很容易从发病部位倒折,有的病处还可以见到白色或粉红色菌丝,用刀切开发病的茎基部,会发现里面的组织已经腐烂了。玉米茎腐病菌侵染叶片会表现出青枯,黄枯和青黄枯三种不同的症状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在叶片上产生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关于玉米茎腐病的这两种病原菌在下面的节目中,我们还会要在说到他们,青枯型也称急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很快变成青灰色枯死,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和环境条件适合时,黄枯型也称慢性性,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呈水渍状,逐渐变黄枯死,黄枯型症状主要发生在抗病品种上,或环境条件不适合时,这是一颗茎基部受病菌侵染的植株,他虽然还没有倒,但是果穗上已经表现出了一些症状,开始时果穗下垂,果穗包叶也开始变干,随着病情的发展,果穗包叶全部枯干 ,呈松散状,穗饼柔韧,不易掰离,剥开包叶我们还会发现籽粒干瘦,脱离困难等症状。其实无论是青枯还是黄枯以及果穗表现出来的症状,这些都是因为玉米植株的根部和茎基部受害而引起的,也就是说病菌先是侵染玉米植株的根系和茎基部至使根部腐烂变短,根表皮松脱虚,须根和根毛减少,茎基部中空软化,这种结果会使地上部供水不足,在叶片上出现青枯或黄枯的症状,最后还会影响到果穗的发育。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目前各地分离出的病原菌不同,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玉米茎腐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由腐霉菌引起的,还有一些人认为,玉米茎腐病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复合侵染形成的,为什么会有三种观点呢?哪一种又是正确的呢?这三种情况都是存在的,由于各地生态环境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不一,镰刀菌和腐霉菌都能侵染致病,引起玉米茎腐病,只是环境不同,主次不一而已,别管是腐霉菌还是镰刀菌,它的传播和侵染都是有一定原因的。玉米茎腐

病发病的轻重主要与是否连作,玉米抗性,以及气候条件有关。由于镰刀菌和腐霉菌主要潜伏在遗落在田间地头的病株残体中,它们可以在这些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转年在从植株的气孔侵入,所以如果接茬连作会在土壤中积累大量病原菌,容易使植株受侵染。玉米幼苗,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茎腐病,这是由于植株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但到灌浆期和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遇到较合适的发病条件就会大量发病。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如在北京地区,8月份降雨多,雨量大,这期间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就严重,因为这段时间的温度较高,降雨能为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及侵入创造有利的条件,而这时正是夏玉米抗性较弱的阶段,所以会使病情加重,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程度,除了和上面分析的三个原因有关外,它的发生还和栽培品种,种植地块儿,排灌条件,和种植密度有关,所以我们在生产中就应该从这几方面出发,来制定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措施。在农业防治上,首先要做的是,减少菌源,玉米茎腐病菌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病菌潜伏在遗留田间的前茬残体上越冬,实施轮作后就没有了玉米前茬病株残体,消除了的病原,从而避免了病害发生,对玉米茎腐病的重发地块,最好能与大豆,红薯,花生等作物轮作。另外种植玉米的田块在收货后还要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株集中销毁处理,以减少菌源的数量。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外,种植玉米的地块最好还要选在,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有利于排水的壤土地,这样的地块排水良好,不易积水,从而会减轻病菌的繁殖蔓延。在种植前可撒些生石灰或50%的敌磺钠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25-40千克,敌磺钠用量是每亩0.5-1000克。在减少菌源的同时,种植前还要选用抗病品种,这是保证玉米能够健壮生长的先决条件,应选择熟期适中,茎秆坚硬粗壮,后期不早衰的优良品种。在玉米的生产中要合理密植,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生长所需要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玉米茎腐病菌的萌发和传播,玉米的栽培密度与品种特性有关,一般情况下,平展型玉米品种单株生产能力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耐密型玉米品种主要靠群体优势,发挥增产潜力,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5000株,半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单株生产能力介于平展型和紧凑型之间,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在玉米的灌浆期和乳熟期,还要严禁大水漫灌,防止土壤过湿,在雨后,如果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水。不给玉米茎腐病菌的萌发和传播提供有利条件,雨后在人员能进入玉米地时,要马上中耕一次,以利于破表散墒,防止湿气滞留,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这样有利于玉米根系的正常呼吸,加强营养供给,也可以提高抗病力,减少玉米茎腐病的发病几率,在施足基肥基础上,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防病效果较好,对于严重缺钾的地块,每亩可以追施硫酸钾7-10千克,以上介绍的是预防玉米茎腐病发生的措施,当您的玉米田中出现了玉米茎腐病病株时,还需要用到药剂,在发病茎腐病的零星病株时,为了防止病菌的进一步蔓延,应立即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并在病穴处撒放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把病穴用土培高以防病菌随流水传播,拔掉了病株撒放了生石灰,这还不算完,为了预防周围的植株杆病,还要用50%的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对周围植株灌根,每株灌药液五百毫升,根据病情隔7到10天用药一次,经过2-3次就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在玉米的生产中,只要在选择抗病性较强品种的基础上,了解掌握玉米茎腐病病原的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加强田间管理,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就能有效控制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程度,为玉米的丰收提供保障


相关文章

  •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 2015.07 总第307期 文章编号:1673-887X(2015)07-0065-03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刘子璐1,刘庆民2,孙丽娜3,郑步刚2 (1.山东省东平县气象局,山东东平271500:2.山东省新泰市气象局,山 ...查看


  • 玉米种植计划
  • 玉米栽培和管理计划 1.良种选育 2.播种 3.玉米苗期管理 4.玉米穗期管理 5.玉米花粒期管理 6.适期收获 7.生物的各种病害,防治 第一节.玉米良种选择 ....................................... ...查看


  • 玉米褐斑病与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 一.玉米褐斑病 1.症状识别 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 ...查看


  •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1.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 ...查看


  • 对玉米粗缩病及纹枯病防治措施的思考
  • 一.玉米粗缩病 1.发病原因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病原菌为玉米粗缩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球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可在灰飞虱体内繁殖,但不经卵传播.玉米粗缩病毒只侵染单子叶植物,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 ...查看


  • 春玉米栽培技术 1
  •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7期 春玉米栽培技术 陈小丰1 徐文2 2 (1广东省蕉岭县蓝坊农业站,广东蕉岭514100:蕉岭县广福农业站) 摘要从规范化种植.苗期管理.肥水管理.抽穗结实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玉米栽培 ...查看


  • 玉米旋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 [摘 要] 近年来,由于玉米连续数十年的重茬种植.除草剂的使用.耕作制度的改变.农民种植习惯的改变.新农艺技术的使用等等,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呈加重趋势,本文简述了玉米旋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供读者在生产中参考. [关键词] 玉米旋心虫 ...查看


  • 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作者:金铭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1期 摘 要: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鳞翅目螟蛾科昆虫.玉米螟具有分布广.食性杂.为害大的特点,主要为 ...查看


  •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 1.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 ...查看


  •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1
  •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