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现象(论文)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经济、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之极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厌学、逃学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各高校管理层、教师及学生辅导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无论重点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学生逃学旷课现象却普遍发生。教学与管理中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克服大学生逃课现象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课平均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在25%左右,公共选修课则高50%,6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家庭、高校、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高校的管理、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正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长远角度看,学生应培养自己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这些都必须在平时课堂上一点一滴积累。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纪、校风,同时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大学生逃课更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浪费无论是大学生个人及家庭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

1.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的调整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相对滞后,使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同时有些教师更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课程乏味、空洞,脱离实际,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由教师来体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等都需要改进。

2.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现在学校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起到威慑作用的主要是课堂点名和随机作业,但逃课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甚至有高校里花钱请人代上课的现象。现在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在校人数成倍增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避免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3.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课程考核不科学

由于我们高校没有淘汰制,使大学生感到在校学习压力不大,危机感不强,动力不足,学生普遍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错误思想。另外,大学考试制度及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考试题型呆板,缺乏创新性,有的大学教师考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简单,尤其表现在文史类考试,考试试题与方式陈旧,许多逃课学生都有采取复印、抄写笔记的考前“突击思想”应付考试。那些公共课和基础课更不必说,要么写一篇论文,要么开卷考,很容易通过.

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途径和对策

(一)深化教学管理与考试制度改革

1.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及课程设置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授课的充实性与生动性,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授课内容要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宽进严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建立大学生逃课的监测评估制度,改变以点名为主的监督方式,转变到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上来,防止学生隐性逃课。

2.加强考试制度改革,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要坚持大学考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大学教育不是考试教育,考试只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与巩固的手段。大学考试应该不拘泥于笔试、更不能拘泥于书本,而注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文史类课程的考试亟待改革,彻底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思想”,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要加强考教分离力度,要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

(二)要发挥师德师风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生逃课、学习没兴趣归根到底是学风问题,由于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教师的言行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教师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德育人,要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

(三)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荣辱观。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避免急功近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干预和职场心理辅导。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大学生逃课表面上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实质上已是个社会问题。针对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多样性,高校应该注重招生、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才能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高校要把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教育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当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把大学生教育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问题。

大学生逃课率居高不下,既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生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样性,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切实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荣辱。因此,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经济、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之极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厌学、逃学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各高校管理层、教师及学生辅导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无论重点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学生逃学旷课现象却普遍发生。教学与管理中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克服大学生逃课现象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课平均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在25%左右,公共选修课则高50%,6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家庭、高校、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高校的管理、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正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长远角度看,学生应培养自己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这些都必须在平时课堂上一点一滴积累。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纪、校风,同时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大学生逃课更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浪费无论是大学生个人及家庭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

1.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的调整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相对滞后,使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同时有些教师更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课程乏味、空洞,脱离实际,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由教师来体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等都需要改进。

2.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现在学校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起到威慑作用的主要是课堂点名和随机作业,但逃课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甚至有高校里花钱请人代上课的现象。现在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在校人数成倍增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避免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3.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课程考核不科学

由于我们高校没有淘汰制,使大学生感到在校学习压力不大,危机感不强,动力不足,学生普遍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错误思想。另外,大学考试制度及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考试题型呆板,缺乏创新性,有的大学教师考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简单,尤其表现在文史类考试,考试试题与方式陈旧,许多逃课学生都有采取复印、抄写笔记的考前“突击思想”应付考试。那些公共课和基础课更不必说,要么写一篇论文,要么开卷考,很容易通过.

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途径和对策

(一)深化教学管理与考试制度改革

1.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及课程设置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授课的充实性与生动性,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授课内容要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宽进严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建立大学生逃课的监测评估制度,改变以点名为主的监督方式,转变到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上来,防止学生隐性逃课。

2.加强考试制度改革,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要坚持大学考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大学教育不是考试教育,考试只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与巩固的手段。大学考试应该不拘泥于笔试、更不能拘泥于书本,而注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文史类课程的考试亟待改革,彻底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思想”,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要加强考教分离力度,要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

(二)要发挥师德师风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生逃课、学习没兴趣归根到底是学风问题,由于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教师的言行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教师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德育人,要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

(三)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荣辱观。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避免急功近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干预和职场心理辅导。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大学生逃课表面上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实质上已是个社会问题。针对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多样性,高校应该注重招生、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才能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高校要把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教育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当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把大学生教育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问题。

大学生逃课率居高不下,既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生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样性,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切实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荣辱。因此,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相关文章

  •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及其分析
  •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书 南京邮电大学 题目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及其分析 引言 当人摆脱了一种常态性质的压迫,往往就会向着反向进行舒展和发泄.这是心理必然的过程之一,通过寻找这样 ...查看


  • 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学生选修课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大学的时间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公共选修课已经使我们所习惯的一种了解更多与专业有关或者只是与兴趣有关的更多内容的方式.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乐于这样的方式去获取一些未知,去理解更多的生活和世界.只是现实的情况总 ...查看


  • 大学生逃课现象探析
  • 摘 要: 逃课行为可以分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学生的逃课现状及特点,并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业规划.注重理论知识与 ...查看


  • 论文我的大学成本
  • 论文题目:我的大学成本 作者:陶玉婷 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建工13班 摘要 大学是我们生活新的开始,以前父母控制我们开支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学会计划自己的花销,规划生活,既不能铺张浪费也不能为了省钱不吃不喝,大学我们花 ...查看


  • 逃课那些事儿-主题班会策划书
  • 主题班会策划书 一.班会主题 <逃课那些事儿>大学生逃课主题班会. 二.班会背景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甚至有学生把'大学不逃课,人生不完整'当作人生信条,不成熟的思想导致同学们认为逃课无关紧要,因此而引发一 ...查看


  • 教学范式改革
  • 论教学范式改革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校财务学院于4月13日进行了教学范式改革方面的讨论,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当前教学范式的看法 从学分设置看当今大学教育,学校良苦用心地在基础学分的基础上引进第二课堂学分,旨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 ...查看


  • 大学生逃课现象d调查问卷
  •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你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逃课已经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了.但为了了解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做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能占用您一点时间填写这份问卷,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您的合作. 籍贯 学校 姓名 性别 专业新闻 ...查看


  •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分析问卷(最终版)
  •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分析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逃课已经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了.为了调查其深层次的原因,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我们做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能占用您一点时间填写这份问卷,您的回答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会做好保密工作,不 ...查看


  • 大学生健康饮食论文
  • 大学生健康饮食论文 姓名: 高 原 学号: 2010040082 院系: 国际商务学院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