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与地形--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 上册

地形和地势

教 学 设 计

姓名:罗丝

班级:10级地理科学 学号:[1**********]0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课堂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原文及解析: (一)课标原文: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二)课程标准解析:

首先,教同学们学会使用中国地形图。

其次,运用中国地形图指出我国地形有三层阶梯,还有画出阶梯的分解线。

最后,课标要求要掌握会使用地图,并能从中提炼出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4岁左右,在认知上偏重于场依存方式,具有注重地理事物的细节。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本学期的上一章已经学习了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疆域的学习为地形的分布区奠定了基础。本章的学习也为下面学习我国的资源和经济发展做铺垫。

③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该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没有独立的思考分析能力,主要以听老师讲解为主。

④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通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并且兴趣水平较低,喜欢地理的“新”“奇”“乐”内容。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演绎法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空白中国地图,在上课时向同学们演绎中国的地势特征,并请同学们将中国三阶梯的分界线在空白地图中绘出来。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教材初中《地理》(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初中地理“八年级 上册”,介绍我国的疆域、人口分布、民族组成和地势、地貌以及我国资源分布、利用和经济的开发利用。本章第一节讲了我国的地势和地貌,第二节是由地势和地形过渡到我国气候的学习,第三节则主要是我国水体的学习。总体而言,主要介绍我国的基本概况。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2、知识结构关联图

3. 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重点依据:只有知道了地势的特征,才能继续学习下面我国气候特征,为解释中国气候复杂做铺垫。 教学难点:三大阶梯的分界线

难点依据:界线是大概的,并不是具体的,因此很难把握。 4. 教具及多媒体素材的准备:

ppt 课件,中国空白地图,素材视频,用于演示我国的地势特征。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策略: 1. 主要的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2.主要教学方法的运用:

读图分析图:读中国地形分层设色图,知道我国的地势分成三大阶梯。

演示法:使用flash ,演示三大阶梯极其分解线。

练习法: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和填图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特征: (1)西高东低

(2)呈阶梯状分布 二、

三、阶梯分界线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四、活动

五、教学反思 (一)亮点

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基本体现了自主导引式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基本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在教学中用课件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

}

}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并从我国的河流流向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引导,直观地把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①同学们概括、区分“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②通过视频引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③利用flash 动画呈现我国地势的特点。 ④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完成书上的活动。 ⑤通过试题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 不足之处:

1、绘制地形剖面图环节,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较费时)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2、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组织上也不够好,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方式很少,所以课堂显得很呆板,不够活跃。

3、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 上册

地形和地势

教 学 设 计

姓名:罗丝

班级:10级地理科学 学号:[1**********]0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课堂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原文及解析: (一)课标原文: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二)课程标准解析:

首先,教同学们学会使用中国地形图。

其次,运用中国地形图指出我国地形有三层阶梯,还有画出阶梯的分解线。

最后,课标要求要掌握会使用地图,并能从中提炼出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4岁左右,在认知上偏重于场依存方式,具有注重地理事物的细节。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本学期的上一章已经学习了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疆域的学习为地形的分布区奠定了基础。本章的学习也为下面学习我国的资源和经济发展做铺垫。

③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该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没有独立的思考分析能力,主要以听老师讲解为主。

④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通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并且兴趣水平较低,喜欢地理的“新”“奇”“乐”内容。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演绎法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空白中国地图,在上课时向同学们演绎中国的地势特征,并请同学们将中国三阶梯的分界线在空白地图中绘出来。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教材初中《地理》(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初中地理“八年级 上册”,介绍我国的疆域、人口分布、民族组成和地势、地貌以及我国资源分布、利用和经济的开发利用。本章第一节讲了我国的地势和地貌,第二节是由地势和地形过渡到我国气候的学习,第三节则主要是我国水体的学习。总体而言,主要介绍我国的基本概况。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2、知识结构关联图

3. 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重点依据:只有知道了地势的特征,才能继续学习下面我国气候特征,为解释中国气候复杂做铺垫。 教学难点:三大阶梯的分界线

难点依据:界线是大概的,并不是具体的,因此很难把握。 4. 教具及多媒体素材的准备:

ppt 课件,中国空白地图,素材视频,用于演示我国的地势特征。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策略: 1. 主要的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2.主要教学方法的运用:

读图分析图:读中国地形分层设色图,知道我国的地势分成三大阶梯。

演示法:使用flash ,演示三大阶梯极其分解线。

练习法: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和填图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特征: (1)西高东低

(2)呈阶梯状分布 二、

三、阶梯分界线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四、活动

五、教学反思 (一)亮点

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基本体现了自主导引式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基本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在教学中用课件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

}

}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并从我国的河流流向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引导,直观地把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①同学们概括、区分“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②通过视频引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③利用flash 动画呈现我国地势的特点。 ④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完成书上的活动。 ⑤通过试题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 不足之处:

1、绘制地形剖面图环节,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较费时)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2、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组织上也不够好,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方式很少,所以课堂显得很呆板,不够活跃。

3、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


相关文章

  • 2017四川教师招聘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 2017四川教师招聘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 ...查看


  •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查看


  • [中国的地形]教案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比 ...查看


  • 中国自然环境-地形地势与气候教案
  • 中国自然环境-地形地势与气候 [教学目标] 1. 读图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并且能够根据其特征思考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 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了解其形成原因,并思考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且可以将自 ...查看


  • 中国的地形教案(终)
  • 2.1中国的地形 (第一课时) 重庆二外 汪红群 指导老师:毛宇翔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臵.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查看


  •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 ...查看


  •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二.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 ...查看


  • 中国的地形地势教案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共2课时) 第1课时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形的分布" ...查看


  •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要求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