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设计
韩林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铁器牛耕的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掌握商鞅变法;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取分组合作、模拟法庭辩护,及探究式学习 由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到理解并在过程中应用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认识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受后世景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新课导入(5分钟)
播放MTV《春秋战国》-方迪
在慷慨激昂的旋律中,MTV重现了春秋战国,群雄逐鹿,列国征伐的波澜壮阔的惨烈场面
……
(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好奇。)
春秋战国,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数百年间,列国征伐不止,城濮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一场场惨烈的战争制造了无数历史血案。你绝对难以想象,如此血案却来自一块小小的铁犁,用一句通俗的话概括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一个铁犁引发的百年血案!今天我们就回到春秋战国,体会下那个铁血时代的旋律。
二、过程教学
1、铁黎牛耕的推广
展示图片荒地、战国之前的各种材质的农具(7分钟)
时光机到站!我们穿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了秦国的臣民。现在,我们有100亩土地,还有各种材质的工具,我们要生存下去需要开荒种地,请大家从工具中选出我们要用的耕作工具。
(大部分同学选择铁制农具)
问:为什么选择铁农具?铁农具相较于石器、青铜器有何优势?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答: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相比,更锋利。和青铜农具比,更便宜;二是当时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好嘞,有了趁手如意的工具,我们一起开荒种地啦。耕作荒地过程中。我们惊奇的发现,100亩田地还没耕到一半,而同时开耕相同面积的的邻居却早已播下了种子啦,他怎么耕作那么快!派一个探子,刺探一下他们可能用了什么先进的耕作方式?(阅读课文)
经探子回报,发现他们在耕作过程中用了牛马!原来如此,我们查看一下相关历史知识:已经使用牛耕:春秋末年牛耕进一步推广:和铁农具的出现一样,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们要想提高生产力,加快耕作,得赶快购买牛马。采用牛耕马耕呀!
经过一番改进,一,我们用了铁制农具,二,我们采用了牛耕马耕。这样我们发现:土地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我们可以开更多的荒地,收获更多的粮食啦。
2、水利工程建设------都江堰
当然,仅靠铁农具和牛耕还不能保证农业的大发展,还必须配套水利灌溉工程,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修建的都江堰,构思巧妙,直到现在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成都平原千里沃野的千年守护神——引出都江堰
播放视频《都江堰原理》。(8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等下用几个小问题检验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看的认真答得准确。胜利组成员每人加1分。
问题:(1)、修建时期:战国时
(2)、地点:岷江中游
(3)、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
(4)、地位: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作用: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好的,同学们表现非常棒,都江堰是当时繁多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她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历经大小地震,依然发挥着作用,古代都江堰是用竹筐编织石块筑成的,我们今天用钢筋混凝土重新筑造,尽管材料不同,但古人的智慧依然称得上是今天都江堰的不朽灵魂!
总结:劳动工具的改进
耕作方法的改进
水利设施的建设
使得: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荒地的开垦------私田的产生并出租------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
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社会逐渐形成新兴的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当他们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时候,迫切需要在法律上的承认。这一时期,各国开始变法,其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最典型的代表。但是,商鞅在秦国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不,他来了,我们听一听商鞅的冤屈:
3、商鞅变法
进入模拟法庭环节:(15分钟)
模拟法庭设计。商鞅为秦国建立不朽功勋,却落得车裂而死,心中实在不忿。今天来到我们703班神圣法庭,要求给个公道。相关被告,证人一具到案。
(1)、学生分为4大组(根据组员表现加分) 原告组,商鞅及其律师代表团 。 课前资料搜集:商鞅变法的背景条件、原因目的、内容措施、历史作用等方面的小资料。
被告组,以秦孝公之子(嬴驷) 为代表的守旧贵族及律师代表团。课前资料搜集:商鞅变法对他们的不利之处,商鞅与太子的恩怨、及其他对商鞅不利的材料等。
陪审A组,(证人)新兴地主阶级。课前资料搜集:商鞅变法对他们的影响等
陪审B组,(证人)下层人民。课前资料搜集:商鞅变法对他们的影响等。
教师充当大法官,负责控制引导审判程序和话题导向。 三名班干充当公诉人。(看准备情况,也可教师把握)
(2)、流程:
上诉方发言,(教师法官小节,点出变法的背景条件、原因目的、内容措施、结果和历史作用等方面)
被上诉方答辩,(教师法官小节,点出变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触动旧势力利益,商鞅个人性格缺陷等)
互相辩论,(律师团协作,教师引导辩论主题------商鞅变法的作用和意义,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双方总结陈词。
法官小结:(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评定优胜组。建议班主任四人小组每人加4.3.2.1分。
4、课堂小结:(2分钟)
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5、布置作业:(3分钟)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设计
韩林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铁器牛耕的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掌握商鞅变法;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取分组合作、模拟法庭辩护,及探究式学习 由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到理解并在过程中应用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认识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受后世景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新课导入(5分钟)
播放MTV《春秋战国》-方迪
在慷慨激昂的旋律中,MTV重现了春秋战国,群雄逐鹿,列国征伐的波澜壮阔的惨烈场面
……
(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好奇。)
春秋战国,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数百年间,列国征伐不止,城濮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一场场惨烈的战争制造了无数历史血案。你绝对难以想象,如此血案却来自一块小小的铁犁,用一句通俗的话概括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一个铁犁引发的百年血案!今天我们就回到春秋战国,体会下那个铁血时代的旋律。
二、过程教学
1、铁黎牛耕的推广
展示图片荒地、战国之前的各种材质的农具(7分钟)
时光机到站!我们穿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了秦国的臣民。现在,我们有100亩土地,还有各种材质的工具,我们要生存下去需要开荒种地,请大家从工具中选出我们要用的耕作工具。
(大部分同学选择铁制农具)
问:为什么选择铁农具?铁农具相较于石器、青铜器有何优势?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答: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相比,更锋利。和青铜农具比,更便宜;二是当时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好嘞,有了趁手如意的工具,我们一起开荒种地啦。耕作荒地过程中。我们惊奇的发现,100亩田地还没耕到一半,而同时开耕相同面积的的邻居却早已播下了种子啦,他怎么耕作那么快!派一个探子,刺探一下他们可能用了什么先进的耕作方式?(阅读课文)
经探子回报,发现他们在耕作过程中用了牛马!原来如此,我们查看一下相关历史知识:已经使用牛耕:春秋末年牛耕进一步推广:和铁农具的出现一样,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们要想提高生产力,加快耕作,得赶快购买牛马。采用牛耕马耕呀!
经过一番改进,一,我们用了铁制农具,二,我们采用了牛耕马耕。这样我们发现:土地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我们可以开更多的荒地,收获更多的粮食啦。
2、水利工程建设------都江堰
当然,仅靠铁农具和牛耕还不能保证农业的大发展,还必须配套水利灌溉工程,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修建的都江堰,构思巧妙,直到现在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成都平原千里沃野的千年守护神——引出都江堰
播放视频《都江堰原理》。(8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等下用几个小问题检验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看的认真答得准确。胜利组成员每人加1分。
问题:(1)、修建时期:战国时
(2)、地点:岷江中游
(3)、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
(4)、地位: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作用: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好的,同学们表现非常棒,都江堰是当时繁多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她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历经大小地震,依然发挥着作用,古代都江堰是用竹筐编织石块筑成的,我们今天用钢筋混凝土重新筑造,尽管材料不同,但古人的智慧依然称得上是今天都江堰的不朽灵魂!
总结:劳动工具的改进
耕作方法的改进
水利设施的建设
使得: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荒地的开垦------私田的产生并出租------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
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社会逐渐形成新兴的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当他们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时候,迫切需要在法律上的承认。这一时期,各国开始变法,其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最典型的代表。但是,商鞅在秦国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不,他来了,我们听一听商鞅的冤屈:
3、商鞅变法
进入模拟法庭环节:(15分钟)
模拟法庭设计。商鞅为秦国建立不朽功勋,却落得车裂而死,心中实在不忿。今天来到我们703班神圣法庭,要求给个公道。相关被告,证人一具到案。
(1)、学生分为4大组(根据组员表现加分) 原告组,商鞅及其律师代表团 。 课前资料搜集:商鞅变法的背景条件、原因目的、内容措施、历史作用等方面的小资料。
被告组,以秦孝公之子(嬴驷) 为代表的守旧贵族及律师代表团。课前资料搜集:商鞅变法对他们的不利之处,商鞅与太子的恩怨、及其他对商鞅不利的材料等。
陪审A组,(证人)新兴地主阶级。课前资料搜集:商鞅变法对他们的影响等
陪审B组,(证人)下层人民。课前资料搜集:商鞅变法对他们的影响等。
教师充当大法官,负责控制引导审判程序和话题导向。 三名班干充当公诉人。(看准备情况,也可教师把握)
(2)、流程:
上诉方发言,(教师法官小节,点出变法的背景条件、原因目的、内容措施、结果和历史作用等方面)
被上诉方答辩,(教师法官小节,点出变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触动旧势力利益,商鞅个人性格缺陷等)
互相辩论,(律师团协作,教师引导辩论主题------商鞅变法的作用和意义,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双方总结陈词。
法官小结:(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评定优胜组。建议班主任四人小组每人加4.3.2.1分。
4、课堂小结:(2分钟)
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5、布置作业:(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