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

作者:杨甘霖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02期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年光辉历程。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80年的经历和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求全党同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

  一、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弱化趋势

  中国共产党执政已有52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一些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却有着逐渐弱化的趋势。

  第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使得一部分党员,特别是一部分党的干部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了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的威胁。过去的失误使我们耽误了很多时间,尽快弥补损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这是全党的强烈愿望。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国内外敌对势力根本不希望看到一个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他们从来没有放弃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过高地估计这种威胁,导致分散我们搞经济建设的注意力,那是不正确和不必要的。但是,完全忽视这种威胁的存在则是非常危险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总是有那么一些国家、那么一些人打着所谓“保护人权”的幌子,利用我国内部的一些民族败类和别有用心的人对我国施加压力,干扰我们的经济建设。近几年,他们又挖空心思找到了“法轮功”和李洪志充当“马前卒”。可是,我们有些党员却认不清这些现象的本质,被假象所迷惑,一方面对国外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缺少警惕,另一方面又对国内违法乱纪现象放任自流,没有从政治的高度去进行分析,甚至对党和国家采取的断然措施持怀疑态度,认为是“小题大做”。面对万众一心、发奋图强、空前稳定的中国,少数国内外敌对分子自知采取正面出击的办法既暴露又难得逞,因此总是利用表面看似与政治无关的手段以图达到目的,我们的一些共产党员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

  第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得一部分党员,特别是一部分党的干部只看到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它的消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面对金钱、权利、美女的诱惑,缺乏应有的警惕,忘记自己的身份、职责、理想,甚至贪污、腐化堕落,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己也沦为“阶下囚”。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经济发展使我国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些先富起来的人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党员干部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有的老干部感到自己革命了“一辈子”,还不如别人干“一阵子”。他们想在自己手中还握有权利的时候捞上一把,结果晚年不保,悔恨终身,为时已晚。少数高级干部贪得无厌。在这些人心中,已经完全没有了执政的概念,甚至连自己是个党员,该履行什么职责,也早已忘到九霄云外。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长久维持巩固使党员的执政意识产生“疲劳”,对“和平演变”的威胁缺乏长期的认识,对党本身在执政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见惯不惊”。建国以来,敌对势力在我国周边多次发动侵略战争以武力相威胁,或者在我国国内策动叛乱,但是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这种明火执仗的行径不仅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反而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党的执政意识。后来,敌对势力改变了策略,以“和平演变”为主要手段,企图“不战而胜”。有些共产党员缺乏执政意识,对这场斗争的长期性不加警觉。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面对新问题,党的干部的知识水平、领导水平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党的执政水平亟待提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

  第四,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的同时,一些党员心中也产生了某种误解,似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没有了,至少是不那么清晰了。这种情况使党员的执政意识开始减弱,甚至在思想上不再设防。按“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在本质上体现着实现发展生产力、振兴

  中华的伟大目标与在政治上同资产阶级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求大同”和“存大异”的有机结合。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党员的执政意识有所滑坡。

  第五,青年党员对政权的重要性和丧失政权的危害性缺乏切身体验,在强化自己的执政意识上缺少自觉性。老一辈共产党员经历长期的浴血奋战,深知党的执政地位得来不易,对因丧失政权而使大批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倒在敌人的屠刀下的历史教训记忆犹新。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老党员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党员没有经历过夺取政权的斗争考验,而是一加入党组织就面对着一个已经取得的执政地位,对于夺权之艰苦、守权之困难、保权之重要缺乏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这种“天生缺陷”的党员会越来越多,从而加大党员执政意识弱化的程度。

  二、加强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加强全体党员的执政意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执政功能,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思想保证。

  首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过去,我党搞了许多次政治运动,经常教育党员要巩固人民的国家政权,否则“革命就要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由于错误路线的影响,我党在工作中出现过失误,存在夸大政治作用的问题。但是,在反对一种错误倾向时,不能忽视另一种错误倾向。只讲政权,不讲其他,固然不对。完全放弃政权观念,丧失执政意识,也很危险。在旧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两大问题一直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而没有解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多年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权建立,我国在战争废墟上迅速恢复了经济,一举扫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昂首挺胸地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这一切都是在共产党执政、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下实现的。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以其正确的领导和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与自我牺牲精神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信任和拥护。这些成绩并非是唾手可得,而是长期奋斗争取来的。如果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得不到加强,来之不易的政权也会得而复失。

  其次,发挥党的执政功能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共产党应该用手中掌握的人民赋予的权利,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国情出发,正确认识和解决好改革开放中的各种矛盾。共产党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好各种矛盾就是党的执政功能的体现。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这样的局面和环境只能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共产党从本质上讲,没有自己的私利,因此才可能正确处理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方面靠的是正确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靠的是广泛的群众支持。共产党执政是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前提,这不仅是由于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是由于共产党拥有一支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而且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可以说,每一个党员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的形象。所以,共产党员应该站在执政的高度来加强认识。

  最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现代化也不一定就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够保证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使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思想保障。在中国,没有其他的政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自己的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但是,台湾问题作为中国的内政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遇到某些分裂分子和势力以及某些国家的阻挠与干涉。坚持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唯一正确的方法。“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代表大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如果没有这样的执政党,中国就会回到分散、分裂的旧路上去。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就一定能实现。

  三、加强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三个着眼点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笔者认为,加强共产党员执政意识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贯彻“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明确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其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遇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阻碍,而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又遇到腐朽的上层建筑的抵制时,社会有机体内部就会产生出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力量。这种政治力量的历史使命是用变革的手段解决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命斗争中英勇地走出来,不是为了争特权夺私利,不是单纯的党派斗争,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社会制度。“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并执政,为的是建立能够发展生产力的新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为的是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不把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就会削弱或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以,共产党员要牢牢树立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带领群众搞好经济建设。

  过去,我们强调共产党执政,仅仅注意到政权本身,却往往忽视了建立政权的目的。我们过去的政策、策略、方针往往脱离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偏离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轨道。“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这对提高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贯彻“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明确共产党执政的重要职责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既主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主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落后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夸大思想理论力量的观点是唯心主义,忽视思想理论作用的观点是机械唯物主义。在旧中国,多少仁人志士力图改变国家贫穷、落后、愚昧的面貌,都是因为没有找到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而失败。“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到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中国的先进分子把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无产阶级终于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和自己的阶级组织——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人民找到了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就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发展生产力是任何社会都必须做到的,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却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的是使我国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如果削弱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让落后、腐朽的文化泛滥,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所以,共产党员要做宣传和实践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典范。

  在经济建设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我们曾一度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上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卷土重来、趁虚而入,对我们的建设起着消极作用,甚至还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内涵,这对提高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贯彻“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明确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劳动者的创造,就没有任何社会财富。没有劳动群众的力量,就不可能实现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危重的关键时刻顶得住,除了有坚定的革命信念,靠的就是人民的支持。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所以能赢得人民支持。相反,违背人民利益的组织和个人终归被人民抛弃。在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斗争中,群众路线是获得胜利的“法宝”。在共产党执政的过程中,群众路线是维持稳定的“法宝”。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共产党员应该从巩固执政地位的角度增强对代表人民利益的认识。

  我们的一些党员对共产党执政或多或少存在认识上的错误,把手中握有的权力当成了向人民索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谁违背人民利益,谁就会被人民推翻。共产党焉能例外?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实现人民利益是我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对提高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杨甘霖,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6)

作者:杨甘霖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02期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年光辉历程。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80年的经历和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求全党同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

  一、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弱化趋势

  中国共产党执政已有52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一些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却有着逐渐弱化的趋势。

  第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使得一部分党员,特别是一部分党的干部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了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的威胁。过去的失误使我们耽误了很多时间,尽快弥补损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这是全党的强烈愿望。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国内外敌对势力根本不希望看到一个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他们从来没有放弃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过高地估计这种威胁,导致分散我们搞经济建设的注意力,那是不正确和不必要的。但是,完全忽视这种威胁的存在则是非常危险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总是有那么一些国家、那么一些人打着所谓“保护人权”的幌子,利用我国内部的一些民族败类和别有用心的人对我国施加压力,干扰我们的经济建设。近几年,他们又挖空心思找到了“法轮功”和李洪志充当“马前卒”。可是,我们有些党员却认不清这些现象的本质,被假象所迷惑,一方面对国外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缺少警惕,另一方面又对国内违法乱纪现象放任自流,没有从政治的高度去进行分析,甚至对党和国家采取的断然措施持怀疑态度,认为是“小题大做”。面对万众一心、发奋图强、空前稳定的中国,少数国内外敌对分子自知采取正面出击的办法既暴露又难得逞,因此总是利用表面看似与政治无关的手段以图达到目的,我们的一些共产党员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

  第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得一部分党员,特别是一部分党的干部只看到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它的消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面对金钱、权利、美女的诱惑,缺乏应有的警惕,忘记自己的身份、职责、理想,甚至贪污、腐化堕落,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己也沦为“阶下囚”。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经济发展使我国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些先富起来的人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党员干部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有的老干部感到自己革命了“一辈子”,还不如别人干“一阵子”。他们想在自己手中还握有权利的时候捞上一把,结果晚年不保,悔恨终身,为时已晚。少数高级干部贪得无厌。在这些人心中,已经完全没有了执政的概念,甚至连自己是个党员,该履行什么职责,也早已忘到九霄云外。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长久维持巩固使党员的执政意识产生“疲劳”,对“和平演变”的威胁缺乏长期的认识,对党本身在执政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见惯不惊”。建国以来,敌对势力在我国周边多次发动侵略战争以武力相威胁,或者在我国国内策动叛乱,但是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这种明火执仗的行径不仅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反而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党的执政意识。后来,敌对势力改变了策略,以“和平演变”为主要手段,企图“不战而胜”。有些共产党员缺乏执政意识,对这场斗争的长期性不加警觉。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面对新问题,党的干部的知识水平、领导水平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党的执政水平亟待提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

  第四,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的同时,一些党员心中也产生了某种误解,似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没有了,至少是不那么清晰了。这种情况使党员的执政意识开始减弱,甚至在思想上不再设防。按“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在本质上体现着实现发展生产力、振兴

  中华的伟大目标与在政治上同资产阶级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求大同”和“存大异”的有机结合。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党员的执政意识有所滑坡。

  第五,青年党员对政权的重要性和丧失政权的危害性缺乏切身体验,在强化自己的执政意识上缺少自觉性。老一辈共产党员经历长期的浴血奋战,深知党的执政地位得来不易,对因丧失政权而使大批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倒在敌人的屠刀下的历史教训记忆犹新。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老党员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党员没有经历过夺取政权的斗争考验,而是一加入党组织就面对着一个已经取得的执政地位,对于夺权之艰苦、守权之困难、保权之重要缺乏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这种“天生缺陷”的党员会越来越多,从而加大党员执政意识弱化的程度。

  二、加强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加强全体党员的执政意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执政功能,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思想保证。

  首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过去,我党搞了许多次政治运动,经常教育党员要巩固人民的国家政权,否则“革命就要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由于错误路线的影响,我党在工作中出现过失误,存在夸大政治作用的问题。但是,在反对一种错误倾向时,不能忽视另一种错误倾向。只讲政权,不讲其他,固然不对。完全放弃政权观念,丧失执政意识,也很危险。在旧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两大问题一直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而没有解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多年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权建立,我国在战争废墟上迅速恢复了经济,一举扫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昂首挺胸地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这一切都是在共产党执政、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下实现的。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以其正确的领导和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与自我牺牲精神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信任和拥护。这些成绩并非是唾手可得,而是长期奋斗争取来的。如果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得不到加强,来之不易的政权也会得而复失。

  其次,发挥党的执政功能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共产党应该用手中掌握的人民赋予的权利,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国情出发,正确认识和解决好改革开放中的各种矛盾。共产党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好各种矛盾就是党的执政功能的体现。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这样的局面和环境只能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共产党从本质上讲,没有自己的私利,因此才可能正确处理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方面靠的是正确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靠的是广泛的群众支持。共产党执政是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前提,这不仅是由于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是由于共产党拥有一支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而且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可以说,每一个党员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的形象。所以,共产党员应该站在执政的高度来加强认识。

  最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执政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现代化也不一定就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够保证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使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思想保障。在中国,没有其他的政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自己的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但是,台湾问题作为中国的内政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遇到某些分裂分子和势力以及某些国家的阻挠与干涉。坚持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唯一正确的方法。“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代表大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如果没有这样的执政党,中国就会回到分散、分裂的旧路上去。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就一定能实现。

  三、加强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三个着眼点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笔者认为,加强共产党员执政意识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贯彻“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明确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其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遇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阻碍,而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又遇到腐朽的上层建筑的抵制时,社会有机体内部就会产生出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力量。这种政治力量的历史使命是用变革的手段解决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命斗争中英勇地走出来,不是为了争特权夺私利,不是单纯的党派斗争,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社会制度。“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并执政,为的是建立能够发展生产力的新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为的是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不把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就会削弱或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以,共产党员要牢牢树立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带领群众搞好经济建设。

  过去,我们强调共产党执政,仅仅注意到政权本身,却往往忽视了建立政权的目的。我们过去的政策、策略、方针往往脱离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偏离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轨道。“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这对提高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贯彻“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明确共产党执政的重要职责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既主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主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落后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夸大思想理论力量的观点是唯心主义,忽视思想理论作用的观点是机械唯物主义。在旧中国,多少仁人志士力图改变国家贫穷、落后、愚昧的面貌,都是因为没有找到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而失败。“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到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中国的先进分子把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无产阶级终于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和自己的阶级组织——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人民找到了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就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发展生产力是任何社会都必须做到的,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却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的是使我国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如果削弱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让落后、腐朽的文化泛滥,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所以,共产党员要做宣传和实践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典范。

  在经济建设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我们曾一度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上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卷土重来、趁虚而入,对我们的建设起着消极作用,甚至还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内涵,这对提高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贯彻“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明确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劳动者的创造,就没有任何社会财富。没有劳动群众的力量,就不可能实现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危重的关键时刻顶得住,除了有坚定的革命信念,靠的就是人民的支持。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所以能赢得人民支持。相反,违背人民利益的组织和个人终归被人民抛弃。在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斗争中,群众路线是获得胜利的“法宝”。在共产党执政的过程中,群众路线是维持稳定的“法宝”。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共产党员应该从巩固执政地位的角度增强对代表人民利益的认识。

  我们的一些党员对共产党执政或多或少存在认识上的错误,把手中握有的权力当成了向人民索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谁违背人民利益,谁就会被人民推翻。共产党焉能例外?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实现人民利益是我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对提高共产党员执政意识的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杨甘霖,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6)


相关文章

  • 国税系统提高一把手执政能力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 国税系统提高一把手执政能力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国税系统提高一把手执政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研究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结我们党56年来执 ...查看


  • 永葆先进性重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 内容提要建立健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之举,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十个方面:党员意识强化机制,能力增强 ...查看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文)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 ...查看


  •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
  •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复习提纲 1.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2.执政党.革命党的不同之处?--是党所处的地位.任务.社会基础.活动方式不同. 分析: 一是党所处的地位不同(执政党是掌握国家政权的党,这是 ...查看


  • 十六届四中实施方案
  • 中共临沭县委宣传部 关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的方案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的要求,按照县委的具体安排,为切实搞好全县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活 ...查看


  • 2015年党员纪律教育学习月心得体会
  • 2015年党员纪律教育学习月心得体会 篇1: 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本人通过充实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对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分析,使我在思想认识.党性观念.纪律意识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一.加强学习, ...查看


  • 贺国强在十七届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的报告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 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009年9月19日) 贺国强 我代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第四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分析研究党的 ...查看


  •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摘要:纵观世界政党史,政党的兴衰是常见的.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其自身建设也必然是与时俱进的.20世纪最后10多年,世界范围共产党的生存安全.发展安全或执政安全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苏联.东欧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先后丢失政权,其重 ...查看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上传时间:2010-03-15 12:17:48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 作者:吴仕宇 编辑:吴仕宇 人民日报评论员:崇高的历史使命 重大的政治责任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一 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