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之道御今之法

  一、“画眼”的含义       “画眼”这个名词是明代画家董其昌首先提出的。所谓“画眼”,就是一个画面的中心点,也可以称为“夺目点”或“主点”。   近代画家黄宾虹先生说:“作画如下棋,需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由此看来,“画眼”之“眼”,实际上是由围棋中之“眼”借用而来。在围棋中,在角地最少需三子可成一眼,在边地最少需五子可成一眼,而在中腹最少需八子方可成一眼,一块棋只要有二个真眼,即为活棋。按黄宾虹先生的说法,画中之“虚”即是画眼。然而一幅画,非实即虚,虚虚实实在画中随处可见,如果“虚”即是“画眼”,那“画眼”也太多了,而且也没必要叫“画眼”,还不如称为“虚”而更让人易于理解。但是“画眼”既然是“眼”,那肯定是虚处,不过它不是一般的虚处,这些虚处对一幅画必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才能称之为――“画眼”。      二、“画眼”的技巧      (一)位置   中国画对物象位置的安排是十分讲究的,越是简单的构成,越是讲究位置的经营,只有经营得体,才能变平淡为神奇,因为绘画的构图艺术毕竟不是装饰的图案。对此中国古代画家总结出了“井字四位法”,作为构图中心位置的最佳选择,这不仅是对视觉心理因素的巧妙运用,而且切中了构成要领。   “井字四位法”亦称为“三分法”,即将画面按水平和垂直方向各分为三等份。“井”字上的纵横线交叉点,就是构图中心主体亦即画眼位置的最佳选择,画眼处于井字交叉点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不仅没有脱离视觉中心的最佳范围,而且有了侧倚变化,使构成产生了动势。交叉点的位置范围虽小,但作为画中主题的安排,却暗合视觉原理。任何人都无法对视觉对象平均分配视觉注意力。因此,主体范围越小,注意力越容易集中,构图中心也就越突出,但当主体物象较大或由数个物象共同构成主题部位,而使其位置占据交叉点的两点或三点时,构图艺术的总体效果则有偏正之分。   正局的构成形式并不是主体物象绝对居中,而是以交叉点的位置作为假设的对称中心构成布局。整体的物象构成方式上具有对称与照应的关系,从而取得了构图上的稳定与谐调,以交叉点为中心,在相对对称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呼应,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正求边的构图形式。   偏局则是指较小的主体即画眼的位置居于四个交叉点其中之一时的构成形式。偏局取其生动活泼,变化亦多。置陈布势围绕突出主体而展开,在突出的变化中求得统一。正局与偏局是中国画构图的两大基本形式,如能意参造化,运用得宜,可得无穷之变。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二)对比   对比手法的运用同样是形成构图中心的重要形式因素。对比可以使形式因素产生诸多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统一一突出主体这一基本点时,也就形成了构图中心。   1.动与静   在构成画面的因素中,物象有动静之分�,动的物象或有动态意向的物象比静止的物象或非能动的物象更易成为视觉中心,而画中物象皆为非能动物象时,画中物象最为精彩的,且富有动感的部分则成为视觉与构图中心。   2.大与小   在构成画面的诸多形式因素中,物象有大小之分�,大的物象最易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大的物体皆大并且其位置居于视觉中心之外时,居于视觉中心的小的物体反而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而构图中心也就随之偏移了。   3.实与虚   物象的布置有虚实之分�,实体因清晰明了,则更易吸引观者的视线,因而实体也就成为构图中心。   4.线与面   画中物象大都以线性结构形态呈现时,以面(即整体完整的形)的形式呈现的物象则成为视觉与构图的中心,反之亦然。   5.轻与重   中国画的轻重往往与浓与淡联系在一起,浓者重,淡者轻。重较之轻更易成为构图中心。如果整幅皆重,轻者反而得以突出。   6.整与散   碎者零乱而显散,当与造型整体的物象布置在一起时,散则成为正的衬托,因而造型整体的物象因突出而成为构图中心,整与散的对比和繁与简的对比大致相同。主题物简练概括,其他部分繁密复杂,同样可以通过对比使构图中心得以突出。   7.完整与残缺   完整与残缺跟整与散不同,整与散是指画中五厢都以零散的组合方式呈现,而只有主体物是完整的。完整与残缺是指同类物象或与其相配合的物象,主体物完整,而其他物象则由于遮挡等原因以不完整的残缺状态呈现,因而形成了对比,完整的物象也就成为构图与视觉的中心。   8.墨与色   墨是中国画主要的色彩构成元素,它与色彩相辅相成。在以色彩为主的构成要素中,墨色因彩色的对比更易突出。当画面色彩元素主要是墨色的时,主体部分如果是彩色则更易成为视觉与构图中心,反之亦然。但中国画的墨与色对比贵精不贵多,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即是此意。在以色为主的工笔画中则要以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来达到突出构图中心的目的。   运用对比手段突出构图中心,手法不胜枚举。例如长与短的对比,曲与直,宽与窄,纵与横的对比等种种方法,不必尽言。总之要利用对比,掌握规律,突出主体,吸引观者视线为宜。既机动灵活,又自出机杼,放可使对比悟对通神。   (三)导向   画中物象布置的导向也是形成构图中心的另一半基本要素,导向是指置陈布势是总体走势。走势具有指向性。走势指向的部位往往就是构图中心的位置。由导向而导致的走势具有运动感,具有运动感的指向性物象越多,主题也就越突出,视觉效果也就越强,构图中心也就越集中。   但指向性的导向并不是说所有物象的布置都单一性地指向主体物,如果如此,画面构成就过于简单化了。导向是物象布置建立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总体感觉和大的走向趋势,并不排除细节处不影响总体导向的变异,懂得此意,才是对导向的正确把握。   总之,画眼是一幅画不可缺少的主点,也是作者想引人注目而重点描绘的部位,或最能发挥艺术技巧的部位,或因内容的需要而精心描绘之处。它起着丰富主势,增强绘画表现力的作用。这些画眼虽然面积不大,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使画面形象融会贯通,和谐自然,生动活泼。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黄晓利

  一、“画眼”的含义       “画眼”这个名词是明代画家董其昌首先提出的。所谓“画眼”,就是一个画面的中心点,也可以称为“夺目点”或“主点”。   近代画家黄宾虹先生说:“作画如下棋,需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由此看来,“画眼”之“眼”,实际上是由围棋中之“眼”借用而来。在围棋中,在角地最少需三子可成一眼,在边地最少需五子可成一眼,而在中腹最少需八子方可成一眼,一块棋只要有二个真眼,即为活棋。按黄宾虹先生的说法,画中之“虚”即是画眼。然而一幅画,非实即虚,虚虚实实在画中随处可见,如果“虚”即是“画眼”,那“画眼”也太多了,而且也没必要叫“画眼”,还不如称为“虚”而更让人易于理解。但是“画眼”既然是“眼”,那肯定是虚处,不过它不是一般的虚处,这些虚处对一幅画必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才能称之为――“画眼”。      二、“画眼”的技巧      (一)位置   中国画对物象位置的安排是十分讲究的,越是简单的构成,越是讲究位置的经营,只有经营得体,才能变平淡为神奇,因为绘画的构图艺术毕竟不是装饰的图案。对此中国古代画家总结出了“井字四位法”,作为构图中心位置的最佳选择,这不仅是对视觉心理因素的巧妙运用,而且切中了构成要领。   “井字四位法”亦称为“三分法”,即将画面按水平和垂直方向各分为三等份。“井”字上的纵横线交叉点,就是构图中心主体亦即画眼位置的最佳选择,画眼处于井字交叉点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不仅没有脱离视觉中心的最佳范围,而且有了侧倚变化,使构成产生了动势。交叉点的位置范围虽小,但作为画中主题的安排,却暗合视觉原理。任何人都无法对视觉对象平均分配视觉注意力。因此,主体范围越小,注意力越容易集中,构图中心也就越突出,但当主体物象较大或由数个物象共同构成主题部位,而使其位置占据交叉点的两点或三点时,构图艺术的总体效果则有偏正之分。   正局的构成形式并不是主体物象绝对居中,而是以交叉点的位置作为假设的对称中心构成布局。整体的物象构成方式上具有对称与照应的关系,从而取得了构图上的稳定与谐调,以交叉点为中心,在相对对称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呼应,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正求边的构图形式。   偏局则是指较小的主体即画眼的位置居于四个交叉点其中之一时的构成形式。偏局取其生动活泼,变化亦多。置陈布势围绕突出主体而展开,在突出的变化中求得统一。正局与偏局是中国画构图的两大基本形式,如能意参造化,运用得宜,可得无穷之变。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二)对比   对比手法的运用同样是形成构图中心的重要形式因素。对比可以使形式因素产生诸多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统一一突出主体这一基本点时,也就形成了构图中心。   1.动与静   在构成画面的因素中,物象有动静之分�,动的物象或有动态意向的物象比静止的物象或非能动的物象更易成为视觉中心,而画中物象皆为非能动物象时,画中物象最为精彩的,且富有动感的部分则成为视觉与构图中心。   2.大与小   在构成画面的诸多形式因素中,物象有大小之分�,大的物象最易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大的物体皆大并且其位置居于视觉中心之外时,居于视觉中心的小的物体反而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而构图中心也就随之偏移了。   3.实与虚   物象的布置有虚实之分�,实体因清晰明了,则更易吸引观者的视线,因而实体也就成为构图中心。   4.线与面   画中物象大都以线性结构形态呈现时,以面(即整体完整的形)的形式呈现的物象则成为视觉与构图的中心,反之亦然。   5.轻与重   中国画的轻重往往与浓与淡联系在一起,浓者重,淡者轻。重较之轻更易成为构图中心。如果整幅皆重,轻者反而得以突出。   6.整与散   碎者零乱而显散,当与造型整体的物象布置在一起时,散则成为正的衬托,因而造型整体的物象因突出而成为构图中心,整与散的对比和繁与简的对比大致相同。主题物简练概括,其他部分繁密复杂,同样可以通过对比使构图中心得以突出。   7.完整与残缺   完整与残缺跟整与散不同,整与散是指画中五厢都以零散的组合方式呈现,而只有主体物是完整的。完整与残缺是指同类物象或与其相配合的物象,主体物完整,而其他物象则由于遮挡等原因以不完整的残缺状态呈现,因而形成了对比,完整的物象也就成为构图与视觉的中心。   8.墨与色   墨是中国画主要的色彩构成元素,它与色彩相辅相成。在以色彩为主的构成要素中,墨色因彩色的对比更易突出。当画面色彩元素主要是墨色的时,主体部分如果是彩色则更易成为视觉与构图中心,反之亦然。但中国画的墨与色对比贵精不贵多,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即是此意。在以色为主的工笔画中则要以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来达到突出构图中心的目的。   运用对比手段突出构图中心,手法不胜枚举。例如长与短的对比,曲与直,宽与窄,纵与横的对比等种种方法,不必尽言。总之要利用对比,掌握规律,突出主体,吸引观者视线为宜。既机动灵活,又自出机杼,放可使对比悟对通神。   (三)导向   画中物象布置的导向也是形成构图中心的另一半基本要素,导向是指置陈布势是总体走势。走势具有指向性。走势指向的部位往往就是构图中心的位置。由导向而导致的走势具有运动感,具有运动感的指向性物象越多,主题也就越突出,视觉效果也就越强,构图中心也就越集中。   但指向性的导向并不是说所有物象的布置都单一性地指向主体物,如果如此,画面构成就过于简单化了。导向是物象布置建立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总体感觉和大的走向趋势,并不排除细节处不影响总体导向的变异,懂得此意,才是对导向的正确把握。   总之,画眼是一幅画不可缺少的主点,也是作者想引人注目而重点描绘的部位,或最能发挥艺术技巧的部位,或因内容的需要而精心描绘之处。它起着丰富主势,增强绘画表现力的作用。这些画眼虽然面积不大,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使画面形象融会贯通,和谐自然,生动活泼。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黄晓利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