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
(1)、腹痛 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h)后转移
并局限在右下腹。时间长短取决于病变发展的程度和阑尾位置。约70%一80%
的病人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
腹痛呈持续性,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其腹痛也有差异
(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也可为首发症状。恶心、呕叶也可
发生,但程度较轻。个别病例可能发生腹泻或里急后重的症状。 弥漫性腹膜炎
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3)、全身症状 早期乏力、发热、体温达38℃左右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
症状。阑尾穿孔时体温达39℃或40℃
体征:
(1)、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约在脐与
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当同时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
跳痛、肠呜音减弱或消失时,提示炎症明显,形成局部腹膜炎
(2)、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提示阑尾周围脓肿
2. 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1)发病机制:
a.病毒感染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致心肌损害
b.病毒抗原与心肌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有交叉抗原性,其诱导机体产生自
身抗体 而致自身免疫损伤
c.病毒本身所致溶细胞作用
(2) 临床表现:
a.病史: 发病1~2周前常有上感或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b.轻症: 胸闷、乏力、心悸或无症状;体征有心 律不齐或心动过速
c.重症: 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
3. 预防近视的重点年龄、群体及预防措施
6——12岁是孩子开始用眼的高峰期,是孩子用眼习惯的形成期,可塑性最强,
此时做好标准,可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学生及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近视的主力军
① 要养成儿童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眼与书本之间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② 看书与写字时,光线应适度,不宜过强或过暗,光线应从左前方射来,
以免手的阴影防碍视线。
③ 看书时间不宜过长,每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闭眼或向远
处眺望数分钟或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睛过度疲劳。
④ 不要看字迹太小或模糊的书报,写字不要写得太小。
⑤ 教育儿童改正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如趴在桌上、歪头看书或写字,躺在
床上看书,吃饭时看书,在强光下或暗淡的路灯、月光下看书,以及在开动的车
上及走路时看书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眼睛过度疲劳,降低视力的敏锐度。
预防措施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禁止近亲结婚。
(2) 注意眼睛的保健。预防近视眼提倡一个早字,即应在学龄儿童时开始。
① 学校与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学习时照明要符合要求(50~100米烛光),
具体说如用25瓦普通灯泡,在距离半米处的照明度约为50米烛光,余类推。
② 防止用眼过度,即指不要使眼睛的内外肌肉过度疲劳或长期处于紧张状
态。
③ 加强视力训练和坚持眼睛保健操。
④ 防止电视性近视。
(3)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可以减轻减慢近视眼的发生,尤其是
室外体育运动。让孩子在空气新鲜、视野开阔的郊外进行远眺,极目欣赏祖国的
山河大地,也是眼睛最好的保健方法之一。
(4) 注意营养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矿物质的补充,因为它们是眼睛发
育和功能进展所必需的。)
4. 体育锻炼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 自觉性原则
体育锻炼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健身手段和方法。
(2). 循序渐进原则
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每次锻炼后的主观感觉进行判断。也可通过检验自己的脉率
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合适,如果锻炼后的晨脉与平时无明显变化,则表示运动负
荷适宜。
(3). 持之以恒原则
普遍认可的锻炼方法是每周锻炼不少于3-4次,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运动强度
健康成人以达到最大心率的70%-80%为宜。青年人每次锻炼保持适宜心率的时
间在10-15 分钟以上,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4). 与个体相适应的原则
体育锻炼必须因人而异,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条件综合考虑,从而制定合
理的与个体相适应的锻炼方案。
5. 人体七大营养素的种类是什么?在人体中发挥的生理作用是
什么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
和膳食纤维。 七种营养素在人体可以发挥三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一是作为能源
物质,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其二是作
为人体“建筑”材料。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有蛋白质;其三是作为调节物
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这些营养素分
布于各种食物之中,只要你能广食,就可以得到。 七大营养素包括:1.蛋白质 2.
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维生素 5.矿物质 6.水 7.粗纤维(食物纤维)
6. 怎样预防龋齿
(1) 每天至少彻底刷牙两次,最好是在早晨和睡前各一次。
(2)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3) 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把牙刷不易刷到的邻面牙菌斑清除干净。
(4)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奶糖、巧克力、甜点心和冰激凌等甜而粘的食物,
少喝 甜饮料,并尽量在正餐前后进食,吃完后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5) 定期(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维护。
7. 什么是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补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
态。
因素:(一)、环境因素(17%)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气候、食物以及各种
物 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人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主要与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意
识 结构发生联系。社会组织结构是指家庭、工作和学习单位、医
疗保健设施和 其他社会集团。
(二)、生物学因素
(三)、行为和生活因素(60%)
(1)行为因素 (2)生活方式 (3)体育锻炼(4) 心理因素
(四)、卫生政策因素(8%)
8.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预防控制措施?
(1)传播途径:a. 呼吸道传播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谈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
须 通过一定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
把含有结核菌 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
到结核菌的感染。
b. 感染。
c.消化道传播
(2)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病人可有低烧、盗汗、颜面潮红、疲乏无力、消瘦;
呼吸系统:咳嗽、咳痰(感冒症状类似白色黏液痰→黄白→黄灰色),
干咳或痰中带血丝、胸闷、胸疼,气急
(3)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了解、学习结核病有关基本知识;
2、远离传染源、学习与传染源的日常交往;
3、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消毒、湿式清扫;
4、保护易感人群: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抵抗力,运动、早餐、睡眠、
营 养、心理调节,节制吸烟、上网;保持宿舍、教室卫生。
5、相互监督、督促、关心
6、药物预防:目前国家对PPD皮肤试验强阳性的病人; 采用安全性最好、副作
用 最小、 药效最强的单服异烟肼的治疗。
7、药物治疗:结核病的治疗是最好的预防。
9. 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流行特征 :(1)地区性差异 低度流行区HBsAg携带率0.2-0.5%,北美、西欧;
中度流 行区HBsAg携带率2-7%,东欧、日本;高度流行
区HBsAg携带率8-20%, 非洲、中国。
(2)性别差异 男高于女,1.4:1。
(3)无明显季节性 (4)散发为主。(5)家族聚集现象。
(6)婴幼儿感染多见。
10.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2)1~2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
或咀嚼时 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
(3)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另侧也肿大,经4~5天消肿。
预防措施:
(1)病人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
(2)接触者可服板兰根冲剂预防。
(3)通风
(4)提高儿童免疫力
(5)晨检
(6)接种疫苗
11. 合理用药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要求
定义: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
经济、 适当地使用药物。
要求:1.明确诊断,准确选药
⑴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切匆乱用。
⑵充分了解病情,以首选药为宜。
⑶了解所选药物的理化性状,毒副作用。
⑷权衡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⑸尽可能地选用确有疗效、廉价易得的药物。
2.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用药次数:是由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的。 缓释或控释制剂。
给药途径: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发挥不同的药物效应。
用药时间:饭前服药吸收好、作用快,饭后服避免胃肠有刺激
根据作用: 驱虫药宜空腹时服用,催眠药宜睡前服用等。
3.重视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
老年人:
与青年人有明显的差异,常出现药物效应增强,作用时间延长及毒副
反应增加等现象。据报导,由于老年人常多药同用,70岁以上的老年 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几岁人的7倍,因此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 题必须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
小儿:
由于组织器官发育尚不成熟,生理功能尚未完善,其新陈代谢较旺盛,
因此用药情况 比较复杂,用药略有不妥即可造成不良影响,用药量应根
据体重折算。如:38度以下的发烧一般不宜应用退烧药,应采用物理方 法降温,发热时不应轻易使用抗生素。
妇女:
妇女由于内分泌的周期性变化,在各全器官,尤其是生殖系统发生周期
性变化,如月经、妊娠、分娩、更年期等一系列的生理特点,所以妇女 在用药上有其特殊之处,另外乳妇用药也应注意
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
药物进入人体后,其作用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由体内消
除的速度。因此肝肾功能与用药密切相关,药物的品种需要选择,剂量需要调整。
12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有哪些?
(1)副作用: 常规剂量应用药物时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2)毒性反应: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危害性反应。
(3)特异性不良反应(遗传性药物不良反应):由于机体的特异质而产生的不良
反应。
(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是少数人对某些药物所发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机体在接受抗原物质(如药物、花粉等)刺激后产生了抗体,当抗原物质再次与
机 体接触时发生抗原抗体相结合的反应,可造成组织损伤或机体功能紊
乱 。与剂量无 关。
(5)继发感染(二重感染): 指在一种感染过程中,又发生了另一种感染。通常由
于
使用 抗菌药物所致。如正常人口腔、鼻腔、肠腔等处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衡共生状态,广谱抗菌素的长期应用,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趁机生长,造成感染。(6)停药反应:是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降压药。
(7)耐受性: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 原来的效应。如安定催眠用量逐渐步增大
(8)耐药性:微生物、寄生虫反复多次与某些药物相接触后发生反应性降低。也称抗 药性。
(9)首剂效应:指首剂药物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如降压药可乐宁,常量首用出现血 压骤降现象,因此这类药物应小剂量开始。 区分:首过效应
(10) 药物依赖性(成瘾性):指在精神上或身体上产生了对药物的依赖。
13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1)医生因素:只有具备法定资格的医生才有处方权。
存在问题:不能准确诊断,对症用药;不能全面掌握药物禁忌
2、药师因素: 审方、调配、发药、用药指导等
存在问题:审方不严、调配错误、没有正确指导用药
3、护士因素:三查七(八)对、执行医嘱
问题:对药品专业知识熟悉不够;没有严格执行医嘱核药。
4、病人因素: 迷药心理;拒药心理;漏服药或服错药
5、联合用药:联用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就大幅度增加。联用形式有西+西、中 +西等。
6、社会因素:
厂家、经销商只说优点,不说缺点;
虚假广告、广告误导、明星效应等;
质量管理问题: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把关不严,甚至造假
14急救现场如何判断心肺骤停?
(1)意识丧失,呼唤无反应,用手指压眼眶上方和眶下方均无反应即可确定。
(2)大动脉博动消失,心前区听不到心跳,瞳孔散大,可判定病人心跳停止。
(3)观察病人的胸、腹部有无起伏的呼吸运动,如无,即表明呼吸停止。
15日常生活中如何应从哪些方面防范艾滋病?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艾滋病毒;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
全套;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小心使用血制品。
2.特异性预防
A)随着1993年美国CDC分类诊断标准,扩大了AIDS的诊断范围,有利于AIDS
的预防及治疗,依据CD4T淋巴细胞减少,给予一定的投药;
B)艾滋病疫苗:美国对含有gp120成份的两种艾滋病疫苗进行了第二期296人
的试验,由于已有6人发生了感染,而暂时终止。泰国正进行UBI合成疫苗试
验;
C)阻断母婴传播:CD4+T淋巴细胞>;200/μl的艾滋病孕妇,用AIT于产前,产
程内及婴儿治疗,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3.综合预防
A)普及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B)加强道德教育,禁止滥交,尤其与外籍人员性乱行为,取缔暗娼;
C)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D)禁止与静脉药隐者共用注射器、针头;
E)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份及血液制品时,必须进行HIV检测;
F)国内供血者严格排选,应逐步做到检测HIV阴性方能供血,严防HIV传播;
G)献血、献器官、组织及精液者应做HIV检测;
H)建立艾滋病检测中心;
I)提倡使用避孕套和避免肛交;
J)艾滋病或HIV感染者应避免妊娠,出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16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保健应注意哪些方面?
定义: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
状态, 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 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注意:1.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学习负担适量、生活节奏合理有张有弛、注意保护大脑
3.保持健康的情绪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6.培养兴趣和爱好,学会自娱自乐
17什么事挫折?举例说明如何认识和应对挫折?
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受到主客观因素 的阻碍或干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认识和应对:要有坚强的信心、坚忍不拔的品质
针对不同的挫折情景,还要了解、学会一些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
挫折一:学校生活、学习环境不理想
反向思维法
补偿原理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挫折二:对所学的专业很不满意
大学并不只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而且可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机
会得到锻炼,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社会竞争
力。
接受现实,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制定一个能适应自己的爱好,同时又保证专业课能够顺利通过的学习方案。
有条件时可作适当的调整。
挫折三:优秀人才比比皆是,丧失优越感
正确认识自己,对环境进行冷静的分析,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保持自信,提高自己的勇气。遇到挫折要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情绪乐观,心怀坦荡,发奋图强,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善于化压力为动力。
善于倾诉。
挫折四:竞争等失败
首先要沉着、冷静,不慌、不怒。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心理渲泄法。
注意转移法。
失败孕育着成功。
尝试着自我反思。
挫折五:不适应集体生活交往障碍
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
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
交往是有选择性的。
对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遇到问题保留意见
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多做或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说谎、不抱怨不失信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挫折六:追求异性遭到拒绝
寻找原因,理清思路
学会幽默,自我解嘲
升华
挫折七:生活方式太土气,遭到耻笑
将差距变为自己进步的动力,不要怕和别人接触
不要羞于自己的贫穷,一时的富有只是父母带来的,并不能代表一世的富有
学会微笑、乐观、自信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面对每一个人
1. 20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
(1)、腹痛 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h)后转移
并局限在右下腹。时间长短取决于病变发展的程度和阑尾位置。约70%一80%
的病人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
腹痛呈持续性,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其腹痛也有差异
(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也可为首发症状。恶心、呕叶也可
发生,但程度较轻。个别病例可能发生腹泻或里急后重的症状。 弥漫性腹膜炎
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3)、全身症状 早期乏力、发热、体温达38℃左右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
症状。阑尾穿孔时体温达39℃或40℃
体征:
(1)、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约在脐与
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当同时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
跳痛、肠呜音减弱或消失时,提示炎症明显,形成局部腹膜炎
(2)、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提示阑尾周围脓肿
2. 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1)发病机制:
a.病毒感染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致心肌损害
b.病毒抗原与心肌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有交叉抗原性,其诱导机体产生自
身抗体 而致自身免疫损伤
c.病毒本身所致溶细胞作用
(2) 临床表现:
a.病史: 发病1~2周前常有上感或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b.轻症: 胸闷、乏力、心悸或无症状;体征有心 律不齐或心动过速
c.重症: 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
3. 预防近视的重点年龄、群体及预防措施
6——12岁是孩子开始用眼的高峰期,是孩子用眼习惯的形成期,可塑性最强,
此时做好标准,可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学生及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近视的主力军
① 要养成儿童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眼与书本之间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② 看书与写字时,光线应适度,不宜过强或过暗,光线应从左前方射来,
以免手的阴影防碍视线。
③ 看书时间不宜过长,每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闭眼或向远
处眺望数分钟或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睛过度疲劳。
④ 不要看字迹太小或模糊的书报,写字不要写得太小。
⑤ 教育儿童改正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如趴在桌上、歪头看书或写字,躺在
床上看书,吃饭时看书,在强光下或暗淡的路灯、月光下看书,以及在开动的车
上及走路时看书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眼睛过度疲劳,降低视力的敏锐度。
预防措施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禁止近亲结婚。
(2) 注意眼睛的保健。预防近视眼提倡一个早字,即应在学龄儿童时开始。
① 学校与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学习时照明要符合要求(50~100米烛光),
具体说如用25瓦普通灯泡,在距离半米处的照明度约为50米烛光,余类推。
② 防止用眼过度,即指不要使眼睛的内外肌肉过度疲劳或长期处于紧张状
态。
③ 加强视力训练和坚持眼睛保健操。
④ 防止电视性近视。
(3)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可以减轻减慢近视眼的发生,尤其是
室外体育运动。让孩子在空气新鲜、视野开阔的郊外进行远眺,极目欣赏祖国的
山河大地,也是眼睛最好的保健方法之一。
(4) 注意营养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矿物质的补充,因为它们是眼睛发
育和功能进展所必需的。)
4. 体育锻炼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 自觉性原则
体育锻炼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健身手段和方法。
(2). 循序渐进原则
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每次锻炼后的主观感觉进行判断。也可通过检验自己的脉率
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合适,如果锻炼后的晨脉与平时无明显变化,则表示运动负
荷适宜。
(3). 持之以恒原则
普遍认可的锻炼方法是每周锻炼不少于3-4次,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运动强度
健康成人以达到最大心率的70%-80%为宜。青年人每次锻炼保持适宜心率的时
间在10-15 分钟以上,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4). 与个体相适应的原则
体育锻炼必须因人而异,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条件综合考虑,从而制定合
理的与个体相适应的锻炼方案。
5. 人体七大营养素的种类是什么?在人体中发挥的生理作用是
什么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
和膳食纤维。 七种营养素在人体可以发挥三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一是作为能源
物质,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其二是作
为人体“建筑”材料。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有蛋白质;其三是作为调节物
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这些营养素分
布于各种食物之中,只要你能广食,就可以得到。 七大营养素包括:1.蛋白质 2.
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维生素 5.矿物质 6.水 7.粗纤维(食物纤维)
6. 怎样预防龋齿
(1) 每天至少彻底刷牙两次,最好是在早晨和睡前各一次。
(2)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3) 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把牙刷不易刷到的邻面牙菌斑清除干净。
(4)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奶糖、巧克力、甜点心和冰激凌等甜而粘的食物,
少喝 甜饮料,并尽量在正餐前后进食,吃完后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5) 定期(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维护。
7. 什么是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补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
态。
因素:(一)、环境因素(17%)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气候、食物以及各种
物 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人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主要与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意
识 结构发生联系。社会组织结构是指家庭、工作和学习单位、医
疗保健设施和 其他社会集团。
(二)、生物学因素
(三)、行为和生活因素(60%)
(1)行为因素 (2)生活方式 (3)体育锻炼(4) 心理因素
(四)、卫生政策因素(8%)
8.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预防控制措施?
(1)传播途径:a. 呼吸道传播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谈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
须 通过一定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
把含有结核菌 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
到结核菌的感染。
b. 感染。
c.消化道传播
(2)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病人可有低烧、盗汗、颜面潮红、疲乏无力、消瘦;
呼吸系统:咳嗽、咳痰(感冒症状类似白色黏液痰→黄白→黄灰色),
干咳或痰中带血丝、胸闷、胸疼,气急
(3)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了解、学习结核病有关基本知识;
2、远离传染源、学习与传染源的日常交往;
3、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消毒、湿式清扫;
4、保护易感人群: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抵抗力,运动、早餐、睡眠、
营 养、心理调节,节制吸烟、上网;保持宿舍、教室卫生。
5、相互监督、督促、关心
6、药物预防:目前国家对PPD皮肤试验强阳性的病人; 采用安全性最好、副作
用 最小、 药效最强的单服异烟肼的治疗。
7、药物治疗:结核病的治疗是最好的预防。
9. 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流行特征 :(1)地区性差异 低度流行区HBsAg携带率0.2-0.5%,北美、西欧;
中度流 行区HBsAg携带率2-7%,东欧、日本;高度流行
区HBsAg携带率8-20%, 非洲、中国。
(2)性别差异 男高于女,1.4:1。
(3)无明显季节性 (4)散发为主。(5)家族聚集现象。
(6)婴幼儿感染多见。
10.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2)1~2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
或咀嚼时 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
(3)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另侧也肿大,经4~5天消肿。
预防措施:
(1)病人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
(2)接触者可服板兰根冲剂预防。
(3)通风
(4)提高儿童免疫力
(5)晨检
(6)接种疫苗
11. 合理用药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要求
定义: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
经济、 适当地使用药物。
要求:1.明确诊断,准确选药
⑴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切匆乱用。
⑵充分了解病情,以首选药为宜。
⑶了解所选药物的理化性状,毒副作用。
⑷权衡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⑸尽可能地选用确有疗效、廉价易得的药物。
2.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用药次数:是由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的。 缓释或控释制剂。
给药途径: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发挥不同的药物效应。
用药时间:饭前服药吸收好、作用快,饭后服避免胃肠有刺激
根据作用: 驱虫药宜空腹时服用,催眠药宜睡前服用等。
3.重视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
老年人:
与青年人有明显的差异,常出现药物效应增强,作用时间延长及毒副
反应增加等现象。据报导,由于老年人常多药同用,70岁以上的老年 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几岁人的7倍,因此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 题必须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
小儿:
由于组织器官发育尚不成熟,生理功能尚未完善,其新陈代谢较旺盛,
因此用药情况 比较复杂,用药略有不妥即可造成不良影响,用药量应根
据体重折算。如:38度以下的发烧一般不宜应用退烧药,应采用物理方 法降温,发热时不应轻易使用抗生素。
妇女:
妇女由于内分泌的周期性变化,在各全器官,尤其是生殖系统发生周期
性变化,如月经、妊娠、分娩、更年期等一系列的生理特点,所以妇女 在用药上有其特殊之处,另外乳妇用药也应注意
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
药物进入人体后,其作用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由体内消
除的速度。因此肝肾功能与用药密切相关,药物的品种需要选择,剂量需要调整。
12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有哪些?
(1)副作用: 常规剂量应用药物时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2)毒性反应: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危害性反应。
(3)特异性不良反应(遗传性药物不良反应):由于机体的特异质而产生的不良
反应。
(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是少数人对某些药物所发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机体在接受抗原物质(如药物、花粉等)刺激后产生了抗体,当抗原物质再次与
机 体接触时发生抗原抗体相结合的反应,可造成组织损伤或机体功能紊
乱 。与剂量无 关。
(5)继发感染(二重感染): 指在一种感染过程中,又发生了另一种感染。通常由
于
使用 抗菌药物所致。如正常人口腔、鼻腔、肠腔等处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衡共生状态,广谱抗菌素的长期应用,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趁机生长,造成感染。(6)停药反应:是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降压药。
(7)耐受性: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 原来的效应。如安定催眠用量逐渐步增大
(8)耐药性:微生物、寄生虫反复多次与某些药物相接触后发生反应性降低。也称抗 药性。
(9)首剂效应:指首剂药物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如降压药可乐宁,常量首用出现血 压骤降现象,因此这类药物应小剂量开始。 区分:首过效应
(10) 药物依赖性(成瘾性):指在精神上或身体上产生了对药物的依赖。
13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1)医生因素:只有具备法定资格的医生才有处方权。
存在问题:不能准确诊断,对症用药;不能全面掌握药物禁忌
2、药师因素: 审方、调配、发药、用药指导等
存在问题:审方不严、调配错误、没有正确指导用药
3、护士因素:三查七(八)对、执行医嘱
问题:对药品专业知识熟悉不够;没有严格执行医嘱核药。
4、病人因素: 迷药心理;拒药心理;漏服药或服错药
5、联合用药:联用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就大幅度增加。联用形式有西+西、中 +西等。
6、社会因素:
厂家、经销商只说优点,不说缺点;
虚假广告、广告误导、明星效应等;
质量管理问题: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把关不严,甚至造假
14急救现场如何判断心肺骤停?
(1)意识丧失,呼唤无反应,用手指压眼眶上方和眶下方均无反应即可确定。
(2)大动脉博动消失,心前区听不到心跳,瞳孔散大,可判定病人心跳停止。
(3)观察病人的胸、腹部有无起伏的呼吸运动,如无,即表明呼吸停止。
15日常生活中如何应从哪些方面防范艾滋病?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艾滋病毒;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
全套;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小心使用血制品。
2.特异性预防
A)随着1993年美国CDC分类诊断标准,扩大了AIDS的诊断范围,有利于AIDS
的预防及治疗,依据CD4T淋巴细胞减少,给予一定的投药;
B)艾滋病疫苗:美国对含有gp120成份的两种艾滋病疫苗进行了第二期296人
的试验,由于已有6人发生了感染,而暂时终止。泰国正进行UBI合成疫苗试
验;
C)阻断母婴传播:CD4+T淋巴细胞>;200/μl的艾滋病孕妇,用AIT于产前,产
程内及婴儿治疗,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3.综合预防
A)普及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B)加强道德教育,禁止滥交,尤其与外籍人员性乱行为,取缔暗娼;
C)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D)禁止与静脉药隐者共用注射器、针头;
E)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份及血液制品时,必须进行HIV检测;
F)国内供血者严格排选,应逐步做到检测HIV阴性方能供血,严防HIV传播;
G)献血、献器官、组织及精液者应做HIV检测;
H)建立艾滋病检测中心;
I)提倡使用避孕套和避免肛交;
J)艾滋病或HIV感染者应避免妊娠,出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16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保健应注意哪些方面?
定义: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
状态, 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 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注意:1.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学习负担适量、生活节奏合理有张有弛、注意保护大脑
3.保持健康的情绪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6.培养兴趣和爱好,学会自娱自乐
17什么事挫折?举例说明如何认识和应对挫折?
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受到主客观因素 的阻碍或干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认识和应对:要有坚强的信心、坚忍不拔的品质
针对不同的挫折情景,还要了解、学会一些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
挫折一:学校生活、学习环境不理想
反向思维法
补偿原理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挫折二:对所学的专业很不满意
大学并不只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而且可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机
会得到锻炼,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社会竞争
力。
接受现实,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制定一个能适应自己的爱好,同时又保证专业课能够顺利通过的学习方案。
有条件时可作适当的调整。
挫折三:优秀人才比比皆是,丧失优越感
正确认识自己,对环境进行冷静的分析,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保持自信,提高自己的勇气。遇到挫折要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情绪乐观,心怀坦荡,发奋图强,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善于化压力为动力。
善于倾诉。
挫折四:竞争等失败
首先要沉着、冷静,不慌、不怒。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心理渲泄法。
注意转移法。
失败孕育着成功。
尝试着自我反思。
挫折五:不适应集体生活交往障碍
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
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
交往是有选择性的。
对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遇到问题保留意见
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多做或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说谎、不抱怨不失信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挫折六:追求异性遭到拒绝
寻找原因,理清思路
学会幽默,自我解嘲
升华
挫折七:生活方式太土气,遭到耻笑
将差距变为自己进步的动力,不要怕和别人接触
不要羞于自己的贫穷,一时的富有只是父母带来的,并不能代表一世的富有
学会微笑、乐观、自信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面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