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理想信念 明社会责任

树理想信念 明社会责任

初一班 匡悦婷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一起抵御天灾,一起阻挡外敌,走遍了千山万水。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今,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还记得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1949年10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

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

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中华民族的文明,积淀了炎黄子孙深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一直是激荡民心的社会主旋律。这一主旋律,嵌进了屈原求索、岳飞报国、邓世昌撞舰;这一主旋律,融入了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主旋律,迭化成了中华儿女挥戈黑山白水、驱逐外族列强,迭化成了钱学森星河探路、王进喜浆池搏井喷、杨利伟驾舟飞天;这一主旋律,交汇成了雄浑的《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这是一种千古流芳的浩然正气,一种万世长存的民族风骨。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屡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衰,久经磨难而不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爱国情怀,通常凝结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如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现阶段中国人民爱国情怀基本特征的最精辟概括。我们爱国,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祖国的安危为安危;以祖国的前途为前途;以祖国的尊严为尊严;以祖国的富强为富强。正所谓“有国才有家”。个人的命运,系于国家的命运,系于民族的复兴。

有人说,我一个中学生,未必有机会为国家干出什么大业绩,怎么来体现爱国情怀呢?事实上,体现爱国情怀,未必需要刻意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们可以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上来体现我们的爱国情怀。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为创建低碳环保型社会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在生活中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也可以在国家危难之际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还可以帮助平困地区的老百姓献出我们的一份爱心„„这些虽是一些小事物,可是却包含着我们对祖国母亲的关爱,关怀以及对党的感恩。

爱国情怀既表现为国歌奏响时的心潮澎湃、五星红旗升起时的热泪盈眶,也表现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总而言之,对于个人来说,爱国情怀,就是对国家一种

内在的尽责尽义务的激情,就是对凡有益于国家的事情,都自觉去做,热望去做,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把它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最后,我要祝我们的党更加充满活力,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树理想信念 明社会责任

初一班 匡悦婷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一起抵御天灾,一起阻挡外敌,走遍了千山万水。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今,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还记得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1949年10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

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

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中华民族的文明,积淀了炎黄子孙深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一直是激荡民心的社会主旋律。这一主旋律,嵌进了屈原求索、岳飞报国、邓世昌撞舰;这一主旋律,融入了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主旋律,迭化成了中华儿女挥戈黑山白水、驱逐外族列强,迭化成了钱学森星河探路、王进喜浆池搏井喷、杨利伟驾舟飞天;这一主旋律,交汇成了雄浑的《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这是一种千古流芳的浩然正气,一种万世长存的民族风骨。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屡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衰,久经磨难而不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爱国情怀,通常凝结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如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现阶段中国人民爱国情怀基本特征的最精辟概括。我们爱国,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祖国的安危为安危;以祖国的前途为前途;以祖国的尊严为尊严;以祖国的富强为富强。正所谓“有国才有家”。个人的命运,系于国家的命运,系于民族的复兴。

有人说,我一个中学生,未必有机会为国家干出什么大业绩,怎么来体现爱国情怀呢?事实上,体现爱国情怀,未必需要刻意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们可以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上来体现我们的爱国情怀。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为创建低碳环保型社会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在生活中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也可以在国家危难之际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还可以帮助平困地区的老百姓献出我们的一份爱心„„这些虽是一些小事物,可是却包含着我们对祖国母亲的关爱,关怀以及对党的感恩。

爱国情怀既表现为国歌奏响时的心潮澎湃、五星红旗升起时的热泪盈眶,也表现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总而言之,对于个人来说,爱国情怀,就是对国家一种

内在的尽责尽义务的激情,就是对凡有益于国家的事情,都自觉去做,热望去做,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把它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最后,我要祝我们的党更加充满活力,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关文章

  • 读书月系列活动策划
  • 湖南工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读红色经典,树理想信念" 主题读书月系列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系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特色中心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用中国红色经典提高同学们的政治文化素养,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 ...查看


  • 读红色经典 树理想信念
  • 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 关于做好2011年度潍坊干部学习网 信息维护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属各开发区党工委,市直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 根据<潍坊市干部在线学习管理暂行办法>和<潍坊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查看


  •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 作者:王彬彬 扬子江评论 2015年08期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 <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 ...查看


  • "接受语境"下的赵树理现象
  • 2012年9月第31卷第9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 2012Vol.31No.9 "接受语境"下的"赵树理现象" 任晓兵 ...查看


  • 赵树理故居的深思_高兴每一天
  • 赵树理故居的深思 2016-06-02 15:53阅读: 沁水,我要去看看一个中国人的良心,我要看看什么样的土地养育了一位中国的大文豪. 沁水,我的尉迟村,一个铁肩挡忠义,一个巨匠学描画,从这里,赵树理先生,你曾文言古语,追求一种文人惯走的 ...查看


  • 赵树理和孙犁
  • 作者:杨劼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6年07期 虽然延安作家的任务在字面上是"学习工农兵语言",而实际来说这个任务只意味着学习边区的农民语言.因为陕甘.晋冀鲁豫边区,包括延安在内,并没有任何成规模的工业,远谈不上存在一个工 ...查看


  • [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
  • <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 名词解释: 1."第三种人"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 年至1932 年," 左联" 与" 自由人" " 第三种人" ...查看


  • 现实主义的漫画家
  •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现实主义的漫画家 --浅析赵树理 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胡琦艳 学号 0901293 指导教师 杨慧 职称 论文字数 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查看


  • 解读_农民意识_鲁迅_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比较
  • 2005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5(总第94期) J OU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Total No 194 解读"农民意识"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