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来自:草根智库最新热点

无论是西方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没有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感觉器官。

我们是一种生物,因此,对世界的感悟,是通过其自身携带的感觉器官来完成的。是故,世界是由,我的眼睛看到的颜色和明暗,我的耳朵听到的各种声与音,我的鼻子闻到的各种嗅感,我的舌头尝到的各种味道,我的身体感受到的各种触觉组合而成,此外无他。我们所谓的物体,事实上只是各种感官知觉的组合,而物之体本身是空。

如果我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石头,那么,我们脑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呢?显然不可能是石头本身。因为石头本身如果进入到了我的脑子里,我就会死亡。亦即,我脑子里的,肯定不能是石头本身,而只能是石头的光影。而既然我脑子里的只是石头的光影,石头本身存在于我的意识之内吗?不能。是故,我的意识之内是不存在物体本身的,遂,没有物体可以让我们去“惹”,一切不过是一种心相而已。

如果我们在相片中看见了个人,相片里面真的有一个“人”吗?当然不是,照片里的,不过是一个影子。然而,当我们用我们的肉眼去看“人”的时候,何尝不是只看见了个“人影”而已呢?那里果真存在“人”吗?不存在。那里只存在对方的光影,只存在对方的声音,如果向前去触碰,还会有触感,也可以闻到气味,等等而已。

由于世界是以感官知觉为要素的,客观世界本身是不存在的。亦即,外界的一切被我们的感觉器官过滤的时候,已经不可能是纯粹的客观世界本身。这里存在着不可逾越额鸿沟,即,使用感觉器官观察世界,世界就是感觉器官所带来的感觉,而不使用感觉器官,世界本身又不可察觉。因此,只要这个生物,使用自身携带的感觉器官观察世界,他的世界不可能是客观世界本身,而只能是他的心相。亦即,一个人的意识是,纯粹的主观世界,并不涉及真正的客观世界。

然而,心之体本身又是空的。心在哪?心是什么样的?心的本质是什么?不可知。我们只知道,我们在一个强名为“心”的地方,组合着感觉器官带来的各种感觉要素,并以此拼凑出各种“物体”。

事实上,最难破的,是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也是出现在感官知觉之内的,所以不存在身体和与之对应的身体之外的客观世界。身体和包含身体的世界,都是出现在意识之内的。换言之,我们的肉眼看到的身体,其实是化身,是出现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之内的感官知觉组合物,而我们的真身,却在感官知觉之外,是看不见的。

一言以蔽之,物之体为空,心之体亦空,世界只是各种感觉要素的组合流变。

来自:草根智库最新热点

无论是西方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没有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感觉器官。

我们是一种生物,因此,对世界的感悟,是通过其自身携带的感觉器官来完成的。是故,世界是由,我的眼睛看到的颜色和明暗,我的耳朵听到的各种声与音,我的鼻子闻到的各种嗅感,我的舌头尝到的各种味道,我的身体感受到的各种触觉组合而成,此外无他。我们所谓的物体,事实上只是各种感官知觉的组合,而物之体本身是空。

如果我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石头,那么,我们脑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呢?显然不可能是石头本身。因为石头本身如果进入到了我的脑子里,我就会死亡。亦即,我脑子里的,肯定不能是石头本身,而只能是石头的光影。而既然我脑子里的只是石头的光影,石头本身存在于我的意识之内吗?不能。是故,我的意识之内是不存在物体本身的,遂,没有物体可以让我们去“惹”,一切不过是一种心相而已。

如果我们在相片中看见了个人,相片里面真的有一个“人”吗?当然不是,照片里的,不过是一个影子。然而,当我们用我们的肉眼去看“人”的时候,何尝不是只看见了个“人影”而已呢?那里果真存在“人”吗?不存在。那里只存在对方的光影,只存在对方的声音,如果向前去触碰,还会有触感,也可以闻到气味,等等而已。

由于世界是以感官知觉为要素的,客观世界本身是不存在的。亦即,外界的一切被我们的感觉器官过滤的时候,已经不可能是纯粹的客观世界本身。这里存在着不可逾越额鸿沟,即,使用感觉器官观察世界,世界就是感觉器官所带来的感觉,而不使用感觉器官,世界本身又不可察觉。因此,只要这个生物,使用自身携带的感觉器官观察世界,他的世界不可能是客观世界本身,而只能是他的心相。亦即,一个人的意识是,纯粹的主观世界,并不涉及真正的客观世界。

然而,心之体本身又是空的。心在哪?心是什么样的?心的本质是什么?不可知。我们只知道,我们在一个强名为“心”的地方,组合着感觉器官带来的各种感觉要素,并以此拼凑出各种“物体”。

事实上,最难破的,是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也是出现在感官知觉之内的,所以不存在身体和与之对应的身体之外的客观世界。身体和包含身体的世界,都是出现在意识之内的。换言之,我们的肉眼看到的身体,其实是化身,是出现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之内的感官知觉组合物,而我们的真身,却在感官知觉之外,是看不见的。

一言以蔽之,物之体为空,心之体亦空,世界只是各种感觉要素的组合流变。


相关文章

  •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以后的故事
  • 达摩祖师圆寂时,曾留下一偈,"吾本来磅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中暗示了他的衣钵只传五代,不再往下延续.于是六祖慧能在通过"何处染尘埃"这个佛偈取得衣钵后,就不再寻找衣钵传人,也使得 ...查看


  •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 每天都有着美丽的风景 每天都碰着不同个性 不同气质 不同人格魅力的人 漫漫的人生旅途中 你会相逢.相识很多的人 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 欣赏.喜欢.爱便成了我们最难把握的尺度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 ...查看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1
  • 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 ...查看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面这首偈子是六祖慧能所作.据说,五祖弘忍退位时,想找一个有才能的子弟做自己的继承人.于是,他把所有的弟子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你们都将自己多年悟禅的结果写成偈子,然后呈上来,我 ...查看


  •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100首禅诗
  •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100首禅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 ) 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 ) 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 ) ...查看


  • 禅诗一百首
  • 禅诗一百首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查看


  • 在展辰公司的感受--净土
  •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雨转晴 净土 业务一部蔡志鸿 6月份,对于一个毕业一年的大学生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去年今时,我们也曾疯狂过.前些日子,回母校参加师弟师妹们的毕业典礼和鄱阳湖知行学园(学校内由学生和老师自发的有组织的为传播弘扬 ...查看


  • 23李婷婷
  • 生产实习总结 11造价8班 李婷婷 前言: 学校安排的这一次实习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得关键,所以,我对它是百分之百的.即使一开始听说,学校 ...查看


  • 六祖禅宗文化对新兴县发展的影响
  • 六祖禅宗文化对新兴县发展的影响 冯靖 吴凡 黄思萍 指导老师陈智华.梁源新 内容摘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以及政治.而就新兴县而言六祖禅宗文化对新兴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六祖惠能的禅学理论 ...查看


热门内容